一、咳嗽变异型哮喘28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谭志坚[1](2021)在《小青龙汤方加减辅助治疗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小青龙汤方加减辅助治疗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方加减辅助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与咳嗽消失时间。结果:(1)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4%,27/28)显着高于参照组(75.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与咳嗽消失时间: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积分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显着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过程中,采用小青龙汤方加减辅助治疗效果显着,可有效加快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杨春妙[2](2021)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中成药苏黄止咳胶囊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提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质量,为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1)系统评价:按照预先制定的检索策略在国内外网络数据库中检索2005年01月-2020年09月间发表的有关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文献,所纳入的文献质量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Jadad量表进行评价,提取的数据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2)临床研究:选择符合研究纳排标准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56例,予服用苏黄止咳胶囊3粒/次,3次/天,治疗14天,治疗期间不限制治疗本病和其他基础的合并药物,试验期间咳嗽消失的患者可以停药。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等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咳嗽、咯痰、咽痒、气急等症状的控制情况作为疗效指标。结果(1)系统评价:按检索策略共检索出381篇相关文献,经2人独立筛选,最终纳入13篇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合计11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合并效应值OR=1.27,95%CI为[1.18,1.36],Z=6.73,P<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合并效应值OR=1.14,95%CI为[1.06,1.22],Z=3.57,P<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2)临床研究:临床研究共纳入2019年09月-2019年12月门诊就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5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38例,实际完成52例,完成率为92.86%。总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3.21%,研究者判定与研究药物苏黄止咳胶囊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3.57%,主要以恶心、胃部不适、咽干等胃肠系统和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为主。访视期1的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和全天咳嗽评分与筛选期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期2的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和全天咳嗽评分与筛选期也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期1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咳嗽程度评分、咳嗽次数评分、咽痒评分、咯痰评分、气急评分与筛选期比较均降低,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期2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咳嗽程度评分、咳嗽次数评分、咽痒评分、咯痰评分、气急评分与筛选期比较均降低,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期1、访视期2的中医证候总疗效分别为50.00%、69.23%。结论中成药苏黄止咳胶囊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显着,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在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时可单用或联合本药治疗。
齐东坡[3](2021)在《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常见证型及症状,探讨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检索近10年的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CVA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的文献提取作者、发表年代、题目、病例数、年龄、病程、症状、证型、方剂、中药组成等相关信息,并运用Excel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频数、频率的统计,运用SPSS和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共纳入文献101篇,共涉及病例4501例;规范出证型30个,出现最多的是风邪犯肺证,其次为肺阴亏虚证和风痰袭肺;2.证素方面,病位证素出现最多的是肺,兼有脾和肾,肝较少见,而没有心;病性证素出现最多的是风,兼有痰、寒、气虚、阴虚、热等;3.涉及症状170种,出现较多的是咳嗽、咽痒、夜间加重、无痰或少痰、干咳等;4.高频症状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本病以风邪犯肺为主,兼有脾虚、气虚、阴虚,或夹寒、热、痰等表现;5.共涉及中药145味,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甘草、麻黄、苦杏仁、蝉蜕、桔梗等;6.药物类别方面,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出现较多,并且止咳平喘药、补气药、清热解毒药、发散风寒药在各自类别中出现最多;7.性味归经方面温性药,甘味药、辛味药,归肺经、胃经和脾经药出现相对较多;8.根据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共现度较高的为麻黄、甘草,苦杏仁、甘草,苦杏仁、麻黄,核心药物组为甘草、麻黄、苦杏仁;9.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可聚为5类,其中第1、2、5类分别为三拗汤、二陈汤、止嗽散合玉屏风散的主要成分。结论:1.成人CVA的临床症状出现较多的是咳嗽、咽痒、夜间加重、无痰或少痰、干咳等;2.高频症状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本病以风邪犯肺为主,兼有脾虚、气虚、阴虚,或夹寒、热、痰等表现;3.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中药为甘草、麻黄、苦杏仁;4.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可聚为5类,其中第1、2、5类分别为三拗汤、二陈汤、止嗽散合玉屏风散的主要成分。
韩雪梅,叶正蔚,李亚婷,张成俊[4](2020)在《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八例误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中曾误诊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16.67%,年龄3~8(4.26±1.02)岁。8例中3例以慢性咳嗽1~3个月,加重3~5 d入院;2例因反复慢性咳嗽1和2年,再发20 d加重2 d入院;2例以阵发性干咳12和15 d,加重2和3 d入院;1例因反复咳嗽3个月,加重2 d入院。本组误诊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例,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各2例,慢性咽炎1例。误诊时间2~10(5.02±1.08)d。8例均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后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确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予相应治疗1~6个月余后病情稳定;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缺乏典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易误诊。接诊医生应提高对其认识,遇及类似本文患儿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发散诊断思维,并及时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减少或避免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误诊误治
郭俊文,白丽莉[5](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有效性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有效性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诊所就诊的19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初步诊断。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分别进行信必可吸入剂治疗和中医病机方药结合信必可吸入剂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肺功能。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88/100)和66.3%(65/98);研究组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组在使用信必可吸入剂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病机方药进行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气道的阻塞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生活质量显着提高。
高龙霞[6](2020)在《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异病同治研究》文中认为过敏性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三者发病部位及解剖具有同源性、病因及发病机制具有相似性,临床表现相互交叉,我们将其统称为“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西医在控制本病发作方面取得了显着效果,但随着药物的长期使用,副作用也愈加明显,部分患者出现初期有效但长期效减,甚至无效的现象,远期疗效不理想。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对于三个疾病多独立论治,缺乏对其共性病机及异病同治的探讨。本研究将从文献综述、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结合生物学佐证,探讨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异病同治研究。目的:1.通过文献综述,了解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中西医研究现状,分析中西医在本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本病的异病同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2.通过理论研究,对“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病证”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异病同治方案进行阐述与探讨。3.通过临床研究,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共性病机及临床特征进行挖掘,证明对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进行异病同治是临床需求,“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异病同治”具有可行性。4.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异病同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1.理论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际,对“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异病同治创新思路进行理论梳理2.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49例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舌脉等信息,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总结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症状分布规律,并采用构成比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挖掘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病机演变规律。3.实验研究:选择SPF级BALB/c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建立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给予温润辛金培本方药干预。给药结束后,制备各实验组小鼠的动脉血、肺组织、肺组织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进行肺功能检测、肺组织损伤病理HE染色及病理学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E水平,测定肺组织中IL-4、IL-5、IL-17a、TNF-α,并对肺泡灌洗液进行EOS计数。结果:1.临床研究: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除主要症状之外,以口干、口苦、头晕、耳鸣、乏力、汗出、畏寒、纳少、腹胀、夜尿频、睡眠差、便干、便溏等肺脾两脏症状为多见,兼见他脏的虚衰或痰浊或郁热,为本虚标实之证;从舌脉来看,患者出现最多的舌色为淡红、暗红、淡暗,亦可见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以薄白苔为主,也可见黄腻苔;脉象则以细脉最为多见、其次为沉脉。通过因子分析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33个常见症状,得到11个公因子能够客观反映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11个公因子,反映出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中具有肺脾为核心的多脏虚的核心病机特点。通过聚类分析,将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常见症状分为7类,舌脉分为3类。提示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证型可能有肺卫不固、肺气亏虚、肺脾两虚、脾肾阳虚、痰浊、痰热、肺胃郁热等,体现了以肺脾为核心多脏虚的核心病机特点,以及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的病理实质。2.实验研究:一般情况: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动物死亡,给予OVA雾化攻击后,模型组小鼠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挠鼻、挠面,鼻分泌物增多,随雾化次数增多部分小鼠出现精神萎靡、蜷缩,消瘦,排便排尿增多。正常组小鼠无上述症状表现,地塞米松组及各中药给药组上述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肺功能:乙酰甲胆碱浓度为3.125mg/ml、12.5mg/ml、50mg/ml时,模型组小鼠气道阻力升高(P<0.01),且气道阻力与乙酰甲胆碱的浓度呈正相关。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低、中剂量组在乙酰甲胆碱浓度为3.125mg/ml、12.5mg/ml、50mg/ml时气道阻力降低(P<0.05或0.01),高剂量组在乙酰甲胆碱浓度12.5mg/ml、50mg/ml时气道阻力均降低(P<0.05)。HE染色:正常组肺泡基本呈正常状态,管壁无增厚现象,管腔未见扩张和分泌物,支气管上皮完好,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支气管壁增厚,管腔扩张、有分泌,可见坏死的支气管黏膜上皮,肌层增生、有炎性细胞浸润,结构紊乱。醋酸地塞米松组支气管平滑肌增生不明显,少量上皮细胞变性,偶见炎性细胞浸润。中药组支气管壁偶见少许炎细胞浸润,肺泡壁无增厚,平滑肌轻度增生。BALF中EOS计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ALF中EOS计数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低、中、高剂量剂量组、醋酸地塞米松组小鼠BALF中EOS计数均降低(P<0.05或0.01)血清IgE: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gE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醋酸地塞米松组、中药中剂量组小鼠血清IgE水平降低(P<0.05或0.01);中药低、高剂量组有降低IgE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 IL-4、IL-5、IL-17a、TNF-α:IL-4: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L-4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醋酸地塞米松组、中药中剂量组小鼠肺组织IL-4水平降低(P<0.01),中药低、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IL-4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L-5:模型组小鼠肺组织IL-5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组、中药中剂量组小鼠肺组织IL-5水平下降(P<0.05或0.01),中药低、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IL-5水平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醋酸地塞米松组相比,中药中剂量组小鼠IL-5下降明显(P<0.05)。IL-17a:模型组小鼠肺组织IL-17a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醋酸地塞米松组、中药中剂量组小鼠肺组织IL-17a下降明显(P<0.01),中药低、高剂量组IL-17a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模型组小鼠肺组织TNF-α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醋酸地塞米松组、中药中剂量组小鼠肺组织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中药低、高剂量组TNF-α虽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根植于临床实际,坚持辨证求因、治病求本思路,遵循整体观念、顺应脏腑需求,恢复脏腑功能,是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异病同治”思路的开拓创新。2.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表现为以肺脾为核心的多脏腑功能虚损,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对其进行异病同治符合临床实际,“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异病同治”具有可行性。3.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思路基础上形成的温润辛金培本方药可以有效改善过敏性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过敏性鼻炎动物模型的过敏症状,降低变态反应,减轻炎性损伤,纠正免疫失衡,实现了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异病同治,证明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异病同治”具备有效性和可靠性。
史君兰,赵有丽,卢苗[7](2019)在《误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148例支原体肺炎中曾误诊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5.41%。3例因发热伴阵发性咳嗽25~34 d,偶感气促和喘息2~5 d入院;2例因发热伴持续性干咳、喘息及胸闷、气促15和28 d,加重1和3 d入院;2例因发热伴阵发性咳嗽、咽痒且有少量白色黏痰1月余,加重3 d入院;1例因发热伴咳嗽15 d,喘息及胸闷、气促2 d入院。8例就诊初期均误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误诊时间7~12 d。8例按误诊疾病给予相关治疗7~12 d,症状皆未见明显好转,经进一步行肺部、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均确诊为支原体肺炎。8例确诊后给予阿奇霉素治疗16~24 d病情均明显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皆预后良好,未见复发。结论支原体肺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重视程度和警惕性,加强对其相关知识学习,并拓展诊断思维,将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以减少或避免支原体肺炎误诊误治。
邓秋月[8](2019)在《针刺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肺气亏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对比针刺结合穴位贴敷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肺气亏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和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肺气亏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贴敷治疗,针刺选穴为大椎、肺俞(双)、足三里(双)、尺泽(双)、列缺(双);穴位贴敷选穴为大椎、肺俞(双)、足三里(双),针刺每天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穴位贴敷于第一次针刺结束后进行,贴敷时间为2-4h,以后每周1次。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每次2吸,每天2次,早晚各1次。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定。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1天的中医症状评分和肺功能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总积分分析: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均能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总积分(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中医症状总积分改善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状各单项积分分析: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均能缓解患者症状(P<0.05);组间比较,在咳嗽、咳痰、气急胸闷方面二者疗效相当(P>0.05),但观察组在食少、神疲乏力、自汗畏寒积分的改善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4.肺功能指标分析: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均能升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P<0.05);组间比较,在升高患者肺功能指标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结合穴位贴敷与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对肺气亏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二者均能提升患者肺功能水平。2.针刺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肺气亏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治疗,临床疗效相当,但针刺结合穴位贴敷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上具有优势,尤其是在食少、神疲乏力及自汗畏寒等症状积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肯定和研究。
王志超[9](2018)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证症”特点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文献研究与临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共同探讨CVA的常见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力求为今后的文献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分为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首先应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对CVA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其次通过临床信息采集,对CVA患者的诱发因素、症状、体征、舌脉象等进行分析,结合文献研究与临床调查,探讨CVA的证型特点及症状表现规律。结果:1.通过文献研究得到CVA的常见证型为风邪犯肺证、肺阴亏虚证、痰湿蕴肺证;CVA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兼有咽痒、少痰、气急、咽干、胸闷、恶寒、口干、鼻塞、流涕、喷嚏等;舌色以红舌、淡红舌为主;舌苔以薄白、黄腻为主,薄黄、白腻次之;脉象以浮脉为主,兼有细数脉、弦滑脉、滑数脉、濡滑脉及浮滑脉。2.通过临床调查得出CVA有4个常见证型,分别是风邪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肾阳不足证以及瘀阻肺络证;临床症状以咳嗽为主,兼有咽痒、咳痰、气急、口干、咽干、便秘、流涕、便溏、喷嚏;舌色为淡红舌、淡白舌、青紫舌及红舌;舌苔以白腻、薄黄为主,薄白、黄腻次之;脉象以浮数脉为主,兼有弦紧脉、浮紧脉、涩脉及沉细脉。结论:1.CVA中医证型特点以风邪犯肺证、痰湿蕴肺证为主。2.CVA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咽痒、少痰、气急、咽干、口干、流涕、喷嚏。3.风邪是CVA的主要致病因素。
曹秋梅[10](2018)在《咳宁合剂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及评价咳宁合剂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有效性、安全性,为咳宁合剂治疗CVA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来自于绵阳市中医医院肺病科门诊、盐亭县中医医院肺病科门诊以及江油市中医医院咳喘专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入组条件的79名CVA患者,将病例随机分组,其中咳宁合剂组39例,苏黄止咳胶囊组40例,分别给予咳宁合剂(20ml,tid)和苏黄止咳胶囊治疗(3粒,tid),1周为一个疗程,一共2疗程。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填写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咳嗽症状积分表、主要症状表、次要症状表、安全性指标表,治疗结束后对观察结果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BMI等基线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在VAS、咳嗽症状积分、主要症状、次要症状、症状总积分等指标比较上无显着差异,P值均>0.05,说明两组治疗前在咳嗽程度、咳嗽频度、主次要症状上无明显差异。3.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在VAS、咳嗽症状积分、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比较上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4.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组间比较VAS、咳嗽症状积分、主要症状、次要症状、症状总积分的差异,用秩和检验得出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差、咳嗽症状积分差、主要症状积分差、次要症状积分差、症状总积分差比较,得到咳嗽症状积分差的P值为0.04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各项所得出的P值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患者在治疗咳嗽程度、咳嗽频度、相关症状的显效率比较,经?2检验后,得出结果均为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7.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咳宁合剂治疗CVA的总疗效为92.30%,愈显率为76.92%;而苏黄止咳胶囊治疗CVA的总疗效为90.00%,愈显率为67.50%;两组疗效经?2检验后,P>0.05,提示咳宁合剂治疗CVA疗效与苏黄止咳胶囊相当,无不良反应。其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二、咳嗽变异型哮喘28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咳嗽变异型哮喘2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青龙汤方加减辅助治疗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与咳嗽消失时间比较 |
3 讨论 |
(2)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一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西医研究进展 |
前言 |
1. 发病机制 |
1.1 气道炎症机制 |
1.2 气道高反应性机制 |
1.3 气道重塑机制 |
1.4 咳嗽敏感性阈值降低机制 |
2 诊断 |
2.1 CVA的诊断标准 |
2.2 CVA诊断方法新认识 |
3. 西医治疗 |
3.1 糖皮质激素 |
3.2 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剂 |
3.3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研究进展 |
前言 |
1. 中医病名的认识 |
2. 中医病因病机 |
2.1 外感与六淫相关,风为先导 |
2.2 内伤与五脏相关,肺为主脏 |
2.3 气血津液相关,伏邪、痰瘀为主 |
3. 中医治疗 |
3.1 分证论治 |
3.2 分期论治 |
3.3 固定方药治疗 |
3.4 中医特色疗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苏黄止咳胶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Meta分析 |
前言 |
1. 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
1.5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1.6 数据分析 |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纳入文献特征 |
2.3 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
2.4 结局指标 |
2.5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退出标准 |
1.5 中止试验标准 |
1.6 病例来源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研究流程 |
2.3 安全性评价 |
2.4 有效性评价 |
2.5 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
3. 结果 |
3.1 完成情况 |
3.2 人口学特征 |
3.3 过敏史 |
3.4 安全性分析 |
3.5 有效性分析 |
4. 讨论 |
4.1 苏黄止咳胶囊组方药理学分析 |
4.2 临床研究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介 |
(3)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八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2 结果 |
2.1 误诊情况 |
2.2 确诊及治疗 |
3 讨论 |
3.1 疾病概述 |
3.2 诊断及鉴别诊断 |
3.3 误诊原因分析 |
3.4 防范误诊措施 |
(5)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有效性及对肺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疗效判定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情况比较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6)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异病同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临床“生态”梳理 |
前言 |
1. 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概述 |
2. 西医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病因及病理演变的共性规律 |
3. 西医解决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问题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
4. 西医围绕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形成的研究成果与临床推动 |
5. 西医治疗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疗效与局限 |
6. 西医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临床面临的瓶颈问题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临床与研究进展 |
前言 |
1. 中医关于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范畴”认识 |
2. 中医基于整体观念与脏腑辨证确立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临床关系 |
3. 中医对于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发生、演变、预后的共性规律研究 |
4. 中医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辨证施治应用 |
5. 中医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异病同治与研究探索 |
6. 中医治疗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优势与疗效 |
7. 中医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面临的临床问题与解决策略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异病同治创新思路的理论研究 |
前言 |
1. 整体观念、脏腑辨证是实现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异病同治的中医理论基础 |
1.1 整体观念 |
1.2 脏腑辨证 |
1.3 整体观、脏腑辨证在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中的运用 |
2.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继承与发展了中医解决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问题的优势与特色 |
2.1 肺脾构筑气血生成、运行及水液代谢的脏腑功能体系 |
2.2 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功能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
2.3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在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中的运用 |
3.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正确把握了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关键病机的共性规律特征 |
4.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是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异病同治”思路的开拓创新 |
4.1 温润辛金培本释义 |
4.2 方药主体、方解及临证加减 |
第三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征与规律研究 |
第一节 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临床特征分布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节 基于因子分析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中医临床特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节 基于聚类分析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中医临床特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异病同治”的生物学评价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及方法 |
2. 检测内容及检测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7)误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误诊情况 |
1.4 确诊及治疗 |
2 讨论 |
2.1 疾病概述 |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
2.3 误诊原因分析 |
2.4 防范误诊措施 |
(8)针刺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肺气亏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6 分组方法 |
7 治疗方法 |
7.1 观察组 |
7.2 对照组 |
7.3 治疗疗程 |
8 观察指标 |
8.1 安全指标 |
8.2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
9 观察周期 |
10 疗效评定 |
10.1 症状疗效评价 |
10.2 临床指标疗效判断 |
11 统计处理 |
结果 |
1 基线资料比较 |
1.1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较 |
1.2 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 |
1.3 两组患者的病程比较 |
1.4 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1.5 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各单项积分比较 |
1.6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
2 临床疗效比较 |
2.1 总有效率比较 |
2.2 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2.3 中医症状各单项积分比较 |
2.4 肺功能指标比较 |
3 安全性比较 |
分析与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概述 |
1.1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概述 |
1.2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理 |
1.3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CVA的认识 |
3 课题设计思路 |
3.1 针刺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肺气亏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依据 |
3.2 选穴依据 |
3.3 选药依据 |
3.4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选择依据 |
3.5 肺功能选择依据 |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1 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
4.2 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分析 |
4.3 中医症状各单项积分比较分析 |
4.4 肺功能指标比较分析 |
5 关于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咳嗽变异性哮喘“证症”特点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咳嗽变异性哮喘文献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文献来源 |
1.2 检索方法 |
1.3 选择标准 |
1.4 证候规范 |
1.5 数据录入 |
1.6 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证型分布 |
2.2 症状分布 |
2.3 舌象分布 |
2.4 脉象分布 |
3 讨论 |
3.1 证型分析 |
3.2 症状分析 |
3.3 舌象分析 |
3.4 脉象分析 |
第二部分 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排除标准 |
1.4 研究过程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证型分布 |
2.3 临床症状分布 |
2.4 舌象分布 |
2.5 脉象分布 |
3 讨论 |
3.1 CVA证型分析 |
3.2 CVA症状分析 |
3.3 CVA舌脉象分析 |
3.4 对CVA治疗的提示 |
4 结论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B: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调查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咳宁合剂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医理论研究 |
1.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医病名追溯 |
2.关于咳嗽的病位认识 |
3.古代医家对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 |
3.1 内伤杂病致咳 |
3.2 六淫外感咳嗽 |
4.现代医家对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 |
4.1 六淫外感致咳 |
4.2 内伤杂病致咳 |
4.3 内外相因致咳 |
4.4 伏邪暗藏致咳 |
5.治法及方药 |
5.1 古代中医药治疗咳嗽的方法 |
5.2 近现代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 |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理论研究 |
1.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流行病学 |
2.咳嗽变异型哮喘病理 |
2.1 气道慢性炎症 |
2.2 气道重塑 |
2.3 变应原致敏与咳嗽受体敏感性 |
2.4 气道高反应性 |
3.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 |
3.1 糖皮质激素 |
3.2 糖皮质激素联合β2受体激动剂 |
3.3 白三烯调节剂 |
3.4 中西医结合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1.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诊断标准: |
2.纳入标准 |
3.排除标准 |
4.脱落标准 |
5.研究对象 |
5.1 病例来源 |
5.2 治疗方法 |
6.观察方法 |
6.1 安全性观测项目 |
6.2 相关理化检查 |
6.3 疗效性观测 |
7.疗效评定 |
8.安全性判定 |
第四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结果 |
1.1 基线比较 |
1.2 组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
1.3 治疗后组间症状积分比较 |
1.4 各项症状的疗效比较 |
1.5 总体疗效比较 |
1.6 安全性比较 |
2.结果分析 |
2.1 病例构成比较 |
2.2 治疗前后各项疗效指标组内比较 |
2.3 治疗后组间症状积分比较 |
2.4 各项症状疗效比较 |
2.5 总体疗效比较 |
2.6 安全性比较 |
第五部分 讨论 |
1.选题意义 |
2.立题依据 |
3.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医证型分布 |
4.对照组药物选择依据 |
5.方药分析 |
5.1 咳宁合剂方药来源及组成 |
5.2 配伍特点 |
5.3 现代药理研究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1 |
附2 |
四、咳嗽变异型哮喘28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青龙汤方加减辅助治疗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效果[J]. 谭志坚. 内蒙古中医药, 2021(09)
- [2]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杨春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D]. 齐东坡.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八例误诊分析[J]. 韩雪梅,叶正蔚,李亚婷,张成俊. 临床误诊误治, 2020(08)
- [5]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有效性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 郭俊文,白丽莉. 内蒙古中医药, 2020(07)
- [6]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肺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异病同治研究[D]. 高龙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误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 史君兰,赵有丽,卢苗. 临床误诊误治, 2019(08)
- [8]针刺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肺气亏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D]. 邓秋月.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7)
- [9]咳嗽变异性哮喘“证症”特点相关研究[D]. 王志超.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咳宁合剂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研究[D]. 曹秋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哮喘论文; 变异性哮喘的症状论文; 变异性哮喘论文; 儿童咳嗽论文; 过敏性咳嗽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