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传导性失语症的叙述性语篇衔接与连贯(论文文献综述)
赵俊海[1](2012)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的目的是:从理论层面探讨临床语言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据及途径,从实践操作层面尝试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分析,为该言语失调症的早期评估和诊断提供语言学证据。临床语言研究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就临床语言研究的理论价值而论,其研究发现将对主流语言学作出有益的补充,并从语言的病理表现检验主流语言学的理论构建。从临床语言研究的实践价值而言,对各类言语失调现象作基于语言学的科学研究,有助于对言语失调患者的语言功能作出准确和明晰的评估,从而为言语失调的医学诊断和干预提供基于语言学的证据,为言语失调患者的语言康复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国外临床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各类言语失调症,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相形之下,国内临床语言学无论在研究的覆盖面、研究队伍、语料建设、专业刊物还是文献资料等方面均有待改进。当前,国内临床语言的研究侧重于失语症和手语,其它言语失调症,如口吃、唇腭裂、孤独症和因疾病等因素导致的特殊脑损伤、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患者的言语失调现象尚未获得足够重视。另外,国内临床语言的研究以实用主义为导向,侧重于言语康复训练,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临床语言学的理论构建。传统临床语言研究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法为理论蓝图,注重言语缺陷的音系、词法和句法研究,忽视了语言的实际使用和意义发生的社会语境。当今临床语言研究的趋势是以言语失调患者的真实话语为语料,注重语言的实际使用,将社会和文化语境作为重要的参项,关注言语失调的跨语言表现,并将临床语言的研究推进到语篇层面。Halliday (1994:F55-56)认为语言学有21种用途,其中四种涉及临床语言的评估和干预。为推动系统功能语言学与临床语言研究的整合,Halliday(2005:133-135)就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临床语言研究的意义作了精辟的阐述。此后,国外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框架的临床语言研究逐年增加,吸引着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基于此框架的临床语言研究只涉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个别侧面,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国内至今尚无学者开展相关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以解决语言之外的问题为理论构建之价值诉求,其工作目标是为话语(语篇)分析构建一部语法。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借助该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英语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话语作多维度的研究,具体而言,就是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个元功能作为操作进路,从主位结构、人际意义、及物性、衔接与连贯四个维度对二组话语展开研究,从小句到语篇层面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语言功能作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主位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主位的标记性、主位推进模式和多重主位;人际意义的研究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是语气、情态和评价;及物性研究重点从表征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词汇语法资源着手;衔接与连贯研究从三个大的方面铺开,即话语构建、衔接和话语损伤,这三方面分别由不同的指标构成。由于四个维度的研究均由不同的范畴构成,在具体分析中我们根据研究需要对语料作了细致的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在主位的标记性方面,患者组和健康组的主位标记性均不高,说明二组被试倾向于使用无标记主位作为小句的出发点;在主位的推进方面,患者组和健康组均以线性主位推进模式和重复性主位推进模式为主,二组被试在线性主位推进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别,而在重复性主位推进模式方面,患者组明显高于健康组,说明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言语交际中多使用重复性语义资源,反映出患者在词汇提取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多重主位方面,二组语料均呈现出简化的特征,没有发现由语篇、人际和概念成分共同构成的多重主位,在患者组语料的多重主位中,多以人际+话题成分构成,语篇成分较少。在人际意义层面,语气分析重点考查了主语和补语的构成,结果发现患者组和健康组用于表征主语和补语的名词性词汇资源多为简单名词词组,不同之处是,患者组语料中使用的名词性语义资源具体性不强,出现用上位词代替具体名词的现象,如用"thing"取代目标名词,另外,患者组语料中使用的指示词较健康组语料多。这二种现象表明患者存在名词提取故障,从而不得不求助于概括性的上位词或指示词。在情态分析中,着重考查患者组和健康组在情态助动词使用方面的情况,从而对被试在完成语言任务时话语的情态意义作出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组所使用的情态助动词明显多于健康组。在患者组所使用的情态助动词中,肯定性和否定性助动词均以中值和低值为主,表明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对语言事件进行表征时不够确定,话语的归向性(polarity)不明确,从而采取一种协商的立场,而健康组被试较少使用情态助动词则说明他们对自己的话语有足够的信心。评价资源的分析重点从表达说话人态度的语义资源入手,结果表明,患者在完成语言任务时基本没有使用态度类评价语义资源,而健康组被试则较多使用了表达态度的语义资源,这从侧面表明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语义资源不够丰富,话语内容不够具体,在完成语言任务时缺乏语言多样性。在及物性层面,研究首先考查了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健康被试表征过程的能力,结果发现,和健康老年人一样,患者能够表征各类过程类型,二组语料占前三位的过程类型分别是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三类主要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构成作了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组在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构成的复杂性方面没有健康组高,多使用简单名词词组、上位词"thing"和指示词(如‘’that","this").在患者所使用的复合名词词组中,较少使用对中心词的性质、特征、分类等作限定或说明的成分,表明患者在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表征方面缺乏具体性,导致话语的内容空洞贫乏,反映出患者在名词性词汇资源方面存在提取困难和缺乏对其进行修饰加工的能力。在衔接与连贯层面,研究从话语与语义记忆和工作记忆的关系着手,着重从话语构建、衔接和话语损伤三方面对二组语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组在话语构建和衔接性语言指标的使用方面明显低于健康组,在话题维系和整体连贯方面健康组明显优于患者组,而患者组在话语损伤指标方面则显着高于健康组,同时患者组在话语进行中还存在话题骤转现象。上述分析结果表明,话语的语义记忆与衔接具有关联性,衔接手段中的照应、时间衔接和话题维系均需借助语义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使用才能实现,而整体连贯则和语言使用者的工作记忆相关,因为整体连贯涉及话题的一致性和话语内容的协调性,如果说话者的工作记忆受损,那么他的话语可能会出现话题转移从而发生言语内容前后不一致的情况。从对患者组和健康组语料的衔接与连贯的分析结果来看,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无论在语义记忆还是在工作记忆方面均受到了损伤,而健康老年人不存在类似情况。本文共分十章。第一章“导论”阐明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语料收集的方法。从研究的意义而言,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二方面展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临床语言研究中的独特价值,并通过实证研究为早期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和语言功能的评估提供语言学证据。第二章“文献综述”是对本文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发展现状的总体回顾和评述。本章主要内容有:首先对临床语言学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作简要说明,明确其操作路径;其次,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语言功能作简要评述;再次,探讨话语与语义记忆和工作记忆的关系;最后,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的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作评述。第三章“理论基础”对本研究所依赖的指导性理论作阐述。首先,我们对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本研究的意义和启示作宏观的探讨,然后对临床话语研究的语言学理论框架作简要的评述,探讨各理论框架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明确临床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据及途径。第四章“研究设计”首先对本文依托的方法论作简要说明,然后阐明语料的标记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并呈现本研究被试的人口学信息。总体而言,本文采用了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目的是对语料作多维度、全方位的研究。第五章“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主位结构分析”从主位的标记性、主位推进模式和多重主位三方面对被试的语料作详尽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中,着重从主位的构成、标记性主位的特征、线性和重复性主位推进模式、多重主位的组成成分对患者组和健康组的语料作对比分析,揭示二者在主位这一语言构式方面的使用情况。第六章“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衔接研究”从三方面展开,分别是话语构建、衔接和话语损伤。本章的目的是对患者在语篇生成过程中所使用的话语构建和衔接性语义资源作评估和分析,揭示患者话语损伤的具体方面,并将被试的话语表现与语义记忆和工作记忆建立关联,从这二方面对患者话语的衔接与连贯问题进行解释。第七章“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着重从语气、情态和评价三方面入手,对患者组和健康组在语气的主语和补语构成、情态助动词的使用和评价系统中态度类语义资源的使用情况作综合研究。语气研究中的主语和补语的分析与第七章的及物性分析具有互补性,而情态分析则揭示了患者在表达个人情感和立场时的语言使用情况。评价系统中的态度分析则进一步对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在表达个人态度时的语义资源作出描述,从而对被试话语的质量作出评估。第八章“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及物性分析”重点分析患者组和健康组的名词性语义资源。以往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存在名词提取困难,集中表现为命名缺陷,本章的及物性分析正好可以从名词词组的角度对先前的研究结论进行检验。研究从过程类型分析出发,进而对三类主要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作系统分析,重点是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构成,以此揭示患者在表征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时的名词性词汇语法资源的使用情况。第九章“讨论与启示”对研究结果进行探讨,明确研究结果的启示。第十章“结论”对整个研究的发现作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张玉梅,王拥军[2](2011)在《从言语障碍特征、影像学方面了解传导性失语的发病机制》文中指出 自从Wernicke发现第1例传导性失语以来,传导性失语作为一种语言障碍类型一直受到神经病学家、神经病理学家、神经解剖学家的关注,依据这种特殊的失语症类型的临床特征,或许可以研究人类的语言处理过程,近年来,传导性失语更是受到神经心理学家的重视。
屠莺,周仁来[3](2008)在《单纯呈现效应与积极情感的产生》文中认为该研究以汉语双字词为刺激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首先分别检验了标准的情感启动范式和单纯呈现范式的有效性。然后,用在标准的单纯重复呈现范式中产生了典型单纯呈现效应的中性刺激,替换标准情感启动范式中情感属性为积极的启动刺激,再次进行标准的情感启动测验,仍然观察到了情感启动效应,而同样是这些中性刺激,当没有被重复呈现时,在标准的情感启动测验中没有观察到情感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刺激的重复呈现会导致偏好的产生,使其能够起到积极情感刺激的作用。研究认为,刺激的重复呈现,可能是积极情感产生的一个来源。
王珺[4](2007)在《一个失语症患者的个案研究与康复训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一位失语症患者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跟踪观察,对患者在此期间的语言进行了记录。通过对所收集到语料的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进行解释。本文根据患者语言的特点,认为患者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10种障碍:语言持续现象、命名障碍、迂回性言语、亲属关系错乱、错语、词语搭配错误、篇章中连接词省略、频率表示方法缺失、各种语法成分错乱排列、量词用错,等等;在语言理解方面,患者也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针对患者在各阶段的语言障碍,我们始终遵守实证的原则,以实用性、针对性为标准,循序渐进,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案。目前,患者的日常生活交流已基本无障碍,只是偶有选词困难存在。
尤志珺,毛善平,王国瑾,冯学峰[5](2005)在《左半球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功能词的理解障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左半球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的功能词理解障碍和可能存在的机制,为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语言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02-01/09收治的急性左半球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30例,排除完全失语和严重智能障碍者;以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和《汉语语法量表》中的语言符合操作任务[功能词与实质词操作(各20个)、以动词为中心和以名词为中心的句子组配各20组,要求患者将词卡上的词按检查者所读的句子排列组合成一完整句子,每句1分,总分60分]对60例被试者进行测试,以评估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功能词的理解障碍程度。结果:60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在语言符号操作测试中,语法缺失组总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73.13±16.23)%,(94.50±4.13)%,P<0.01];语法缺失组组功能词的测试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73.97±14.67)%,(86.43±11.47)%,P<0.01]。语法缺失组实质词测试成绩与正常对照组比无差异[(88.73±7.30)%,(90.40±7.98)%,P>0.05]。结论:汉语语法缺失患者对功能词的理解存在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脑卒中后部分脑功能区障碍致功能词的异常加工有关。
董瑞国,刘献增,高素荣,孙相如[6](2005)在《纯词聋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纯词聋病态语言产生的可能机制,为失语的康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视、听两种模式下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s)和汉字形状音义分类的ERPs对2003-1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的1例纯词聋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进行了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听觉模式下的ERPs波形分化欠佳,早成分P80潜伏期正常,N200,P300潜伏期延长P300∶Cz:患者为498ms,对犤照组为(378±19)ms犦,波幅降低犤P300∶Cz:患者为6.5μV,对照组为(17.8±6.6)μV犦;而视觉模式下的图形分辨ERPs其N200,P300成分和汉字形音义分类的N400成分潜伏期、波幅均正常。结论:纯词聋发生的层级可能始于一般的听觉加工缺陷,在听理解的路径上可能定位于初级听皮质以后的结构。
彭聃龄[7](2004)在《汉语信息加工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20年研究工作的回顾》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作者 2 0年来在汉语认知方面的一系列研究结果 ,包括前 15年的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和后 5年的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文章分为 8个部分 ,分别介绍汉字的视知觉、汉字的读音及语音在阅读中的作用 ,汉语词汇结构的表达和加工 ,语句和课文理解 ,汉语儿童字形和语音意识的发展 ,汉英双语者两种语言的表征和加工 ,语言障碍和汉语信息加工的脑机制。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 ,作者简要总结了自己的研究经验 ,提出了汉语认知研究的一些原则 ,如信息加工原则、层次原则、结构和过程统一的原则、语言普遍性和差异性统一的原则、会聚一致的原则等。文章最后展望语言认知研究的未来发展 ,提出某些值得研究的重要领域。
韩在柱,舒华,熊汉忠,李雪松,张玉梅,周筠[8](2004)在《复述障碍的起因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探讨两例汉语传导性复述障碍者的病因,来进一步揭示复述障碍的特点及其理论,从而为其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提供更丰富的客观依据。方法:以两例复述障碍个案为研究对象,采用了3组典型的认知测验:语音理解和再认测验、口语输出测验和短时记忆测验,分别考察患者的语音内部加工、语音产生和短时记忆能力。结果:两例患者在语音理解和再认测验中的成绩均达到正常水平,其中1例在所有口语输出任务中都存在认知缺陷(正确率为54%~75%),但短时记忆正常(记忆广度值为3~8)。而另外一例的非词复述(正确率为62%)和短时记忆能力(记忆广度值为1或2)都严重受损,但在其他口语输出任务中缺陷不明显(正确率为92%~100%)。结论:复述障碍存在不同类型的起因;本文报道的两例个案的发病原因分别为语音输出后期的加工缺陷和短时记忆缺陷。
曾宪卿,毛善平[9](2004)在《皮质下失语患者的口语表达障碍:18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皮质下失语患者在口语表达中音位障碍和词汇障碍特点以及可能的病理机制,为言语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例左侧皮质下血管病变引起的丘脑性失语和基底核性失语患者进行检查。分析两类失语患者在复述中音位错误和视命名中词汇错误出现的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皮质下失语的音位错误中音素替代最多(各自出现27次/84.4%,10次/66.7%),环境错误最少各自2次。在词汇错误中丘脑性失语最多的类型是语义上位关系词替代(32次/42.5%),基底核性失语是音位错语(11次/26.8%),丘脑性失语与基底核性失语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χ2=18.828,P<0.05)。结论:皮质下失语患者在口语表达中的不同特点,揭示皮质下结构参与了语音、词汇-语义的组织表达。
张玉梅,王拥军,朱镛连,周筠,张宁[10](2004)在《右侧大脑半球语言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关于右侧大脑半球是否具有语言功能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自1865年,法国神经病学家Broca提出优势半球的概念以来,多数学者认为具有语言功能的一侧是绝对优势半球,而非优势半球与语言功能毫不相关。后来的研究发现右侧大脑半球也具有语言功能,受损后可引起语言功能障碍,交叉性失语症的存在为右侧大脑半球具有语言功能提供了依据。从右侧大脑半球病变造成的语言功能障碍及右侧大脑半球在失语症恢复中的作用两方面,综述了右侧大脑半球的语言功能,探讨右侧大脑半球的语言加工机制,为语言功能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二、汉语传导性失语症的叙述性语篇衔接与连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传导性失语症的叙述性语篇衔接与连贯(论文提纲范文)
(1)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数据收集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临床语言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
2.1.1 临床语言学的定义 |
2.1.2 临床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
2.1.3 临床话语与医疗话语的区别 |
2.2 临床语言研究回顾 |
2.3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语言功能评述 |
2.4 话语与记忆的关系 |
2.5 相关研究 |
2.5.1 宏观探讨 |
2.5.2 及物性研究 |
2.5.3 人际意义研究 |
2.5.4 主位研究 |
2.5.5 衔接研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价值及启示 |
3.1.1 从更深层面认识语言 |
3.1.2 语言功能的社会理据性 |
3.1.3 语言理论与社会实践 |
3.2 临床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 |
3.3 临床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据 |
3.4 临床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 |
3.4.1 语境 |
3.4.2 元功能 |
3.4.3 语言的层次性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方法 |
4.2 语料及标记方法 |
4.3 个案描述性分析 |
4.4 语料统计分析 |
第五章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主位结构分析 |
5.1 引言 |
5.2 理论解析 |
5.3 主位的标记性 |
5.4 主位推进模式 |
5.5 多重主位构成 |
5.6 小结 |
第六章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衔接研究 |
6.1 引言 |
6.2 理论解析 |
6.3 语料的处理 |
6.4 统计检验 |
6.5 个案描述性分析 |
6.6 小结 |
第七章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 |
7.1 引言 |
7.2 理论解析 |
7.3 语气分析 |
7.4 情态分析 |
7.5 评价资源分析 |
7.6 小结 |
第八章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及物性分析 |
8.1 引言 |
8.2 理论解析 |
8.3 语料处理方法 |
8.4 过程类型 |
8.4.1 物质过程 |
8.4.2 心理过程 |
8.4.3 关系过程 |
8.5 描述性语料分析 |
8.6 小结 |
第九章 讨论与启示 |
9.1 讨论 |
9.1.1 基于主位分析的讨论 |
9.1.2 基于衔接系统分析的讨论 |
9.1.3 基于人际意义分析的讨论 |
9.1.4 基于及物性系统分析的讨论 |
9.2 启示 |
9.2.1 理论启示 |
9.2.2 实践启示 |
第十章 结论 |
10.1 研究发现 |
10.2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的建议 |
10.2.1 不足之处 |
10.2.2 今后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语料衔接与连贯标记的操作性定义 |
附录2 本研究所分析的部分语料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列表 |
读博期间参加旳重要学术会议 |
读博期间参与的重要科研项目 |
致谢 |
(3)单纯呈现效应与积极情感的产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一 |
2.1.1 实验方法 |
2.1.2 实验结果: |
2.1.3 实验结论 |
2.2 实验二 |
2.2.1 实验方法被试 |
2.2.2 实验结果: |
2.2.3 实验结论 |
2.3 实验三 |
2.3.1 实验方法被试 |
2.3.2 实验结果: |
2.3.3 实验结论: |
2.4 实验四 |
2.4.1 实验方法被试 |
2.4.2 实验结果 |
2.4.3 实验结论 |
3 总讨论 |
(4)一个失语症患者的个案研究与康复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一、引言 |
二、个案分析 |
2.1 个案简介 |
2.2 语言障碍分析 |
2.2.1 持续性言语 |
2.2.1.1 言语障碍描述 |
2.2.1.2 言语障碍分析 |
2.2.2 命名障碍 |
2.2.2.1 言语障碍描述 |
2.2.2.2 言语障碍分析 |
2.2.3 迂回性言语 |
2.2.4 亲属关系错乱 |
2.2.4.1 言语障碍描述 |
2.2.4.2 言语障碍分析 |
2.2.5 错语 |
2.2.5.1 语义性错语 |
2.2.5.2 语音性错语 |
2.2.5.3 新造词 |
2.2.5.4 言语障碍分析 |
2.2.6 词语搭配错误 |
2.2.7 连接词省略 |
2.2.8 频率表示方法缺失 |
2.2.9 语法成分错乱 |
2.2.9.1 言语障碍描述 |
2.2.9.2 言语障碍分析 |
2.2.10 量词用错 |
2.2.11 语言理解障碍 |
2.3 小结 |
三、康复训练方法及效果 |
3.1 第一阶段,发病第一个月 |
3.1.1 发病后,前10 天 |
3.1.2 发病第11 天到一个月 |
3.2 第二阶段,发病第二个月至第六个月 |
3.3 第三阶段,发病第七个月至今 |
四、康复经验总结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后记 |
(7)汉语信息加工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20年研究工作的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汉字识别的研究 |
1.1 汉字的视知觉 |
1.1.1 汉字识别的单元 |
1.1.2 部件的位置效应 |
1.2 汉字的读音及语音在阅读中的作用 |
1.2.1 形声字读音的规则效应和一致性效应 |
1.2.2 语音在词汇通达中的作用 |
(1) 语音的自动激活 |
(2) 语音作用的时间进程 |
(3) 在词义通达中是否存在语音中介作用? |
1.3 汉字的语义提取及语义在字词识别中的作用 |
1.3.1 汉字的语义提取 |
1.3.2 语义对字词识别的影响 |
1.4 语境与字词识别 |
2. 汉语词汇结构表达和加工的研究 |
3. 语句和课文的理解 |
4. 儿童语言的发展 |
4.1 字形和语音意识的发展 |
4.2 儿童词汇的发展 |
4.3 儿童从电视中伴随学习汉字 |
5. 汉英双语者两种语言表征和加工的研究 |
6. 语言障碍的研究 |
7. 汉语信息加工的脑机制研究 |
7.1 汉字识别中音义的自动激活 |
7.2 中-英双语者词汇表征与加工的脑机制研究 |
7.3 语言类比推理中的脑机制 |
8. 回顾与展望 |
四、汉语传导性失语症的叙述性语篇衔接与连贯(论文参考文献)
- [1]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 赵俊海. 西南大学, 2012(11)
- [2]从言语障碍特征、影像学方面了解传导性失语的发病机制[J]. 张玉梅,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1(08)
- [3]单纯呈现效应与积极情感的产生[J]. 屠莺,周仁来. 心理科学, 2008(02)
- [4]一个失语症患者的个案研究与康复训练[D]. 王珺. 吉林大学, 2007(04)
- [5]左半球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功能词的理解障碍[J]. 尤志珺,毛善平,王国瑾,冯学峰. 中国临床康复, 2005(33)
- [6]纯词聋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J]. 董瑞国,刘献增,高素荣,孙相如. 中国临床康复, 2005(01)
- [7]汉语信息加工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20年研究工作的回顾[J]. 彭聃龄. 当代语言学, 2004(04)
- [8]复述障碍的起因初探[J]. 韩在柱,舒华,熊汉忠,李雪松,张玉梅,周筠. 中国临床康复, 2004(31)
- [9]皮质下失语患者的口语表达障碍:18例分析[J]. 曾宪卿,毛善平. 中国临床康复, 2004(28)
- [10]右侧大脑半球语言功能的研究[J]. 张玉梅,王拥军,朱镛连,周筠,张宁. 中国临床康复, 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