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洲菊切花贮藏保鲜研究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媛[1](2021)在《保鲜剂、瓶插液pH和冷藏处理对八仙花切花采后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植物,其花大而美丽,色彩多样,姿态美丽,品种繁多,花期长,因而广受欢迎。常用于盆花观赏和园林绿化中。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切花生产,而且八仙花的需求逐年增加,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但其花序硕大,花瓣柔软,采收后易脱水,造成切花萎蔫,降低观赏价值,也影响采后运输和保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八仙花切花的销售,也制约了八仙花切花市场的发展和进一步扩张。本研究以八仙花切花为试验材料,从瓶插保鲜液、pH和贮藏方面探讨其采后保鲜技术。从而延缓八仙花切花的衰老,提高观赏品质,延长瓶插寿命,为八仙花切花的采后保鲜和贮藏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以两个八仙花品种‘经典红’(Hydrangea macrophylla‘Classic Rood’)和‘阿尔卑斯山’(Hydrangea macrophylla‘Glowing Alps’)为试材,将其采收后放置到盛有不同配方保鲜液的塑料杯中,观测采后品质。结果表明,‘经典红’切花在不同保鲜液中的采后表现均优于‘阿尔卑斯山’,不论是在瓶插寿命还是在采后的观赏评价等级方面。30g/L蔗糖处理加快了两个品种八仙花切花的衰老,缩短瓶插寿命。对于切花‘经典红’和‘阿尔卑斯山’,水杨酸(SA)施用浓度分别为0~20 mg/L和0~15 mg/L时可以延长瓶插寿命。低浓度Ca Cl2浓度为2 g/L有利于两个八仙花品种切花的保鲜,延缓了切花衰老,而高浓度即4 g/L Ca Cl2会缩短瓶插寿命。STS处理都使两个品种八仙花快速枯萎,对八仙花有毒害作用,STS不适合应用于八仙花切花的瓶插保鲜液中。对‘经典红’而言,最佳保鲜液配方为20 g/L蔗糖(S)+200 mg/L 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8-HQC)+100 mg/L柠檬酸(CA)+15 mg/L SA,瓶插寿命可达16d,而‘阿尔卑斯山’切花的最佳保鲜液为20 g/L S+200 mg/L 8-HQC+100 mg/L CA+5 mg/L SA,瓶插寿命为11.33d。(2)以‘经典红’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瓶插液pH对‘经典红’切花保鲜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八仙花切花的瓶插寿命随着瓶插溶液的酸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pH值为4.0时,对‘经典红’切花的保鲜效果最佳,能有效延长瓶插寿命,最大花径增加率3.32%,显着减缓花枝鲜重变化,维持水分平衡、降低MDA含量、减缓质膜透性的增加。(3)将‘经典红’切花分别进行低温干藏和蒸馏水湿藏,对八仙花切花分别用蒸馏水、可利鲜、自制保鲜液进行短期和长期贮藏。结果表明,‘经典红’切花直接干藏于冷藏箱中,在24h内枯萎,因此八仙花不适合直接干藏。八仙花切花可分别在(4)蒸馏水和可利鲜溶液中冷藏28.67d和32.33d,但在自制保鲜溶液中的储存寿命只有3d。八仙花切花在蒸馏水和可利鲜中的贮藏时间分别不应超过4周(28d)和3周(21d),否则会降低切花的采后质量和瓶插寿命。总体而言,八仙花切花‘经典红’更适合在蒸馏水和可利鲜溶液中冷藏,而不适合在自制保鲜液中冷藏。
黄文彬,董晓鸣[2](2018)在《非洲菊切花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非洲菊切花采后生理变化与保鲜技术概况,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展望,旨在为非洲菊切花保鲜技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王青青[3](2016)在《两种菌发酵液对非洲菊保鲜及压花花色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生物保鲜剂在果蔬保鲜的研究上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然而在花卉植物的保鲜应用上鲜有报道。其主要集中在通过分离植物自身内生菌,利用内生菌代谢产物对鲜切花进行保鲜,然而运用一种花卉植物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对另一种花卉植物进行保鲜应用的研究,少之甚少。本文以非洲菊切花红色品种‘世纪红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century red’)为实验材料,运用一种观赏植物中分离提取出的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III(记为A)和炭角菌Xylaria sp.T-4(记为B)的发酵液,对非洲菊切花瓶插保鲜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此外,以非洲菊切花红色品种‘世纪红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century red’)和橙黄色品种‘金太阳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golden sun’)的花瓣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其压花花色的影响。两种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切花‘世纪红非洲菊’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实验,主要通过观测其瓶插寿命,测定其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POD、CAT酶活性、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两种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红色和橙黄色非洲菊切花花瓣压花花色影响的研究,主要通过将处理后的花瓣颜色进行分级评分,测定各级花瓣L*a*b*色度值、花色素含量、PPO酶活性等指标。其研究结果如下:(1)五个不同浓度的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III和炭角菌Xylaria sp.T-4发酵液对‘世纪红非洲菊’切花的瓶插寿命影响不同,实验结果表明:5%A处理的瓶插寿命为10天,而CK的瓶插寿命为8天,因此,5%A处理可延长非洲菊切花瓶插寿命2天,且5%A处理结果与1%A、10%A、20%A处理结果存在显着差异(P<0.05);3%B处理的瓶插寿命为10.67天,且3%B处理结果与1%B、10%B、20%B处理结果存在显着差异(P<0.05)。此外,5%A与3%B比较结果表明,3%B的处理效果最佳,可以延长非洲菊切花瓶插寿命约3天。(2)综合实验结果,5%A发酵液和3%B发酵液在非洲菊切花瓶插过程中,可减缓非洲菊切花鲜重的变化速率、保持其水分平衡、减缓POD活性的降低、提高CAT酶活性、抑制MDA含量的增加以及延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从而延缓非洲菊切花的衰老,延长其瓶插寿命。综合实验结果表明:3%B发酵液从瓶插第4天后保鲜效果优于5%A发酵液。(3)不同浓度的A、B发酵液不同时间浸泡处理两种颜色非洲菊切花花瓣后,‘世纪红非洲菊’可获得a1a7共7个级别不同颜色的压花花瓣;‘金太阳非洲菊’可获得b1b6共6个级别不同颜色的压花花瓣;对不同处理各级别花瓣进行评分后,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总评分均高于CK1和CK2,且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各处理总评分增加,能获得较高级别的颜色的花瓣;不同浓度的A发酵液处理随浓度的增加总评分越高,而不同浓度的B发酵液处理总评分规律性不明显。(4)红色非洲菊花瓣各级别的L*值大小顺序为a7>a6>a4>a1>a5>a2>a3,a1级别的红色非洲菊花瓣的L*值与a2、a3、a6、a7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a*值大小顺序为a6>a1>a5>a7>a2>a3>a4;b*值大小顺序为a6>a7>a1>a4>a5>a3>a2;红色素含量相对值的大小顺序为a2>a3>a6>a5>a1>a4>a7。橙黄色非洲菊花瓣各级别的L*值大小顺序为b6>b5>b4>b3>b2>b1,b1级别的橙黄色非洲菊花瓣的L*值与其余5个级别的花瓣均呈显着性差异(P<0.05);a*值大小顺序为b1>b2>b5>b3>b4>b6;b*值大小顺序为b4>b6>b3>b5>b2>b1;黄色素含量相对值的大小顺序为b1>b2>b3>b5>b6>b4。红色7种花瓣中,a6的亮度大而且较红,是理想的压花材料;而黄色6种花瓣中,b5亮度大有红色边,是理想的压花材料。此外,两种颜色的花瓣,随级别的增大PPO活性下降,PPO活性的降低有利于压花花材的保存。(5)运用实验花材设计制作了《红色非洲菊》、《橙黄色非洲菊》、《花篮1》、《花篮2》以及《宇宙与凤凰》共五幅不同类型的压花作品,体现出两种内生真菌发酵液处理非洲菊花瓣的实验花材在不同类型压花作品制作中的优势,五幅作品充分说明实验处理后所得的不同级别花瓣在压花作品的制作中可以丰富作品的色彩以及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杜忠友,胡小京,梁雄,肖兴菊,宫杰芳,龙云芝[4](2015)在《茶多酚对非洲菊切花保鲜生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茶多酚保鲜液对非洲菊切花保鲜生理的影响,为其切花保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橙黄色系非洲菊切花为材料,对比不同浓度茶多酚保鲜液对非洲菊切花的瓶插寿命、花径大小、水分平衡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浓度为2001000 mg/L的茶多酚保鲜液均能明显延长非洲菊切花的瓶插寿命,维持切花盛花期花径和较高含水量,有效增加切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SOD、CAT活性,抑制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和MDA含量上升。其中以400 mg/L茶多酚的保鲜效果最佳,其切花瓶插寿命达21 d,较不添加茶多酚延长12 d;盛花期花径最大,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及CAT活性最高;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最低。【结论】茶多酚保鲜液能有效延长非洲菊切花的瓶插寿命,提高其观赏品质,且以400 mg/L茶多酚的保鲜效果最佳。
程桂平,吴志成,何秋微,黄新敏,吴汉清,魏富玉,何生根[5](2015)在《非洲菊切花瓶插期间的弯茎特性》文中指出就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寒王’、‘秋日’、‘法莱伦斯’、‘红艳’和‘达罗贝尔’等5个栽培种采后瓶插期间的弯茎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以‘秋日’品种为试材就其直立程度、花茎长度、离水时间和光照时间等对花枝弯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洲菊不同品种的弯茎率差异较大,其中以‘红艳’的弯茎率最低(22.50%),‘达罗贝尔’的弯茎率最高(86.25%);各品种的瓶插寿命也有所不同,‘红艳’最短为5.6 d,‘达罗贝尔’最长为8.1 d;5个非洲菊切花品种的弯茎位置70%以上均位于距花冠基部612 cm的茎段.‘秋日’的直立程度与其弯茎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即直立程度越小弯茎率越大,当直立程度为花茎与水平面呈90o时,弯茎率最小,仅为26.7%.但是,花茎长度、离水时间和瓶插期间的光照时间对‘秋日’的弯茎率并无显着影响.
郭韬[6](2012)在《非洲菊低温贮藏保鲜及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文中认为本文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切花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三个部分的试验。①对3个不同非洲菊品种鲜切花开花期四个不同发育阶段进行4℃低温贮藏,观测其贮藏时间和不同贮藏时间的瓶插寿命和鲜重变化,选出非洲菊切花低温贮藏的最适采摘期。②通过对5个不同非洲菊品种进行1℃、4℃、7℃、10℃、25℃(常温为对照)5个温度梯度的低温贮藏和不同套袋处理的试验,观测其贮藏时间和瓶插寿命,筛选出低温贮藏的最适温度和最适的套袋处理形式。并从5个品种中选择出最适贮藏和最不适贮藏的非洲菊切花品种。③选择对最适贮藏和不适贮藏的2个不同非洲菊品种,在4℃低温贮藏条件下进行干藏,观测贮藏过程中鲜重变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POD、SOD、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变化,研究非洲菊切花低温贮藏过程中上述因素对非洲菊贮藏时间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探讨影响非洲菊低温贮藏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本实验结果如下:1、‘大088’和‘绿心粉’最适贮藏的采摘期为隐药开花期,‘红帽子’的最适采摘期为一轮露药开花期。2、非洲菊切花最适宜的贮藏温度范围在3-8℃之间整株套袋贮藏,但不同品种最适的贮藏温度不同,在这5个品种中大多最适贮藏温度是4℃,‘白马王子’的最适贮藏温度为7℃。在4℃时,5个品种中‘大088’贮藏时间最长为22.8d,适合较长时间的贮藏;而‘红极星’贮藏时间最短11.8d,不适合贮藏。3、非洲菊品种‘大088’和‘红极星’贮藏时间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成负相关,而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成正相关。通过两个品种耐贮藏性的比较分析,橙黄色的‘大088’耐贮藏性比红色的‘红极星’好,非洲菊采摘前自身能源物质、水分的积累以及一些酶活性的高低,对非洲菊低温贮藏保鲜有很大的影响,其真正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的研究证明。
杜兴翠[7](2012)在《NO对非洲菊切花衰老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为材料,研究NO对非洲菊切花衰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本文采用NO供体SNP对非洲菊鲜切花进行瓶插处理和脉冲处理,探讨外源NO对非洲菊鲜切花衰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同时,采用NO清除剂Hemoglobin对非洲菊切花进行瓶插处理和脉冲处理清除内源NO,探讨内源NO对非洲菊切花衰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最后探讨NO对非洲菊不同基因型切花衰老的影响,研究NO对非洲菊不同基因型切花衰老的影响机理。结果如下:1、NO供体SNP处理对非洲菊切花衰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不同浓度的NO供体SNP溶液对非洲菊切花衰老的影响:分别采用0μmol L-1、10μmol L-1、100μmol L-1、500μmol L-1SNP溶液对非洲菊切花进行瓶插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SNP溶液延缓非洲菊切花的衰老,高浓度SNP溶液加速非洲菊切花的衰老,其中100μmol L-1SNP溶液能够显着延缓非洲菊切花的衰老。NO供体SNP对非洲菊切花衰老影响机理的研究:用100μmol L-1SNP溶液对非洲菊切花分别进行瓶插处理和脉冲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够显着增加切花的相对含水量,提高SOD、POD的活性,延缓MDA、H2O2含量的增加,延缓可溶性蛋白的降低,增加非洲菊切花的观赏价值。2、NO清除剂Hemoglobin处理对非洲菊切花衰老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不同浓度的NO清除剂Hemoglobin溶液对非洲菊切花衰老的影响:分别采用0μmol L-1、5μmol L-1、15μmol L-1Hemoglobin溶液对非洲菊切花进行瓶插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加速了非洲菊的衰老。NO清除剂Hemoglobin对非洲菊切花衰老影响机理的研究:用15μmol L-1Hemoglobin溶液分别对非洲菊切花进行瓶插处理和脉冲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显着降低切花的相对含水量,降低SOD、POD的活性,促进MDA、H2O2含量的增加,促进可溶性蛋白的降低,降低非洲菊切花的观赏价值。3、NO对非洲菊不同基因型切花衰老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分别用100μmol L-1SNP溶液对非洲菊三种不同基因型切花(品种为‘阳光海岸’、‘玲珑’、‘丽朵’)进行瓶插处理,结果表明:该处理能够显着延长非洲菊三种不同基因型切花的瓶插寿命,增大花径,提高切花鲜重增加率,增加相对含水量,提高SOD、POD活性,延缓MDA、H2O2含量的增加,延缓可溶性蛋白的降低,增加非洲菊切花的观赏价值。由此可见,NO具有双重作用,高浓度NO加速非洲菊切花的衰老,低浓度NO延缓非洲菊切花的衰老;内源NO具有延缓非洲菊切花衰老的作用;NO对非洲菊三种不同基因型切花均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江斌[8](2012)在《海藻寡糖结合1-MCP对非洲菊切花保鲜研究》文中认为研究不同浓度的海藻寡糖和1-MCP对非洲菊切花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寡糖结合1-MCP处理,可明显地延长瓶插寿命,增大花径,推迟最大花径达到时间。
郭韬,吕长平,栾爱萍,刘湘平[9](2010)在《非洲菊采后生理及冷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非洲菊切花衰老的原因及采后冷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完善非洲菊切花冷藏保鲜链的重要性,以达到改善非洲菊切花品质、延长保鲜期、提高非洲菊切花商品性的目的。
陈晨甜[10](2010)在《非洲菊弯茎影响因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为试材,对13个不同非洲菊品种鲜切花进行瓶插筛选,观测其瓶插寿命、弯茎部位等,选出易弯茎品种一点红和不易弯茎品种红地毯。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两品种花茎组织解剖特征的区别,分析两品种间的生物学差异。通过测定两品种瓶插保鲜过程中不同茎段水分变化、水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钾、钙离子含量、POD、SOD、CAT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及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等生理指标变化,研究非洲菊切花瓶插过程中上述因素对非洲菊弯茎及瓶插寿命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探讨非洲菊的弯茎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本实验结果如下:1.被试13个品种瓶插过程中都发生了弯茎现象,红地毯的弯茎始发时间最迟,瓶插寿命最长,弯茎率最低;一点红弯茎始发时间最早,瓶插寿命最短,弯茎率最高。非洲菊弯茎易发部位位于距花托基部8-12cm处。2.红地毯和一点红两被试品种的组织解剖结构基本一致;两品种花茎纤维素含量均表现为:下部茎段>中部茎段>上部茎段。红地毯花茎横切面面积大于一点红,其导管直径、皮层厚度、维管束面积、各茎段纤维素含量都相对较大。结果表明红地毯的组织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切花的吸水保水能力,增加花茎机械强度。3.一点红和红地毯各茎段生理指标在瓶插过程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品种间抗弯茎能力与各指标初始值大小和瓶插过程中变化幅度有关。相对应茎段红地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钾、钙元素含量、POD、SOD、CAT活性要高于一点红,而O2-产生速率、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均低于一点红。瓶插中后期,一点红花茎中段的吸水量,可溶性糖含量、POD、SOD、CAT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变化幅度较上、下茎段大,变化趋势较红地毯对应茎段明显,这些生理变化说明红地毯的抗衰老能力明显高于一点红。4.非洲菊中部茎段容易弯茎的原因是由品种的吸水保水能力、钾、钙元素含量、花茎的机械强度以及瓶插过程中各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幅度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二、非洲菊切花贮藏保鲜研究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洲菊切花贮藏保鲜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保鲜剂、瓶插液pH和冷藏处理对八仙花切花采后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八仙花研究概述 |
1.1.1 八仙花的生物学特性 |
1.1.2 八仙花的栽培历史 |
1.1.3 八仙花的应用价值 |
1.2 切花保鲜技术研究 |
1.2.1 切花化学保鲜研究进展 |
1.2.2 切花物理保鲜研究进展 |
1.2.3 八仙花切花保鲜技术研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保鲜液配方对八仙花切花采后瓶插品质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观测指标测定 |
2.2.3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浓度蔗糖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3.2 不同浓度8-HQC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3.3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3.4 不同浓度柠檬酸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3.5 不同浓度氯化钙(CaCl_2)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3.6 不同浓度硫代硫酸银(STS)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4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pH保鲜液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试验设计 |
3.2.2 指标测定 |
3.2.3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pH瓶插液对八仙花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
3.3.2 不同pH瓶插液对八仙花切花形态变化的影响 |
3.3.3 不同pH瓶插液对八仙花切花花冠径和瓶插溶液pH的影响 |
3.3.4 不同pH瓶插液对八仙花切花鲜重变化和水分平衡的影响 |
3.3.5 不同pH瓶插液对八仙花切花质膜稳定性的影响 |
3.4 讨论 |
第四章 冷藏时间和冷藏方式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2.1 试验设计 |
4.2.2 指标测定 |
4.2.3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干藏对八仙花切花采后性能的影响 |
4.3.2 不同冷藏液对八仙花切花贮藏寿命的影响 |
4.3.3 不同冷藏溶液和冷藏时间对八仙花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
4.3.4 不同冷藏时间对八仙花切花保鲜品质的影响 |
4.3.5 不同冷藏时间对八仙花切花鲜重的影响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非洲菊切花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非洲菊切花采后生命过程的形态变化 |
2 非洲菊切花采后生理变化 |
2.1 水分代谢 |
2.2 细胞膜相对透性 |
2.3 呼吸速率 |
2.4 细胞内含物 |
2.5 抗氧化酶 |
3 非洲菊切花保鲜技术 |
3.1 冷藏保鲜 |
3.2 化学保鲜 |
3.2.1 杀菌剂。 |
3.2.2 糖。 |
3.2.3 植物生长调节剂。 |
3.2.4 无机盐。 |
4 非洲菊切花保鲜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3)两种菌发酵液对非洲菊保鲜及压花花色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及英汉对照 |
1 前言 |
1.1 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
1.1.1 植物内生真菌 |
1.1.2 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
1.2 植物内生菌的应用研究现状 |
1.3 非洲菊切花保鲜的研究现状 |
1.3.1 非洲菊切花的衰老机理 |
1.3.2 鲜切花保鲜的研究进展 |
1.3.2.1 物理保鲜技术 |
1.3.2.2 化学保鲜技术 |
1.3.2.3 生物保鲜技术 |
1.3.3 非洲菊切花保鲜研究进展 |
1.4 压花花色的研究现状 |
1.4.1 压花及压花艺术简介 |
1.4.2 压花花色研究进展 |
1.4.3 CIE1976L~*a~*b~*均匀颜色空间的简介 |
1.5 印象派油画色彩应用的发展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菌种 |
2.1.2 培养基 |
2.1.3 花卉品种 |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1 主要仪器 |
2.2.2 主要试剂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3.1 Colletotrichum sp. Ⅲ和Xylaria sp. T-4 发酵液的制备 |
2.3.2 Colletotrichum sp. Ⅲ和Xylaria sp. T-4 发酵液对非洲菊保鲜的研究 |
2.3.2.1 实验材料 |
2.3.2.2 花材处理 |
2.3.2.3 非洲菊切花保鲜最佳浓度发酵液的选择 |
2.3.3 Colletotrichum sp. Ⅲ和Xylaria sp. T-4 发酵液对非洲菊压花花色影响的研究 |
2.3.3.1 实验材料 |
2.3.3.2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压花花色的影响 |
2.3.3.3 处理干制后花材颜色分级评分 |
2.3.3.4 各级花瓣色度值、花色素相对含量以及PPO活性的测定 |
2.3.3.5 处理花材在压花作品制作中的优势体现 |
2.4 实验数据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Colletotrichum sp. Ⅲ和Xylaria sp. T-4 发酵液对非洲菊瓶插效果的影响 |
3.1.1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瓶插寿命的影响 |
3.1.2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
3.1.3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水平衡值的影响 |
3.1.4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POD活性的影响 |
3.1.5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CAT活性的影响 |
3.1.6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MDA含量的影响 |
3.1.7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 Colletotrichum sp. Ⅲ和Xylaria sp. T-4 发酵液对非洲菊压花花色的影响 |
3.2.1 不同处理的非洲菊花瓣压制干燥后的分级评分结果 |
3.2.2 各级颜色花瓣的L~*a~*b~*色度值 |
3.2.3 各级颜色花瓣的花色素相对含量 |
3.2.4 各级颜色花瓣的PPO活性 |
3.2.5 实验花材在压花作品制作中的优势体现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内生菌代谢产物在切花保鲜上的应用 |
4.1.2 两种内生真菌发酵液对非洲菊压花花色的影响 |
4.1.3 不同颜色非洲菊花瓣在压花作品制作中的应用 |
4.2 结论 |
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在读期间获奖情况 |
(4)茶多酚对非洲菊切花保鲜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 1 试验材料 |
1. 2 试验方法 |
1. 3 指标测定 |
1. 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 1 不同浓度茶多酚对非洲菊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
2. 2 不同浓度茶多酚对非洲菊切花花径大小的影响 |
2. 3 不同浓度茶多酚对非洲菊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
2. 4 不同浓度茶多酚对非洲菊切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 5 不同浓度茶多酚对非洲菊切花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 |
2. 6 不同浓度茶多酚对非洲菊切花SOD活性的影响 |
2. 7 不同浓度茶多酚对非洲菊切花CAT活性的影响 |
2.8不同浓度茶多酚对非洲菊切花MDA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5)非洲菊切花瓶插期间的弯茎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材料 |
1.2切花处理 |
1.3弯茎的评定标准 |
1.4数据处理与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不同品种非洲菊切花采后瓶插期间的弯茎特性 |
2.2直立程度对非洲菊切花花枝弯茎率的影响 |
2.3离水时间对非洲菊切花花枝弯茎率的影响 |
2.4花茎长度对非洲菊切花花枝弯茎率的影响 |
2.5光照时间对非洲菊切花花枝弯茎率的影响 |
3讨论 |
(6)非洲菊低温贮藏保鲜及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概述 |
2 非洲菊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2.1 非洲菊切花的采收期的研究 |
2.2 非洲菊切花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
3 非洲菊切花采后生理研究进展 |
3.1 水分代谢 |
3.2 切花呼吸代谢 |
3.3 细胞内含物的变化 |
3.4 酶活性和膜系统变化 |
3.5 内源激素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非洲菊切花最适采摘期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采摘期3个品种非洲菊切花的贮藏时间比较 |
2.2 不同采摘期3个品种非洲菊切花瓶插寿命的比较 |
2.3 3个品种非洲菊切花开花期不同发育阶段在贮藏过程中鲜重的变化 |
3 讨论 |
3.1 非洲菊开花期的不同发育阶段与冷藏后瓶插寿命的关系 |
3.2 非洲菊开花期的不同发育阶段与冷藏时间的关系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洲菊切花最适贮藏温度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观测的方法和内容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非洲菊切花最适贮藏温度的研究 |
2.2 非洲菊切花最适套袋形式的研究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非洲菊切花冷藏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 |
1 材料及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低温贮藏过程中非洲菊切花的耐贮藏性 |
2.2 低温贮藏过程中非洲菊切花鲜重的变化 |
2.3 非洲菊低温贮藏过程中内含物含量及变化 |
2.4 非洲菊贮藏过程中POD、SOD酶活性的变化 |
2.5 非洲菊贮藏过程中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变化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1 实验总结 |
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NO对非洲菊切花衰老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非洲菊的概况 |
1.2 切花采后生理生化的变化 |
1.2.1 呼吸作用增加 |
1.2.2 水分代谢失衡 |
1.2.3 营养物质缺乏 |
1.2.4 膜透性、活性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1.2.5 激素的变化 |
1.2.6 非洲菊弯茎现象 |
1.3 NO 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
1.3.1 植物体内 NO 的生物合成 |
1.3.2 植物体中 NO 的分布 |
1.3.3 NO 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 |
1.4 国内外非洲菊切花保鲜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不同浓度 SNP 处理对非洲菊切花衰老影响的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测定指标 |
2.3.1 瓶插寿命的测定 |
2.3.2 鲜重增加率的测定 |
2.3.3 花径大小的测定 |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5 小结 |
3 外源 NO 对非洲菊切花衰老影响机理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测定指标 |
3.3.1 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
3.3.2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3.3.3 MDA 含量的测定 |
3.3.4 H_2O_2含量的测定 |
3.3.5 SOD 活性的测定 |
3.3.6 POD 活性的测定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5 小结 |
4 不同浓度 Hemoglobin 处理对非洲菊切花衰老影响的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3 测定指标 |
4.3.1 瓶插寿命的测定 |
4.3.2 鲜重增加率的测定 |
4.3.3 花径大小的测定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5 小结 |
5 内源 NO 对非洲菊切花衰老影响机理的研究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3 测定指标 |
5.3.1 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
5.3.2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5.3.3 MDA 含量的测定 |
5.3.4 H_2O_2含量的测定 |
5.3.5 SOD 活性的测定 |
5.3.6 POD 活性的测定 |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5 小结 |
6 外源 NO 对非洲菊不同基因型切花衰老影响机理的研究 |
6.1 试验材料 |
6.2 试验方法 |
6.3 测定指标 |
6.3.1 瓶插寿命的测定 |
6.3.2 鲜重增加率的测定 |
6.3.3 花茎大小的测定 |
6.3.4 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
6.3.5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6.3.6 MDA 含量的测定 |
6.3.7 H_2O_2含量的测定 |
6.3.8 SOD 活性的测定 |
6.3.9 POD 活性的测定 |
6.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5 小结 |
7 讨论与结论 |
7.1 讨论 |
7.2 结论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目录 |
附图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海藻寡糖结合1-MCP对非洲菊切花保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原材料 |
1.2 保鲜剂与处理方法 |
1.2.1 试剂 |
1.2.2 处理方法 |
1.3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
1.3.1 测定指标 |
1.3.2 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组对非洲菊切花瓶插寿命和最大花径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组对非洲菊切花鲜质量变化率的影响 |
2.3 不同保鲜液处理对非洲菊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
2.4 不同保鲜液处理对非洲菊切花花瓣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
2.5 不同保鲜液处理对非洲菊切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6 不同保鲜液处理对非洲菊切花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 结论 |
(10)非洲菊弯茎影响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非洲菊生物学性状 |
2 非洲菊研究进展 |
2.1 非洲菊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
2.1.1 物理保鲜 |
2.1.1.1 低温贮藏 |
2.1.1.2 气调贮藏保鲜 |
2.1.2 化学保鲜 |
2.1.2.1 能源物质 |
2.1.2.2 无机盐 |
2.1.2.3 杀菌剂 |
2.1.2.4 乙烯抑制剂和拮抗剂 |
2.1.2.5 植物生长调节剂 |
2.1.2.6 有机酸 |
2.1.3 非洲菊瓶插过程中生理变化研究现状 |
2.1.3.1 内含物含量及变化 |
2.1.3.2 酶活性和膜系统变化 |
2.2 非洲菊弯茎的研究进展 |
2.2.1 水分状况 |
2.2.2 机械组织和疏导组织状况 |
2.2.3 碳水化合物 |
2.2.4 蛋白质 |
2.2.5 乙烯 |
2.2.6 采收时期和采收方式 |
3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二章 不同品种非洲菊花茎结构观察与比较 |
1 易弯茎和不易弯茎品种的筛选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2 非洲菊花茎结构观察与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非洲菊花茎组织解剖特征 |
2.2.2 非洲菊不同品种、花茎不同部位组织结构数量特征比较 |
2.2.2.1 一点红花茎不同部位导管直径、维管束面积统计分析 |
2.2.2.2 红地毯花茎不同部位导管直径、维管束面积统计分析 |
2.2.2.3 一点红、红地毯相同茎段导管直径差异比较 |
2.2.2.4 一点红、红地毯相同茎段维管束面积差异比较 |
3 非洲菊花茎纤维素含量的比较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非洲菊品种一点红、红地毯花茎纤维素含量统计分析 |
4 本章小结 |
4.1 一点红、红地毯花茎横、纵切面组织解剖特征 |
4.2 非洲菊花茎组织解剖特征与弯茎发生的关系 |
4.3 结论 |
第三章 非洲菊瓶插过程中水分平衡与生理变化 |
1 非洲菊瓶插瓶插过程中的水分平衡 |
1.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切花鲜重,失水量,吸水量变化 |
1.2.2 一点红、红地毯瓶插过程中水势变化 |
2 非洲菊瓶插过程中内含物含量及变化 |
2.1 实验指标及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可溶性糖含量及变化 |
2.2.2 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变化 |
2.2.3 钾、钙离子含量及变化 |
3 非洲菊瓶插过程中POD、SOD及CAT酶活性的变化 |
3.1 实验指标及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一点红、红地毯不同茎段POD活性变化 |
3.2.2 一点红、红地毯不同茎段SOD活性变化 |
3.2.3 一点红、红地毯不同茎段CAT活性变化 |
4 非洲菊瓶插过程中MDA、膜透性、超氧自由基离子的含量及变化 |
4.1 实验指标及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一点红、红地毯不同茎段MDA含量变化 |
4.2.2 一点红、红地毯不同茎段相对电导率变化 |
4.2.3 一点红、红地毯不同茎段O_2~-生成速率变化 |
5 本章小结 |
5.1 非洲菊瓶插过程中水分变化与弯茎之间的关系 |
5.2 非洲菊瓶插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弯茎之间的关系 |
5.3 非洲菊花茎中钾、钙元素含量与弯茎之间的关系 |
5.4 非洲菊瓶插过程中POD、SOD、CAT活性与弯茎之间的关系 |
5.5 非洲菊瓶插过程中MDA、相对电导率、O_2~-与弯茎的之间的关系 |
5.6 结论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1 实验总结 |
1.1 实验结果 |
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非洲菊切花贮藏保鲜研究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保鲜剂、瓶插液pH和冷藏处理对八仙花切花采后品质的影响[D]. 李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非洲菊切花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J]. 黄文彬,董晓鸣. 现代园艺, 2018(09)
- [3]两种菌发酵液对非洲菊保鲜及压花花色影响的研究[D]. 王青青.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4]茶多酚对非洲菊切花保鲜生理的影响[J]. 杜忠友,胡小京,梁雄,肖兴菊,宫杰芳,龙云芝. 南方农业学报, 2015(05)
- [5]非洲菊切花瓶插期间的弯茎特性[J]. 程桂平,吴志成,何秋微,黄新敏,吴汉清,魏富玉,何生根.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03)
- [6]非洲菊低温贮藏保鲜及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D]. 郭韬. 湖南农业大学, 2012(12)
- [7]NO对非洲菊切花衰老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 杜兴翠. 浙江农林大学, 2012(12)
- [8]海藻寡糖结合1-MCP对非洲菊切花保鲜研究[J]. 江斌. 北京农业, 2012(15)
- [9]非洲菊采后生理及冷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A]. 郭韬,吕长平,栾爱萍,刘湘平. 园艺学文集5, 2010
- [10]非洲菊弯茎影响因子研究[D]. 陈晨甜.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