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碱地水稻优质米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丁国华,刘凯,曹良子,白良明,王彤彤,周劲松,洛育,夏天舒,杨光,王雪扬,姜辉,陈磊,李柱刚,孙世臣,来永才[1](2021)在《寒地耐盐碱优质稳产水稻新品种龙稻124的选育》文中研究说明为培育出适合寒地生态环境种植的耐盐碱、优质水稻新品种,以黑龙江省公认的耐盐碱较强的水稻品种龙稻5号为母本、丰矮占1号为父本杂交,以龙稻5号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3代后,采用系谱法选育出水稻新品种龙稻124,其农艺性状优良,具有耐盐碱、优质、稳产等特征特性,在pH值8.5的盐碱地种植每667m2产量比龙稻5号高21.6kg。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龙稻124食味评分达到85~87分。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中18点次均增产,区域试验每hm2产量分别为8073.3kg、7943.5kg,比对照增产7.2%、7.0%;生产试验产量为7914kg,比对照增产7.0%。2020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王玉鲁[2](2020)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生产状况与对策分析 ——以嘎什根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镇赉县嘎什根乡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7%以上,是嫩江之畔重要的粮食产地,具有病虫害发生的种类相对较少等生产优质稻米的重要优势,但存在产量与品质不高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水稻种植中品种选择、育苗、施肥、用药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加以验证,以期为提高当地水稻种植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当前嘎什根乡水稻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种植规模小,98%以上的农户种植面积在10公顷以下;二是种植技术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单方面追求高产量,不重视科学种田,致土壤质量下降,水稻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三是中低产田面积大(31.7%),水稻单产低,但改良进度慢。2.采用钵盘一体化育苗基质进行育苗,较常规育苗方式可减少20%的投入,提高分蘖总量10%以上;在钵盘一体化基质育苗的基础上应用“三推两早”水稻种植技术,有效提前育苗和插秧的时间15d左右,并提高水稻产量5%以上。3.增施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及中微量元素,可有效保持和提高地力,并提高水稻产量6.5%以上。同时,使用预防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降低因病虫害造成的减产20%以上。
肖丹丹[3](2020)在《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叶片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明确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以江苏省大面积种植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南粳9108和盐稻12号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32.39°N,119.42°E)开展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盐分处理为主区,品种为裂区,研究不同浓度盐水(0%、0.10%、0.15%、0.20%、0.25%、0.30%、0.35%)灌溉对水稻产量、形态结构、叶片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盐胁迫降低了南粳9108和盐稻12号的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两个水稻品种的株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倒一叶叶长和叶宽、绿叶数、茎叶鲜重和干物重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研究还发现,在0.35%盐浓度下,盐稻12号的各指标值总体上略优于南粳9108。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水稻在不同时期茎、叶、穗(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含氮量呈下降的趋势,说明盐分抑制了两个品种对氮素的吸收、运输。2.盐胁迫显着降低了水稻的产量。2018年与2019年产量趋势一致,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产量显着降低。分析产量形成因素,盐胁迫对结实率影响较小,在0.35%盐浓度下达到显着水平;穗长、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均随盐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南粳9108的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盐稻12号的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在0.10%盐浓度下高于对照,之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3.南粳9108和盐稻12号抽穗期剑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抽穗期剑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表观叶肉导度(AMC)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在盐浓度大于0.20%时与对照呈显着差异;胞间CO2浓度(Ci)随盐浓度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说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由气孔限制向非气孔限制转变。PSⅡ(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潜在活性(Fv/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4.盐胁迫使水稻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来缓解自身伤害。南粳9108和盐稻12号拔节期与抽穗期叶片脯氨酸含量在0.10%盐浓度下与对照差异较小,之后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显着增加,且在0.35%盐浓度下南粳9108叶片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盐稻12号。分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两个水稻品种叶片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则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可能由于成熟期盐分加快叶片衰老死亡从而无法产生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5.与对照相比,在低盐浓度下(0.10%-0.15%),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显着降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增加,稻米淀粉黏滞特性(RVA谱)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最终黏度增加,米饭的外观、黏度、平衡度和食味值在0.10%盐浓度下高于对照,南粳9108和盐稻12号的胶稠度在0.10%盐浓度下分别较对照高4.5和3.5 mm;在中、高盐浓度(0.20%-0.35%)下,稻米的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稻米淀粉黏滞特性(RVA谱)明显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可知,在低盐浓度(0.10%-0.15%)下,稻米的品质总体有一定的改善;高盐浓度(0.35%)下,稻米品质明显变劣。
杜萌[4](2020)在《播种量对滨海稻区水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且盐碱地面积有不断扩大趋势,盐碱地成为我国当前土地后备资源,蕴藏巨大潜力。如何有效的利用盐碱地资源成为滨海稻区的首要任务。本试验在滨海稻区盐碱地进行,采用水直播的方式,研究品种及播种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育成品种“盐丰47(Y)”、“盐粳939(J)”为供试材料,试验设5个播种量(B)水平,分别为60kg/hm2(B1)、82.5kg/hm2(B2)、105kg/hm2(B3)、127.5kg/hm2(B4)、150kg/hm2(B5)。探究了不同播种量两品种的生育特性差异及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丰47与盐粳939相比于移栽稻的生育期缩短8~9d。盐丰47比盐粳939成熟的更早。盐丰47、盐粳939在82.5kg/hm2时出苗率最高,分别为59.99%、55.66%;同时两品种成穗率最高,分别为57.14%、57.04%。两品种在105kg/hm2时成苗率最高分别为46.25%、45.65%,同时水稻株高最矮。相同播种量下盐丰47与盐粳939,生育进程中,各时期茎蘖动态表现均为达到显着差异。(2)盐丰47、盐粳939两品种均是在105kg/hm2时成熟期比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增长百分比最大,分别为增长14.23%、18.44%。成熟期时盐丰47在105kg/hm2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为20.41;盐粳939在82.5kg/hm2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为23.02。相同播种量下,平均灌浆速率均表现为盐粳939>盐丰47。盐丰47、盐粳939两品种的气孔导度均随着播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除JB5外,净光合速率表现为盐丰47>盐粳939。(3)盐丰47在127.5kg/hm2时,植株发病率最高为7.09%;盐粳939在105kg/hm2时植株发病率最高为5.38%。盐丰47与盐粳939均在150kg/hm2时病情严重,病情指数达最高分别为3.15%、3.19%。在同一播量的下,盐丰47、盐粳939两品种的倒伏指数均达到显着差距。在105kg/667m2时,盐丰47、盐粳939两品种的抗折能力最大,抗倒伏能力最强,倒伏指数随播量的增加先减后增。(4)在播种量105kg/hm2时,盐丰47与盐粳939的产量最高,分别为8479.20kg/hm2、7391.40kg/hm2;相同播量下,盐丰47与盐粳939产量表现为盐丰47>盐粳939,5个播种量水平下,盐丰47比盐粳939分别高产1054.95kg/hm2、858.60kg/hm2、1087.80kg/hm2、1205.40kg/hm2、1103.25kg/hm2。盐丰47产量表现为YB3>YB2>YB1>YB4>YB5;盐粳939产量表现为JB3>JB2>JB1>JB4>JB5;盐丰47、盐粳939两品种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先增后减。(5)盐粳939相对于盐分47在各个播量处理下的食味值都表现的更好。其中盐粳939在播种量105kg/hm2时,食味值最大为85.00;盐丰47在播种量127.5kg/hm2时,食味值最大为74.00;随着播量的增大盐丰47的食味值下降幅度明显;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随着播量的增大先增后减。高播量处理对盐丰47影响较大,食味值较盐粳939下降幅度明显。
张奇[5](2020)在《M地区盐碱地综合改良项目管理研究与实施》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与人口增长的问题愈发严重,解决人均耕地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盐碱地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其改良与利用已经成为确保我国耕地“红线”不被突破、确保粮食生产、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盐碱成分和不良化学物质,导致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全球有大约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在中国,土壤改良项目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区盐碱地只是利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改良与治理,利用单一的改良方法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保持时间短,难以实现盐碱地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盐碱化问题。由于盐碱地治理与后期维护的复杂性,决定了盐碱地改良必然从单一方式向综合改良体系发展。本文从M地区盐碱地改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改良方法单一、工程改良施工不规范、生物改良缺乏种植经验与体系化管理、施工后期缺乏维护管理等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研究。并且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盐碱地改良现状,通过实地考察了解M地区盐碱地形成的历史及原因,搜集相关类型盐碱地改良方案总结经验,探索更科学的盐碱地综合改良方式。通过工程改良法暗管排盐技术难点研究与施工、生物改良水稻种植全过程管理体系构建、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综合改良体系中应用、项目实施管理与后期维护体系的构建,对M地区盐碱地综合改良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与施工,并且对项目方案进行效益分析。项目方案实施后从土壤成分变化与经济作物指标进行记录与分析,验证M地区盐碱地综合改良方案效果。通过发现问题、研究与解决问题、方案建立与实施、方案效果评价,建立一套以工程改良、生物改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盐碱地综合改良管理体系。通过本文研究以期对盐碱地综合改良事业提供一个新的示范以及尝试,为当前盐碱地治理和水土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提出确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唐修文[6](2020)在《不同施氮模式对吉林省水稻农艺性状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是水稻育种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产量和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开展高产优质育种的基础,而氮肥是影响水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根据品种的不同特性选择适宜的氮肥水平和氮肥运筹模式,合理施用氮肥,不但能够大幅增加水稻产量,还可以有效提高稻米品质,是提高稻米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本试验对在不同氮水平下的不同氮肥运筹模式进行研究对吉粳528和秋光两个粳稻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旨在通过优化和调控施氮量及施氮模式,使得在对产量影响较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升稻米的品质。【方法】试验于2019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试验田进行,试验设置了纯氮A:75kg/hm2、B:125kg/hm2、C:175kg/hm2三个氮水平,每个氮水平使用三种氮肥运筹模式处理,比例分别为基肥:蘖肥:穗肥为(1)7:3:0、(2)5:3:2、(3)3:3:4。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试验采用12行区,每个品种区内种植6行,行长(池宽)10米,约需试验地面积0.2公顷(4个池子,每个池子0.05公顷),插秧密度9寸*6寸。试验材料吉粳528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少蘖大穗型优质品种,秋光是吉林省早年引进的日本粳稻品种,为多蘖小穗型品种。【结果】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施氮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从氮水平层面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水稻的有效分蘖数和株高均显着增加,水稻产量也在逐步增加,高氮水平C(纯氮175kg/hm2)时的产量最高,均表现为C>B>A。施氮水平的提高使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发生变化,千粒重和结实率均有所降低,但穗长和平均穗粒数却大幅度增加,导致产量增加。在高氮水平下,少蘖型水稻品种吉粳528开始轻微倒伏,多蘖型水稻品种秋光严重倒伏,分析认为如果进一步提高施氮水平会将会诱发大面积倒伏从而对产量品质产生影响。从氮肥运筹角度来看,基肥:蘖肥:穗肥为3:3:4最优,减少基肥的同时增施穗肥,前氮后移,有效分蘖数和株高均有所增加,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但多蘖小穗型品种在穗肥过多时会倒伏导致减产,应使用5:3:2氮肥运筹模式。2.不同施氮模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从氮水平层面来看,在稻米的营养品质上随着氮水平的提高,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逐渐降低,少蘖型品种吉粳528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受氮水平影响较小,多蘖型品种秋光的蛋白质含量受氮水平影响较大;从食味品质上看,少蘖型品种吉粳528在中氮水平B(纯氮125kg/hm2)下的食味品质最高,多蘖型品种秋光在低氮水平A(纯氮75kg/hm2)下食味品质最高,过量的施用氮肥会导致食味品质的降低。从氮肥运筹角度来看,前氮后移对营养品质影响较小,但会使水稻食味品质降低。【结论】从实验结果综合对比分析来看,对于少蘖大穗型的吉林省优质粳稻品种吉粳528来说,为了兼顾稻米食味品质和产量,在保证产量的同时,选择食味品质较高的氮肥运筹模式,合理的施氮水平应在125kg/hm2-175kg/hm2之间,应用基肥:蘖肥:穗肥=3:3:4的氮肥运筹模式,该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产量最高,营养品质无明显变化,食味品质虽然略低但无显着性差异,能在对产量影响最小的同时优化稻米品质。多蘖小穗型品种的合理的施氮水平应在125kg/hm2-175kg/hm2之间,应用基肥:蘖肥:穗肥=5:3:2的氮肥运筹模式,该模式产量较高,且穗肥施用适量,保证了较高的稻米品质,协调了产量与品质。
曾雄生[7](2018)在《田村三郎与中国科学院的农学交流与合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57年以来日本农学家田村三郎便与中国科学院保持着长久的联系。1978年以后,更与中国科学院在农业和环境领域展开了长期的合作研究,并参与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讨论。文章以田村为中心,利用档案、报刊、传记等文献资料,在回顾他与中国科学院交往与合作研究历程的同时,重点关注他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论述与实践,并初探他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功的原因。
邵玺文,冉成,金峰,郭丽颖,耿艳秋[8](2018)在《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水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认为苏打盐碱地作为农业后备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区域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种植水稻不仅是改良和利用苏打盐碱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中概述了近年来苏打盐碱地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栽培技术,讨论了当前和今后苏打盐碱地稻区的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热点及深入研究的问题,旨在为苏打盐碱地开发种稻能够科学、快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借鉴。
严凯[9](2018)在《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滨海盐碱地改良及其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适宜的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已成为盐碱地水稻机插高产栽培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针对性开展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组合试验。试验于2016-2017年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顺泰农场(耕作层电导率:2.5ms/m-3.5ms/m,pH:8.0-8.7)进行,以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和2个栽插密度组合试验,其中施氮量设:ON(Okg/667m2)、14N(14kg/667m2)、17N(17kg/667m2)、20N(20kg/667m2)、23N(23kg/667m2)、26N(26kg/667m2);栽插密度设:D1(25cm×12cm)和D2(30cm×12cm)处理,人工模拟机插,系统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利用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期望为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密肥关键技术参数。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每亩穗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D1(25cm×12cm)密度穗数均高于D2(30cm×12cm)处理;施氮量的增加显着提高了每穗粒数;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后期降幅明显,在低中氮(0N-20N)下密度大的处理均比密度小的处理产量高,而高氮(23N、26N)下密度小的处理比密度大的处理产量高,产量在20ND1组合最高,为559.1kg/亩。(2)不同氮肥处理下,不同时期的栽插密度D1处理的茎蘖数均高于D2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至拔节期茎蘖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而抽穗期和成熟期,茎蘖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前中期叶面积指数和后期的叶面积衰减率随之上升,拔节期和抽穗期D1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大于D2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拔节期和抽穗期的干物质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拔节期D1处理的干物质量比D2处理高,抽穗期和成熟期也表现为低氮时密度大的处理干物质量大,高氮时密度小的处理干物质量大。(3)随施氮量的增加,植株含氮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吸氮量则相反;D1处理下,水稻各时期的含氮率均低于D2处理。拔节期和成熟期D1处理植株吸氮量小于D2处理,而抽穗期则相反。随施氮量增加,拔节前和拔节期至抽穗期的氮素吸收速率均随之上升,而抽穗期至成熟期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3N处理下最高。D1处理其拔节前氮素吸收速率略低于D2,而其他时期相反。盐碱地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百千克籽粒需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呈现下降趋势。D1处理氮素吸收利用率略低于D2,偏生产力则体现出相反的趋势。(4)施氮量对稻米的加工品质影响较大,栽插密度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比较小。随施氮量增加,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和米饭的完整性均呈现上升趋势,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以及米饭的香气、光泽、味道、口感、食味值均呈现下降趋势,食味值的极差接近10。D1处理的垩白率、垩白度比D2处理高。
严凯,蒋玉兰,唐纪元,戴其根[10](2018)在《盐碱地条件下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在盐碱地条件下,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和2个移栽密度,研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盐碱地条件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氮处理下,密度大的产量高,高氮处理则相反。施氮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并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密度的提高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施氮量的增加在提升稻米碾磨品质的同时降低了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移栽密度对稻米品质影响不大。在每公顷施氮300 kg,移栽密度为12 cm×25 cm时,可以获得相对优质的最高产量。
二、盐碱地水稻优质米栽培技术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碱地水稻优质米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寒地耐盐碱优质稳产水稻新品种龙稻124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
2 特征特性 |
2.1 农艺性状 |
2.2 稻米品质 |
2.3 抗病、耐冷、耐盐碱鉴定 |
3 产量表现 |
4 栽培技术要点 |
5 讨论 |
(2)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生产状况与对策分析 ——以嘎什根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线路 |
第二章 水稻生产研究情况 |
2.1 盐碱地水稻生产历史 |
2.2 水稻育种技术研究 |
2.3 水稻育苗技术研究 |
2.4 水稻施肥技术研究 |
2.5 水稻病虫害防治 |
第三章 嘎什根乡水稻生产现状 |
3.1 水稻品种的更新 |
3.2 育苗技术的发展 |
3.3 施肥技术的发展 |
3.4 农药的不断更新 |
第四章 嘎什根乡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4.1 水稻品种繁杂,产业化程度低 |
4.2 科技应用能力不足,思想观念转变慢 |
4.2.1 育苗技术发展缓慢 |
4.2.2 施用肥料不均衡导致土壤板结化 |
4.2.3 农药施用以应对为主 |
4.3 水稻种植基础设施不健全 |
第五章 嘎什根乡水稻生产发展建议 |
5.1 转变农户生产方式,发展规模化经营 |
5.2 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育苗方法 |
5.3 运用水稻田间平衡施肥技术 |
5.4 提高农药施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
5.4.1 水稻除草药物的施用 |
5.4.2 水稻病害的防治 |
5.4.3 水稻虫害的防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叶片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试验技术路线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进展 |
2.1 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2.2 盐胁迫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
2.2.1 盐胁迫对水稻质膜的影响 |
2.2.2 盐胁迫对水稻渗透物质的影响 |
2.2.3 盐胁迫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2.3 盐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2.3.1 盐胁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2.3.2 盐胁迫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生长量和产量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3.1 株高与茎蘖动态的测定 |
2.3.2 植株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
2.3.3 植株倒一叶叶长和叶宽的测定 |
2.3.4 产量及其形成因素的测定 |
2.4 数据分析与作图 |
3 结果分析 |
3.1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
3.2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
3.3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3.4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倒一叶(完全叶)的影响 |
3.5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
3.6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3.7 盐浓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盐胁迫对水稻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
4.2 盐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其形成因素的影响 |
5 结论 |
第三章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生物量积累与植株含氮量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3.1 植株绿叶数、叶片鲜重和茎鞘鲜重的测定 |
2.3.2 植株干物质积累测定 |
2.3.3 植株全氮含量的测定 |
2.4 数据分析与作图 |
3 结果分析 |
3.1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每穴绿叶数的影响 |
3.2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不同生育期茎叶鲜重的影响 |
3.3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干物重的影响 |
3.4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植株含氮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盐胁迫对水稻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4.2 盐胁迫对水稻各部分含氮量的影响 |
5 结论 |
第四章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3.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3.2 叶片光合作用的测定 |
2.3.3 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2.3.4 叶片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2.3.5 叶片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2.4 数据分析与作图 |
3 结果分析 |
3.1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抽穗期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
3.3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抽穗期剑叶荧光参数的影响 |
3.4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5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叶片蔗糖含量的影响 |
3.6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盐胁迫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4.2 盐胁迫对水稻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5 结论 |
第五章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3.1 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的测定 |
2.3.2 米粉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3.3 稻米淀粉黏滞特性(RVA谱)的测定 |
2.3.4 米饭食味值的测定 |
2.3.5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2.3.6 胶稠度的测定 |
2.4 数据分析与作图 |
3 结果分析 |
3.1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稻米碾磨品质的影响 |
3.2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
3.3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
3.4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稻米淀粉黏滞特性(RVA谱)的影响 |
3.5 盐浓度与稻米不同品质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1 主要研究结论 |
1.1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
1.2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
1.3 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播种量对滨海稻区水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直播稻生产情况 |
1.1.1 直播水稻的发展历史 |
1.1.2 国内外现状 |
1.2 直播稻研究进展 |
1.2.1 品种选择 |
1.2.2 直播稻播种方法 |
1.2.3 直播稻适宜的播量与密度 |
1.2.4 直播稻适宜的播种日期 |
1.2.5 直播稻群体水肥调控 |
1.3 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3.1 倒伏问题 |
1.3.2 草害问题 |
1.4 直播稻稻米品质 |
1.5 盐碱地直播稻栽培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3.1 生育期调查 |
2.3.2 出苗率及成苗率调查 |
2.3.3 茎蘖动态调查 |
2.3.4 干物质积累动态调查 |
2.3.5 叶片光合性能测定 |
2.3.6 叶绿素含量测定 |
2.3.7 灌浆速率测定 |
2.3.8 病害调查 |
2.3.9 茎秆抗倒伏性状测定 |
2.3.10 产量及产量构成调查 |
2.3.11 稻米品质测定 |
2.4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生育特性的影响 |
3.1.1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生育期的影响 |
3.1.2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出苗率、成苗率的影响 |
3.1.3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株高的影响 |
3.1.4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
3.2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1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3.2.2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
3.2.3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灌浆速率的影响 |
3.2.4 播量对水直播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
3.3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抗逆性的影响 |
3.3.1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病害情况的影响 |
3.3.2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倒伏指数的影响 |
3.4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3.4.1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产量的影响 |
3.4.2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
3.5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
3.5.1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
3.5.2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
3.5.3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稻米品质理化指标、食味值的影响 |
3.5.4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M地区盐碱地综合改良项目管理研究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关于盐碱地改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M地区盐碱地改良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背景研究 |
2.2 工程改良暗管排盐阶段问题 |
2.3 生物改良抗逆性作物种植阶段问题 |
2.4 物联网系统在农业中应用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3 盐碱地综合改良项目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
3.1 项目设计与管理的目标原则和依据 |
3.2 工程改良暗管排盐工程实施与管理 |
3.3 生物改良水稻种植管理 |
3.4 农业物联网系统应用 |
3.5 项目实施与后期维护管理 |
3.6 盐碱地综合改良项目管理体系效益分析 |
3.7 项目实施改良效果评价 |
3.8 本章小结 |
4 结论及展望 |
4.1 盐碱地改良事业展望(Prospect of Saline-alkali LandImprovement)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不同施氮模式对吉林省水稻农艺性状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前言 |
1.1 水稻品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 水稻食味品质的评价与鉴定方法 |
1.3 稻米各项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
1.4 我国北方优质粳稻品种间的差异 |
1.5 氮肥对水稻的影响 |
1.5.1 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1.5.2 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1.6 氮肥施用不当的负面效应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不同施氮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
1.1 材料和方法 |
1.1.1 试验品种 |
1.1.2 试验方法 |
1.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1.1.4 数据分析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不同氮水平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
1.2.2 不同氮水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1.2.3 三种氮肥运筹模式下氮水平对稻米产量的影响 |
1.2.4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
1.2.5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1.2.6 三种氮水平下施氮比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1.2.7 施氮水平与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不同施氮模式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品种 |
2.1.2 稻米品质相关性状测定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氮水平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 |
2.2.2 不同氮水平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
2.2.4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 |
2.2.5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
2.2.6 三种氮水平下施氮比例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2.2.7 施氮水平与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综合影响 |
2.3 讨论 |
2.3.1 不同施氮模式对稻米品质的总体影响 |
2.3.2 不同施氮模式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3.3 不同施氮模式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
2.3.4 不同施氮模式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田村三郎与中国科学院的农学交流与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1 田村三郎及其与中国科学院的早期交往 |
2 中国科学院的调整与田村的转变 |
3 田村与中国科学院的农业科学合作研究 |
3.1 湖南桃园:水稻栽培试验 |
3.2 宁夏固原:黄土高原的绿化及沙漠化的防治 |
3.3 河北南皮:黄淮海平原治理 |
3.4 广西大化:石灰岩山区生态系统的重建 |
4 田村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
4.1 对农业和科学研究的认识 |
4.2 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看法 |
4.3 借鉴日本的经验 |
4.4 注重中国的风土人情和自身经验 |
4.5 求同存异 |
5 结语 |
(8)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水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苏打盐碱地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
1.1 酸化旱育苗技术及无土基质育苗技术 |
1.2 苏打盐碱地水稻稳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
1.3 苏打盐碱地节水栽培技术 |
1.4 盐碱地稻田平衡施肥技术 |
1.5 苏打盐碱地“三推两早一达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
1.6 苏打盐碱地“三增”的水稻栽培技术 |
2 苏打盐碱地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展望 |
2.1 优质高产高效协调形成机理及其调控技术 |
2.2 节水抗逆稳产高效栽培新理论与新技术 |
2.3 化学肥料减施增效综合栽培理论与技术 |
2.4 构建苏打盐碱地用养结合高效栽培技术 |
2.5 苏打盐碱地水稻栽培技术精简化 |
2.6 苏打盐碱地水稻抗逆减灾栽培理论与技术 |
2.7 高新技术的应用 |
(9)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进展 |
2.1 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研究进展 |
2.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2.2.1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
2.2.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
2.2.3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2.3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4 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产量及其形成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 |
2.2 供试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 |
2.5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3.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物质生产的影响 |
3.2.1 对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 |
3.2.2 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3.3 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4 小结讨论 |
4.1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
4.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 |
2.2 供试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 |
2.5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植株含氮率及吸氮量的影响 |
3.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量及积累比例的影响 |
3.3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速率的影响 |
3.4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百千克籽粒需氮量的影响 |
4 小结讨论 |
4.1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 |
4.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 |
2.2 供试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 |
2.4.1 稻米品质 |
2.4.2 食味指标 |
2.5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施氮量和密度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
3.2 施氮量和密度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
3.3 施氮量和密度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 |
3.4 施氮量和密度对米饭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施氮量和密度对盐碱地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
4.2 施氮量和密度对盐碱地稻米食味值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1 主要结论 |
1.1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
1.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1.3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盐碱地条件下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3.1 产量及构成 |
1.3.2 茎蘖数 |
1.3.3 干物质量 |
1.3.4 稻米品质 |
1.4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施氮量和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2.2 施氮量和密度对水稻茎蘖数的影响 |
2.3 施氮量和密度对水稻干物质量的影响 |
2.4 施氮量和密度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
2.5 施氮量和密度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
2.6 施氮量和密度对米饭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施氮量和密度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3.2 施氮量和密度对盐碱地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
3.3 施氮量和密度对盐碱地稻米品质的影响 |
4 结论 |
四、盐碱地水稻优质米栽培技术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寒地耐盐碱优质稳产水稻新品种龙稻124的选育[J]. 丁国华,刘凯,曹良子,白良明,王彤彤,周劲松,洛育,夏天舒,杨光,王雪扬,姜辉,陈磊,李柱刚,孙世臣,来永才. 中国种业, 2021(06)
- [2]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生产状况与对策分析 ——以嘎什根乡为例[D]. 王玉鲁. 吉林大学, 2020(03)
- [3]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叶片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D]. 肖丹丹. 扬州大学, 2020
- [4]播种量对滨海稻区水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杜萌.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5]M地区盐碱地综合改良项目管理研究与实施[D]. 张奇.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6]不同施氮模式对吉林省水稻农艺性状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研究[D]. 唐修文.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7]田村三郎与中国科学院的农学交流与合作[J]. 曾雄生.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8(03)
- [8]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水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 邵玺文,冉成,金峰,郭丽颖,耿艳秋.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 [9]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D]. 严凯. 扬州大学, 2018(12)
- [10]盐碱地条件下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严凯,蒋玉兰,唐纪元,戴其根.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