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的科学理论研究

老年保健的科学理论研究

一、老年人养生保健的科学理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刚[1](2021)在《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价值共创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老龄化正持续加深,形势十分严峻。在体育产业和健康产业政策规划引领和市场创新驱动的共同作用下,体医融合不断推进,运动干预、慢病防治、健康促进、体质评估、运动监控、运动康复等产品与服务不断形成,各种运动健康服务模式不断涌现,运动健康服务逐渐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渠道。运动健康服务的相关研究日益引起学界和业界的高度重视,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的相关研究还是一个相对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以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价值共创路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服务主导逻辑理论、MOA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逐层进行分析,探讨了运动健康服务、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相关理论,按照“动因-行为-结果”的逻辑主线构建了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路径的分析框架,并系统分析了各要素的内涵与维度,实证揭示了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价值共创路径。通过全文的分析论证,得出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运动健康服务是指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健康需求为导向,以运动干预为手段,通过体医部门协同、技术融合、资源整合等方式,提供运动干预慢性病、运动康复、运动促进健康等方面的服务。运动健康服务具有产品混合性、对象广泛性、过程融合性、价值多样性和主动参与性等特征。从功能属性和消费需求角度,运动健康服务可划分为健康修复类、健康维护类和健康促进类;从产业角度,运动健康服务运可划分为运动医疗服务、运动健身服务、运动信息服务、运动保险服务、运动组织管理服务以及运动装备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等。运动健康服务作为一项综合性服务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其划分为核心、次核心和边缘利益相关者三种类型。第二,运动健康服务情境下的顾客参与具有独特内涵,在参与方式上具有体育参与和服务参与双重属性,在服务生产方式上兼具合作生产和独自生产;其特征包括主动健康、全程参与、沉浸体验;在类型划分方面,按照参与动机可分为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按照参与强度可分为强参与和弱参与。企业不能直接提供价值,只能提供价值主张,顾客在价值共创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需要投入健康知识、运动技能、运动经验等资源;顾客价值内生于合作生产之中,并由顾客感知获得;顾客价值有着较为复杂的高阶结构,包括显性价值(如健康促进、慢病干预、愉悦身心、健康生活、休闲娱乐等)和隐性价值(包括降低医疗支出,提高劳动能力,促进家庭和睦及社区和谐等)。第三,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的理论框架涉及参与动机、参与机会、参与能力、顾客参与和顾客价值5个核心范畴及其14个主范畴,其中,参与动机包括健康动机、社交动机,参与机会包括地理可达性、内容可适性,参与能力包括知识储备、身体能力,顾客参与包括人际互动、信息分享和合作行为,顾客价值包括实用价值、享乐价值、学习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参与动机、参与机会、参与能力三者均能显着正向影响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参与动机通过参与机会、参与能力间接作用与顾客参与。顾客参与显着正向影响顾客价值。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新时代我国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逐渐发生变化,健康服务发展逻辑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发展理念,转向预防、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的运动健康服务体系,转向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模式,由此建议政府部门要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运动健康服务供给体系,完善运动健康服务需求管理。

佟琳,李鸿涛,李兵,张伟娜,张华敏[2](2020)在《新时代背景下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文中提出中医古籍中记载了大量养生的知识与方法,一些方法沿用至今为人类疾病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古籍的特殊性,一些有效的养生知识与保健方法深藏古籍之中被束之高阁,尚未被发掘与利用,濒于失传。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因素,结果显示,目前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挖掘文化内蕴,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科学评价基础上,实现养生方法多维度的抢救、整理、挖掘与实践,发挥特色功能优势,结合时代特点,对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进行创新创编,发展扩大群众基础,加强科学研究力量,专业宣传与推广。

张可心[3](2020)在《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石家庄正定社区规划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8.1%,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3.8%。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长,我国社会人口结构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伴随着城市人均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老年人对养老需求标准的提高,集中独立式的养老社区衍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适应市场发展的全龄养老社区应运而生。然而由于我国全龄养老社区兴起时间较短,学者们对该类型社区规划建设的研究较少,出现了建设模式单一、代际联系较弱、未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等现实问题。针对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当前情形,加快构建一种更为宜居和谐的养老社区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全龄养老社区,是指将社区服务对象从老年人扩展至婴幼儿、中青年、老年人的全年龄阶段人群,区别于单纯的养老社区,旨在塑造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一种理想化社区模式。首先,对国内外全龄养老社区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归纳,系统地对国内外养老社区的发展历程、建设模式及建设类型进行整理总结,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国家养老社区建设模式的特征。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全龄养老社区的建设情况,并对社区的建设类型进行归纳;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中的规划设计经验和不足;针对老年人及一般人群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及居住需求展开调查研究;综合以上分析内容,总结出我国现阶段全龄养老社区在规划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比国内全龄养老社区案例的基本信息,结合全龄人群的行为特征及需求特征,参考相关设计规范,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全龄养老社区选址依据、规模界定以及规划原则;以现状问题为导向,重点从配套设施、功能布局、步行交通、景观环境以及邻里文化方面详细阐述规划设计策略。最后,以河北省正定县为具体实证案例,探究正定县域老龄人口占比、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发展情况,深入分析研究地块的现状情况、圈层人口情况和医疗设施建设情况,综合评判地块的现状优劣势因素以及选址适宜性。基于前文的理论基础和规划设计策略,提出以全龄养老社区为定位的具体规划设计内容。文章通过对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的研究,以期构建符合我国市场需求的社区规划方法,对未来塑造高品质养老居住环境和完善养老社区规划体系提供参考。

周悦[4](2020)在《基于切实需求的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和医疗水平的发展,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上升。为解决老龄化问题,国家开始试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但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却阻碍了医与养的融合。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医疗资源,有着“医、养、防”的相对优势,能在补充医疗资源的同时改善老年人体质,从根源上降低老年疾病的发生。本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积极老龄化理论、福利多元理论,对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目的:明确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从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角度为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梳理国内外医养结合的演变、考察山东省医养结合典型案例;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山东省60岁及以上的、有正常认知能力的老年人对中医药医养结合的认知及需求;通过SPSS17.0进行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地区、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与评价、对医养结合的认知等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对中医药医养结合态度的关键;中医药医养结合尚有治疗周期长、中药质量差、部门职责交叉、医养供需矛盾以及人才限制等问题亟待解决。结论:政府应明确各部门职责,落实政策,规范市场,帮助高校与机构搭建双向人才通道;社会力量可把提供个性化的上门服务作为竞争优势,社区发挥集中作用宣传中医药医养结合,扭转传统观念,高校不仅要培养人才,更要发挥学科带头作用丰富中医药理论、创新治疗方法;家庭应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与照料需求,掌握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与急救技巧;老年人应主动丰富老年文化生活,不过度关干涉子女生活,关注自身感受和健康。各方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中医药与医养结合的深度融合。

范晓玥[5](2020)在《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探索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家政策对旅游农业的发展大力扶持,另一方面健康逐渐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在对田园乡村生活极度渴望和对康养场所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我国的农业资源,形成具有康复疗养特色的都市农业景观,对于推动农业的蓬勃发展、缓解日趋严重的城市老龄化、恢复亚健康人群的身心健康等问题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立足于丰富传统都市农业公园的设计内容,把康复疗养景观的理论与设计方法运用到都市农业公园中,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为设计研究对象。经过深入探索,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第一,对康复疗养景观及都市农业公园的概念作出厘定,综述了其研究概况,概述了康复疗养景观的类别与特征,以及都市农业公园的功能与具体形态,研究其中康复疗养景观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综合分析得出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业公园的设计原则与具体设计方法。第二,研究了五个国内外已建成运营的成功案例,包括两个国外案例和三个国内案例,有休闲康养主题的农业园区,也有广为人知的疗养胜地,类型全面多样,分析总结了五个案例当中可应用于康复疗养特色的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依据、康复疗养体系的构建及可借鉴的设计手法。第三,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的规划设计为实证,以五感设计、园艺疗法、中国传统的中医学与保健学理论为指导,以康复疗养为核心,将园区分为湖滨怡养区、山林悠养区、药蔬食养区、园艺康养区、活力疗养区、禅意冥养区六个分区,从外到内以环境、行为、药食康养三种方式,打造一个康复疗养特色的都市农业公园,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刘慧鸿[6](2020)在《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精神养生被认为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并贯穿于养生始终,是养生活动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人民在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健康需求如何实现,是一个在宏观层面涉及社会文化,在微观层面涉及精神调摄的多层面问题。中医药学凝聚着的深邃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于创造性的解决如此宏大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精神养生的文献、理论、案例和策略研究,对此种实际上涉及面甚广的健康需求提出精神养生的理解和主张,探索精神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状态和价值实现。方法:研究方法也属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或观念认知方面的事物。如有中医学者所认为的“由于时代性的遮蔽”,养生缺少精神独立的系统研究。解除时代性的遮蔽是社会文化层面的宏大的精神需求。所以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传统文化、体现文化自觉,从而其根本方法就是传统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道学的”“观照的”方法。同时研究内容,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根本上也是传统文化和文化自觉。所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是相应、相融、相生的,在传统文化的“共冶一炉”中,这也是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面向。个体、群体就是在文化的抱持中健康成长的,放眼古今中外,没有比文化自觉更能提升人民精神境界、鼓舞人心和促进个体健康的事物。“道学的”“观照的”方法的特征,首先是境界取向。境界立意高远,就能“整全”“顾及全面”。借鉴整体论、内省法、创造性诠释等已有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思想内核,都承继了传统文化。同时,论文也使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由此呈现“整全的顾及全面的多层远近观”。具体步骤为,首先对精神养生与道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然后以精神养生、心理养生、情志养生、心性修养等为检索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对文献检索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精神养生的传统智慧进行阐释。借鉴于阐释得到的洞见,先在宏观层面、社会层面进行考察以完成理论探索,并明确理想和主张;最后通过精神养生相关的实践进行体验和考察,对如何实现理想和主张提供策略建议。成果:在文化层面,立足传统文化,以“道学”的阐释能力,展示精神养生的内在体系,阐明精神养生的“道”与“术”、“知”与“行”,使得对精神养生之本来面目有一个意会。并将道学这个研究方法与精神养生这个研究对象交融在一起,呈现为文化自觉的一种形式。在个体层面,通过道学的观照使得个体对精神养生的面貌有一个俯瞰,心中对如何精神养生有一个总览而不失细节的心智地图,协助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和急迫的生活节奏的两难中找到可行、必行、乐行的实践道路。结论:本研究开启精神养生的新的自觉,在最大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主的基础上阐释精神养生,在体现精神养生所追求的“精神内守”“独立守神”的境界中观照精神养生。论文主要有以下创新:一、在研究方法上,论文创造性的在养生学研究中运用整体论的、自本体诠释的方法、内省的方法等体现道学观照的方法;由分析式、还原式的研究范式,转向道学、整体论的、内省的方法;由以西诠中的解释转向自身解释,转向文化自觉的解释。论文将相关的现代健康理论、方法和技术纳入道学的观照之中,也就等于纳入了精神养生的理论和实践,这种纳入也是一种“与新科技相结合,多学科交叉”,是“超世界水平的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形式,是文化自觉的呈现。二、论文以问道的精神把精神养生作为生命过程始终存在的一种本质。创造性的提出了“入道-养生-疗疾”的健康实践连续谱,鲜活的呈现了精神养生贯穿于养生始终,同时强调养生贯穿生活始终。三、论文阐释了精神养生“道”与“术”的知识体系结构,“施”与“受”的实践体系结构,“知识体系结构”与“实践体系结构”形成的真知真行结构,构成了精神养生的三重太极结构。论文清晰了精神养生知识丛林的观感,拓展实践视野,有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选择自己的健康道路。四、论文从精神养生内生的理论视角初步提出发挥精神养生社会价值的建议。

宋谱[7](2020)在《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时代,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看,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表现为老龄人口队伍规模庞大,老龄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尤其是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如社会的经济发展问题、社会安定问题、社会的和谐问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而教育是化解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本,发展教育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系列问题,助力社会发展。具体来看,推进老年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增强老年人的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定团结,还可以将人口负担转化为社会发展的能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显然,基于人口老龄化视域下研究老年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视域,对我国老年教育推进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概述。首先,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再者,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最后,说明了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推进老年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的现状。从政策法律、教育机构网络、老年教育办学模式、老年远程教育四方面分析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的现状。第四部分: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老年教育多头管理,管理效率低下;老年教育办学主体单一,其他社会力量尚未调动起来;老年教育资源短缺,发展后劲不足;老年远程教育数字化网络资源有待丰富,内涵建设有待提升。第五部分: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的策略。主要从五方面提出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策略:一是加强立法建设,推进老年教育法制化进程;二是规范管理,建立老年教育统筹协调机构;三是强化责任意识,推进多元主体办学;四是夯实资源建设,强化基础性保障;五是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

梁胜翔[8](2020)在《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2009年3月,我国启动实施覆盖全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过去的10年多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和成效,为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卫生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缺乏合格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却成为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瓶颈问题。因此,自2010年开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在全国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然而,一系列研究表明,当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效果不佳,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其主要原因是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不明确,导致培训项目设计缺乏核心能力理论支撑。国际上,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已相继建立了各自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模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能力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以能力为导向的核心能力模型所驱动。目前,国内尚未见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的系统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对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系统评估,并在建立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的基础上,开发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培训项目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并为人员能力建设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方法1.研究地点选择:本研究根据地理位置和2016年的GDP情况,选择重庆市8个主城区和18个区/县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8个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现场。2.定量研究:采用连续性抽样方法选取了1275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包括服务机构领导和一线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自制调查问卷,分别对研究地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职称、执业资格类别、工作岗位、工作经历、培训次数、培训需求(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沟通能力、流行病调查、需求评估、干预措施制定、满意度调查或评价项目开展效果、授课技能9个维度)。采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一般情况、人员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城市与农村、主城区与区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职称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筛选培训需求的相关因素,再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对筛选出来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定性研究:采用有目的抽样方法,在所选研究地点基层卫生机构中抽取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领导以及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兼顾各个项目)进行个人深入访谈(In-depth interview,IDI),用信息饱和原则决定最终样本量。个人深入访谈根据事先制定的半结构化访谈题纲来进行,领导的访谈题纲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状况相关信息(即本单位工作人员数量、质量以及稳定性)、对当前人员培训的现状、当前培训项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培训需求。一线工作人员的访谈题纲内容包括他们对自身服务能力的自我评估,他们对培训的参与情况,对当前培训的看法以及培训需求。所有访谈均在访谈对象所在卫生机构选择安静的办公室或会议室进行,每次访谈大约持续40-60分钟,在受访者的知情同意下,所有访谈均用录音笔进行了录音。最后,采主体框架分析法对所有访谈资料进行分析。4.德尔菲法:本研究共选择了17名来自中国东部、西部、北部和南部不同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专家参加两轮Delphi咨询。在Delphi咨询之前,通过文献研究、专家会议、岗位分析、专家会议等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初稿和咨询问卷。然后,经过2轮Delphi咨询构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研究结果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问卷调查中,一共调查1275人,其中有效问卷1244份,有效率为97.6%。调查对象中,57.9%来自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34年龄段占38.7%,大部分(82.6%)为女性。学历以大专为主(62.3%),93.1%的调查者接受过医学院校教育,40.8%为护理专业,超过一半(54.6%)的调查对象职称为初级。工作5年以上的占36.7%,72.6%的人员具有执业资格,执业护士占56.9%,大多数(83.7%)之前没有公共卫生相关工作经历,40.4%的人具有护理工作经历。一共纳入10个基层卫生机构的的10名领导和35名一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在10名领导中,超过一半(6位)是女性;超过一半的领导(6/10)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大多数领导(8/10)工作年限在三年以上。在一线工作人员当中,超过一半(21/35)来自社区卫生中心,超过四分之三(27/35)是女性,绝大多数一线工作人员(32/35)的年龄≤40岁,大多数(21/35)的工作年限不到3年。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现状:在卫生人力资源数量方面,所有基层卫生机构领导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编制及现有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特别缺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在人力资源能力素质方面,一线工作人员和领导都均认为,现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学历低(学历以大专以下为主)、职称低(以初级职称为主)。总体而言,在学历构成上,78.5%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在专业构成,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背景的人员占比低,41%以上的工作人员为护理专业出身,尤其是城市和主城区的基层卫生机构,护士占比将近50%。只有5.9%的工作人员具有公共卫生专业背景;在职称构成上,初级职称或无职称工作人员占比达80%,而副高职称仅占3%。多数一线工作人员认为自身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尤其在一些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高的服务项目(如健康教育、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完全胜任的工作人员不到一半,而且大多数人员不胜任的原因是因为知识和技能都缺乏。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现状:85%以上的工作人员在半年内最少接受过1次以上的培训。但是,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认为,目前的培训效果欠佳,培训并没有使人员能力得到根本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人员短缺,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法安排人员参加培训;二是目前的培训没有很好地组织,层层培训导致培训内容重复。此外,专业性强的培训(如重性精神病和慢病管理)没有由专业机构承担;三是当前的培训通常集中在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的政策和服务规范上,培训缺乏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培训。同时,由于培训缺乏需求评估,导致部分培训项目与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四是目前的培训形式单一,通常只通过讲座进行,或者以会代训,主要针对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操作层面的培训;五是大多数培训时间太短,培训时间碎片化,不能系统提高知识和能力;六是培训师资不固定、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培训教材不统一,难以保证培训同质化。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需求评估: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培训需求的9个维度中,专业知识占91.3%,专业技能占84.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78.8%,沟通能力64.3%,干预措施制定41.6%。需求评估占33.2%,流行病学调查32.5%,满意度调查或项目开展效果评价27.9%,授课技能占26.7%。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上述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培训需求受专业背景、学历、职称、执业资格类别以及工作岗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工作岗位是9个维度培训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的建立:经过2轮Delphi咨询,建立了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该框架由1个总功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维护公众健康),8个子功能(“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社区健康监测与需求评估”、“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卫生应急管理”、“多部门协作”、“政策、规划制定与评价”)构成。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的构建:通过两轮Delphi咨询,构建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该核心能力模型由3个一级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理念与价值观)、19个二级指标(包括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社区健康监测能力、社区健康需求评估能力、政策和干预措施制定及实施和评价能力、健康管理能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基本科学研究能力及职业精神等)、60个三级指标(包括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居民健康状况及疾病危险因素监测能力、参与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技能、慢病患者健康管理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社会动员技能、工作伙伴关系建立、项目管理能力、基本研究设计和实施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奉献精神等)和129项具体能力界定组成。研究结论重庆市基层卫生机构仍然存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短缺、人员能力素质不高以及人员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需求呈现多元化,不同人员的培训需求各有侧重。本研究所建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于核心能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奠定了基础,为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改进培训项目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增强培训项目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效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目前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的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要进一步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2.国家要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3.以核心能力为导向,调整改革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学历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4.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核心能力模型开发能力培训项目,开展基于核心能力模型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能力建设效果。

张玉麒[9](2020)在《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与采纳行为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关注农村居民生活、推动乡村振兴,对我国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而关注广大农村基层人民身体健康状况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在农村环境中研究居民的健康信息行为,引导广大农村基层人民选择适当方式搜寻健康信息,获取准确可靠的健康信息并有效利用,以促进健康乡村建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和采纳行为的基本特征,以及分析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与采纳的作用机制。作者首先对22位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进行访谈,通过对访谈数据编码分析,构建了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与采纳行为的初始模型,并提取了搜寻与采纳行为的基本特征。然后依据前期研究结果展开大规模调研,了解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采纳行为的基本情况并检验了各个年龄段的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与采纳行为差异,发现农村居民在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搜寻渠道、健康信息利用方式方面都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这也是数字鸿沟的具体体现,并且农村老年人更明显的受到数字鸿沟的影响。研究还进一步对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与采纳行为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检验,发现农村居民在搜寻康信息时,获取的健康信息质量以及搜寻者对信息获取渠道的信任会影响用户对风险和收益的主观感受,进而影响到信息采纳行为,而信息采纳行为对农村居民的持续信息搜寻有着正向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健康关注会调节主观感知对信息采纳的作用关系。同时,健康自我效能会影响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采纳以及持续的健康信息搜寻。本研究着眼于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搜寻与采纳行为,丰富了健康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同时可以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农村健康政策和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朱鸿颖[10](2020)在《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口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老年教育对老人自身及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以昆明市五区的老年大学作为研究样本,以发放问卷及访谈的方式调查研究了昆明市老年大学的课程建设现状。在全面了解现阶段昆明市五区老年教育的实施情况的前提下,分析了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为老年大学的发展和开设优质化的教育课程提供依据。同时,针对目前课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国家、学校、课程本身三方面的优化策略,为昆明市的老年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同时对国内外有关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做了简要的阐述。第三部分为调查设计与实施。对本文研究所涉及的方法进行阐述,并对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的实施进行简要的表述,同时介绍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分析了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调查结果。通过实地调查,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昆明市五所老年大学的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全面了解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对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不全面、课程实施不合理、课程评价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得出教学设施、师资队伍、财政投入以及社会观念、管理体制等都制约着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第六部分提出了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优化策略。基于前面章节所讨论的问题,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课程本身三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昆明市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对策。

二、老年人养生保健的科学理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养生保健的科学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价值共创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诉求:人口老龄化急需发挥运动的健康促进价值
        1.1.2 现实审视:“体医融合”催生多样化运动健康服务模式
        1.1.3 国际经验:全民参与是政府完善健康保障体系的政策主张
        1.1.4 趋势研判:健康社区是实现主动健康的重要阵地
    1.2 研究问题
        1.2.1 实践问题
        1.2.2 理论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结构安排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要点梳析:运动健康服务研究内容检视
        2.1.1 运动干预、体力活动和科学健身的概念辨析
        2.1.2 体医融合
        2.1.3 运动健康意涵的演变历程
        2.1.4 运动健康服务内涵的多视角审视
    2.2 实践审视:国内外运动健康服务推进工作探索
        2.2.1 政府在运动健康服务发展中富有成效的政策探索
        2.2.2 运动健康服务发展的实践探索
    2.3 总体概览:老年运动健康服务研究剖析
        2.3.1 老年运动健康服务发展现状与困境
        2.3.2 老年运动健康服务需求与供给
    2.4 他山之况:顾客参与研究回顾
        2.4.1 顾客参与的内涵
        2.4.2 顾客参与的维度构成
        2.4.3 顾客参与水平
        2.4.4 顾客参与的前因变量
        2.4.5 顾客参与的结果变量
    2.5 理论基础
        2.5.1 服务主导逻辑
        2.5.2 MOA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的基本理论
    3.1 运动健康服务的概念界定
        3.1.1 运动健康服务概念的要素结构
        3.1.2 运动健康服务概念要素分析
        3.1.3 运动健康服务的概念表达
    3.2 运动健康服务的特征
        3.2.1 产品混合性
        3.2.2 对象广泛性
        3.2.3 过程融合性
        3.2.4 价值多样性
        3.2.5 主动参与性
    3.3 运动健康服务类型
    3.4 运动健康服务的利益相关者
    3.5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的理论分析
        3.5.1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的分析框架
        3.5.2 运动健康服务情境下顾客参与内涵、特征与类型
        3.5.3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动因的理论分析
        3.5.4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的理论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方法选择
        4.1.2 案例选择
        4.1.3 研究资料收集
    4.2 案例介绍和研究发现
        4.2.0 案例介绍
        4.2.1 研究发现
    4.3 案例研究结论
第5章 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路径的质性分析
    5.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流程
    5.2 基于扎根理论的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分析
        5.2.1 研究设计
        5.2.2 质性分析过程
        5.2.3 范畴提取与模型构建
    5.3 模型阐述
        5.3.1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前因变量分析
        5.3.2 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维度阐释
        5.3.3 运动健康服务情境下顾客价值内涵及维度阐释
        5.3.4 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价值共创路径的量化分析
    6.1 研究假设推导
        6.1.1 基于MOA理论的运动健康服务参与研究假设
        6.1.2 顾客参与对顾客价值的影响
    6.2 研究量表设计
        6.2.1 初始量表设计
        6.2.2 研究量表纯化
        6.2.3 正式量表设计
    6.3 调查问卷设计与小样本测试
        6.3.1 调查问卷设计
        6.3.2 小样本测试
    6.4 大样本数据收集与分析
        6.4.1 数据收集
        6.4.2 样本特征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4.3 信度、效度检验
        6.4.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6.4.5 结果分析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7.2.2 优化运动健康服务供给体系
        7.2.3 完善运动健康服务需求管理
    7.3 研究的创新点
    7.4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7.4.1 研究局限
        7.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新时代背景下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发展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Strength)
        1.1.1 简、便、效、廉
        1.1.2 具有群众基础
        1.1.3 历史文化特征浓厚
    1.2 劣势分析(Weakness)
        1.2.1 深藏古籍,古奥难解
        1.2.2 理论与实践研究匮乏
        1.2.3 缺乏科学评价,有待有序整理发掘
    1.3 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3.1 国家政策支持
        1.3.2 大健康时代背景
        1.3.3 迎随现代人类对健康的追求观念
        1.3.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濒于失传古籍与中医养生文化
    1.4 挑战分析(Threat)
        1.4.1 时代变迁,研究推广不足
        1.4.2 民众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较低
        1.4.3 挖掘研究与推广传播的人才需求
2 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发展对策
    2.1 发挥优势抓住机遇(优势与机遇战略)
        2.1.1 发挥特色功能优势,扩大群众基础
        2.1.2 挖掘文化内蕴,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2 克服劣势抓住机遇(劣势与机遇战略)
        2.2.1 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创编发展
        2.2.2 实现多维度的抢救、整理、挖掘与实践
    2.3 发挥优势应对挑战(优势与挑战战略)
        2.3.1 提升民众养生保健素养
        2.3.2 加强领域专业人才培养
    2.4 克服劣势应对挑战(劣势与挑战战略)
        2.4.1 科学评价,去伪存真
        2.4.2 加强科学研究力量,专业宣传与推广
3 小结

(3)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石家庄正定社区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龄化趋势加重导致社会养老困境不断
        1.1.2 非老年人群对医疗健康设施的需求明显加强
        1.1.3 传统养老模式存在弊端,全龄养老社区成为趋势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老年人
        1.2.2 养老社区
        1.2.3 全龄养老社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2 国内外养老社区发展概述
        2.2.1 国外养老社区发展概述
        2.2.2 国内养老社区发展概述
    2.3 相关理论研究
        2.3.1 生态社区规划理念
        2.3.2 亲生物设计理论
        2.3.3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3.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全龄养老社区的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
    3.1 全龄养老社区的建设现状
        3.1.1 国内全龄养老社区的建设情况
        3.1.2 全龄养老社区的建设类型
    3.2 国内全龄养老社区的案例分析
        3.2.1 独立型:万科全龄养老社区模型
        3.2.2 独立型:三亚国寿嘉园逸景社区
        3.2.3 依附型:杭州良渚文化村随园嘉树
        3.2.4 共享型:苏州绿地21城孝贤坊
        3.2.5 国内全龄养老社区规划经验总结
    3.3 国外全龄养老社区的案例分析
        3.3.1 共享型:美国查尔斯新桥养老社区
        3.3.2 独立型:哥本哈根多龄化混居社区
        3.3.3 国外全龄养老社区规划经验借鉴
    3.4 城市全龄人群行为特征及居住需求分析
        3.4.1 城市全龄人群健康状况调查
        3.4.2 城市老年人群行为特征及居住需求分析
        3.4.3 城市全龄人群行为特征及居住需求调查
    3.5 国内全龄养老社区现存问题分析
        3.5.1 配套体系未满足全龄需求
        3.5.2 功能设施空间布局不均衡
        3.5.3 缺乏适老化步行交通组织
        3.5.4 景观环境未突显疗愈优势
        3.5.5 邻里文化较缺少共建机制
    3.6 本章小结
4 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4.1 全龄养老社区选址策略
        4.1.1 社区选址依据
        4.1.2 社区选址对比
    4.2 全龄养老社区规模控制
        4.2.1 规模限制因素
        4.2.2 适宜规模界定
    4.3 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原则
        4.3.1 全龄化人口原则
        4.3.2 适老化与去老化原则
        4.3.3 完整化功能体系原则
        4.3.4 便捷化空间布局原则
    4.4 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
        4.4.1 配套设施的全龄化组织
        4.4.2 功能建筑的均衡性布局
        4.4.3 步行交通的适老化架构
        4.4.4 景观植物的适配型应用
        4.4.5 邻里文化的互促性建设
    4.5 本章小结
5 规划策略在石家庄正定社区的实践应用
    5.1 正定发展概况
        5.1.1 正定概述
        5.1.2 城市发展概况
    5.2 基地概况
        5.2.1 基地信息
        5.2.2 社会经济概况
        5.2.3 优劣势因素分析
    5.3 规划目标及理念
        5.3.1 规划目标
        5.3.2 规划理念
    5.4 具体规划设计策略
        5.4.1 全龄设施体系
        5.4.2 复合功能布局
        5.4.3 适老交通系统
        5.4.4 疗愈植物景观
        5.4.5 舒适邻里文化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市民对全龄养老社区环境的喜好与需求调查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切实需求的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养老服务与养老模式
        2.1.2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2.1.3 中医药服务
    2.2 理论依据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积极老龄化理论
        2.2.3 福利多元理论
第三章 山东省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供给现状
    3.1 政策扶持现状
        3.1.1 政策法规方面
        3.1.2 财政支持方面
        3.1.3 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
    3.2 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现状
        3.2.1 整合照料
        3.2.2 联合运行
        3.2.3 支撑辐射
    3.3 中医药服务供给现状
        3.3.1 中医药机构覆盖情况
        3.3.2 中医药患者费用情况
        3.3.3 中医药现实作用
第四章 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
    4.1 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概述
        4.1.1 研究方法
        4.1.2 数据来源
        4.1.3 研究内容
    4.2 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
        4.2.1 样本特征变量统计
        4.2.2 样本养老意愿调查
        4.2.3 样本中医药认知与需求调查
        4.2.4 样本对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的认知与需求调查
    4.3 老年人对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认知及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卡方检验
        4.3.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第五章 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SWOT分析
    5.1 优势分析
        5.1.1 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医”的优势
        5.1.2 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养”的优势
        5.1.3 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防”的优势
        5.1.4 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5.2 劣势分析
        5.2.1 中医药对危急重症治疗存在短板
        5.2.2 中医药治疗周期长,中药质量不稳定
        5.2.3 中医药临床研究基础薄弱
        5.2.4 中医药人才缺乏且专业水平偏低
    5.3 机会分析
        5.3.1 机会-政策环境
        5.3.2 机会-经济环境
        5.3.3 机会-社会环境
        5.3.4 机会-技术环境
    5.4 威胁分析
        5.4.1 威胁-政策环境
        5.4.2 威胁-经济环境
        5.4.3 威胁-社会环境
        5.4.4 威胁-技术环境
第六章 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的发展建议
    6.1 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统筹作用
        6.1.1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6.1.2 统筹管理多部门职责交叉问题
        6.1.3 政策配套行动方案
        6.1.4 规范中医药市场
        6.1.5 引领教育培养人才,制定从业标准与激励制度
    6.2 中医药医养结合的发展需要各社会主体共同配合
        6.2.1 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最优发展路径
        6.2.2 机构和社区做好服务示范,加强中医药医养宣传力度
        6.2.3 高校推进学科建设,培养人才,注重科研
    6.3 家庭承担主要养老责任
        6.3.1 重新定位家庭在养老中的责任
        6.3.2 老年人子女或其他赡养人加强道德责任履行
        6.3.3 机构或社区养老不代表家庭责任的完全转移
    6.4 老年人自身应积极迎合健康老年生活
        6.4.1 低龄老年人主观意愿适应角色转换,继续社会化
        6.4.2 以自身生活为重心,不过度关注后代生活
        6.4.3 关注自身健康,积极应用中医药养生养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探索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1.1.2 人口老龄化加剧
        1.1.3 都市农业的蓬勃发展
        1.1.4 康复疗养景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园公园研究概况
        1.4.1 康复疗养景观研究概况
        1.4.2 都市农业公园研究概况
2 相关概念概述及理论依据
    2.0 康复疗养景观概述
        2.0.1 概念阐述
        2.0.2 康复疗养景观的类别
        2.0.3 康复疗养景观的特征
    2.1 都市农业公园概述
        2.1.1 概念阐述
        2.1.2 都市农业公园的功能
        2.1.3 都市农业公园的具体形态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恢复性环境理论
        2.2.2 环境行为学理论
        2.2.3 五感疗法理论
        2.2.4 园艺疗法理论
        2.2.5 养生农业理论
        2.2.6 传统中医养生理论
3 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园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3.1 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业公园设计原则
        3.1.1 生态性原则
        3.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3.1.3 文化性原则
        3.1.4 人性化原则
    3.2 针对不同使用者在康复疗养农业园中的设计要点
        3.2.1 老年人的行为特性及其设计要点
        3.2.2 儿童的行为特性及其设计要点
        3.2.3 亚健康人群行为特性及其设计要点
        3.2.4 残障人士行为特性及其设计要点
    3.3 康复疗养景观在都市农业公园中的实现手段
        3.3.1 环境康养——被动接受型
        3.3.2 行为康养——主动参与型
        3.3.3 药食康养——膳食调理型
    3.4 康养旅游项目策划
4 典型案例分析
    4.1 日本山梨市FUFU山梨保健农园
        4.1.1 项目概况
        4.1.2 项目特色
        4.1.3 经验总结
    4.2 泰国奇瓦颂疗养度假区
        4.2.1 项目概况
        4.2.2 项目特色
        4.2.3 经验总结
    4.3 北京市房山区草根堂农场
        4.3.1 项目概况
        4.3.2 项目特色
        4.3.3 经验总结
    4.4 成都多利农庄
        4.4.1 项目概况
        4.4.2 项目特色
        4.4.3 经验总结
    4.5 台湾清境农场
        4.5.1 项目概况
        4.5.2 项目特色
        4.5.3 经验总结
    4.6 案例对比总结
5 案例实践——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区位与周边环境分析
        5.1.2 基地内部资源环境分析
        5.1.3 游客市场调研
        5.1.4 上位规划
    5.2 规划设计定位与目标
        5.2.1 规划项目的总体定位
        5.2.2 规划设计的目标
        5.2.3 设计策略
    5.3 总体规划
        5.3.1 总体规划设计
        5.3.2 规划结构设计
    5.4 分区详细设计
        5.4.1 湖滨怡养区
        5.4.2 山林悠养区
        5.4.3 药蔬食养区
        5.4.4 园艺康养区
        5.4.5 活力疗养区
        5.4.6 禅意冥养区
    5.5 康复疗养专项规划
        5.5.1 康复疗养项目策划
        5.5.2 康养疗法设计与环境植物设计
        5.5.3 康养节事活动策划
        5.5.4 康养游览线路规划
        5.5.5 康复疗养建筑设计
        5.5.6 康养构筑与设施设计
        5.5.7 康养标识导览系统设计
        5.5.8 康养旅游合作运营机制
    5.6 其他专项规划
        5.6.1 道路系统设计
        5.6.2 竖向设计
        5.6.3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5.6.4 铺装设计
        5.6.5 照明设计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长阳农场规划设计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件

(6)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问道的精神
    1.1 道学与养生
        1.1.1 问“道”
        1.1.2 何谓道学?
        1.1.3 道学与养生
    1.2 道学与精神养生的交融
        1.2.1 精神养生及与道学
        1.2.2 “入道-养生-疗疾”健康实践的连续谱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对象、意义与论文题目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1.3.3 题解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精神养生的历史回望:超越时空的传统
    2.1 历史回望的文献范畴
    2.2 相关研究进展
        2.2.1 精神养生与道学的交汇
        2.2.2 精神养生、道学与“西学”的交汇
        2.2.3 精神养生与疗疾的交汇
    2.3 精神养生的知识结构——“道、法、术”
    2.4 儒家与精神养生
        2.4.1 儒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4.2 儒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4.3 教化与师表
    2.5 道家与精神养生
        2.5.1 道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5.2 道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5.3 俗世即道场、临炉指点、道侣
    2.6 佛家与精神养生
        2.6.1 佛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6.2 佛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6.3 迷时师度与船子投江
    2.7 古代医家与精神养生
        2.7.1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7.2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7.3 主体的转换——医者与患者,养生家与养生之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反思: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与问道东方
    3.1 西方文明范围中现代人的精神状况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
        3.1.2 雅思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
        3.1.3 加缪《鼠疫》
        3.1.4 小结
    3.2 精神养生与现代研究
        3.2.1 精神境界的现代研究
        3.2.2 精神养生“法术”的现代研究
        3.2.3 精神养生与养生的社会人文研究
    3.3 精神养生与身体——我们该如何意识我们的身体?
        3.3.1 立足于身体的精神养生
        3.3.2 当代身体意象的分裂特征
        3.3.3 当代身体实践的分裂特征
        3.3.4 精神养生与身体实践的内在统一性
        3.3.5 精神养生视野中的清醒与睡眠
        3.3.6 小结
    3.4 精神养生与语言——我们该如何言说健康?
        3.4.1 当下健康流行语言的荒诞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抗
        3.4.2 精神养生与诊治的语言
        3.4.3 精神养生与食、药的语言
        3.4.4 精神养生与疾病谱、预防医学的语言
    3.5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的心性修养与人民的健康促进
        3.5.1 健康面临的人性挑战
        3.5.2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健康促进的理念与实践
        3.5.3 生生之道与中医养生学心性修养的实践观
        3.5.4 小结
    3.6 以道莅天下——《黄帝内经》“独立守神”的意义发现
        3.6.1 独立守神的渊源与探索路径
        3.6.2 早期社会文化与“独立守神”
        3.6.3 “独立守神”在传统文化实践中的显现
        3.6.4 “独立守神”在生物医学实践中的显现
        3.6.5 “独立守神”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显现
        3.6.6 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则精神养生案例及其启示
    4.1 案例1: 何以解忧——竹林七贤作为团体形式精神养生的滥觞
        4.1.1 古代社会生活中团体的存在
        4.1.2 竹林之游的精神养生属性
        4.1.3 古代团体养生的存在状态及价值
        4.1.4 小结
    4.2 案例2: 某温泉度假村调训养生课程的精神心理效果考察
        4.2.1 调训课程介绍
        4.2.2 课程方案举例与纪实
        4.2.3 问卷调查部分
        4.2.4 调训课程组织者对课程的理解
        4.2.5 解读
        4.2.6 小结
    4.3 案例3: 某瑜伽自然疗法静修营实践
        4.3.1 背景
        4.3.2 内容
        4.3.3 讨论
        4.3.4 小结
    4.4 案例4: 某院慢性病辟谷实践的总结及比较研究
        4.4.1 某医院利用辟谷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当代实践
        4.4.2 古今辟谷与正念饮食干预的比较研究
        4.4.3 小结
    4.5 启示
第五章 前行策略: 充分发挥精神养生力量的讨论
    5.1 提出策略建议的方法
    5.2 个体的内求为本
    5.3 个体内求与中医院校教育内求的相融、相生
    5.4 全民教育——全民的内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题目作为核心论点之一
    6.2 健康实践的连续谱与精神养生的道学内涵
    6.3 文化自觉的一种呈现——方法与对象的同一
    6.4 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施与受、知与行的三重太极结构
    6.5 理论探索总结: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及精神养生
    6.6 案例启发与策略建议总结
    6.7 根本的结论
结语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点与不足之处
        特点
        不足之处
    自反性陈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述
    1.1 核心概念界定
        1.1.1 人口老龄化
        1.1.2 老年人
        1.1.3 老年教育
    1.2 理论基础
        1.2.1 终身教育理论
        1.2.2 老年教育理论
        1.2.3 需求层次理论
        1.2.4 人力资本理论
        1.2.5 公共产品理论
    1.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1.3.1 人口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
        1.3.2 人口老龄化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1.3.3 高龄老年人口增长快,比重大
        1.3.4 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
    1.4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的意义
第二章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的现状
    2.1 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
    2.2 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机构网络
    2.3 初步形成了老年教育的办学模式
    2.4 老年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第三章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有待优化
        3.1.1 东部与中西部发展不平衡
        3.1.2 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发展不平衡
        3.1.3 城乡发展不平衡
    3.2 老年教育多头管理,管理效率低下
    3.3 老年教育办学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尚未调动起来
        3.3.1 高校参与率较低
        3.3.2 民间力量办老年大学较少
    3.4 老年教育资源短缺,发展后劲不足
        3.4.1 经费、场地设施资源短缺
        3.4.2 人力资源短缺
    3.5 老年远程教育数字化网络资源有待丰富,内涵建设有待提升
第四章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的策略
    4.1 加强立法建设,推进老年教育法制化进程
    4.2 规范管理,建立老年教育统筹协调机构
    4.3 强化责任意识,推进多元主体办学
        4.3.1 发挥高校在老年教育中的功能作用
        4.3.2 调动民间组织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
    4.4 夯实资源建设,强化基础性保障
        4.4.1 健全完善经费、场地设施保障机制
        4.4.2 健全完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4.5 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相关理论探讨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现状及需求评估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构建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构建研究
    5.1 研究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全文总结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9)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与采纳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创新点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农村居民信息行为研究
        一、农村居民信息需求
        二、农村居民信息获取与利用
    第二节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一、年龄梯度视角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二、城乡居民健康信息行为研究
    第三节 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研究
        一、信息采纳行为研究
        二、健康信息采纳行为模型
第三章 模型构建与特征提取
    第一节 访谈数据收集与整理
        一、样本选择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三、理论饱和度检验与信效度分析
    第二节 编码分析
        一、开放编码
        二、主轴编码
        三、选择编码
    第三节 理论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
        二、研究假设
    第四节 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与采纳行为特征
        一、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需求
        二、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渠道
        三、农村居民健康信息获取利用障碍
第四章 模型验证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预调研
        二、信效度检验
    第二节 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与采纳行为基本情况
        一、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需求
        二、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渠道
        三、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采纳行为
        四、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需求满足程度
        五、农村居民健康信息获取利用障碍
    第三节 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与采纳行为模型验证
        一、测量模型分析
        二、结构模型分析
        三、结构模型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讨论与展望
    第一节 讨论与结论
        一、讨论
        二、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局限性和展望
        一、研究启示
        二、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附录 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与采纳行为的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
        二、党和国家的重视
        三、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四、老年人自身需求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二、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课程
        二、课程建设
        三、老年大学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二、积极老龄化理论
第三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调查
    第二节 调查实施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二、调查实施的步骤
第四章 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节 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情况------以昆明市A区老年大学为例
        一、昆明市A区老年大学课程目标
        二、昆明市A区老年大学课程内容
        三、昆明市A区老年大学课程实施
        四、昆明市A区老年大学课程评价
    第二节 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员基本情况分析
        二、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第三节 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各维度情况分析
        一、课程目标分析
        二、课程内容分析
        三、课程实施分析
        四、课程评价分析
第五章 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现存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课程建设现存问题
        一、课程目标方面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
        三、课程实施方面的问题
        四、课程评价方面的问题
    第二节 课程建设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因素
第六章 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基于国家层面的课程建设优化策略
        一、制定课程政策作为支撑
        二、鼓励老年教育课程研究
        三、建立地方课程认同体系
        四、加大对老年大学的投入
    第二节 基于学校层面的课程建设优化策略
        一、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二、完善师资条件
        三、建立校内课程管理机制
    第三节 基于课程本身的课程建设优化策略
        一、关于课程目标现存问题的优化策略
        二、关于课程内容现存问题的优化策略
        三、关于课程实施现存问题的优化策略
        四、关于课程评价现存问题的优化策略
结语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C1 云南省老年大学(五华区)开设课程汇总表
    C2 呈贡区老年大学开设课程汇总表
    C3 盘龙区老年大学开设课程汇总表
    C4 西山区老年大学开设课程汇总表
    C5 官渡区老年大学开设课程汇总表
    C6 昆明市老年大学开设课程及占比汇总表
攻读研究生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老年人养生保健的科学理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顾客参与运动健康服务的价值共创路径研究[D]. 李刚.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新时代背景下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 佟琳,李鸿涛,李兵,张伟娜,张华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4)
  • [3]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石家庄正定社区规划为例[D]. 张可心.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4]基于切实需求的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周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基于康复疗养景观的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探索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为例[D]. 范晓玥.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6]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D]. 刘慧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研究[D]. 宋谱. 山西大学, 2020(01)
  • [8]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D]. 梁胜翔.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9]农村居民健康信息搜寻与采纳行为研究[D]. 张玉麒. 南开大学, 2020(04)
  • [10]昆明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朱鸿颖.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老年保健的科学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