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生物技术在暖冬温室番茄中的田间试验

“EM”生物技术在暖冬温室番茄中的田间试验

一、冬暖大棚番茄应用“EM”生物技术的田间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周雯[1](2021)在《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害虫的发生及危害一直是影响蔬菜高效、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害虫治理是蔬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剂防治在蔬菜害虫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蔬菜用药的高要求、菜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害虫发生规律的复杂性,加之抗药性的快速发展,蔬菜害虫治理面临不小的挑战,蔬菜害虫治理中药剂的高效、安全使用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影响治理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实施科学治理的前提首先要明确蔬菜害虫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农户主体出发,研究农户农药认知与用药决策行为,系统分析了两类重要蔬菜害虫治理中药剂利用现状,并在田间药效验证的基础上对代表性害虫提出化防药剂建议,以期为蔬菜害虫的科学药剂防治提供依据。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结论如下:1、以江苏省181个农户调查数据为案例,对农户认知与用药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对蔬菜害虫用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菜农对害虫和农药使用认知不理想,61.3%的农户仅认识部分害虫,58.6%的农户不关注农药防治靶标,且违规用药现象普遍,不科学不规范用药行为占比达52.5%。实证结果表明,菜农受教育程度、蔬菜种植面积、接受技术指导程度、对蔬菜害虫认知水平、对农药作用靶标的关注、对农药相关条例的关注均对合规用药行为呈正向影响,而种植年限呈负向影响;2、选择茄科和十字花科两类重要蔬菜为目标,检索归纳并比对中国农药信息网农业部登记药剂与实际生产中推荐/常用药剂,分析该两类蔬菜害虫登记农药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完善用药决策规范和依据。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9月,茄科和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登记药剂种类广泛,重要害虫药剂选择充分,但仍有部分登记药剂滞后,品种结构不合理,决策信息不充分,依然存在常发虫害无药可用、常用农药未经登记的问题,且登记数据库中化学农药、单剂农药等老旧农药占比大;3、选择前述两类重要蔬菜上代表性害虫为对象,选取几种代表性防治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登记药剂药效并评价常用药剂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出高效、安全、持久、经济的防治药剂种类。小青菜小菜蛾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0.5%三氟甲吡醚和60g/L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防效最好,药后7d校正防效分别达94.4%和90.4%。辣椒烟粉虱药效试验结果显示,75g/L阿维·双丙环虫酯和22%螺虫·噻虫啉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良好,药后7d防效均达90%以上。且部分登记药剂防效验证结果较好,部分常用或推荐药剂安全高效,复配剂的防效均显着优于其单剂,1.5倍剂量一般比田间推荐剂量防效好,化学农药见效略快,生物农药防效更持久。针对以上研究结论与存在问题,从蔬菜种植户、政府监管、市场主体、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政府部门加强指导,提高菜农用药水平;(2)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部门应完善农药登记,国家给予政策补贴;(3)建立科学智能的害虫管理决策系统,畅通防治信息渠道;(4)重视药剂防治研究,加快绿色安全高效药剂研发;(5)市场监管加大力度,规范从业人员队伍。

刘艳飞[2](2020)在《通风与水分调控对温室湿热环境及番茄耗水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温室湿热环境调控对作物生理生态、耗水过程以及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影响不可忽视,研究通风口不同状态和不同灌水量对各指标变化的影响,可进一步完善温室环境调控理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本研究依托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膜下滴灌番茄蒸腾与温室湿热环境之间交互影响机理研究”(51709110),在华北地区以膜下滴灌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种通风模式:分别为开启北窗与顶窗(T1),同时开启北窗、南窗与顶窗(T2)、开启北窗与南窗(T3)和参考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计蒸发量(Ep)设置了3种水分处理:分别为0.9Ep(W1)、0.7Ep(W2)和0.5Ep(W3)。探讨了不同通风模式和水分处理联合调控对室内湿热环境时空变化特征、番茄生理生态特征、番茄耗水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天气状况下,不同通风模式的风速日变化特征有明显差异,阴天时T2风速变化最为明显,10:00至18:30,平均风速在0.4 m/s左右,最大风速为0.449m/s。T1、T3处理变化幅度较T2小,变化范围在0.05 m/s0.25 m/s之间;晴天时T2处理风速在11:15左右风速最大,为1.239 m/s,变化趋势同样较T1、T3明显。开花坐果期T1和T3风速变化趋势相近,变化范围均在0.05 m/s0.2 m/s之间,T2风速变化范围在0.1 m/s0.45 m/s之间。而成熟采摘期,3个通风的风速变化趋势差异较大,T1风速变化范围在0.05 m/s0.16 m/s之间,T2的变化范围在0.07 m/s0.65 m/s之间,T3的变化范围在0.04 m/s0.26 m/s之间。通风是除太阳辐射外影响水面蒸发量的又一主要因素,在相同天气情况下,T2的水面蒸发量明显较高。(2)通风和水分联合调控对温室内空气温湿度时空变化的影响较大,在不同天气状况下冠层上方30 cm和2 m处空气温湿度日变化特征差异较大。阴天时,晚间T1冠层与2 m处温湿度差异最大,最大温差为0.6℃左右,湿度最大差值为4%左右;白天T3冠层上方30 cm与2 m处温湿度差异最大,最大温差为2.5℃左右,湿度最大差值为9.5%左右;晴天时,晚间T3冠层上方30 cm与2 m处温湿度差异最大,最大温差为1℃左右,湿度最大差值为5%左右;白天T2冠层上方30 cm与2 m处温度差异最大,最大温差为1.5℃左右,湿度差异最小,最大差值为16%左右。(3)在全生育期内3个通风模式下的冠层温度与2 m处温度变化规律差别较小,均为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且2 m处温度大于冠层温度,T2模式的温度变化最为明显,最大温差为1.5℃;全生育期内T1处理的冠层湿度大于2 m处湿度,最大差值为4.2%;在开花坐果期T2处理的2 m处湿度大于冠层湿度,最大差值为1.5%,而在成熟采摘期湿度变化较大,冠层湿度大于2 m处湿度,最大差值为6.2%;T3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2 m处湿度大于冠层湿度,最大差值为4%;水分对冠层温湿度变化特征的影响也较大,但对2 m处温湿度变化特征的影响相对通风较小。(4)在不同生育阶段,不同深度的土壤温湿度的变化受水分处理的影响最大,而受通风影响较小。0.9Ep的土壤温度010 cm相对较高,湿度1020 cm相对较大,0.7Ep和0.5Ep的土壤温度1020 cm相对较高,湿度3040 cm相对较大;土壤温度较高时,土壤湿度并非较低,0.9Ep的土壤温湿度并非完全高于0.5Ep的土壤温湿度。(5)不同通风和水分处理对不同生育阶段的番茄生理生态影响较大,整个生育期内0.9Ep处理下T3的番茄株高最高,T2的叶面积最大。0.7Ep处理下T1的番茄株高最高,叶面积在开花坐果期为T3>T2>T1的变化规律,在成熟采摘期为T1>T2>T3的变化规律。0.5Ep处理下番茄株高和叶面积在开花坐果期均为T3>T2>T1,在成熟采摘期为T3>T1>T2的变化规律。不同水分处理对番茄根系各形态指标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较大,根长与土层深度满足二次回归函数模型,R2均在0.74以上,相关性较高。在不同生育期,不同通风和水分联合调控作用对番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的影响较大。(6)不同通风和水分对总产量、单果质量、ETa、WUE和IWUE的影响较大。0.9Ep时T1处理总产量高,耗水量较小,水分利用效率高;0.7Ep时T2处理总产量高,耗水量较小,水分利用效率高;0.5Ep时T3处理总产量高,耗水量较小,水分利用效率高。对番茄品质的影响也较大,T1通风与0.9Ep水分组合、T2通风和0.7Ep水分组合、T3通风0.5Ep水分组合的番茄果实品质均较好。(7)在整个生育阶段,相同水分处理下3个通风模式的蒸腾量变化幅度差异较大;而在相同通风模式下不同水分处理的番茄蒸腾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为W1>W2>W3的规律,且基于MATLAB对温室番茄蒸腾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蒸腾量与空气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模拟,得知三次回归函数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R2均在0.61以上,SSE在11.35以内,RMSE在1.55以内,其中T2通风模式下0.7Ep水分处理的模拟效果最佳,R2为0.9640,相关性较高,SSE为1.3650,RMSE为0.5225,检验效果较好。

董波[3](2019)在《盐城市亭湖区大棚蔬菜有机肥施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近些年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比较快,已是世界上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第一大国,但并不是生产强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蔬菜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低,没有科学依据作为指导,对肥水的施用也没有形成一个量化的标准,农户全凭多年传统的生产经验,盲目的认为施肥量越大产量越高,从而大量施用化肥。另外追肥在时间上盲目随意性也较大,往往存在着该追时不追,不需要追时加量追施的现象。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自2006年以来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以设施蔬菜(包括大棚蔬菜)小区建设为重点,本着以规模拓展市场,以规模赢得效益的发展思路,按照“抓点示范、以奖代补、技术指导、乡村包抓”的工作方法,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仅2014年,全区就新建温室小区418个,总产蔬菜8000万kg,年产值实现2.8亿元,纯收益达9950万元,每户棚人均增收10000元。截止目前,全区设施蔬菜已由2006年初的1333 hm2发展到6667 hm2,蔬菜总产3亿kg,实现产值达6亿元。全区设施蔬菜小区建设实现了全新的发展和跨越,蔬菜生产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亭湖区设施蔬菜栽培主要以黄瓜、番茄、茄子为主,辣椒、食用菌和其他蔬菜都是小规模种植。由于以前都是农户小规模种植,现在把设施蔬菜作为支柱产业大规模发展难免会出现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户对科学的栽培技术掌握不够,在生产过程中都是沿用以前的老方法,出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为了提出对亭湖区设施蔬菜施肥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对亭湖区有机肥施用现状的调查(包括黄瓜、番茄、茄子),可以看出亭湖区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蔬菜其施肥方式及施肥量存在差别,种植年限越久的温室大棚其基肥中无机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越少,年限越久减少量越显着。而追肥却正好相反,种植年限越久的温室大棚其追肥量越大。单从无机肥施用中N、P、K的投入情况来看,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N、P的施入量明显增多,K则变化不大。这与农户盲目的以为温室大棚使用的年限越多,其土壤肥力就会越低,越需要在追肥过程中加大施肥量来提高产量有关。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忽视了有机肥的作用,进而导致我国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目前中国耕地由于缺少有机肥和有机质,导致土壤阻力和稳定性下降,农产品质量下降。过量施化肥还会对土壤、大气和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找出亭湖区蔬菜大棚有机肥施用量少的原因,加快有机肥产业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对亭湖区大棚蔬菜有机肥施用情况调查后发现,当地有机肥施用存在问题主要是政府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的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有机肥施用成本较高、有机肥施用后提升蔬菜价格有限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有机肥施用技术和政策扶助两方面提出以下建议。施用技术方面:合理控制肥料投入量和有机肥施用比例;按比例科学合理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并适当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科学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科学投入中微量元素;加强科普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户技术水平;开展大棚蔬菜施肥现状调查和配方施肥。政策扶助方面:制定相关法规以加强有机肥资源的利用率;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促进商品有机肥发展;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徐加利,尹红增,周海燕,崔静[4](2019)在《复硝酚钠和胺鲜酯·复硝酚钠对大棚番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为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秦丰粉王番茄为试材,在山东省泰安市房村镇北滕村冬暖式大棚进行了1.8%复硝酚钠水剂和3%胺鲜酯·复硝酚钠水剂对番茄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8%复硝酚钠水剂有效成分用量为6~9mg/kg、3%胺鲜酯·复硝酚钠水剂有效成分用量为20~30mg/kg,分别在番茄移栽后5~10d幼苗阶段和间隔15d后对番茄全株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可使番茄株高、最大果实横径、坐果率增加,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不同程度改善番茄品质.

王广印,郭卫丽,陈碧华,牛刘静,计善玲[5](2018)在《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处理对大棚春番茄生长、坐果和病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大田试验,探讨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及其配施处理对大棚春番茄生长、坐果及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和土壤调节剂及其配施处理对番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了番茄坐果率和降低了畸形果率,调理剂+激抗菌968微生物菌肥+生物菌配施处理明显提高了第三、四层花穗的坐果率,明显降低了第二、三、四层花穗的畸形果率。生物菌肥和土壤调节剂及其配施处理对番茄晚疫病和叶霉病的发病率无显着影响,但均降低了番茄晚疫病和叶霉病的病情指数,提高了防治效果。调理剂+激抗菌968微生物菌肥+生物菌配施处理可使病情指数明显降低,防治效果分别达28.84%和29.95%。生物菌肥和土壤调节剂配施可应用于大棚番茄生产。

胡平[6](2018)在《氮肥优化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为我国的蔬菜供应以及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伴随着施肥过量和连作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连作条件下健康和病害蔬菜作物之间养分吸收利用和化感物质种类的差异,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和化感作用是导致土传病害的主要原因。结合氮肥优化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两个田间试验,以黄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防控措施对黄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氮肥优化试验主要是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氮肥减施,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黄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筛选出最合理的施氮量。连作障碍防控技术试验则是在优化施肥1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防控措施,主要以改良土壤性状和预防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为主。从养分利用方向分析,通过比较不同防控措施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挑选出最合适的防控措施。以此为当地设施农业高效施肥及土传病害的预防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连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变和化感作用不利于植物生长。与健康植株相比,病害植株下的土壤养分盈余量以及EC值更高,土壤pH值更低。植株养分含量则表现为健康植株高于发病植株。植株发病后,根际化感物质种类发生明显变化,有害物质的积累增多。健康植株根际化感物质种类更多,主要以烷烃,酚类、胺类和醇类等物质为主;而病害植株则以烷烃、有机酸类物质为主,是起化感抑制作用的主要组分之一。2、优化施肥能在减少氮肥投入的同时保证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1和优化2处理在产量上没有显着性差异,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 4.4%和2.2%。其中优化1处理在提高氮肥利用率方面效果更好。3、在优化1施肥的基础上进行防控措施,能改善土壤性状,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优化1相比,不同防控措施下的土壤养分盈余量下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着增加。其中综合防控措施在改善地力和增产增效方面的效果最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19.4thm-2和6.1%。综上所述,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变和化感抑制作用不利于作物生长,通过氮肥优化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土壤性状,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高振峰[7](2018)在《内生细菌ZSY-1对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的防治及促生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番茄早疫和番茄灰霉病害作为番茄栽培过程中的2种重要病害,对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化学农药在2种病害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导致的残留、病原物抗药性、药害和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可忽视,因此,新型绿色、安全农药开发迫在眉睫。植物内生细菌(endophyticbacteria)作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一类重要微生物资源,部分菌株兼有防病和促生双重作用,一方面可加工成生物农药,用于田间病害防治,另一方面还可加工成微生物菌肥,用于土传病害防治、土壤微生物区系改良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对“减药、减肥”目标实现和缓解化学农药、化肥负面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高效抗病和促生植物内生细菌筛选为主要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抑菌特性、抗菌物质种类、定殖特性、促生特性、制剂加工以及田间药效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通过平板对峙试验,以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为靶标从前期58株不同来源植物内生细菌中筛选出28株对2种病原均具有良好抑菌作用的拮抗细菌。随后采后利福平抗生素抗性标记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1株既可在番茄根系和根际良好定殖且具有良好田间防效的拮抗细菌,编号为ZSY-1。灌根接种15 d后,仍可在根部组织检测到该菌株(1.46×106cfu/g),且菌株ZSY-1田间番茄灰霉病害叶片防治效果可达80.33%,果实防治效果可达75.10%。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gyrA和gyrB特异基因对其系统发育学进行研究后,可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ullus velezensis)。2.以番茄早疫病菌为靶标利用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紫外稳定性、排油特性和液滴坍塌特性以及硫酸铵盐析和盐酸沉淀、甲醇抽提方法对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的非挥发性抗菌物质种类进行研究后发现该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主要为脂肽类抗菌物质;随后采用中压层析和HPLC高效液相对其抗菌物质粗提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采用LC-MS进行质谱鉴定,结果分子量为1008D的表面活性素和分子量为1042D与1056D的伊枯草菌素A被成功检测出来,进一步说明该菌株可产生脂肽类抗菌物质。3.使用平板对扣法对菌株ZSY-1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后发现,该菌株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桃褐腐病菌、辣椒枯萎病菌、菜豆菌核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菜豆炭疽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抑菌率分别为 83.0%、92.1%、83.2%、80.9%、76.7%、68.1%、57.0%和 70.6%。使用SPME-GC-MS对其挥发性物质种类进行分析和萃取条件优化发现,70℃和40 min为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的SPME最佳萃取条件,且在该条件下共有29种不同于对照的挥发性物质被检测出来,其中4种物质(4-氯-3-甲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苯并噻唑和2,5-二甲基吡嗪)对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抑菌率均在85%以上,说明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产生挥发性抗菌物质种类为4-氯-3-甲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苯并噻唑和2,5-二甲基吡嗪。4.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对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的番茄促生作用进行研究后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在菌悬液浓度为1.0×107 cfu/mL和发酵液稀释100时可明显提高番茄种子发芽势,且在相同浓度下可促进番茄幼苗地上部株高、茎粗、叶面积、鲜重、干重和地下部根长、干重、鲜重以及SOD、POD、CAT保护酶活性提高都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其促生机制进行探究后发现,该菌株的促生机制主要有适度抗旱、耐盐和产IAA。5.使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可湿性粉剂制备配方进行探究后发现,该菌株可湿性粉剂制备配方为:发酵液70%、麦麸10%、8%羧甲基纤维素钠、8%木质素磺酸钠、3%扩散剂MF、10%三聚偏磷酸钠、8%木质素磺酸钙、4%拉开粉BX、2%渗透剂T、2%Silok-7110、2%Silok-2235,麦麸补足100%。由该配方制得的制剂活菌数含量为2亿活芽孢/克,且润时间为41.35 s,悬浮率为89.16%,具有良好光照和贮藏稳定性,符合国标理化要求。使用离体防效对制剂防病效果和最佳稀释倍数进行验证后发现,该制剂300倍稀释液对番茄早疫病菌具有较好抑菌作用,抑菌率为79.01%;500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抑菌率为87.37%。6.使用喷雾法对该制剂300倍和500倍稀释液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后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最佳田间用药稀释倍数为300倍,且无药害产生和对番茄灰霉病害具有良好预防作用。在药前病情指数较低地区,叶片田间药效可达77.76%,果实药效可达74.68%,同对照药剂50%腐霉利药效(80.22%和76.55%)相当;在药前病情指数较大地区,防效则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药效仅为60%左右。说明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宜在番茄灰霉病害发生前期使用,具有良好预防作用,可用于番茄栽培过程中该病害的预防和发病较轻地块的治疗。

陈倩[8](2018)在《沉香树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试验》文中认为沉香树(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是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截止目前,四川省宜宾市明威乡从广东珠海已引种栽植沉香树约76000株,但由于近年来沉香树灰霉病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其生长和经济价值,给当地带来了较大损失。本文以四川宜宾地区的沉香树为研究对象,观察沉香树灰霉病病原菌在枝干上的形态学特征,通过组织分离法得到纯培养物,再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室内回接试验,最终将病原菌鉴定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s Fr.)。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探讨该致病菌适宜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条件;在拮抗试验中,比较不同拮抗菌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在室内药效试验中选择相应的供试农药,寻找对该病抑制效果较好的药剂,再应用到田间试验中。研究结果如下:病原菌在5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其中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0,菌丝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在供试的几种碳、氮源中,适宜病原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蔗糖和果糖,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膏。相对湿度越高,灰葡萄孢萌发率越高,灰葡萄孢在含有乳糖的营养液中萌发率最高。选用3种拮抗菌对供试菌进行拮抗作用测定,平板对峙试验表明3种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和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1.88%、77.26%和80.82%。选用10种杀菌剂对供试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代森锰锌WP、50%异菌脲WP、70%甲基硫菌灵WP、50%腐霉利WP和50%多菌灵WP均可以较好地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且抑制率均随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各药剂对病原菌的毒力差异显着,EC50分别为3 ug/mL、1.65 ug/mL、1.31 ug/mL、1.20 ug/mL和0.64 ug/mL。再选用1亿cfu/g哈茨木霉菌WG、50%多菌灵WP和50%腐霉利WP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药剂处理前后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无明显变化。

张婧迪[9](2017)在《木霉菌·芸苔素内酯生防制剂的研制及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研究》文中提出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危害较重的一种病害。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对灰霉病进行防治,可产生诸如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化学农药的施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本研究通过对木霉菌与芸苔素内酯复合型可湿性粉剂的研制,探究以及木霉菌发酵代谢产物与芸苔素内酯复配应用,为生产上进行生物农药的研制建立了良好的理论依据。通过平板试验、离体叶片及盆栽试验筛选出一株对番茄灰霉病防效达到70%以上的深绿木霉菌199,并确定木霉菌与芸苔素内酯在最佳浓度下施用,防效可达到74.84%。通过番茄防御反应相关酶系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二者共同施用对防治番茄灰霉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利用单因素、正交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木霉菌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玉米粉5g,葡萄糖 2g,大豆蛋白胨 2g,K2HPO4 1.0g/L,FeSO4 0.01g/L,MgSO40.5g/L,KCl 0.5g/L,装液量 100mL/250mL;温度 28℃,pH=6,转速180r/min。此条件下可产生孢子7.38×108CFU/mL,其中厚垣孢子占23.76%。按照载体及助剂的筛选标准,对可湿性粉剂的载体、助剂及货架期进行探究试验,最终配方为:孢子菌丝匀浆与食品级羟基淀粉醚的比例为2:1,糊精10%,木质素磺酸钠4%,分散剂NNO5%,甲基纤维素10%,羧甲基纤维素5%。粉剂中加入3%壳聚糖对提升货架期有很好的效果;可使活孢率提升28.2%。此外,对所研制的可湿性粉剂进行温室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其防效达75%,与化学杀菌剂嘧霉胺防效相近,且高于国内同类产品。对木霉菌发酵代谢产物与芸苔素内酯复配进行防病及促生作用探究。结果表明,将二者稀释适宜浓度,对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种子的萌发及芽长均有促进作用;浸种后可使番茄植株对灰霉病的防效达到70.09%。为生产上对木霉菌发酵代谢产物与芸苔素内酯二者的广泛应用建立良好的基础。

贾茹[10](2016)在《不同措施对连作土壤生物活性和蔬菜生物抗氧化性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以大蒜复种秋白菜连作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控连作土壤生态因子—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环境因子—土壤pH和养分含量,分析不同土壤修复措施对连作障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大蒜、白菜抗逆性指标及品质产量的影响,研究各生态因子对于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效果。试验共设置高、中、低三个浓度的石灰、生物有机肥单施与配施,以及高、中、低浓度的EM菌剂,共十个调控处理,结果表明:自然连作两年后大蒜复种秋白菜连作土壤pH下降0.08个单位,通过EM、石灰和生物有机肥调控后pH显着升高;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下降15.7%、5.8%和21.5%,过氧化氢酶活性上升1.5%;土壤放线菌数量显着下降,细菌、真菌数量无显着变化;在两年田间试验中白菜均发生绝产,经石灰、生物有机肥、EM菌剂调控后各处理白菜产量均得到提高。生物有机肥和EM菌剂能显着提高脲酶活性;石灰对蔗糖酶活性的提升作用最明显;石灰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多酚氧化酶的升高最显着。EM浓度越低,石灰施用量越大,越有利于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升高。石灰和生物有机肥单施及配施显着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pH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显着相关,脲酶活性与多酚氧化酶活性显着相关,土壤pH的变化能够影响土壤酶活性发生变化。EM菌剂、石灰、生物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低浓度、中浓度EM对细菌数量的升高最显着;中浓度、高浓度石灰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放线菌数量的提升最明显;低浓度EM、高浓度石灰、生物有机肥能显着降低真菌数量。在连作胁迫下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丙二醛及可溶性糖、水溶性蛋白含量较高,鳞茎抗氧化酶、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作用较低。EM菌剂、石灰、生物有机肥均能起到降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和可溶性糖、水溶性蛋白含量的作用。石灰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鳞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作用最显着,EM和石灰浓度越高抗氧化酶活性越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受EM和石灰浓度的影响变化不明显。较石灰和生物有机肥相比,EM菌剂能显着降低大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EM浓度越高,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越低。各处理均能降低大蒜叶片水溶性蛋白含量,高浓度石灰单施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更有利于降低叶片水溶性蛋白含量。经EM菌剂、石灰、生物有机肥处理后在各生育期大蒜株高、茎粗指标均高于单一连作处理。各调控处理均能显着提高大蒜产量,EM处理较单一连作处理高30.0%-44.8%,石灰处理较单一连作处理高20.1%-45.4%,生物有机肥处理较单一连作处理高37.3%,石灰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较单一连作处理高24.1%-56.3%。两年试验调控处理白菜均未绝产,高浓度石灰配施生物有机肥增产效果最显着。各生育期调控处理大蒜和白菜可溶性糖、水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单一连作处理。

二、冬暖大棚番茄应用“EM”生物技术的田间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暖大棚番茄应用“EM”生物技术的田间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蔬菜生产及害虫发生
        1.1 我国蔬菜生产发展
        1.2 蔬菜害虫发生及为害
    2 蔬菜害虫药剂防治
        2.1 概况
        2.2 存在问题
        2.2.1 过度依赖农药
        2.2.2 抗药性问题严重
        2.2.3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2.2.4 发生农药中毒事件
    3 农户认知及用药行为
        3.1 概况
        3.2 存在问题
        3.2.1 认知不足,农药选择不当
        3.2.2 农药施用剂量、方式不规范
        3.2.3 任意混合配置,机械选用不当造成浪费
        3.2.4 农技指导不到位,治理对策不够规范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农户对蔬菜害虫及其治理的认知、决策与行为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相关理论基础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设计
        2.2.2 数据来源
        2.3 模型选择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户对蔬菜害虫认知及用药行为描述性分析
        3.1.1 农户基本特征描述
        3.1.2 相关认知特征描述
        3.1.3 用药行为特征描述
        3.2 农户对蔬菜害虫用药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2.1 变量与样本统计
        3.2.2 模型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两类重要蔬菜害虫药剂分析及存在问题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库调研
        2.2 蔬菜害虫防治药剂文献调研
    3 结果与分析
        3.1 茄科蔬菜害虫药剂分析
        3.1.1 登记农药
        3.1.2 文献报道有田间药效评价的药剂
        3.2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药剂分析
        3.2.1 登记农药
        3.2.2 文献报道有田间药效评价的药剂
    4 讨论
第四章 两种重要蔬菜害虫代表性防治药剂田间药效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2.1.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2.2 试验设计
        2.2.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2.2.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
        3.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
    4 讨论
第五章 提升蔬菜害虫药剂治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 政府部门加强指导,提高菜农用药水平
    2 农业农村部完善登记,国家给予政策补贴
    3 建立科学的害虫管理决策系统,畅通防治信息渠道
    4 重视药剂防治研究,加快绿色高效安全药剂研发
    5 市场监管加大力度,规范从业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附录 江苏省菜农杀虫剂使用认知和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2)通风与水分调控对温室湿热环境及番茄耗水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3.1 温室不同通风与水分联合调控下室内微环境的变化特征
        1.3.2 温室不同通风与水分联合调控对番茄生理生态的影响
        1.3.3 温室不同通风与水分联合调控对番茄耗水过程的影响
        1.3.4 温室不同通风与水分联合调控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量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分析与方法
3 不同通风与水分联合调控下室内微环境时空变化特征
    3.1 不同通风和水分联合调控下室内风速和水面蒸发变化特征
        3.1.1 太阳辐射和水面蒸发量变化特征
        3.1.2 温室内风速变化特征
    3.2 不同通风和水分联合调控下室内空气温湿度时空变化特征
        3.2.1 不同通风模式下空气温湿度变化特征
        3.2.2 不同水分处理下空气温湿度变化特征
    3.3 不同水分调控下室内土壤温湿度时空变化特征
        3.3.1 不同水分处理下土壤温度分布特征
        3.3.2 不同水分处理下土壤湿度分布特征
    3.4 小结
4 不同通风与水分联合调控对番茄生理生态的影响
    4.1 不同通风和水分联合调控对番茄生长指标的影响
        4.1.1 番茄株高和叶面积变化特征
        4.1.2 番茄根系变化特征
        4.1.3 番茄茎、叶干物质变化特征
    4.2 不同通风和水分联合调控对番茄生理指标的影响
        4.2.1 相同水分处理下不同通风模式的番茄生理指标变化特征
        4.2.2 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通风模式的番茄生理指标变化特征
    4.3 小结
5 不同通风与水分联合调控对番茄耗水、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5.1 不同通风和水分联合调控对番茄水分利用的影响
        5.1.1 相同通风模式下水分处理对番茄水分利用的影响
        5.1.2 不同通风模式下水分处理对番茄水分利用的影响
    5.2 不同通风和水分联合调控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5.2.1 不同通风模式下产量的形成
        5.2.2 不同水分处理下产量的形成
    5.3 不同通风和水分联合调控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5.4 小结
6 基于MATLAB的温室番茄蒸腾规律数值模拟
    6.1 MATLAB简介
    6.2 温室番茄蒸腾规律研究
    6.3 基于MATLAB的温室番茄蒸腾量计算模型研究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3)盐城市亭湖区大棚蔬菜有机肥施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论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基础理论
    2.1 有机农业
        2.1.1 有机农业的定义
        2.1.2 有机农业的历史发展
        2.1.3 有机农业的基本特征
        2.1.4 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比较
    2.2 有机肥
        2.2.1 有机肥的定义
        2.2.2 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2.3 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施的必要性
        2.2.4 有机肥的施用对于作物产量的影响
        2.2.5 有机肥的施用对于土壤的影响
        2.2.6 国外有机肥的应用
        2.2.7 国内有机肥及其应用
        2.2.8 有机肥料的生态安全问题
第三章 我国有机肥利用现状
    3.1 有机肥市场状况
    3.2 有机肥的种类
    3.3 有机肥市场需求
    3.4 国内大棚蔬菜的有机肥施用现状
    3.5 我国有机肥发展前景
第四章 亭湖区大棚蔬菜有机肥施用现状
    4.1 亭湖区主要大棚蔬菜种植情况与肥料使用结构调查
        4.1.1 亭湖区大棚蔬菜种植概况
        4.1.2 亭湖区大棚蔬菜施肥结构调查
    4.2 亭湖区代表性大棚蔬菜施肥现状调查
        4.2.1 黄瓜施肥现状调查
        4.2.2 番茄施肥现状调查
        4.2.3 茄子施肥现状调查
    4.3 亭湖区大棚蔬菜种植中有机肥施用特征
        4.3.1 亭湖区大棚蔬菜不同种类蔬菜肥料施用特征
        4.3.2 亭湖区不同年限大棚蔬菜肥料施用特征
    4.4 亭湖区大棚蔬菜合理施肥量的确定
    4.5 亭湖区主要大棚蔬菜种植施肥(含有机肥)结构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盐城市亭湖区大棚蔬菜有机肥施用问题研究
    5.1 数据来源
    5.2 问卷统计
        5.2.1 个体特征
        5.2.2 家庭特征
        5.2.3 肥料投入特征
        5.2.4 认知特征
    5.3 有机肥施用的外部环境还不成熟
        5.3.1 政府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的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
        5.3.2 有机肥施用成本较高
        5.3.3 有机肥施用后提升蔬菜价格有限
    5.4 亭湖区商品有机肥推广存在问题
        5.4.1 有机肥生产与施用技术落后
        5.4.2 有机肥料施用严重不平衡
        5.4.3 农户受教育程度对有机肥施用的影响
        5.4.4 成本对有机肥施用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亭湖区大棚蔬菜有机肥施用的建议
    6.1 亭湖区有机肥施用技术调整
    6.2 政策角度相关支持举措建议
        6.2.1 制定相关法规以加强有机肥资源的利用率
        6.2.2 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6.2.3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6.2.4 促进商品有机肥发展
        6.2.5 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6.3 研发新的有机肥料
        6.3.1 研发与种植方式相配套的专用有机肥
        6.3.2 研发新型生物有机肥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 大棚蔬菜种植情况及有机肥施用调查问卷

(4)复硝酚钠和胺鲜酯·复硝酚钠对大棚番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设计
    1.4 调查方法
        1.4.1 株高、果实最大横径调查
        1.4.2 坐果率调查
        1.4.3 单果质量和产量调查
        1.4.4 品质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番茄株高和最大横径的影响
    2.2 对番茄坐果率的影响
    2.3 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2.4 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3 结论

(5)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处理对大棚春番茄生长、坐果和病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菌肥及土壤调理剂对大棚春番茄生长的影响
    2.2 生物菌肥及土壤调理剂对大棚春番茄坐果率的影响
    2.3 生物菌肥及土壤调理剂处理对大棚春番茄畸形果率的影响
    2.4 生物菌肥及土壤调理剂处理对大棚春番茄叶霉病的影响
    2.5 生物菌肥及土壤调理剂处理对大棚春番茄晚疫病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生物菌肥及土壤调理剂处理促进大棚春番茄生长和坐果
    3.2 生物菌肥及土壤调理剂处理降低病情指数和提高防治效果

(6)氮肥优化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设施蔬菜研究进展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施肥现状
        1.1.3 过量施肥带来的问题
        1.1.4 高效施肥的研究进展
        1.1.5 国内外设施蔬菜平衡施肥研究方法
    1.2 连作障碍及其研究现状
        1.2.1 连作障碍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1.2.2 化感作用概念及其作用机理
        1.2.3 化感作用特点
        1.2.4 化感作用与连作障碍的关系
    1.3 连作障碍防控措施
        1.3.1 土壤灭菌和生物防治
        1.3.2科学合理施肥
        1.3.3采取合理的栽培模式
        1.3.4抗性品种的培育
    1.4 研究目的和思路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连作障碍对典型蔬菜养分利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连作障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3.2 连作障碍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2.3.3 连作障碍对化感物质种类的影响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氮肥优化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地点与品种
        3.2.2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3.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5 相关计算方法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3.2 不同施氮处理对植株养分积累的影响
        3.3.3 不同施氮处理对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4 不同施氮处理对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地点与品种
        4.2.2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4.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4.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5 相关计算方法
        4.2.6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防控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3.2 不同防控措施对植株养分积累的影响
        4.3.3 不同防控措施对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3.4 不同防控措施对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展望与不足
    1 展望
    2 不足之处
致谢

(7)内生细菌ZSY-1对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的防治及促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内生菌的定义与发展
    2. 植物内生细菌的来源与分布
    3. 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意义
    4.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学作用
    5. 植物内生细菌抗病、促生国内、外研究进展
        5.1 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5.2 植物内生细菌抗菌物质种类
        5.3 植物内生细菌的促生特性
    6. 植物内生细菌资源的开发及应用进展
    7. 番茄灰霉和早疫病害研究进展
    8.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抗真菌特性及分类地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基
        1.3 菌种活化
        1.4 拮抗细菌的筛选
        1.5 内生细菌定殖特性研究
        1.6 内生细菌ZSY-1对番茄灰霉病害的田间防效测定
        1.7 内生细菌ZSY-1抗真菌谱测定
        1.8 内生细菌ZSY-1分类地位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拮抗细菌筛选结果
        2.2 拮抗细菌在番茄中的定殖特性
        2.3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的番茄灰霉病害田间防效
        2.4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抗真菌谱
        2.5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的分类地位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脂肽次生代谢物抑菌活性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基
        1.3 次生代谢物抑菌特性分析
        1.4 抗菌物质种类及抑菌特性分析
        1.5 脂肽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抑菌活性测定
        1.6 脂肽抗菌物质的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次生代谢物抑菌特性
        2.2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次生抗菌物质种类及抑菌特性
        2.3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脂肽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结果
        2.4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脂肽抗菌物质的鉴定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研究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基及主要试剂、耗材
        1.3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测定
        1.4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抗真菌谱
        1.5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成分GC-MS检测
        1.6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
        2.2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抑菌谱
        2.3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GC-MS检测条件优化
        2.4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物质GC-MS检测结果
        2.5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挥发性抗菌物质种类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对番茄幼苗的促生特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材料
        1.3 供试培养基
        1.4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及代谢物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1.5 盆栽试验设计及过程
        1.6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促生机制初探
    2. 结果与分析
        2.1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及其代谢物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2.2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发酵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2.3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促生机制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制备工艺和田间防效探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1.3 菌株活化
        1.4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发酵培养和抗逆性芽孢制备
        1.5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的制备
        1.6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对B.cinerea和A.solani的番茄离体防效测定
        1.7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最佳稀释倍数筛选
        1.8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载体筛选结果
        2.2 助剂生物相容性及其对制剂物理特性的影响
        2.3 分散剂最佳组合及添加量
        2.4 润湿剂最佳组合及添加量
        2.5 最佳稳定剂筛选结果
        2.6 可湿性粉剂稳定性
        2.7 可湿性粉剂离体防效
        2.8 可湿性粉剂最佳稀释倍数
        2.9 贝莱斯芽孢杆菌ZSY-1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Abstract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沉香树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沉香树简述
        1.1.1 沉香树的生态特征及适生环境
        1.1.2 沉香树的经济价值
        1.1.3 沉香树在我国的种植现状
    1.2 沉香树病害
        1.2.1 幼苗枯萎病
        1.2.2 炭疽病
        1.2.3 枝枯病
        1.2.4 煤烟病
        1.2.5 根结线虫病
        1.2.6 灰霉病
    1.3 灰霉病研究进展
        1.3.1 危害症状
        1.3.2 发生规律
        1.3.3 防治研究
2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2.1 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2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3.2.1 样品采集及症状观察
        3.2.2 病原菌分离纯化及保存
        3.2.3 病原菌培养物观察及形态学鉴定
        3.2.4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3.2.5 致病性测定
    3.3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3.1 不同培养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3.2 不同培养条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4 病原菌的拮抗试验
        3.4.1 枯草芽孢杆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4.2 木霉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5 病原菌的室内药效试验
        3.5.1 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3.5.2 不同杀菌剂的毒力曲线测定
    3.6 田间药效试验
    3.7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4.1.1 沉香树灰霉病症状
        4.1.2 病原菌的分离结果
        4.1.3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4.1.4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4.1.5 致病性测定
    4.2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4.2.1 不同培养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4.2.2 不同培养条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4.3 病原菌的拮抗试验
        4.3.1 枯草芽孢杆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4.3.2 木霉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4.4 病原菌的室内药效试验
        4.4.1 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4.4.2 不同杀菌剂的毒力曲线测定
    4.5 田间药效试验
5 讨论与结论
    5.1 沉香树灰霉病的病原菌种类
    5.2 病原菌的发生特点及条件
    5.3 室内药效试验的最佳药剂
    5.4 灰霉病的有效生防菌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木霉菌·芸苔素内酯生防制剂的研制及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番茄灰霉病的生防研究进展
    1.2 木霉菌生物防治的研究
        1.2.1 木霉菌生防机制
        1.2.2 孢子生防研究进展
        1.2.3 代谢物生防研究进展
    1.3 芸苔素内酯的研究
        1.3.1 芸苔素内酯理化特性
        1.3.2 芸苔素内酯对病害的防治作用
    1.4 科学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章 生防木霉菌与芸苔素内酯复配研究
    2.1 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种子
        2.1.3 供试试剂
    2.2 方法
        2.2.1 拮抗木霉菌的筛选
        2.2.2 芸苔素内酯防效测定
        2.2.3 芸苔素内酯对木霉菌作用测定
        2.2.4 木霉菌与芸苔素内酯的复配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拮抗木霉菌的筛选
        2.3.2 芸苔素内酯对灰霉菌防效
        2.3.3 芸苔素内酯对木霉菌作用测定
    2.4 木霉菌与芸苔素内酯复配
        2.4.1 最佳防病浓度
        2.4.2 最佳施用顺序
        2.4.3 番茄叶片抗灰霉病防御相关酶的测定
    2.5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木霉菌·芸苔素内酯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3.1 材料
        3.1.1 初始培养基
        3.1.2 供试材料
        3.1.3 供试载体
        3.1.4 供试助剂
    3.2 方法
        3.2.1 木霉菌发酵工艺优化
        3.2.2 发酵条件的优化
        3.2.3 可湿性粉剂配方优化
        3.2.4 各项指标的测定
        3.2.5 货架期的延长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发酵培养基单因素筛选
        3.3.2 培养基正交试验筛选
        3.3.3 发酵条件正交试验
        3.3.4 发酵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3.3.5 响应面最优条件的验证
        3.3.6 载体筛选
        3.3.7 助剂筛选
        3.3.8 各项指标
        3.3.9 货架期的延长
    3.4 结论及讨论
第四章 木霉菌代谢物与芸苔素内酯复配研究
    4.1 材料
        4.1.1 供试菌株
        4.1.2 供试种子
        4.1.3 供试药剂
    4.2 方法
        4.2.1 种子萌发的测定
        4.2.2 番茄植株生长指标的测定
        4.2.3 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4.2.4 浸种对苗期番茄灰霉病的影响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3.2 对番茄植株生长指标的影响
        4.3.3 对番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4 浸种对苗期番茄灰霉病防效的影响
    4.4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木霉菌·芸苔素内酯可湿性粉剂对灰霉病的防治
    5.1 材料
        5.1.1 供试药剂
        5.1.2 供试番茄品种
    5.2 方法
        5.2.1 番茄叶片灰霉病防效
        5.2.2 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效
        5.2.3 田间试验灰霉病防效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番茄叶片灰霉病防效
        5.3.2 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效
        5.3.3 田间试验灰霉病防效
    5.4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不同措施对连作土壤生物活性和蔬菜生物抗氧化性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连作障碍土壤的生物因子研究
        1.1.1 微生物因子
        1.1.2 线虫数量
        1.1.3 植物根际分泌物
    1.2 连作障碍土壤的环境因子研究
        1.2.1 土壤pH
        1.2.2 土壤养分含量
        1.2.3 土壤酶
    1.3 连作障碍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措施研究
        1.3.1 土壤耕作措施
        1.3.2 土壤改良剂
        1.3.3 生物有机肥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来源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试验材料与采样方法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措施对连作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
        3.1.1 对土壤pH的影响
        3.1.2 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1.3 土壤pH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3.2 不同措施对连作土壤微生物因子的影响
        3.2.1 对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
        3.2.2 对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
        3.2.3 对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3.3 不同措施对连作大蒜形态指标的影响
        3.3.1 对大蒜株高的影响
        3.3.2 对大蒜茎粗的影响
        3.3.3 对大蒜产量的影响
    3.4 不同措施对连作大蒜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及渗透调节的影响
        3.4.1 对大蒜鳞茎SOD活性的影响
        3.4.2 对大蒜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3.4.3 对大蒜鳞茎POD活性的影响
        3.4.4 对大蒜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3.4.5 对大蒜鳞茎CAT活性的影响
        3.4.6 对大蒜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3.4.7 对大蒜鳞茎MDA含量的影响
        3.4.8 对大蒜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3.4.9 对大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4.10 对大蒜叶片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4.11 大蒜产量与叶片和鳞茎抗氧化酶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的相关分析
    3.5 不同措施对连作大蒜品质的影响
        3.5.1 对大蒜鳞茎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5.2 对大蒜鳞茎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6 不同措施对连作白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3.6.1 对白菜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6.2 对白菜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6.3 对白菜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冬暖大棚番茄应用“EM”生物技术的田间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D]. 周雯. 扬州大学, 2021(09)
  • [2]通风与水分调控对温室湿热环境及番茄耗水影响的研究[D]. 刘艳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3]盐城市亭湖区大棚蔬菜有机肥施用研究[D]. 董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复硝酚钠和胺鲜酯·复硝酚钠对大棚番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徐加利,尹红增,周海燕,崔静. 植物医生, 2019(01)
  • [5]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处理对大棚春番茄生长、坐果和病害的影响[J]. 王广印,郭卫丽,陈碧华,牛刘静,计善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18(15)
  • [6]氮肥优化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 胡平.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7]内生细菌ZSY-1对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的防治及促生效果研究[D]. 高振峰. 山西农业大学, 2018
  • [8]沉香树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试验[D]. 陈倩.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9]木霉菌·芸苔素内酯生防制剂的研制及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研究[D]. 张婧迪.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10]不同措施对连作土壤生物活性和蔬菜生物抗氧化性影响[D]. 贾茹.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EM”生物技术在暖冬温室番茄中的田间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