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从解难题开始(论文文献综述)
靳鑫[1](2021)在《加强媒体融合传播,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以“办实事解难题”系列新闻策划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闻媒体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对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承担着重要的使命,理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文章以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广播新闻中心"办实事解难题"系列新闻策划为例,着眼于新闻媒体通过议程设置、策采编发和融合传播,服务并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展开分析和探讨。
高玉龙[2](2021)在《区块链的交易安全和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具有去信任、交易公开透明、数据不可篡改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数据管理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和保护数据安全。然而,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具备强大算力的量子计算攻击能够破解经典密码学算法,这对依赖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保证区块链的交易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同时,由于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公开透明,相关研究已经证明其还存在用户身份隐私泄漏的风险。因此,区块链交易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区块链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提高区块链交易的安全性和匿名性。针对区块链交易的签名算法无法抵抗量子计算攻击,以及用户身份隐私泄漏的安全问题,开展了区块链的交易安全和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分别如下:(1)针对区块链交易中签名算法无法抵抗量子计算攻击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签名算法的后量子区块链方案。在该方案中,利用格基委派算法和原像采样算法设计了基于格上小整数解困难问题的签名算法。将该签名算法引入到区块链技术中,用于区块链交易的签名与验证。经过安全性分析,本文区块链方案中的签名算法满足正确性和不可伪造性。同时,基于格上小整数解的困难问题,该签名算法可以提高区块链交易签名和验证的安全性,使区块链技术中交易的签名算法能够抵抗量子计算攻击。相较于其他基于格的签名算法,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本文方案中的用户公钥和私钥长度更短,签名长度降低了 50%,有益于提高区块链交易中签名和验证的效率。(2)针对区块链存在的用户身份隐私泄漏问题,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可链接环签名的匿名后量子区块链方案。通过格的陷门生成算法和拒绝采样原理设计了基于格的可链接环签名方案。将可链接环签名方案引入区块链的交易中,并利用隐蔽地址和密钥镜像原理,设计了匿名后量子区块链方案,隐藏交易双方的身份信息,防止区块链中用户身份隐私泄漏的风险。在随机预言模型下对该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证明了方案中环签名满足正确性、匿名性、不可伪造性和可链接性。与其他格上环签名方案相比,实验测试结果显示该区块链方案中的密钥和签名长度都更短,通信计算开销和完成时长也更少。与零币和门罗币方案相比,本文方案不仅为用户身份提供隐私保护,而且区块链交易具有抵抗量子计算攻击的安全优势。(3)针对用户隐私信息易遭泄漏和滥用的安全隐患,且传统的信息访问控制存在数据臃肿、安全性不高等问题,研究了一个基于云存储和区块链的信息访问控制方案。在该方案中,利用云存储技术,将个人信息以密文形式存储在云服务器中,保护区块链用户隐私信息。以信息哈希值作为索引,经过分布式网络节点共识后存储在区块链上,优化了区块链的信息存储方式,改善了区块链数据臃肿的问题。同时,采用智能合约技术自动触发对个人信息访问的操作,防止用户的隐私信息被第三方泄漏或滥用,更加高效安全。与FairAccess等方案进行比较,用户信息经加密后存储在云服务器中,区块链仅仅存储信息的安全索引,降低了区块链对信息存储和管理的成本,并且有利于提升区块链的运行效率。(4)利用量子纠缠原理和委托权益证明(Delegated Proof of Stake,DPoS)共识机制,提出了一种安全的量子区块链方案。在该方案中,设计了以量子态形式的量子币作为区块链用户交易的加密货币进行使用。基于量子不可克隆原理,量子币无法被复制,可以抵抗针对区块链的双花攻击。结合量子纠缠原理和量子密钥安全分发协议,在区块链交易中采用量子密钥进行加密和签名,保障用户交易和隐私信息安全。同时,该方案利用最大纠缠态Bell态实现量子块编码,并通过委托权益证明DPoS共识机制达成量子区块链的共识。对该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够抵抗中间人攻击、窃听攻击、双花攻击、状态估计攻击等攻击方式,提高了区块链交易和隐私信息的安全性。
李晓霞[3](2021)在《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文中指出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关键是在把握和运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并完善其内部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使党内集中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使党内集中教育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过程与状态。提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这个问题,不是对以往党的思想建设经验和成效的否定,而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发生重大转变,给我们党与时俱进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水平就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遵循“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这一总的逻辑理路展开。在研究过程中以对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基本概念和本质的把握为基础,围绕“如何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这一基本问题,搭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回顾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的时代必然性,力图探寻新时代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的主要路径。本论文的正文总共包含五个部分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阐释。本部分内容旨在解决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依据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的前提性问题。本文认为,在理论依据方面,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是党内集中教育的理论源泉。在本质和特征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先决条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关键是把握和运用规律,落脚点是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还具有动态性、系统性、长期性等基本特征。在现实意义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第二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本部分内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共计22次的党内集中教育,从背景、目标、内容、形式、过程、成效、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试图回答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从哪里起步”“经历了什么样发展”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起步于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历经了奠基与开创、继承与曲折、创新与发展、完善与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三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本部分内容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基本经验,试图回答我们党在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经验和规律”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是“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根本追求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成效检验的方法和标准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根本保证和重要保障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第四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本部分内容立足国情、党情、世情的新变化,从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发展“是否必要”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提供重要思想保证,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强大精神支撑。第五部分,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本部分内容从优化和完善党内集中教育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出发,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向何处去”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要在新形势下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定位,以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优化内容体系,以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健全体制机制,以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创新方式方法,以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构建评价体系,以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总之,要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黄绍华[4](2020)在《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相比大型企业的成熟完善,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不同程度的面临着融资难、规模有限、效益低、风险应对能力低、生存时间短等问题。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不少政策加以扶持,但目前政府部门对小微企业的市场监管过程,暴露了不少问题,如监管不够到位、监管部门“重管轻服”、各监管部门协同监管不力等,使得市场监管效率不高,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对其小微企业的市场监管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调研。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调查发现,近些年泰安市小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融资难融资贵、用人难、经营管理水平有限、经营成本高利润低、转型发展难等。(2)近些年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职能进行了重新整合,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各监管部门也采取了不少监管措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小微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市场监管体制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也持续向好。(3)近些年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产生较好效果的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小微企业监管不到位、“重管轻服”、小微企业发展质量不高、监管措施难落地、营商环境不够优化等。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市场监管体制融合度不高、监管队伍素质较低、小微企业本身存在问题较多以及协同部门监管不力等。(4)通过对监管部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查处小微企业违法行为和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到不少启示:应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应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应鼓励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实施商标品牌战略。(5)加强小微企业市场监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由“管”到“服”,深化放管服改革;由“粗”变“细”,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由“小”做“大”,促进规范化和转型升级。应采取的基本措施:一是理顺市场监管体制,促进深度融合;二是转变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水平;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加强信用监管;四是构建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应采取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协同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二是建立执行反馈系统;三是利用大数据平台共享监管信息;四是发挥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力量的积极作用。
马冲冲[5](2020)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中AT461型求好运故事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AT461型“求好运”故事是民间故事分类体系“AT分类法”的一个故事类型,主要讲述穷困的主人公出门寻求好运,在途中代人问事获得好报的故事,包括“问活佛”、“找聘礼”、“幸运儿”等亚型,分布范围包含亚洲中国、印度、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这个故事类型论及人们共同关心的“命运”问题,传布范围广,影响大,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到现在,有关这个故事类型的搜集和研究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AT461故事类型的结构形态和文化内涵,并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讨论这一故事类型在当代的研究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民众思想的基础。绪论部分阐述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总结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概括AT461型“求好运”故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内外学术成果。第一章对民间文学中的AT461型“求好运”故事进行概述,总结这一故事类型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流传和播布情况,并根据故事类型的传播范围和形态结构,分为中国文化体系中的“求好运”故事、印度文化体系中的“求好运”故事和欧美文化体系中的“求好运”故事三种形态。第二章探讨中国文化体系中“求好运”故事的结构形态,分析中国“求好运”故事的文化特色和民间信仰,并结合情节突出中国故事中主人公对贫苦命运的抗争精神。第三章剖析印度文化体系中“求好运”故事的故事形态特点,概述印度佛本生故事及其影响,探讨故事中蕴含的佛教命运观。第四章通过描述欧美文化体系中“求好运”故事的形态结构,分析故事特点,并尽可能呈现影响故事类型形态结构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故事中多次出现命运之神的预言,体现了欧美文化体系的命运观。第五章通过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难题。探讨“求好运”故事类型在主题上与该命题的契合之处,阐述“求好运”故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中的文化价值。结语部分总结AT461型“求好运”故事在各个文化体系中的结构形态特点,以及在民间文学中的影响。AT461型故事流传时间悠久、传播范围广泛,为当今世界各国的沟通和交流提供思想基础,凸显了不同民族和国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语境中仍发挥着积极作用,具有深入研究和探索的价值。
耿阳[6](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的主题演进及其经验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民生关乎国运,民生象征生机。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民生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奋斗史。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将民生建设置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其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经过四十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国民生建设理论不断发展完善,民生建设实践也获得巨大突破。首先,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的理论渊源入手,并将其理论渊源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即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精髓的汲取,以及对毛泽东民生思想的传承。其次,本文分别将我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作为贯穿全文的两条主线,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总结。在理论方面,本文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主题不断演进的过程,深刻阐述了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国国情的变化和民生建设的新要求,不断调整民生建设主题、发展和创新民生建设理论,规划符合民生发展需要的民生建设道路的过程。在实践方面,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民生建设实践历程总结为探索---开拓---深化---完善四个阶段,并分别论述了不同历史阶段我国民生建设实践的探索历程。再次,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建设历程的历史考察,本文又对不同主题民生建设各自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突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的过程。最后,通过对以上民生建设主题演进历程的整体把握,本文初步探索出了我国民生建设实践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顺利推进民生建设的根本保证;与时俱进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根本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根本途径;统筹兼顾是切实改善民生的基本方法;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民生建设永恒的价值取向。在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的探索历程中深刻把握我国民生建设思想的精髓和实践的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民生事业,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韩庆祥[7](2020)在《论中国道路及其本源意义》文中提出理清中国道路的核心要义及其政治意义、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就必须深入学理层次进行研究。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作出一个全新的判断,即对道路的探寻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条根本主线。其次,运用"定性—定位—定标—定法—定力"的分析框架,揭示中国道路的核心要义及其生成机制。最后,从学理上提出一个全新的论断,即中国道路具有本源意义,并对这一本源意义进行全方位的揭示:近代以降,中国的根本问题是针对"中国向何处去"而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的逻辑,其核心是围绕中国道路这一主线展开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逻辑、新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其底色和本质是追寻正确的中国道路;改革开放历史发展的逻辑,从根本上就是探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正确道路的逻辑;中国道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它具有历史性贡献、引导性贡献、发展性贡献、文明性贡献和理论性贡献。
王慢慢[8](2020)在《“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考察和当代价值》文中指出党的作风建设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两个务必”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自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以来就备受重视,成为全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在全党弘扬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用“两个务必”思想教育全党同志摒弃错误思想腐蚀,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坚持把“两个务必”思想作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重要环节。面对新形势,江泽民同志重温“两个务必”思想,概括性地提出了“六十四字”创业精神。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在丰富发展“两个务必”思想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四个一定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为深入推进党风建设采取了系列重大举措,并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新时代重温“两个务必”思想,对于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历史分析等方法,厘清了“两个务必”思想的发展脉络,归纳了“两个务必”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积累了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由引言和正文两部分构成。引言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这为全文有序写作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正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论述“两个务必”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脉络。首先,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分析“两个务必”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其次,从建国初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历经的五个发展阶段厘清了“两个务必”思想的发展脉络。第二部分在厘清“两个务必”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两个务必”思想的五点科学内涵,并归纳出四点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在前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两个务必”思想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四点历史经验,并从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做到“两个维护”五点行文,深入探究“两个务必”思想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张月[9](2020)在《巧女的故事形态与身份建构》文中指出巧女故事以女性主人公凭借才智、品质、技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破解难题并通过考验这一核心情节展开,塑造了中国民间社会高度赞赏的以“巧”为显着个性的优秀女性形象。巧女作为中国民间故事世代传承的经典形象,集品德、忠贞、孝顺、智慧、才能等优秀品质于一身,“巧”逐渐成为一种综合性、标准性的女性特质,与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人格”相契合。巧女故事最早见于汉代《韩诗外传》所记的《弓人之妻》,塑造了一位替夫解难、赢得齐王赏识的智慧“巧妻”形象。中国巧女故事文本储量巨大,异文丰富,在我国不同地区和民族广泛流传。蒙古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藏族、壮族、土家族、苗族、彝族、畲族、保安族、侗族、瑶族、布依族、普米族、黎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均有流传。巧女故事已有2000多年的传承历史,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社会观念与女性理想品质,值得深入研究。论文以巧女故事为研究对象,运用故事类型学、身份理论和女性主义批评等方法,从历史传承与类型结构两个维度考察巧女故事的丰富形态,深入探究中国民间故事宝库中的巧女母题内涵,反观巧女的身份建构问题,思考巧女与中国文化内在的逻辑关系,以达成巧女的中国价值及其文化影响。论文按三部分五章来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学术史、研究方法及重难点、创新点等。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四章:第一章“巧女故事的历史源流”,以汉魏两晋时期至中国近代时期部分巧女故事文本的呈现,对其进行历史源流及历史形态的考察。巧女故事流传的魅力与故事内核“解难”与“斗巧”密不可分,“名人传说型”与“家庭伦理型”作为古代巧女故事的主流,促进了巧女故事的广泛流传与新变;第二章“巧女故事的演变特征”,从呈现多样形态的故事群中总结巧女故事的演变特征,关注巧女的产生与发展。巧女来源于贞女、贤女,且巧女故事内核及语言逐渐指向民间的日常生活,突显巧媳妇在家庭伦理实践下的生活智慧。不变的是,巧女始终围绕“解难”与“斗巧”两条主线践行“巧”、展示“巧”;第三章“巧女故事的主要类型”,以巧女的核心要素“巧智”、“巧心”、“巧口”、“巧手”为基本依据,从巧女践行“巧”、展示“巧”的故事情节出发,围绕巧女破解难题并通过考验这一母题,对故事主要类型进行研究;第四章“巧女故事的身份建构与当代价值”,研究巧女身份的他者建构与自我建构实践路径。客观看待它于社会、家庭、女性本身的意义与局限,进一步探讨当代巧女的实践可能与突出价值,延续有益于当代生活的“传统”,尝试进行资源的现代转化,共享巧女智慧。第三部分是结语,总述全文的主要内容,展望巧女形象的当代意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代表性个案。
李皓[10](2020)在《中国命运之子故事研究》文中提出命运之子故事是历史悠久的故事类型,在世界很多民族和地区广泛流传。按照历史地理学派的分类法,它可以归为AT460、461与930的复合型故事,目前已搜集到的中外异文总量多达七百余篇,其中,在中国的异文有两百多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善良的小伙子抗争命运、探索命运、改变命运的曲折人生。小伙子极其穷困,生活难以为继,或是娶妻时因贫穷受到刁难,所以决心出门“找好运”,询问佛祖(太阳、仙人等)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如何寻找到稀奇古怪的聘礼。前往目的地的路程中,他得到了三个遭遇困境的路人(有时是动植物)的帮助,因此答应帮助他们一起问佛祖解难题的方法;当他见到佛祖(太阳、仙人等)后,被告知“问三不问四”,只能问三个问题,于是他舍弃了自己的问题,为他人找到了摆脱困境的答案;返程途中他将答案告诉托问之人并得到报答,报答的礼物正是他缺少的财富(聘礼、妻子等),他由此获得了好运,过上了幸福生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蕴含着对命运这一古老的文化母题的哲理思考。论文以命运之子为中心,运用文献学、故事类型学和母题分析等理论方法,深入研究命运之子的叙事特征、人物关系与哲学意蕴,多侧面地反思“人与命运”的关系,进而思考“命运之子”故事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为故事学提供一个代表性案例,为生活实践继承一份古老智慧。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阐释了研究意义,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了故事的搜集与整理、故事源流的研究、故事主题的研究、个案研究与比较研究,在先行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空白,针对性地提出本文的研究重难点以及研究过程中运用的理论方法。同时,该部分也对本文的核心概念“命运之子”进行了简单的界定。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为命运之子故事的主要类型研究。根据命运之子故事在各类型索引中的分类情况,并结合故事的情节结构,探讨问活佛、找聘礼与幸运儿三大亚型的特点,强调了问活佛亚型中具有独特的人物命名方式以及“问三不问四”的独特情节,找聘礼亚型具有与其他故事类型组合的特质,幸运儿亚型则体现了浓厚的外来色彩。这些特点都包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是讨论故事文本意义与现实价值的重要基础。第二章为命运之子的内在力量研究。命运之子最突出的性格特质在于他通过追寻命运、经历考验,为自己和他人改变了命运。本章通过探讨命运之子的行动特点、文化身份等,突出了其坚毅勇敢、善良淳朴、信守承诺的品质,特别是他身上所体现的敢于抗争、勇于改变的命运观和人生观,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第三章为命运之子的文化意义研究。命运之子在故事中既是求助者,又是受助者与助人者。他在助人还是助己的道德选择中,表现了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价值理念,以及对于“真善美”的道德品质的追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第四章为命运之子的关系建构研究。命运之子与托问之人、解难之人的伦理关系,表现了人与自我、他者、世界的关系建构。同时,命运之子与托问之人互助互利,命运与共,二者的紧密联系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思想显现出来;而作为帮助者的解难之人,则象征着共同体中强大的集体力量,为人类解决命运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参照。第三部分为结语。结语部分总结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结论,对中国命运之子故事在哲学、诗学、史学角度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二、创新,从解难题开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新,从解难题开始(论文提纲范文)
(1)加强媒体融合传播,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以“办实事解难题”系列新闻策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媒体融合发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
(一)主动设置“民事”议程,有效整合公共资源,拉近政府和百姓距离 |
1. 区长访谈“值得热推” |
2.“办实事”形成系列 |
3.“解难题”成为惯例 |
(二)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搭建对话沟通桥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
1. 策划现场办公,解决社会问题 |
2. 记者暗访调查,关注民生痛点、难点 |
(三)拓展融合传播渠道,实现信息多元分发,助力共建共治共享 |
1. 构建媒体矩阵,营造融合传播声势 |
2. 推动公众参与,构建多元共治模式 |
二、媒体融合发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考和建议 |
(一)加强媒体融合选题策划,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新闻热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
(二)突出问题导向,不断完善问题反馈和考核监督机制,提升节目公信力 |
(三)聚焦推进社会治理热点、焦点、难点,以媒体融合发展促进社会治理信息化 |
1. 促进社会治理智能化 |
2. 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 |
3. 加强县(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
三、结语 |
(2)区块链的交易安全和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
1.2.2 区块链的交易安全方案 |
1.2.3 区块链的隐私保护方案 |
1.2.4 安全量子区块链方案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础知识 |
2.1 引言 |
2.2 区块链技术概述 |
2.3 区块链的分类 |
2.4 区块链的密码学算法 |
2.4.1 哈希算法 |
2.4.2 椭圆曲线密码算法 |
2.5 共识机制 |
2.5.1 工作量证明 |
2.5.2 权益证明 |
2.5.3 委托权益证明 |
2.6 智能合约 |
2.7 区块链面临的安全问题 |
2.7.1 量子计算攻击 |
2.7.2 隐私泄漏 |
2.8 格密码 |
2.8.1 格上困难问题 |
2.8.2 格密码相关引理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格签名算法的后量子区块链方案 |
3.1 引言 |
3.2 基于格的签名算法 |
3.2.1 形式化定义与安全模型 |
3.2.2 算法设计 |
3.3 后量子区块链 |
3.3.1 未花费的交易输出 |
3.3.2 后量子区块链概述 |
3.3.3 后量子区块链体系结构 |
3.3.4 基于格签名算法的后量子区块链方案 |
3.4 签名算法安全性分析 |
3.4.1 正确性 |
3.4.2 不可伪造性 |
3.4.3 抗量子安全性 |
3.5 效率比较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可链接环签名的匿名后量子区块链方案 |
4.1 引言 |
4.2 基于格的可链接环签名 |
4.2.1 形式化定义 |
4.2.2 安全模型 |
4.2.3 可链接环签名方案 |
4.3 可链接环签名安全性分析 |
4.3.1 正确性 |
4.3.2 匿名性 |
4.3.3 不可伪造性 |
4.3.4 可链接性 |
4.4 匿名后量子区块链 |
4.4.1 隐蔽地址 |
4.4.2 匿名后量子区块链方案 |
4.4.3 抗量子安全性和效率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云存储和区块链的信息访问控制方案 |
5.1 引言 |
5.2 信息访问控制方案 |
5.2.1 签名算法 |
5.2.2 制订智能合约 |
5.2.3 访问控制方案设计 |
5.2.4 安全性分析 |
5.2.5 与其他控制方案比较 |
5.3 方案应用 |
5.3.1 方案信息存储特点 |
5.3.2 手机终端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量子纠缠和DPoS的量子区块链方案 |
6.1 引言 |
6.2 相关理论和研究 |
6.2.1 量子密码学 |
6.2.2 量子纠缠 |
6.2.3 量子不可克隆原理 |
6.2.4 量子受控非门 |
6.2.5 相关研究 |
6.3 基于量子纠缠和DPoS的量子区块链方案 |
6.3.1 量子网络 |
6.3.2 委托权益证明的优势 |
6.3.3 量子区块链设计 |
6.3.4 量子区块链方案 |
6.4 安全性分析 |
6.4.1 量子密钥安全 |
6.4.2 量子币安全 |
6.4.3 抗量子计算攻击安全性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
1. 学术论文 |
2. 发明专利 |
3. 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3.1 主持的科研项目 |
3.2 参与的科研项目 |
(3)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党内集中教育 |
(二)科学与科学化 |
(三)党的建设科学化 |
(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 |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概述 |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渊源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
(二)列宁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
(三)斯大林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 |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 |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基本特征 |
三、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
(一)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
(二)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三)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四)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
第二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奠基与开创 |
(一)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 |
(二)“运动式”整风整党模式的创立和实践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继承与曲折 |
(一)整风整党运动与中心工作两结合两促进 |
(二)整风整党运动发生转折并偏离正确方向 |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创新与发展 |
(一)整风整党运动优良传统的全面恢复 |
(二)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式”集中教育的创新发展 |
(三)通过建章立制规范集中教育过程管理的全面探索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完善与深化 |
(一)以融入经常为目的的“主题式”学习教育的逐步完善 |
(二)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持续深化 |
第三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 |
一、本质特征: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一)贯彻思想建党方针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根本特征 |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党内集中教育的鲜明本质 |
二、价值旨归: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
(一)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是党内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 |
(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最终目标 |
三、原则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二)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
四、成效检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 |
(一)发扬党内外民主,坚持由人民来评价的基本原则 |
(二)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 |
五、根本保证:坚持党中央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
(一)党的领导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
(二)正确政治路线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基本遵循 |
(三)制度建设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根本保障 |
第四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
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国内局势的需要 |
(一)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国内局势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
(二)帮助我们党统筹国内局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的需要 |
(一)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 |
(二)助力我们党推进党建新布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三、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的需要 |
(一)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
(二)辅助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五章 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 |
一、明确目标定位,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 |
(一)明确目标定位的重要意义 |
(二)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依据 |
(三)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切入点 |
二、优化内容体系,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 |
(一)优化内容体系的重要意义 |
(二)优化内容体系的基本原则 |
(三)优化内容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
三、健全体制机制,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 |
(一)健全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
(二)健全体制机制的基本原则 |
(三)健全体制机制的主要方向 |
四、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 |
(一)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
(二)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 |
(三)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主要抓手 |
五、构建评价体系,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 |
(一)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
(二)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
致谢 |
(4)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本文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小微企业 |
2.1.2 市场监管 |
2.1.3 小微企业市场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治理理论 |
2.2.2 行政监督理论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3 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情况分析 |
3.1 泰安市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
3.1.1 小微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
3.1.2 小微企业生存时间分析 |
3.1.3 小微企业发展难题 |
3.2 泰安市小微企业监管体制分析 |
3.2.1 泰安市小微企业监管体制分析 |
3.2.2 泰安市小微企业各监管部门关系分析 |
3.3 泰安市小微企业各监管部门监管方式分析 |
3.3.1 工商部门监管方式分析 |
3.3.2 食药部门监管方式分析 |
3.3.3 质监部门监管方式分析 |
3.3.4 其他部门监管方式分析 |
3.4 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效果分析 |
3.4.1 小微企业发展越来越快 |
3.4.2 小微企业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 |
3.4.3 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
3.4.4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
4 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1 小微企业监管不够到位 |
4.1.2 小微企业监管“重管轻服” |
4.1.3 小微企业发展质量不高 |
4.1.4 小微企业监管措施难落地 |
4.1.5 营商环境仍需继续完善 |
4.2 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小微企业市场监管体制不顺 |
4.2.2 监管队伍素质较低 |
4.2.3 小微企业本身存在问题较多 |
4.2.4 其他协同部门监管不力 |
5 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典型案例分析及启示 |
5.1 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典型案例分析 |
5.1.1 监管部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
5.1.2 监管部门查处小微企业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分析 |
5.1.3 监管部门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分析 |
5.2 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的启示 |
5.2.1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 |
5.2.2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 |
5.2.3 鼓励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实施商标品牌战略 |
6 加强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
6.1 小微企业市场监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6.1.1 由“管”到“服”,深化“放管服”改革 |
6.1.2 由“粗”变“细”,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 |
6.1.3 由“小”做“大”,促进规范化和转型升级 |
6.2 加强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的基本措施 |
6.2.1 理顺市场监管体制,促进深融合 |
6.2.2 转变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水平 |
6.2.3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加强信用监管 |
6.2.4 构建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
6.3 加强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的保障措施 |
6.3.1 加强与协同监管部门的联动,形成监管合力 |
6.3.2 建立执行反馈系统 |
6.3.3 利用大数据平台共享监管信息 |
6.3.4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力量的积极作用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中AT461型求好运故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世界范围内“求好运”故事类型概述 |
1.1 “求好运”故事的传播概况 |
1.2 “求好运”故事的亚型介绍 |
1.3 “求好运”故事的主题魅力 |
第二章 中国文化体系“求好运”故事结构形态及文化内涵 |
2.1 中国“求好运”故事的结构形态 |
2.2 中国“求好运”故事的文化内涵 |
2.3 积极进取:中国“求好运”故事中的命运观 |
第三章 印度文化体系“求好运”故事的结构形态及文化内涵 |
3.1 印度“求好运”故事的结构形态 |
3.2 印度佛本生故事概述及影响 |
3.3 业力决定:印度“求好运”故事中的命运观 |
第四章 欧美文化体系“求好运”故事的结构形态及文化内涵 |
4.1 欧美文化体系“求好运”故事的结构形态 |
4.2 欧美文化体系“求好运”故事的文化渊源 |
4.3 命中注定:欧美文化体系“求好运”故事的命运观 |
第五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求好运”故事的文化价值 |
5.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及面临的难题 |
5.2 “求好运”故事的普遍性主题 |
5.3 “求好运”故事中的文化内涵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6)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的主题演进及其经验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来源 |
1.1.2 研究意义 |
1.2 民生与民生建设概述 |
1.2.1 民生 |
1.2.2 民生建设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梳理 |
1.3.2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梳理 |
1.4 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
1.4.1 创新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的理论传承及实践历程 |
2.1 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的理论传承 |
2.1.1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
2.1.2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 |
2.1.3 毛泽东的民生思想 |
2.2 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的实践历程 |
2.2.1 筚路蓝缕的探索阶段 |
2.2.2 继往开来的开拓阶段 |
2.2.3 渐入佳境的深化阶段 |
2.2.4 卓有成效的完善阶段 |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的主题演进 |
3.1 “生存型”民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民生建设 |
3.1.1 社会主义本质论: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 |
3.1.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生建设的根本途径 |
3.1.3 改革开放:民生建设的内在动力 |
3.1.4 “三步走”战略:民生建设的战略步骤 |
3.1.5 共同富裕:民生建设的价值追求 |
3.2 “发展型”民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民生建设 |
3.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石 |
3.2.2 依法治国:民生建设的安全网 |
3.2.3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民生建设的新途径 |
3.2.4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民生发展的新动力 |
3.2.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生建设目标的新变化 |
3.3 “和谐型”民生: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民生建设 |
3.3.1 科学发展观:民生建设的理论指南 |
3.3.2 “三民”思想:民生建设的新理念 |
3.3.3 建设服务型政府:民生建设的新途径 |
3.3.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生建设的新目标 |
3.4 “幸福型”民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民生建设 |
3.4.1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民生建设的理论依据 |
3.4.2 社会主要矛盾纾解:民生建设的主要任务 |
3.4.3 全面深化改革:民生建设的新要求 |
3.4.4 底线思维:民生建设的新思维 |
3.4.5 生态民生观:民生建设的新理念 |
3.4.6 实现美好生活:民生建设的新追求 |
第4章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主题民生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
4.1 “生存型”民生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
4.1.1 “生存型”民生建设取得的成就 |
4.1.2 “生存型”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
4.2 “发展型”民生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
4.2.1 “发展型”民生建设取得的成就 |
4.2.2 “发展型”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
4.3 “和谐型”民生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
4.3.1 “和谐型”民生建设取得的成就 |
4.3.2 “和谐型”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
4.4 “幸福型”民生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
4.4.1 “幸福型”民生建设取得的成就 |
4.4.2 “幸福型”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的实践经验 |
5.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顺利推进民生建设的根本保证 |
5.1.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5.1.2 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
5.2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根本途径 |
5.2.1 经济发展是民生之基 |
5.2.2 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
5.3 与时俱进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根本要求 |
5.3.1 民生建设思想一脉相承 |
5.3.2 民生建设主题因时而变 |
5.4 统筹兼顾是切实改善民生的基本方法 |
5.4.1 统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共同发展 |
5.4.2 兼顾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 |
5.5 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民生建设永恒的价值取向 |
5.5.1 坚持“人民至上”的民生理念 |
5.5.2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论中国道路及其本源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道路”的探寻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条根本主线 |
二、运用“五定”总体框架揭示中国道路的核心要义及其生成机制 |
(一)定性: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
(二)定位:立足历史方位 |
(三)定标: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根本支柱 |
(四)定法: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并实施“两大布局”作为总体方略 |
(五)定力:整合推动力量,使党的领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形成合力 |
三、中国道路的本源意义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的逻辑,核心是围绕中国道路这一主线展开的 |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逻辑、新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其本质、底色和中轴就是对正确的中国道路的追寻 |
(三)改革开放历史发展的逻辑,从根本上就是探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正确道路的逻辑 |
1.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就能创造中国奇迹 |
2. 立足历史方位且与时俱进就能创造中国奇迹 |
3. 明确战略目标有助于创造中国奇迹 |
4. 采取有效的总体方略会使中国创造奇迹 |
5. 整合推动力量必将创造中国奇迹 |
(四)中国道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
(8)“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考察和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历史研究法 |
1.4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的重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两个务必”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2.1 “两个务必”思想的形成 |
2.1.1 “两个务必”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
2.1.2 “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 |
2.2 “两个务必”思想的发展 |
2.2.1 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对“两个务必”思想的丰富 |
2.2.2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时期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发展 |
2.2.3 江泽民同志在新形势下对“两个务必”思想的重温 |
2.2.4 胡锦涛同志在新世纪对“两个务必”思想的深化 |
2.2.5 习近平同志在新时代对“两个务必”思想的飞跃 |
第3章 “两个务必”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
3.1 “两个务必”思想的科学内涵 |
3.1.1 “两个务必”思想蕴含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3.1.2 “两个务必”思想蕴含着奋斗进取的政治本色 |
3.1.3 “两个务必”思想蕴含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
3.1.4 “两个务必”思想蕴含着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思想 |
3.1.5 “两个务必”思想蕴含着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 |
3.2 “两个务必”思想的基本特征 |
3.2.1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结合 |
3.2.2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
3.2.3 坚持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结合 |
3.2.4 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
第4章 “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经验及当代价值 |
4.1 “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经验 |
4.1.1 人民立场是“两个务必”思想的根本立场 |
4.1.2 实事求是是“两个务必”思想的本质要求 |
4.1.3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题中之义 |
4.1.4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实干兴邦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集中体现 |
4.2 “两个务必”思想的当代价值 |
4.2.1 牢记“两个务必”思想是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
4.2.2 牢记“两个务必”思想是新时代筑牢理想信念的坚实防线 |
4.2.3 牢记“两个务必”思想是新时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途径 |
4.2.4 牢记“两个务必”思想是新时代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 |
4.2.5 牢记“两个务必”思想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生动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巧女的故事形态与身份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二节 巧女故事研究的学术史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五节 “巧”的文化阐释 |
第一章 巧女故事的历史源流 |
第一节 “解难”与“斗巧”:巧女故事的发端 |
第二节 “名人传说型”与“家庭伦理型”:巧女故事的发展 |
第三节 多元形态:巧女故事的继承与新变 |
小结 |
第二章 巧女故事的演变特征 |
第一节 贞女与贤女:巧女的来源 |
第二节 “解难”与“斗巧”:巧女演变的两条主线 |
第三节 “巧媳妇”:家庭伦理的日常生活指向 |
小结 |
第三章 巧女故事的主要类型 |
第一节 巧智型 |
一、巧解难亚型 |
二、巧识意亚型 |
三、巧计策亚型 |
第二节 巧心型 |
一、巧当家亚型 |
二、巧择婿亚型 |
三、巧理解亚型 |
第三节 巧口型 |
一、巧避讳亚型 |
二、巧嘲讽亚型 |
第四节 巧手型 |
小结 |
第四章 巧女的身份建构与当代价值 |
第一节 巧女身份的他者建构 |
一、国家权力话语:巧女的塑造 |
二、社会民俗“乞巧节”:巧女的传统 |
三、家庭的规约:巧女的养成 |
第二节 巧女身份的自我建构 |
一、性别意识形态下的身份操演 |
二、“巧”与“拙”的对立统一 |
第三节 巧女身份建构的当代价值 |
一、智与德:对传统的继承与调适 |
二、当代巧娘:女性创新创业的智慧方案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省卷本)中的巧女故事 |
二、巧女故事类型研究情况概览 |
三、巧女故事中的男性及女性特点 |
四、巧女故事选录 |
致谢 |
(10)中国命运之子故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
四、研究方法 |
五、“命运之子”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命运之子故事的主要类型 |
第一节 五种代表性分类 |
第二节 主要亚型 |
一、问活佛亚型 |
二、找聘礼亚型 |
三、幸运儿亚型 |
第三节 其他亚型 |
第二章 追寻与考验: 命运之子的内在力量 |
第一节 原初命运 |
第二节 人物行动 |
一、行动进程 |
二、行动意义 |
第三节 文化身份 |
一、范丹: 历史人物的传说化 |
二、但行、八合米: 民间谚语的人名化 |
第三章 助人与助己: 命运之子的文化意义 |
第一节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一、受助者助人 |
二、命运难题的隐喻 |
第二节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一、求助者助人 |
二、解难之人的原型 |
第三节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
一、助人终助己 |
二、命由己造的象征 |
第四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之子的关系建构 |
第一节 命运之子与自我的关系 |
一、发现自我 |
二、超越自我 |
第二节 命运之子与他者的关系 |
一、互相接纳 |
二、互惠利他 |
第三节 命运之子与世界的关系 |
一、相互牵制 |
二、相互启迪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创新,从解难题开始(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强媒体融合传播,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以“办实事解难题”系列新闻策划为例[J]. 靳鑫. 新闻潮, 2021(12)
- [2]区块链的交易安全和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 高玉龙.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D]. 李晓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4]泰安市小微企业市场监管问题研究[D]. 黄绍华.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5]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中AT461型求好运故事比较研究[D]. 马冲冲. 山西大学, 2020(08)
- [6]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的主题演进及其经验探析[D]. 耿阳.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7]论中国道路及其本源意义[J]. 韩庆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0(02)
- [8]“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考察和当代价值[D]. 王慢慢. 新疆大学, 2020(07)
- [9]巧女的故事形态与身份建构[D]. 张月.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中国命运之子故事研究[D]. 李皓.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