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广应用DCS系统提高电力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侯刚[1](2021)在《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水平也得到了非常大程度上的提高,水泥企业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消耗的煤炭总量不断减少,然而企业整体上消耗的电量仍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企业生产过程中用电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据的比例居高不下,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若有的设备存在运行上的故障时也会导致消耗的电量出现异常情况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用电量增长的因素之一。为更好的解决电量异常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以JX-300X集散控制系统作为基础,应用于水泥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进行电量采集监测应用技术的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和水泥厂生产制造的流水线相互结合,并借助于组态软件完成对生产现场具体工序进行监控的上位机监控系统。借助于系统设计的监控显示界面能够对生产制造的现场进行动态直观的监测,而且上位机监控的画面是跟随现场进行实时改变的,因此在整个控制的过程中对操作人员在技术上的要求非常低,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整个控制的过程得到优化完善。因此借助于该系统能够完成对水泥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流程中消耗的电能进行实时获取和监控,同时还能生成实时监测电能的趋势曲线,能够发出故障报警信号,完成报表的打印和查询等。通过将该系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投入使用,并对获取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以JX-300X作为基础开发研究的采集水泥厂电量的系统在实际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是具有可行性的,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完成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电量异常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对水泥厂实时消耗的电能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应用节约耗能的方式奠定基础,有助于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在投入成本上的控制。
李冬阳[2](2021)在《基于风险管理原理的企业应急准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伴有高温高压工艺过程、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发生事故时一般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为了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的做出应急反应,实施救援,控制事故蔓延,有必要对企业的应急准备工作进行系统研究,在国家新形势发展下提高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本文以R钢铁企业为研究背景,针对企业目前的应急管理现状,将风险管理科学原理融入企业应急准备工作中。根据安全生产应急准备工作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危险源辨识分析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全部生产要素进行风险识别,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基于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分析风险辨识结果中的潜在紧急情况。针对识别出的潜在紧急情况做出分析,基于应急响应过程原理,研究开发企业基础应急知识,并做出科学的预警行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研究开发企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岗位应急处置卡,从而完善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企业风险管控信息、企业基础应急信息、工艺参数等数据与集散控制系统(DCS)结合使用,可以对企业生产过程随时监测和预警并实时更新数据信息,实现了企业应急管理的常态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为企业突发紧急情况的控制和及时准确的应急决策提供了帮助,对于指导企业应急准备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熊锐[3](2020)在《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电力市场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升,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操作能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了契机。本文将主要针对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展开研究,从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的实现进行设计,具体包含主接线系统、厂用电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监控系统等。本文首先根据火电厂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结合规划要求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主要从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主要导体和设备选择、厂用电系统、、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直流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设计原理、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选择最经济、最可靠的系统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紧贴实际,实现系统的高效、可靠运作。其次,围绕设计方案对软件系统开展设计工作并就如何实现软件系统功能进行了具体阐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含软件功能、数据库、监控系统等三项内容,旨在实现对设备定期维护、检修、试验,强化对设备的监督、缺陷管理,实时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监控,保障设备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运行。当前该电气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新昌电厂,提升了火电厂运营效益,保证了电能生产的安全性,借助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故障,为新昌电厂的运行提供了便利,在降低运维人工投入的同时,提升了电厂的运营效率,还可以实现对电厂运营故障的及时反馈,排除各种设备隐患,大大提升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水平。
李彤[4](2020)在《火电厂煤粉制造过程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火电企业在传统能源行业里面占有较大份额,随着近年来煤炭联姻的深化改革,在能源革命和现代数字革命的深度融合形势下,看似接近夕阳产业的火力发电依旧是能源行业里面的支柱产业。煤粉制造过程作为火电厂燃料燃煤的主要工艺流程,其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锅炉整体的燃烧经济性,从而影响火电厂安全经济运行。因此,深入研究煤粉制造过程、优化生产系统,设计出一套更加稳定、高效、可靠的制粉系统就有很大的必要性,对于火电企业继续在未来能源行业中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以火电厂制粉过程为课题背景,从煤粉制造过程的整个工艺流程和制粉设备概况、特性以及工作原理入手,构建以磨煤机为主体,给煤机、一次风机及辅助系统为辅的制粉系统。通过对煤粉制造过程控制功能要求的剖析,本着安全、可靠、高效、实用和先进的原则,把钢球磨煤机的工作原理作为重点分析。着重提出关于钢球磨煤机的六个控制量与之对应的六个被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以此为研究基础,依次建立了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方法、磨煤机煤位控制方法、磨煤机负荷、磨煤机容量风及总风量的控制方法。采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技术对制粉制造过程进行了设计,构建了DCS和工业以太网的控制系统,对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对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进行了研究和选择,最终形成一套可行、先进的控制方案。一方面是由于它的优越性能,系统整体的抗干扰能力强;另一方面在于它的汉化能力,更有利于平常操盘人员的操作和检修人员的维护,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过程效率、化繁为简。针对煤粉制造过程的特点和性能要求,采用DCS作为制粉过程控制器,并设计采用了远程I/O服务方式的主备系统,以提高制粉过程的可靠性。通过运行工况及趋势的分析,可以得出整个制粉过程是一个串级、多级控制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将磨煤机出口为温度、冷热风门的开度、入口压力维持在稳定范围内,可提高磨煤机的出力即磨机负荷,以降低设备的单耗,提高了制粉效率。该制粉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更加精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良好,满足了设计要求,提高了煤粉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了企业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巩少龙[5](2019)在《X电厂DCS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厂作为电力资源的主要供给者,其电力生产技术的完备与否十分重要,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电厂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对电厂发电机组自动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计划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应用,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系统)系统对电厂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电厂是否能够安全稳定的生产,确保电力供应。而随着电力客户需求和电力设备技术的不断革新变化,原有DCS系统越需要不断的优化改善和升级,以适应电厂发电机组生产运行的要求。论文在DCS系统概述基础上,对X电厂DCS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DCS系统改造的需求进行分析,结合X电厂的实际情况对X电厂DCS组态进行优化,将一些成熟人工干预经验转化为控制策略,并提出具体的DCS系统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对DCS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锅炉系统、公共控制系统和汽轮机系统3个部分。论文通过对原有DCS控制系统进行完善优化,实现对X电厂发电机组设备运行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实现整个发电机组内部的数据资源共享,通过对发电机组运行状况的及时监测,掌握发电机组是否正常运行,并依据运行异常状况及时做出停机和检修处理,确保整个发电机组长期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
骆阳[6](2019)在《88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改进设计》文中提出根据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关于开展燃煤电厂综合升级改造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作为国家能源局“十二五”燃煤机组首批升级改造项目、国华电力“高品质绿色发电计划”首个启动实施项目,国华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绥中电厂)两台绥中电厂800MW机组节能环保改造及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升级改造工程,伴随国产DCS系统在绥中电厂机组换上的首次应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为满足机组汽轮机通流体改造后的自动化水平要求,国华绥中发电厂880MW机组进行了协调控制CCS(Coordination Control System)系统的优化改进。本文以此次俄供880MW机组热工自动控制系统改造为例,分析了机组CCS的控制策略,实现闭环控制,并在采用和利时公司HOLLiAS-MACS国产DCS系统实现一体化控制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主燃料跳闸MFT(Main Fuel Trip)保护和辅机故障快速减负荷RB(Run Back)功能结合核心交换机组建成的辅控网络,在集控室设辅网操作员站,节省人力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论文在分析研究880MW超临界机组改造后的性能变化,结合国产和利时公司自主研发的DCS控制系统,对现有协调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详细剖析绥中电厂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全面改进汽轮机与锅炉之间的调控方式,从而得到机组能够跟随自动发电控制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负荷指令或者电网一次调频指令,能够快速响应负荷变化。协调控制系统的任务是维持整个单元机组在保持能量平衡的运行过程:锅炉和汽轮机之间能量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单元网格和能量之间的平衡,输入和输出单元的能量平衡和锅炉子系统能量转移的平衡。通过改进设计,加快负荷变化响应速率,控制参数扰动成收敛趋势,提高机组的经济运行能力。
秦东东[7](2018)在《DCS热控系统对火力发电厂的应用探讨》文中认为火力发电厂的电气控制模式与DCS系统密切相关,它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的电气控制过程,其应用技术也越来越成熟。DCS系统是在计算机局域网的研究和开发的基础上开发的计算机(或微机)控制系统,与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相比,它具有将局域网转变为实时,高可靠性的网络控制系统的特点,可以应用于过程控制系统。本文将简要分析DCS系统在火电厂中的应用。本文对DCS控制系统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必要性进行了概述,对DCS的单元机组监控进行了介绍,探讨了DCS热控系统应用中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最后提出了提高火电厂DCS可靠性的方法。
白小勇[8](2017)在《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浅析》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厂热工控制模式已经逐渐无法适应电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电厂通过对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幅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电力生产过程中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构成,分析了热工自动控制技术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杜红[9](2017)在《DCS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文中认为目前电力工业生产中分散控制系统(DCS)的稳定对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上海新华公司XDC-800DCS系统在某电厂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对XDC-800系统常见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及通讯故障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王玮琳[10](2016)在《某火电厂锅炉燃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火力发电厂的过程控制由最早的仪表式控制,发展为目前主流的集散控制系统(DCS系统),目前DCS在火力发电厂的过程控制中占有绝对的地位。DCS系统是将集控室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操作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通讯协议将控制人员的指令下达到控制单元,再由控制单元联接至就地设备。DCS是目前最成熟、安全、先进的过程控制系统,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需要该系统均可满足。锅炉燃烧管理控制系统(BMS)在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控制中属于重要的控制管理系统,在老旧机组中大都采用专用控制器及卡件输出,但由于其程序设计隐蔽,控制系统结构复杂,维护不便,从安全角度考虑没有做到软硬回路冗余。因此将锅炉燃烧管理系统一体化、常规化设计控制,统一全厂控制系统、减少备品备件已是发展的趋势。本论研究了DCS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结合研究对象电厂的锅炉燃烧管理系统特点,分析了该电厂BMS的功能要求和工艺构成,设计在TELEPERM-3000 DCS的硬件架构与网络配置基础上,完成系统软件组态、与硬件的设计开发并进行调试。该系统经现场运行试验表明,该系统实现了锅炉主保护软硬回路冗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本论文的研究对同类火力发电厂改造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改造后提高了火力发电厂自动控制系统一体化,降低了运行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电厂的安全运行,为提高运行经济性,减少非停给出了重要参考。
二、推广应用DCS系统提高电力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广应用DCS系统提高电力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电量采集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
2.1 国外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 |
2.2 国内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 |
3.1 集散控制系统的概述 |
3.1.1 集散控制系统结构 |
3.1.2 集散控制系统的优势 |
3.2 JX-300X系统简述 |
3.3 JX-300X系统通讯网络 |
3.3.1 信息管理网络 |
3.3.2 过程控制网络 |
3.4 JX-300X系统硬件 |
3.4.1 控制站 |
3.4.2 操作站硬件 |
3.5 JX-300X系统组态软件及特点 |
3.5.1 组态软件概述 |
3.5.2 选择系统组态 |
3.5.3 系统监控 |
3.5.4 系统软件的优势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量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4.1 工作原理及系统结构 |
4.1.1 工作原理 |
4.1.2 系统硬件结构 |
4.2 DCS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4.2.1 卡件设计 |
4.2.2 DCS控制系统的通讯网络 |
4.2.3 冗余的硬件设计 |
4.2.4 过程输入/输出(I/O)模块设计 |
4.2.5 电量采集终端设备 |
4.3 本系统的硬件原理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量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大型水泥厂的发展概况及用电情况介绍 |
5.1.1 大型水泥厂生产工艺 |
5.1.2 大型水泥厂用电设备介绍 |
5.2 软件简介及系统总体组态 |
5.2.1 Advantrol Pro组态软件 |
5.2.2 现场控制单元完成的主要控制任务 |
5.3 系统组态步骤 |
5.3.1 控制站 |
5.3.2 操作站组态 |
5.4 电量监控过程的程序设计和软件组态 |
5.4.1 程序设计 |
5.4.2 系统监控画面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开关量监控程序 |
附录B 输入量程转化程序 |
附录C 电量累计程序 |
附录D 电机控制程序 |
附录E 其他程序 |
附录F 电量采集监控画面 |
附录G 电量采集统计画面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1 其他研究成果 |
(2)基于风险管理原理的企业应急准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风险管理原理的企业应急准备过程研究 |
2.1 企业应急响应过程原理分析 |
2.1.1 安全风险定义 |
2.1.2 风险管理原理分析 |
2.1.3 事件与紧急情况的分析论述 |
2.1.4 应急准备与响应研究 |
2.2 潜在紧急情况识别研究 |
2.2.1 企业安全风险与危险源辨识 |
2.2.2 识别潜在紧急情况 |
2.3 应急准备文件信息的开发研究 |
2.3.1 监测预警、预警行动 |
2.3.2 应急预案 |
2.3.3 岗位应急处置卡 |
第三章 R钢铁企业实际应急准备过程应用研究 |
3.1 R钢铁企业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现状 |
3.1.1 R钢铁企业概况 |
3.1.2 R钢铁企业应急管理现状 |
3.2 R钢铁企业潜在紧急情况识别 |
3.2.1 设备设施FMEA分析研究 |
3.2.2 生产作业活动JHA分析研究 |
3.2.3 操作程序HAZOP分析研究 |
3.2.4 场所环境ESA分析研究 |
3.3 R钢铁企业潜在紧急情况分级研究 |
3.4 R钢铁企业应急基础知识的研究开发 |
3.5 R钢铁企业岗位应急处置卡的研究开发 |
3.6 R钢铁企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修订、完善 |
3.6.1 综合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
3.6.2 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
3.6.3 现场处置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
第四章 DCS系统在企业监测预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
4.1 DCS系统与企业监测预警联动研究 |
4.1.1 DCS系统概述 |
4.1.2 DCS系统工作过程 |
4.1.3 DCS系统与监测预警联动分析 |
4.2 DCS系统的实际应用 |
4.2.1 建立企业DCS系统 |
4.2.2 企业DCS系统应用研究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工程概况与研究路线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概述 |
2.1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现状分析 |
2.2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构成 |
2.3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与应用范围 |
第3章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
3.1 电气主接线设计 |
3.2 短路电流的计算 |
3.3 主要导体和设备选择 |
3.3.1 导体选择 |
3.3.2 设备选择 |
3.4 厂用电系统接线设计 |
3.4.1 6KV厂用电系统 |
3.4.2 380/220V厂用电系统 |
3.5 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设计 |
3.5.1 单元机组UPS |
3.5.2 500kV网络及辅助车间交流不停电电源 |
3.6 直流系统设计 |
3.6.1 直流系统方案 |
3.6.2 蓄电池型式及容量选择 |
3.6.3 充电器配置及容量选择 |
3.6.4 直流系统接线 |
3.7 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
3.7.1 控制、信号和测量 |
3.7.2 辅助车间电气控制系统 |
3.8 元件继电保护 |
3.8.1 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保护的配置 |
3.8.2 起备变保护配置优化 |
3.8.3 其它元件的保护配置 |
3.8.4 保护装置的布置 |
3.9 自动装置 |
3.9.1 同期装置 |
3.9.2 厂用电快速切换装置 |
3.9.3 故障录波装置 |
3.9.4 自动装置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接口 |
3.9.5 GPS时钟系统 |
第4章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软件功能详细设计 |
4.1.1 定期管理 |
4.1.2 台账管理 |
4.1.3 设备管理 |
4.2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
4.3 监控系统的详细设计 |
4.3.1 各层级功能的设计 |
4.3.2 硬件功能要求 |
4.4 软件系统的实现 |
4.4.1 系统配置的实现 |
4.4.2 数据库系统的实现 |
4.4.3 监控系统的实现 |
第5章 电气控制系统在新昌电厂的应用 |
5.1 电气主接线 |
5.2 厂用电系统接线 |
5.2.1 厂用电系统接线 |
5.2.2 厂用电系统接地方式 |
5.2.3 厂用母线起动电压水平验算 |
5.2.4 厂用电负荷计算 |
5.3 电气控制管理系统 |
5.3.1 站控层 |
5.3.2 通信层 |
5.3.3 间隔层 |
5.4 元件继电保护 |
5.4.1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的配置 |
5.4.2 起动/备用变压器的保护配置 |
5.4.3 其它元件的保护配置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火电厂煤粉制造过程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火力发电现状 |
1.2.2 国内火力发电现状 |
1.3 煤粉制造过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1 煤粉制造过程的发展 |
1.3.2 煤粉制造过程的现状 |
1.4 制粉过程控制方面的现状及发展 |
1.4.1 磨煤机控制方法的发展趋势 |
1.4.2 磨煤机先进控制方法 |
第二章 过程工艺、设备概况、特性以及原理 |
2.1 过程工艺 |
2.2 设备概况 |
2.2.1 主要设备 |
2.2.2 磨煤机 |
2.2.3 给煤机 |
2.2.4 煤粉分离器 |
2.2.5 一次风机 |
2.2.6 皮带输送机 |
2.3 煤粉制造过程控制原理 |
第三章 磨煤机控制系统原理 |
3.1 控制原理 |
3.1.1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工作的原理 |
3.1.2 控制原理 |
3.2 数学模型建立 |
3.2.1 磨煤机出口温度的数学模型 |
3.2.2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负荷数学模型 |
3.2.3 磨煤机出力数学模型 |
3.2.4 磨煤机钢球数学模型 |
3.3 控制方法 |
3.3.1 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 |
3.3.2 磨煤机煤位控制 |
3.3.3 磨煤机负荷控制 |
3.3.4 磨煤机容量风控制 |
3.3.5 磨煤机总风量控制 |
3.3.6 料位监测方法 |
第四章 制粉过程硬件设计 |
4.1 DCS系统概述 |
4.2 DCS硬件体系结构 |
4.2.1 DCS控制结构 |
4.2.2 DCS层级结构 |
4.2.3 DCS冗余结构 |
4.2.4 DCS硬件结构组成 |
4.3 制粉系统配置 |
4.3.1 磨煤机I/O清单 |
4.3.2 其他辅助系统I/O清单 |
4.3.3 磨煤机测点及一次元件清单 |
4.4 风速监测设计 |
4.5 转速监测设计 |
4.6 压力及差压监测 |
第五章 制粉过程软件设计 |
5.1 DCS软件体系结构 |
5.2 监控环境 |
5.3 制粉过程设备流程 |
5.3.1 磨煤机启动流程 |
5.3.2 磨煤机停止流程 |
5.3.3 给煤机启动、停止流程 |
5.3.4 其他辅助系统流程 |
5.4 制粉过程逻辑建立 |
5.5 运行状况及分析 |
5.5.1 热风量对出力的影响 |
5.5.2 冷风量对出力的影响 |
5.5.3 磨煤机出口温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磨煤机启停流程图 |
附录B 给煤机启停流程图 |
附录C 其他辅助系统流程图 |
附录D 磨煤机控制逻辑图 |
附录E 磨煤机条件跳闸逻辑图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5)X电厂DCS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1.3.1 主要内容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DCS系统概述 |
2.1 DCS系统的基本概念 |
2.2 DCS系统的特点 |
2.3 电厂中应用的DCS系统 |
2.3.1 火电厂生产的控制要求 |
2.3.2 电厂中应用DCS系统的条件 |
2.3.3 电厂中DCS系统的主要构成 |
第三章 X电厂DCS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方案 |
3.1 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客户需求和业务需求分析 |
3.2.2 DCS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3.2.3 功能需求分析 |
3.3 总体设计方案 |
3.3.1 总体设计思路 |
3.3.2 重点方案设计 |
3.4 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 |
3.4.1 系统硬件平台 |
3.4.2 系统软件平台 |
第四章 X电厂DCS控制系统的实现 |
4.1 锅炉本体及辅机系统 |
4.1.1 锅炉本体部分 |
4.1.2 锅炉辅机部分 |
4.2 汽轮机系统 |
4.2.1 ETS系统联锁跳闸逻辑优化 |
4.2.2 TSI系统控制逻辑优化 |
4.2.3 汽轮机转速联锁启动交、直流油泵、高备泵逻辑优化 |
4.2.4 主油箱液位计优化 |
4.2.5 交、直流油泵联锁逻辑优化 |
4.3 公共控制系统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88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1.3 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应用情况 |
1.4 本次研究的关键与困难 |
第2章 绥中电厂880MW超临界机组介绍 |
2.1 绥中电厂880MW机组主机简介 |
2.1.1 锅炉技术参数 |
2.1.2 汽轮机技术参数 |
2.1.3 发电机技术参数 |
2.2 绥中电厂880MW超临界机组DCS系统介绍 |
2.2.1 DCS系统硬件介绍 |
2.2.2 DCS系统软件介绍 |
2.2.3 DCS系统网络介绍 |
2.2.4 DCS系统电源介绍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绥中电厂880MW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分析 |
3.1 绥中电厂88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介绍 |
3.1.1 绥中电厂880MW机组协调控制方式 |
3.1.2 绥中电厂880MW机组协调控制策略 |
3.2 绥中电厂88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
3.2.1 AGC控制方式下升降负荷率不合格 |
3.2.2 一次调频指标不合格 |
3.2.3 双流道燃水比控制存在失调 |
3.2.4 重要辅机故障RB功能成功率低 |
3.2.5 非线性特性强 |
3.2.6 调节延迟大 |
3.2.7 参数存在偏差 |
3.3 绥中电厂880MW超临界机组的控制要求 |
3.3.1 AGC技术指标要求 |
3.3.2 一次调频响应要求 |
3.3.3 协调控制系统的调节品质要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绥中电厂88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改进设计 |
4.1 引言 |
4.2 绥中电厂88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改进设计 |
4.2.1 AGC控制回路优化 |
4.2.2 一次调频回路优化 |
4.2.3 燃水比控制优化 |
4.2.4 机组RB控制策略优化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绥中电厂88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应用测试 |
5.1 绥中电厂880MW机组AGC应用测试 |
5.1.1 绥中电厂880MW机组AGC应用测试条件 |
5.1.2 AGC调频能力应用测试方案 |
5.1.3 应用测试数据 |
5.1.4 AGC应用测试结论 |
5.2 绥中电厂880MW机组一次调频应用测试 |
5.2.1 应用测试的准备 |
5.2.2 应用测试方法 |
5.2.3 应用测试步骤 |
5.2.4 应用测试结论 |
5.3 变负荷扰动主要模拟量控制系统品质测试 |
5.4 绥中电厂880MW机组RB控制方案的应用测试 |
5.4.1 磨煤机RB |
5.4.2 引风机RB |
5.4.3 送风机RB |
5.4.4 增压风机RB |
5.4.5 一次风机RB |
5.4.6 给水泵RB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7)DCS热控系统对火力发电厂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DCS控制系统概述 |
1.1 DCS基本原理 |
1.2 DCS系统的特点介绍 |
1.3 DCS系统在火电厂应用的必要性 |
2 DCS的单元机组监控 |
3 DCS热控系统应用中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 |
3.1 操作故障的应急处理 |
3.2 通讯网络故障的应急处理 |
3.3 DCS系统其它功能障碍的应急处理方法 |
4 提高火电厂DCS可靠性的方法 |
4.1 把握好DCS控制系统的选型环节 |
4.2 施工工艺和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
4.3 优化程序设计和调试 |
4.4 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的力度 |
5 结语 |
(8)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概述 |
(一) 热工测量技术原理 |
(二) DCS系统 |
二、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问题分析 |
(一) 电厂设备自动化水平 |
(二) 单元机组控制和DCS一体化水平 |
三、加强热工自动控制技术可靠性的建议 |
(一) 提高发电机组整体运行和监管的水平 |
(二) 对过程控制中的专用软硬件加以优化和完善 |
(三) 单元机组的集中配置 |
四、对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展望 |
(一) 智能化的单元机组控制 |
(二) 人工智能的应用 |
(三) 现场总线系统的广泛应用 |
五、结语 |
(9)DCS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系统硬件故障 |
1.1 I/O模件故障 |
1.2 控制器故障 |
1.3 电源故障 |
2 系统软件故障 |
2.1 软件安装不当 |
2.2 人为错误删除或移动系统文件 |
3 系统通讯故障 |
4 结论 |
(10)某火电厂锅炉燃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集散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 |
2.1 集散控制系统 |
2.1.1 集散控制系统概述 |
2.1.2 DCS的产生和发展 |
2.1.3 DCS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
2.1.4 DCS新技术的发展 |
2.2 TELEPERM集散控制系统 |
2.2.1 TELEPERM系统 |
2.2.2 西门子TELEPERM-3000 系统的特点 |
2.3 小结 |
3 改造机组燃烧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
3.1 锅炉燃烧管理系统 |
3.1.1 锅炉燃烧管理设计 |
3.1.2 锅炉燃烧管理系统流程 |
3.1.3 燃烧系统及控制工艺的要求 |
3.1.4 燃烧系统运行工艺流程 |
3.2 锅炉燃烧管理系统测点设计 |
3.2.1 控制器分配原则 |
3.2.2 I/O测点分配分析 |
3.3 锅炉燃烧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
3.3.1 锅炉燃烧管理系统硬件结构组成 |
3.3.2 人机互动工作站 |
3.3.3 系统组件 |
3.3.4 MFT跳闸继电器柜 |
3.4 小结 |
4 控制逻辑和人机界面组态设计 |
4.1 DCS组态 |
4.1.1 组态及组态软件 |
4.1.2 西门子T3000组态软件 |
4.2 锅炉燃烧管理系统组态 |
4.2.1 项目结构和系统组成 |
4.2.2 BMS控制组成 |
4.2.3 公用系统控制组态设计 |
4.2.4 油燃烧器管理系统组态设计 |
4.3 HMI互动流程画面组态 |
4.3.1 工艺系统流程图组态 |
4.3.2 操作面板的设计 |
4.4 逻辑软件调试 |
4.5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四、推广应用DCS系统提高电力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D]. 侯刚.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2]基于风险管理原理的企业应急准备研究[D]. 李冬阳.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3]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D]. 熊锐. 南昌大学, 2020(04)
- [4]火电厂煤粉制造过程的设计与研究[D]. 李彤.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5]X电厂DCS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D]. 巩少龙.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5)
- [6]88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改进设计[D]. 骆阳. 燕山大学, 2019(03)
- [7]DCS热控系统对火力发电厂的应用探讨[J]. 秦东东. 新型工业化, 2018(11)
- [8]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浅析[J]. 白小勇. 科技风, 2017(20)
- [9]DCS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J]. 杜红. 山东工业技术, 2017(09)
- [10]某火电厂锅炉燃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玮琳. 西安理工大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