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金霉素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郝博,曹欢,鹿扩建,笔雪艳,张清波[1](2020)在《蜂蜜作为药用辅料应用及质量控制的研究概述》文中提出蜂蜜作为天然的营养物质和医家的良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学功能,在饮食、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从蜂蜜的化学成分、作为药用辅料在炮制和制剂中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作一概述,以期为蜂蜜更深入的研究和蜂蜜的药用质量标准的全面提升提供基础和参考。
翟苏皖[2](2020)在《微藻处理特种废水协同高产DHA/EPA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高盐甘油废水广泛存在于环氧氯丙烷生产、生物质精炼等行业,由于其盐含量较高,难以生化处理。此外,制药行业与畜禽养殖等行业产生大量抗生素废水,其不仅诱发抗性基因产生,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因生化性能差,不易降解处理。为了有效地处理这两种特种废水,研究发现海洋微藻经过驯化能够较好地适应高盐废水环境,部分微藻还能够降解特定的抗生素,并通过微藻利用上述废水中营养成分产生高附加值资源,其中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极高的医学和营养价值;此外普通脂肪酸甲酯化后又可作为生物柴油。本文选用大溪地金藻(Tisochrysis lutea)和紫球藻(Porphyridium cruentum)处理两种人工配制的特种废水。具体实验和结论如下:通过设置七种不同的光质,考察光质对T.lutea的生长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T.lutea在白光的照射下生长状况最好;其次是在红光和绿光照射下,生长状况较好。通过设置不同盐度考察T.lutea生长情况、甘油吸收情况。盐度的增加能够损害T.lutea的生长,同时甘油的存在也会促进T.lutea生长。盐度的增加也会限制T.lutea对于氮的吸收吸收,同时甘油的存在可以促进T.lutea对于氮的吸收。盐度的增加会减慢.T.lutea对于磷的吸收,但是对于10 mg/L的磷的初始浓度,吸收率均能达到97.99%左右。T.lutea能够吸收一定量的甘油。通过设置六组氮磷浓度条件观察T.lutea生长、甘油吸收及产脂肪酸情况。氮磷均充足的条件下,T.lutea的生长情况最好,实验结束时的生物量最高。发现氮的缺乏会严重限制T.lutea的生长。在磷充足的情况下,Tisochrysis lutea对于氮的吸收效果最好,磷浓度的降低会降低T.lutea对氮的吸收。氮的存在会促进大溪地金藻对于磷的吸收。在氮磷充足的条件下,T.lutea对甘油的吸收效果最好。在氮充足磷限制的条件下,T.lutea产DHA、EPA浓度最高,总脂肪酸的浓度也最高。利用微藻处理金霉素废水。选取2种微藻,分别设置有藻有菌组、无藻有菌组和无藻无菌组,考察金霉素处理效果。结果表明:T.lutea不能降解金霉素。P.cruentum能够在金霉素废水中生长,并且能够降解废水中的盐酸金霉素,且菌藻组的降解率能够达到78%,降解效果明显。
晋艳茹[3](2020)在《纳米晶纤维素/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及吸附盐酸金霉素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过量使用,已经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四环类抗生素在众多抗生素中属于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盐酸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CTC·HCl)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抑菌、杀菌作用,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环境中的CTC·HCl不仅会干扰土壤微生物的呼吸、硝化和磷酸酶活性,还会引起病原生物体的耐药性,致使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用吸附法处理抗生素污染废水有效且吸附剂众多,所以其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最常报道的吸附剂有:碳纳米管、颗粒活性炭、石墨烯、生物炭、蒙脱石和高岭土等,但是这些吸附剂存在成本高、再生困难、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制备方法多,制备原料简单廉价,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吸附剂,表面富含OH-,Ca2+,PO43-离子,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故本研究采用HAP对CTC·HCl进行吸附,发现吸附效率虽然很快,但是没有达到理想的吸附量。为进一步开发HAP对CTC·HCl的吸附潜力,我们采用纳晶纤维素(Cellulose nanocrystals,NCC)作为增强剂来提高HAP的吸附性能,加入NCC后的HAP吸附CTC·HCl的效果较纯的HAP有了显着提高。本论文采用原位沉淀法合成了NCC/HAPs粉体材料,并考察了NCC与HAP质量比、反应pH值以及反应温度对NCC/HAPs复合材料的影响,发现较佳的制备条件是NCC与HAP质量比为1:1,pH为11,温度为20℃。实验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热性能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N2脱附-吸附等温线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分析,表征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表明本研究中NCC/HAPs被成功合成,并且推测NCC与HAP前驱体之间可能存在SO3-Ca2+的结合,以及C-OH和Ca2+以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结合。加入NCC前后对比发现,加入NCC后使得晶体结晶性能稍微变差,但是随着NCC含量的增加,NCC/HAPs的比表面积也增加(从38.791 m2/g增至85.605 m2/g)。本论文还考察了NCC/HAPs吸附CTC·HCl时吸附时间、CTC·HCl初始浓度以及溶液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较佳的吸附条件是CTC·HCl初始浓度为200mg/g,溶液pH为7,在此条件下,NCC/HAPs对CTC·HCl的吸附量可达139.44mg/g。为测试CTC·HCl吸附效果,我们对其展开动力学研究,研究表明,CTC·HCl在NCC/HAPs上的吸附过程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存在化学吸附。为进一步探索NCC/HAPs对CTC·HCl的吸附机理,我们对NCC/HAPs吸附行为进行等温线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NCC/HAPs吸附CTC·HCl能较好满足Freundlich吸附模型,说明该吸附过程主要以多分子层非均相吸附为主;并且热力学实验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pH实验研究表明:随pH增加,NCC/HAPs表面电荷由正变为负,溶液pH为中性时对CTC·HCl吸附效果较好。由以上结果可认为CTC·HCl在NCC/HAPs上的吸附机理复杂,推测存在范德华相互作用、分子扩散、静电相互作用、阳离子交换机制、阳离子桥接作用、络合作用和氢键作用。然而脱附实验证明,钙离子作用(包括阳离子交换机制、阳离子桥接作用、络合作用)可能是NCC/HAPs吸附CTC·HCl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NCC/HAPs对CTC·HCl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可为其工艺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有利于CTC·HCl在水环境中的去除。
胡浪[4](2019)在《金霉素微囊的体外释放度及其对绵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霉素是一种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立克次氏体和大型病毒都有广泛的抑制能力。在日常饲料中添加金霉素,可有效防治细菌性肠炎和肺炎等,还能有效提高畜禽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本研究进行了金霉素微囊和金霉素预混剂在模拟绵羊的体外释放度和对绵羊瘤胃细菌菌群多样性影响的研究。通过体外释放研究筛选金霉素微囊的最合适处方,并进行了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来展开验证,为进一步研发金霉素微囊提供科学依据。体外释放度试验参照中国兽药典释放度测定法第二法(桨法),转速为100 r/min,模拟瘤胃环境采用体外产气法,转速50 r/min。选择p H1.2盐酸缓冲溶液、p H4.3乙酸缓冲溶液、p H5.5乙酸缓冲溶液、p H6.8磷酸盐缓冲溶液(含0.15%SDS)、水(含0.15%SDS)和人工瘤胃液作为释放介质。在不同时间点采样后用HPLC-UV法检测,计算金霉素制剂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释放度。结果显示金霉素预混剂在人工瘤胃液中8 h内累积释放度达到25.05%,在酸性缓冲溶液在1 h内累积溶出度达到了56.62%~96.20%;而候选的优势批次的金霉素微囊在人工瘤胃液中8 h内累积释放度只有8.07%,在p H4.3酸性环境下1 h能够释放34.99%,在p H5.5酸性环境下1 h能够释放17.02%。这样保证了金霉素微囊可以更加稳定的过瘤胃释放,也能使其在网胃及皱胃中迅速释放,在小肠吸收并作用全身同时在进入小肠全段中也能缓慢释放。在18只绵羊体内进行金霉素微囊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试验。本试验采用平行试验设计,分为六组,每组3只绵羊,采用灌胃方式给药,按照每头每天25 mg/kg.b.w连续给药5天。试验包含6个试验组,即1个空白对照组,5个实验组,分别为金霉素预混剂组、批号2018070104、批号2018091502、批号2018101501、批号2018101502微囊组和空白对照组。采集瘤胃液样本,运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金霉素微囊及预混剂对绵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从各多样性指数上分析,试验Ⅰ组的OTU数、Ace、Simpson和Shannoneven1指数和试验Ⅲ组中的OTU数、Chao和Simpson指数在空白组与实验组对比上有显着差异(P<0.05);而试验Ⅳ组OTU数、Ace和Simpson指数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Chao指数出现极显着差异(P<0.01);试验Ⅱ组、试验Ⅴ组和试验Ⅵ组在各多样性指数中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尤其指出试验Ⅵ组为空白对照组,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空白对照的趋势及意义,有很好的参考依据。从物种门与科水平的组成上分析可以得出各试验组通过空白与实验组在各菌门之间的相对丰度差异,试验Ⅰ、Ⅲ组和Ⅳ组在门水平以及科水平的相对丰度在空白与实验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甚至极显着差异(P<0.01),其优势菌门即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及其他如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等在相对丰度的比例上都有显着差异(P<0.05)或者明显的差异趋势,其优势菌科普雷沃氏菌科、瘤胃菌科及其他如韦荣球菌科、毛螺菌科以及BS11细菌等在相对丰度的比例上都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Ⅱ组、试验Ⅴ组和试验Ⅵ组在这6个主要菌门及各主要菌科中的相对丰度均表现为差异不显着(P>0.05)。本研究通过对绵羊灌服金霉素微囊和金霉素素预混剂后,采集瘤胃液样本,运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金霉素微囊及预混剂对绵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且统计分析表明金霉素微囊组和预混剂组在多样性指数、门及科水平物种组成分析上均存在差异显着(P<0.05)或明显的差异趋势。说明本试验中金霉素微囊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金霉素制剂在反刍动物的应用缺陷和不足,进而为提供一种能稳定过瘤胃释放,并能在网胃、皱胃中迅速释放,从而在小肠吸收,达到全身作用,起到一定治疗效果的反刍动物口服的金霉素微囊作出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时兴东[5](2019)在《养殖废水中重金属及抗生素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养殖废水因其高氮素含量以及低C/N的特点处理困难,传统脱氮工艺力不从心,研发高效经济的处理工艺势在必行。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由于不用外加碳源,且脱氮效率极高,是经济、低耗、高效的新型脱氮工艺,然而由于厌氧氨氧化菌(AnAOB)世代时间较长且生长缓慢,致使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时间长,制约了ANAMMOX工艺的广泛应用。因此研究ANAMMOX工艺的快速启动方法,对于其工程应用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除此之外,AnAOB对环境极为敏感,对不同水质的适应情况不同,故ANAMMOX反应器运行失稳问题严重。养殖废水水质具有低C/N的特性,虽然理论上采用ANAMMOX工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养殖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抗生素及重金属,将影响ANAMMOX的脱氮效果,而目前关于养殖废水中该类抑制因子对ANAMMOX的影响,系统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养殖废水为对象,针对制约ANAMMOX工艺处理养殖废水的上述实际应用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将ANAMMOX工艺引入养殖废水污染物治理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研究了低丰度储存厌氧氨氧化污泥快速启动ANAMMOX反应器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际工程可实行的快速启动ANAMMOX反应器的操作策略。通过在接种污泥中加入部分低丰度储存厌氧氨氧化污泥仅花费6 d即观察到厌氧氨氧化反应,仅19 d即启动了EGSB-ANAMMOX反应器,与相关研究采用厌氧或硝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的启动时间缩短了近70%。EGSB反应器经过100 d连续运行,总氮去除负荷稳定在1.05±0.18 kg-N/m3 d,NO2--N去除率稳定在97.38±0.06%。富集物的比厌氧氨氧化速率为5.73 mg-N L-1 h-1 g vss-1,ΔNH4+-N/ΔNO2--N为1.24,接近厌氧氨氧化反应理论基质消耗比。因为反硝化细菌的存在体系ΔNO3--N/ΔNH4+-N比值为0.19,低于理论比值0.26。反应器运行期间系统内群落结构变化明显,经85 d培养反应器内主导微生物由异养微生物向厌氧氨氧化菌属转变,主要表现为群落结构变为单一,AnAOB成为反应器优势物种,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体系内AnAOB物种主要有Candidatus Brocadia fulgida、Candidatus Jettenia caeni、Candidatus Brocadia sinica、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其物种相对含量分别为14.64%、2.94%、0.31%、0.01%。此外,发现疑似新厌氧氨氧化菌种OTU32,其与Candidatus Brocadia anammoxidans物种关系较近,但仍需进一步研究。(2)研究了养殖废水中典型重金属Cu2+、Zn2+、Cd2+对ANAMMOX反应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Cu2+、Zn2+、Cd2+单独投加时均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且三种重金属的IC50值分别为8.62 mg/L、20.24 mg/L、20.22 mg/L,相对毒性大小为Cu2+>Cd2+>Zn2+。正交联合抑制试验结果表明,Cu2+、Zn2+、Cd2+联合投加时水平不同,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抑制程度不同,三种重金属中Cu2+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分别为Cd2+和Zn2+。(3)研究了养殖废水中典型抗生素对ANAMMOX反应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盐酸金霉素对厌氧氨氧化反应抑制效果明显,10 mg/L浓度下其相对比厌氧氨氧化率即下降至85.53%,通过拟合剂量-效应曲线求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7.89mg/L,属目前抗生素类物质对厌氧氨氧化反应IC50的低值。而泰乐菌素酒石酸酯在0-1280mg/L的浓度范围下,均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抑制不明显,无法获得拟合曲线,因此未计算出该抗生素的IC50值。不同浓度的盐酸左氧氟沙星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抑制效应不同,50-800 mg/L浓度范围内均有抑制,当其浓度从50 mg/L增加至800 mg/L,比厌氧氨氧化率从5.56 mg-N L-1 h-1 g vss-1下降至1.67 mg-N L-1h-1 g vss-1,通过拟合剂量-效应曲线求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29.34 mg/L。(4)选取了毒性较高的Cu2+、Cd2+以及金霉素作为抑制因子,研究了抗生素与重金属对ANAMMOX反应的联合抑制效应。添加金霉素、Cd2+、Cu2+后,与对照组相比,其相对比厌氧氨氧化率为24.37%-96.54%。三种抑制因子中Cu2+对相对比厌氧氨氧化率影响非常显着,Cd2+对相对比厌氧氨氧化率影响较为显着,金霉素对相对比厌氧氨氧化率影响不显着。三种抑制因子中Cu2+与金霉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Cu2+与金霉素对相对比厌氧氨氧化率的影响为独立作用,而Cd2+与金霉素对相对比厌氧氨氧化率的影响为拮抗作用。本研究以养殖废水为对象,提出了目前工程中可运用的厌氧氨氧化工艺快速启动的策略,探明了养殖废水中重金属与抗生素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为将厌氧氨氧化工艺引入养殖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姜晶[6](2019)在《四环素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四环素在常温避光状态比较稳定,但在温度、湿度或者光照较强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变质现象,且四环素副作用多又严重,如骨骼畸形、肝肾损伤等。1963年,发现服用变质四环素制剂(含有脱水四环素和差向脱水四环素杂质)能引起范康尼(Fanconi)综合征。所以在药物检测中,如何稳定快速鉴别四环素和检测四环素含量是当今研究的一个课题。四环素检测主要针对六个检验项目:药物性状,化学鉴别,薄层鉴别,重量差异检查,崩解时限检查和含量测定。在卫生部药品标准(抗生素药品第一册)中规定含量测定方法为生物效价法,该方法操作繁琐,而且影响因素多,检测时间过长,同时卫生部药品标准(抗生素药品第一册)中四环素薄层鉴别方法复杂,影响因素很多,特异性差。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中的四环素和有关物质。流动相为:醋酸铵溶液(醋酸铵溶液:0.15mol/L乙酸铵溶液-0.01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三乙胺(100:10:1)用醋酸调节pH值至8.5-乙腈(83:17),溶液为:0.01 mol/L盐酸溶液,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μL。将液相色谱鉴别法作为专属性鉴别法,同时加入有关物质检查法,经过研究发现本检测方法,具有重现性高、检测费用低廉和分析快速等优点,并且线性程度较高,标准偏差小。检出限也低于卫生部药品标准(抗生素药品第一册)中的生物效价法,达到能够更接近真实,更全面的检测四环素片的质量的目的。可用于对四环素片的日常检测。
殷宝剑,武海霞,吴慧芳,孙程贵,贺江,邵迟[7](201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于抗生素类药物检测》文中指出微生物法和色谱法是抗生素检测中常见的两种检测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不足。近年来,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抗生素含量的研究较多。为此,简单总结近年来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抗生素含量的研究成果,并展望该法的发展前景。
舒立挺[8](2017)在《金霉素预混剂在肉鸡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提高畜禽生产力、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动物的死亡和发病率,为畜禽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金霉素属四环素类药物,主要抑制敏感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其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部分原虫等均可抑制。金霉素对70S核蛋白体的作用更为敏感,因此,金霉素能够选择性抑制敏感微生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本研究探索了金霉素预混剂在肉鸡饲养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金霉素对鸡生长性能等表观指标的影响研究;金霉素在鸡体内药物残留的测定;金霉素在肉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为金霉素预混剂在肉鸡饲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金霉素对鸡生长性能等表观指标的影响研究选用7日龄AA肉鸡1200只,公母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添加50ppm的金霉素预混剂(第1组)、50ppm的金霉素预混剂+泰酸(?)消化酸I型3kg/t(第2组)、50ppm的金霉素预混剂+50ppm博落回(第3组)、20%盐酸金霉素50ppm(第4组)进行饲养实验。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只饲喂肉鸡日粮。分别对5组肉鸡的成活率、日增重和料重比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金霉素可明显增强肉鸡的抗病力,显着提高肉鸡的成活率。且第1、2、3、4组成活率依次递增,说明金霉素盐酸盐的效果好于金霉素预混剂。金霉素预混剂配合博落回效果要优于单加金霉素预混剂及金霉素预混剂+泰酸(?)消化酸组。日增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金霉素对维持肉鸡的正常生产性能是必需的,且金霉素盐酸盐的效果好于金霉素预混剂。金霉素预混剂配合博落回效果要优于单加金霉素预混剂及金霉素预混剂+泰酸(?)消化酸组。饲料中添加金霉素可降低料重比,但4组之间的差异不显着。2金霉素在鸡体内药物残留的测定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组织样品中金霉素浓度;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液样品中金霉素浓度。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标准曲线。结果建立了标准曲线方程为Y=0.04739662x-0.2356354;相关系数为0.99988,最小检出限2.08ng/mL;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6.98%。结果显示金霉素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停药后会维持较高浓度的水平,停药5天后与饲喂时相比差异不大。金霉素主要通过肠道排泄,肾脏排泄作用不大。肌肉中药物浓度和其他组织相比浓度较低,且停药后迅速下降;脂肪组织同肝、肾相比浓度也较低,休药5天后变化不大,这和脂肪组织代谢功能较差密切相关。饲喂金霉素预混剂或盐酸金霉素50ppm,相关组织中的药物残留低于国家标准,且休药5天后各组织及血液中金霉素的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金霉素在肉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粪便样品中的金霉素浓度,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液样品中的金霉素浓度。结果显示同金霉素预混剂相比,盐酸金霉素的生物利用度更高(10-20倍);泰酸(?)消化酸延长了金霉素预混剂的达峰时间及生物利用度(一倍以上);对于盐酸金霉素,同饮水相比,拌料延长了金霉素的达峰时间(一倍),提高金霉素的在机体中的血药浓度(10倍以上),显着提高了金霉素在机体内生物利用度,这和饲料对金霉素的包裹缓释有关。给药后6天在粪便中依然能够检测到金霉素的存在,但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刘钐,高丹玲[9](2013)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金霉素眼膏中有关物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金霉素眼膏中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为C8柱(250×4.6mm,5μm);柱温:45℃;流动相为高氯酸-二甲亚砜-水(8∶525∶467);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该方法盐酸四环素在0.016mg.mL-10.160mg.m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直线回归方程为A=4.0×107C-6.9367×103,相关系数r=0.99995,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为1.1%。4-差向金霉素在0.0080mg.mL-10.0803mg.m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直线回归方程为A=3.0×107C-1.029×104,相关系数r=0.99995,平均回收率为97.3%,RSD为2.5%。结论该法简便、可靠、准确,可作为盐酸金霉素有关物质的方法。
陈小洁,李凤玉,郝雅宾[10](2012)在《两种水生植物对抗生素污染水体的修复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水培方法,通过检测水样中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盐酸土霉素(Oxytetracycline)和盐酸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含量的动态变化,确定水生植物大漂(Pistia stratiotes)和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水体中抗生素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①在系列高浓度(10~50μg/mL)抗生素的条件下,凤眼莲去除水中盐酸金霉素与盐酸土霉素的效果优于大漂;②对于采集的污水(抗生素浓度<2.5μg/mL),培养72 h后,大漂和凤眼莲对盐酸四环素的去除率分别达80%和90%以上,对氨苄青霉素的去除率分别达80%和70%以上。大漂和凤眼莲对4种抗生素污染的水体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修复功能,特别是凤眼莲效果更佳,可作为去除水体抗生素污染的首选材料。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金霉素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金霉素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蜂蜜作为药用辅料应用及质量控制的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蜂蜜的化学成分 |
1.1 糖类成分 |
1.2 酶类成分 |
1.3 维生素、酸类成分 |
1.4 其他类有益成分 |
1.5 有害成分 |
2 蜂蜜作为药用辅料在炮制及制剂中的应用 |
2.1 中药炮制工艺中的应用 |
2.2 中药口服制剂中的应用 |
2.3 中药丸剂中的应用 |
2.4 中药片剂中的应用 |
2.5 其它制剂中的应用 |
3 蜂蜜质量控制常用的检测分析方法 |
3.1 半透膜渗析法 |
3.2 红外光谱法 |
3.3 紫外分光光度法 |
3.4 高效液相色谱法 |
3.5 其他方法 |
4 讨论 |
(2)微藻处理特种废水协同高产DHA/EPA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盐度甘油废水及处理现状 |
1.1.2 抗生素废水及处理现状 |
1.2 微藻 |
1.2.1 微藻分类 |
1.2.2 微藻的特征 |
1.2.3 微藻的油脂 |
1.3 微藻用于处理废水 |
1.3.1 微藻用于有机质去除 |
1.3.2 微藻用于抗生素去除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主要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设置 |
2.2.3 实验条件 |
2.2.4 样品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三章 条件控制Tisochrysis lutea处理高盐度甘油废水协同高产DHA/EPA研究 |
3.1 不同光质对Tisochrysis lutea生长影响 |
3.2 盐度调控Tisochrysis lutea处理高盐度甘油废水协同高产DHA/EPA研究 |
3.2.1 甘油和盐度对Tisochrysis lutea生长的影响 |
3.2.2 甘油和盐度对Tisochrysis lutea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
3.2.3 Tisochrysis lutea对于高盐度废水中氮磷的吸收 |
3.2.4 Tisochrysis lutea对高盐度废水中甘油的吸收作用 |
3.2.5 Tisochrysis lutea对高盐度废水中COD的吸收作用 |
3.2.6 盐度调控Tisochrysis lutea产脂肪酸 |
3.3 氮磷控制下Tisochrysis lutea处理高盐度甘油废水协同高产DHA/EPA研究 |
3.3.1 氮磷胁迫下对Tisochrysis lutea生长的影响 |
3.3.2 氮磷胁迫下Tisochrysis lutea对硝态氮的消耗 |
3.3.3 氮磷胁迫下Tisochrysis lutea对磷的消耗 |
3.3.4 氮磷胁迫下Tisochrysis lutea对甘油的吸收 |
3.3.6 氮磷胁迫Tisochrysis lutea产脂肪酸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藻处理抗生素废水效果评价 |
4.1 Tisochrysis lutea对盐酸金霉素废水降解效果研究 |
4.1.1 Tisochrysis lutea的生长变化 |
4.1.2 Tisochrysis lutea对于金霉素废水中氮磷的吸收效果 |
4.1.3 Tisochrysis lutea对金霉素的降解效果 |
4.2 Porphyridium cruentum对盐酸金霉素降解效果研究 |
4.2.1 Porphyridium cruentum的 OD和生物量变化 |
4.2.2 Porphyridium cruentum的叶绿素a变化 |
4.2.3 Porphyridium cruentum对于金霉素废水中氮磷的吸收效果 |
4.2.4 Porphyridium cruentum对于废水中金霉素的降解作用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3)纳米晶纤维素/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及吸附盐酸金霉素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抗生素污染来源及处理方法 |
1.2.1 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分布 |
1.2.2 抗生素污染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
1.2.3 抗生素污染治理方法 |
1.3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概述 |
1.3.1 羟基磷灰石的结构与特点 |
1.3.2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 |
1.3.3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应用进展 |
1.4 纳晶纤维素的概述及其应用进展 |
1.4.1 纳晶纤维素概述 |
1.4.2 纳晶纤维素的应用 |
1.5 盐酸金霉素概述 |
1.5.1 简介 |
1.5.2 化学结构 |
1.5.3 物理性质 |
1.5.4 化学性质 |
1.6 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1.6.1 论文研究意义 |
1.6.2 论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设备及试剂 |
2.1.1 实验设备及仪器 |
2.1.2 实验原料及试剂 |
2.2 实验表征方法 |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2.2.2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2.3 热性能分析(TGA) |
2.2.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2.2.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2.2.6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BET) |
2.2.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UV-Vis) |
2.3 吸附机理的分析方法 |
2.3.1 吸附动力学模型 |
2.3.2 吸附等温线模型 |
2.3.3 吸附热力学 |
第三章 吸附剂的制备及表征 |
3.1 引言 |
3.2 吸附剂制备条件的考察 |
3.2.1 考察纳晶纤维素与羟基磷灰石质量比的影响 |
3.2.2 考察pH的影响 |
3.2.3 考察温度的影响 |
3.3 吸附剂的表征 |
3.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3.3.2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3.3.3 热性能分析(TGA) |
3.3.4 表观形貌的分析 |
3.3.5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BET)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羟基磷灰石/纳晶纤维素复合材料对盐酸金霉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部分 |
4.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4.2.2 吸附容量的计算 |
4.2.3 吸附条件的选取 |
4.3 吸附动力学 |
4.3.1 平衡曲线 |
4.3.2 动力学研究 |
4.4 吸附等温线分析 |
4.4.1 吸附等温线 |
4.4.2 吸附等温线拟合 |
4.5 吸附热力学 |
4.6 吸附溶液pH的影响 |
4.7 脱附实验 |
4.8 机理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金霉素微囊的体外释放度及其对绵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理化性质 |
1.2 金霉素的抗菌谱和作用机制 |
1.3 金霉素的生态毒性及其残留危害研究 |
1.3.1 金霉素对畜禽生产的毒性影响 |
1.3.2 金霉素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 |
1.3.3 金霉素对植物的毒性影响 |
1.4 金霉素的临床应用 |
1.4.1 在养禽业上的应用 |
1.4.2 养猪业上的应用 |
1.5 过瘤胃保护技术的研究 |
1.5.1 过瘤胃金霉素的研究背景 |
1.5.2 过瘤胃包被产品的研究技术及主要应用 |
1.6 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
1.7 过瘤胃金霉素的质量评定依据 |
1.7.1 金霉素的理化分析方法 |
1.7.2 药物在羊体内的临床稳定性试验研究 |
1.7.3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瘤胃菌群多样性的研究 |
1.8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药品与试剂 |
2.3 溶液配制 |
2.4 金霉素微囊处方初步筛选 |
2.4.1 金霉素微囊制备工艺的初步确定 |
2.4.2 金霉素微囊外观性状 |
2.4.3 金霉素微囊紫外吸收特征 |
2.4.4 含量测定 |
2.5 金霉素微囊体外释放 |
2.5.1 释放度方法的确立 |
2.5.2 体外释放介质的选择 |
2.5.3 色谱工作条件 |
2.5.4 专属性试验 |
2.5.5 线性范围 |
2.5.6 检测限和定量限 |
2.5.7 回收率与精密度 |
2.5.8 释放度检测 |
2.6 金霉素微囊对绵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2.6.1 试验动物 |
2.6.2 试验饲粮 |
2.6.3 试验设计 |
2.6.4 样本采集 |
2.6.5 瘤胃细菌菌群多样性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处方初步筛选结果与分析 |
3.1.1 外观形状 |
3.1.2 外观颜色 |
3.1.3 含量测定及其限度 |
3.2 释放度检测方法学 |
3.2.1 紫外检测波长 |
3.2.2 专属性 |
3.2.3 线性范围 |
3.2.4 检测限与定量限 |
3.2.5 回收率与精密度 |
3.3 药物体外释放度检测结果 |
3.3.1 金霉素预混剂体外溶出度检测 |
3.3.2 金霉素微囊体外溶出度检测 |
3.4 绵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
3.4.1 样本细菌基因组提取DNA结果 |
3.4.2 16S rRNA基因V3-V4 区域扩增结果 |
3.4.3 测序基本数据分析 |
3.4.4 绵羊瘤胃细菌菌群丰度与Alpha多样性分析 |
3.4.5 绵羊瘤胃细菌分类学分析 |
3.4.6 物种Venn图分析 |
4 讨论 |
4.1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4.2 瘤胃细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
4.3 体外释放度与瘤胃细菌多样性影响综合分析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养殖废水中重金属及抗生素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养殖业污染现状 |
1.1.2 养殖废水来源及水质特征 |
1.2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
1.2.1 生物氮循环 |
1.2.2 传统生物脱氮过程 |
1.2.3 基于传统生物脱氮过程的工艺 |
1.2.4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的局限性 |
1.3 厌氧氨氧化工艺 |
1.3.1 厌氧氨氧化工艺概述 |
1.3.2 厌氧氨氧化菌 |
1.3.3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研究 |
1.3.4 厌氧氨氧化工艺应用现状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快速启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装置 |
2.1.2 试验废水 |
2.1.3 接种污泥 |
2.1.4 分析方法 |
2.1.5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储存的低丰度AnAOB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脱氮性能研究 |
2.2.2 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活性 |
2.2.3 反应器中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
2.2.4 反应器内厌氧氨氧化菌系统发育树构建 |
2.2.5 推荐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快速启动策略 |
2.3 本章小结 |
3 重金属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药品 |
3.1.2 污泥来源 |
3.1.3 试验废水 |
3.1.4 试验方法 |
3.1.5 分析方法 |
3.1.6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Cu~(2+)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 |
3.2.2 Zn~(2+)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 |
3.2.3 Cd~(2+)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 |
3.2.4 Cu~(2+)、Zn~(2+)、Cd~(2+)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联合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4 抗生素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污泥来源 |
4.1.2 试验废水 |
4.1.3 试验方法 |
4.1.4 分析方法 |
4.1.5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盐酸金霉素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 |
4.2.2 泰乐菌素酒石酸酯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 |
4.2.3 盐酸左氧氟沙星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 重金属与抗生素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联合影响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污泥来源 |
5.1.2 试验废水 |
5.1.3 试验方法 |
5.1.4 分析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正交试验结果 |
5.2.2 正交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
5.2.3 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
5.2.4 交互作用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6)四环素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药物分析学 |
1.2 四环素类药物介绍 |
1.2.1 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
1.2.2 四环素(Tetracyclines) |
1.2.3 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 |
1.2.4 美他环素(Metacycline) |
1.2.5 多西环素(Doxycycline) |
1.3 四环素类药物特点 |
1.4 四环素片介绍 |
1.5 四环素片制备工艺简介 |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1 国内研究现状 |
1.6.2 国外研究现状 |
1.7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四环素片的高效液相分析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部分 |
2.2.1 试验仪器和设备 |
2.2.2 试验所需试剂 |
2.2.3 试验方法 |
2.3 结果分析 |
2.3.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
2.3.2 标准曲线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3 四环素片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部分 |
3.2.1 试验仪器和设备 |
3.2.2 试验所需试剂 |
3.3 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
3.3.1 专属性试验 |
3.3.2 精密度试验 |
3.3.3 重复性试验 |
3.3.4 回收率试验 |
3.3.5 稳定性试验 |
3.3.6 耐用性试验 |
3.4 含量测定检测结果 |
3.4.1 含量测定结果与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4 四环素片的有关物质检测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部分 |
4.2.1 试验仪器和设备 |
4.2.2 试验所需试剂 |
4.2.3 试验方法 |
4.3 结果分析 |
4.3.1 专属性试验 |
4.3.2 进样精密度试验 |
4.3.3 中间精密度试验 |
4.3.4 回收率试验 |
4.3.5 线性试验 |
4.3.6 杂质溶液稳定性试验 |
4.3.7 重复性试验 |
4.3.8 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试验 |
4.3.9 检测限和定量限 |
4.3.10 有关物质拟定限度 |
4.3.11 有关物质检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5.1 发酵过程 |
5.2 生产工艺 |
5.3 包装储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金霉素预混剂在肉鸡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饲用抗生素的应用研究进展 |
1 抗生素 |
2 饲用抗生素的作用 |
2.1 促进生长 |
2.2 提高繁殖性能、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 |
2.3 改善胴体 |
3 饲用抗生素可能的作用机制 |
3.1 饲用抗生素对营养物质吸收的影响 |
3.2 饲用抗生素对胃肠道组织学和微生物的影响 |
3.3 饲用抗生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第二章 金霉素的研究进展 |
1 金霉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2 金霉素的抗菌作用及不良反应 |
3 金霉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
4 金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
4.1 生物检测法 |
4.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4.3 气相色谱法 |
4.4 质谱法 |
4.5 高效液相色谱法 |
4.6 薄层色谱法 |
4.7 联用技术 |
4.8 免疫分析法 |
4.9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三章 金霉素对鸡生长性能等表观指标的影响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2 数据分析 |
1.3 测定项目 |
2 结果 |
2.1 金霉素预混剂对鸡生长过程中成活率的影响 |
2.2 金霉素预混剂对鸡生长过程中日增重的影响 |
2.3 金霉素预混剂对鸡生长过程中料重比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金霉素在鸡体内药物残留的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2 样品的采集 |
1.3 样品的处理 |
1.4 上机检验 |
1.5 标准曲线的制作 |
1.6 方法回收率的测定 |
2 结果 |
2.1 标准曲线制作与回收率测定 |
2.2 肉鸡组织中的金霉素浓度 |
2.3 肉鸡血液中的金霉素浓度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金霉素在肉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1.2 血液样品的采集 |
1.3 排泄物样品采集 |
1.4 样品的处理 |
1.5 上机检测 |
2 结果分析 |
2.1 药物代谢动力学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10)两种水生植物对抗生素污染水体的修复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检测方法 |
1.2.2 大漂和凤眼莲对盐酸土霉素和盐酸金霉素的清除作用 |
1.2.3 大漂和凤眼莲对污水中氨苄青霉素和盐酸四环素的清除作用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漂、凤眼莲对水中盐酸土霉素和盐酸金霉素的去除效果 |
2.2 大漂、凤眼莲对污水中氨苄青霉素与盐酸四环素去除效果的影响 |
3 讨论 |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金霉素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蜂蜜作为药用辅料应用及质量控制的研究概述[J]. 郝博,曹欢,鹿扩建,笔雪艳,张清波. 中医药学报, 2020(10)
- [2]微藻处理特种废水协同高产DHA/EPA实践研究[D]. 翟苏皖.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3]纳米晶纤维素/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及吸附盐酸金霉素性能研究[D]. 晋艳茹.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金霉素微囊的体外释放度及其对绵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D]. 胡浪.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5]养殖废水中重金属及抗生素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研究[D]. 时兴东. 重庆大学, 2019(01)
- [6]四环素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标准研究[D]. 姜晶.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于抗生素类药物检测[J]. 殷宝剑,武海霞,吴慧芳,孙程贵,贺江,邵迟. 净水技术, 2017(09)
- [8]金霉素预混剂在肉鸡上的应用研究[D]. 舒立挺.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金霉素眼膏中有关物质[J]. 刘钐,高丹玲. 海峡药学, 2013(01)
- [10]两种水生植物对抗生素污染水体的修复作用[J]. 陈小洁,李凤玉,郝雅宾.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