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糜烂性胃炎2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宋朝,吴鑫平,郝旭亮[1](2020)在《《伤寒论》“结”之辨治及方药运用》文中提出张仲景所着《伤寒论》中"结"是指气机不畅、病邪结聚所形成的病证,据其病位、病因及病机不同可概括为热结、冷结、邪结、阳结和阴结。根据不同"结"形成的机理,针对性地应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热与不同病理产物相结合时会出现不同的病症,亦可用不同的方药。若热与水结时可用猪苓汤或大陷胸汤,热与血结时用桃核承气汤或抵当汤,热与痰结时用小陷胸汤等,若冷结或邪结等"结"出现时病症又各异。张仲景对"结"之论述不仅继承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扩大了"结"的范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可见气机通畅是人体生理状态的最佳体现。因此,了解"结"证及其传变规律,对于其预防、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韩瑞伟,何礼,田明[2](2018)在《经方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及其药理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查阅近3年来小陷胸汤相关文献资料,对其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同时针对目前小陷胸汤药理研究不足的弊端,整理概述近年小陷胸汤对动脉粥样硬化、非小细胞肺癌等方面的药理实验研究进展,浅析小陷胸汤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为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张敏,吕冠华[3](2017)在《小陷胸汤临床应用概述》文中研究指明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是痰热结胸证的常用方,不仅用于治疗伤寒误下,邪热陷里,凡临床因痰热互结而病者,均可使用。小陷胸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论文对近年来小陷胸汤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房明明[4](2016)在《仲景治痰方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中医痰病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西医常见病、疑难病,从“痰”论治取得满意效果,这方面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写出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典范,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虽然没有对痰的脉证并治进行专篇论述,但是,全书多处涉及到痰的证治,内容丰富,颇具特点,然而对其缺乏深入的研究。研究历代中医文献,简述“痰”的学术源流,分析仲景治痰方,旨在揭示仲景治痰规律,以期对当代中医临床有所借鉴。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参考大量古今文献,基于《伤寒杂病论》原文,对其与痰相关的条文、病证、方药等进行提取、归纳与总结。结果1、文献综述,搜集关于仲景治痰方的文献一百余篇,通过删减,对仲景治痰方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概况加以综述。2、从《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追溯痰的起源,一直到明清时期,简述历代对痰理论的充实,讨论痰的学术源流。可以看出中医痰病学说在秦汉时期萌芽,历经魏晋隋唐的发展,到宋金元时期的壮大,到明清时期走向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3、对狭义之痰与广义之痰进行探讨,并通过对仲景原文的梳理归纳,总结出仲景治痰方,包括半夏厚朴汤、苦酒汤、麦门冬汤、射干麻黄汤、桔梗汤、三物白散、小陷胸汤、瓜蒌薤白剂三方、旋覆代赭汤、皂荚丸、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瓜蒂散、蜀漆散、藜芦甘草汤、鳖甲煎丸等17方,对其进行简要分析。4、通过对仲景治痰方的分析,提取概括出仲景治痰的药物,包括半夏、瓜萎、旋覆花、桔梗、贝母、射干、皂荚、紫菀、款冬、瓜蒂、蜀漆、藜芦等12味治痰药物,并对这些药物进行简要分析。5、通过对仲景治痰方药与煎服法的研究,将其治痰法则总结为行气化痰、清热化痰、化痰敛疮、宽胸化痰、宣肺排痰、止咳化痰、利窍涤痰、滋阴化痰、补气化痰、温阳化痰、涌吐实痰、攻下寒痰、痰瘀并治等13法,将其治痰药物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止咳化痰与涌吐类四大类。通过认真详尽的分析比较,初步总结仲景治痰规律。结论张仲景虽然没有提出“痰”的概念,也没有对“痰”进行专篇论述,然其相关理论散在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中,内容丰富,笔者通过提取、归纳与深入研究,挖掘原文,初步总结出了张仲景治痰的特点与组方用药规律,本文的工作对于充实仲景学说和中医痰病学说以及指导现代临床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张智华,朱光建,袁华品[5](2014)在《小陷胸汤临床运用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伤寒论·太阳病篇》云:"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药用"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方中黄连清泄心下热结,半夏化痰消痞散结,栝楼(瓜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化痰散结,三药同用消散互结于心下之痰热,全方药简力专,传用至今。然时至今日,小陷胸汤所主痰热之病位早已超越"心下",被广泛应用于消化、循环、呼吸、代谢及泌尿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1]。
王淼[6](2013)在《小陷胸汤治疗痰热阻肺型肺炎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肺炎(pneumonia)其解释是终末气道、肺泡以及肺间质的炎性病症。肺炎的发生依赖于病原体和宿主因素。其中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肺炎类型,最常见于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在抗菌药物未能广泛应用的时期,肺炎的疾病致死率较高,细菌性肺炎对人群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细菌性肺炎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多出现发热、咳嗽、胸闷、咳吐黄痰等症状,这与《伤寒论》中所述的“小结胸病”证见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则痛,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的病症表现相同,这是小陷胸汤治疗痰热阻肺型肺炎方证相对的证候基础。本实验通过采用气管插管并滴入大肠杆菌菌液的方法制作大鼠痰热阻肺型肺炎模型,同时给予小陷胸汤治疗,西药抗生素对照,观察各组大鼠的肺组织改变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受体(IL-2R)、白介素-8(IL-8)等指标的变化,从而以实验的方法探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方剂小陷胸汤对痰热阻肺型肺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选用健康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50±10g,适应性喂养一周,测体温后,逐一称重按重量标号,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Normal control group,N)、模型组(Model group,M)、小陷胸汤组(Xiaoxianxiong Decoction group,X)、西药抗生素组(Antibioticgroup,A)、小陷胸汤合西药抗生素组(Xiaoxianxiong Decoction andAntibiotic group,XA)。其中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气管插管法滴入大肠杆菌菌液,制作痰热阻肺型肺炎大鼠模型。2实验给药:根据人用药量与实验动物用药剂量的换算公式,计算出大鼠的用药量。五组均喂普通饲料,N、M组灌胃(10ml·kg-1·d-1)蒸馏水;其余X组、A组以及XA组分别给予(11.7g·kg-1·d-1)小陷胸汤、(9mg·kg-1·d-1)抗生素、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灌胃。每日治疗2次,连续治疗3天。3指标检测:以实验开始至结束每天早晚测量大鼠体温2次,正常饮水进食,并密切观察大鼠的二便情况;实验结束时股动脉取血,用于检测大鼠血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受体(IL-2R)以及白介素-8(IL-8)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取右侧部分肺脏组织迅速置于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脱水,石蜡包埋,行HE染色,用于光镜下观察肺脏结构和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1一般情况及大鼠血常规检测结果空白(常规对照)组大鼠精神状况、体温、毛发、活动、饮食、饮水、二便等无明显改变;模型组大鼠体温升高,最高达39.5℃,被毛杂乱直竖,毛色光泽缺失,进食饮水情况差,小便黄赤,大便燥结,喜蜷卧于饲养笼角落,被扰易激惹,有明显喘息动作和呼吸音,症状严重见大鼠四肢紫绀,呼吸困难;在取材前1天,模型组上述症状最为严重,部分大鼠体重减轻明显;小陷胸汤组、抗生素组及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组大鼠饮食、体温、二便、活动等整体状况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空白组与模型组以及各治疗组间体温有明显差异(P<0.01),组内比较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体温造模后与治疗结束后无差异(P>0.05),小陷胸汤组、抗生素组、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组的体温变化差异显着(均为P<0.01)。大鼠血常规测定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PMN)明显升高(P<0.01)。小陷胸汤组、抗生素组、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组的WBC、PMN水平较模型组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同抗生素组比较,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组PMN下降有差异(P<0.05),WBC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2光镜下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空白组肺组织未见病理改变;模型组HE染色可见红细胞渗出,肺泡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浆液的填充,部分见肺泡壁增厚;小陷胸汤组、抗生素组、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组HE染色肺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肺泡较少萎缩、肺下叶支气管管腔轻度扩张,肺泡壁增厚较轻、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及渗出。3白介素-8(IL-8)及干扰素-γ(IFN-γ)放免法检测结果IL-8测定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L-8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陷胸汤组、抗生素组、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组大鼠IL-8水平下降有显着性差异(均为P<0.01)。与抗生素组比较,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组大鼠IL-8水平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IFN-γ测定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陷胸汤组、抗生素组、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组IFN-γ水平下降有显着性差异(均为P<0.01)。与抗生素组比较,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组IFN-γ水平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小陷胸汤组IFN-γ水平下降有差异(P<0.05)。4ELISA法检测白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IL-2R测定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2R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陷胸汤组、抗生素组、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组IL-2R水平下降有显着性差异(均为P<0.01)。与抗生素组比较,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组IL-2R水平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小陷胸汤组IL-2R水平下降有差异(P<0.05)。5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TNF-α测定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主要在肺泡及支气管壁表达,部分肺间质也有散在表达;小陷胸汤组、抗生素组、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为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小陷胸汤合抗生素组下降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1小陷胸汤能降低痰热阻肺型肺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受体(IL-2R)以及白介素-8(IL-8)的水平,对细菌性肺炎有治疗作用,通过实验更加体现出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2促进成熟的T淋巴细胞转化及生成,提高细胞免疫,减轻炎症,减少分泌物的产生,可能是小陷胸汤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有效作用机制。3小陷胸汤组成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对特定细菌的抑制作用,能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使机体更快地修复疾病损伤,获得较好的疾病预后。同时,有效地调节调动免疫功能,使得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增强,这些是小陷胸汤强于西药抗生素的优势方面。
张保国,刘庆芳[7](2012)在《经方小陷胸汤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检索、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探讨小陷胸汤近年药理学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概况。药理学研究认为,小陷胸汤能有效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能改善血脂、血流变、血清炎性因子的异常,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细胞,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可用于抗肺间质纤维化及抗肿瘤;另有镇静安神作用。目前该方已广泛用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另对内分泌、泌尿等系统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韩瑞伟[8](2012)在《小陷胸汤颗粒剂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陷胸汤颗粒剂处方是出自《伤寒论》中“辨太阳病脉证治”篇,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历代医家均有引用,该方剂在现代中医临床仍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支气管炎等多种病症,疗效显着。本课题对小陷胸汤古今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并按国家中药新药开发技术要求选择颗粒剂型,在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稳定性方面进行了研究。制备工艺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参考处方中各药生物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同时根据传统与现代提取工艺对比试验,拟定出以水为溶媒,回流提取的工艺路径。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浸泡时间和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确定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通过浓缩干燥试验,对浓缩干燥的压力、温度进行考察,制定出适宜的浓缩干燥工艺条件;通过成型工艺研究,对辅料进行考察,优选出适宜的辅料及其用量。整体制备工艺流畅、合理、稳定。质量标准研究:为保证制剂质量稳定可控,本课题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小陷胸汤颗粒剂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黄连、瓜萎两味药材建立TLC鉴别项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主要药物黄连的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全面建立起了小陷胸汤颗粒剂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制剂初步稳定性试验中,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技术要求,对制剂进行了6个月的初步稳定性试验,分别在0月、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对对颗粒的性状、鉴别、含量及其它理化指标等各方面检测,结果表明,各考察指标基本稳定,符合质量标准及《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颗粒剂项下的各项规定,稳定性良好
韩瑞伟,何礼,王一,刘畅,薛萌萌,田明[9](2011)在《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近况》文中指出参阅近5年来小陷胸汤相关文献资料,对其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简要概述了小陷胸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等疾病的药理研究进展情况,并浅析了小陷胸汤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为其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徐炳然,王晓燕[10](2011)在《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及用药剂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陷胸汤主治小结胸证,小结胸证的主要病机为痰热互结于心下。经过现代医家临床发挥,小陷胸汤已被用于治疗呼吸、循环、消化、代谢、泌尿及免疫等系统多种疾病。考证近15 a来临床用药剂量可见,目前用药剂量明显小于经方剂量。
二、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糜烂性胃炎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糜烂性胃炎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伤寒论》“结”之辨治及方药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热与水结 |
1.1 猪苓汤 |
1.2 大陷胸汤 |
2 热与血结 |
2.1 桃核承气汤 |
2.2 抵当汤 |
3 热与痰结 |
4 冷结 |
5 邪结 |
6 阳结 |
7 阴结 |
8 结语 |
(2)经方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及其药理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 |
1.1 消化系统疾病 |
1.2 呼吸系统疾病 |
1.3 心血管系统疾病 |
1.4 内分泌系统疾病 |
1.5 其他系统疾病 |
2 实验研究 |
2.1 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炎症的影响 |
2.2 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炎性标志物的影响 |
2.3 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斑块面积及NF-κB表达的影响 |
2.4 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 |
3 小结与展望 |
(3)小陷胸汤临床应用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消化系统 |
1 慢性糜烂性胃炎 |
2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
3反流性食管炎 |
4脂肪肝 |
呼吸系统 |
代谢性疾病 |
1糖尿病 |
2 高脂血症 |
心血管系统 |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3 急性心肌梗死 |
3 心绞痛 |
其他 |
1肿瘤 |
2妊娠呕吐 |
小结 |
(4)仲景治痰方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仲景治痰方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概况 |
1 小陷胸汤 |
1.1 临床应用 |
1.2 实验研究 |
2 半夏厚朴汤 |
2.1 临床应用 |
2.2 实验研究 |
3 瓜萎薤白半夏汤 |
3.1 临床应用 |
3.2 实验研究 |
4 射干麻黄汤 |
4.1 临床应用 |
4.2 实验研究 |
5 旋覆代赭汤 |
5.1 临床应用 |
5.2 实验研究 |
6 鳖甲煎丸 |
6.1 临床应用 |
6.2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学“痰”的学术源流 |
1.1 先秦两汉 |
1.2 魏晋南北朝 |
1.3 隋唐时期 |
1.4 宋金元时期 |
1.5 明清时期 |
2 仲景治痰方概述 |
2.1 半夏厚朴汤 |
2.2 苦酒汤 |
2.3 麦门冬汤 |
2.4 射干麻黄汤 |
2.5 桔梗汤 |
2.6 三物白散 |
2.7 小陷胸汤 |
2.8 瓜萎薤白剂 |
2.9 旋覆代赭汤 |
2.10 皂荚丸 |
2.11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
2.12 瓜蒂散 |
2.13 蜀漆散 |
2.14 藜芦甘草汤 |
2.15 鳖甲煎丸 |
3 仲景常用治痰药物分析 |
3.1 半夏 |
3.2 瓜蒌 |
3.3 旋覆花 |
3.4 桔梗 |
3.5 贝母 |
3.6 射干 |
3.7 皂荚 |
3.8 紫菀 |
3.9 款冬 |
3.10 瓜蒂 |
3.11 蜀漆 |
3.12 藜芦 |
4 仲景治痰规律分析 |
4.1 治痰法则 |
4.2 治痰药物 |
4.3 治痰方剂型 |
4.4 煎服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古代治痰30方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小陷胸汤临床运用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陷胸汤原方加味使用 |
1.1 消化系统疾病 |
1.1.1 食管炎: |
1.1.2 非酒精性脂肪肝: |
1.1.3 胆道蛔虫: |
1.2 呼吸系统疾病 |
1.2.1 肺部感染: |
1.2.2 胸腔积液: |
1.3 循环系统疾病 |
1.3.1 冠心病心绞痛: |
1.3.2 非瓣膜型心房颤动: |
1.4 内分泌系统疾病 |
2 小陷胸汤与他方合方使用 |
2.1 消化系统疾病 |
2.1.1 反流性食管炎: |
2.1.2 慢性胃炎: |
2.1.3 功能性消化不良: |
2.1.4 急性胰腺炎: |
2.2 呼吸系统疾病 |
2.2.1 咳嗽: |
2.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2.2.3 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 |
2.3 循环系统疾病 |
2.3.1 冠心病心绞痛: |
2.3.2 急性冠脉综合征: |
2.4 代谢系统疾病 |
2.5 广泛性焦虑症 |
3讨论 |
(6)小陷胸汤治疗痰热阻肺型肺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经方小陷胸汤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学研究 |
1.1 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 |
1.2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 |
1.3 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
1.4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5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
1.6 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
1.7 抗肿瘤作用 |
1.8 镇静安神作用 |
2 临床应用研究 |
2.1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
2.2 治疗循环系统疾病 |
2.3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
2.4 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 |
2.5 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
2.6 其他 |
3 结语 |
(8)小陷胸汤颗粒剂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小陷胸汤相关文献综述 |
1. 小陷胸汤的理法方药 |
1.1 小陷胸汤的来源 |
1.2 小陷胸汤的病因病机及方解 |
2. 小陷胸汤方证研究 |
3. 小陷胸汤现代临床应用 |
3.1 小陷胸汤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
3.2 小陷胸汤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
3.3 小陷胸汤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 |
3.4 小陷胸汤应用于其他系统疾病 |
4. 小陷胸汤单味中药现代研究 |
4.1 瓜萎 |
4.2 黄连 |
4.3 半夏 |
第二章 小陷胸汤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 |
1. 处方的确定 |
2.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对比研究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实验药材来源及鉴定 |
2.3 药材前处理 |
2.4 试验方法 |
3. 剂型的选择 |
4. 制备工艺路线的拟定 |
5. 提取工艺研究 |
5.1 仪器与试药 |
5.2 浸泡时间考察 |
5.3 水提取正交试验考察 |
5.4 瓜篓提取工艺的验证 |
5.5 黄连、半夏提取试验 |
5.6 黄连、半夏提取工艺的验证 |
6. 浓缩工艺研究 |
6.1 仪器与试药 |
6.2 常压浓缩考察 |
6.3 减压浓缩考察 |
6.4 浓缩工艺考察结论 |
6.5 浓缩工艺的验证 |
7. 干燥工艺研究 |
7.1 仪器与试药 |
7.2 常压干燥考察 |
7.3 减压干燥考察 |
7.4 干燥考察结果分析 |
7.5 干燥工艺验证 |
8. 出粉率考察 |
8.1 实验方法 |
8.2 实验结果 |
8.3 结果分析 |
9.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9.1 仪器与试药 |
9.2 赋形剂的考察 |
9.3 矫味剂的选择 |
9.4 临界相对湿度(CRH)测定 |
10. 成型工艺确立 |
10.1 工艺处方 |
10.2 制剂工艺 |
10.3 工艺流程图 |
11. 小陷胸汤颗粒剂小试产品考察 |
11.1 试验方法 |
11.2 试验结果 |
11.3 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小陷胸汤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 |
1. 性状 |
2. 定性鉴别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瓜蒌的TLC鉴别 |
2.3 黄连TLC鉴别 |
3. 检查 |
3.1 粒度 |
3.2 水分 |
3.3 溶化性 |
4. 含量测定 |
4.1 仪器与试药 |
4.2 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4.3 系统适应性及专属性实验 |
4.4 标准曲线的建立 |
4.5 精密度试验 |
4.6 稳定性考察 |
4.7 重现性试验 |
4.8 加样回收率考察 |
4.9 原料药材含量测定 |
5. 制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确定 |
5.1 色谱条件 |
5.2 供试品溶液制备 |
5.3 对照品溶液制备 |
5.4 测定法 |
第四章 小陷胸汤颗粒剂初步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试药及包装规格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试验样品及规格 |
2. 试验方法及结果 |
2.1 试验方法 |
2.2 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
3. 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1. 文献资料综述 |
2. 剂型的选择 |
3. 提取工艺研究 |
4.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
5. 成型工艺研究 |
6. 质量标准研究 |
7. 初步稳定性试验 |
8.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9)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陷胸汤在临床方面的研究 |
1.1 小陷胸汤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
1.2 小陷胸汤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
1.3 小陷胸汤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 |
1.4 小陷胸汤应用于其他系统疾病 |
2 小陷胸汤的实验研究 |
2.1 大鼠的实验研究 |
2.1.1 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胃泌素、胃黏膜前列腺素E2的影响 |
2.1.2 小陷胸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验研究 |
2.1.3 加味小陷胸汤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黄金玲[28]通过 |
2.1.4 对实验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与血清中Ⅳ型胶原影响的实验研究 |
2.1.5 小陷胸汤加味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
2.1.6 小陷胸汤加味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 |
2.2 兔的实验研究 |
2.2.1 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
2.2.2 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
3 小陷胸汤的应用展望 |
四、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糜烂性胃炎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伤寒论》“结”之辨治及方药运用[J]. 李佳,宋朝,吴鑫平,郝旭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8)
- [2]经方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及其药理研究概况[J]. 韩瑞伟,何礼,田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18)
- [3]小陷胸汤临床应用概述[J]. 张敏,吕冠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11)
- [4]仲景治痰方药规律研究[D]. 房明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小陷胸汤临床运用现状分析[J]. 张智华,朱光建,袁华品. 湖北中医杂志, 2014(09)
- [6]小陷胸汤治疗痰热阻肺型肺炎的实验研究[D]. 王淼. 河北医科大学, 2013(12)
- [7]经方小陷胸汤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J]. 张保国,刘庆芳. 中成药, 2012(11)
- [8]小陷胸汤颗粒剂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D]. 韩瑞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9]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近况[J]. 韩瑞伟,何礼,王一,刘畅,薛萌萌,田明. 中国医药导报, 2011(35)
- [10]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及用药剂量分析[J]. 徐炳然,王晓燕. 河南中医,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