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饮用水花瓶

绿色植物饮用水花瓶

一、绿色植物饮水花缸台(论文文献综述)

宁文[1](2018)在《触媒视角下的城市滨河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 ——以成都市宜居水岸项目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环境也不断改变,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暴露:城市公共空间被挤占,特别是作为城市生态窗口和城市文化代表与象征的滨河空间环境日益恶化,滨河空间规划与设计存在片面化、碎片化、低质化等现象,滨河空间形态单一、功能不足,滨河景观形象品质较差等问题,城市对滨河空间的发展与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城市滨河空间的品质和活力由多种因素决定,景观环境是影响其空间活力与品质的重要因素,同时,人类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们对空间环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滨河商业空间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建筑侵占滨河空间;缺乏对整个城市的滨河空间的生态性考虑,并且由于商业空间功能单一导致空间内景观形象较单一;同时,很多商业空间景观小品数量或形式较少,缺乏商业氛围或生活气息;小品和雕塑市场化,缺乏特色;对场地文脉的思考等。基于此,本文以城市滨河空间的景观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触媒作为研究视角,选取成都市宜居水岸项目中成都铁像寺水街景观和黉门堰段景观作为重点研究内容(以铁像寺水街等多个滨河商业空间景观案例为主分析触媒因子和构建触媒框架;以黉门堰段实践项目为例,运用景观触媒策略进行实践),拟提出提升城市滨河商业空间景观品质和活力的策略。以城市触媒理论、环境行为学理论等理论为基础,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查找滨河商业空间景观设计与改造的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和案例,并进行整理;与此同时运用归纳演绎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辨析和实地考察之后,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归纳商业空间景观的特点和滨河商业空间的景观触媒因子设计;其次运用横向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触媒因子和触媒反应过程,横向运用PLPS调研法,以现场调研为出发点,通过观察铁像寺水街商业空间行人的行为、停留点、活动类型,并通过照片反应现状情况,以及详细的访谈问卷了解参与者对滨河商业景观的喜好、趋向和建议,寻找可能成为触媒因子的景观要素和设计要点;纵向研究经典案例中的景观,寻找并总结案例中潜在的景观触媒因子;在对铁像寺水街的研究过程中,作者运用基于理论建立模型法,此方法即通过对理论的解读,针对不同的实际研究对象,将理论转化为针对实际问题的图表步骤模型,通过清晰的步骤图表,展示设计和改造过程的关键点。在本文中,通过对城市触媒理论的分析与解读,初步建立触媒框架,以铁像寺水街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寻找铁像寺水街的景观存在的问题即触媒着力点,选取针对性的景观触媒因子,再根据不同的触媒载体设计景观触媒反应过程,最后提出针对铁像寺水街景观改造提升的触媒框架体系和策略;再通过研究两个经典案例中景观的活力点和精华,将其带入触媒体系中,检验其是否与已提出的触媒框架中的元素、载体吻合,以期验证和完善触媒框架,最后提出一般性景观触媒策略。本文较全面地梳理了商业空间的景观特点和重要元素,并以触媒理论为基础,首次从城市触媒的角度提出滨河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与改造途径,提出针对滨河商业空间景观的触媒框架:寻找景观触媒着力点-探寻景观触媒载体-设计触媒反应过程,以此角度为基础,实则探寻了滨河商业空间景观设计与改造中问题的寻找、设计改造途径和设计改造要点及方法等问题,总结出滨河商业空间景观设计的策略,即:1.增加河流与空间、景观和人的关联性。2.增加滨河商业空间自然景观的设计。3.丰富商业空间功能,完善不同功能的景观设计。4.提升景观视觉形象品质。5.优化人性化设计。

金志红[2](2010)在《对商业银行基层网点“软硬”服务环境改善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一线窗口的整体服务水平,是一家银行的活广告,能充分体现其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商业银行的优质高效服务,需要亮丽的营业环境与忠诚快乐的员工队伍,加快硬件建设步伐、努力配置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新装备已迫在眉睫。

张志奇[3](2007)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北京人民大会堂是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时建成的十大建筑之一,代表了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室内设计的最高水平。人民大会堂的室内设计是当时全国最优秀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共同合作创造的结晶,人民大会堂建成后,从外部环境到室内经过了多次改建装修,不断吸纳了更多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保持人民大会堂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增添了时代精神的艺术魅力,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以各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命名的厅堂是由各地方政府组织人员设计施工,充分体现各地方的的地域文化内涵,在全球化大肆掠狂的今天,成为坚守民族风格、地域文化、时代精神、体现“中国设计”的坚实基地。本文希望通过人民大会堂这一特殊的个案研究,对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有所借鉴,从多元化的角度,为探索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中国设计”道路提供第一手资料。文章主要涉及的内容有:人民大会堂1959年建成至2006年12月前的室内设计发展历程,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的构成,包括室内的空间、室内的材质与色彩、室内的光环境、室内的声环境等,人民大会堂的室内装饰艺术,人民大会堂室内的家具与陈设艺术,包含家具、地毯、壁画、饰物、绿化等,影响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设计师等主要因素,总结出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提出体验式的室内设计批评学,并利用这种批评方法对人民大会堂典型的室内设计作品进行批评,最后总结出研究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启示。人民大会堂的室内设计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在设计中强调社会主义的形式与内容,装饰大量使用石膏花图案,强调空间的高大和恢弘的尺度,同时体现了民族形式的继承与革新,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与政治的需求。各厅堂由周恩来总理确定分给各地方省市,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室内设计对地域文化的探求。作者通过大量珍贵和详实资料,论述了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从建成时室内统一风格的形成,到1980年后厅堂程式化装饰形式的稳定,再到1991年大规模维修改造的开始,设计从早期的追求界面装饰到对追求空间的变化的不同过程。从极简的乳胶漆饰面到极尽可能的装饰,再到对繁琐的精简,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走过了社会不同阶段演变进程,成为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浓缩剪影。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在统一风格的协调下,各厅堂设计异彩纷呈,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倾向。人民大会堂维修改造,公共部位基本上是保持原貌进行改造。但各独立的厅堂都要重新改造装修,不同的设计定位与表现手法,呈现出各种设计“主义”的思潮或倾向,具体有象征性地表现少数民族建筑艺术,创造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风格特色及现代特征的“新民族主义”、有向民间建筑吸取灵感“新乡土主义”、有采用适当简化传统的空间处理和装饰手法的“新古典主义”、有设计中带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同时汲取了现代主义中简洁、洗练的设计风格的“本土现代主义”、有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特征的“新地域主义”风格、也有尝试重视文脉、融合中西的“后现代主义”手法作品。人民大会堂建成以后,就成为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是、行使神圣权力。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里接待来访的各国首脑和国际友人,纵论天下大事。因此,它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也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人民大会堂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毛泽东时代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遗产。它不只是政治场所,也是一个艺术殿堂。作为国家的艺术形象,先后创作出一批像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图》、谢瑞阶的《大河上下浩浩长春》、白雪石的《桂林山水》等巨幅优秀中国画作。它们作为“背景”,出现在众多的国家政治活动之中,出现在无数次国家对外交往的仪式中。它所能承载和播散的文化价值、意识形态价值,也从某种意义上更为人们所关注、所接受,成为中国人民几乎可以天天见面的文化与政治契合最有典型的“背景”,成为中国人民引为自豪和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国家文化艺术形象。总之,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是国家的文化艺术形象、新中国室内设计的新起点、民族形式的纪念碑、“中国设计”的典范。同时人民大会堂是一座政治文化历史性建筑,在强大的主流媒体面前代表着国家文化艺术形象,在保持原有风格,更新设备,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到切合点,为其他性质相近的建筑维修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田倩[4](2005)在《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元素特色研究》文中指出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的整体性。场所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呼吁场所的诗意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和故事的回归。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都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的、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 城市景观是人类欲望和理想在大地上的投影。在近万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中,人类为摆自然力、神权、君权以及自己创造的机器的约束,今天终于走进了一个天地人神和谐的人性化的时代。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包括: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等几条基本原理。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人类的持续。 新世纪城市建设,必须是整体的环境艺术,城市发展,必须是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形象,应该是“天人合一”的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一切设计与规划都应该“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最佳需求。 我国的景观设计仍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冲突: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和对西方设计理念的继承与发扬之间产生很大的分歧,如何权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长久以来一直为人们所讨论,可谓利弊兼有之,对此将进行深入探讨。 从本质上讲,生态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溶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开创景观设计持续性发展的新势头。通过这种过程使每个人熟悉特定场所中的自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化的环境和社区的建设中。生态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走向生态化和趋于更可持续的必由之路。我们提倡生态设计,尽量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建设城市与景观,但并不能廉价地提倡将一定的区域冠以”生态”为前缀的名称,诸如生态城市、生态小区等等。

张明玉[5](1992)在《试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和地表植被》文中指出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重点提出了一向被忽视的地表植被对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应根据中国的国情,走一条因地制宜保护城市地表植被的路.

二、绿色植物饮水花缸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色植物饮水花缸台(论文提纲范文)

(1)触媒视角下的城市滨河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 ——以成都市宜居水岸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性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相关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城市滨河
        2.1.2 滨河商业空间
        2.1.3 滨河商业空间的景观
        2.1.4 城市设计的触媒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2.1 国内研究进展
        2.2.2 国外研究进展
    2.3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3.1 城市触媒理论
        2.3.2 环境行为学
        2.3.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滨河商业空间景观的触媒因子研究分析
    3.1 城市滨河商业空间---触媒因子的环境
        3.1.1 城市滨河商业空间的概念及研究范围
        3.1.2 城市滨河商业空间的类型
        3.1.3 城市滨河商业空间的特点
        3.1.4 城市滨河商业空间对城市的意义
        3.1.5 城市滨河商业空间现存问题
        3.1.6 城市滨河商业空间发展趋势
    3.2 城市滨河商业空间的景观特点
    3.3 城市滨河商业空间的景观触媒因子
        3.3.1 动态元素
        3.3.2 静态元素
        3.3.3 重要影响性元素
    3.4 城市滨河商业空间景观触媒的设计手法
        3.4.1 触媒景观创造场所精神
        3.4.2 寄寓意于触媒景观
        3.4.3 触媒景观的借景、障景、框景
        3.4.4 触媒景观的生态设计手法
    3.5 小结
第四章 城市滨河商业空间的景观触媒构建过程研究
    4.1 构建城市滨河商业空间的景观触媒过程-以成都铁像寺水街为例
        4.1.1 城市滨河商业空间的景观触媒框架
        4.1.2 选择合适的触媒着力点
        4.1.3 设计景观触媒反应过程
        4.1.4 基于景观触媒策略的铁像寺水街景观改造
    4.2 国内外经典滨河商业空间景观设计中的景观触媒
        4.2.1 案例一---日本福冈博多运河城景观触媒
        4.2.2 案例二---李公堤国际风情商业水街景观设计
        4.2.3 案例分析结论
    4.3 滨河商业空间的景观触媒策略
        4.3.1 构建景观的触媒设计框架
        4.3.2 设计景观触媒反应过程
        4.3.3 后续触媒反应的引导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触媒理论的滨河商业空间景观改造实践---黉门堰河道改造工程新风路段和驷马桥段滨河商业景观改造
    5.1 研究概述及思路
        5.1.1 黉门堰项目上位规划
        5.1.2 黉门堰项目概况
        5.1.3 新风路段和驷马桥段滨河商业概况
        5.1.4 研究对象
        5.1.5 研究整体思路
    5.2 新风路段和驷马桥段滨河商业段景观触媒设计
        5.2.1 构建景观触媒框架
        5.2.2 寻找景观触媒着力点---新风路和驷马桥滨河商业段环境问题
        5.2.3 设计景观触媒反应过程
        5.2.4 基于景观触媒的黉门河道滨河商业段景观改造方案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总结
    6.2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铁像寺水街景观设计调查问卷

(2)对商业银行基层网点“软硬”服务环境改善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点存在的服务问题
二、改进措施
    1. 集中财力, 解燃眉之急。
    2. 以人为本优化装备。
    3. 设身处地为柜员着想。
    4. 加强大堂服务管理。
    5. 提高自助机具的使用效率。
    6. 健全行长“坐堂”制, 加强营业网点现场管理。

(3)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与思考
        1.1.1 当代设计的窘迫
        1.1.2 倡导"中国设计"学
        1.1.3 概念的辨析
    1.2 研究与综述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预期研究成果
        1.2.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水平
        1.2.4 研究的方法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社会历史地位
        1.3.2 填补一项空白
2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
    2.1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形成期——1959
        2.1.1 社会背景
        2.1.2 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概况
        2.1.3 值得一提的装修施工
        2.1.4 本阶段室内设计的特点
    2.2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发展期1960——1991
        2.2.1 社会背景
        2.2.2 两个阶段
        2.2.3 本阶段室内设计特点
    2.3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繁荣期1991——至今
        2.3.1 社会背景
        2.3.2 人民大会堂大规模维修改造工程的实施
        2.3.3 本阶段室内设计的特点
    2.4 小结
3 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的构成
    3.1 室内的空间形态
        3.1.1 空间的分类
        3.1.2 空间的核心——厅堂
        3.1.3 空间的尺度
        3.1.4 空间的时间性
    3.2 室内的材质与色彩
        3.2.1 室内的材质
        3.2.2 室内的色彩
    3.3 室内光环境
        3.3.1 室内光环境的组成
        3.3.2 灯具的造型艺术
        3.3.3 光的装饰
    3.4 室内的声环境设计
        3.4.1 建成时期空间的声学处理
        3.4.2 维修改造后空间的声环境提高
    3.5 主要厅堂室内设计作品简介
        3.5.1 国家投资改造装修项目
        3.5.2 建堂后新增的厅堂项目
        3.5.3 少数民族自治区厅堂项目
        3.5.4 由地方省市投资改造装修项目
    3.6 小结
4 人民大会堂的室内装饰艺术
    4.1 装饰的含义
        4.1.1 装饰的起源
        4.1.2 装饰的动机
    4.2 装饰的原则
        4.2.1 当代的建筑装饰的审美嬗变
        4.2.2 装饰的原则
    4.3 装饰的分类
        4.3.1 室内装饰的形式
        4.3.2 雕刻
        4.3.3 彩画
        4.3.4 装饰纹样
    4.4 小结
5 人民大会堂室内的家具与陈设
    5.1 人民大会堂室内的家具
        5.1.1 家具的布置形式
        5.1.2 家具的种类与形式
        5.1.3 家具的特点
    5.2 人民大会堂室内的陈设艺术
        5.2.1 室内陈设布局
        5.2.2 装饰织物
        5.2.3 艺术品的陈设
        5.2.4 室内绿化
    5.3 小结
6 影响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主要因素
    6.1 经济对设计的推动作用
    6.2 社会文化因素
        6.2.1 政治因素
        6.2.2 社会心理
        6.2.3 价值观
    6.3 技术因素
        6.3.1 施工工艺
        6.3.2 科学技术
        6.3.3 材料
    6.4 设计师
        6.4.1 设计师的组成
        6.4.2 建筑设计人代表张镈、赵冬日
        6.4.3 装饰艺术家代表奚小彭、常沙娜
        6.4.4 维修改造时期建筑师代表王炜钰、赖聚奎
        6.4.5 维修改造时期中青年设计师代表马怡西
7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
    7.1 室内环境艺术的国家形象
        7.1.1 国家文化形象的含义
        7.1.2 中国设计的典范
        7.1.3 艺术的国家形象
    7.2 和而不同的多元设计风格
        7.2.1 多元化的室内设计
        7.2.2 细部设计的不懈追求
    7.3 批评视野中的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
        7.3.1 室内设计批评学的基点
        7.3.2 体验式的室内设计批评学
        7.3.3 典型作品评述
    7.4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风格对外的影响
结语:人民大会堂室内研究的启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A:人民大会堂工程设计时间表
附录B:国庆工程设计审查会议日程
附录C:参加人民大会堂建设的施工和材料供应单位
附录D:人民大会堂主要厅堂改造装修简况
附录E: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元素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概述
    1.1 从单一到系统
        1.1.1 中国传统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历史回顾
        1.1.2 西方传统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历史回顾
    1.2 城市开放空间的布局
        1.2.1 西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布局的特点及成因
        1.2.2 我国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布局的特点及成因
    1.3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问题与发展
        1.3.1 当代西方成说公共开放空间的困境与发展
        1.3.2 当代中国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与改造
第2章 城市的“客厅”
    2.1 城市开放空间的起源
    2.2 城市开放空间概念的发展
    2.3 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概念的重新建立
第3章 城市广场
    3.1 城市广场的定义
        3.1.1 古代城市广场
        3.1.2 现代城市广场
    3.2 城市广场的分类及城市广场空间形式
        3.2.1 休闲广场
        3.2.2 纪念广场
        3.2.3 商业广场
        3.2.4 宗教广场
        3.2.5 交通广场
    3.3 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
第4章 城市步行街
    4.1 步行街的基本构成元素
    4.2 城市步行商业街的形式分为
    4.3 城市步行游览街
        4.3.1 公共绿道
        4.3.2 漫步道
    4.4 中国步行商业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4.1 交通规划不合理
        4.4.2 空间布置不合理
        4.4.3 盲目仿古,商业街缺乏文化内涵
    4.5 城市商业步行街设计特色
        4.5.1 文化特色
        4.5.2 植物绿化
        4.5.3 街具小品
        4.5.4 管理设施
        4.5.5 路面铺装
        4.5.6 夜景照明
    4.6 综上所述,在城市商业步行街的环境设计,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第5章 城市滨水区
    5.1 城市滨水区空间类型
    5.2 滨水区的综合价值
        5.2.1 生态价值
        5.2.2 实用功能价值
        5.2.3 景观价值
    5.3 城市滨水区功能演变
    5.4 滨水区环境现状
    5.5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原则作出以下分析
        5.5.1 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开发的原则
        5.5.2 滨水区的旅游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协调
        5.5.3 交通线路管理要考虑游憩活动的需要
第6章 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对策
    6.1 人性化对策
        6.1.1 注重尺度
        6.1.2 结合自然
        6.1.3 完善设施
        6.1.4 公众参与
    6.2 自然对生态对策
        6.2.1 保护利用现有生态资源
        6.2.2 体现自然景观特色
    6.3 可持续发展对策
        6.3.1 自然环境的保护开发对策
        6.3.2 历史性建筑及街区的保护开发对策
        6.3.3 新城市的城市开放空间对策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绿色植物饮水花缸台(论文参考文献)

  • [1]触媒视角下的城市滨河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 ——以成都市宜居水岸项目为例[D]. 宁文.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
  • [2]对商业银行基层网点“软硬”服务环境改善的思考[J]. 金志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0)
  • [3]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 张志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01)
  • [4]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元素特色研究[D]. 田倩.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5)
  • [5]试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和地表植被[J]. 张明玉. 荆州师专学报, 1992(02)

标签:;  ;  ;  ;  ;  

绿色植物饮用水花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