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半小时

一节课半小时

一、一节课就上半小时(论文文献综述)

朱莉雅[1](2021)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入学适应”主题开发研究 ——以与Q老师协同探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从小学升入初中的阶段中,新生将面临整个环境全方位的改变。随着这一系列变化,新生可能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和心理不适症状,但同样地,这个特殊的适应过程也会为新生带来各方面发展的动力和可能性。因此,小升初阶段的“入学适应”对新生未来中学生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的“入学适应”教育可以从多方面着手,而本研究试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编的角度出发,基于“入学适应”主题对Y中学初一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校本开发。在生命全程发展观和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观理论指导下,本研究借鉴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结构,在理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的基础上结合凯米斯行动研究经典模式,并运用协同式行动研究法对成都市Y中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入学适应”主题进行校本开发。研究包括两阶段性循环行动,具体从以下七个主要行动研究步骤展开对“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第四环节到第七环节为循环圈:情境分析;问题界定;总构想(总计划);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对研究问题的提出背景、目的与意义、相关文献和概念界定以及方法与思路等进行阐述。第二章是Y中学“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过程,即研究合作者们共同进行协同式行动研究的具体研究历程。该章包括行动前合作双方的知识准备、对Y中学初中“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情境分析、“入学适应”方案的编制与实践观察、期中后对上一阶段行动的反思与改进以及“入学适应”方案再实践等方面。第三章是研究结果,提炼“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过程中的研究结果,包括“入学适应”主题的四个开发内容和协同式行动研究是进行课程校本开发的有效途径两个方面。第四章对研究进行反思,反思现阶段研究中现存的突出问题并提供改进思路;分析Q老师在此次协同式行动研究中的专业成长;分析研究合作双方“合作关系”;分别就协同式行动研究“计划”、“行动与观察”、“反思”三环节进行思考来进一步明晰后续研究方向,从而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开发的不断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柏佳妤[2](2021)在《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研究 ——以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课堂用语贯穿了一节课的全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和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用语不仅被认为是教师用来传播知识的工具和手段,更被认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纽带。近几年,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课题,但对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探讨空间。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来自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五位新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真实记录了五位新手教师的课堂用语,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发现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指导性的合理改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给对外汉语新手教师提供一定的助益。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笔者介绍了研究缘起和意义,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并对当前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课堂用语的使用特点出发,分析了课堂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并对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将课堂用语分为了导入语、提问语、评价语、总结语四种类型;第二章介绍了研究对象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五位新手教师的详细情况,并针对调查对象,设计了与之相适应的调查量表,确定了调查方法,展示了本文的调查实施过程;第三章和第四章在对五位新手教师课堂用语转写的基础上,从时长、使用方式方法、使用的句子类型和学生参与程度等方面,分别对新手教师的课堂导入语、提问语、评价语以及总结语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手教师在课堂用语使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五章针对新手教师课堂用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帮助新手教师解决课堂用语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用语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新手教师的教学能力。第六章为结论,探讨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及其不足之处。

鲁佳男[3](2021)在《扬州清曲在学校教育中的考察 ——以三所学校音乐教学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扬州清曲,产生自江苏扬州,它是扬州当地极其富有典型性的曲种之一。文章以扬州清曲为考察对象,其主要流传在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区,最早可追溯至元代小唱。笔者将扬州清曲在扬州市学校里的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考察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文章第一章分析扬州清曲的生成环境、历史语境,第二章详细分析扬州清曲的音乐本体特征与语言特征,第三章重点考察扬州文化艺术学校与扬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扬州市广陵区金苹果鸿泰艺术幼儿园的清曲教学情况,第四章根据扬州清曲在学校教育中的考察,思考其在学校传承中的教育主体、文化认同以及文化选择问题。

林楠[4](2020)在《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同时,兴趣培养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课程目标。然而,新时代学生家长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和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造成了“急功近利”的教育现象,家长和学校异常关注兴趣,尤其是数学兴趣的培养。在当前形势下,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论文围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详细深入研究,通过对杭州市不同城区的两所公立学校中四到六年级的416名学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辅以对两所学校8名一线数学教师和15名参与问卷调查且有课外学习经历的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研究发现,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总体水平不高,有近一半的学生依照喜爱程度进行排序时未把数学排在八门经常参与的课程的前三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存在数学的教学内容单调、数学的教学方式单一和数学的作业布置僵化三大问题;课外学习中存在学生被动参与数学课外学习、数学课外学习不符学生需求和数学课外学习忽略兴趣发展三大问题。基于现状与问题提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改进策略,具体表现为:(1)适当增加数学拓展内容,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2)改善数学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3)改进数学的作业布置,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功体验兴趣;(4)转变观念,合理定位,让学生适度参与课外学习;(5)完善制度,切实保障,强化学生兴趣保护宗旨;(6)集聚合力,因材施教,点燃学生的兴趣之源。然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深挖的研究领域,此研究仅仅是一个面上的探索与尝试,受研究能力和研究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的影响,许多问题仍需要后续的探索与努力。

李海霏[5](2020)在《自由与压力:留美中国本科生学习体验研究》文中认为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本科教育具有重要地位,“以本为本”已成为教育共识。美国作为世界高教强国,其研究型大学培育出了大量优秀人才。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有何特征、强在何处,具有探究价值。留美中国本科生正在接受美国高等教育的过程之中,他们的学习体验是我们深刻理解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良好途径。本研究试图从留美中国本科生的学习体验来解读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征和优势,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启示,这一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基于质的研究方法论,以美国中部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作为田野地点,以正在该校学习的16位中国留学本科生为对象,采取深度访谈、现场观察等具体方法,获得访谈数据和观察数据等作为基础性研究材料。通过对访谈转录文本的三级编码,研究将留美本科生的学习体验分为校园环境、教学资源和个人努力三个维度。校园环境支持分为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三方面;教学资源由物质性的课程资源、社会性的教师资源,以及由教师资源生成的的师生互动资源构成;学生个人的努力则分为课业学习和拓展学习两部分。研究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描绘出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就读的经历与体验。通过对留美本科生学习体验数据的整合和分析,结合对中美两国宏观社会社会背景、中观教育体制变革背景以及微观校园政策支持机制的分析,研究发现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具有四大特征:(1)学习自由度高。大学在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和学习时间等方面的选择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力;(2)学业压力值大。学校建立了科学、完善与高效的作业与考试制度,利用大量的作业和高频的考试来促使学生加大对学习的投入;(3)学习实践性强。高校将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受学术理论所控制,而是理论的自我构建者;(4)师生互动频繁。学校设计开发出“讨论课”这种课程形式以及坐班时间(office hour)制度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基于上述分析,研究在本土反思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本科教育应提供给学生更多学习选择的机会、合理增加本科生学业压力、紧密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并且强化师生交流互动的制度建设。

张新昕[6](2020)在《“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长开始逐步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子女教育中,这在艺术特长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大量儿童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学习除了学校以外的艺术特长课。钢琴作为音乐器乐中的基础,在走入中国的一百年时间里也逐渐成为了家庭教育选择的热点项目。很多母亲疯狂地对子女展开钢琴艺术教育,使这项原本应该是陶冶性情的、带给儿童轻松愉悦之感的艺术,非但未给儿童带来快乐,却由于选择权的缺失以及枯燥的训练方式反而使大部分的儿童丧失了学习艺术的兴趣,甚至从最初的喜爱发展到到厌恶,排斥弹钢琴,最终和艺术学习渐行渐远。本研究以“质”的研究方法,选取八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展现关于家长特别是母亲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的行为决策过程。母亲的思想来自于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家庭自然状况、夫妻关系以及社会对于儿童各项特长的考量等等。母亲对于儿童学习过程的态度、参与儿童学习过程的行动对于儿童学习效果的关联与影响,母亲的教育行动对儿童成长所产生的反应、效果等,这些都是本研究要着重关注的问题。虽为众多个体的决策行为却往往能显现出共同趋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凸显不仅受到母亲行动复杂心理的影响,也受到社会人才需求、母亲文化、家庭经济、等众多的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影响着母亲的教育决策、教育行动以及儿童学习效果,深入探究之正是本研究的着力之处,而这些也恰恰是通过量化研究方式不易获取的信息。由于质化研究方法所限,本研究不奢求推广性,仅尽量还原几位母亲和儿童在钢琴艺术教育过程中的真实状态与矛盾冲突。本研究结果倘若使琴童的家长们能稍稍停下脚步,整理对照反思一下镜像内的自己,能够认识自己教育决策行为对于儿童钢琴学习效果的种种影响;能够引起对母亲文化之于儿童学习过程的影响的关注,本研究就求之不得矣。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一章——五章、反思和结语组成。引言包括选题缘由、本研究关注研究的问题、对相应文献的梳理、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第一章包括本研究的研究设计、研究过程以及对研究者的反思。第二章主要是对八名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家庭成员进行背景性介绍以及该研究问题的背景介绍。第三章主要是对儿童钢琴艺术教育过程中母亲的行动生成“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的两种样态形式进行探究,其中包括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定义的探究以及形成决策形成中两种样态放任背景因素梳理;从母亲教育行动的背景以及决策的意识根源入手,对其社会身份和自我身份进行定位分析解读。第四章侧重通过对于行动者们进行观察,描述关于生成“坚持到底”样态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行动以及其心理导向,挖掘出行动者的真实想法;以儿童的角度,呈现其被动行动之后的行动语言反应,折射儿童对于钢琴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及其成长。第五章侧重通过描述关于生成“半途而废”样态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行动以及其心理导向,透视其最本原的观念和心理样态;通过对短期型家庭教育的阻力进行分析,呈现此样态下儿童的心路历程。反思部分则是通过反思八组家庭的母亲在儿童钢琴艺术教育过程如何决策和心理变化,分析并挖掘两种样态下教育行动结果的深层根因。无论是对于想要子女学习学习钢琴的家长还是家中子女正在学习的家长起到照镜子的作用,警醒教育者深入思考家庭教育中成年思想和行动导向下产生的教育决策及其影响。结语部分通过正文的深描和分析,归纳出本研究的几点发现,一是母亲在家庭教育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影响;二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三是母亲文化作用被质疑。同时再次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对照系统相对缺失、研究对象的异源忽视、收集和分析资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等方面的不足进行反思,以便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改善。

葛泓[7](2020)在《泰国零基础中学生的汉语教学调查 ——以Prachantaratbumrung School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有关泰国零基础中学生汉语教学的研究寥寥无几。起始阶段对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新手教师。我们汉语教师志愿者大多数是没有过实际教学经验的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硕士,针对零基础学生的教学手法还相当稚嫩。根据2006年至2018年孔子学院年度报告统计,2018年赴泰志愿者人数高达1600人次,约占当年派往全球志愿者总人数的28.2%,可见赴泰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是比较庞大的群体。因此笔者想以自己任教的学校为例,调查针对泰国零基础中学生的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汉语教师志愿者在面临这样的状况时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也为以后的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提供一些参考。笔者结合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从学生、教师和教学载体三个要素着手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开展泰国中学生的起始阶段汉语教学。文章第一部分阐释了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针对学校的情况、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资和教材教学设备使用情况、学习者的情况以及学校汉语教师工作情况展开了调查,给出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并加以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该校汉语教学工作诸多弊病及其原因;第四部分围绕第一堂汉语课,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分析了学生和教师这两大课堂教学影响因素,并以访谈的形式咨询了专家型教师。最后给出教学建议。

娜斯佳(Anastasia Vorontsova)[8](2020)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文中认为教育无论从哪个视角或方面进行讨论都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更决定其生活品质及生活方式。俄罗斯与中国的教育体系大相径庭,教学方法及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因此很多中国学者、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都对俄罗斯汉语教学及课程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包括教学法论、课程内容、教师及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将对中俄语文教学方法的拓展及教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本研究从七个方面介绍远东地区的哈巴罗夫斯克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并对这些高等院校进行调查。具体来说,这七方面包括: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内容;三、俄罗斯的评价标;四、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环境;五、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方法;六、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队伍;七、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包括在哈巴罗夫斯克市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虽然本调研的研究领域宽,研究方面广,但本文提供了真实且可信度极高的调查研究数据。截至目前,本研究是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市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汉语教学最具拓展性的唯一研究。本文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价值。对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的部分(包括:苏联和俄罗斯评价标准、苏联和俄罗斯教育体系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阶段总览)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中俄学者的相关研究。论述了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第三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含义及要点,并且指出这些方面与汉语教学的关系及它们对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此外,第三部分的目标是从理论方面分析两要素对语言教学过程的影响(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习得)、俄罗斯汉语教学的状态,并分析俄罗斯汉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俄罗斯汉语教学目标、俄罗斯汉语教学内容、俄罗斯评价标准、俄罗斯汉语教学环境、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俄罗斯汉语师资与俄罗斯汉语学习者)。该部分的理论对研究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的研究就是上述汉语教学的因素。因此,第三部分奠定了本研究汉语教学理论的基础。研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历史。本章介绍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历史、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阶段。其发展共有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汉语教学的发端,即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第二阶段为汉语教学的稳步发展,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第三阶段为汉语教学的加速发展,即20世纪下半叶至今。这部分还归纳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四个发展因素(地理因素、人口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此外提出了该地区的三个主要发展特点:一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曲折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形成的缓慢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过程的断续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代发展的稳定性);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迟缓性;三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包括两个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与迟缓性的因果关系)。第五部分,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研究。更准确地说,是对该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本部分介绍了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包括七个方面:研究过程、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学开展概况、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定位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教材选择与使用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环境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师资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现状。第六部分,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汉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哈巴罗夫斯克高等院校汉语教学的研究表明,主要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教学目标不清晰、汉语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学目标单一、汉语教学目标制定过低);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队伍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教学师资收入低、汉语教学师资从事汉语教学的时间短、汉语教学师资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经历少、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缺乏工具性动机);三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问题有四点:俄罗斯评价标准缺乏客观性与汉语学习者对汉语教师公平度的判断缺乏明确性);四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课程内容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课堂上只采用俄文版的汉语教材、汉语教材的听力材料不足、汉语教材不符合教学活动、汉语教材提供的中国文化知识不多);五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环境存在问题(问题有三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环境缺乏系统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环境缺乏能动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行为模式不利于良好的课堂气氛);六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的拼音及声调发音不标准、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理解度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识字率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七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问题有三点:教师的教法单一、不符合教学活动、缺乏现代化)。此外,本部分从本质上解释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第七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论述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在论述过程中,作者结合部分教学案例、问题调查结果、访谈结果并加以说明。该部分还介绍了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对策及建议。具有七个方面:一、提高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及适切性(包括两个点:依据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设定梯次性教学目标与依据汉语不同需求设定不同功能的教学目标);二、优化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三、优化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四、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五、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适切性;六、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工作条件与提高汉语教师的动机;七、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效率。研究分析表明,为了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获得成效,应该采取对策改进把汉语教学作为第一语言及第二外语的整个过程。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四个:改进学习汉语学生学习进度的对策、改进汉语教师课程设置的对策、改进办学机构设备的对策。此外,本章也给中国国家汉办提出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改进建议。综上所述,本文的目的,既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明确该地区汉语教学的所处发展阶段,了解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进的策略,为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可供推广的研究成果。

Cho Hyoungmi[9](2020)在《小学分数除法教学的中韩案例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教师的知识是数学教育的一个热点。除了SMK、PCK等教师的教学知识理论以外,舍瓦拉德倡导的ADT理论和教学知识转变理论,带来了数学知识的新的观点。他提出学校的知识的来源不是学校自发,而是外部形成的知识转变到学校。教学知识的转变是从学校外部的学科知识转变到可教的知识开始,下一步可教的知识转变到教学知识。他说,观察课堂一般关注教师-学生之间的二元关系,但是其实在课堂中数学知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他提出了教学三元因素——教师、学生、数学知识。因此,观察课堂不只是看师生的课堂活动,还需要研究课堂中知识的操作方法。跟据ADT理论,知识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社会制度内部通过人类的认知活动形成的,具有实践和理论的两个层面。“教学行为的实践和思维(Proxeology;PL)”是ADT理论的核心词。一般指的是人类的活动和行为,在理论中还包括行为的意图、思考等,具有比较广泛的意思.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分数除法”为例,观察并比较中韩小学数学课堂,分析小学课堂中“分数除法”的教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以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社会数学文化规范,由此讨论数学课堂中形成的数学知识所具有的意义。研究问题是:1.在中韩“分数除法”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知识转变(Didactic Transposition)”的特征是什么?(1)中韩教材中呈现的“期望教学知识(Knowledge to be taught;KBT)”是什么?(2)中韩课堂中,“实际教学知识(taught knowledge;TK)”是什么?(3)中韩课堂中,“期望教学知识(KBT)”如何转变到“实际教学知识(TK)”?整个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中韩教材的结构和分数除法单元内容,教师提前访谈,拍摄与录音课堂,教师课后访谈。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教材和课堂,分析框架是Chevallard&Sensevy(2014,40)的PL两个大模块:实践(praxis)和理性思维(lo gos)。首先,为了分析KBT,列出中韩教材的体系、内容(文字题、模型、算式),提出实践的两个要素——任务(tasks)、技法(technique)和理性思维的两个要素——技术(technology)、理论(theory)。再次,课堂中师生使用的任务、模型、数式和语言表征中,列出PL的四个模块,然后分析TK和KBT转变为TK的过程。研究结果包括中韩教材的分数除法的演变和特征。演变过程中发现中韩教材编排的分数除法算法的方式不同。中国教材是用“分数乘法的逆运算”概念提出用倒数的算法。教材演变中倒数的编排位置也有变化,完成现在的“先提出倒数,后探索算理”的编排方式。韩国教材显示不同类型的分数除法算式,涉及通分异分母分数的算式解决过程中一步一步探索除数转变倒数。不过现行韩国新教材重点在于分数除法的不同表征,引进单位比率量和双数轴。既然教材中的KBT不同,课堂中的TK也有差异。在数学课堂中,中韩两位老师都是跟着教材走的,但是分析课堂的PL中发现,教材中的KBT不同,课堂中的TK技法和技术(数学用语、模型、算式运用方式)也都不同。另外,在中国课堂发现教材中的隐形技术,老师布置了课堂活动,当成课堂活动的核心技法的现象。在韩国课堂,现实生活情境的引入方式,产生找出生活中的数学的谈话。分析中韩教材和课堂的PL和教学知识转变,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1)教材中的倒数编排;(2)分数除法的算法内容的多样化;(3)教学中线段图的使用方式;(4)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用语(分率、和倍问题等)的存在理由(raison d`être)。

伍娅萌[10](2020)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视唱练耳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以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视唱练耳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内容,以音乐史学、教育心理学、文化传播学为理论支撑,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点梳理俄罗斯视唱练耳在中国的教学、教材及其他成果的历史发展脉络。站在民族化和全球化的视角,审视俄罗斯视唱练耳在中国传承与发展,反思其对我国视唱练耳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影响,为促进文化自信背景下我国视唱练耳学科发展尽一份力。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论,正文分四章。绪论部分主要包含选题缘起、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概念界定。第一章以东正教教堂、俄侨音乐学校、国内音乐院校视唱练耳专家班的视唱练耳教学活动为主要对象针对教学理念、方法、过程、人物四个方面进行各阶段教学传承与发展的归纳分析。第二章主要对《巴赫梅捷夫曲谱集》、《二声部视唱练耳教材》、《视唱教程》以及《二、三声部视唱集》各阶段教材的编写理念、教材内容、编写特点、使用情况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第三章针对俄罗斯在华出版的期刊与理论书籍、社会音乐团体活动、中苏研讨会、中苏访问与交流四个部分进行各阶段研究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分析。第四章从民族化、全球化两个角度分析俄罗斯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并对我国视唱练耳的发展给予一点启示与建议。

二、一节课就上半小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节课就上半小时(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入学适应”主题开发研究 ——以与Q老师协同探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 Y中学“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过程
    2.1 研究现场的进入——合作关系建立、行动时间规划
    2.2 前期调研与问题明确——Y中学初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2.2.1 Y中学概况——城郊中学
        2.2.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
        2.2.3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现状调查
        2.2.4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明确
    2.3 行动前的知识准备——理论知识以及行动研究方法的学习
        2.3.1 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取向的选择
        2.3.2 生命全程发展观中的“入学适应”
        2.3.3 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
        2.3.4 协同式行动研究方法的学习
    2.4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方案计划与实施——方案编制与实践
        2.4.1 “入学适应”主题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拟定
        2.4.2 “入学适应”子主题的选择与具体活动设计
        2.4.3 “入学适应”主题的活动实施方式确定
        2.4.4 “入学适应”主题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选择
        2.4.5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方案的实施
    2.5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问题反思与改进——方案的调整
        2.5.1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问题反思
        2.5.2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改进
    2.6 “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方案再实施——方案的再实践
        2.6.1 课前准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2.6.2 课上实施——多种方法观察课堂“活动”
        2.6.3 课后总结——五人小组会议
        2.6.4 期末评价——灵活多样的过程性评价
3 研究结果
    3.1 “入学适应”主题目标设计具有层次性
    3.2 “入学适应”主题具体活动进行“螺旋式”设计
    3.3 “入学适应”主题实施“活动教学”
    3.4 “入学适应”主题以“发展性”评价取向为主
    3.5 协同式行动研究法是进行课程校本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
4 研究反思
    4.1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未来改进
        4.1.1 增强“入学适应”主题的子主题和具体活动的可选择性
        4.1.2 “活动教学”课堂中需要纪律控制
        4.1.3 建构“入学适应”主题教育的评价体系
    4.2 Q老师在协同式行动研究中的专业成长
        4.2.1 教育理念的改变
        4.2.2 课程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知识的改变
        4.2.3 课程开发能力与反思能力的改变
        4.2.4 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的改变
    4.3 协同式行动研究下课程校本开发的“合作关系”
        4.3.1 合作双方的角色定位
        4.3.2 开发中的“协同合作关系”
        4.3.3 开发中的“深度协同”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研究 ——以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研究现状
        1.2.1 2000 年之前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的研究
        1.2.2 2000年--2010年之间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的研究
        1.2.3 2010 年至今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的研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课堂用语概念的界定
        1.3.2 对外汉语新手教师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2.1 调查设计目的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1 新手教师基本情况
        2.2.2 学生基本情况
    2.3 新手教师课堂用语观察量表设计
    2.4 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调查实施过程
第3章 新手教师课堂导入语与提问语分析
    3.1 新手教师课堂导入语分析
        3.1.1 导入语时长分析
        3.1.2 导入语运用方式分析
        3.1.3 导入语使用词类分析
        3.1.4 导入语句子类型分析
        3.1.5 导入语学生参与程度分析
    3.2 新手教师课堂提问语分析
        3.2.1 提问语统计标准
        3.2.2 提问语使用次数分析
        3.2.3 提问语运用方式分析
        3.2.4 提问语等待回答时长分析
        3.2.5 提问语学生参与程度分析
第4章 新手教师课堂评价语与总结语分析
    4.1 新手教师课堂评价语分析
        4.1.1 评价语运用方式分析
        4.1.2 评价语使用情况分析
        4.1.3 评价语评价内容分析
        4.1.4 评价语学生参与程度分析
    4.2 新手教师课堂总结语分析
        4.2.1 总结语运用方式分析
        4.2.2 总结语学生参与程度分析
第5章 对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使用建议
    5.1 新手教师课堂导入语使用建议
        5.1.1 导入语时长建议
        5.1.2 导入语运用方式建议
    5.2 新手教师课堂提问语使用建议
        5.2.1 提问语运用类型及提问语设计建议
        5.2.2 提问语等待时长及学生参与程度建议
    5.3 新手教师课堂评价语使用建议
        5.3.1 评价语使用情况建议
        5.3.2 评价语学生参与程度建议
    5.4 新手教师课堂总结语使用建议
    5.5 新手教师课堂用语整体使用建议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扬州清曲在学校教育中的考察 ——以三所学校音乐教学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分析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扬州清曲的生成环境及历史语境
    第一节 扬州清曲的生成环境
        一、扬州清曲生成的自然环境
        二、扬州清曲生成的人文历史环境
    第二节 扬州清曲的历史语境
第二章 扬州清曲的音乐本体特征与语言特征
    第一节 扬州清曲的音乐本体特征
        一、唱腔
        二、曲牌
        三、题材
        四、体裁
    第二节 扬州清曲的语言特征
        一、衬词
        二、比兴手法
第三章 扬州清曲学校教育的考察
    第一节 三所学校概况
        一、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概况
        二、金苹果鸿泰艺术幼儿园概况
        三、扬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学校概况
    第二节 三所学校清曲教学的个案调查
        一、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清曲教学的传承考察
        二、金苹果鸿泰艺术幼儿园清曲教学的传承考察
        三、扬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清曲教学的传承考察
    第三节 三所学校清曲教学差异
        一、演唱方式差异
        二、曲目选择差异
        三、考核标准差异
    第四节 考察中所反映的问题
        一、目标不明确
        二、传承效果不佳
        三、教学师资不足
        四、授课时间欠缺
    第五节 扬州清曲学校教育的教学特点
        一、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
        二、母语的音乐教育
        三、简谱记谱法教学
第四章 扬州清曲学校传承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
    第一节 扬州清曲学校传承的教育主体
    第二节 扬州清曲学校传承的文化认同
    第三节 扬州清曲学校传承的文化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听课记录
附录二:扬州市广陵区金苹果鸿泰艺术幼儿园访谈记录
附录三:扬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访谈记录
附录四:考察照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价值研究
        二、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
        三、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整体分析
        一、小学生数学喜欢程度的比较排序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利因素
        三、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不利因素
    第二节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差异分析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性别差异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年级差异
        三、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成绩差异
    第三节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内分析
        一、小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兴趣
        二、小学生对数学教学方式的兴趣
        三、小学生对数学作业布置的兴趣
    第四节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外透视
        一、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外学习的状况
        二、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外学习的动因
        三、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外学习的态度
第三章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堂学习问题
        一、数学的教学内容单调
        二、数学的教学方式单一
        三、数学的作业布置僵化
    第二节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外学习问题
        一、学生被动参与数学课外学习
        二、数学课外学习不符学生需求
        三、数学课外学习忽略兴趣发展
第四章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改进策略
    第一节 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培养的改进策略
        一、适当增加数学拓展内容,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改善数学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
        三、改进数学的作业布置,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功体验兴趣
    第二节 小学生数学课外学习兴趣激发的改进策略
        一、转变观念,合理定位,让学生适度参与课外学习
        二、完善制度,切实保障,强化学生兴趣保护宗旨
        三、集聚合力,因材施教,点燃学生的兴趣之源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附录2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3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访谈提纲(学生)
附录4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访谈内容(教师)
附录5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访谈内容(学生)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自由与压力:留美中国本科生学习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
        (一)留美本科生
        (二)学习体验
        (三)研究型大学
    四、文献综述
        (一)大学生学习体验
        (二)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论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为何选择质的研究
        (二)研究参与者
        (三)数据的收集
        (四)数据的分析
        (五)研究伦理说明
        (六)研究的可信度
第二章 自由学习的“麦屯”大学
    一、大学的自然环境
        (一)“村”中大学
        (二)“寒”冬漫长
    二、大学的基础设施
        (一)二十四小时图书馆
        (二)自由开放的教学楼
    三、大学的政策支持
        (一)注重学习选择自由
        (二)提供学业咨询指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丰裕充沛的教育资源
    一、大学的课程资源
        (一)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二)“套餐式”授课模式
    二、大学的教师资源
        (一)差异性教学投入
        (二)补充型教学辅助
    三、教师的“坐班时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负重前行的留美学生
    一、大学课业学习
        (一)繁重作业累积成长
        (二)高频考试督促学习
    二、大学拓展学习
        (一)专业能力提升训练
        (二)升学就业预先准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结论、启示与研究反思
    一、留美本科生学习体验的讨论
        (一)学习自由度
        (二)学业压力值
        (三)学习实践性
        (四)师生互动性
    二、研究结论
    三、对我国本科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提供更多学习选择的机会
        (二)合理增加本科生学业压力
        (三)教学紧密融合理论与实践
        (四)加强师生互动制度化建设
    四、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留美本科生学习体验访谈提纲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儿童艺术教育在国家教育导向中地位的提升
        (二)我国儿童钢琴艺术教育发展的原生困境
        (三)对家庭教育行动主导者(母亲)的关注与反思
        (四)个人兴趣和从教经历
    二、研究问题域
        (一) 家庭教育中的行动者及其效能
        (二) 家长教育决策及行动与儿童学习动力关联影响
        (三)“母亲文化”的失语及其教育意蕴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母亲文化
        (二)家庭教育
        (三)家庭教育行动
        (四)儿童钢琴艺术教育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一)行为决策理论
        (二)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三)人格发展心理学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伦理
        (五)研究者的反思
第二章 叙述的背后
    一、八名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缩写
        (一)八组家庭生活的地方:历史文化城
        (二)八名儿童及其家庭素描
    二、“他们”所在的境遇
        (一)琴童的日常上学生活:以时间之维
        (二)琴童的课余生活:以空间之维
        (三)琴童的家庭生活:以家庭关系之维度
第三章 作为行动者母亲的两难局面
    一、“坚持到底”与“半途而废”:两种样态的现实存在
        (一)“坚持到底”与“半途而废”:两种样态的定义
        (二)“坚持到底”样态的家庭关照
        (三)“半途而废”样态的家庭关照
    二、自我关照:母亲的自我定位
        (一)子女教育规划:母亲的家长权威意识
        (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母亲的忧患意识
        (三)为母则刚:母亲的母性意识复苏
    三、左右为难:母亲行动的意识根源
        (一)“一切为了孩子”:社会赋予母亲角色的定位
        (二)“我是为了你好”:母亲在家庭中的管理功能的凸显
        (三)“将来不要埋怨我”:母亲的责任感来源
        (四)“陪吃陪睡还要陪学习”:母亲的多重身份角色
        (五)“你这个妈是怎么当的”:母亲的职责远远超过个体情感诉求
第四章“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坚守与变革
    一、希冀:“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母亲教育
        (一)“他得比我有出息”:母亲教育的心理导向
        (二)“以后兴许会用得上”:母亲教育的外界引导
        (三)“有开始也要有结束”:母亲教育的隐性动因
        (四)“怕吃亏”:多样文化背景下的共同心声
    二、迷茫:“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儿童之惑
        (一)“我为什么一定要学钢琴”:儿童心底的大问号
        (二)“我都没有玩的时间了”:儿童心里的委屈
        (三)美滋滋的笑容背后:儿童学琴之路暂短的幸福呈现
    三、省思:“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教育行动
        (一)钢琴艺术教育中家庭的坚持到底
        (二)童年影像的人生意义与钢琴艺术教育
        (三)指向儿童潜能充分挖掘的钢琴艺术教育
第五章“半途而废”样态家庭的无奈与失望
    一、恨铁不成钢:“半途而废”样态下家庭中的母亲教育
        (一)“我也不能替他弹”:母亲教育的内在心理导向
        (二)“一切都可能成为绊脚石”:母亲教育的外界引导
        (三)“咱们也成不了音乐家”:母亲教育的隐性动因
        (四)“特别有天赋”或“不是这块料”源于行动者个体认知的不同阶段
    二、喜忧参半:“半途而废”样态家庭中的儿童之感
        (一)“不用练琴真实太好啦”:儿童眼中的轻松
        (二)“你为啥不能坚持到最后”:儿童嘴里的抱怨
    三 “半途而废”样态家庭中行动者的阻力分析
        (一)成年人的行为阻碍着儿童的自然发展
        (二)子女成为家长的终极目标
        (三)家长的非专业性制约钢琴学习效果
        (四)男权与女权的博弈
        (五)家庭经济因素
反思
    一、母亲在家庭钢琴艺术教育中的主导效用
    二 钢琴艺术教育中社会资源专业性稍显乏力
    三 家庭教育行动与社会专业性衡量结合簇生良性钢琴艺术教育
        (一)我国钢琴艺术教育如何在异域文化样态下成长
        (二)儿童钢琴演奏艺术作为非系统性学科教育的困境
        (三)非系统性儿童学科教育中家庭如何参与有效引导
结语
    一、研究发现
        (一)母亲在家庭教育行动中的主导地位
        (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
        (三)母亲文化效用被质疑
    二、研究的局限性
        (一)家庭成员对照的相对缺失
        (二)研究对象的地域忽视
        (三)收集和分析资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三、后续研究的构想
        (一)引进有音乐艺术学习背景家长的决策行为对照维度
        (二)增加其他地域的研究对象
        (三)研究对象的追踪时间扩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7)泰国零基础中学生的汉语教学调查 ——以Prachantaratbumrung School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Prachantaratbumrung School汉语教学现状
    2.1 学校情况
        2.1.1 学校概况
        2.1.2 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教育水平及汉语推广状况
        2.1.3 学校部门设置和学科划分
    2.2 汉语课程设置
    2.3 教学管理制度
    2.4 师资情况
    2.5 学校教材、教学媒体使用情况
    2.6 学习者情况
        2.6.1 学校生源及学生语言环境
        2.6.2 学生分班情况及汉语学习情况
        2.6.3 学生特点
    2.7 课堂教学情况
3 Prachantaratbumrung School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因素
    3.2 教师因素
    3.3 教学载体因素
    3.4 学校因素
    3.5 重要的第一堂课
4 关于泰国零基础中学生第一堂课的调查
    4.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
    4.2 调查数据
    4.3 调查结果分析
    4.4 调查结论
5 泰国零基础中学生汉语课的教学建议
    5.1 给志愿者的建议
    5.2 给泰方学校的建议
    5.3 给泰国零基础阶段中学生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8)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课堂观察法
        (三)半结构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之处
    六、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
        (一)概念界定
        (二)相关说明
第二章 研究现状
    一、参考文献基本情况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俄罗斯汉语教学机构
        (二)俄罗斯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三)俄罗斯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四)俄罗斯汉语教材的情况
        (五)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
        (六)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历史
        (七)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内容的情况
        (八)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九)俄罗斯远东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三、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研究不够充分
        (二)研究缺乏整体性
        (三)研究不够深入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与汉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要点
        (三)跨文化交际理论对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启示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汉语教学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含义
        (二)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的理论要点
        (三)第二外语习得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三、从所述理论对俄罗斯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解构分析
        (一)俄罗斯汉语教学目标
        (二)俄罗斯汉语教学内容
        (三)俄罗斯远评价标准
        (四)俄罗斯汉语教学环境
        (五)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
        (六)俄罗斯汉语教学师资
        (七)俄罗斯汉语学习者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历史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历史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汉语教学的发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
        (二)第二个阶段:汉语教学的稳步发展(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三)第三个阶段:汉语教学的加速发展(20世纪下半叶至今)
    二、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内在因素
        (一)地理因素
        (二)政治因素
        (三)人口因素
        (四)经济因素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迟缓性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复杂性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曲折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的概况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过程
        (一)半结构式观察
        (二)调查对象及选取
        (二)调查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
        (四)调查的信度与效度
        (五)问卷调查的过程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的情况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情况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的情况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情况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情况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存在的问题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及适切性
        (一)依据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设定梯次性教学目标
        (二)依据汉语不同需求设定不同功能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
        (一)提高汉语教材的系统化
        (二)提高汉语教材的有效度
    三、优化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评价标准
        (一)改善俄罗斯的“五分评价标准”
        (二)提高俄罗斯汉语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四、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
        (一)改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环境的管理
        (二)促进汉语教学环境外在因素
    五、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适切性
        (一)修订2019年新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联邦州教育标准》教学方法的部分
        (二)优化高等院校的配备与教师管理
        (三)促进汉语活动教学及教法
        (四)提高汉语教师的工作有效率
    六、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工作条件与提高汉语教师的动机
        (一)提高汉语教师福利
        (二)优化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三)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的动机
    七、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效率
        (一)提高汉语学习者的物质生活状况
        (二)改善生活与学习环境
        (三)提高学习效率
        (四)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的动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时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小学分数除法教学的中韩案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和限制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ADT理论(Anthropological Theory of the Didactic)
        2.1.1 布鲁索(Brousseau)的教学情境(Didactic Situation)理论
        2.1.2 教学(Didactic)的意义
        2.1.3 数学知识转变(Didactic Transposition)
        2.1.4 中韩教学知识变换研究
    2.2 分数与分数除法的教学
        2.2.1 分数的意义
        2.2.2 分数除法问题情境与概念
        2.2.3 分数和分数运算模型(model)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阶段
    3.2 研究对象
        3.2.1 教材和教师用书
        3.2.2 教师和学校
    3.3 研究设计
        3.3.1 案例研究
        3.3.2 提前访谈和课后访谈
        3.3.3 教材分析
        3.3.4 课堂观察与录像
    3.4 收集数据
        3.4.1 提前访谈与课后访谈
        3.4.2 课堂观察数据
    3.5 数据分析方法
        3.5.1 知识分析框架
        3.5.2 教学知识变换分析框架
第四章 中韩教材的分数除法期望教学知识变换
    4.1 中国教材的分数除法期望教学知识变换
        4.1.1 中国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数除法内容的演变
        4.1.2 中国现行教材的分数除法教授知识转变
        4.1.3 C老师的单元教学设计
    4.2 韩国教材的分数除法期望教学知识变换
        4.2.1 韩国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数除法内容的演变
        4.2.2 韩国小学数学教材结构和分数除法教学流程
        4.2.3 K老师的分数除法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章 中国小学数学课堂分析
    5.1 第五节-分数的混合运算
        5.1.1 中国第五节的教材PL(CT-TP)
        5.1.2 中国第五节的课堂PL(C5-CP)
    5.2 第六节-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几个数
        5.2.1 中国第六节的教材PL(C6-TP)
        5.2.2 中国第六节的课堂PL(C6-CP)
    5.3 第七节-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几个数
        5.3.1 中国第七节的教材PL
        5.3.2 中国第七节的课堂PL
    5.4 第八节-已知两个量的和(差),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量
        5.4.1 中国第八节的教材PL
        5.4.2 中国第八节的课堂PL
第六章 韩国小学数学课堂分析
    6.1 第一节-(分数)÷(分数)的认识(1)、(2)
        6.1.1 韩国第一节的教材PL
        6.1.2 韩国第一节的课堂PL
    6.2 第二节-(分数)÷(分数)的认识(2)
        6.2.1 韩国第二节的教材PL
        6.2.2 韩国第二节的课堂PL
    6.3 第三节-(自然数)÷(分数)的认识
        6.3.1 韩国第三节的教材PL
        6.3.2 韩国第三节的课堂PL
    6.4 第四节-以(分数)÷(分数)表示(分数)×(分数)
        6.4.1 韩国第四节的教材PL
        6.4.2 韩国第四节的课堂PL
    6.5 第五节-(分数)÷(分数)的运算和【挑战数学】
        6.5.1 韩国第五节的教材PL
        6.5.2 韩国第五节的课堂PL
    6.6 第六节-【数学探究】画图表示1÷1/2
        6.6.1 韩国第六节的教材PL
        6.6.2 韩国第六节的课堂PL
第七章 研究结果与建议
    7.1 中韩教材的期望教学知识转变比较
    7.2 中韩课堂的教学知识转换比较
    7.3 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教师用)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视唱练耳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六、概念界定
第一章 俄罗斯视唱练耳教学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前阶段(1917年前)
        一、教学理念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四、代表人物
    第二节 传入阶段(1917-1948)
        一、教学理念
        二、教学方法
        三、代表人物
    第三节 发展阶段(1949-1960)
        一、教学理念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四、代表人物
第二章 俄罗斯视唱练耳教材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前阶段(1917年前)
        一、编写理念
        二、编写内容
        三、编写特点
        四、使用情况
    第二节 传入阶段(1917-1948)
        一、编写理念
        二、教材内容
        三、编写特点
    第三节 发展阶段(1949-1960)
        一、编写理念
        二、教材内容
        三、编写特点
        四、使用情况
第三章 俄罗斯视唱练耳在中国传承与发展的其它成果概述
    第一节 前阶段(1917年前)
        一、俄侨在华出版的期刊与书籍
        二、俄侨社会音乐团体活动
    第二节 传入阶段(1917-1948)
        一、俄侨在华出版的期刊与理论书籍
        二、俄侨社会音乐团体活动
    第三节 发展阶段(1949-1960)
        一、俄侨在华出版的理论着作
        二、中苏研讨会
        三、中苏访问与交流
第四章 反思与借鉴
    第一节 立足于民族化
        一、俄罗斯视唱练耳在中国的民族化发展
        二、俄罗斯视唱练耳在中国发展的民族化特征
    第二节 拥抱全球化
        一、俄罗斯视唱练耳在中国的全球化发展
        二、俄罗斯视唱练耳在中国的全球化特征
    第三节 启示与借鉴
        一、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内在张力
        二、基于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视唱练耳民族化发展趋势
        三、俄罗斯视唱练耳在中国的传播动力机制
        四、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苏联视唱练耳专家班学员名单
附录二 哈尔滨音乐学院部分教师访谈摘要
附录三 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视唱练耳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大事编年
致谢

四、一节课就上半小时(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入学适应”主题开发研究 ——以与Q老师协同探索为例[D]. 朱莉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研究 ——以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为例[D]. 柏佳妤. 沈阳大学, 2021(09)
  • [3]扬州清曲在学校教育中的考察 ——以三所学校音乐教学实践为例[D]. 鲁佳男. 扬州大学, 2021(09)
  • [4]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D]. 林楠.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5]自由与压力:留美中国本科生学习体验研究[D]. 李海霏.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6]“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D]. 张新昕.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泰国零基础中学生的汉语教学调查 ——以Prachantaratbumrung School为例[D]. 葛泓.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 娜斯佳(Anastasia Vorontsova).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9]小学分数除法教学的中韩案例比较研究[D]. Cho Hyoungmi.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9)
  • [10]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视唱练耳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 伍娅萌.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一节课半小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