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织造布技术发展新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符芳友,王仕飞,贾耀芳,李金波,张俊奇[1](2021)在《汉麻纸非织造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汉麻纤维是一种古老的天然纤维素纤维之一,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及化学性能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常被学者以多种加工方式加以研究与开发。水刺技术在非织造布生产领域具有流程短、工艺简单、无污染及产品多样性等特点,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是一个朝阳的行业。水刺工艺复合加工是非织造行业生产高性能和高功能性产品的一种常见方式。本论文通过汉麻纸与Lyocell纤维非织造布采用水刺工艺对以上两种材料进行水刺复合,并对复合材料的抑菌性能、物理性能及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抑菌性、断裂强度和吸湿扩散性;同时,具有特殊的两面性。复合材料手感舒适、滑爽、柔软,易于折叠,在卫生护理、伤口敷料基材、包装、隔热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2](2021)在《点亮灯塔! 《纺织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性意见》简析》文中研究说明9月中旬,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发布了《纺织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建设制造强国战略部署,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议及"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坚持开放合作,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江勇[3](2021)在《国内聚丙烯非织造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Spherizone工艺、Horizone工艺和ST-Ⅲ工艺3种典型聚丙烯(PP)生产工艺,以及非织造布用PP、PP非织造布生产工艺的特点;分析了PP、PP非织造布的供需和应用现状。PP非织造布主要采用纺黏法、熔喷法、熔喷和纺黏复合(SMS)法生产,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率快、产品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在医疗卫生、过滤分离、土工建筑等领域。2020年国内PP生产能力28 820 kt/a,产量25 815.9 kt,进口量6 555.1 kt,出口量425.0 kt,均持续增长,尤其是非织造用PP增速较快。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PP非织造布产量大幅增长73.4%,其中纺黏法PP非织造布产量3743.7 kt,增长83.5%;SMS法PP非织造布产量815.6 kt,增长14.7%;熔喷法PP非织造布产量189.9 kt,增长185.6%。未来PP非织造布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行业亟待在新型生产装备的开发,功能整理技术、在线复合技术等方面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
任伟伟[4](2021)在《复合材料挤油辊的性能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冷轧板带材生产线湿平整环节中,橡胶挤油辊由于其表面容易出现老化裂纹、去除油液能力较弱以及容易粘附铁屑残渣划伤板带材等缺陷近年来已经逐渐被美国研制的新型复合材料挤油辊取代。复合材料挤油辊的辊套基体材料为非织造布,因其独特的多孔结构而具有较好的油液吸收能力并能将细小杂物吸纳入孔隙中从而避免对板带材表面的划伤,同时非织造布还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以及自愈性,可以保证挤油辊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复合材料挤油辊的除油效果主要受其设定的工况参数的影响,因此研究复合材料挤油辊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受力压缩变形和温度场,并根据辊套基体非织造布的磨损情况预测复合材料挤油辊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弹性力学以及传热学理论对复合材料挤油辊受力压缩变形和温度场进行分析;然后使用ABAQUS对试验和实际两种不同尺寸复合材料挤油辊模拟实际工作状态仿真分析,确定其辊套压缩变形量与所受压力关系曲线、弹性变形恢复时间以及初始工作阶段挤油辊温度变化和分布;最后利用除油试验装置搭建试验平台对试验尺寸挤油辊进行受力压缩变形以及除油试验修正关系曲线,得到修正系数为1.2。研究表明使用复合材料挤油辊除油后带钢表面油膜厚度最小值为0.91g/m2,带钢表面质量有所提高;实际工况下,复合材料挤油辊承受压力约为16800N时(换算成线载荷为8N/mm),即可达到最佳除油效果,此时挤油辊辊套部分弹性变形恢复时间约为0.142s,挤油辊转动周期应大于0.852s,对应板带材进给速度应不高于1.050m/s;同时结合非织造布的构造和冷轧湿平整环节的工作环境对复合材料挤油辊辊套的磨损失效进行理论分析,利用LEICA DFC295光学显微镜对辊套表面不同磨削阶段进行观察对比,预估磨损单层纤维需要的除油工作次数约为648000次,复合材料挤油辊的使用寿命约为897.44天。
张亚如[5](2021)在《含水率对芳纶纤维及其针刺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芳纶纤维因其优异的物理、机械、化学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防护、高温气体过滤、汽车工程业等领域。作者在工厂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芳纶纤维在湿度较高的环境时具有较高的含水率,且芳纶纤维在实际的贸易、存储及其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含水率的影响。目前,关于不同含水率对芳纶纤维及其织物性能的影响缺少定量的评价,因此本课题从芳纶纤维的结构性能、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芳纶纤维的吸湿和拉伸性能、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的结构性能及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其力学性能的变化四个方面入手开展研究,为实际的工业贸易、运输及储存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1)芳纶纤维的结构与拉伸性能采用圣欧、龙邦、韩国三种品牌的芳纶1313纤维,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到芳纶纤维纵向的表面形态较光滑;根据红外光谱仪测得的4000-400cm-1的谱图发现芳纶纤维在此范围内有明显的酰胺键及苯环的伸缩振动;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得芳纶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分别为44.5-54.5%、54.2-56.0%;采用电子纤维强力仪测得芳纶纤维在标准含水率条件下的断裂强力为8.3-9.3c N之间,断裂伸长率在37.1-40.3%之间,初始模量在40.5-46.6c N/dtex之间,不同厂家的芳纶纤维拉伸性能因加工原因存在一定差异。(2)含水率对芳纶纤维性能的影响采用八篮烘箱测得芳纶纤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含水率基本在7.05-7.30%之间,不同厂家芳纶纤维的含水率略有差异。通过记录芳纶纤维在一定温湿度下吸湿、放湿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制得吸湿、放湿曲线,并据此分析其吸湿滞后性可得:在恒温恒湿(20±2℃、65±5%)条件下放置时,芳纶纤维含水率为10%、20%、30%时达到放湿动态平衡的时间分别为410-730min、690-890min、890-980min,达到吸湿动态平衡的时间为500-570min;芳纶纤维所处环境为16.7-18.5℃、43.8-53.3%RH时,芳纶纤维含水率为10%、20%、30%时达到放湿动态平衡的时间分别为370-550min、550-640min、620-820min,达到吸湿动态平衡的时间为530-580min。使用纯水、3.5%Na Cl两种液体介质制备含水率为10%、20%、30%的芳纶纤维,在标准条件下测试其拉伸性能,结果得:芳纶纤维在含水率为10%、20%、30%时,其断裂强力相对于标准含水率时的断裂强力分别下降了5.2-12.7%、16.0-21.8%、21.2-28.5%;断裂伸长率随含水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变化较小,最大增加了2.2-4.6%;初始模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5.1-25.0%、26.1-35.3%、29.8-50.0%,使用两种介质处理后的拉伸性能差异不大,但不同厂家的纤维间存在一定差异。(3)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的结构与力学性能采用后整理覆膜克重550g/m2、后整理覆膜克重600g/m2、后整理烧毛克重550g/m2的三种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到三种织物均是反面纤维有毛羽,正面经过覆膜、烧毛后纤维表面变得较为光滑,且烧毛后的纤维有孔洞、损伤,覆膜后的织物纤维间有明显的粘结点存在。采用多功能电子织物强力机测得三种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在标准含水率条件下的纵、横向拉伸强力分别为719.2-1079.3N、828.8-1493.7N;其正、反面顶破强力分别为1667.8-2046.0N、1676.7-2124.5N;其纵、横向撕裂强力分别为309.2-365.4N、318.7-375.5N,不同规格芳纶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存在一定差异。(4)含水率对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后整理覆膜克重550g/m2、后整理覆膜克重600g/m2、后整理烧毛克重550g/m2的三种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使用纯水、3.5%Na Cl两种液体介质将其制备为含水率为10%、20%、30%的试样,并测试其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拉伸、顶破、撕裂性能;结果发现:覆膜克重550g/m2的织物,在含水率为10%、20%、30%时其纵、横向断裂强力分别下降了4.7-8.4%、3.8-14.2%;覆膜克重600g/m2的织物,其纵、横向断裂强力分别下降了1.4-11.7%、0.3-10.4%;烧毛克重550g/m2的芳纶非织造布,其纵、横向断裂强力分别下降了12.2-18.5%、11.5-18.9%;覆膜克重550g/m2的织物,在含水率为10%、20%、30%时其正、反面顶破强力分别下降了10.1-18.2%、0.7-11.4%;覆膜克重600g/m2的织物,其正、反面顶破强力分别下降了2.7-17.1%、0.1-5.1%;烧毛克重550g/m2的芳纶非织造布,其正、反面顶破强力分别下降了7.1-11.6%、15.3-21.3%;覆膜克重550g/m2的芳纶非织造布,在含水率为10%、20%、30%时纵、横向撕裂强力分别下降了18.7-29.3%、13.0-24.1%;覆膜克重600g/m2的织物,其纵、横向撕裂强力分别下降了0.4-10.0%、5.5-12.1%;烧毛克重550g/m2的织物,其纵、横向撕裂强力分别下降了8.7-17.4%、1.3-13.7%;使用两种介质处理后的织物力学性能差异不大。通过测试仓库储存织物的拉伸性能,做8月份与12月份的对比,发现在实际仓储条件下织物的拉伸强力最大会降低10%左右。
周真佳[6](2021)在《聚丙烯纺黏长丝针刺土工布及复合土工膜的结构性能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逐渐发展成为了纺黏针刺生产工艺中的一个热点,也是非织造土工布生产工艺中的一个创新点和难点。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生产工艺的典型技术在于将熔融纺丝与针刺固结技术相结合,形成特有的聚丙烯连续长丝三维孔隙结构。但是,目前在特殊的岩土工程领域中,缺少对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的研究。国内外学术界及工程界对聚丙烯纺黏针剌土工布的结构性能及水力学性能等更是缺乏一系列的研究。我国目前大多采用聚酯纺黏针刺土工布,但聚酯土工布的重大缺陷是耐碱性能较差,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而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具有突出的耐碱特性,尤其在酸碱性条件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课题对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进行研究,以望代替聚酯纺黏针刺土工布。本课题是在纺黏针刺工艺条件下,制备聚丙烯、聚酯纺黏针刺土工布,利用短纤针刺固结工艺制备丙纶针刺土工布。重点研究制得的土工布的结构性能及相关水力学性能等。探究分析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表面及截面形态,研究纤维缠结机理和布的拉伸性能。并将不同工艺下制得的土工布进一步采用一步法新复合工艺研究制备土工布/聚乙烯(PE膜)复合土工膜,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和对比分析。并对制备的复合土工膜的土工复合机理、顶破机理和拉伸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从而能够为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的生产和相关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前期实际工程的应用情况和在此要求的基础上,本课题研究了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聚酯纺黏针剌土工布、丙纶短纤针刺土工布分别在三个面密度上(设计值分别是200g/m2、400g/m2、600g/m2)的各项力学性能。同时还研究了制备的三种复合土工膜在三个面密度上(设计值分别是500g/m2、700g/m2、900g/m2)的各项性能。包括拉伸、撕裂、顶破性能以及渗透性能等。并对同等面密度下产品的各项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为工程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同时还研究分析了CBR顶破与圆球顶破性能及差异。研究表明:(1)纺黏长丝针刺纤网内部的长丝是以“Ω”打结的形式缠结锁死。布样在拉伸断裂时,首先是杂乱铺放的长丝的延伸,接着长丝之间以“Ω”形式打结锁死的纤维缠结点结构的破坏,最后长丝发生断裂。(2)在面密度为200g/m2、400g/m2时,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的断裂强度小于聚酯纺黏针刺和丙纶短纤针刺土工布,数值上后两者约是前者的1.3~1.7倍;但在面密度600g/m2下反之,且强度最大达到了53.86KN/m,这与成网和针刺固结工艺技术有关。而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的撕裂强力和顶破强力(CBR顶破和圆球顶破)均大于聚酯纺黏针刺土工布和丙纶短纤针刺土工布。(3)对CBR顶破与圆球顶破性能的研究表明:聚丙烯纺黏针刺、聚酯纺黏针刺和丙纶短纤针刺土工布的CBR顶破强力和伸长均大于圆球顶破。CBR顶破强力约是圆球顶破的1.6~2.5倍左右,伸长约是圆球顶破的1.3~2.1倍左右。两种顶破强力的差异主要是土工布被顶破时剪切力和受力面积不同(CBR顶破受力面积1962.5mm2,圆球顶破受力面积490.63mm2)。此外两者的顶破强力与顶破面积不成正比例关系。研究还表明:(4)热熔PE挤出膜在热熔状态下与土工布的复合增加了复合土工膜的强度。其断裂强度、撕裂强力、顶破强力均高于单一土工布。聚丙烯纺黏针刺布/PE复合膜渗透系数极小,复合土工膜一侧的土工布形成排水通道,另一侧的PE膜起主要防渗作用。(5)复合土工膜的复合机理是在热熔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热熔PE挤出膜与土工布经压延复合和轧压后,熔融的PE在土工布表面发生部分渗透。大量纤维与热熔膜热黏合在一起,从而使土工布表面部分纤维镶嵌在PE膜里,在纤维网络区域有效与热熔PE膜复合,即固结。最终冷却成型的PE膜层对纤网中纤维产生束缚作用,制约纤维网的伸长,大大增加了膜的抗拉能力。复合土工膜拉伸过程包括两部分:一是复合土工膜中土工布布样主体的断裂;二是PE膜的断裂。(6)聚丙烯纺黏针刺布/PE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比聚酯纺黏针刺布/PE复合膜和丙纶短纤针刺布/PE复合膜的性能好。其撕裂强力和顶破强力均大于另外两者,且CBR顶破强力大于圆球顶破。其复合膜的性能对比规律,与单一土工布的对比规律相似。
詹晓梅[7](2020)在《氯化聚氯乙烯多孔膜的制备、微结构调控及亲水化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氯化聚氯乙烯(CPVC)材料具有较好的耐溶剂性能、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是常用的多孔膜制备材料之一。然而纯CPVC微滤膜存在力学性能不高、表面开孔度低、孔隙度低、抗污染性能差等缺点。如何获得高性能的CPVC微滤膜是其在水处理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将CPVC基膜与非织造布进行复合改善膜的力学性能,同时添加功能性组分提高膜的渗透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对CPVC微滤膜在污水处理中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CPVC为原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非织造布为支撑层,将凝固涂层工艺与非溶剂致相分离技术相结合,制备了CPVC-PET复合微滤膜。探讨了非织造布微结构、刮膜速度、凝固浴温度等制膜工艺条件及聚合物含量对传质和分相过程的调节,从而实现对膜微结构和性能的调控。结果表明:采用密度小、结构疏松的PET非织造布作为CPVC微滤膜的支撑材料,会提高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表面开孔率,减少膜的横向收缩,从而提高膜的纯水通量;同时CPVC-PET复合微滤膜还具有良好的截留性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显着增大。采用合适的凝固浴温度、刮膜速度和聚合物含量,制备的复合膜的制品形貌和渗透性能明显得到改善。采用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een 80)和致孔剂聚乙二醇(PEG)调控膜的微结构。重点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添加量、PEG分子量及添加量对CPVC/DMAC体系相分离行为和膜微结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Tween80的加入能调节疏水聚合物-溶剂-水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铸膜液的表面张力,使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表面和内层形成较多的孔隙;致孔剂PEG分子量和添加量的变化对膜微结构影响很大,能显着提升膜孔贯通性、表面开孔率、降低次皮层厚度,使得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渗透性能大幅提高到1185.92L/(m2·h)。为了改善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抗污染性能和分离层与非织造布之间的黏合性能,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作为亲水剂,重点研究共混比对复合膜微结构、渗透性能、亲水性能以及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B可显着提升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亲水性,静态接触角从132°降低到88°;且随共混比的增大,接触角下降越快,水滴越容易在膜表面铺展。其中,当CPVC/PVB共混比为19:1时,改性膜的稳定纯水通量高达1318.29L/m2·h。此外,与原膜相比,改性膜水通量恢复率从64%提高到88%,不可逆污染从36%降为11%。这些结果表明,亲水剂PVB的使用可以显着提升分离膜的抗污染性能。此外,PVB还充当了黏合剂,提高了CPVC/PVB-PET复合微滤膜的剥离强度,增强了分离膜层和PET支撑层的黏合性。
冯学本[8](2012)在《国内外非织造装备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文中提出现阶段,欧洲的非织造布技术仍然代表着国际最先进的水平,而我国的新技术、新产品也充分体现了国内非织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但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本文选取非织造干法设备及后整理设备这两个领域,通过对国内外最新的代表性产品的介绍和分析,探讨了国内外非织造装备领域的发展趋势。
李顺希,杨革生,邵惠丽,胡学超[9](2012)在《熔喷法非织造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简要介绍了熔喷法非织造技术的工艺流程及特点,概述了熔喷法在新型原料开发、设备改进、纺粘/熔喷复合工艺、纤维细旦化和双组分技术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指出熔喷法非织造布在新的应用领域的拓展有赖于原料、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方明[10](2010)在《非织造鞋材料的现状和展望》文中研究表明非织造布以其独特的工艺及结构特性,在鞋材生产上发挥很大优势。本文详细介绍了非织造布在合成革、鞋内衬、鞋垫等鞋材上的应用现状,提出采用非织造新技术开发高性能以及健康、舒适、卫生的功能鞋材是非织造鞋材将来的发展趋势。
二、非织造布技术发展新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织造布技术发展新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汉麻纸非织造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材料与实验过程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过程 |
1.3.1 汉麻纸 |
1.3.2 Lyocell纤维非织造布?? |
1.4 汉麻纸非织造布复合过程及指标检测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抑菌性 |
2.2 物理性能 |
2.2.1 断裂强度及伸长率 |
2.2.2 厚度 |
2.3 吸湿扩散性能 |
2.4 材料结构 |
2.4.1 横断面 |
2.4.2 平面 |
3 非织造复合材料的应用展望 |
3.1 茶叶包装 |
3.2 伤口敷料基材 |
3.3 卫生护理品 |
3.4 隔热材料 |
(2)点亮灯塔! 《纺织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性意见》简析(论文提纲范文)
六大重点工程护航高质发展 |
1.纺织绿色生产装备重点工程 |
2.纺织智能加工装备重点工程 |
3.高技术纺织品装备重点工程 |
4.纺机企业智造升级重点工程 |
5.纺织机械共性技术重点工程 |
6.纺织机械标准体系重点工程 |
十大细分领域创新目标明确 |
纺机企业制造智能化升级 |
发展趋势 |
发展目标 |
重点任务 |
纺机共性技术 |
发展趋势 |
重点任务 |
纺纱机械 |
发展趋势 |
发展目标 |
重点任务 |
机织与准备机械 |
发展趋势 |
发展目标 |
重点任务 |
针织机械 |
发展趋势 |
发展目标 |
重点任务 |
印染机械 |
发展趋势 |
发展目标 |
重点任务 |
化纤机械 |
发展趋势 |
发展目标 |
重点任务 |
非织造布机械 |
发展趋势 |
发展目标 |
重点任务 |
服装机械 |
发展趋势 |
发展目标 |
重点任务 |
纺织仪器 |
发展趋势 |
发展目标 |
重点任务 |
(3)国内聚丙烯非织造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技术 |
1.1 PP |
1.1.1 Spherizone工艺 |
1.1.2 Horizone工艺 |
1.1.3 ST-Ⅲ工艺 |
1.2 非织造布用PP |
(1)降解法 |
(2)氢调法 |
1.3 PP非织造布 |
(1)纺黏法 |
(2)喷熔法 |
(3)SMS法 |
2 生产供需现状 |
2.1 PP |
2.2 PP非织造布 |
3 应用现状 |
3.1 医疗卫生领域 |
3.2 过滤分离领域 |
3.3 土工建筑领域 |
4 结语 |
(4)复合材料挤油辊的性能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冷轧生产工艺 |
1.2.2 复合材料的发展 |
1.2.3 复合材料挤油辊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5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复合材料挤油辊压缩变形和温度场的理论分析 |
2.1 复合材料挤油辊的工作原理 |
2.2 复合材料挤油辊用非织造布材料性能分析 |
2.3 复合材料挤油辊压缩变形理论分析 |
2.4 复合材料挤油辊在实际工况下的温度场分析 |
2.4.1 材料传热学 |
2.4.2 复合材料挤油辊的温度场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复合材料挤油辊压缩变形和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
3.1 ABAQUS有限元软件介绍 |
3.2 复合材料挤油辊有限元模型与仿真分析的建立 |
3.2.1 几何模型 |
3.2.2 材料属性 |
3.2.3 模型运动参数设置 |
3.3 复合材料挤油辊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
3.3.1 复合材料挤油辊受力压缩变形分析 |
3.3.2 复合材料挤油辊弹性变形恢复分析 |
3.3.3 复合材料挤油辊温度场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合材料挤油辊压缩变形及除油试验研究 |
4.1 除油试验平台的搭建 |
4.2 试验方案 |
4.3 试验结果分析 |
4.3.1 复合材料挤油辊压缩变形试验结果分析 |
4.3.2 复合材料挤油辊除油试验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复合材料挤油辊的磨损分析及使用寿命预测 |
5.1 复合材料挤油辊的磨损失效分析 |
5.1.1 复合材料失效机理 |
5.1.2 辊用非织造布的磨损失效分析 |
5.2 复合材料挤油辊的使用寿命预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含水率对芳纶纤维及其针刺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芳纶纤维的性能 |
1.2.2 芳纶纤维的应用 |
1.2.3 湿度对芳纶材料的影响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芳纶纤维结构与拉伸性能 |
2.1 试验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表面形态 |
2.2.2 红外光谱 |
2.2.3 结晶度 |
2.2.4 取向度 |
2.2.5 拉伸性能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含水率对芳纶纤维性能的影响 |
3.1 试验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仪器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含水率 |
3.2.2 吸湿滞后性 |
3.2.3 不同含水率下的拉伸性能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结构与力学性能 |
4.1 试验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仪器与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表面形态 |
4.2.2 拉伸性能 |
4.2.3 顶破性能 |
4.2.4 撕裂性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含水率对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力学性能的影响 |
5.1 试验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仪器与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拉伸性能 |
5.2.2 顶破性能 |
5.2.3 撕裂性能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聚丙烯纺黏长丝针刺土工布及复合土工膜的结构性能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纺黏与针刺生产工艺 |
1.2 土工合成材料 |
1.2.1 分类及发展现状 |
1.2.2 土工布的发展及应用 |
1.3 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 |
1.3.1 工艺技术流程 |
1.3.2 聚丙烯纺黏针刺纤网的针刺加固工艺 |
1.4 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的研究和工艺技术发展概况 |
1.5 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的应用 |
1.6 聚酯纺黏针刺土工布与丙纶短纤针刺土工布 |
1.6.1 聚酯纺黏针刺土工布 |
1.6.2 丙纶短纤针刺土工布 |
1.7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1.7.1 研究意义 |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工艺技术及土工布制备 |
2.1 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工艺技术及制备 |
2.2 聚酯纺黏针刺土工布工艺技术及制备 |
2.3 丙纶短纤针刺土工布工艺技术及制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土工布基本性能及分析 |
3.1 单纤维的性能及分析 |
3.1.1 单纤线密度 |
3.1.2 单纤力学性能 |
3.1.3 单纤结构性能 |
3.1.4 管式牵伸与大板窄狭缝牵伸下的单纤性能对比 |
3.2 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的表面及截面形态观察 |
3.3 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的力学性能及分析 |
3.3.1 试样面密度、厚度、体积密度 |
3.3.2 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
3.3.3 撕裂强力 |
3.3.4 CBR顶破和圆球顶破强力 |
3.3.5 CBR顶破和圆球顶破性能及差异 |
3.4 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的透气性 |
3.5 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的水力学性能及分析 |
3.5.1 垂直渗透性 |
3.5.2 有效孔径 |
3.6 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的老化性能 |
3.6.1 紫外光老化机理 |
3.6.2 紫外光老化试验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聚丙烯纺黏针刺布/聚乙烯(PE)复合土工膜的制备及研究 |
4.1 复合土工膜 |
4.2 复合土工膜的制备 |
4.3 复合土工膜的性能及分析 |
4.3.1 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
4.3.2 撕裂强力 |
4.3.3 CBR顶破和圆球顶破强力性能及差异 |
4.3.4 渗透性 |
4.4 复合土工膜的复合机理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课题研究结论 |
5.2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7)氯化聚氯乙烯多孔膜的制备、微结构调控及亲水化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膜分离技术简介 |
1.2.1 膜的定义和分类 |
1.2.2 膜过程 |
1.2.3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史及其应用前景 |
1.3 微滤膜 |
1.3.1 微滤膜的简介 |
1.3.2 微滤膜的制备材料 |
1.3.3 微滤膜的制备方法 |
1.3.4 微滤膜性能的影响因素 |
1.3.5 微滤膜的亲水改性 |
1.4 非织造布复合膜 |
1.4.1 非织造布的简介 |
1.4.2 非织造布复合膜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5.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制备及工艺调控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制备 |
2.3.2 制膜工艺优化 |
2.4 测试与表征 |
2.4.1 非织造布平滑度测试 |
2.4.2 浊点相图测试 |
2.4.3 黏度测试 |
2.4.4 膜结构形态的表征 |
2.4.5 孔隙率测试 |
2.4.6 静态水接触角的测试 |
2.4.7 渗透性能的测试 |
2.4.8 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
2.4.9 膜的化学稳定性测试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PET非织造布的结构对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影响 |
2.5.1.1 PET非织造布的结构分析 |
2.5.1.2 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结构分析 |
2.5.1.3 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性能分析 |
2.5.1.4 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化学稳定性 |
2.5.2 刮膜速度对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影响 |
2.5.3 凝固浴温度对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影响 |
2.5.4 聚合物含量对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吐温80 和致孔剂聚乙二醇对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微结构调控 |
3.1 引言 |
3.2 实验方法 |
3.3 测试与表征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CPVC-PET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3.4.1.1 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铸膜液的影响 |
3.4.1.2 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CPVC-PET复合膜结构的影响 |
3.4.1.3 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CPVC/PET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
3.4.2 PEG分子量对CPVC-PET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3.4.2.1 PEG分子量对铸膜液的影响 |
3.4.2.2 PEG分子量对CPVC-PET复合膜结构的影响 |
3.4.2.3 PEG分子量对CPVC-PET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
3.4.3 PEG2000 含量对CPVC-PET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3.4.3.1 PEG2000含量对铸膜液的影响 |
3.4.3.2 PEG2000 含量对CPVC-PET复合膜结构的影响 |
3.4.3.3 PEG2000 含量对CPVC-PET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聚乙烯醇缩丁醛对CPVC-PET复合微滤膜的亲水化改性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方法 |
4.3 测试与表征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CPVC/PVB相容性研究 |
4.4.2 CPVC/PVB-PET复合微滤膜的微结构 |
4.4.3 CPVC/PVB-PET复合微滤膜的化学结构和组成研究 |
4.4.4 CPVC/PVB-PET复合微滤膜的亲水性和渗透性能研究 |
4.4.5 CPVC/PVB-PET复合微滤膜的抗污染性能 |
4.4.6 CPVC/PVB-PET复合微滤膜的黏合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国内外非织造装备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非织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
2 非织造布干法设备 |
3 非织造布后整理设备 |
3.1 拉幅定形机 |
3.2 非织造布功能整理或成型设备 |
3.3 印花设备 |
4 结语 |
(10)非织造鞋材料的现状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非织造鞋材的现状 |
1.1 非织造人工革 |
1.2 非织造鞋衬布 |
1.3 非织造鞋垫 |
2 非织造鞋材的发展趋势 |
2.1 合成革的发展方向 |
2.2 功能性非织造鞋材 |
2.3 非织造新技术在鞋材制造上的应用 |
3 结语 |
四、非织造布技术发展新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汉麻纸非织造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J]. 符芳友,王仕飞,贾耀芳,李金波,张俊奇. 中华纸业, 2021(20)
- [2]点亮灯塔! 《纺织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性意见》简析[J].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 纺织机械, 2021(05)
- [3]国内聚丙烯非织造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江勇. 合成纤维工业, 2021(03)
- [4]复合材料挤油辊的性能及试验研究[D]. 任伟伟.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5]含水率对芳纶纤维及其针刺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D]. 张亚如. 东华大学, 2021(09)
- [6]聚丙烯纺黏长丝针刺土工布及复合土工膜的结构性能与应用研究[D]. 周真佳. 东华大学, 2021(01)
- [7]氯化聚氯乙烯多孔膜的制备、微结构调控及亲水化改性研究[D]. 詹晓梅. 贵州大学, 2020
- [8]国内外非织造装备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 冯学本. 纺织导报, 2012(12)
- [9]熔喷法非织造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 李顺希,杨革生,邵惠丽,胡学超. 产业用纺织品, 2012(11)
- [10]非织造鞋材料的现状和展望[J]. 方明. 中国纤检,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