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精口服液的生产工艺

南瓜精口服液的生产工艺

一、南瓜精口服液生产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贾琦琦[1](2021)在《西洋参多糖提取、性质及口服液制备》文中研究表明西洋参是一种具有滋补效用的名贵药材,含有氨基酸、挥发油、多糖及皂苷等功能成分。西洋参多糖是西洋参主要的功能成分之一,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确定了提取西洋参残渣中多糖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初步研究西洋参多糖的理化性质并研制出西洋参多糖口服液产品,经研究确定了口服液的最佳配方,并进行了工厂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西洋参多糖提取效果的各因素主次顺序是料液比、温度和时间,优化后的工艺为:料液比1:2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150 min。2、进行理化性质分析试验,试验表明西洋参多糖溶液的临界浓度为1.20 g/d L,固有黏度为0.98 d L/g。西洋参多糖溶液具有较强的弹性,且其弹性大于黏性。在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中,西洋参多糖的IC50为1.65 mg/m L,说明西洋参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体外降血糖实验结果表明,西洋参多糖在1~10 mg/m L浓度范围内,西洋参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呈剂量依赖关系,多糖浓度越高,则抑制率越高。3、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西洋参多糖口服液的最佳配方为西洋参多糖浓度为15 mg/m L、柠檬酸添加量为0.15%、甜菊糖苷添加量为0.06%。比较壳聚糖、离心和静置沉降三种澄清方法的澄清效果,从而确定添加0.75%壳聚糖为最佳澄清方法。以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为指标,比较添加防腐剂和不同温度、时间下的杀菌效果,从而确定杀菌工艺为口服液在85℃下保持15 min。4、进行稳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西洋参多糖口服液中多糖含量未有明显变化,微生物检测符合相关标准规定,证明西洋参多糖口服液稳定性良好。西洋参多糖口服液的质量标准中,口服液的相对密度≥1.006,p H范围为4.0~4.5,多糖含量≥15 mg/m L,微生物指标符合保健食品的国家标准规定。5、选定年产1000万支西洋参多糖口服液工厂的厂址,确立在工厂生产中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根据生产要求进行物料衡算、水电衡算和设备选型。制定工厂生产的环保措施并分析口服液工厂的经济效益,设计口服液工厂平面布置图、车间布置图,制定西洋参多糖口服液工厂生产的技术标准。

周丹丹[2](2017)在《罐组式动态逆流集成超声波提取猴头菇多糖的技术研究及工程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猴头菇多糖具有抗癌、治疗胃炎、胃溃疡、降低血糖等生物活性。部分现有的提取方式得率低、物料耗废较大。为了优化猴头菇多糖的提取方法,本论文利用罐组式动态逆流萃取方式,并结合超声波协助萃取法,对猴头菇进行萃取,以提升猴头菇多糖的得率,并将其应用在猴头菇口服液的工业放大生产中,设计相应的生产车间。同时,本文也针对提取的多糖分子量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色谱检测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罐组式动态逆流集成超声波提取猴头菇多糖的技术方法。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出单罐提取猴头菇多糖的工艺最优参数,并在该基础上建立罐组式动态逆流集成超声波萃取猴头菇多糖的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3个提取罐串联,以连续3级(次)罐组式动态逆流集成超声波提取法,在提取温度为50℃,提取料液比1:15,提取2小时后,用功率为400 W的超声强化提取25 min,猴头菇多糖得率13.37%,比传统单罐独立提取三次的方法法得率提高50%以上,提取时间缩短3h,节约溶剂40%以上。2、利用高效凝胶色谱法(GFC),示差折光检测猴头菇子实体和猴头菇口服液中的猴头菇多糖的分子量和含量。通过建立不同分子量的葡聚糖标准品校正曲线,测定了猴头菇多糖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以保留时间与猴头菇多糖最接近的葡聚糖作为标准品,利用峰面积外标法定量测定猴头菇多糖的含量,并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和鉴别猴头菇提取物中的干扰物质,确定最佳纯化方式。结果表明,猴头菇子实体和猴头菇口服液多糖数均分子量Mn均为1.6×104 Da,重均分子量Mw均为1.7×104 Da,分布宽D值在1.051.07范围,重复良好。猴头菇口服液多`糖含量为37.1mg/100mL,方法学验证基本符合要求。同时,利用凝胶色谱法确定猴头菇多糖以33%乙醇、50%乙醇分级沉淀结合碱性铜试剂选择性纯化的最佳纯化方式。3、在工程化研究中设计了一条年产1000吨猴头菇口服液生产线,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工程化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择、质量标准、投资估算、利润率等内容。制定了采用罐组式动态逆流集成超声波提取新工艺提取猴头菇口服液的生产车间,生产工艺比传统热水浸提更具优势。根据新工艺获得的数据显示,生产同等量的猴头菇口服液可节约猴头菇干品54.6%,同时经财务分析,销售利润率可达到50.8%,较现有传统生产工艺生产的猴头菇口服液利润率高出15%,对企业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王馨甜[3](2017)在《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的制备研究》文中指出软枣猕猴桃是猕猴桃属植物,但因其果实较小、无毛、果实颜色翠绿、口感较酸甜等异于中华猕猴桃的特点而被消费者喜爱。但由于北方地区易发生霜害天气,使鲜果的商业价值降低,且正常采摘后其果实也易变软、抗挤压能力差和贮存要求较高等缺点,更适合对其进行深加工。与此同时,软枣猕猴桃中除了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C和黄酮类物质外其果胶含量也处在较高水平,但在实际生产中,果胶常常作为添加剂来改善产品的感官状态,甚至有很多情况下不被需要而被丢弃,使果胶的利用率大大降低造成了很大浪费。软枣猕猴桃作为一个独立的水果品种至今仍没有具有自身特色的鲜食水果的品牌,仅靠鲜食水果的销售途径已逐渐无法满足软枣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果胶单独作为功能性成分添加到产品中的实例在国内也屈指可数。因此本试验以软枣猕猴桃为原料,对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的生产工艺及参数进行研究。以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果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通过比较三种果胶的吸水和保水性、流变性和凝胶性,对其提取出果胶的品质进行分析;通过控制各成分添加量,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对产品的口感进行调配研究;比较三种杀菌方式,确定最佳杀菌方法;并对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的整体生产过程设计合适的质量控制体系,为生产实践和软枣猕猴桃深加工、扩宽软枣猕猴桃产业链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软枣猕猴桃果浆为原料,采用酸提取法进行提取。试验以果胶提取量和果胶理化指标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pH值为影响因素,优化此步骤工艺参数。单因素试验表明,提取温度、时间和pH值的最优范围是80℃-90℃、45min-75min、0.3-0.7。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软枣猕猴桃果胶提取最佳工艺参数: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60min、提取pH0.5。以软枣猕猴桃果胶、柑橘果胶和苹果果胶为原料,分别测试三种水果果胶的吸水和保水性、流变性和凝胶性从而分析三中果胶的品质。结果显示,软枣猕猴桃果胶在这三种性质方面均有较好水平,具有较高的商业利用价值。以提取出的果胶粉加水形成的果胶液为基础,按比例加入木糖醇、麦芽糖醇、柠檬酸和软枣猕猴桃果汁调整口感。以感官得分为评价标准,五种物质百分比添加量为影响因素。单因素试验表明,果胶浓缩液百分比添加量、木糖醇百分比添加量、麦芽糖醇百分比添加量、柠檬酸百分比添加量、猕猴桃果汁添加量的最优范围分别:为50%-70%、4%-8%、9%-11%和0.2%-0.4%、15%-20%。通过正交试验所产生的最佳配比为:果胶浓缩液百分比添加量60%、木糖醇百分比添加量6%、麦芽糖醇百分比添加量10%、柠檬酸百分比添加量0.3%、果汁百分比添加量15%,感官评分最高为95.5分。通过对按最优生产工艺条件下生产的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进行杀菌处理,选择巴氏杀菌作为杀菌方法,比较分析得出85℃、5min杀菌条件下口服液在粘度和感官得分综合方面较优。因此,选择85℃、5min作为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生产过程中的杀菌条件。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Point,HACCP)为基础,结合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CCP)判断树与生产实际需求制定出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生产HACCP计划表,为企业实际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夏秋良[4](2017)在《葛根原粉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文中认为葛根富含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发表解肌,透发麻疹,解热生津,升阳止泻之功效,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本文以葛根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葛根原粉的沸腾造粒工艺、新产品开发及HACCP体系在葛根黄酮口服液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1.响应面法优化葛根原粉的沸腾造粒工艺及速溶葛根原粉的检测:以葛根原粉溶解率及黄酮保存率为指标,选取粘结剂浓度、蠕动泵泵速、进风温度和雾化压力作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葛根原粉沸腾造粒工艺,改善葛根原粉的溶解特性及保证最大的黄酮保存率。理论上,最优的沸腾造粒工艺为:粘结剂浓度13.42%、蠕动泵泵速3.75 rpm、进风温度60.27℃、雾化压力0.17 MPa,此时葛根原粉溶解率预测值为83.95%,黄酮保存率预测值为87.32%;结合生产实际需要,调整后的工艺为:粘结剂浓度13%、蠕动泵泵速4 rpm、进风温度60℃、雾化压力0.17 MPa,在此条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葛根原粉溶解率为80.39%(相对误差为4.43%),总黄酮保存率为84.88%(相对误差为2.87%),差异不显着,表明响应面法优化葛根原粉沸腾造粒工艺是可行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进风温度对葛根原粉溶解率的影响极显着,其他3个因素对溶解率的影响均显着,这4个因素对溶解率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进风温度、粘结剂浓度、蠕动泵泵速、雾化压力。而4个因素对黄酮保存率的影响均为极显着,其对黄酮保存率的影响由强至弱依次为进风温度、雾化压力、粘结剂浓度、蠕动泵泵速;响应面分析表明4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葛根原粉的溶解率影响均不显着;而进风温度与雾化压力的交互作用对黄酮保存率的影响非常显着,其他交互项对黄酮保存率的影响不显着。沸腾造粒后得到的速溶葛根原粉总黄酮含量可达32.04±0.01 mg/g;其菌落总数为300 CFU/g(≤3×104CFU/g),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2-2010。2.一种葛根总黄酮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以葛根为原料,玉竹、山药、百合、红枣、枸杞为辅料(辅料配比为3:5:3:5:4),蔗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原辅料配比为自变量,葛根黄酮口服液的感官评分为因变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按Box-Behnken法设计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葛根黄酮口服液配方进行优化,得到优化的配方:蔗糖添加量为4.49%,柠檬酸添加量为0.14%,原辅料配比为5.01,此时模型预测最佳配方的感官评分为4.28分。考虑到实际生产条件的可操作性,将工艺参数调整为:蔗糖添加量为4.50%,柠檬酸添加量为0.14%,原辅料配比为5.00,此配方调配的口服液感官评价平均分为4.24分,与模型预测响应值的相对误差为0.94%,差异不显着,可用于葛根黄酮口服液感官评价总分的理论预测。响应面分析表明蔗糖添加量对感官评分有极显着的影响,柠檬酸添加量的影响次之,而原辅料配比在试验范围之内对感官评分影响不显着,且这3个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最优配方调配的葛根黄酮口服液总黄酮含量可达7.49±0.01 mg/mL,约为气血康口服液的5.11倍,牛樟芝发酵液的8.06倍;DPPH清除率高达92.89±0.08%,比气血康口服液提高了26.71%,比牛樟芝发酵液提高了37.06%;原材料及包装成本约0.38元/10 mL;其菌落总数为136 CFU/m L(≤103 CFU/m L),亦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2-2010。3.在GMP和SSOP的基础上,将HACCP体系应用于葛根黄酮口服液生产加工中,确定了其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并从原辅料验收、生产加工、包装入库等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潜在危害进行分析评估,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原辅料验收、内包装材料验收、灭菌及灯检),针对这些关键控制点,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经验证,在HACCP体系应用之后后,葛根黄酮口服液生产的各个加工步骤的微生物指标(主要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均有所下降,且与HACCP体系应用前相比,产品的质量缺陷率降低了58%,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卜晓斌[5](2016)在《双歧杆菌发酵南瓜汁的工艺研究及其工厂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主要以南瓜为原料,双歧杆菌为发酵菌种,对南瓜汁制备工艺及双歧杆菌发酵南瓜汁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年产3600t发酵南瓜汁加工工厂进行了工厂设计,研究结果为开发含有活性益生菌的南瓜汁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果胶酶澄清工艺的优化,对果胶酶用量、pH、温度、时间四个方面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用量为1.62.2 g/L,pH为3.04.0,温度为3545℃条件下,南瓜液澄清效果较好。正交试验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为2.0g/L,pH3.5,温度35℃。(2)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蔗糖、蜂蜜添加量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产品口感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添加量6%、蜂蜜添加量3%、CMC-Na添加量0.02%,产品色泽亮丽、酸甜适宜、口感细腻、稳定性良好,感官评分高。(3)通过对双歧杆菌发酵南瓜液发酵条件的优化,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双歧杆菌数量逐渐增加,酸度也会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12h后,酸度增加缓慢,趋于稳定。双歧杆菌发酵南瓜液的最佳工艺为接种量3%,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14h,得到的产品色泽亮丽,口感良好。(4)本文对年产3600t发酵南瓜汁加工工厂进行了工厂设计。从厂址选择、厂区平面设计。产品方案及工艺论证、质量标准、设备选型、工程方案、环保处理、物料衡算、成本、利润估算进行了分析研究。预测生产总投资为4721.76万元,纯利润1583.96万元,产量达到698t时可保本经营,经营安全率为73.5%,投资回收期为3年。

张孟孟[6](2016)在《南瓜浓缩汁及速溶南瓜粉的生产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瓜作为高营养价值的农产品,在我国的产量巨大,但是工业化的加工产品很少见到,尤其南瓜浓缩汁及速溶南瓜粉产品。本论文首先对南瓜进行优选,经过筛选优化出β-胡萝卜素、可溶性性多糖和Vc含量高的品种,其次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南瓜浓缩汁和速溶粉生产工艺进行试验,最终得到相关的工艺参数及规模化的产品,最后,通过进一步酶解优化试验,得到了高果糖含量的南瓜浓缩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南瓜浓缩汁生产工艺优化试验中,南瓜块的最佳热烫条件为温度100℃、pH为6、时间1 min。南瓜汁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0.09 g/L、淀粉酶0.1 g/L、温度50℃、时间149 min。(2)在南瓜速溶粉的生产试验中,得到最佳的喷粉干燥条件为30%麦芽糊精、进风口温度170℃、南瓜汁浓缩浓度30oBrix,在此条件下,南瓜速溶粉的出粉率、吸湿性和综合评分最优。(3)在无色高果糖南瓜汁生产过程中,获得的最佳脱色条件为X-5树脂0.35 g/mL、pH为2.5、温度26℃、时间1 h。最佳的蔗糖酶酶解条件为蔗糖酶0.22 mg/mL、温度60℃、120 min、pH为4.5;最佳的葡萄糖异构化酶酶解条件为葡萄糖异构化酶50 mg/mL、温度80℃、150 min。

张树成[7](2012)在《富含花生四烯酸低糖南瓜粉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研究真菌发酵南瓜汁的效果,选取11种不同的食用菌,在10个不同的南瓜汁培养基中培养,实验结果表明:10种南瓜汁作为培养基,食用菌菌种均能生长,能够利用南瓜天然营养物质。从南瓜和食用菌中各选出三种最佳品种,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试验和喷雾干燥制备南瓜粉剂工艺研究,经正交试验得出食用菌对南瓜汁代谢利用无差异,适宜的培养基因子为:取南瓜汁干物质含量为20%黄狼南瓜,发酵温度23℃,通风量1/1.5,摇床转速110r/min,发酵时间72h。液体浓缩至干物质含量25%,于入风温度160℃、出风温度75℃、喷头压力为2.5kg/cm2条件下,喷雾干燥制成粉剂。产品黄白色,含水量<10.0%,粉剂可通过100目筛,还原糖<1.0%(g/g);与常规粉剂相比,气味清香,氨基酸总量增长2.33倍。本文详细介绍了花生四烯酸(ARA)油剂、粉剂在复合南瓜粉中的添加工艺,论述了ARA在添加工程中发生变化的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ARA添加工艺生产复合南瓜粉,ARA平均回收率为94.0%和96.9%,ARA损耗率较低。两种添加工艺对乳粉的感官指标、溶解度、过氧化值等关键质量指标无影响,说明湿法和干法添加ARA工艺均是可行和可靠的,而干法添加工艺在降低ARA损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南瓜粉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值的影响情况分析,对照组始终维持较高水平空腹血糖值,实验组的血糖值有明显的下降,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雄性25.7±5.7/16.4±9.19mmol/L,雌性30.9±6.5/11.9±9.5mmol/L,有明显差异。降血糖试验,实验组造模后血糖值和实验后期血糖值为21.1±4.2mmol/L,12.6±5.5mmol/L,实验后期血糖值明显下降,造模后比较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其差异也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表明食用菌发酵的南瓜粉具有显着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值作用。

胡高升[8](2011)在《我国南瓜粉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南瓜粉的开发价值、主要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分析了国内南瓜粉加工技术的现状及主要应用,探讨了南瓜粉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开发前景。

刘宜生,林德佩,孙小武,王长林[9](2009)在《我国南瓜属作物产业与科技发展的回顾和展望》文中提出全面论述了中国南瓜属作物(南瓜、笋瓜、西葫芦和黑籽南瓜)近20年来在产业化发展和科技水平提高方面取得的成就,着重剖析了南瓜产业化的5个链条在发展中的成绩和问题;同时对其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和评价;并对未来南瓜属作物产业化发展和科研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刘宜生,林德佩,孙小武,王长林[10](2009)在《我国南瓜属作物产业与科技发展的回顾和展望》文中提出全面论述了中国南瓜属作物(南瓜、笋瓜、西葫芦和黑籽南瓜)近20年来在产业化发展和科技水平提高方面取得的成就,着重剖析了南瓜产业化的5个链条在发展中的成绩和问题;同时对其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和评价;并对未来南瓜属作物声业化发展和科研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二、南瓜精口服液生产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瓜精口服液生产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西洋参多糖提取、性质及口服液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西洋参简介
    1.2 西洋参的主要功效成分
        1.2.1 西洋参多糖
        1.2.1.1 西洋参多糖提取技术
        1.2.1.2 西洋参多糖的分离纯化
        1.2.1.3 西洋参多糖结构鉴定
        1.2.1.4 西洋参多糖的生物活性
        1.2.2 其他成分
        1.2.2.1 西洋参皂苷
        1.2.2.2 氨基酸
        1.2.2.3 微量元素
    1.3 西洋参多糖研究进展
    1.4 中药口服液的研究进展
        1.4.1 中药口服液概述
        1.4.2 多糖在口服液中的应用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试剂
    2.3 仪器设备
    2.4 试验方法
        2.4.1 西洋参预处理
        2.4.2 西洋参多糖提取工艺试验
        2.4.2.1 苯酚硫酸法测多糖含量
        2.4.2.2 单因素试验设计
        2.4.2.3 正交试验设计
    2.5 西洋参多糖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2.5.1 西洋参多糖的醇沉
        2.5.2 西洋参多糖的理化特性
        2.5.2.1 西洋参多糖临界浓度和固有黏度的测定
        2.5.2.2 西洋参多糖的静态流变性质的测定
        2.5.2.3 西洋参多糖的动态流变性质的测定
        2.5.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2.5.4 西洋参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
    2.6 西洋参多糖口服液的制备
        2.6.1 甜味剂的选择
        2.6.2 单因素实验
        2.6.3 正交实验
        2.6.4 感官评价
        2.6.5 澄清工艺
        2.6.5.1 澄清剂法
        2.6.5.1 离心分离法
        2.6.5.1 沉降分离法
        2.6.6 杀菌工艺
        2.6.7 西洋参多糖口服液稳定性试验
        2.6.8 西洋参多糖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2.6.8.1 性状
        2.6.8.2 相对密度
        2.6.8.3 pH值
        2.6.8.4 微生物限量
        2.6.8.5 多糖含量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3.1.1 提取时间对提取液中西洋参多糖含量的影响
        3.1.2 提取温度对提取液中西洋参多糖含量的影响
        3.1.3 料液比对提取液中西洋参多糖含量的影响
        3.1.4 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正交试验结果
    3.2 西洋参多糖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3.2.1 西洋参多糖理化性质的测定
        3.2.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3.2.3 西洋参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
    3.3 西洋参多糖口服液的制备
        3.3.1 甜味剂的确定
        3.3.2 西洋参多糖口服液配方单因素试验结果
        3.3.2.1 西洋参多糖浓度对口服液感官的影响
        3.3.2.2 柠檬酸添加量对口服液感官的影响
        3.3.2.3 甜菊糖苷添加量对口服液感官的影响
        3.3.3 西洋参多糖口服液感官评价正交试验结果
        3.3.4 西洋参多糖口服液澄清工艺
        3.3.4.1 澄清剂澄清结果
        3.3.4.2 离心分离澄清结果
        3.3.4.3 沉降分离结果
        3.3.5 西洋参多糖口服液杀菌工艺
        3.3.6 西洋参多糖口服液稳定性试验
        3.3.7 西洋参多糖口服液质量标准
        3.3.7.1 相对密度
        3.3.7.2 pH值
        3.3.7.3 微生物限量
        3.3.7.4 多糖含量
    3.4 中试生产
        3.4.1 厂址的选择原则
        3.4.2 工厂布局的基本原则
        3.4.3 工厂布局的主要组成部分
        3.4.4 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
        3.4.5 工艺操作要点的确定
        3.4.5.1 原料选择
        3.4.5.2 提取
        3.4.5.3 醇沉
        3.4.5.4 复溶、调配
        3.4.5.5 澄清
        3.4.5.6 灌装
        3.4.5.7 杀菌、包装
        3.4.6 物料衡算
        3.4.7 主要设备选型
        3.4.8 水电衡算
        3.4.9 环境保护及处理措施
        3.4.10 组织结构与劳动定员
        3.4.11 经济效益分析
        3.4.12 工厂厂房车间平面布置设计图
        3.4.13 技术标准的制定
4 讨论
    4.1 西洋参多糖产品的探讨
    4.2 西洋参多糖除杂的探讨
    4.3 西洋参多糖口服液杀菌工艺的探讨
    4.4 西洋参多糖结构的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罐组式动态逆流集成超声波提取猴头菇多糖的技术研究及工程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猴头菇及其多糖功效
    1.2 国内外植物多糖提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2.1 溶剂浸提取技术
        1.2.2 酶法提取技术
        1.2.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2.4 超声波提取技术
        1.2.5 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
    1.3 猴头菇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基于水溶剂的猴头菇多糖提取技术
        1.3.2 猴头菇多糖的其他提取方法
    1.4 猴头菇多糖提取技术升级的需求
    1.5 超声波辅助罐组式动态逆流提取猴头菇多糖的意义
    1.6 本文研究内容、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第二章 罐组式动态逆流集成超声波提取猴头菇多糖的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预试验结果
        2.2.2 提取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2.2.3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2.4 组罐逆流提取猴头菇多糖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效凝胶色谱法对猴头菇多糖分子量、含量的检测及在纯化中的应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1.3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猴头菇多糖分子量测定
        3.2.2 猴头菇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
        3.2.3 猴头菇多糖纯化方法选择分析与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萃取技术工程化年产1000吨猴头菇口服液的设计
    4.1 设计目的
    4.2 设计内容
    4.3 设计方案
        4.3.1 设计任务
        4.3.2 设计依据和原则
    4.4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4.4.1 猴头菇口服液生产工艺过程简述
        4.4.2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图
    4.5 物料衡算
        4.5.1 猴头菇多糖年产量
        4.5.2 生产物料衡算
    4.6 设备选型
        4.6.1 设备选型的概要
        4.6.2 设备选型及论证
    4.7 生产车间平面布局
        4.7.1 提取车间布置
        4.7.2 口服液制剂车间平面布置
    4.8 质量标准及质量关键控制点
        4.8.1 主要原辅料的质量标准
        4.8.2 猴头菇口服液质量标准
    4.9 投资估算
        4.9.1 固定资产
        4.9.2 年经营费用的计算
    4.10 利润计算
        4.10.1 年销售额
        4.10.2 财务费用
        4.10.3 年利润
    4.11 利润率
    4.12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附件1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软枣猕猴桃研究现状及进展
        1.1.1 软枣猕猴桃简介
        1.1.2 软枣称猴桃加工研究现状
    1.2 果胶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果胶概述
        1.2.2 不同原料果胶开发现状简介
        1.2.3 不同果胶提取方法的研究情况
    1.3 口服液简介
        1.3.1 口服液的研究进展及供需现状
        1.3.2 口服液市场与发展前景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原料
        2.1.2 主要试剂
    2.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2.3 试验测定方法
        2.3.1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软枣猕猴桃中果胶含量
        2.3.2 其他测定方法
    2.4 试验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2.4.1 工艺流程图
        2.4.2 技术要点
    2.5 试验设计
        2.5.1 软枣猕猴桃果胶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设计及其理化性质的测定
        2.5.2 三种水果果胶品质的比较试验设计
        2.5.3 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调配参数的优化研究设计
        2.5.4 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杀菌条件的选择设计
        2.5.5 软枣称猴桃果胶口服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5.6 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各项指标的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软枣称猴桃果胶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3.1.1 半乳糖醛酸标准曲线
        3.1.2 不同提取温度对果胶得率的影响
        3.1.3 不同提取时间对果胶得率的影响
        3.1.4 不同提取pH对果胶得率的影响
        3.1.5 响应面法优化软枣猕猴桃果胶提取工艺参数分析
        3.1.6 软枣猕猴桃果胶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
    3.2 三种水果果胶品质的比较分析
        3.2.1 三种果胶的吸水性和保水性比较分析
        3.2.2 三种果胶的流变性比较分析
        3.2.3 三种果胶的凝胶性比较分析
    3.3 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调配工艺的优化
        3.3.1 果胶浓缩液百分比加入量对口服液感官影响的试验分析
        3.3.2 木糖醇百分比加入量对口服液感官影响的试验分析
        3.3.3 麦芽糖醇百分比加入量对口服液感官影响的试验分析
        3.3.4 柠檬酸百分比加入量对口服液感官影响的试验分析
        3.3.5 软枣称猴桃果汁百分比加入量对口服液感官影响的试验分析
        3.3.6 响应面法法优化软枣称猴桃果胶调配工艺参数分析
    3.4 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杀菌条件的选择分析
    3.5 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分析
        3.5.1 危害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
        3.5.2 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3.5.3 建立关键限值
        3.5.4 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HACCP计划表
    3.6 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各项指标的测定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软枣猕猴桃果胶提取条件的优化
        4.1.2 三种水果果胶品质的比较结果分析
        4.1.3 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调配工艺参数的优化
        4.1.4 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杀菌条件的选择
        4.1.5 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生产质量体系的制定和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葛根原粉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葛根概述
        1.1.1 葛根简介
        1.1.2 葛根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
        1.1.3 葛根加工利用研究现状
    1.2 沸腾造粒技术的概况
        1.2.1 工作原理
        1.2.2 影响造粒效果的因素
        1.2.3 食品粉体造粒中的应用
    1.3 立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立题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葛根原粉沸腾造粒工艺优化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葛根原粉沸腾造粒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2.4 响应面法优化葛根原粉的沸腾造粒工艺
        2.2.5 速溶葛根原粉的相关指标的检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葛根原粉沸腾造粒工艺优化结果及分析
        2.3.2 速溶葛根原粉相关指标的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种葛根黄酮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葛根黄酮口服液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2.4 响应面法优化葛根黄酮口服液的配方
        3.2.5 葛根黄酮口服液的检测
        3.2.6 葛根黄酮口服液的原辅料及包装材料成本核算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葛根黄酮口服液的配方优化结果及分析
        3.3.2 葛根黄酮口服液的检测
        3.3.3 葛根黄酮口服液的原辅料及包装材料成本核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HACCP体系在葛根黄酮口服液生产中的应用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3 葛根黄酮口服液工业生产中潜在危害分析
    4.4 葛根黄酮口服液工业生产关键控制点的确定与应用
    4.5 验证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专利
附录
    附录A 葛根黄酮口服液配方试验的感官评价结果
    附录B 试验附图
        (1) 葛根原粉沸腾造粒工艺试验附图
        (2) 葛根黄酮口服液试验附图

(5)双歧杆菌发酵南瓜汁的工艺研究及其工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南瓜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2.1 南瓜的简介
        1.2.2 南瓜的营养成分
        1.2.3 南瓜的功能特性
        1.2.4 南瓜的研究与应用
    1.3 益生菌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3.1 益生菌简介
        1.3.2 双歧杆菌的生理功能
        1.3.3 双歧杆菌的应用研究
    1.4 蔬菜汁
        1.4.1 果蔬汁澄清工艺
        1.4.2 果胶酶
        1.4.3 益生菌在果蔬加工中的利用现状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5.1 立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南瓜汁制备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南瓜汁制备工艺流程机操作要点
        2.3.3 指标测定
        2.3.4 果胶酶酶解条件的研究
        2.3.5 南瓜汁的配方研究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果胶酶酶解条件的研究
        2.4.2 南瓜汁配方正交试验结果
    2.5 小结
第三章 双歧杆菌发酵南瓜汁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发酵南瓜汁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3.2 双歧杆菌发酵液的制备
        3.3.3 指标测定
        3.3.4 双歧杆菌发酵南瓜汁工艺研究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接种量对发酵南瓜汁酸度的影响
        3.4.2 发酵温度对发酵南瓜汁酸度的影响
        3.4.3 发酵时间对发酵南瓜汁酸度的影响
        3.4.4 双歧杆菌发酵南瓜汁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3.4.5 发酵南瓜汁的质量指标
    3.5 小结
第四章 年产 3600t双歧杆菌发酵南瓜汁的工厂设计
    4.1 引言
    4.2 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4.3 厂址建设条件
        4.3.1 地形地貌
        4.3.2 气候条件
        4.3.3 交通运输
        4.3.4 水源
        4.3.5 供电
        4.3.6 通讯
    4.4 厂区总平面设计
        4.4.1 基建工程总体布置原则
        4.4.2 建筑物组成及总平面布置
    4.5 产品生产工艺设计
        4.5.1 产品年常量与班次设计
        4.5.2 生产工艺流程图
        4.5.3 产品质量标准
    4.6 物料衡算
        4.6.1 原辅料用量衡算
        4.6.2 包装用量衡算
    4.7 设备选型
        4.7.1 设备选型所依据的原则
        4.7.2 原料预处理阶段设备选型
        4.7.3 南瓜汁制备阶段设备选型
        4.7.4 种子液制备阶段设备选型
        4.7.5 发酵灌装阶段设备选型
        4.7.6 热冷却阶段设备选型
        4.7.7 包装阶段设备选型
        4.7.8 品质控制及研发设备选型
        4.7.9 年产 3600t发酵南瓜汁生产工艺设备图
    4.8 水、电、燃料的能耗估算
        4.8.1 水
        4.8.2 电
        4.8.3 供热
    4.9 环保处理
        4.9.1 污染源概况
        4.9.2 污染物治理措施
        4.9.3 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
        4.9.4 节水、节能措施
    4.10 投资估算
        4.10.1 生产设备投资
        4.10.2 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4.10.3 流动资金估算
        4.10.4 投资总额
    4.11 成本估算
        4.11.1 原辅材料成本核算
        4.11.2 包装成本核算
        4.11.3 水、电、燃料成本核算
        4.11.4 工资及福利费
        4.11.5 固定资产折旧及摊销估算
        4.11.6 生产成本核算
        4.11.7 其他费用
        4.11.8 生产总成本测算
    4.12 项目收益预测
        4.12.1 全年利润计算
        4.12.2 总投资回收期计算
        4.12.3 盈亏平衡点
        4.12.4 经营安全率(η)分析
    4.1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研究的结论
    5.2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南瓜浓缩汁及速溶南瓜粉的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南瓜概述
        1.1.1 南瓜资源优势
        1.1.2 南瓜功能特性
        1.1.3 南瓜的营养价值
    1.2 南瓜加工利用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南瓜粉营养成分研究
        1.3.2 南瓜产品加工的研究
        1.3.3 南瓜粉的开发价值及应用
        1.3.4 高果糖在果蔬汁中的应用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浓缩南瓜清汁的工艺条件优化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样品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浓缩汁的制备
        2.2.2 主要理化成分的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南瓜切块大小对南瓜汁出汁率及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3.2 热烫对南瓜汁出汁率及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3.3 料液比对南瓜汁出汁率及固形物的影响
        2.3.4 酶解工艺对南瓜汁出汁率及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3.5 响应面BBD优化
        2.3.6 蒸发浓缩
    2.4 小结
第三章 速溶南瓜粉的制备条件优化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样品
        3.1.2 主要仪器
        3.1.3 主要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浓缩南瓜汁的制备
        3.2.2 主要理化成分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类型的助干剂对南瓜粉喷粉效果的影响
        3.3.2 进风口温度对南瓜粉喷粉效果的影响
        3.3.3 南瓜汁浓度对南瓜粉喷粉效果的影响
        3.3.4 喷雾干燥产品的成分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无色高果糖南瓜汁生产条件优化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样品
        4.1.2 主要仪器
        4.1.3 主要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主要理化成分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树脂用量对南瓜汁脱色效果的影响
        4.3.2 作用时间对南瓜汁脱色效果的影响
        4.3.3 脱色温度对南瓜汁脱色效果的影响
        4.3.4 脱色pH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4.3.5 响应曲面优化南瓜汁脱色条件的研究
        4.3.6 蔗糖酶酶解条件优化研究
        4.3.7 葡萄糖异构化酶酶解条件优化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富含花生四烯酸低糖南瓜粉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南瓜营养成分的研究
    1.2 南瓜的开发利用现状
    1.3 我国南瓜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南瓜的前景展望
    1.4 食用真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研究
    1.5 花生四烯酸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食用菌发酵南瓜汁工艺条件及主要成分变化研究
    2.1 南瓜品种和发酵食用菌菌种的筛选
        2.1.1 材料与仪器
        2.1.2 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2 食用菌发酵南瓜最佳发酵条件的优化
        2.2.1 材料和仪器
        2.2.2 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2.3 食用菌发酵后南瓜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
        2.3.1 材料与仪器
        2.3.2 分析方法
        2.3.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南瓜粉喷雾干燥及花生四烯酸添加工艺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工艺和方法
        3.2.1 ARA 湿法添加工艺
        3.2.2 ARA 干法添加工艺
        3.2.3 生产工艺对 ARA 的影响
        3.2.4 试验方法
        3.2.5 检测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生产工艺对 ARA 含量的影响
        3.3.2 均质压力对湿法添加的 ARA 含量的影响
        3.3.3 杀菌温度对湿法添加的ARA含量的影响
        3.3.4 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对湿法添加的ARA含量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南瓜粉降血糖效应的实验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动物
        4.1.2 试剂与药品
    4.2 方法
        4.2.1 动物模型的制造
        4.2.2 高血糖预防试验
        4.2.3 降血糖试验
        4.2.4 低糖南瓜粉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4.2.5 统计学处理
    4.3 实验结果
        4.3.1 预防高血糖实验
        4.3.2 降血糖试验
        4.3.3 低糖南瓜粉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我国南瓜粉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南瓜粉的开发价值
2 国内南瓜粉加工技术的现状
    2.1 南瓜粉加工的传统工艺
        2.1.1 南瓜粉加工的传统工艺流程
        2.1.2 南瓜粉加工的传统工艺操作要点
    2.2 南瓜粉加工的一般工艺
        2.2.1 南瓜粉加工的一般工艺流程
        2.2.2 南瓜粉加工的一般工艺操作要点
3 目前南瓜粉的主要应用
    3.1 在食品中的应用
    3.2 在饮料中的应用
    3.3 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的应用
4 南瓜粉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南瓜粉加工工艺的发展趋势
        4.1.1 南瓜粉的酶解法加工
        4.1.2 南瓜粉的超微粉碎加工
    4.2 南瓜粉干燥技术的发展趋势
        4.2.1 喷雾干燥技术
        4.2.2 微波干燥技术
        4.2.3 冷冻干燥技术
5 南瓜粉的开发前景

四、南瓜精口服液生产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洋参多糖提取、性质及口服液制备[D]. 贾琦琦.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罐组式动态逆流集成超声波提取猴头菇多糖的技术研究及工程化设计[D]. 周丹丹.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3]软枣猕猴桃果胶口服液的制备研究[D]. 王馨甜. 沈阳农业大学, 2017(01)
  • [4]葛根原粉的综合开发与利用[D]. 夏秋良. 邵阳学院, 2017(06)
  • [5]双歧杆菌发酵南瓜汁的工艺研究及其工厂设计[D]. 卜晓斌.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3)
  • [6]南瓜浓缩汁及速溶南瓜粉的生产工艺研究[D]. 张孟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7]富含花生四烯酸低糖南瓜粉的研制[D]. 张树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2(10)
  • [8]我国南瓜粉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J]. 胡高升.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09)
  • [9]我国南瓜属作物产业与科技发展的回顾和展望[A]. 刘宜生,林德佩,孙小武,王长林. 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纪念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成立十周年、祝贺第四届国际瓜类作物学术大会在中国召开, 2009
  • [10]我国南瓜属作物产业与科技发展的回顾和展望[A]. 刘宜生,林德佩,孙小武,王长林. 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西南地区南瓜产业化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2009

标签:;  ;  ;  ;  ;  

南瓜精口服液的生产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