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学生作文的自主自改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许惠宽[1](2021)在《培养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文修改是初中生写作学习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初中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是自我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初中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对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思维能力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笔者采用文献综合研究法、教育心理学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介绍研究缘起和目的,阐述研究意义。分析研究现状得出: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作文修改形式的改变上,缺少对学生作文修改前的必要心理引导,也很少将阅读与作文修改进行结合论述。因此,确定研究主要内容为初中生作文修改兴趣的培养和维持以及修改能力的锻炼。其次,对“作文修改能力”“作文批改”“写作”等概念进行界定,以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迁移理论、输入输出假设理论为基础展开论述。在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分析了学生作文修改兴趣不高、不会修改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培养原则。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初中生作文修改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策略。一是初中生作文修改兴趣的激发与维持,包括:通过合理的作文命题和相关分享的组织激发兴趣,通过灵活使用多种修改方式,组织相关作文展示,运用学生作文修改成长记录袋评价维持兴趣。二是在模块化训练中培养初中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包括书写模块,评价语言和修改符号使用模块以及文体意识模块,打牢学生作文修改基础。三是通过阅读培养初中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小学和初中教材,将课内阅读和作文修改进行融和;带领学生多阅读中外经典名着和其他感兴趣的篇目,进行阅读量的积累。本文通过相关的探讨尝试,希望为当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
王凤云[2](2020)在《面批互评促自改,作文素养巧提升》文中研究指明作文批改包括"批"和"改"两部分。目前情况下,作文批改方面出现一些不足,诸如比较注重"改",批语相对比较简洁;注重教师独立批改,忽略其它批改方式等。这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作文批改方面,教师可以灵活批改,在激发写趣、教授改法上下功夫;力求引导学生乐意自改,有法自改,形成自改习惯。师生协作探求一条由教师面批到引导自改,最终能自主批改文章的作文教学之路,逐步提升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素养。
刘娜[3](2020)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认为作文修改能力是组成写作能力的重要部分之一,《课标》强调了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明确了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从小学生开始抓起。那么在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是怎样的情况?小学高年级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具备哪些条件?又将从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有效培养呢?这些问题值得去进一步思考。在分析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有了新的界定,在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基本原则方面有了新的认识。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标》和小学语文教材都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都提出了培养要求,指出了小学高年级学生修改作文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这些为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依据。第二、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些条件,如教师的有效组织和指导、充足的修改时间、现代化的辅助工具、能正确运用修改符号。第三、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还需要遵循目的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强化性原则这四点原则。而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整体情况不佳,还存在对修改作文认识有误,修改作文盲目、简单,缺乏具体的修改方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作文修改主体错位、作文修改内容空泛、作文修改指导不到位而造成的。基于基本原则、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激发修改主体的能动性、提高修改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加强修改方法的序列性这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具体的策略,并在案例中体现出来。
张玉华[4](2020)在《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评改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沈阳市S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习作评改备受教育界的关注。作为习作的系统,评改虽然是整个习作环节的后续工作,但并非传统意义上对习作最后的评审,更多地是为了完善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其重要性绝对不低于习作指导环节,应当被看做是习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小学中年级是学生从“写话”逐步过渡到“习作”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真正意义上接触习作的初始阶段,所以,对小学中年级的习作评改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习作评改高耗低效,如何优化小学中年级习作评改,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本研究主要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选题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分别对沈阳市S小学中年级9名老师教师和326位学生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和案例搜集,全面了解该校师生在评改意识、评改主体、评改内容、评改方式四个维度的现状。第三章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访谈和案例分析结果发现该校实施习作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习作评改意识不足;评改内容不到位;评改主体较单一;评改方式低效。存在的原因有:师生固守传统思维;评改专业素养欠缺,评改方式采用不当。第四章本文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可行性优化小学中年级习作评改策略,为小学中年级习作评改研究的深入与全面尽一份绵薄之力。研究认为小学中年级习作评改应关注多元参与,坚持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合理选择评改主体;在评改意识上,要切实提高教师对习作评改重要性的意识,培植学生习作评改信心;在评改的内容上,教师要实现评语的全面性、人文性和针对性;在评改方式上,选取恰当的评改方式、合理安排评改时间、加强评改过程中的指导。
王舒[5](2020)在《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作文修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修改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少有修改行为,对教师评改后的作文同样没有修改。写作教学中多是重写轻改,注重写作中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对同等重要的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为得到真实的作文修改能力培养情况,对哈尔滨某中学及南岗区某文化学校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用访谈提纲的方式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现状。分析调查数据,总结访谈资料发现:学生自我修改的意识不强,学生虽然认为作文修改非常重要,但只是停留在口头承认;学生作文修改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不足,作文修改能力薄弱。在教师教学及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自身关于作文修改的理论知识不足;对学生作文修改教学及训练没有计划;缺少作文初评之后,学生修改的作文的再次检查和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理论,提出以下策略:师生对作文修改主体的认识由以“师”为主向以“生”为主转变,此转变是接下来所有的教学和训练活动的前提。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准备。教师方面,教师自身拥有丰富的作文修改及其教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制定阶段性的作文修改教学及训练计划。计划包括理论知识教学、修改训练实践及综合的作文修改训练。综合的修改训练不限于此训练阶段,它融于日常写作训练当中。学生修改观念转变后,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作文修改能力。在写作训练中,学生要有足够的自律性,养成每逢写作都修改的习惯,并在每次的修改后进行经验总结。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语文知识、语感和经历的积累,还要对知识有良好的迁移。知识和语感、习惯等的积累和养成,可以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作文修改能力。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是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的耐心和信心。学生修改能力提高,不仅能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也对学生写作其他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何伶[6](2020)在《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以昆明市C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作文教学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倡导作文训练应该多读、多写、多改,其中修改作为习作的重要环节,是十分必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自第二学段起,明确提出习作修改要求,且在教学具体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均有提到。习作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但在许多教学实践中,受“文章多做而后工”的影响,对“多改”有所忽视。本研究者在实习期间发现学生习作训练次数不少,但写出来的作文仍然欠佳,这是本研究者实习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小学四年级正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四年级习作训练更接近一篇完整的作文,是习作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善作不如善改,本研究立足于小学四年级,从习作修改的角度,探究其修改问题作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突破口,为高学段的习作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以搜集到的云南省昆明市C小学四年级学生所做的381篇习作文本为基础,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常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习作形式上常见问题为:习作字数不足、字词使用欠规范、语句欠通顺、标点符号欠规范、段落结构混乱。原因分析表明学生习作兴趣低、习作过程较粗心、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弱、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习作内容上常见问题为:习作题目欠恰当、习作体裁要素描述欠充分、语言平铺直叙、开头结尾平淡。原因分析表明学生生活观察不够,素材积累不足;缺乏习作方法,习作技巧训练不足;应试思维明显,创新思维不强。教师课后批改与课堂讲评对学生习作修改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从教师层面探究了习作批改和习作讲评中的特色和常见问题。研究表明教师批改中呈现出批改方式多样化、多就少改、启发修改、针对性批改等优点,教师习作讲评中呈现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讲评主体多元化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教师习作批改中常见问题为: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形式方面的要求、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内容的充实具体、习作批改耗时长、评语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日常教学任务太重、批改标准欠具体、习作批改形式化。教师习作讲评中常见问题为:指导欠具体、习作讲评时间短、忽视习作修改评价。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课时有限、淡化作后讲评。基于以上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本研究者以《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依据,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建议教师加强课堂教学,从词汇教学、语感训练、培养学习习惯、与阅读相结合方面着手,促进学生习作修改正向迁移;加强指导性修改,从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合理规划批改时间、优化习作讲评、重视修改评价方面着手,完善评改过程。作为学生,应积极主动修改,加强积累、敢于表达、总结修改心得,从而通过习作修改不断提升作文水平。小学四年级正处于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本研究所分析的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和改进方法是对习作教学相关研究的补充和完善,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引起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习作修改问题的重视,以改促写,提升四年级学生习作能力,从修改的角度为教师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提供更多参照。
郑德滢[7](2020)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考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与选拔的大型考试,对高中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作文部分,其分值大且对学生能力要求高而一直备受关注。随着2017年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全面铺开,202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高考制度的到来,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毫不夸张的说,作文教学的好坏与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如何切实有效的开展作文教学,更好的把“考”与“教”相结合,已然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历史背景出发,通过把握高考作文命题规律,找寻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深入挖掘高考改革体制下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与不足,以此探索出一套实用且高效的作文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以广东省云浮市三所高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进行研究,主要内容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缘起及意义,归纳和整理了当前新高考下作文教学的研究成果,并从相关文献中获得启示。第二部分是阐述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及其与作文教学的关系。通过分析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包括对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概念的界定,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命题特征的概述,预测出新高考下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浅析高考作文命题与高中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归纳总结出在此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对高中作文教学影响。第三部分是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笔者通过在学生群体中派发问卷以及对师生进行访谈的方式了解作文教学现状,发现学生对新高考政策欠缺了解。同时,一线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学生方面主要有“审题不当,思维狭隘”、“文体训练单一且欠缺规范”和“对生活积累少,素材内容陈旧肤浅”三大问题。教师方面的问题表现在了忽视教材资源的利用价值;教学方式单一,语文活动流于形式;作文评改欠缺有效性等三个方面。据此,笔者对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析因,为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奠定现实基础。第四部分是本论文的重要章节。结合作文教学问题,围绕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以此论述开展作文教学的策略。第一,加强师生对新高考和新课标的研读,教师作文教学要落到实处。语文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容,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而语文能力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考试,似乎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则“题在书外,功在书内”。因此,教师不仅要把政策与要求落到实处,还需对学生加强新高考与新课标的解读与普及,让学生重视语文学习,破除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偏见。第二,加强思维训练,提升作文品质。无论是时代的发展,还是课标,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新高考背景下,从立意到行文,都离不开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因果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精准深刻立意;强化纵向思维训练,增强学生作文逻辑性;注重辩证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突破狭隘的思维定式,防止掉入“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作文增色添彩。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置身于一些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帮助他们完成高阶认知,多方面全方位的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第三,规范作文文体,训练有的放矢。笔者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学生对文体特征欠缺认识,绝大部分学生对文体知识一知半解,这种淡薄的文体意识导致了学生作文文体杂糅,欠缺规范。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优化以文体类型为中心的作文教学计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有的放矢的开展作文文体训练。第四,加强生活感悟,注重时代积累。高考作文命题内蕴丰富,涉及面广,教师在引导学生生活化写作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着眼现实,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生活的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把生活内容当作一门课程去学习。除此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每个人都不是社会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把自己的利益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第五,重视教材,挖掘利用。由于高中生课业压力大,课程任务繁重,学生能自由分配时间从而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加之学生的兴趣阅读与质量阅读不匹配,导致学生的高质量阅读十分短缺。因此,教师可以发挥好语文课本的学习价值,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聚焦语用,先求通再求好;再者,熟读课文,正本清源,概括、凝练课本中可供运用的作文素材;接着,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以读引读,加强阅读的课内外联系,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最后,读写结合,把汲取与表达相统一,实现开阔学生视野,以读促写的目的。第六,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样活动。作文教学不应拘泥于课堂,而要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丰富作文教学形式,如把作文教学与课本剧表演相结合,“读、写、演”三位一体,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打造多样的作文教学课堂;亦可以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展研究性写作活动,转变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关注与参与社会实践。第七,量化评分标准,高效讲评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高效的讲评有利于加深学生的作文印象,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本文从“作文评语要用心”“作文评改有标准”“作文要不厌其改”三个方面优化作文评改环节,始终把“一切都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素养”的原则作为选择评改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语。总而言之,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通过探究新高考下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高考作文命题与高中作文教学二者的关系,找寻出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作文教学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江萧雪[8](2020)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所看、所想、所悟用语言文字表达、呈现出来的过程。对于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来说,习作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习作评改,它是对学生所写习作中遣词造句的修改、点评、反馈,也是教师关注学生习作中蕴含的思想、态度、情感方面的过程。因此,重视习作评改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习作前习作技巧、方法的指导,而忽视习作后修改、讲评的重要性;习作评改的主体由教师“一人包办”;习作评改的方式以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为主,其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改变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提出科学、具有实操性的习作评改方式很有必要。针对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特征,基于小组合作互评的相关知识,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法、访谈法对小组合作互评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理论依据。其中合作学习理论、群体动力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理论为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提供了理论支撑,此部分分别阐述了这三个理论的相关内容以及对本研究的重要启示。第二部分是小组合作互评的本体意蕴。“小组合作互评”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配为不同的小组,组员按照共同制定的评改标准,在小组内部合作评改对方习作的一种习作评改方式。这种习作评改方式强调评改主体的互动性、评改内容的丰富性、评改方式的启发性、评改过程的趣味性以及评改结果的可接受性,对小学高段习作教学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它可以激发学生评改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部分是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实践设计。此部分内容是在前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对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互评进行构想,并阐述了实施的原则以及步骤。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要遵循循序渐进,确保评改的合理性;要激励优先,激发评改的积极性;要及时反馈,增强评改的有效性;要有的放矢,促进评改的个性化;要循循善诱,提高评改的启发性。其步骤主要有评前的准备、评时的实施、评后的反馈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三个环节。第四部分从实践层面呈现了小学高段习作教学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具体实施过程,以“我的理想”这一习作主题为例,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两方面的内容。第五部分是对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效果分析以及实施建议。通过对学生的评改作品以及学生的访谈结论进行分析来验证其运用效果。总的来说,将小组合作互评运用到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使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同伴关系得到发展。而为了真正实现小组合作互评的价值,教师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评改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监督者以及评价者的多重角色;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乔丽丽[9](2019)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文评改是语文写作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写作素养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提倡“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评改观念,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已然跟不上《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作文评改的要求,以致逐渐退出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应运而生。故笔者对“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起到完善作文评改方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效果。本文将我省三个水平层次的学校的部分初中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从评改作文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所在,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具体可分为七部分:绪论部分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对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相关概念的界定与阐释,通过界定与阐释相关概念,明确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分别是课程依据和心理学依据,为本研究的科学性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初中作文评改现状部分,利用语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师访谈法,获得最直观、客观的一线数据,以此了解作文评改的现状。第四部分为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主要包括因传统评改模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故仍有部分课堂采用教师为主的作文评改形式,学生参与度很少;在学生参与度高的作文评改课堂中,因为教师评改作文之前指导不充分,学生评改经验欠缺等原因,使评改效果大打折扣;我国作文评改模式对学生的评改过程、思维能力培养不重视。第五部分结合教学实际,提出策略以期解决初中语文作文评改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最后为本篇论文结语部分,包括不足与创新之处。
邓倩倩[10](2019)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实践研究 ——以余庆县松烟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学生参与习作自主评改的训练对提升学生习作修改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极其重要。课标也对每个学段学生习作的修改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习作评改仍然被认为是教师的事情,长此以往也就导致了习作评改的低效。本文以自主评改为着力点,通过现状调查,找出并分析现今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同时提出了自主评改的相应策略。根据研究目的和思路,全文分为四章内容:绪论,阐述本论文研究的缘起、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概念界定。第一章,习作自主评改的理论借鉴和研究对象的选取。分析习作自主评改可借鉴的理论,本次习作自主评改研究选取对象的基本情况。第二章,以松烟小学为个案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现状和和问题分析。第三章,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实践。本章节从评改原则、评改策略、评改要求和评改反馈进行阐述。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情确定了循序渐进、互助合作、尊重作者本意、鼓励性、量体裁衣的评改原则,在制定评改策略时以学生评改兴趣的培养、课堂气氛的营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为核心,立足用多形式的评改使评改过程不枯燥。同时根据课标要求制定了习作自主评改的具体要求,并通过评改能力评价表来反馈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具体情况。第四章,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案例分析和反思。本章节分析了自主评改策略在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在肯定当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认真反思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作文的自主自改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学生作文的自主自改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培养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选题来源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培养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作文修改能力 |
二、作文批改 |
三、作文修改能力与作文批改 |
四、写作 |
五、作文修改能力与写作 |
六、阅读 |
七、作文修改能力与阅读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 |
二、教育心理学理论 |
第三章 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现状及培养原则 |
第一节 初中生作文修改情况调查(学生卷)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时间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内容 |
五、调查数据 |
第二节 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现状调查(教师卷)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时间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内容 |
五、调查数据 |
第三节 现状分析 |
一、教师方面 |
二、学生方面 |
第四节 培养原则 |
一、关爱激励原则 |
二、因材施教原则 |
三、循序渐进原则 |
四、巩固强化原则 |
第四章 初中生作文修改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策略 |
第一节 初中生作文修改兴趣的激发与维持 |
一、合理进行命题,激发兴趣 |
二、组织交流分享,激发兴趣 |
三、灵活修改方式,维持兴趣 |
四、组织作文展示,维持兴趣 |
五、成长记录袋评价,维持兴趣 |
第二节 在模块化训练中培养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 |
一、书写模块 |
二、评价语言和修改符号使用模块 |
三、文体意识模块 |
第三节 通过阅读培养初中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
一、语文教材 |
二、课外阅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 |
二、学位论文 |
三、期刊 |
四、其它 |
附录 |
附录1 初中生作文修改情况调查(学生卷) |
附录2 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现状调查(教师卷) |
附录3 作文修改学习记录单 |
致谢 |
(2)面批互评促自改,作文素养巧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师示范批改,激发学生自主批改兴趣 |
1. 用激励赞美性批语。 |
2. 用幽默风趣的批语。 |
3. 用大胆创新的批语。 |
二、学生学会自改,提高作文写作技能 |
1. 激发兴趣,形成自改意识。 |
2. 传授方法,培养自改能力。 |
3. 激励保持,养成自改习惯。 |
(3)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标》要求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 |
1.1.2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现实要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指出作文修改的内容与标准的相关研究 |
1.3.2 探索作文修改方法的相关研究 |
1.3.3 研究作文修改方式的相关研究 |
1.3.4 文献总结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基本原则 |
2.1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界定 |
2.2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依据 |
2.2.1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的心理依据 |
2.2.2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的现实依据 |
2.3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条件 |
2.3.1 教师的有效组织和指导 |
2.3.2 充足的修改时间 |
2.3.3 现代化的辅助工具 |
2.3.4 能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
2.4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原则 |
2.4.1 目的性原则 |
2.4.2 针对性原则 |
2.4.3 多样性原则 |
2.4.4 反复性原则 |
第3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现状和成因 |
3.1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现状 |
3.1.1 对修改作文认识有误 |
3.1.2 修改作文盲目、简单 |
3.1.3 缺乏具体的修改方法 |
3.2 小学高年级作文修改能力现状的成因 |
3.2.1 作文修改主体错位 |
3.2.2 作文修改内容空泛 |
3.2.3 作文修改指导不到位 |
第4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策略 |
4.1 调动修改主体的能动性 |
4.1.1 引发修改兴趣 |
4.1.2 精心组织修改 |
4.2 提高修改行为的有效性 |
4.2.1 关注修改过程 |
4.2.2 设置修改标准 |
4.3 增强修改方法的序列性 |
4.3.1 树立修改目标 |
4.3.2 明确修改内容 |
4.3.3 梳理修改步骤 |
4.3.4 指引修改实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介绍案例背景 |
5.2 设置修改标准 |
5.3 选择修改方法 |
5.4 分析教学过程 |
5.5 展示修改成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评改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沈阳市S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 |
(二)习作评改在习作教学中的地位要求 |
(三)小学习作评改现状亟待解决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习作 |
(二)习作评改 |
(三)小学中年级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习作评改研究现状 |
(二)国外习作评改研究现状 |
(三)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评改结果与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四)实施过程 |
二、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评改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评改意识情况 |
(二)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评改主体情况 |
(三)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评改内容情况 |
(四)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评改方式情况 |
第三章 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评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评改存在的问题 |
(一)习作评改意识薄弱 |
(二)习作评改主体单一 |
(三)习作评改内容不到位 |
(四)习作评改方式低效 |
二、问题出现的原因 |
(一)习作评改动机不强 |
(二)师生固守传统思维 |
(三)评改专业素养欠缺 |
(四)评改方式采用不当 |
第四章 小学中年级习作评改策略 |
一、增强习作评改意识 |
(一)增强教师习作评改意识 |
(二)培植学生习作评改信心 |
二、丰富习作评改主体 |
(一)坚持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
(二)引导家长参评 |
(三)合理选择评改主体 |
三、优化习作评改内容 |
(一)实现评改内容全面化 |
(二)实现评改内容人文性 |
(三)实现评改内容针对性 |
四、完善习作评改方式 |
(一)选取恰当的评改方式 |
(二)合理安排评改时间 |
(三)加强评改过程中的指导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5)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要求 |
(二)学生对作文修改的畏难情绪引发思考 |
二、研究意义 |
(一)丰富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的理论 |
(二)制定贴合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的策略 |
三、研究方法 |
(一)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相关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一)作文及写作 |
(二)作文修改及作文修改能力 |
(三)写作心理转化理论与作文修改过程的认知模式 |
二、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遵循的原则 |
(一)双主体的原则 |
(二)系统性原则 |
(三)针对性原则 |
(四)激励性原则 |
(五)循序渐进原则 |
第三章 初中生作文修改情况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背景 |
(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
(二)调查的形式与对象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学生卷作文修改相关调查结果 |
(二)教师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 |
(三)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策略 |
一、师生需共同转变关于作文修改的观念 |
(一)师生共同转变作文修改的态度 |
(二)明确修改主体,回归修改权利 |
二、教师要丰富作文修改理论素养与教学活动 |
(一)教师需提高有关作文修改及其教学的理论素养 |
(二)教师要制定并实施阶段性的作文修改教学计划 |
(三)教师要注重学生作文修改部分的评价和反馈 |
三、学生主动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
(一)激发修改兴趣,养成“逢作必改”习惯,提升作文修改能力 |
(二)以修改促写作,总结修改经验,助作文修改能力提高 |
(三)注重日常积累,形成良好迁移,促作文修改能力增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以昆明市C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选题缘由 |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习作修改要求 |
(二)重视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四年级习作教学效率 |
(三)重视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四年级学生习作能力 |
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习作 |
(二)习作修改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关于写作修改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文章修改的研究 |
(一)古代关于文章修改研究 |
(二)近代关于文章修改研究 |
(三)当代关于作文修改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的重要性分析 |
(二)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三)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的改进方法建议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的重要性分析 |
第一节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习作教学目标与习作修改目标 |
(一)习作教学目标要求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
(二)习作修改目标要求在修改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
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习作编排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
(一)习作板块编排情况传递了习作修改的重要性 |
(二)习作板块与其他教学板块之间的联系需要重视习作修改 |
三、习作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
(一)习作教学有利于积累和巩固学生语文知识 |
(二)习作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 |
(三)习作教学有利于升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
第二节 小学四年级习作教学的关键作用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
一、习作内容与习作技能方面注意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
(一)巩固和运用学到的字词句 |
(二)合理规范运用标点符号 |
(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
(四)逐步提高习作修改能力 |
(五)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象 |
二、习作过程与习作方法方面注意提高学生习作技巧和求新意识 |
(一)掌握习作方法和习作技巧 |
(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
三、习作品质与习作态度方面注意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生活态度 |
(一)提高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
(二)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
第三节 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四年级学生习作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
一、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
(一)增加语言词汇量 |
(二)增强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性 |
(三)丰富语言表达方式 |
二、习作修改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
(一)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
(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三、习作修改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真善美品质 |
(一)有利于鼓励学生真实具体地描写生活 |
(二)有利于内化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
(三)有利于形成个人特色和风格 |
第三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形式上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生习作形式上常见问题 |
(一)习作字数不足 |
(二)字词使用欠规范 |
(三)语句欠通顺 |
(四)标点符号欠规范 |
(五)段落结构混乱 |
二、学生习作形式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一)习作兴趣较低 |
(二)习作过程较粗心 |
(三)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四)表达能力较弱 |
(五)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 |
第二节 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内容上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生习作内容上常见问题 |
(一)习作题目欠恰当 |
(二)习作体裁要素描述欠充分 |
(三)语言平铺直叙 |
(四)开头结尾平淡 |
二、学生习作内容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一)生活观察不够,素材积累不足 |
(二)缺乏习作方法,习作技巧训练不足 |
(三)应试思维明显,创新思维不强 |
第三节 教师课后习作批改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教师习作批改中常见问题 |
(一)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形式方面的要求 |
(二)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内容的充实具体 |
(三)习作批改耗时长 |
(四)评语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
二、教师习作批改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一)日常教学任务较重 |
(二)批改标准欠具体 |
(三)习作批改形式化 |
第四节 教师课堂习作讲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教师习作讲评中常见问题 |
(一)习作讲评指导欠具体 |
(二)习作讲评时间短 |
(三)忽视习作修改评价 |
二、教师习作讲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一)教学课时有限 |
(二)淡化作后讲评 |
第四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改进方法建议 |
第一节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保持完善亮点 |
一、教师保持习作批改亮点 |
(一)批改方式多样化 |
(二)尊重学生文本,多就少改 |
(三)批注设疑,启发修改 |
(四)准确把握,针对性批改 |
二、教师保持习作讲评亮点 |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
(二)讲评主体多元化 |
第二节 教师加强课堂教学,促进习作修改有效迁移 |
一、加强词汇教学,规范习作字词修改 |
(一)夯实词汇基础,合理运用字词 |
(二)语言规范训练,纠正表达 |
二、加强语感训练,促进习作语句修改 |
(一)在品词析句中积累语感 |
(二)在朗读背诵中培养语感 |
(三)从个性表达中生成语感 |
(四)从读写结合中表现语感 |
三、培养学习习惯,提髙习作修改质量 |
(一)培养观察习惯,生动具体修改 |
(二)培养写字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
(三)培养阅读习惯,激发修改灵感 |
(四)培养书面表达习惯,规范语言文字应用 |
四、阅读与习作修改相结合,以读促改 |
(一)精彩开头,结尾有力 |
(二)刻画细节,形象立体 |
(三)锤炼语言,优美出彩 |
(四)掌握顺序,条理清晰 |
(五)对比修改,感受详略 |
第三节 教师加强指导性修改,完善评改过程 |
一、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乐于修改 |
(一)善于发现亮点,感受习作乐趣 |
(二)培养读者意识,促进修改动力 |
(三)创造发表机会,激发修改热情 |
(四)借用信息技术,丰富修改形式 |
二、合理规划批改时间,增强评改时效性 |
(一)明确习作教学要求,分散批改 |
(二)细化习作修改目标,分层修改 |
三、优化习作讲评,有效指导修改 |
(一)优化讲评时间,创新讲评方式 |
(二)立足学生文本,及时记录总结 |
四、重视修改评价,加强有效反馈 |
(一)强化习作修改行为,经常反馈 |
(二)采用激励性评价言语,及时反馈 |
第四节 学生积极主动修改,完善作文 |
一、加强积累,奠定修改基础 |
(一)积累语言和素材 |
(二)积累语法和修辞知识 |
二、敢于表达,激活修改意识 |
(一)课堂勇于发言,乐于表达 |
(二)积极参加活动,及时表达 |
三、总结修改心得,提高习作水平 |
(一)明晰修改目标,自主修改评价 |
(二)总结修改问题,积累修改经验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探究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中的常见问题 |
二、分析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的原因 |
三、提出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的改进方法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本研究的特色 |
二、本研究的适用性 |
三、本研究对统编本教科书的教学参考价值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及其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
(一)新高考与高中作文教学 |
1.新高考制度改革 |
2.新高考与高中作文教学 |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
1.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变化 |
2.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特征 |
3.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发展趋势 |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与高中作文教学的关系 |
(四)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师生对新高考的认识和看法 |
1.学生方面 |
2.教师方面 |
(二)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
1.学生作文学习情况 |
2.教师作文教学情况 |
(三)高中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 |
1.师生对新高考缺乏认识和了解 |
2.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
(一)加强师生对新高考的认识与了解 |
1.学生层面:加强对新高考政策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
2.教师层面:加强研读,做好普及,更新教学观念 |
(二)加强思维训练,提升作文品质 |
(三)规范作文文体,训练有的放矢 |
(四)加强生活感悟,注重时代积累 |
1.把生活内容当作一门课程 |
2.让身边人与事与时代紧密相连 |
(五)重视教材,挖掘利用 |
1.回归课文,强调语用 |
2.熟读课文,正本清源 |
3.立足课文,以读引读 |
4.重视课文,读写结合 |
(六)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样活动 |
(七)量化评分标准,高效讲评改 |
1.作文评语要用心 |
2.作文评改有标准 |
3.作文要不厌其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理论基础 |
(一)合作学习理论 |
(二)群体动力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二、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的本体意蕴 |
(一)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的内涵 |
(二)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的特征 |
(三)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的价值 |
三、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的实施设计 |
(一)小组合作互评实施的原则 |
(二)小组合作互评实施的基本步骤 |
四、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实施——以“我的理想”为例 |
(一)“我的理想”习作主题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教学设计 |
(二)“我的理想”习作主题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实施过程 |
五、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实施效果与建议 |
(一)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实施效果分析 |
(二)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实施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致谢 |
(9)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
1.5.1 作文教学 |
1.5.2 作文评改 |
1.5.3 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课程依据 |
2.2 心理学依据 |
2.2.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
2.2.3 学习动机理论——归因理论 |
2.2.4 群体动力理论 |
3 初中作文评改现状调查分析 |
3.1 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的编制 |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2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2 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 |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语料结果分析 |
3.3.2 学生问卷情况统计分析 |
3.3.3 教师访谈情况统计分析 |
3.4 调查小结 |
4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存在的问题 |
4.1.1 评改方式单一 |
4.1.2 评改经验缺乏 |
4.1.3 感情色彩浓厚 |
4.1.4 作文评语僵硬 |
4.1.5 欠缺标准示范 |
4.1.6 评改反馈延时 |
4.1.7 轻视评改过程 |
4.1.8 淡化思维能力 |
4.2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传统评改模式的影响 |
4.2.2 教师的能力素养薄弱 |
4.2.3 教师的培训指导缺失 |
4.2.4 学生缺乏整体意识和问题意识 |
5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的改进策略 |
5.1 改变传统评改观念,接受新课标理念 |
5.1.1 改变传统,直面瓶颈 |
5.1.2 接受课标,精准学习 |
5.2 评改方式多元化 |
5.2.1 因文制宜,多元批改 |
5.2.2 三位一体,创新方式 |
5.3 正确引导学生 |
5.3.1 合理分组,消除顾虑 |
5.3.2 营造氛围,教师监控 |
5.3.3 养成习惯,掌握方法 |
5.4 改进作文评语 |
5.4.1 评语要有专业性 |
5.4.2 评语要重视过程 |
5.4.3 评语要充满激励 |
5.5 评改标准灵活化 |
5.5.1 文体不同,标准不同 |
5.5.2 学生不同,标准不同 |
5.5.3 任务不同,标准不同 |
5.6 教师示范评改,重视评改反馈 |
5.7 重视过程,培养思维 |
5.7.1 淡化结果,关注过程 |
5.7.2 淡化成绩,培养思维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实践研究 ——以余庆县松烟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的重要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概念界定 |
第一章 习作自主评改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一节 习作自主评改的理论依据 |
一、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四、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简介 |
一、贵州省余庆县松烟小学情况简介 |
二、松烟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习作自主评改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松烟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习作调查 |
一、学生关于习作自主评改的问卷调查 |
二、语文教师关于习作自主评改的调查 |
第二节 松烟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问题剖析 |
一、教师评改习作的方式长盛不衰 |
二、习作评改课堂枯燥,学生兴趣不浓厚 |
三、缺乏充满干劲、优秀的教师 |
四、习作评改的随意性较强 |
五、学生语文成绩参差不齐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建议 |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原则 |
一、循序渐进原则 |
二、互助合作原则 |
三、尊重作者本意原则 |
四、鼓励性原则 |
五、量体裁衣原则 |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策略 |
一、增强评改趣味性,激发学生评改兴趣 |
二、营造愉悦气氛,轻松参与评改 |
三、老师来把参谋当,评改难题变小事 |
四、形式多样乐趣多,评改过程不枯燥 |
第三节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要求和反馈 |
一、评改要求 |
二、评改反馈 |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案例分析和反思 |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训练的教学案例 |
一、实施案例:习作《民风民俗》讲评 |
二、学生作品分析 |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实践的成果和反思 |
一、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
二、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评改调查问卷(学生版) |
致谢 |
四、提高学生作文的自主自改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培养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策略研究[D]. 许惠宽. 闽南师范大学, 2021
- [2]面批互评促自改,作文素养巧提升[J]. 王凤云.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22)
- [3]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研究[D]. 刘娜.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4]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评改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沈阳市S学校为例[D]. 张玉华.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5]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研究[D]. 王舒.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以昆明市C小学为例[D]. 何伶.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7]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 郑德滢.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运用研究[D]. 江萧雪. 西南大学, 2020(01)
- [9]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现状及对策研究[D]. 乔丽丽.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10]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实践研究 ——以余庆县松烟小学为例[D]. 邓倩倩.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