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基金为重庆爱思软件引来“金凤凰”(论文文献综述)
刘广理[1](2014)在《城市副中心楼宇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以天津市红桥区为例》文中指出城市产业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的发展前景,现代服务业是城市经济的新引擎,而楼宇经济是现代服务业主要形式,发展楼宇经济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产业层次的必然选择。当前,无论是天津市,还是国内其他大城市,都敏锐地发现楼宇经济在城市发展上的重要作用,都在积极探索发展楼宇经济的有效途径,研究在副中心发展楼宇经济有着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在天津市“一主两副”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上,红桥区被定位为城市副中心。作为副中心,必须具有较大的经济规模、高端的产业结构、完善的载体功能,以及较强的聚集、服务、辐射、带动能力。楼宇经济,对于集约利用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集聚经济因素、提升业态档次、提升发展内涵、扩大经济总量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桥区要想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副中心,就必须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使之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红桥区正处在一个从旧城向新城迈进的时代,需要在发展方式、发展路径上有更大地突破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性变化、跨越式发展、后来居上、又好又美。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城市副中心建设、楼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成功的发展范式及有效办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红桥区发展楼宇经济的潜力、空间和优势,以及不足与挑战,进而提出了一条在副中心发展楼宇经济的可靠途径,借以助推该地区以更快的速度向更高水平发展。
彭红玉[2](2010)在《政府激励与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地方高等教育规模的迅猛扩张,以及地方政府统筹和管理高等教育的权力和责任不断增加,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地方政府彼此间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也随之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如何解释地方政府间高等教育竞争的种种行为和现象,既是揭示和剖析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为动机和治理水平的需要,也是深化和拓展“地方政府竞争”这一研究主题的需要。政府激励是从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内部特征出发研究地方政府竞争的一个重要视角。经济学研究中有关政府部门的激励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被用来分析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背景,描述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现象,揭示地方政府竞争的动机,也被用于挖掘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及其产生的制度根源。地方政府直接参与高等教育资源竞争,其中以纵向争夺中央资源为主,也开始出现横向的高等教育市场资源竞争。高等教育资源竞争只是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表面现象,在地方政府官员个人的政治晋升激励和控制权收益激励以及维护地方综合利益的水平竞争激励下,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往往同彼此间的政治竞争、经济竞争和综合实力竞争交织在一起,高等教育资源成为地方政府实现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客观上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增加了高等教育资源总量,实现了某些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由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激励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更多的是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外部激励扭曲,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地方政府激励制度设计上的诸多漏洞和缺陷,以及地方政府内部激励制度的缺失。在经济(财政)动机以及满足和迎合选民需要的政治动机的影响下,美国州政府间存在着间接、微妙的高等教育资源竞争。美国州际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状况对规范中国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要继续发挥地方政府竞争的正面影响和消解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必须进行地方政府激励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矫正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激励扭曲,修补地方政府激励制度的漏洞和缺陷,提高地方政府内部激励程度。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制度规范须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等三个层面进行。治理结构是一种激励系统。本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中出现的激励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很大程度上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治理机构息息相关。因此消解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负面效应,最终倚赖于宏观高等教育治理结构的变革。
本报记者 张英[3](2008)在《重庆老工业基地蝶变》文中研究指明序言:重庆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西南最大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到抗战时期的陪都,从“三线建设”的机械工业基地,到改革开放试点初期,从直辖之初的国企困境到如今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区雏形,重庆工业见证过中国工业的沧桑与巨变,重庆工业也正在经历着凤凰涅的蝶变与新生?
吕标[4](2008)在《云南科技领军人才培育的探讨》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近,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国也先后把科技创新与科技领军人才开发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创新,关键在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纵观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一个杰出的领军人才,往往能够带动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乃至一个学科、一个产业的兴起。当前,一大批中青年人才在各行各业挑起大梁,但这仍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自主创新的要求有很大距离,人才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能够引领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尤为缺乏。因此,加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科技领军人才是提高全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领军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中流砥柱,加快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的培育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能培养一批骨干、盘活一个团队、开辟一个领域,可能还会形成一批创新技术、支撑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产业的发展。国家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在科技创新各个环节中作用发挥的好坏关系到科技创新能否取得真正的成功,而科技创新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经济能否迅速发展。为了抓好我国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的成长,出人事部等7部委联合组织实施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评选。云南省“两院”院士和“百千万人才”数量在全国属于落后水平,在云南的9个院士中除张亚平外,其它8位院士年龄都在70岁左右。云南科技领军人才匮乏,能够为云南产业发展挑大梁的科技人才更是匮乏。省属高校和科研单位没有“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仅有1人。云南省正处于“求贤若渴”的一种状态,人才不足,高层次领军人才稀缺,成为云南发展的瓶颈。要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其中领军人物是核心。中国人常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围绕云南支柱产业的培育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云南应该加快培养本地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激励机制,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用产业聚才,用项目引才,靠人才成就事业,靠事业造就人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互动。争取每年引进10名高端科技领军人才,到2012年引进50名左右的高端科技人才,培养50个创新人才团队,培养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000名。本文结合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分析了领军人才的内涵及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借鉴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立足于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开发的现状,总结云南省领军人才开发的经验,找出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开发的思路和措施,为云南省领军人才开发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吴恩锋[5](2008)在《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基于由国内三大经济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003-2006年共62307条文章标题构成的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采用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结合实例对经济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以期揭示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本论文共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由四节构成。第一节为引言,介绍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以及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二节为隐喻定义探讨,探析四部汉语词典及六部英语辞典对隐喻及相关术语的定义,并介绍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隐喻观和以Lakoff& 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隐喻观。第三节为我国隐喻研究概况,分析我国隐喻研究的热潮,对隐喻认知观和比喻修辞观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隐喻研究呈现出的多学科、跨学科的趋势。第四节为概念隐喻理论,回顾源远流长的隐喻研究,详细介绍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概况。第二章为经济报道中的方位隐喻,由三节构成。第一节探讨经济报道中的“上/下”方位隐喻,总结出“数字大或数量多是上;数字小或数量少是下/行政级别高是上;行政级别低是下/发展是上;衰退是下/处于某种状态或环境是上;离开某种状态或环境是下/优先或受重视的是上;置后或不重视的是下/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上;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是下/力量强是上;力量弱是下/高端客户群体是上;低端客户群体是下/程度强是上;程度弱是下/评价好或名次高是上;评价差或名次低是下”等十个映射类型并对其认知基础进行分析。第二节重点探讨经济报道中的“高/低”方位隐喻,总结出“数字大或数量多是高;数字小或数量少是低/行政级别在上是高;行政级别在下是低/质量好、价格贵是高;质量差、价格便宜是低/程度强是高;程度弱是低/力量强是高;(力量弱是低)/评价好是高;(评价差是低)/(复杂的或明智的是高);简单的或弱智的是低/地位重要是高;(地位不重要是低)”等八个映射类型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认知分析。第三节为本章小结。第三章为经济报道中的本体隐喻,由四节构成。第一节为经济报道中的实体与物质隐喻,以“财富是金”隐喻和“财富是水”隐喻为例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二节为经济报道中的容器隐喻,以“房屋”隐喻和“仓”隐喻为例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三节为经济报道中的人体隐喻,分别对以“身”、“手”、“头”、“下肢运动”、“其他身体部位”、“生育”等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四节为本章小结。第四章为经济报道中的结构隐喻,由十一节构成。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数据,我们总结出十个结构隐喻类型,按出现概率的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战争隐喻、交通隐喻、天气隐喻、戏曲隐喻、博弈隐喻、饮食隐喻、教育隐喻、体育隐喻、医药隐喻、婚恋隐喻等。我们分十节对这十个结构隐喻类型分别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十一节为本章小结。第五章为结论,由两节构成。第一节总结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第二节探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李玉洁[6](2002)在《重庆市投资软件环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部大开发,地处西部的重庆获得了新的发展良机。在此机遇之下,如何最有效的推动重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投资环境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对重庆市的投资软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论文分析了研究重庆市投资软环境的意义。认为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经济环境更加开放的情况下,重庆只有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之中,与国际经济接轨,才能变挑战为机遇吸引更多外资参与重庆建设。同时,西部大开发也使重庆陷入了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之中,重庆只有不断优化自身投资软环境,才能获得更多外部资金的支持,在西部各省、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其次,论文评价了重庆市目前的投资软环境。具体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定性分析,采用因素分析法,对重庆市各方面的投资软环境因素进行了客观的描述。通过定量分析,采用系统评价法,在参考模式的指导下,对重庆市投资软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价。接着,论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重庆市投资软环境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思想观念、人才、政策、法治、市场、金融、政务、文化几方面,并寻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针对重庆市投资软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创新人文社会环境;以依法行政为核心,创新法治环境;以落实各项政策为着眼点,创新政策环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创新服务环境;以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为目标,创新市场环境;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出发点,创新人才环境。论文最后一部分,针对重庆市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经济形式单一,严重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难点,提出优化重庆市民间投资软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对策。在以上重庆市整体投资软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对重庆市民间投资软环境进行了具体详细的分析,以期探讨出一条优化重庆市民间投资软环境的新路子。
王芳,白瑜,蒙梓,朱国亮,曾佐伶,胡新炼,董海雯[7](2001)在《留学人员在西部(重庆篇)》文中提出重庆有着 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巴渝文化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这里是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隋朝改为渝州 故重庆简称“渝”。1929年,重庆市正式成立,定为省辖市。1938年国民政府迁至重庆,改重庆为中央直辖市,后定为“陪都”。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4年改为四川省管辖市。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重庆成为直辖市,重庆从此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她地处大西南腹地和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的上游,百积8.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43万人、是西南地区和中西部最大的工业城市。 重庆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在这片富饶而美国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热情、聪慧的重庆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伟大的中华文明增添了光彩。重庆西部的“铜梁文化”和东部的“大溪文化”,是我国中西部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 重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水能、矿产、动植和种类等在全国拥有优势,而且是我国商品粮、猪肉、烤烟、药材、蚕桑、柑桔、长毛兔生产的重要基地。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巴山绵延,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
二、创新基金为重庆爱思软件引来“金凤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新基金为重庆爱思软件引来“金凤凰”(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副中心楼宇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以天津市红桥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拟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城市副中心概述 |
2.2 楼宇经济概述 |
第三章 CBD 楼宇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
3.1 国内外 CBD 楼宇经济发展概况 |
3.2 国外 CBD 楼宇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四章 天津市楼宇经济发展概况 |
4.1 天津市楼宇总体情况及分布特征 |
4.2 天津市发展楼宇经济的扶持政策 |
4.3 天津市中心城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经验与思考 |
4.4 天津市写字楼市场趋势分析 |
第五章 构建和完善城市副中心楼宇经济发展战略框架体系 |
5.1 楼宇经济发展的模式及路径 |
5.2 城市副中心发展楼宇经济的思路及对策 |
第六章 西站城市副中心楼宇经济发展策略实证分析 |
6.1 西站城市副中心商务楼宇规模分析 |
6.2 西站城市副中心集聚力与辐射力分析 |
6.3 西站城市副中心发展楼宇经济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swot 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发展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政府激励与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相关概念和时空范围的界定 |
1.3 研究假设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文献综述 |
1.6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1.7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
2 理论基础与时代背景 |
2.1 理论基础:政府部门激励理论概述 |
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激励制度变迁 |
2.3 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模式的演变:从纵向的“兄弟竞争”到疯狂的横向竞争 |
3 高等教育地方分权与地方政府激励 |
3.1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管理权限变化的历史回顾 |
3.2 中央政府下放高等教育权力的动机和方式 |
3.3 权力分权的类型:从权力分散到权力委托 |
3.4 高等教育地方分权对地方政府激励的影响 |
4 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现象与图景 |
4.1 地方政府间高等教育竞争的表象:争夺高等教育资源 |
4.2 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复杂图景 |
4.3 案例综合分析:**学者(特聘教授)计划 |
5 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效应及其激励根源 |
5.1 正面影响 |
5.2 负面影响 |
5.3 地方政府竞争效应的激励制度根源剖析 |
6 国际比较与借鉴:美国州际政府高等教育竞争 |
6.1 州际政府间高等教育竞争的背景 |
6.2 美国州际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表现 |
6.3 美国州际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启示 |
7 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制度规范 |
7.1 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制度规范:中央政府层面 |
7.2 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层面 |
7.3 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的制度规范:社会层面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美国州际政府高等教育关系问卷调查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4)云南科技领军人才培育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 完成本论文的难点问题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1.5 重要参考文献综述 |
1.5.1 云南省政府文件综述 |
1.5.2 学术文献综述 |
第二章 科技领军人才的内涵及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
2.1 科技领军人才的内涵 |
2.2 领军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
2.2.1 科技领军人才是各个领域的"精英" |
2.2.2 科技领军人才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 |
2.3 科技领军人才开发的战略意义 |
第三章 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城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的状况 |
3.1 发达国家状况 |
3.1.1 美国如何吸引留住"千里马" |
3.1.2 英国的人才培育机制 |
3.2 国内先进城市状况 |
3.2.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评选 |
3.2.2 上海市领军人才培育情况 |
3.2.3 大连市人才环境状况及"领军人才"的培育 |
3.3 经验启示 |
3.3.1 人才竞争和人才争夺激烈 |
3.3.2 用能力和业绩来衡量人才 |
3.3.3 建立领军人才开发的长效机制 |
第四章 云南科技领军人才培育的状况分析 |
4.1 巨大的需求 |
4.1.1 科技领军人才严重匮乏 |
4.1.2 经济多元化,需求多学科、多专业、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
4.1.3 产业升级,急需复合型、横向发展式、高层次专业人才 |
4.2 取得的成效 |
4.2.1 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引进受到重视 |
4.2.2 领军人才对科技、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
4.2.3 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
4.2.4 创新人才团队试点,发挥了领军人才的核心作用 |
4.2.5 积极探索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工作 |
4.3 存在的问题 |
4.3.1 领军人才稀缺,成为发展的瓶颈 |
4.3.2 领军人才短缺与普通人才浪费并存 |
4.3.3 人才分布不合理 |
4.3.4 人才流失严重 |
第五章 云南科技领军人才培育的对策措施 |
5.1 创造条件引进 |
5.1.1 设专项资金吸引高端科技 |
5.1.2 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引进人才的"快车道" |
5.1.3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
5.2 整合资源自己培养 |
5.2.1 围绕支撑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为企业培养人才 |
5.2.2 培养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为重点 |
5.3 培育人才的环境 |
5.3.1 营造社会创新文化环境 |
5.3.2 全民动员,构筑创新型学习社会 |
5.3.3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 |
5.4 完善激励机制,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
5.4.1 坚持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5.4.2 建立开放的科技创新平台 |
5.4.3 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 |
5.4.4 建立合理的项目扶持制度 |
5.4.5 制定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健全人才信息库 |
5.5 用产业聚才,用项目引才,靠人才成就事业,靠事业造就人才 |
5.6 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特色人才 |
5.7 转变政府角色,规范和引导领军人才的开发 |
5.8 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解除领军人才的后顾之忧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引言 |
一、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 |
二、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节 隐喻定义探讨 |
一、四部汉语词典对隐喻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
二、六部英语词典对metaphor及simile的定义 |
三、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隐喻观 |
四、以Lakoff&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隐喻观 |
第三节 我国隐喻研究概况 |
一、我国隐喻研究的热潮 |
二、隐喻认知观与比喻修辞观的发展趋势对比 |
三、隐喻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的趋势 |
第四节 概念隐喻理论 |
一、源远流长的隐喻研究 |
二、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 |
三、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
第二章 经济报道中的方位隐喻 |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上/下”方位隐喻 |
一、“上/下”方位隐喻的词条及其词频 |
二、“上”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下”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
四、“上/下”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高/低”方位隐喻 |
一、“高/低”方位隐喻的词条及其词频 |
二、“高”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低”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
四、“高/低”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经济报道中的本体隐喻 |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实体与物质隐喻—以财富隐喻为例 |
一、“财富是金”隐喻的语义分析 |
二、“财富是水”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财富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容器隐喻—以“房屋”隐喻和“仓”隐喻为例 |
一、“房屋”隐喻的语义分析 |
二、“仓”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房屋”隐喻和“仓”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三节 经济报道中的人体隐喻 |
一、以“身”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二、以“手”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三、以“下肢运动”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四、以“头”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五、以“其他身体部位”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六、以“生育”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七、人体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经济报道中的结构隐喻 |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战争隐喻 |
一、战争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战争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战争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交通隐喻 |
一、交通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交通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交通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三节 经济报道中的天气隐喻 |
一、天气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天气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天气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四节 经济报道中的戏曲隐喻 |
一、戏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戏曲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戏曲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五节 经济报道中的博弈隐喻 |
一、博弈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博弈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博弈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六节 经济报道中的饮食隐喻 |
一、饮食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饮食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饮食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七节 经济报道中的教育隐喻 |
一、教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教育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教育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八节 经济报道中的体育隐喻 |
一、体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体育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体育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九节 经济报道中的医药隐喻 |
一、医药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医药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医药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十节 经济报道中的婚恋隐喻 |
一、婚恋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二、婚恋隐喻的语义分析 |
三、婚恋隐喻的认知分析 |
第十一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 |
一、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具体认知规律 |
二、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宏观认知规律 |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6)重庆市投资软件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投资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石 |
1.2.2 投资环境理论的新进展 |
1.2.3 投资环境的分类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研究重庆市投资软环境的意义 |
2.1 从吸引外资的角度分析研究重庆市投资软环境的必要性 |
2.2 从西部竞争的角度分析研究重庆市投资软环境的重要性 |
3 重庆市投资软环境评价 |
3.1 定性分析采用投资环境因素评价法 |
3.1.1 经济环境 |
3.1.2 政治法律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2 定量分析采用投资环境系统评价法 |
4 重庆市投资软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重庆市投资软环境存在的问题 |
4.1.1 思想观念环境:不够开化、更新较慢 |
4.1.2 人才环境:不够灵活、不够机动、不够宽松 |
4.1.3 政策环境:不够完善、不够优惠、不够落实 |
4.1.4 法治环境:制不健全、执法水平较低 |
4.1.5 市场环境:中介欠缺、秩序较乱、服务较差 |
4.1.6 金融环境:银企关系紧张、融资渠道不畅、服务水平不高 |
4.1.7 政务环境:政出多门、程序繁琐、效率较低、重引进、轻管理 |
4.1.8 文化环境:人气不畅、品位不高、氛围不浓 |
4.2 重庆市投资软环境存在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
4.2.1 思想解放不够,观念更新迟缓 |
4.2.2 改革步伐不快,开放程度太低 |
4.2.3 依法治市不力,法制建设滞后 |
4.2.4 行政效能不强,管理力度削弱 |
4.2.5 干部素质不高,领导气魄较差 |
4.2.6 工作效果不强,整体活力削弱 |
5 改善重庆市整体投资软环境的对策 |
5.1 加强区域营销,重塑重庆对外形象 |
5.2 加强“创新”营造优良的投资软环境 |
5.2.1 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创新人文社会环境 |
5.2.2 以依法行政为核心,创新法治环境 |
5.2.3 以落实各项政策为着眼点,创新政策环境 |
5.2.4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创新服务环境 |
5.2.5 以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为目标,创新市场环境 |
5.2.6 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出发点,创新人才环境 |
6 重庆市民间投资软环境具体研究 |
6.1 研究重庆市民间投资软环境的原因 |
6.1.1 重庆需要发展民间投资 |
6.1.2 西部大开发为民间投资投向重庆创造了外在条件 |
6.2 重庆市民间投资软环境存在的问题 |
6.2.1 行业准入方面受到限制 |
6.2.2 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严重制约了民间投资的发展 |
6.2.3 投资待遇不平等 |
6.2.4 政府部门对民间投资缺乏服务意识和信息指导 |
6.2.5 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差 |
6.3 优化重庆市民间投资软环境的对策 |
6.3.1 营造民间投资的宽松环境,增强投资意愿 |
6.3.2 开拓民间投资新领域 |
6.3.3 加强对民间投资的资金支持,拓宽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 |
6.3.4 加强对民间投资的分类指导 |
6.3.5 建立健全投资信息发布制度,为民间投资提供优良的中介服务 |
6.3.6 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促进民间投资扩张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四、创新基金为重庆爱思软件引来“金凤凰”(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副中心楼宇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以天津市红桥区为例[D]. 刘广理. 天津大学, 2014(05)
- [2]政府激励与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D]. 彭红玉.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3]重庆老工业基地蝶变[N]. 本报记者 张英. 中国企业报, 2008
- [4]云南科技领军人才培育的探讨[D]. 吕标.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5]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 吴恩锋. 浙江大学, 2008(09)
- [6]重庆市投资软件环境研究[D]. 李玉洁. 重庆大学, 2002(02)
- [7]留学人员在西部(重庆篇)[J]. 王芳,白瑜,蒙梓,朱国亮,曾佐伶,胡新炼,董海雯. 神州学人, 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