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速器质谱 (AMS) 测量的~(41)Ca 标准样品的制备

用于加速器质谱 (AMS) 测量的~(41)Ca 标准样品的制备

一、加速器质谱(AMS)测量中~(41)Ca标准样品的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亓明丽,李昭梅,唐俊森,魏思雨,刘明吉,赵振池,石书林,Kimikazu Sasa,沈洪涛[1](2021)在《AMS-14C样品制备系统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开展加速器质谱仪(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在14C测量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可采用锌法、氢法、氢化钛法制备14C样品的装置,该制样系统以石英玻璃为主要结构材料,分为以下三个单元:系统真空维护单元、CO2纯化单元和CO2还原单元。为验证此装置的可靠性,进行了系列14C样品的制备实验,得到的石墨产率基本达到80%,同时对商业碳粉、树木的含碳量与实验过程中测量区域对应的CO2量进行了线性拟合,结果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对一批标准样品和本底样品进行AMS测试,结果显示每个样品12C-的引出束流均大于20μA,系列空白样品的测量结果表明,14C/12C丰度比平均值为1.061×10-15,样品制备系统稳定且在制样过程中引入的碳污染较小,符合制样要求,现代木头样品的AMS绝对测量值为(9.13±0.05)×10-13,与预期值~9.0×10-13相符合。上述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紧凑,能避免相互污染,高效且便于操作,满足AMS对14C样品的测试要求。

亓明丽[2](2021)在《14C-AMS技术用于油田示踪实验的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大部分注水开发油田已处于开发中后期,为了提高油田的采收率,油田开发人员需要提前了解开采油田的地质状况来调整开采措施,为调剖堵水中堵剂类型的选择及堵剂用量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井间示踪监测技术作为一种直接进入油田,监测油田开采状况,认识油藏非均质性的一种技术,被广泛应用,示踪剂是井间示踪监测技术的一个重要物质,随着油田的开发,示踪剂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目前,中原油田多采用化学示踪剂作为油田示踪监测的手段,化学示踪剂用量大,成本高,且由于长期的使用,化学示踪剂的地层本底值增加,进而影响示踪结果。14C作为自然界中常见且广泛存在的同位素,被作为示踪剂应用于环境科学、生物医学等各领域,也是较为理想的油田井间示踪剂之一。本研究依托于广西师范大学200 k V单极静电加速器质谱仪(GXNU-AMS),主要开展了14C-AMS技术用于油田井间示踪的研究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14C水样制备系统的建立及水样制备方法研究。由于油田采出样品为水样,而实验室样品制备系统制备的原始样品为固体样,因此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对原有制样系统进行了改进,使其成为固-液同用的14C样品制备系统。同时,在制备固体样品的流程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水样制备工作,主要对水样制备系统的制备条件及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最终样品的CO2回收率为75.20%,说明系统的导气密闭性良好,石墨产率为87.48%,说明石墨还原单元能够成功将CO2还原为石墨,使用IAEA-C1作为本底样品放于实验室去离子水中进行流程制备,几个独立空白样品经水样制备装置制备压靶后进行AMS测量,此测量结果包含了去离子水的本底,最终显示此水样制备装置的本底值稳定,均值为(2.19±0.14)×10-14,此本底已经能够满足井下示踪的需求。(2)油田示踪实验及油水样品采集和制样。14C水样制备装置建立完成后进行了油田示踪的实验,首先考虑到经济、环保、易于获得等因素,结合实验室静态吸附实验,选择了市面上存在的检查幽门螺旋杆菌的14C呼气实验所用尿素胶囊作为14C油田示踪剂的载体,论文选取中原油田胡136侧1块井组对14C示踪剂的油田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根据油田井组的基本参数计算示踪剂的注入量,设计示踪剂的注入工艺及取样监测方案,向油田地层中投入的14C示踪剂的活度为1.332×107Bq,总共含有的14C个数为3.472×1018个,将取得的油水样品在实验室水样制备系统中进行样品制备。(3)对采集的油田水样品进行加速器测量和分析。对加速器质谱仪测试条件进行了调试优化,使用不经流程制备的商业石墨评估AMS的本底值,最终仪器本底为(4.363±0.699)×10-15,使用商业石墨,IAEA-C8和草酸这三个流程标准样品的实验结果的线性拟合方法来评估仪器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有良好的线性拟合结果,验证了GXNU-AMS的可靠性,其中流程石墨的归一化14C/12C值为(6.47±0.48)×10-15,草酸的归一化14C/12C结果为(1.583±0.009)×10-12,IAEA-C8的14C/12C丰度比结果为(1.917±0.045)×10-14。油田采集样品经过油水分离后在实验室14C水样制备装置中进行制样,形成石墨靶样后利用加速器质谱仪进行14C的测量,得到14C与12C间的丰度比,通过与标准和样品的比对,最终获得其归一化结果,经过分析得到示踪剂突破曲线,对比同时注入油田的微量元素示踪剂钬(化学符号为Ho)的示踪剂突破曲线,能够看到14C示踪剂突破曲线有明显的示踪剂峰值,而Ho示踪剂的检测灵敏度较低,不能够得到明显的示踪剂浓度峰值,验证14C-AMS用于油田示踪的较常规示踪剂的优势。经过理论分析、实验室制样及油田施工实验,最终完成了14C-AMS技术用于油田示踪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完整的示踪剂突破曲线,相比较稀土元素示踪剂而言,14C示踪剂能够进入油田并携带出注入水和油田信息,14C-AMS技术用于油田示踪能够得到完整的示踪剂突破曲线,检测灵敏度高,在本文中定性地判断了地层中是否存在高渗透条带、大孔道,后续可以将此示踪剂突破曲线带入数值模型中定量计算井组储层的基本参数,如高渗层厚度、渗透率、平均含油饱和度、裂缝宽度等,并且可以进一步求出孔道半径,为后续的开发提供指导和依据,比如:可以为调剖堵水中堵剂类型的选择及堵剂用量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14C示踪剂具有用量小、稳定性高、安全环保、成本低的优点;同时采用加速器质谱法进行测量分析,具有高灵敏度的优点,克服了现有示踪剂灵敏度低、放射性高和单一性等问题,能够解决常用示踪剂在地层本底浓度较高的问题,给交叉井组及分层注水井使用多种背景浓度较低的示踪剂提供更多选择。

王智慧,陈飞,张震,李玉文,王延飞,王雪涛[3](2021)在《环境和生物样品中14C的分析方法初探》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系统地了解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碳-14(14C)的测量方法,明确各种方法可能存在的优缺点,本文在比较国内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14C测量方法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讨论了基于不同体系样品预处理相关的沉淀法、鼓泡法、高温燃烧氧化法、湿法氧化法、氧化燃烧法和氧弹燃烧法等,基于样品制备相关的粉末悬浮法、直接吸收法、苯合成法和石墨法等,基于样品测量方法相关的液闪β放射性计数法和加速器质谱法等,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希冀能以此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对分析方法的理解,提高我国环境和生物样品中14C测量水平.

王小鹤[4](2019)在《白光中子源上的熔盐硼当量测量》文中研究说明在核反应堆中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材料,比如用作慢化剂、反射层或者结构材料的石墨,用作燃料载体或者冷却剂的熔盐、用作结构材料的合金等。这些材料布置在反应堆堆芯内部或周围,经受强烈的中子辐照及反应堆高温、高压的考验,因此对材料的核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辐照性能以及经济性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对于反应堆物理而言,重点关注的是材料的核性能。为了减少中子消耗,降低临界浓度、临界质量、临界尺寸等,除了控制材料外,需要采用中子吸收截面尽可能小的慢化、反射、结构材料等。这也就对包含石墨在内的一系列核材料纯度提出了要求。在反应堆设计中,通常把一般杂质元素对热中子的吸收以相当于硼的量来表示,称为热中子吸收的硼当量,以此来表征核材料的纯度。硼当量是核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不管是现有的成熟商业反应堆,还是正在蓬勃发展的第四代反应堆,都对那些用量巨大且重要的材料提出了硼当量的要求。比如,MSRE要求石墨的硼当量小于80 ppm,高温气冷堆要求石墨的硼当量小于1.3 ppm。而正在研发过程中的钍基熔盐堆也要求石墨的硼当量小于2 ppm,熔盐(不含锂)的硼当量小于2 ppm。因此,如何准确、全面的测量和评估核材料的硼当量就显得非常重要。硼当量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元素分析方法,还有一种是热中子宏观吸收截面方法。元素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硼当量测量方法,主要测量手段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辉光放电质谱法等。其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准确的分析样品中杂质的具体成份以及含量,但是也面临一些考验,比如溶样、进样时容易引入不确定度,无法体现大块材料的平均硼当量数据等。热中子宏观吸收截面法用于硼当量测量的案例还不多,目前国际上仅开展过几例验证性实验研究,并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于硼当量测量。该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体现样品的总硼当量,不需要对样品进行特殊的处理。但是现有方法测量精度较低,测量时间较长,而且无法考虑能谱的影响。所以,发展一种快速、准确,能够实现大规模、大体积核材料的硼当量测量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基于电子加速器驱动的白光中子源开展了核石墨与氟化铍熔盐的硼当量测量方法的研究。白光中子源强度高,方向性好,中子能谱与反应堆相近,能够有效提高测量精度,但是也面对一系列的挑战。首先,根据白光中子源的特点,需要发展一套适用于白光中子源的硼当量测量方法。其次,白光中子源为紧凑型中子源,散射中子、伽玛射线本底较高,需要在这种复杂的本底环境下建立一种低本底的、适合硼当量实验的测量环境。最后,硼当量测量属于痕量测量,对刻度样品要求较高,而且测量环境复杂,需要建立一套合适的数据修正流程,提高硼当量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经过不懈努力,克服了以上困难,发展了基于白光中子源的核石墨与氟化铍熔盐材料的硼当量测量方法,获得了可靠的实验结果。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白光中子源使用透射法测量中子总截面,利用飞行时间方法进行中子能量的测量,已有热中子宏观吸收截面法测量实验均使用同位素中子源,其理论公式不适用于白光中子源上的硼当量测量。本文根据透射法基本理论,建立了扣除基体效应后穿透率对数差(?ln(TR)与硼当量的关系式,根据该公式以及相关测量,提出了需要修正的参数及流程。2)硼当量为痕量测量,主要通过热中子计数的相对变化进行测量,需要低本底环境。但由于白光中子源布局的限制,所有主要设备均集中在实验大厅,导致散射中子/伽玛射线本底偏高,需要进行二次局部屏蔽,降低本底以满足硼当量的测量需求。本文基于MCNP程序,发展了一种分段衔接与减方差相结合的模拟方法,可提高屏蔽计算的效率与精度。同时,根据该方法的模拟结果,完成了二次局部屏蔽设计与施工,成功的降低了实验大厅中的中子和伽玛射线本底。3)熔盐堆中采用了大量石墨作为慢化剂,石墨中子吸收截面小,且易获得,因此利用核石墨在白光中子源上开展了硼当量测量实验,对理论方法、实验流程进行验证。同时,给出石墨的热中子散射截面,与评价数据及已有实验进行比对。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检验与修正,获得石墨的硼当量刻度参数,并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最终建立了一套基于白光中子源的标准的石墨硼当量测量方法。4)根据核石墨硼当量的标准测量流程和测量技术,开展了氟化铍熔盐的硼当量测量。由于氟化铍样品的特殊性质,需要对其进行密封处理,为此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密封盒带来的影响。采用与石墨硼当量测量相同的数据处理流程,首次完成了基于白光中子源的氟化铍熔盐硼当量测量实验,获得了预期成果。本工作首次利用白光中子源进行石墨与熔盐材料的硼当量测量,建立了一整套相关的计算公式、模拟分析、工艺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可实现熔盐堆核材料的大规模、大体积、高精度、复杂样品的硼当量的快速测量,与元素分析法形成了互补。

姜山[5](2019)在《超高灵敏加速器质谱技术及应用进展》文中认为加速器质谱(AMS)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一种基于加速器和离子探测器的高能质谱,其克服了传统质谱存在的分子本底、同量异位素本底干扰的限制,对同位素丰度测量灵敏度从传统质谱的10-8提高至10-15量级。目前,AMS仪器研发向更加小型化、更高灵敏度方向发展。仪器小型化是在保持测量丰度灵敏度(10-15)的前提下,使AMS仪器与传统MS仪器的体积相似,且可以实现现场在线测量;超高灵敏度是使测量的丰度灵敏度从目前的10-15提高至10-16~10-17。由于仪器小型化和高灵敏度的发展趋势,AMS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核科学、核能与核安全、环境与资源、生物医学、考古、地质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MS技术及其应用进展情况,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孟齐[6](2018)在《36Cl-AMS技术对天坑暴露年龄测定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类型最全的区域之一,而天坑是喀斯特地区特有的地貌形态,天坑的暴露年龄对第四纪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专家对天坑的形成条件、生物种群、发育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对于其形成年代只有定性估计而且不同数据间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原地宇生核素在地表岩石中的积累与岩石样品在地表的暴露时间和侵蚀速率的大小有关,利用长寿命的放射性核素可以对几千年到百万年间的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进行测定。喀斯特地区岩石中CaCO3的成分达到90%以上,Ca是宇宙射线产生长寿命放射性核素36Cl的主要靶元素,36Cl能在岩石中快速产生并积累成为测定灰岩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的理想核素。为了得到天坑周围地区的侵蚀速率和天坑的暴露年龄,需要对天坑周围地区和天坑岩壁进行采样。对用于确定侵蚀速率的岩石样品,通过地质资料查询和实地考察确定岩石样品是否长期暴露。通过对采集到的岩石样品进行AMS测量,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天坑的侵蚀速率和暴露年龄。具体工作如下:(1)天坑样品的采集:经当地有关部门批准后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大石围天坑、黄猄天坑、穿洞天坑、大坨天坑、大槽天坑)和重庆奉节小寨天坑进行样品采集工作。采集到了三种类型的样品,分别是天坑本底样品,天坑岩壁样品和天坑侵蚀速率样品。重庆奉节小寨天坑的样品采集工作委托北京市地震局专业人员完成。(2)天坑样品的分离和化学样品的制备:首先将样品送测ICP-MS对岩石样品中所含化学元素进行分析,确定需要处理的样品量。将称量好的岩石样品进行粉碎,使其粒径为23mm,再用HNO3溶解后加入AgNO3溶液,经多次去硫酸根操作后制备AMS测量所需的AgCl样品形式。(3)AMS测量和暴露年龄的计算:AMS系统是基于北京串列加速器实验室的HI-13串列加速器以及右20号管道上的北京Q3D谱仪。通过测量得到36Cl的同位素丰度比。充分考虑天坑所在地区的纬度海拔等因素,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大石围天坑群所在地区的侵蚀速率为1.7±0.1*10-5m/a,小寨天坑所在地区的侵蚀速率为1.1±0.1*10-5m/a。进而通过计算得到天坑的暴露年龄在60380ka。本工作的创新之处在于(1)采用原地宇生核素36Cl来研究广西天坑的暴露年龄。为了使天坑的年龄更加准确,充分考虑天坑的海拔、纬度、方位角等因素并利用既有模型对天坑岩壁样品的36Cl产生率进行校正,再由此获得样品准确的36Cl产生率。(2)利用ICP-MS测试天坑岩石中的化学元素,可以对元素进行准确测量;(3)在测量技术方面,将采用ΔE-Q3D磁谱鉴别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加速器端部电压,提高离子源束流稳定性及引出效率,改进加速器端部剥离膜以及多阳极探测器入射窗等多种方法提高探测器对同量异位素36S的鉴别能力,提高36Cl的测量效率和测量灵敏度,完善36Cl-AMS测量技术。

赵庆章,姜萍萍,林德雨,杨宪林,窦亮,庞义俊,王小明,张慧,杨旭冉,武绍勇,高东升,李玲,王雷,孙科鹏,周君,董克君,何明[7](2016)在《基于加速器质谱测量的41Ca植物示踪样品制备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基于加速器质谱测量方法研究41Ca植物示踪样品的制备。41Ca是宇宙成因核素,半衰期较长,且对植物的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加速器质谱应用长寿命核素,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放射性剂量小、精度高、测量区间大、示踪周期长等优点。离子源引出束流是衡量加速器质谱灵敏度的重要参数,而较高束流强度的引出束流可以提高加速器质谱的灵敏度。为了获得较高的束流强度,本工作系统研究了41Ca植物示踪样品的湿法、干法、以及湿法和干法相结合的二次氟化法,以建立41Ca植物示踪样品制备流程,确定最高束流强度引出时的最优化41Ca植物示踪样品制备参数,为41Ca植物示踪样品广泛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窦亮,何明,杨旭冉,姜山[8](2013)在《加速器质谱测量14C与41Ca在生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14C和41Ca作为两种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体代谢的示踪研究。加速器质谱(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测量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准确测量低丰度、长寿命同位素的核分析技术,克服了传统质谱存在的分子本底和同量异位素本底干扰的限制。该方法不受检测物质的复合结构及基体效应的影响,非常适合14C与41Ca生物样品的测量。介绍了AMS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势及目前通过该技术测量14C与41Ca在生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AMS小组目前正在从事的14C与41Ca在生物代谢领域的测量工作。

姜山,董克君,何明[9](2012)在《超灵敏加速器质谱技术进展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速器质谱(AMS)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核分析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基于加速器和离子探测器的一种高能质谱,它克服了传统质谱存在的分子本底和同量异位素本底干扰的限制,对同位素丰度灵敏度的测量可以达到10-16。经过的30多年发展,AMS以其多方的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在地学领域,通过测26Al、10Be等核素,可以实现地表暴露年龄、侵蚀速率测定和地貌演变研究;在海洋学领域,通过测量129I、10Be等核素,可以研究海洋沉积物、锰结核、锰结壳等生长速率和沉积速率;在考古学领域,通过测量14C、10Be等核素,可以实现珍贵样品的年代测定和第四纪人类进化的年代学研究;在环境科学领域,通过测量129I、14C等核素,可以对核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进行监测与研究。目前,AMS从技术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文章对AMS的工作原理、设备和技术发展,以及在地学、海洋科学、考古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拓飞[10](2008)在《发展182Hf的加速器质谱测量技术》文中研究指明182Hf的半衰期为(8.90±0.09)×106年,它是研究宇宙成因的重要核素之一,在核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测量和研究天然样品中的182Hf可以得知数百万年以来银河系中恒星的活动规律。182Hf在核能利用领域也有特殊的研究价值。铪常被用作反应堆控制棒以及中子注量率的监督材料,测量辐照前后控制棒中铪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对于反应堆的运行和设计有着重要的价值;测量环境遗留物中的长寿命核素182Hf,可以得到早期聚变反应中的中子注量率大小等有用信息。由于环境中生成的182Hf量极其微小,总的放射性活度很低,用衰变计数法很难对它进行准确测量。对常规质谱(MS)来说,182Hf的同量异位素182W及分子离子的本底干扰不容易排除,因此采用常规质谱也难以实现对182Hf的高灵敏测量。加速器质谱(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核分析技术,它是基于加速器技术和离子探测器的一种同位素质谱技术,具有排除同量异位素本底和分子离子本底干扰的能力,因而具有极高的测量灵敏度,测量同位素丰度比可达10-15,绝对探测限可达104个原子(10-18克),成为测量环境样品中182Hf的理想方法。因此对182Hf的AMS测量方法进行研究,提高测量灵敏度和效率,进而实现对实际环境样品的测量,既对发展重核的AMS测量方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可以为核天体物理的研究和核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分析手段。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AMS系统上对182Hf已有的测量灵敏度(182Hf/180Hf=2.2×10-10)还不能满足核工程应用的目的。有鉴于此,本论文在新的注入系统投入使用后,进一步发展了182Hf的AMS测量方法,提高了测量灵敏度和测量总效率。本文对新注入器不同狭缝条件下的质量分辨率进行了测量,也得出了不同狭缝下的传输效率和新注入器上测量182Hf时的系列参数。当注入器静电分析器物点和像点狭缝较宽,而注入磁铁的像点狭缝为±1mm时注入器的质量分辨率为430;当把静电分析器的像点狭缝改为±2.5mm时质量分辨能力可达630。注入器的质量分辨能力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指标,可以满足AMS在测量一些重核素时对质量分辨率的要求。本文首次建立了用于AMS的少量HfF4“干法”制样方法,搭建了完整的HfF4“干法”制备装置,以HfO2粉末为原料与固态的NH4HF2反应,“干法”氟化的最佳条件为NH4HF2过量500%,反应过程和脱胺过程的温度分别选为200℃和250℃,对应的时间分别为4小时和2小时。实验多次成功地完成了用于AMS测量的少量HfF4样品(质量约5mg)的制备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采用“干法”制取的HfF4样品中F-、O-的束流强度比值是湿法的3倍,制得的天然HfF4样品中180HfF5-的引出束流强度是同等条件下湿法样品引出束流的2倍以上,这样非常有利于束流、效率的提高和本底的排除。文中通过研究和比较后,确定用高纯银粉做导电介质并按1:1的质量比与待测的HfF4样品均匀混合,靶锥采用AMS测量中专用的铝锥。实验采用无凸起的金属块作为靶托,用高纯的镍材料加工而成的靶针将样品压实,避免了靶针和靶托材料对样品的可能沾污。为防止引入环境中的污染,整个装样和压靶过程是在充氩气的手套袋中完成的。在本文的AMS测量中,未采用飞行时间探测器,而是利用新注入器系统和分析磁铁以及静电分析器来提高质量和能量的分辨能力去排除同位素的干扰。实验中将加速器端电压提高至8.5MV,采取直接用HfO2通光路和模拟的新传输方法,降低了模拟传输的难度,节省了实验时间。文中完成了新注入器系统投入使用后182Hf的AMS测量工作,测量了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制备的去污流程样品,经钨的同位素扣除后得到182Hf的测量灵敏度为4.5×10-11(182Hf/Hf),在狭缝很窄的条件下,测量总效率为2.1×10-6。发展后的182HfAMS测量方法已基本达到了实际应用所需要的指标,下一步即可开展实际样品的AMS测量工作。

二、加速器质谱(AMS)测量中~(41)Ca标准样品的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速器质谱(AMS)测量中~(41)Ca标准样品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AMS-14C样品制备系统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装置和方法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1.2 14C制样真空系统
    1.3 实验方法
        1.3.1 Zn-Fe催化还原法
        1.3.2 Zn-TiH2/Fe催化还原法
        1.3.3 H2-Fe催化还原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石墨产率
    2.2 系统的稳定性
    2.3 系统的本底样品和标准样品
3 结论

(2)14C-AMS技术用于油田示踪实验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井间示踪监测技术
        1.2.1 油田井间示踪剂简介
        1.2.2 井间示踪监测技术的发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14)C水样制备方法的建立
    2.1 CaCO_3沉淀水样制备法
        2.1.1 CaCO_3水样制备装置的建立
        2.1.2 CaCO_3沉淀法的实验结果分析
    2.2 石墨还原法水样制备
        2.2.1 石墨还原法水样制备装置的建立
        2.2.2 石墨还原法制备石墨靶样的实验结果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油田井间示踪实验及油水样品的采集和制样
    3.1 ~(14)C示踪剂载体选取
    3.2 待测井组概况
    3.3 示踪剂用量计算
    3.4 井组现场施工
    3.5 水样制备
        3.5.1 油水分离
        3.5.2 油水样品的制备
    3.6 总结
第四章 加速器质谱测量结果与讨论
    4.1 加速器质谱
        4.1.1 加速器质谱原理
        4.1.2 ~(14)C-AMS测量的调试
    4.2 油水样品测量结果
    4.3 样品的污染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环境和生物样品中14C的分析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样品预处理
    1.1 水体中14C分析样品预处理
        1.1.1 总无机碳
        1.1.2 总有机碳
    1.2 空气中14C分析样品预处理
    1.3 生物中14C分析样品预处理
2 样品制备
    2.1 粉末悬浮法
    2.2 直接吸收法
    2.3 苯合成法
    2.4 石墨法
3 测量方法
    3.1 LSC法
    3.2 AMS法
4 总结
5 结束语

(4)白光中子源上的熔盐硼当量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钍基熔盐堆简介
    1.2 硼当量的影响
    1.3 硼当量测量方法的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第2章 硼当量实验测量原理
    2.1 核反应机制
    2.2 硼当量测量理论方法
    2.3 白光中子源上硼当量测量的挑战
    2.4 数据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15MeV电子加速器驱动的白光中子源
    3.1 白光中子源简介
    3.2 局部屏蔽
    3.3 中子探测器
    3.4 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墨硼当量实验测量
    4.1 样品几何参数影响的模拟分析
    4.2 实验方案及测量
    4.3 数据分析
    4.4 样品几何修正
    4.5 实验结果及讨论
    4.6 不确定度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熔盐硼当量实验测量
    5.1 密封盒影响的模拟分析
    5.2 实验方案与测量
    5.3 数据分析
    5.4 样品几何修正
    5.5 实验结果及讨论
    5.6 不确定度分析
    5.7 刻度参数外推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1 硼当量因子
附录2 NG-CT-10成分及含量
附录3 戈贝罗斯舍弃标准
附录4 氟化铍样品成分及含量
附录5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超高灵敏加速器质谱技术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MS基本原理和装置
    1.1 工作原理
    1.2 加速器质谱装置
        1.2.1 离子源与注入器
        1.2.2 加速器
        1.2.3 高能分析器
        1.2.4 粒子探测器
2 AMS技术发展
    2.1 仪器技术
    2.2 核心部件技术
        2.2.1 离子源技术
        1) 固体离子源
        2) 气体离子源
        3) 其他离子源
        2.2.2 在线化学
    2.3 测量技术
        2.3.1 样品引出形式
        2.3.2 样品制备与离子源进样技术
        2.3.3 探测技术
3 AMS的应用研究进展
    3.1 核科学与技术
        3.1.1 长寿命核素半衰期测量
        3.1.2 在自然界中寻找超重元素
        3.1.3 天体核合成截面测量
        3.1.4 核设施流出物监测
        3.1.5 环境与核应急监测
    3.2 在医学中的应用
        3.2.1 疾病早期诊断
        3.2.2 药物研发
    3.3 在环境中的应用
        3.3.1 城市污染监测
        3.3.2 全球气候变化
        3.3.3 生态环境变化
    3.4 其他应用
4 结语

(6)36Cl-AMS技术对天坑暴露年龄测定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天坑简介
        1.1.3 常见的第四纪定年法
    1.2 宇宙成因核素~(36)Cl
        1.2.1 天坑岩石中~(36)Cl的来源
        1.2.2 深度对天坑中~(36)Cl生成的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
第二章 加速器质谱
    2.1 AMS系统概述
        2.1.1 离子源与注入器
        2.1.2 加速器
        2.1.3 高能分析器
        2.1.4 探测器
    2.2 AMS应用
第三章 天坑样品实地采集和~(36)Cl样品的化学制备
    3.1 天坑的样品采集
        3.1.1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和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3.1.2 天坑样品采集
    3.2 天坑样品的预处理
    3.3 适用于AMS测量的化学样品制备
        3.3.1 化学样品制备采用的试剂和器皿
        3.3.2 天坑化学样品制备流程
第四章 加速器质谱测量~(36)Cl
    4.1 实验原理
        4.1.1 ΔE-Q3D基本原理
        4.1.2 ΔE-Q3D的优势
    4.2 实验仪器
        4.2.1 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
        4.2.2 Q3D磁谱仪
        4.2.3 氮化硅膜
        4.2.4 焦面探测器
    4.3 实验过程
        4.3.1 实验有关参数
        4.3.2 AMS测量~(36)Cl具体步骤
    4.4 天坑样品AMS测量结果
第五章 天坑的暴露年龄
    5.1 天坑中~(36)Cl的生成速率
        5.1.1 ~(36)Cl的生成速率
        5.1.2 天坑地理位置对~(36)Cl生成的影响
        5.1.3 样品暴露角度对~(36)Cl生成的影响
        5.1.4 天坑所在地区的侵蚀速率对~(36)Cl生成的影响
    5.2 计算天坑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的数学模型
    5.3 天坑的所在地区的侵蚀速率和天坑暴露年龄
        5.3.1 计算结果
        5.3.2 误差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加速器质谱测量的41Ca植物示踪样品制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条件
    2.1 束流引出条件
    2.2 植物样品制备
        2.2.1 草酸钙样品制备
        2.2.2 湿法制备CaF2
        2.2.3 干法制备CaF2
        2.2.4 湿法与干法相结合二次氟化法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8)加速器质谱测量14C与41Ca在生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AMS测量技术简介
    1.1 AMS对一些长寿命放射性示踪核素的测量情况
    1.2 AMS测量技术应用在生物代谢领域的主要优势
2 AMS测量14C与41Ca在生物代谢领域的应用
    2.1 AMS测量14C在生物代谢方面的应用
    2.2 AMS测量41Ca在生物代谢方面的应用
3 总结和展望

(9)超灵敏加速器质谱技术进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加速器质谱的发展简史
2 加速器质谱的基本原理
    2.1 加速器质谱的工作原理
        (1) 能够排除分子本底的干扰。
        (2) 通过粒子鉴别消除同量异位素的干扰。
        (3) 减少散射的干扰。
    2.2 加速器质谱装置
        2.2.1 离子源与注入器
        2.2.2 加速器
        2.2.3 高能分析器
        (1) 磁分析器。
        (2) 静电分析器。
        (3) 速度选择器。
        2.2.4 粒子探测器
3 加速器质谱设备的发展
4 加速器质谱技术发展
    4.1 离子源技术
        4.1.1 固体离子源
        4.1.2 气体离子源
        4.1.3 其他离子源
    4.2 同量异位素干扰排除技术
        4.2.1 样品引出形式
        4.2.2 在线化学
        4.2.3 激光解离
    4.3 样品制备与离子源进样技术
    4.4 探测技术
        (1) 充气磁谱仪法 (GFM)
        (2) ΔE-Q3D探测方法
5 加速器质谱的应用进展
    5.1 地质学应用
        5.1.1 地表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测量
        5.1.2 火山喷发年龄测量
        5.1.3 地貌演变研究
        5.1.4 河流、湖泊、海底阶地的年龄测量
    5.2 海洋学应用
    5.3 考古学应用
    5.4 环境科学应用
        5.4.1 核污染监测
        5.4.2 城市污染监测
        5.4.3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
    5.5 其他应用
6 结语

(10)发展182Hf的加速器质谱测量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关于铪
    1.2 ~(182)Hf及其应用
    1.3 ~(182)Hf的测量
        1.3.1 ~(182)Hf的发现及其半衰期测量
        1.3.2 ~(182)Hf衰变纲图的测量
    1.4 ~(182)Hf的质谱研究现状
        1.4.1 铪及~(182)Hf的普通质谱测量
        1.4.2 ~(182)Hf的AMS测量
    1.5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82)Hf的测量
第二章 AMS系统与测量过程
    2.1 普通质谱计及其局限
    2.2 AMS概述
    2.3 串列AMS测量技术
        2.3.1 离子源、注入器
        2.3.2 加速器
        2.3.3 高能分析与传输系统
        2.3.4 探测器
    2.4 AMS测量过程
        2.4.1 样品在离子源中的电离
        2.4.2 离子的加速与分子的瓦解
        2.4.3 高能分析与传输
        2.4.4 粒子的鉴别
    2.5 AMS技术的发展
        2.5.1 离子源的改进
        2.5.2 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
        2.5.3 探测技术的发展
        2.5.4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AMS测量核素情况
第三章 样品制备
    3.1 标准样品
        3.1.1 标样中~(182)Hf的生成
        3.1.2 ~(182)Hf/~(180)Hf原子数比值的测定
        3.1.3 ~(182)Hf系列标准样品的配置流程
    3.2 AMS样品化学形式选取的研究
    3.3 HfF_4样品的制备
    3.4 湿法制备HfF_4样品
    3.5 干法制取HfF_4样品流程的建立
        3.5.1 干法的实验背景、研究状况和原理
        3.5.2 反应装置
        3.5.3 所用试剂和仪器
        3.5.4 反应条件探索
        3.5.5 反应操作流程
        3.5.6 干法样品的测量
        3.5.7 实验总结
        3.5.8 样品保存
    3.6 化学分离流程
        3.6.1 分离流程一
        3.6.2 分离流程二
第四章 ~(182)Hf的AMS测量
    4.1 样品准备
        4.1.1 样品制备
        4.1.2 导电介质研究
        4.1.3 靶锥材料的选择
        4.1.4 样品的装靶
    4.2 实验设备及参数
        4.2.1 离子源
        4.2.2 AMS专用注入系统
        4.2.3 加速器
        4.2.4 分析磁铁和开关磁铁
        4.2.5 静电分析器
        4.2.6 探测器
    4.3 实验过程
        4.3.1 离子的引出及磁场刻度
        4.3.2 束流传输
        4.3.3 ~(182)Hf的测量
        4.3.4 ~(183)W和~(184)W的测量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182)Hf的AMS测量效率
        4.4.2 ~(182)Hf/Hf的测量结果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干法氟化炉操作过程及控温曲线
    附录二 ~(182)Hf测量时干扰离子情况
    附录三 ~(182)Hf模拟传输时参数(BEAM程序计算)

四、加速器质谱(AMS)测量中~(41)Ca标准样品的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 [1]AMS-14C样品制备系统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J]. 亓明丽,李昭梅,唐俊森,魏思雨,刘明吉,赵振池,石书林,Kimikazu Sasa,沈洪涛. 同位素, 2021(03)
  • [2]14C-AMS技术用于油田示踪实验的方法研究[D]. 亓明丽.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环境和生物样品中14C的分析方法初探[J]. 王智慧,陈飞,张震,李玉文,王延飞,王雪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5)
  • [4]白光中子源上的熔盐硼当量测量[D]. 王小鹤.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19(01)
  • [5]超高灵敏加速器质谱技术及应用进展[J]. 姜山. 质谱学报, 2019(05)
  • [6]36Cl-AMS技术对天坑暴露年龄测定的方法研究[D]. 孟齐.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7]基于加速器质谱测量的41Ca植物示踪样品制备方法研究[J]. 赵庆章,姜萍萍,林德雨,杨宪林,窦亮,庞义俊,王小明,张慧,杨旭冉,武绍勇,高东升,李玲,王雷,孙科鹏,周君,董克君,何明. 同位素, 2016(04)
  • [8]加速器质谱测量14C与41Ca在生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J]. 窦亮,何明,杨旭冉,姜山. 生命科学, 2013(06)
  • [9]超灵敏加速器质谱技术进展及应用[J]. 姜山,董克君,何明. 岩矿测试, 2012(01)
  • [10]发展182Hf的加速器质谱测量技术[D]. 拓飞. 兰州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用于加速器质谱 (AMS) 测量的~(41)Ca 标准样品的制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