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中总多糖的测定

牛膝中总多糖的测定

一、牛膝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景永帅,马云凤,李明松,杨金鑫,张瑞娟,张丹参,郑玉光,吴兰芳[1](2022)在《植物多糖结构解析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植物多糖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天然大分子,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而多糖的结构是影响其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由于多糖分子量大,结构复杂,使得多糖的深入研究受到限制。本文介绍了植物多糖初级结构解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等,以及高级结构解析方法如原子力显微镜法、X射线衍射法、圆二色谱法等,并对植物多糖多维指纹图谱和分子模型的构建进行归纳总结,为研究多糖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多糖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邓颖嘉[2](2021)在《怀牛膝酒炙前后质量标准及多糖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干燥根,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等作用,经过炮制后,可增强逐瘀通经,止痛等作用。怀牛膝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具有生牛膝、酒牛膝、盐牛膝、牛膝炭等饮片规格,其中生牛膝和酒牛膝为主要的饮片规格。目前,关于怀牛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牛膝,尚且缺乏炮制品相关研究,并且炮制技术、质量规范、饮片生产需求以及临床使用需求等多方面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造成怀牛膝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缺乏统一性,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牛膝多糖作为怀牛膝中较高的活性成分之一,炮制后多糖明显有所变化,本文以生牛膝和酒牛膝为研究对象,以酒炙后牛膝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化学成分研究和质量评价为方向进行研究,为全面开发利用牛膝提供参考价值。实验方法:1.分别AHP、CRITIC、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权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并以此含量的综合评价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法优选牛膝多糖最佳提取条件。2.以《中国药典》2020版为研究基础,测定牛膝及酒牛膝的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及新增多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等内容,对所得结果进行正态分析和方差分析,重新制定含量限度和探讨产地及炮制方法对怀牛膝的影响。3.建立怀牛膝酒炙前后红外和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聚类、主成分(PCA)、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等化学计量分析方法,健全完善怀牛膝及其炮制品酒牛膝质量评价体系。4.采用阴阳离子串联色谱法和DEAE Cellulose-52离子交换纤维柱层析法对酒炙牛膝总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经HPLC检测鉴定所得组分纯度后,测定均一多糖的分子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均一多糖是否含有游离蛋白质和核酸;红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多糖的官能团,确定是否含有多糖的特征峰;PMP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多糖中单糖的组成。实验结果:1.以多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的综合评价为指标,结合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得到牛膝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次数为2次,料液比为1:15 g/m L,提取时间为3 h。2.怀牛膝酒炙前后的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检查项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要求,饮片质量合格。通过正态分析,可知牛膝酒炙前后水分、浸出物、β-蜕皮甾酮、多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指标服从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重新制定牛膝酒炙前后水分、浸出物、β-蜕皮甾酮、多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限度,酒炙前后牛膝的水分含量的限度设定为不得大于12.07%,β-蜕皮甾酮含量的限度设定为不得小于0.033%;牛膝浸出物含量的限度设定为不得小于6.75%,酒牛膝浸出物含量的限度设定为不得小于7.98%;新增项目多糖含量的限度设定为不得小于26.03%,糖醛酸含量的限度设定为不得小于23.64%,蛋白质含量的限度设定为不得小于1.02%。通过方差分析,可知不同产地对水分含量、浸出物含量、多糖含量、糖醛酸含量、蛋白含量均无显着性差异;不同炮制方法对多糖含量和糖醛酸含量无显着性影响;经酒炙后,水分含量降低、浸出物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下降。不同产地与炮制方法的交互作用对蛋白质含量、β-蜕皮甾酮含量有影响,对于蛋白质含量来说,河南和河北产地的怀牛膝饮片,酒炙后含量有所增加,产于山西的牛膝饮片则无影响;以β-蜕皮甾酮含量来讲,产于山西的牛膝含量高于河北、河南产地,且经炮制后,含量有所下降。3.建立酒炙前后怀牛膝的红外及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可知,怀牛膝炮制前后相似度较高,化学成分差异性不大,经酒炙后,含量有所升高,表明不同产地和炮制方法的牛膝化学成分相似度较好,但含量差异大。4.通过阴阳离子串联色谱法和DEAE Cellulose-52离子交换纤维柱层析法对牛膝粗多糖逐步进行纯化,经纯度测定,可得到6个均一多糖,分别命名为TN-5、OTN-5、OTN-6、FTN-5、TTN-6、TTN-7,分子量依次为5.96×107、3.32×106、2.44×106、1.07×106、5.02×106、5.94×106 Da。经紫外检测可知,6个均一多糖在波长260和280 cm-1处无吸收,不含有蛋白质、核酸等成分;经红外检测得知,在4000-400cm-1区域内含有多个多糖特征吸收峰,证明为多糖化合物。PMP衍生化结果可知,由10种单糖组成的有组份FTN-5、TTN-6、TTN-7,包括D-甘露糖(D-Man)、L-鼠李糖(L-Rha)、D-核糖(D-Rib)、D-葡萄糖醛酸(D-Glc A)、D-半乳糖醛酸(D-Gal A)、D-葡萄糖(D-Glc)、D-半乳糖(D-Gal)、D-木糖(D-Xyl)、L-阿拉伯糖(L-Ara)、L-岩藻糖(L-Fuc);OTN-5和TN-5组份检测不到D-Glc A;OTN-6组份检测不到D-Glc A、D-Gal A、L-Fuc。实验结论:本文结合综合评价法和响应面法对牛膝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以进一步节省耗材、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取所得的粗多糖逐步进行纯化,并且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红外分光光度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多种手段,初步确定酒炙后牛膝多糖化学结构;从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中国药典》2020年版牛膝项下规定项目确定牛膝及酒牛膝饮片质量合格,同时增加多糖含量、糖醛酸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项目及建立HPLC、红外指纹图谱,完善健全怀牛膝及其炮制品酒牛膝质量评价体系。

王小燕[3](2021)在《市售怀牛膝、党参饮片的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市售怀牛膝、党参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品和炮制品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比较两者质量的差异,全面评价市售怀牛膝和党参饮片的质量,为完善两种中药饮片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按2020版《中国药典》对怀牛膝、党参饮片及炮制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检查其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大类成分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主成分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指纹图谱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其共有峰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苯酚-硫酸法对怀牛膝、党参饮片生品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PMP柱前衍生化法对其多糖指标成分进行分析,建立2种饮片生品的糖类成分指纹图谱。结果:1)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表明,2种饮片在其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2)10批怀牛膝饮片生品及酒炙品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含量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炮制前后总甾酮含量分别在0.34%~0.56%、0.37%~0.62%范围内;总皂苷含量分别在1.36~2.20%、1.41%~2.44%范围内;β-蜕皮甾酮含量分别在0.069%~0.086%、0.061%~0.080%范围内。炮制前后总皂苷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总皂苷可作为区分生品和炮制品的指标性成分;怀牛膝饮片生品及酒炙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炮制后成分减少。炮制前后聚类分析结果不一致,表明炮制过程会影响怀牛膝饮片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对单糖类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确定了5种单糖成分,所建怀牛膝多糖的指纹图谱相似度>0.90。3)10批党参饮片生品及米炒制品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除S6-1、S9-1外)含量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炮制前后总皂苷含量分别在0.90%~1.39%(S4除外)、0.75%~1.07%范围内;总黄酮含量分别在0.28%~0.36%、0.24%~0.81%范围内;党参炔苷含量分别在0.018%~0.071%,0.016%~0.050%范围内。炮制前后水分、灰分、总黄酮和党参炔苷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4种成分可作为区分生品和炮制品的指标性成分;党参和米炒党参指纹图谱>0.90,炮制后峰个数增加。炮制前后聚类分析结果不一致,表明炮制过程会影响党参饮片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对单糖类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确定了3种单糖成分,所建党参多糖指纹图谱相似度>0.90。结论:所建饮片中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HPLC指纹图谱稳定可靠、特征性强,反映出饮片炮制前后成分的变化,基本体现了怀牛膝、党参饮片的整体化学成分特征,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刘天亮,董诚明,杨朝帆,齐大明[4](2020)在《不同产地及不同种源栽培品牛膝的品质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考察不同产地以及不同种源栽培品牛膝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及有效成分等方面的差异,旨为牛膝的种质鉴定、品质评价、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赤峰、河北安国产区牛膝以及赤峰、安国种源(蔓苔子)和道地产区河南武陟种源(秋子、蔓苔子)同在武陟栽培的牛膝药材样品为实验材料。显微鉴别采用盐酸-间苯三酚显色法;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的测定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牛膝项下方法;以HPLC法测定β-蜕皮甾酮和齐墩果酸含量;以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苯酚-浓硫酸显色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及不同种源栽培品牛膝具有显着差异。性状及显微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外观、质地、断面、异型维管束的轮数及直径等方面;内蒙古赤峰及河北安国产区牛膝水分含量较低、总灰分含量较高,河南武陟道地产区牛膝浸出物、β-蜕皮甾酮、多糖含量均相对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牛膝样品可明显区分,变异系数权重法结果表明道地产区牛膝药材质量整体优于内蒙古赤峰、河北安国产区栽培品。结论:综合考虑在种植基地选择、种源确定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应首选河南道地产区牛膝(秋子种源)栽培品。

宫瑞泽[5](2020)在《煮炸鹿茸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鹿茸是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rt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是临床常用的补益类名贵中药。新鲜鹿茸富含血液,若不及时加工极易腐败变质,现主产区仍多采用传统热水煮炸加工工艺,煮炸过程中伴随着美拉德反应的发生,易产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等微量有毒有害物质。本研究旨在研究热水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AGEs的生成机理、转化途径和调控策略。一、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部位鹿茸中5-羟甲基糠醛(5-HMF)和AGEs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同一部位冻干茸中5-HMF和AGEs含量显着低于煮炸茸(P<0.01),热水煮炸鹿茸中AGEs是非热加工鹿茸的1.246.19倍;同一部位排血茸中5-HMF和AGEs含量显着低于带血茸(P<0.01);蜡片中5-HMF和AGEs含量最高,骨片中含量最低。二、对影响加工鹿茸中AGEs形成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研究发现,热加工处理和参与反应的底物浓度是造成煮炸鹿茸中AGEs明显增多的重要因素。高温加剧了美拉德反应使热加工的煮炸茸中5-HMF和AGEs含量高于低温干燥的冻干茸;带血茸比排血茸富含能参与美拉德反应的氨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因此带血茸中5-HMF和AGEs含量高于排血茸;不同部位鹿茸中氨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的差异分布使其5-HMF和AGEs含量呈现出蜡片最高,粉片、纱片和骨片依次递减的规律。三、进一步通过构建葡萄糖-赖氨酸模拟煮炸鹿茸加工过程美拉德反应体系,结合多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热水煮炸鹿茸中AGEs的生成规律和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pH值和烘烤温度对AGEs的产生影响最大,长时间较高温度的烘烤使煮炸茸中产生了较多的AGEs;动力学分析表明,烘烤过程发生褐变、生成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的活化能分别是6.72、89.34和164.77 kJ/mol,较煮炸过程需要更多的活化能,长时间的较高温度烘烤使煮炸鹿茸中产生了较多的AGEs。四、调整煮炸鹿茸加工工艺参数,寻找低AGEs鹿茸的加工方法,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表明,采用弱酸水煮炸和降低烘烤温度确实能在保证鹿茸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煮炸茸中AGEs含量。本研究较为完整地描述了热水煮炸鹿茸中AGEs的形成机制和调控方法,在保证鹿茸安全性的基础上为确定鹿茸加工过程中AGEs的阻断和抑制策略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最终使鹿茸加工过程安全可控成为可能,对加强中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付允[6](2020)在《槐明润肠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日益增长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便秘发病率日渐升高。本文首先对便秘的成因、危害和现在临床常用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基于中医临床用药经验、文献检索结果和中医理论,确定以槐角、当归、麦冬、牛蒡子、决明子为主要原料制成具有润肠通便功效的槐明润肠片,并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处方筛选以筛选出治疗便秘最佳处方为目的,本研究采用中国知网检索以“润肠”为篇名的相关文献,采用Pubmed检索“laxative”为Title的文献,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槐角疏风凉血,解热润燥,当归滋阴养血,麦冬养阴生津,牛蒡子软化大便,决明子通腑清肠、活血化痰,5味药材可协同治疗便秘。故最终确定处方以槐角、当归、麦冬、牛蒡子、决明子5味药材组成。2.提取工艺研究针对各药材中活性成分特点,本研究选择水煎煮提取工艺,以总蒽醌、粗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法考察了煎煮次数、加水量和煎煮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是:药材先加水浸泡1小时后,分别加10倍、8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蒸干。3.制剂工艺研究依据《中国药典》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考察本品的制剂工艺。以颗粒流动性、片剂外观、脆碎度、崩解时间、硬度等为评价指标,对片剂的辅料选择和用量、颗粒含水量、干燥温度和包衣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佳的制备工艺为:干膏粉900g,玉米淀粉150g,混匀,喷95%乙醇适量,制粒,50-60℃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8g,混匀,压片,包薄膜衣。4.质量标准研究考察了本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牛蒡子、当归、麦冬三味药材成分进行鉴别,阴性均无干扰。参照GB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以及《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相关要求,对本品的外观、重量差异、微生物限度、崩解时限、灰分、重金属、农残,硬度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的总蒽醌、粗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中槐角苷的含量,并分别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总蒽醌和粗多糖的含量,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角苷的含量,阴性无干扰,线性关系、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和回收率均良好。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制定出槐明润肠片的质量标准草案。5.稳定性考察根据《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规定,对本品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试验及9个月的长期稳定性试验,本品的性状、外观、理化指标、崩解时限、片重差异、微生物限度和有效成分含量等均符合本品质量标准草案的相关规定,表明本品的稳定性良好。综上,本研究完成了以槐角、当归、麦冬、牛蒡子及决明子为原料制备具有通便功能的槐明润肠片的药学研究工作。本品的制备工艺稳定可靠、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

李曼,董诚明,王鑫源,杨朝帆,许贞[7](2020)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怀牛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为探索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喷施次数对怀牛膝生产的影响效果,研究氯化胆碱+萘乙酸、芸苔素内酯、氯化胆碱及18%氯胆·萘乙酸对怀牛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牛膝增产,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喷施次数的浸出物、β-蜕皮甾酮、多糖含量均有不同的表现,变异系数权重法综合分析得出氯化胆碱+萘乙酸喷施3次效果较佳。

管莉[8](2020)在《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对巴戟天饮片质量、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工艺以及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为后续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巴戟天饮片鉴定:收集14批巴戟天饮片,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中巴戟天饮片项下规定,对饮片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耐斯糖含量以及薄层色谱进行检验,以确保巴戟天饮片质量。2.标准汤剂的制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溶剂用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再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L9(34),确定标准汤剂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将确定的标准汤剂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中试放大,以验证其稳定性和可行性。3.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通过测定标准汤剂中指标成分(D-果糖、D-无水葡萄糖、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和总多糖)的含量,以及建立所有批次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进行定性控制,通过测定标准汤剂的PH值、总固体、指标成分的转移率来进行定量控制。结果:1.我们收集到了来自广东德庆、广东高要、广东广宁以及福建永定共14批巴戟天饮片,并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巴戟天饮片的项下规定,测定了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耐斯糖的含量,以及TLC鉴别。结果表明收集到的14批巴戟天饮片质量合格。2.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溶剂用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的水平,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L9(34)确定了标准汤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取100 g巴戟天饮片,加10倍量的溶剂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60 min,第二次煎煮40 min,趁热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定容到500 mL,即得。结果表明,溶剂用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因素,对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有着显着的影响。将标准汤剂提取方法进行中试放大验证,测定3批中试标准汤剂的PH值、总固体、指标成分的转移率,结果表明,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3.14批标准汤剂的PH值、总固体和转移率的范围稳定,且均一性良好。PH值范围为:5.345.82,总固体范围为:0.7592 g1.0315 g,D-果糖、D-无水葡萄糖、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和总多糖的转移率范围分别为:151.1%±52.0%、84.8%±48.0%、97.7%±28.6%、93.1%±21.8%、83.9%±21.4%、91.2%±24.6%、66.3%±19.2%。不同产地的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差异较大,14批汤剂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8。共有峰确定了15个,并且指认了6个。结论:本文收集了来自不同产地共14批巴戟天饮片,根据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了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方法,并且通过测定汤剂的PH值、总固体和指标成分的转移率和中试放大,验证其制备工艺的稳定性。鉴于巴戟天中寡糖和多糖是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之一,选择了6种寡糖类成分(为D-果糖、D-无水葡萄糖、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和总多糖为指标成分进行考察。测出的7种指标成分的转移率中,D-果糖、D-无水葡萄糖的转移率范围较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溶剂水中加热存在相互转换,如后续有关研究中以此两种成分为指标,建议放宽转移率范围。通过标准汤剂中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后续有关巴戟天以及标准汤剂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剧梦真[9](2020)在《皖药桔梗的成分分布、积累及抗氧化活性》文中指出[目的]桔梗是传统的中药材品种,在我国广泛分布。桔梗为安徽道地药材,为“十大皖药”之一。其中桐城产桔梗,药用品质优良,习称“桐桔梗”。太和是目前我国桔梗种植的三大主产区之首,主要供食用,出口至韩国等东南亚地区作为泡菜食材。本文对安徽桐城、太和产桔梗的成分分布、积累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皖产桔梗质量研究、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1)分别利用比色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对桐城、太和产桔梗的根不同组织部位(周皮,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中总皂苷及8种皂苷单体(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E、去芹桔梗皂苷D、去芹桔梗皂苷E、去芹桔梗皂苷D3、桔梗皂苷D2、桔梗皂苷D3、远志皂苷D)进行含量测定。(2)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桔梗根部3个组织部位(周皮、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桐城、太和产桔梗根3个组织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式对桔梗根的3个组织部位的特征差异性标志物进行分析。(3)利用比色法测定桐城及太和产桔梗1-4年生、1~12月份桔梗中总皂苷、总多糖、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桔梗根中各成分积累情况。(4)采用DPPH和ABTS法对桐城产桔梗及太和产桔梗根不同组织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评价。[结果](1)安徽桐城、太和产桔梗根中桔梗总皂苷含量及8种皂苷单体之和以周皮最高,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次之。桐城产桔梗周皮、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这3个组织部位的桔梗总皂苷含量及8种皂苷单体之和均高于太和产桔梗。除桔梗皂苷E外,桐城产桔梗中的皂苷单体含量皆高于太和产桔梗。太和产桔梗周皮、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中均不含有去芹桔梗皂苷D。桐城产桔梗中的远志皂苷D含量是太和产桔梗中的近5倍,是两个产地的8种桔梗皂苷单体中含量差距较大的皂苷单体。另外,桔梗皂苷D在8种皂苷单体中含量最高,桔梗皂苷E含量次之。(2)运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获取了桔梗根中的周皮、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这3个组织部位。UPLC-Q/TOF-MS分析结果表明,桐城产桔梗与太和产桔梗在成分种类上基本一致,均共鉴定出93种化学成分,包括55种皂苷类化合物、15种黄酮类化合物、10种有机酸类化合物、4种苯丙素类化合物、3种生物碱类化合物、酯类萜2种、核苷酸、醌类、酰胺、醇类化合物各1种。但桔梗3个不同组织部位间存在差异,周皮中含有更高含量的皂苷类化合物。(3)成分积累研究结果显示,两个产地桔梗中总皂苷、总多糖和总氨基酸1-12月份的积累趋势均相近,且不同生长年限的变化趋势也呈现较高的一致性。其中二年生、10月份采收的桐城产桔梗中总皂苷含量最高;三年生9~10月份采收的太和产桔梗的总多糖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另外,桐城产桔梗中的总皂苷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太和产桔梗,总多糖含量低于太和产桔梗。(4)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桐城产桔梗的DPPH抗氧化活性高于太和产桔梗,周皮中的DPPH抗氧化活性高于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这与皂苷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而桐城产桔梗与太和产桔梗的ABTS抗氧化活性无显着性差异,不同组织部位之间的ABTS抗氧化活性也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两个产地桔梗根中不同组织部位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及DPPH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桐城产桔梗宜作药用,为“桐桔梗”药用品质优良提供了科学依据;太和产桔梗更宜食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综合太和、桐城产桔梗总皂苷、总多糖及总氨基酸成分积累规律,建议桐城桔梗以二年生、10月份采收为宜,太和桔梗以三年生9~10月份采收为宜。

钟宇晨[10](2020)在《酒炙前后当归多糖组分对血瘀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文中指出当归是当今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活血化瘀药之一,素有“十方九归”之说。多糖在当归中的含量较高,约为10%~15%。当归传统上常用酒炙法炮制,经过酒炙后通经活络散瘀之功增强,酒炙后当归是否因为多糖成分的改变而导致药效的改变未见报道。本实验拟通过研究酒炙前后当归多糖对急性血瘀证大鼠的药效作用差异,探索阐释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潜在机制,初步奠定当归多糖的炮制转化理论的研究基础,以期为阐明当归多糖组分的药效作用及为临床血瘀证的用药选择提供实验依据。实验方法:1.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炮制通则,在生当归饮片中按一定比例加入黄酒闷透,置锅中炒至两面金黄色,制成酒当归饮片。生当归饮片和酒当归饮片分别经热水回流提取、醇沉、sevage法除去蛋白、蒸馏水透析后制得精制生当归总多糖和酒当归总多糖,以标准葡萄糖为对照品,应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出生当归总多糖和酒当归总多糖中相当于葡萄糖含量的总多糖含量,采用硫酸-咔唑法检测生当归总多糖和酒当归总多糖中糖醛酸的含量。2.以皮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冰水浴法共同复制大鼠急性寒凝气滞血瘀证模型,经口服分别灌胃给药低剂量(400 mg/kg)、高剂量(800mg/kg)的生当归多糖和酒当归多糖水溶液,对血瘀证大鼠进行干预治疗。通过血流变检测仪测定酒炙前后当归多糖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通过全自动凝血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凝血四项功能指标的影响,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脏和肺组织病理状态的变化,计算各组大鼠免疫器官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变化,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3.通过建立过氧化氢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氧化性损伤为体外实验模型,cck-8检测酒炙前后当归多糖对过氧化氢诱导损伤的HUVEC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变化,从细胞水平研究酒炙前后当归多糖对HUVEC损伤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实验结果:1.生品当归饮片为浅黄色,质柔韧,酒当归饮片为深黄棕色,略有焦斑,质硬脆;生当归多糖为黄白色粉末,酒炙后当归多糖为深黄色粉末;生当归总多糖提取得率为13.9%,酒当归总多糖提取得率为15.6%,其中生当归总多糖中多糖含量83.1%,酒当归总多糖中多糖含量86.5%;生当归总多糖中糖醛酸含量40.2%,酒当归总多糖中糖醛酸含量43.6%。2.与模型组比较,生当归多糖组和酒当归多糖组均能降低血瘀证大鼠的全血黏度(WBV)和血浆黏度(PV),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延长大鼠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P<0.05,P<0.01);与阳性药复方丹参滴丸组的结果的比较,生当归多糖高剂量组改善大鼠血液流变性和凝血系统功能的效果与之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当归多糖低、高剂量组效果优于复方丹参滴丸组(P<0.05);生当归多糖及酒当归多糖均能改善血瘀证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加宽、心肌细胞核变圆、肺泡壁增厚、肺间质水肿和肺出血等现象,其中酒当归多糖药效优于生当归多糖。3.模型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显着升高(P<0.01),给药后,生当归多糖对血瘀证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当归多糖显着降低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0.05)。4.模型组大鼠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显着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生当归多糖组和酒当归多糖组MDA含量降低,T-SOD和GSH-Px活性显着增高(P<0.05,P<0.01);与复方丹参滴丸组的结果的比较,生当归多糖组改善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的效果与复方丹参滴丸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酒当归多糖低剂量组增强GSH-Px活性的效果优于复方丹参滴丸组(P<0.05),酒当归多糖高剂量组增强T-SOD和GSH-Px活性的效果优于复方丹参滴丸组(P<0.05)。5.生当归多糖对过氧化氢损伤的HUVEC的增殖活性无显着作用(P>0.05),酒当归多糖显着增强损伤HUVEC的增殖活性(P<0.05)。生当归多糖对过氧化氢损伤的HUVEC内的NO活性的作用无显着性差异(P>0.05),酒当归多糖能显着增强HUVEC释放的NO含量(P<0.05)。生当归多糖和酒当归多糖均能有效降低过氧化氢损伤的HUVEC细胞的LDH漏出量(P<0.05,P<0.01)。实验结论:当归酒炙后多糖成分更易于溶出,酒当归总多糖中的多糖含量增多。酒当归多糖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流变性、凝血系统功能和组织病理形态的效果优于生当归多糖,其机制可能与酒炙后多糖组分含量的改变、大鼠氧化应激水平、机体免疫功能、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改善有关。同时也证明了多糖组分应为当归活血祛瘀作用的物质基础,而酒炙炮制可增强其活血祛瘀的作用,多糖转化、活性增强,应为当归酒炙炮制的内涵机制之一。

二、牛膝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牛膝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植物多糖结构解析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多糖初级结构解析方法
    1.1 植物多糖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1.2 植物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比例的测定
    1.3 植物多糖分子量大小及分布的测定
        1.3.1 凝胶渗透色谱法
        1.3.2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
    1.4 植物多糖的糖苷键类型及连接方式的测定
        1.4.1 红外光谱法
        1.4.2 核磁共振波谱法
        1.4.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 植物多糖高级结构解析方法
    2.1 原子力显微镜法
    2.2 X-射线衍射法
    2.3 圆二色谱法
    2.4 分子模型的构建
3 植物多糖结构解析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 总结与展望

(2)怀牛膝酒炙前后质量标准及多糖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综述
    2.1 怀牛膝炮制的历史沿革
        2.1.1 古代炮制方法
        2.1.2 现代炮制方法
    2.2 怀牛膝的研究进展
        2.2.1 化学成分
        2.2.2 药理作用
    2.3 牛膝多糖研究进展
        2.3.1 化学研究
        2.3.2 提取工艺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综合评分法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牛膝多糖提取工艺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用植物
        3.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 实验方法及结果
        3.2.1 牛膝多糖的提取
        3.2.2 总多糖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3.2.3 总多糖中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3.2.4 总多糖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2.5 怀牛膝总多糖中多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2.6 方法学考察
        3.2.7 牛膝多糖、糖醛酸和蛋白质提取工艺单因素实验
        3.2.8 牛膝多糖单因素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3.2.9 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牛膝多糖、糖醛酸和蛋白质提取工艺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怀牛膝及酒牛膝的质量标准的建立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用植物
        4.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
        4.2.1 酒牛膝饮片的制备
        4.2.2 怀牛膝及酒牛膝的性状鉴别
        4.2.3 怀牛膝及酒牛膝的薄层鉴别
        4.2.4 水分测定
        4.2.5 浸出物含量测定
        4.2.6 怀牛膝及酒牛膝含量测定
        4.2.7 怀牛膝及酒牛膝总多糖中多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4.2.8 怀牛膝及酒牛膝质量评价的正态分析
        4.2.9 怀牛膝及酒牛膝质量评价的显着性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酒炙前后怀牛膝HPLC及红外指纹图谱的建立
    5.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2 实验方法和结果
        5.2.1 酒炙前后怀牛膝红外指纹图谱的特征分析
        5.2.2 酒炙前后怀牛膝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酒牛膝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解析
    6.1 实验材料
        6.1.1 实验用植物
        6.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6.2 实验方法和结果
        6.2.1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
        6.2.2 DEAE Cellulose 52离子交换纤维素的处理
        6.2.3 酒牛膝多糖的提取
        6.2.4 酒牛膝多糖的分离纯化
        6.2.5 酒牛膝均一多糖的纯度鉴定
        6.2.6 酒牛膝均一多糖的分子量测定
        6.2.7 酒牛膝紫外光谱分析
        6.2.8 酒牛膝红外光谱分析
        6.2.9 酒牛膝单糖组成
    6.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市售怀牛膝、党参饮片的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怀牛膝饮片生品与酒炙品的质量评价研究
        1.1 仪器与材料
        1.2 方法与结果
        1.3 讨论
    2.党参饮片生品与米炒制品的质量评价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2.3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饮片一致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阅评表

(4)不同产地及不同种源栽培品牛膝的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1.2 材料
2 方法
    2.1 外观性状及横切面显微特征比较
        2.1.1 外观性状比较:
        2.1.2 横切面显微比较:
    2.2 水分、总灰分、浸出物、β-蜕皮甾酮含量测定
    2.3 齐墩果酸含量测定
        2.3.1 色谱条件[7]: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4 线性关系考察:
        2.3.5 含量测定:
        2.3.6 稳定性试验:
        2.3.7 精密度试验:
        2.3.8 重复性试验:
        2.3.9 加样回收试验:
    2.4 多糖含量测定
        2.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3 苯酚-硫酸法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2.4.4 线性关系考察:
        2.4.5 含量测定:
        2.4.6 稳定性试验:
        2.4.7 精密度试验:
        2.4.8 重复性试验:
        2.4.9 加样回收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外观性状特征及横切面显微特征
    3.2 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
    3.3 β-蜕皮甾酮、齐墩果酸、多糖含量
    3.4 结果分析
        3.4.1 聚类分析:
        3.4.2 变异系数权重法:
4 讨论
    4.1 种质相关性
    4.2 道地相关性
    4.3 环境相关性
    4.4 基因相关性

(5)煮炸鹿茸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美拉德反应概述
        1.2.1 美拉德反应机制
        1.2.2 美拉德反应机理现代动力学研究
    1.3 美拉德反应对中药品质的影响
        1.3.1 影响中药的色泽和香味
        1.3.2 延长中药的保质期
        1.3.3 产生新的活性物质
        1.3.4 营养物质降低
        1.3.5 矿质元素生物利用度降低
        1.3.6 产生有害成分
    1.4 影响中药中美拉德反应的因素
        1.4.1 温度
        1.4.2 时间
        1.4.3 pH值
        1.4.4 水分活度
        1.4.5 氨基、羰基化合物种类
        1.4.6 辅料的引入
        1.4.7 抑制剂含量
    1.5 通过调控美拉德反应控制中药品质
        1.5.1 添加抑制剂调控美拉德反应
        1.5.2 动力学调控美拉德反应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鹿茸中美拉德反应产物5-HMF和 AGES含量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鹿茸
        2.1.2 试剂
        2.1.3 仪器
        2.1.4 鹿茸中5-HMF含量测定方法
        2.1.5 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测定方法
        2.1.6 鹿茸中FML含量测定方法
        2.1.7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5-HMF含量分析
        2.2.2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分析
        2.2.3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FML含量分析
    2.3 讨论
        2.3.1 鹿茸中5-HMF、CML、CEL和 FML分析方法建立
        2.3.2 不同加工方式对鹿茸中5-HMF、CML、CEL和 FML含量影响
        2.3.3 不同饮片切制部位鹿茸中5-HMF、CML、CEL和 FML含量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鹿茸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产物5-HMF和 AGES形成因素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鹿茸
        3.1.2 试剂
        3.1.3 仪器
        3.1.4 鹿茸中氨基酸、蛋白质和胶原蛋白分析方法
        3.1.5 鹿茸中总糖和还原糖分析方法
        3.1.6 鹿茸中硫酸软骨素分析方法
        3.1.7 鹿茸中矿质元素分析方法
        3.1.8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氨基酸、蛋白质和胶原蛋白含量分析
        3.2.2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析
        3.2.3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硫酸软骨素含量分析
        3.2.4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3.3 讨论
        3.3.1 氨基化合物对鹿茸中5-HMF和 AGEs产生的影响
        3.3.2 羰基化合物对鹿茸中5-HMF和 AGEs产生的影响
        3.3.3 矿质元素对鹿茸中5-HMF和 AGEs产生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AGES的生成规律和动力学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剂
        4.1.2 仪器
        4.1.3 构建模拟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体系
        4.1.4 模拟煮炸鹿茸加工体系褐变指数测定
        4.1.5 模拟煮炸鹿茸加工体系CML和 CEL分析方法
        4.1.6 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AGEs生成动力学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模拟煮炸鹿茸加工体系褐变指数变化
        4.2.2 底物配比对煮炸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影响
        4.2.3 p H值对煮炸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影响
        4.2.4 煮炸温度对煮炸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影响
        4.2.5 烘烤温度对煮炸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影响
        4.2.6 烘烤时间对煮炸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影响
        4.2.7 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AGEs的生成动力学分析
    4.3 讨论
        4.3.1 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AGEs生成规律
        4.3.2 煮炸鹿茸加工过程AGEs生成动力学表征
    4.4 小结
第五章 改变加工工艺降低煮炸茸中AGES的可行性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试剂
        5.1.3 仪器
        5.1.4 改变加工工艺生产低AGEs鹿茸
        5.1.5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水分测定
        5.1.6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CML、CEL分析
        5.1.7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氨基酸分析
        5.1.8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总糖分析
        5.1.9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安全性分析
        5.1.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水分对比
        5.2.2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CML、CEL对比
        5.2.3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氨基酸对比
        5.2.4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总糖对比
        5.2.5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安全性对比
    5.3 讨论
        5.3.1 改变加工工艺对鹿茸中AGEs含量的影响
        5.3.2 改变加工工艺对鹿茸中氨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5.3.3 改变加工工艺对鹿茸安全性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全文结论
    6.2 创新点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槐明润肠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便秘及危害
    1.2 便秘的成因
    1.3 临床治疗进展
第2章 立题依据及处方筛选
    2.1 立题依据
    2.2 处方筛选
        2.2.1 槐角
        2.2.2 当归
        2.2.3 麦冬
        2.2.4 牛蒡子
        2.2.5 决明子
    2.3 药材用量的选择
    2.4 剂型的选择
第3章 提取工艺的研究
    3.1 提取工艺确定依据
    3.2 仪器与材料
        3.2.1 仪器
        3.2.2 材料
    3.3 水煎煮提取工艺参数的优选
        3.3.1 吸水量和最小加水量考察
        3.3.2 水煎煮提取影响因素
        3.3.3 正交试验过程
        3.3.4 实验结果
        3.3.5 直观分析
        3.3.6 方差分析
    3.4 提取工艺正交结果验证实验考察
    3.5 浸泡时间考察
    3.6 浓缩工艺
    3.7 干燥工艺
    3.8 提取工艺确定
    3.9 提取工艺放大
第4章 制剂工艺研究
    4.1 剂型的选择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仪器
        4.2.2 材料
    4.3 制剂工艺研究
        4.3.1 辅料的选择和用量
        4.3.2 颗粒的流动性
        4.3.3 颗粒含水量
        4.3.4 干燥温度
        4.3.5 片芯的制备
        4.3.6 包衣工艺研究
        4.3.7 崩解时限检查
    4.4 制剂工艺流程
        4.4.1 工艺流程图
        4.4.2 制剂工艺的验证
第5章 质量标准的研究
    5.1 仪器与试药
        5.1.1 仪器
        5.1.2 试药
    5.2 鉴别
        5.2.1 牛蒡子鉴别
        5.2.2 当归鉴别
        5.2.3 麦冬鉴别
    5.3 检查
        5.3.1 外观与性状检查
        5.3.2 片剂的硬度检查
        5.3.3 片重差异检查
        5.3.4 崩解时限检测
        5.3.5 灰分检测
        5.3.6 重金属和农残
        5.3.7 微生物限度
    5.4 含量测定
        5.4.1 总蒽醌的含量测定
        5.4.2 粗多糖的含量测定
        5.4.3 槐角苷的含量测定
    5.5 槐明润肠片质量标准(草案)
第6章 稳定性考察
    6.1 考察项目及方法
        6.1.1 加速试验
        6.1.2 长期试验
    6.2 考察结果
        6.2.1 加速试验结果
        6.2.2 长期试验结果
    6.3 稳定性试验报告
        6.3.1 加速稳定性试验报告
        6.3.2 长期稳定性试验报告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怀牛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样品采集与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产量。
        1.3.2 浸出物及β-蜕皮甾酮含量测定。
        1.3.3 多糖含量测定。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比较
    2.2 浸出物及β-蜕皮甾酮含量测定
        2.2.1 浸出物含量测定。
        2.2.2 β-蜕皮甾酮含量测定。
        2.2.3 多糖含量测定。
        2.2.4 变异系数权重法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8)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主要研究内容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研究概况
        1.1.1 标准汤剂的定义
        1.1.2 标准汤剂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3 标准汤剂的研究现状
        1.1.4 标准汤剂现存的问题
        1.1.5 标准汤剂的发展前景
    1.2 巴戟天文献研究进展
        1.2.1 巴戟天本草考证
        1.2.2 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
    1.3 巴戟天药理活性研究
        1.3.1 抗抑郁作用
        1.3.2 补肾阳、强筋骨
        1.3.3 增强免疫作用
        1.3.4 其他作用
    1.4 巴戟天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
        1.4.1 以糖类为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
        1.4.2 以蒽醌类为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
        1.4.3 以环烯醚萜类为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第2章 巴戟天饮片质量研究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1.1 仪器
        2.1.2 试剂
        2.1.3 饮片
    2.2 实验方法
        2.2.1 水分检查
        2.2.2 总灰分测定
        2.2.3 浸出物测定
        2.2.4 基源鉴别
        2.2.5 薄层鉴别
        2.2.6 耐斯糖含量测定
        2.2.7 巴戟天饮片中6种寡糖类成分的测定
        2.2.8 巴戟天饮片中总多糖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水分检查
        2.3.2 总灰分测定
        2.3.3 浸出物测定
        2.3.4 基源鉴别
        2.3.5 薄层鉴别
        2.3.6 耐斯糖含量测定
        2.3.7 巴戟天饮片中6种寡糖类成分的测定
        2.3.8 巴戟天饮片中总多糖的测定
    2.4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巴戟天标准汤剂制备工艺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1.1 仪器
        3.1.2 试剂
        3.1.3 饮片
    3.2 实验方法
        3.2.1 单因素考察
        3.2.2 正交试验优化巴戟天标准汤剂提取工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单因素考察
        3.3.2 正交试验优化巴戟天标准汤剂提取工艺
    3.4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巴戟天标准汤剂中试生产研究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4.1.1 仪器
        4.1.2 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中试标准汤剂的制备
        4.2.2 中试标准汤剂中寡糖的含量测定
        4.2.3 中试标准汤剂中总多糖含量测定
        4.2.4 中试标准汤剂过程稳定性评价指标参数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中试标准汤剂中寡糖的含量测定
        4.3.2 中试标准汤剂中总多糖含量测定
        4.3.3 中试标准汤剂过程稳定性评价指标参数的测定
    4.4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
    《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草案)》
    巴戟天标准汤剂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5.1 实验仪器与材料
        5.1.1 仪器
        5.1.2 试剂
        5.1.3 饮片
        5.2 实验方法
        5.2.1 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
        5.2.2 标准汤剂中寡糖的含量测定
        5.2.3 标准汤剂中总多糖含量测定
        5.2.4 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建立
        5.2.5 标准汤剂过程稳定性评价指标参数的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标准汤剂中寡糖的含量测定
        5.3.2 标准汤剂中总多糖含量测定
        5.3.3 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建立
        5.3.4 标准汤剂过程稳定性评价指标参数的测定
        5.4 结论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皖药桔梗的成分分布、积累及抗氧化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桐城产与太和产桔梗不同组织部位中总皂苷及8种皂苷单体含量比较
    1 仪器和材料
        1.1 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总皂苷含量测定
        2.2 8种皂苷单体含量测定
    3 讨论
第二章 桐城产桔梗与太和产桔梗不同组织部位中次生代谢产物比较
    1 仪器和材料
        1.1 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2.1 LMD方法
        2.2 UPLC-Q/ TOF-MS方法
    3 结果
        3.1 桐城产桔梗与太和产桔梗成分鉴别
        3.2 桔梗根周皮、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中次生代谢产物差异比较
        3.3 桔梗周皮、次生韧皮部及次生木质部中次生代谢产物分布
    4 讨论
第三章 桐城产与太和产桔梗根中成分积累动态比较
    1 仪器和材料
        1.1 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桔梗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2.2 桔梗总多糖的含量测定
        2.3 桔梗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3 讨论
第四章 桐城产及太和产桔梗不同组织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1.1 材料
        1.2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
        2.2 DPPH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2.3 ABTS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3 结果
        3.1 DPPH抗氧化活性测定
        3.2 ABTS抗氧化活性测定
    4 讨论
全文小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药食两用桔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酒炙前后当归多糖组分对血瘀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当归的来源
    1.2 当归的化学成分研究
        1.2.1 多糖类
        1.2.2 有机酸类
        1.2.3 挥发油类
        1.2.4 黄酮类
        1.2.5 氨基酸类
        1.2.6 其他类
    1.3 当归的药理作用
        1.3.1 对血液系统功能的作用
        1.3.2 抗氧化作用
        1.3.3 抗炎作用
        1.3.4 保肝强肾健体作用
        1.3.5 平喘作用
        1.3.6 抗抑郁作用
        1.3.7 免疫调节作用
        1.3.8 抗肿瘤作用
        1.3.9 抗纤维化作用
        1.3.10 对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的作用
    1.4 当归的炮制与酒炙
    1.5 血瘀证的研究进展
        1.5.1 血瘀证的中医基础
        1.5.2 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1.5.3 植物多糖在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
        1.5.4 血瘀证的动物模型
        1.5.5 血瘀证的临床检测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当归多糖和酒当归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药物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当归的酒炙
        2.3.2 当归多糖和酒当归多糖的提取
        2.3.3 当归多糖和酒当归多糖中总多糖含量的测定
        2.3.4 当归多糖和酒当归多糖中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2.4 实验结果
        2.4.1 当归总多糖及酒当归总多糖的提取
        2.4.2 样品中总多糖含量的测定
        2.4.3 样品中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酒炙前后当归多糖对血瘀证大鼠的干预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药物与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分组及建立血瘀证模型
        3.3.2 证候学观察
        3.3.3 血流变学指标测定
        3.3.4 凝血四项功能测定
        3.3.5 组织病理学观察
        3.3.6 大鼠血浆中氧化应激水平测定
        3.3.7 统计学处理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证候学观察
        3.4.2 血流变学指标分析
        3.4.3 凝血四项的检测
        3.4.4 组织病理学观察
        3.4.5 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4.6 氧化应激水平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酒炙前后当归多糖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作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细胞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HUVEC细胞的培养
        4.3.2 过氧化氢诱导HUVEC的损伤模型的制备
        4.3.3 cck-8 检测生当归多糖和酒当归多糖对HUVEC增殖率的影响
        4.3.4 酒炙前后当归多糖对H_2O_2诱导的HUVEC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4.3.5 酒炙前后当归多糖对H_2O_2损伤的HUVEC释放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4.3.6 酒炙前后当归多糖对H_2O_2损伤的HUVEC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的影响
        4.3.7 统计学处理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过氧化氢模型的建立
        4.4.2 生当归多糖和酒当归多糖对HUVEC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4.4.3 酒炙前后当归多糖对H_2O_2诱导的HUVEC细胞损伤的影响
        4.4.4 对H_2O_2损伤的HUVEC分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
        4.4.5 对H_2O_2损伤的HUVEC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炮制转化多糖机制对于临床药效学的意义
        5.1.2 酒当归多糖改善血瘀证状态可能的机制
        5.1.3 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牛膝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植物多糖结构解析方法研究进展[J]. 景永帅,马云凤,李明松,杨金鑫,张瑞娟,张丹参,郑玉光,吴兰芳.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 [2]怀牛膝酒炙前后质量标准及多糖化学成分研究[D]. 邓颖嘉.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3]市售怀牛膝、党参饮片的质量评价研究[D]. 王小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4]不同产地及不同种源栽培品牛膝的品质评价[J]. 刘天亮,董诚明,杨朝帆,齐大明. 中药材, 2020(10)
  • [5]煮炸鹿茸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D]. 宫瑞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6]槐明润肠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付允. 吉林大学, 2020(08)
  •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怀牛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李曼,董诚明,王鑫源,杨朝帆,许贞. 现代园艺, 2020(09)
  • [8]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研究[D]. 管莉. 西南大学, 2020(01)
  • [9]皖药桔梗的成分分布、积累及抗氧化活性[D]. 剧梦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酒炙前后当归多糖组分对血瘀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 钟宇晨.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牛膝中总多糖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