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高粱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一、高粱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沈瑶[1](2021)在《基于IBM Syn10 DH群体的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性状的QTL定位》文中研究指明低温冷害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玉米(Zea mays L.)播种季节的常见灾害,已成为玉米生产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之一,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现有品种耐低温萌发能力差,培育耐低温玉米新品种是应对早春冷害的有效途径。因此,对控制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性状进行QTL定位,可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基础,同时为耐低温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和分子标记。本文基于208个株系的IBM Syn10 DH群体,通过6618个SNP标记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如下:1.表型鉴定结果表明,IBM Syn10 DH群体在10℃低温条件下的根长、芽长、苗长、中胚轴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简易活力指数、平均发芽天数的频率分布图基本呈单峰型曲线,符合正态分布,说明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发芽率、根长、芽长、苗长、中胚轴长的最大值分别为100%、10.49 cm、5.47 cm、6.33 cm、1.78 cm,比高值亲本(B73)增加30.0%、6.41 cm、4.45 cm、4.89 cm和1.36 cm,这些极端株系可作为玉米耐低温新品种选育的理想材料。2.IBM Syn10 DH群体基因型数据直接从Cy Verse网上获取(http://www.cyverse.org/discovery-environment),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分析,除了10号染色体外,在其他9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25个与玉米种子耐低温发芽率、根长、芽长、苗长、中胚轴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简易活力指数、平均发芽天数紧密连锁的QTL,贡献率5.39%~9.49%。3.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性状QTL区段之间存在9个重叠区域,通过基因挖掘共获得2080个候选基因。根据基因注释,选取10个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鉴定,结果发现它们在两亲本中的表达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差异(Zm00001d047039基因除外),其中Zm00001d045988基因(细胞分裂素-O-葡萄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在B73中的表达量为在Mo17中的91.2倍。

李剑[2](2020)在《成熟度和粒位对大麦种子活力和耐藏力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种子成熟度和粒位对种子活力和耐藏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采用P13-3和甘啤4号两个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成熟度、粒位和老化时间的籽粒为研究对象,分别探究种子成熟度和粒位对种子活力的影响以及种子成熟度对种子耐藏能力的影响。分别测定种子长、宽、厚、含水量、千粒干重和总淀粉含量等指标,分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其他性状的关系。以期找出种子活力与种子成熟度、粒位以及耐贮藏能力的关系,为种子活力最佳收获时期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麦种子活力在不同成熟度间差异显着。随着籽粒成熟度的增加,种子活力不断提高,达到最大值后,种子活力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有所降低。P13-3花后36d的籽粒和甘啤4号花后30d的籽粒活力相关指标较高、抗氧化酶活性较强。(2)花后不同天数籽粒的物理指标、贮藏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电导率等差异显着。两个品种均表现出先增加长度,后增加宽度,最后增加厚度的籽粒充实顺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籽粒含水量和电导率呈现逐渐降低并平稳的趋势;千粒干重、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籽粒抗氧化酶活性和千粒鲜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不同粒位对种子活力的影响显着。不同粒位籽粒的活力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穗中部最优,穗下部次之,穗上部最低。P13-3花后36d和甘啤4号花后30d穗中部的籽粒活力相关指标、抗氧化酶活性最高,为获得高活力种子的最佳部位。(4)不同粒位籽粒的物理指标、贮藏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电导率等有差异。随着籽粒成熟度的增加,P13-3和甘啤4号籽粒的千粒干重、总淀粉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均表现为穗中部高于穗下部,穗下部高于穗上部的现象;电导率则表现出穗上部最高,穗下部次之,穗中部最低的现象。(5)种子宽度、厚度、千粒干重、根长、电导率、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作为评定种子活力的指标。在不同成熟度和粒位与种子活力的试验中均表明籽粒宽度、厚度、千粒干重、根长、电导率、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与活力相关指标呈现出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性。(6)种子成熟度对种子耐贮藏能力影响显着。在相同的老化时间下,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籽粒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13-3花后36d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达到最大,甘啤4号花后30d达到最大。两个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加而上升,到达最大值后有所下降,与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表现相一致,P13-3最大值出现在花后36d,甘啤4号最大值出现在花后30d。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则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P13-3最小值均出现在花后36d,甘啤4号最小值均出现在花后30d。综上所述,P13-3和甘啤4号的种子活力随成熟度和粒位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适时收获可以获得高活力的种子。种子活力并非随着籽粒成熟度的增加一直提高;P13-3花后36d的籽粒和甘啤4号花后30d的籽粒具有较强的活力和耐贮藏能力,是收获和贮藏的最佳时期。同时,P13-3花后36d和甘啤4号花后30d的穗中部籽粒活力高,萌发后幼苗健壮,为获得高活力种子的最佳部位。

李剑,赵准,朱迎树,宋瑞娇,姚志强,杨洋,齐军仓[3](2019)在《种子成熟度对大麦种子活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大麦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研究不同品种的最佳收获期。【方法】选取不同成熟度的P13-3和甘啤4号大麦种子,恒温发芽试验测定电导率。发芽前测定不同成熟度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鲜重、千粒干重和含水量等物理指标,发芽过程中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苗长、幼苗根长、幼苗鲜重和幼苗干重等种子活力指标。【结果】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两个大麦品种种子均为先增长,后增宽,最后增厚;千粒鲜重、千粒干重、含水量和电导率差异显着,含水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呈下降并趋于平稳的趋势;苗长、根长、幼苗鲜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幼苗干重外,其余活力指标均达到差异显着水平。【结论】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有较大影响,其中千粒干重、电导率、幼苗鲜重、苗长和根长可作为检验种子活力的参考指标。P13-3种子在开花后36~42 d,甘啤4号种子在开花后30 d活力相关指标较好,幼苗质量较好,为适宜收获期。

关望辉[4](2019)在《人工老化条件下小麦DH群体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文中提出种子在植物的进化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同时,种子又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活力具有较高的遗传性,而活力的表达又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在分子方面的遗传研究主要集中在农艺性状,而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定位分析较少。本研究以旱选10/鲁麦14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试材,分析高温(48℃)、高湿(相对湿度100%)人工老化处理对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影响,探讨活力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有关性状进行QTL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6种老化处理条件下小麦DH群体种子的发芽率(GP)、发芽势(GE)、发芽指数(GI)、苗长(SL)、根长(RL)、苗重(SW)、活力指数(VI)和简易活力指数(SVI)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呈持续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REC)则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老化处理后种子活力相关性状变化的临界点多数出现在处理后的24h36h。2、老化处理后DH群体的种子活力相关性状出现超亲分离,其变异系数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变大趋势。3、从E1到E72不同的老化处理下,DH群体的发芽率(GP)、发芽势(GE)、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和简易活力指数(SVI)之间极显着正相关,在多数处理下幼苗的苗长(SL)、根长(RL)、苗重(SW)之间也极显着相关。不同的老化处理条件下,DH群体内不同家系的主要种子活力相关性状存在差异。4、共检测到50个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加性QTL,分布在1B、2D、3A、3B、3D、4A、4D、5A、5B、5D、6D、7A共12条染色体上。QTL位点最多的染色体是5D,共含有18个加性QTL;其次是染色体5B,共含有14个加性QTL;然后是染色体5A,共含有8个加性QTL。检测到上位性QTL共有27对,分布于除5D、6A和7D以外所有染色体。表明QTL的加性效应比上位性效应对种子活力性状的影响更大。5、发芽率(GP)、发芽势(GE)、发芽指数(GI)、苗长(SL)、根长(RL)、活力指数(VI)和简易活力指数(SVI)这7个性状都检测到至少1个稳定表达的上位性QTL。6、检测到3个加性QTL热点区域。在5B染色体上检测到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长、根长、活力指数和简易活力指数共6种性状的1个QTL;在5D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长、根长、活力指数和简易活力指数共7性状相关的1个QTL;在5D染色体上检测到与活力指数和简易活力指数相关的1个QTL。同时检测上位性QTL热点区域2个,分别位于3B和6B染色体上,都是控制性状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简易活力指数。这些热点区域可以为今后小麦种子活力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及有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王利[5](2019)在《常规粳稻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水稻(Oryza sativa)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子质量的高低对农业增产丰收具有重要的意义,种子活力作为全面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受到种子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繁制种过程中,水稻自身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对种子活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选用‘春江糯6号’、‘绍糯9714’、‘秀水121’、‘秀水14’和‘浙粳70’5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各品种分别于盛花期后15d开始取样,每隔5d采样一次,以正常收获的种子为对照。通过对鲜种子含水量、千粒重、室内发芽实验和田间出苗实验进行测定,初步确定各水稻品种种子的最佳收获时期。在此基础上,对‘春江糯6号’、‘秀水121’和‘浙粳70’3个水稻品种的生理生化指标以及相关酶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阐明常规粳稻高活力种子形成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结果如下:1、5个常规水稻的种子活力均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不断提高,达到最大值后,种子活力又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春江糯6号’、‘秀水121’和‘浙粳70’3个水稻品种种子的各活力指标随成熟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盛花期后50d表现最佳;而‘绍糯9714’和‘秀水14’水稻品种种子各活力指标随成熟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2、随着成熟度的提高,5个水稻品种鲜种子的含水量和千粒重均与发芽率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性。通过对鲜种子含水量与发芽率建立回归方程:y=-0.0996x2+5.7395x+15.883,可较好地预测种子发芽率。3、‘春江糯6号’、‘秀水121’和‘浙粳70’三个水稻品种种子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在低温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且其活性随着种子活力的升高而上升;α-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加不断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此外,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则随着种子活力的升高呈下降趋势。4、在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淀粉含量随着种子成熟度和活力的增加不断升高,活力较高的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也较高,而糯型常规粳稻品种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有轻微地降低;此外,在种子发育初期,种子内部松散的球形或椭圆形淀粉粒随种子成熟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淀粉粒间相互挤压,大小趋于均匀,结构致密,逐渐形成具有规则性的多面体形状且棱角锋利,同时背部淀粉粒发育早于腹部。5、在18℃条件下,OsAmy2A、CAT3和OsAPX2基因在‘浙粳70’水稻种子中的表达量随种子活力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其中OsAmy2A基因的表达量随水稻种子成熟度的增加而升高,盛花期50d后逐渐下降;在发育初期的种子中,OsAPX2基因的表达量较高,随着种子成熟度增加表达量降低;CAT3基因在发育初期种子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加,CAT3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上升,盛花期50d后逐渐下降。综上所述,在常规粳稻繁制种过程中,‘春江糯6号’、‘秀水121’和‘浙粳70’水稻种子活力随成熟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适当提早收获可以提高种子的质量和活力,且种子千粒重均无显着降低。建议盛花期后50d左右为‘春江糯6号’、‘秀水121’和‘浙粳70’水稻种子的最佳收获期。

王昌华,迟铭,李如海,郑文静,李政君,唐志强,马作斌,张丽颖,付亮,何娜,王辉[6](2018)在《北方粳稻南繁不同收获期种子粒重及发芽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水稻南繁北育过程中,适时早收能有效衔接水稻各世代生育进程。本试验选用2个水稻品种,分别种植于沈阳春季和海南夏季、海南冬季,分析了不同成熟度籽粒的发芽率和千粒重等。结果表明,千粒重直接影响种子发芽率,水稻自颖花开花授粉日起,灌浆20d,籽粒发芽率已经基本达到正常种子水平,灌浆25d,种子发芽率和千粒重均已达到正常种子水平。因此,开花后20~25d可作为多数材料适当早收时间指标。同时发现,同等条件下杂交粳稻恢复系C 418比常规粳稻品种辽粳9号粒重及发芽率趋于稳定的日期早,且同一品种,在温度偏高的海南夏季种植时也可较在海南冬季种植时提早收获。

利站[7](2018)在《烟草种子发育、贮藏和引发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种子是烟草经济产业中特殊的生产资料,是优良品种的载体。优质的烟草种子是烟叶生产技术中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本研究拟在烟草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播种前处理等环节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本文以烟草种子红花大金元(HD)和云烟97(Y97)为主要材料,开展了烟草种子成熟、贮藏和播前引发三个过程中的活力、生理生化和相关机制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烟草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质量和种子内含物的关系,预测烟草HD和Y97种子的最佳收获时间是第31到33天。授粉后第31到33 DAP(授粉后天数,day after pollination,DAP),HD和Y97生活力和活力达到最大值,随后在35 DAP出现下降。从7到35 DAP,HD和Y97的含水量从90%下降到30%,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总下降量为2000ng·g-1。整个种子发育阶段,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下降,脂肪和蛋白质逐渐积累,变化最剧烈的时期是7到21 DAP。在7到21 DAP,粗纤维和精氨酸呈上升趋势,灰分和赖氨酸呈下降趋势。整体来讲,HD和Y97种子的发芽率和脂肪、含水量、可溶糖、蛋白质、淀粉、ABA、赖氨酸、千粒重和种皮颜色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含水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和活力指数显着相关。种子生活力可用于评估内含物与种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预测烟草种子的最佳收获时间。2.使用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的分析烟草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可溶性糖和粗纤维的含量,快速检测种子内含物并且充分利用烟草种子的生物量。变量标准化(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 smoothing,SG),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e,1stD)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组合的四种预处理方法:SNV-SG,SNV-SG-1stD,MSC-SG和MSC-SG-1st D,分别用于对原始光谱进行优化。然后使用最小二乘法(PLS)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构建校正模型,LS-SVM方法构建的模型性能优于PLS模型。脂肪、可溶糖和粗纤维的最佳LS-SVM模型是使用MSC-SG-1st D方法预处理光谱得到。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适合快速、准确地分析烟草种子内含物。3.采用不同的包装方式和贮藏条件,研究烟草种子的最佳贮藏方式为真空包装、低温贮藏;并且采用加速老化方法验证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是烟草种子劣变过程中的关键酶。为了探究种子劣变的机制,烟草种子在使用布袋(cloth,C)和真空(vacuum,V)包装分别贮藏在常温(room temperature,RT)和低温(low temperature,LIT,18℃),间隔5个月定期取样。包装方式和贮藏条件共同影响种子活力;经过25个月贮藏,真空包装在低温(LT/V)条件下贮藏的种子活力最高;布袋包装在常温(RT/C)条件下贮藏的种子在20个月后完全丧失发芽能力。同时,RT/C条件下种子中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LOX活性增加,NtLOX3表达量上调。另外,回归分析显示LOX活性与种子活力存在负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验证LOX活性和烟草种子活力的关系,使用LOX活性抑制剂:咖啡酸(caffeic acid,CF)和儿茶素(catechin,CT)预先浸种,然后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抑制剂预先处理的种子LOX活性,MDA和H2O2含量都很低,种子活力和幼苗质量较高,种子更加耐老化。这些结果有力地证明,LOX活化会加速种子老化,抑制LOX活性显着提高了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和生活力。4.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烟草种子HD和Y97的引发时间、引发温度和引发液pH三个因素组合进行优化筛选。使用H2O2作为增氧剂。然后进行标准发芽试验,以发芽结束后的幼苗全苗长、苗干重、苗鲜重和活力指数为响应量进行响应面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到最佳的红花大金元种子引发条件为弓引发时间49h、引发温度30℃、引发液pH为5;最佳的云烟97种子引发条件为引发时间45h、引发温度21℃、引发液pH为6。5.利用H2O2和赤霉素(gibberellin,GA)的合成抑制剂,二甲苯基碘(diphenylene iodonium chloride,DPI)和烯效唑(uniconazole,Uni),引发烟草种子,探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GA对种子萌发的调控机制。使用DPI和Uni引发的烟草种子发芽率降低,特别是DPI+Uni组合处理的种子,几乎不萌发。H2O2和GA可以完全逆转DPI和Uni的效果。H2O2+Uni和GA+DPI引发的种子发芽率和H2O引发的效果一样。H2O2和GA引发的种子通过相关的基因表达提高GA含量和降低ABA含量,并维持二者的内稳态和信号传导。另外H2O2和GA引发的种子异柠檬酸裂解酶(isocitrate lyase,ICL)活性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这些结果表明,H2O2和GA对烟草种子萌发至关重要,二者通过相互诱导来调控种子萌发。同时,ICL活性由ABA/GA和ROS浓度共同调控。

郝全军,隋虹杰[8](2017)在《高粱子粒成熟度与养分积累及发芽的关系》文中认为以早熟高粱品种(314A×7654)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灌浆时期高粱子粒的千粒重、淀粉含量、发芽率等指标,探索不同成熟度对高粱质量的影响规律,以确定高粱适宜的收获时间。研究发现,随着高粱子粒成熟度的增加,其千粒重、发芽率、淀粉含量逐渐提高。其中,发芽率在蜡熟中期达到最大,蜡熟初期、蜡熟末期与之接近;千粒重在蜡熟末期达到最大,完熟Ⅰ期与之接近;淀粉含量在完熟Ⅰ期达到最大,以后基本不变。

傅泓[9](2017)在《种子成熟度和活性氧溶液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水稻种子质量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获得高活力种子是判断最佳收获期的前提,对提高种子质量非常重要。不同成熟度对种子活力影响很大,种子活力是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而在作物种子贮藏过程中种子老化现象也普遍存在。对于贮藏过长等原因而导致活力下降的种子,可利用引发技术部分恢复其活力。本文以杂交水稻株两优06(籼稻)和春优84(粳稻)种子为材料,开展了杂交水稻种子最佳收获期、不同成熟度杂交水稻种子的生理生化特性对活力形成的影响、活性氧溶液引发对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水稻种子活力影响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情况、种子浸泡液电导率、种子长宽厚、颖壳叶绿素含量、种子干鲜重和含水量的变化,确定了杂交水稻种子最佳收获期。2014和2015年结果表明,株两优06种子在授粉后第20~45天、春优84种子在授粉后第25~45天活力相关指标达到较高水平,幼苗生长较好,适宜收获。株两优06在授粉后第20~45天,春优84种子在授粉后第25~50天浸泡液电导率达到较低水平,表明此时种子活力较高,与发芽试验的结果一致。随着株两优06、春优84种子成熟,种子体积增大,厚度增加明显。颖壳叶绿素含量呈现先迅速下降,后保持稳定趋势,株两优06和春优84种子均在授粉后35或40天叶绿素含量达到较低值。在灌浆前期,含水量急剧下降,种子干、鲜重急剧上升,在成熟后期鲜重有所下降,含水量和干重都趋于稳定。株两优06和春优84分别在授粉后第20天和25天种子含水量达到较低水平,干、鲜重达到较高水平。综合分析认为籼稻品种(株两优06)在授粉后第20天,粳稻品种(春优84)在授粉后第25天即可收获,即最早可在蜡熟期收获。研究了不同成熟度杂交水稻种子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淀粉酶活性、糖代谢有关酶的基因表达和激素含量、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关系。淀粉含量先上升后稳定,可溶性糖含量、淀粉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GA3含量和ABA含量先下降,后基本不变。抗氧化系统酶活性除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都下降。不同成熟度杂交水稻种子的叶绿素含量、干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GA3含量、ABA含量和APX活性与活力相关性显着。蔗糖合成酶相关基因SUS2和SUS4在授粉前期大量表达,之后表达量下降。AGPase的相关同工酶基因AGP-S1、AGP-S2和AGP-L2表达量在不同成熟度的株两优06和春优84种子中变化不同。淀粉分解相关基因Amy4A在授粉前期表达量下降,然后上升。研究了活性氧引发对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筛选最佳引发效果的引发液及其浓度。对于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老化处理,溶液最佳引发浓度有差异。对于株两优06的两种老化种子,0.2%H202、0.2%Fenton和0.4μM MV引发处理效果较好。而对于春优06,自然老化的种子0.8%H202、0.4%Fenton和0.2μMMV引发处理效果较好,人工老化的种子0.2%H2O2、0.4%Fenton和0.4μM MV引发处理效果较好。且Fenton引发较其它两种处理效果较好,显着提高了两种老化处理的杂交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Fenton引发一方面通过促进老化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过氧化氢和GA3含量,降低ABA含量,降低ABA和GA3比值,促进种子萌发。在分子水平上,Fenton引发可显着提高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种子的GAs合成相关基因和ABA分解相关基因表达,同时抑制老化种子的GAs分解相关基因和AB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从而缓解老化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加快种子萌发。另一方面,Fenton引发提高幼苗抗氧化酶类活性,降低幼苗的过氧化氢含量,还能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幼苗生长,增强抗逆性。而且Fenton引发对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种子都有类似的促进效果。研究了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处理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自然老化12个月后春优84杂交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高于株两优06种子,而人工老化6天的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种子发芽情况也是春优84显着优于株两优06。吸胀24h和48h后,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均显着降低了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GA3和H2O2含量,提高了 ABA含量、ABA/GA3比值,抑制种子萌发。表明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后的种子在发芽结果上能够较好地吻合。但两种老化处理对幼苗酶活系统的影响不同。自然老化后的水稻种子α-淀粉酶活性显着低于人工老化。与未老化处理相比,自然老化显着降低了 SOD酶的活性,而人工老化则无显着性差异。且自然老化后的SOD和POD活性均显着低于人工老化。在分子水平上,人工老化是通过抑制GAs合成相关基因和ABA分解相关基因表达,或促进GAs分解相关基因表达;而自然老化主要是促进ABA的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最终抑制种子萌发。由此表明,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的确存在一些本质上的不同,需进一步研究。

赵建华[10](2016)在《河西绿洲灌区制种玉米种子生产的水氮效应》文中研究指明甘肃河西走廊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然而在制种玉米种子生产中盲目收获,灌水和施氮不合理且严重过量等问题长期存在。针对以上问题,首先,以先玉335、郑单958、吉祥1号3个制种组合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在武威进行田间试验,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期下种子含水量、百粒重、标准发芽率、冷浸发芽率和浸出液电导率等,明确制种玉米收获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高活力种子生产的最佳收获时间。在此基础上,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水水平(3000、4500和6000 m3·hm-2)和3个施氮水平(0、225和450 kg·hm-2),于2014年在张掖进行田间试验,通过测定产量、农艺性状、生长发育、水氮利用效率、种子乳线发育、不同采收期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等,研究不同水氮组合对制种玉米产量、水氮资源利用以及对不同采收期种子活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河西走廊灌区制种玉米高产高效生产、高活力种子生产最佳收获时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采收期推进,种子水分含量逐渐降低,百粒重逐渐增加。3个(先玉335、郑单958、吉祥1号)杂交种种子的活力与成熟度密切相关,在授粉后57天种子活力指标及田间出苗率均达到最大值,标准发芽率分别可达97%、95%和92%;冷浸发芽率可达94%、84%和79%;浸出液电导率下降至稳定值,田间出苗率分别可达95%、95%和80%,此时3个杂交种种子的乳线均发育到籽粒1/2处,种子水分在38-40%之间。2、先玉335种子产量高于郑单958。先玉335种子产量最高出现在W4500N450处理下,达11147.2 kg·hm-2;而郑单958出现在W3000N225处理下,为7520.4kg·hm-2,产量的峰值均未出现在高水高肥处理,产生产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水氮处理显着影响了种子的穗粒数和百粒重。各水氮处理下,同一采样期施氮处理的植株干物质累积量均显着的高于不施氮处理;灌水开始亏缺后,先玉335在W3000灌水条件下,N225处理干物质累积速率显着高于N0和N450,而在W4500和W6000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生长速率增加;郑单958在W3000和W4500灌水条件下,N225处理干物质累积速率显着高于N0和N450,而在W6000灌水下,施氮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速率均显着高于不施氮处理。3、生长前期水分供应一致时各处理耗水量无显着差异,后期亏缺灌水下,随灌水量的增大,制种玉米的阶段耗水量随之增大。两个制种组合均表现出在W4500灌水条件下两施氮处理0-100cm土壤剖面的硝态氮累积量显着高于W3000和W6000。在W3000灌水条件下,各氮素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无显着差异,W4500和W6000灌水下,N225和N45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着的高于N0处理,但是N225和N450处理间无显着差异。对于郑单958,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出现在处理W6000N450,而先玉335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出现在W4500N225。同一灌水条件下,N225处理下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均显着高于N450处理。4、不同水氮处理下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乳线发育明显不同,先玉335种子形成时脱水早,从采收期初期其种子含水量较郑单958显着的低;随灌水量的增加,郑单958种子乳线发育有延迟的趋势,而灌水对先玉335种子乳线发育无影响。随采收期推进,种子浸出液电导率逐渐降低,种子活力逐渐提升,但测定值于不同时间趋于稳定,郑单958于授粉后59天开始电导率值趋于稳定,先玉335于授粉后53天开始电导率值趋于稳定。种子乳线发育的第1和第2阶段,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值差异显着,第3阶段后差异不显着,且稳定。因此,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乳线发育到1/2处,授粉后59天,籽粒含水量在38-40%时,种子活力最高。

二、高粱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粱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IBM Syn10 DH群体的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性状的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词汇表
1 文献综述
    1.1 低温冷害的定义及类型
        1.1.1 低温冷害的定义
        1.1.2 低温冷害的分类
    1.2 低温冷害的危害
        1.2.1 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2 低温冷害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1 萌发期
        1.2.2.2 苗期
        1.2.2.3 孕穗期、灌浆期
        1.2.3 低温冷害对玉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2.3.1 低温冷害对酶活的影响
        1.2.3.2 低温冷害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1.2.3.3 低温冷害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1.2.3.4 低温冷害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2.3.5 低温冷害对电导率的影响
    1.3 影响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的因素
        1.3.1 遗传因素
        1.3.1.1 种子质量
        1.3.1.2 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
        1.3.2 环境因素
        1.3.2.1 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3.2.2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3.2.3 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3.2.4 氧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3.2.5 发芽环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3.2.6 包衣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4 植物耐低温的生理机制
        1.4.1 光合作用
        1.4.2 细胞膜组分变化以及膜脂过氧化
        1.4.3 信号转导机制
    1.5 数量性状的QTL定位
        1.5.1 QTL的定位原理与方法
        1.5.2 QTL的定位群体
    1.6 玉米耐低温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群体构建
        2.2.2 低温处理方法
        2.2.3 种子耐低温萌发性状的表型指标测定
        2.2.4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2.2.5 QTL定位
        2.2.6 候选基因的筛选
        2.2.7 耐低温萌发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
        2.2.7.1 玉米种胚总RNA的提取及c DNA的合成
        2.2.7.2 荧光定量PCR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的表型鉴定
        3.1.1 亲本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的表型鉴定
        3.1.2 群体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的表型鉴定
    3.2 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的表型性状群体分布
    3.3 遗传连锁图谱的建立
    3.4 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性状的QTL定位
        3.4.1 IBM Syn10 DH群体发芽率的QTL定位结果
        3.4.2 IBM Syn10 DH群体根长的QTL定位结果
        3.4.3 IBM Syn10 DH群体芽长的QTL定位结果
        3.4.4 IBM Syn10 DH群体苗长的QTL定位结果
        3.4.5 IBM Syn10 DH群体中胚轴长的QTL定位结果
        3.4.6 IBM Syn10 DH群体发芽指数的QTL定位结果
        3.4.7 IBM Syn10 DH群体活力指数的QTL定位结果
        3.4.8 IBM Syn10 DH群体简易活力指数的QTL定位结果
        3.4.9 IBM Syn10 DH群体平均发芽天数的QTL定位结果
        3.4.10 IBM Syn10 DH群体耐低温萌发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3.5 候选基因的筛选及表达量分析
4 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候选基因及其注释信息
个人简介
致谢

(2)成熟度和粒位对大麦种子活力和耐藏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0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种子活力的研究现状
        1.1.1 种子活力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1.1.2 种子活力组分
        1.1.3 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
        1.1.3.1 环境因素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1.3.2 影响种子活力的内因
        1.1.3.2.1 基因型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1.3.2.2 含水量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1.3.2.3 成熟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1.3.2.4 淀粉含量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1.3.2.5 酶活性和种子活力的关系
        1.1.3.2.5.1 抗氧化酶活性和种子活力的关系
        1.1.3.2.5.2 淀粉合成酶和种子活力的关系
    1.2 种子耐藏性的研究现状
        1.2.1 影响种子耐贮藏能力的因素
        1.2.1.1 遗传基因对种子耐贮藏能力的影响
        1.2.1.2 贮藏条件对种子耐贮藏能力的影响
        1.2.1.2.1 温度对种子耐贮藏能力的影响
        1.2.1.2.2 水分对种子耐贮藏能力的影响
        1.2.2 种子耐藏性的测定
    1.3 立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1.3.1 立题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2.1 成熟度对大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1.3.2.2 粒位和成熟度对大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1.3.2.3 成熟度和老化时间对大麦种子耐藏能力的影响
2 成熟度对大麦种子活力影响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2.1 种子物理性状的测定
        2.1.2.2 电导率的测定
        2.1.2.3 发芽试验
        2.1.2.4 淀粉含量的测定
        2.1.2.5 淀粉合成酶活性的测定
        2.1.2.6 抗氧化酶的测定
        2.1.3 数据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成熟度大麦籽粒长度、宽度、厚度、千粒干重、千粒鲜重与含水量的变化
        2.2.2 不同成熟度对大麦籽粒淀粉与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2.2.3 不同成熟度对大麦籽粒的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2.2.4 不同成熟度对大麦籽粒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2.2.5 不同成熟度对大麦籽粒电导率变化的影响
        2.2.6 不同成熟度大麦籽粒生理指标、幼苗生长特性与活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4 结论
3 粒位和成熟度对大麦种子活力影响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2.1 种子物理性状的测定
        3.1.2.2 电导率的测定
        3.1.2.3 发芽试验
        3.1.2.4 淀粉含量的测定
        3.1.2.5 淀粉合成酶活性的测定
        3.1.2.6 抗氧化酶的测定
        3.1.3 数据统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部位和成熟度大麦籽粒的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鲜重、千粒干重与含水量的变化
        3.2.2 不同部位和成熟度对大麦籽粒淀粉含量与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2.3 不同部位和成熟度对大麦籽粒发芽特性与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3.2.4 不同部位和成熟度对大麦籽粒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5 不同部位和成熟度对大麦籽粒电导率的影响
        3.2.6 不同部位和成熟度大麦籽粒的生理指标、幼苗生长特性与活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4 结论
4 成熟度和老化时间对大麦种子耐藏能力影响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2.1 电导率的测定
        4.1.2.2 人工加速老化处理
        4.1.2.3 发芽试验
        4.1.2.4 抗氧化酶的测定
        4.1.3 数据统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成熟度和老化时间对大麦籽粒发芽特性与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4.2.2 不同成熟度和老化时间对大麦籽粒抗氧化酶活性与MDA含量的影响
        4.2.2.1 不同成熟度和老化时间对大麦籽粒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2.2.2 不同成熟度和老化时间对大麦籽粒MDA含量的影响
        4.2.3 不同成熟度和老化时间对大麦籽粒电导率的影响
    4.3 讨论
    4.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3)种子成熟度对大麦种子活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2.1 种子物理性状测定
        1.2.2 电导率测定
        1.2.3 发芽试验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成熟度大麦种子部分形态指标的比较
    2.2 不同成熟度对大麦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3 不同成熟度大麦种子电导率变化
    2.4 不同成熟度大麦种子形态指标、幼苗特性与活力指标及电导率的相关性
3 讨 论
4 结 论

(4)人工老化条件下小麦DH群体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种子活力
        1.1 种子活力的概念
        1.2 种子活力影响因素
        1.2.1 遗传因素
        1.2.2 环境因素
        1.3 种子活力评价指标
        1.4 种子活力测定方法
        1.4.1 幼苗生长测定
        1.4.2 抗冷测定
        1.4.3 加速老化试验
        1.4.4 电导率测定
        1.4.5 酶活性测定
    2 种子老化
        2.1 种子老化概述
        2.2 种子老化研究进展
    3 QTL定位
        3.1 QTL定位研究进展
        3.2 QTL原理和步骤
        3.3 亲本的选择
        3.4 作图群体的选择
        3.5 分子标记
        3.5.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3.5.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3.5.3 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
        3.5.4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3.6 QTL定位方法
    4 本研究的意义及创新和特色
        4.1 研究意义
        4.2 创新
        4.3 特色
    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小麦DH群体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表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标准发芽试验法
        1.2.2 人工加速老化发芽试验法
        1.2.3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1.3 小麦种子活力性状的测量方式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DH群体人工加速老化下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变化趋势
        2.2 不同老化条件下小麦DH群体种子活力性状的表型变化分析
        2.2.1 DH群体及亲本发芽率分析
        2.2.2 DH群体及亲本发芽势分析
        2.2.3 DH群体及亲本发芽指数分析
        2.2.4 DH群体及亲本苗长分析
        2.2.5 DH群体及亲本根长分析
        2.2.6 DH群体及亲本苗重分析
        2.2.7 DH群体及亲本活力指数分析
        2.2.8 DH群体及亲本简易活力指数分析
        2.2.9 DH群体及亲本相对电导率分析
        2.3 人工老化处理下DH群体各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频次分布图
        2.4 DH群体种子活力表型性状相关性及稳定性分析
        2.4.1 E1 处理下DH群体种子活力表型性状相关性及稳定性分析
        2.4.2 E24 处理下DH群体种子活力表型性状相关性及稳定性分析
        2.4.3 E36 处理下DH群体种子活力表型性状相关性及稳定性分析
        2.4.4 E48 处理下DH群体种子活力表型性状相关性及稳定性分析
        2.4.5 E60 处理下DH群体种子活力表型性状相关性及稳定性分析
        2.4.6 E72 处理下DH群体种子活力表型性状相关性及稳定性分析
第三章 小麦DH群体种子活力性状的QTL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QTL定位方法及命名
    2 结果与分析
        2.1 DH群体种子活力相关性状加性QTL分析
        2.1.1 发芽率(GP)加性QTL
        2.1.2 发芽势(GE)加性QTL
        2.1.3 发芽指数(GI)加性QTL
        2.1.4 苗长(SL)加性QTL
        2.1.5 根长(RL)加性QTL
        2.1.6 苗重(SW)加性QTL
        2.1.7 活力指数(VI)加性QTL
        2.1.8 简易活力指数(SVI)加性QTL
        2.1.9 相对电导率(REC)加性QTL
        2.1.10 加性QTL热点区域
        2.2 小麦DH群体上位性QTL分析
        2.2.1 发芽率(GP)QTL上位性效应
        2.2.2 发芽势(GE)QTL上位性效应
        2.2.3 发芽指数(GI)上位性效应
        2.2.4 苗长(SL)上位性效应
        2.2.5 根长(RL)上位性效应
        2.2.6 苗重(SW)上位性效应
        2.2.7 活力指数(VI)上位性效应
        2.2.8 简易活力指数(SVI)的上位性QTL效应
        2.2.9 相对电导率(REC)上位性QTL效应
        2.2.10 上位性QTL热点区域
第四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1 全文讨论
        1.1 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对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影响
        1.2 利用DH群体可以对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进行较好的QTL定位分析
        1.3 小麦种子活力性状间的关系
        1.4 本研究对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QTL定位结果与前人研究的对比分析
    2 全文结论
        2.1 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对小麦DH群体种子活力的影响
        2.2 利用小麦DH群体可进行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2.3 老化处理后小麦DH群体多数种子活力性状间具有显着相关性
        2.4 不同的老化处理条件下,DH群体内不同家系的主要种子活力相关性状存在差异
        2.5 QTL的加性效应比上位性效应对种子活力性状的影响更大
        2.6 存在稳定表达的种子活力相关性状QTL
        2.7 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QTL存在热点区域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5)常规粳稻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词汇表
1 文献综述
    1.1 种子活力
        1.1.1 种子活力的概念
        1.1.2 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
    1.2 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1.2.1 种子发育过程中水分变化
        1.2.2 种子发育过程中干物质及重量变化
        1.2.3 种子发育过程中发芽率以及各表型活力指标的变化
        1.2.4 种子发育进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1.2.5 种子发育进程中的相关酶基因的表达
    1.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成熟度对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
    2.1 材料
        2.1.1 试验田基本概况
        2.1.2 实验设计
        2.1.3 样品采收与处理
    2.2 方法
        2.2.1 种子含水量测定
        2.2.2 千粒重测定
        2.2.3 室内发芽实验
        2.2.4 生物量测定
        2.2.5 田间出苗实验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0 不同成熟度种子及籽粒颜色的变化
        2.3.1 不同成熟度鲜种子含水量的变化
        2.3.2 不同成熟度种子千粒重的变化
        2.3.3 不同成熟度种子室内发芽实验
        2.3.4 不同成熟度发芽种子幼苗的生物量测定
        2.3.5 不同成熟度种子田间出苗实验
        2.3.6 鲜种子含水量和千粒重与发芽率的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3 不同成熟度水稻种子生理生化指标及相关酶基因的表达与活力的变化关系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SOD活性测定
        3.2.2 POD活性测定
        3.2.3 CAT活性测定
        3.2.4 APX活性测定
        3.2.5 α-淀粉酶活性测定
        3.2.6 脯氨酸含量测定
        3.2.7 MDA含量测定
        3.2.8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3.2.9 淀粉含量测定及种子横断面电镜扫描
        3.2.10 ‘浙粳70’水稻种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3.2.11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成熟度种子SOD活性的变化
        3.3.2 不同成熟度种子POD活性的变化
        3.3.3 不同成熟度种子CAT活性的变化
        3.3.4 不同成熟度种子APX活性的变化
        3.3.5 不同成熟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3.3.6 不同成熟度种子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3.3.7 不同成熟度种子MDA含量的变化
        3.3.8 不同成熟度种子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3.9 不同成熟度种子淀粉含量的变化及形态结构电镜观察
        3.3.10 不同成熟度‘浙粳70’水稻种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
    3.4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北方粳稻南繁不同收获期种子粒重及发芽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各处理的发芽率及粒重差异
    2.2不同生长环境对北方水稻发芽率和粒重的影响
    2.3不同成熟度的水稻种子活力比较
    2.4两个品种在不同地区种子活力的变化动态
        2.4.1粒重
        2.4.2发芽率
        2.4.3粒重与发芽率的关系
3结论与讨论

(7)烟草种子发育、贮藏和引发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种子发育中形态和生理变化与萌发的关系
        1.1.1 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颜色的变化
        1.1.2 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大小的变化
        1.1.3 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重量的变化
        1.1.4 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的变化
        1.1.5 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变化
        1.1.6 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变化
        1.1.7 种子发育过程中氨基酸的变化
        1.1.8 种子发育过程中ABA的变化
        1.1.9 种子发育过程中粗纤维和灰分的变化
    1.2 近红外分析技术
        1.2.1 近红外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1.2.2 光谱预处理和模型的构建
        1.2.3 近红外光谱在种子上的应用
    1.3 影响种子老化的因素
        1.3.1 外部环境对种子老化的影响
        1.3.2 脂肪氧化酶在种子老化中的作用
    1.4 种子引发
        1.4.1 引发的分类
        1.4.2 水引发
        1.4.3 渗透引发
        1.4.4 激素引发
        1.4.5 氧化物引发
        1.4.6 化学物质引发
        1.4.7 引发提高种子活力的机理
    1.5 H_2O_2在种子生理上的功能和作用
        1.5.1 H_2O_2在细胞中代谢途径
        1.5.2 H_2O_2在种子生理的双重功能
    1.6 H_2O_2、GA和ABA在调控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烟草种子发育过程种子内含物变化与种子质量的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种子材料收获
        2.1.3 种子含水量测定
        2.1.4 种皮颜色测定
        2.1.5 种子长宽和千粒重测定
        2.1.6 标准发芽试验
        2.1.7 ABA含量测定
        2.1.8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2.1.9 淀粉含量测定
        2.1.10 蛋白质含量测定
        2.1.11 脂肪含量测定
        2.1.12 粗纤维含量测定
        2.1.13 灰分含量测定
        2.1.14 氨基酸含量测定
        2.1.15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发育时期蒴果和种皮颜色变化
        2.2.2 不同发育时期蒴果和种子千粒重和长宽度变化
        2.2.3 不同发育时期种子萌发和幼苗质量变化
        2.2.4 不同发育时期种子含水量变化
        2.2.5 不同发育时期种子ABA含量变化
        2.2.6 不同发育时期种子可溶性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变化
        2.2.7 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粗纤维含量变化
        2.2.8 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灰分含量变化
        2.2.9 不同发育时期种子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变化
        2.2.10 种子形态、内含物和种子质量的关系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近红外技术分析种子发育过程脂肪、糖和粗纤维含量方法的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种子材料的收获
        3.1.3 脂肪含量的测定
        3.1.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3.1.5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3.1.6 近红外光谱扫描
        3.1.7 光谱预处理
        3.1.8 模型集合的选择
        3.1.9 多元矫正
        3.1.10 模型的评价标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发育过程种子脂肪、可溶性糖和粗纤维的变化
        3.2.2 种子的近红外光谱
        3.2.3 种子内含物样本的划分
        3.2.4 PLS模型的构建
        3.2.5 LS-SVM模型的构建
        3.2.6 最佳PLS模型与LS-SVM模型比较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抑制脂肪氧化酶活性提高贮藏烟草种子的活力和寿命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自然老化
        4.1.3 加速老化
        4.1.4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4.1.5 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素质的测定
        4.1.6 抗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的测定
        4.1.7 过氧化氢和脂肪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4.1.8 总RNA的提取以及荧光定量PCR的分析
        4.1.9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贮藏期间种子含水量的变化
        4.2.2 贮藏期间种子萌发和幼苗质量下降
        4.2.3 贮藏期间种子内H_2O_2和MDA含量上升
        4.2.4 贮藏期间抗氧化物酶和LOX酶的变化
        4.2.5 贮藏期间NtCAT3、NtAPX2和NtLOX3相对表达量变化
        4.2.6 贮藏期间CAT、APX和LOX活性以及H_2O_2和MDA含量与种子活力相关性分析
        4.2.7 加速老化后种子萌发和幼苗质量下降
        4.2.8 加速老化后内源H_2O_2和MDA含量上升
        4.2.9 加速老化后抗氧化酶和相应基因表达变化
        4.2.10 加速老化后LOX活性和相应基因表达量上升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响应面结合主成分分析筛选烟草种子最佳引发条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
        5.1.2 引发液含氧量测定
        5.1.3 响应面设计
        5.1.4 种子发芽
        5.1.5 幼苗素质测定
        5.1.6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引发液溶氧量的变化
        5.2.2 Y97的引发条件响应面分析
        5.2.3 Y97苗干重、苗鲜重和活力指数的主成分分析
        5.2.4 第一主成分向量Y4的响应面分析
        5.2.5 HD种子引发条件响应面分析
        5.2.6 HD全苗长、苗干重和活力指数的主成分分析
        5.2.7 第一主成分向量Y4的响应面分析
    5.3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活性氧和赤霉素相互诱导促进种子萌发
    6.1 材料和方法
        6.1.1 材料
        6.1.2 种子引发
        6.1.3 种子发芽
        6.1.4 ICL酶活的测定
        6.1.5 H_2O_2和可溶性糖的测定
        6.1.6 植物激素的测定
        6.1.7 总RNA的提取和荧光定量PCR
        6.1.8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Uni和DPI处理显着降低种子发芽速度和发芽率
        6.2.2 DPI和Uni处理减少种子H_2O_2含量
        6.2.3 种子吸胀过程ICL活性和可溶糖含量下降
        6.2.4 不同处理种子中ABA和GA含量变化
        6.2.5 不同处理间ABA内稳态和信号传导的变化
        6.2.6 不同处理间GA内稳态和信号传导的变化
        6.2.7 不同处理种子NtRBOH和NtICL在吸胀过程中的变化
    6.3 讨论
    6.4 结论
全文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成果

(8)高粱子粒成熟度与养分积累及发芽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成熟期高粱子粒内容物及色泽变化
        2.1.1 乳熟期分3个时期
        2.1.2 蜡熟期分3个时期
        2.1.3 完熟期分2个时期
    2.2 不同成熟度高粱子粒的千粒重变化
    2.3 不同成熟度高粱子粒的发芽率变化
    2.4 不同成熟度高粱子粒淀粉积累变化
3 结论

(9)种子成熟度和活性氧溶液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不同成熟度对种子活力影响
        1.1 种子活力定义及不同成熟度种子的活力变化
        1.2 不同成熟度种子生理生化变化和种子活力的关系
        1.2.1 不同成熟度种子贮藏物质和种子活力的关系
        1.2.2 不同成熟度种子含水量和种子活力的关系
        1.2.3 不同成熟度种子激素和种子活力的关系
    2 种子引发方式与效应
        2.1 种子引发方式
        2.1.1 水引发
        2.1.2 渗透引发
        2.1.3 生物引发
        2.1.4 激素引发
        2.1.5 氧化还原引发
        2.1.6 杀菌剂引发
        2.1.7 固体基质引发
        2.2 引发效应及机理
        2.2.1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变化
        2.2.2 活性氧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2.2.3 细胞膜透性变化
        2.2.4 贮藏物质和相关酶变化
        2.2.5 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能力变化
第二章 杂交水稻种子最佳收获期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种子长宽厚、鲜重、干重和含水量测定
        1.2.2 种子颖壳叶绿素含量测定
        1.2.3 发芽试验
        1.2.4 种子电导率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成熟度杂交水稻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
        2.2 不同成熟度杂交水稻种子电导率变化
        2.3 不同成熟度杂交水稻种子长宽厚、颖壳叶绿素含量变化
        2.4 不同成熟度杂交水稻种子含水量、干鲜重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成熟度杂交水稻种子生理生化特性对活力形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种子淀粉酶活性测定
        1.2.2 种子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测定
        1.2.3 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1.2.4 种子SOD、CAT、APX和POD活性测定
        1.2.5 种子GA_3和ABA含量测定
        1.2.6 种子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成熟度杂交水稻种子生理生化特性和基因表达变化
        2.1.1 淀粉酶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糖代谢有关酶的基因表达
        2.1.2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2.1.3 内源激素GA_3和ABA变化
        2.1.4 SOD、CAT、APX和POD活性变化
        2.2 不同成熟度杂交水稻种子形态、生理生化指标与生活力、活力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活性氧溶液引发对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人工老化条件的筛选
        1.2.2 获得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后的低活力杂交水稻种子
        1.2.3 活性氧溶液引发处理
        1.2.4 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1.2.5 幼苗和种子H_2O_2含量测定
        1.2.6 幼苗SOD和POD活性测定
        1.2.7 种子α-淀粉酶活性测定
        1.2.8 种子GA_3和ABA含量测定
        1.2.9 种子GA_s和ABA相关基因表达量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老化天数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影响
        2.2 不同活性氧溶液引发对老化后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2.3 不同活性氧溶液引发对老化后杂交水稻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活性氧溶液引发对老化后杂交水稻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5 Fenton引发对老化后杂交水稻幼苗和吸胀种子中H_2O_2含量的影响
        2.6 Fenton引发对老化后杂交水稻吸胀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7 Fenton引发对老化后杂交水稻吸胀种子中内源激素GA_3和ABA含量的影响
        2.8 Fenton引发对老化后杂交水稻种子GAs和ABA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或完成论文

(10)河西绿洲灌区制种玉米种子生产的水氮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河西灌区种子生产现状
    1.2 影响玉米种子质量的因素
    1.3 河西灌区种子生产水氮利用现状
    1.4 收获期对种子生产的影响
    1.5 玉米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内容、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2.1 不同杂交种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关系研究
        2.2.2 不同水氮组合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
        2.2.3 不同水氮条件下制种玉米水氮利用效率
        2.2.4 不同水氮条件下杂交种种子活力
    2.3 技术路线
    2.4 试验设计
    2.5 测定项目和方法
    2.6 数据分析
第三章 不同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
    3.1 不同采收期种子水分和百粒重
    3.2 乳线发育与种子水分和百粒重
    3.3 不同采收期种子活力变化
    3.4 乳线发育与种子活力
    3.5 不同采收期种子田间出苗
    3.6 本章讨论与结论
        3.6.1 讨论
        3.6.2 结论
第四章 不同水氮处理对制种玉米种子产量的影响
    4.1 不同水氮处理下制种玉米种子产量
    4.2 不同水氮处理下制种玉米产量性状
    4.3 不同水氮处理下制种玉米生长
    4.4 不同处理水分亏缺后制种玉米相对生长速率
    4.5 本章讨论与结论
        4.5.1 讨论
        4.5.2 结论
第五章 不同水氮处理对制种玉米水氮利用的影响
    5.1 不同水氮处理下制种玉米水分利用
        5.1.1 不同水氮处理下土壤水分变化
        5.1.2 不同水氮处理下制种玉米总耗水量变化
        5.1.3 不同水氮处理下制种玉米阶段耗水量变化
    5.2 不同水氮处理下制种玉米氮素利用
        5.2.1 不同水氮处理下相对叶绿素含量变化
        5.2.2 不同水氮处理下土壤氮累积
    5.3 不同水氮处理下制种玉米水氮利用效率
    5.4 本章讨论与结论
        5.4.1 讨论
        5.4.2 结论
第六章 不同水氮处理对制种玉米种子乳线发育的影响
    6.1 不同水氮对种子脱水和灌浆的影响
    6.2 不同水氮对种子乳线发育的影响
    6.3 乳线发育期籽粒含水量与百粒重
    6.4 乳线发育期种子脱水及灌浆速率
    6.5 不同水氮处理不同采收期种子电导率
    6.6 本章讨论与结论
        6.6.1 讨论
        6.6.2 结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
    7.1 不同采收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
    7.2 不同水氮处理对制种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7.3 不同水氮处理对制种水氮利用的影响
    7.4 不同水氮处理对种子乳线发育的影响
    7.5 不同水氮处理不同收获期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高粱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IBM Syn10 DH群体的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性状的QTL定位[D]. 沈瑶.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7)
  • [2]成熟度和粒位对大麦种子活力和耐藏力影响的研究[D]. 李剑.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3]种子成熟度对大麦种子活力的影响[J]. 李剑,赵准,朱迎树,宋瑞娇,姚志强,杨洋,齐军仓. 新疆农业科学, 2019(09)
  • [4]人工老化条件下小麦DH群体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D]. 关望辉.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5]常规粳稻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研究[D]. 王利.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6)
  • [6]北方粳稻南繁不同收获期种子粒重及发芽率研究[J]. 王昌华,迟铭,李如海,郑文静,李政君,唐志强,马作斌,张丽颖,付亮,何娜,王辉. 种子, 2018(12)
  • [7]烟草种子发育、贮藏和引发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机理研究[D]. 利站. 浙江大学, 2018(01)
  • [8]高粱子粒成熟度与养分积累及发芽的关系[J]. 郝全军,隋虹杰. 北方农业学报, 2017(01)
  • [9]种子成熟度和活性氧溶液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D]. 傅泓. 浙江大学, 2017(01)
  • [10]河西绿洲灌区制种玉米种子生产的水氮效应[D]. 赵建华.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高粱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