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断控爆破在切割中的应用

定向断控爆破在切割中的应用

一、Application of Directional Broken Control Blasting in Cutting(论文文献综述)

刘承伟[1](2019)在《缝槽水压爆破高效定向破岩机理》文中提出控制爆破广泛应用于矿业开采与隧道施工中,其既要求高效破断岩石,又必须减少对保护围岩的损伤。本文以高压水射流精细切缝为基础,提出缝槽水压爆破的控制爆破方法,兼具切槽爆破的定向性和水压爆破的高效性,以达到大范围定向断裂岩石的目的。为将缝槽水压爆破高效定向破岩方法实施应用,需对其理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针对缝槽爆破裂纹定向断裂机理、水压爆破爆炸载荷破岩能效提升机理及缝槽水压爆破高效定向破岩方法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如下:(1)揭示了缝槽爆破应力波作用下的定向断裂机理。炮孔内冲击波由缝槽尖端入射岩石形成应力波时,由于尖端的“V”型构造,入射的应力波被分离为以缝槽水平中心线对称的两个的独立子波,两个镜像传播的子应力波在尖端延长线上相交,叠加形成法向方向的拉伸应力集中区,叠加应力波沿缝槽尖端延长线向前传播,当其应力大于岩石的抗拉强度时,岩石由尖端延长线方向定向起裂;当叠加应力波随传播衰减后,其应力小于岩石的抗拉强度,但仍大于引起岩石损伤强度时,在岩石的尖端延长线方向形成损伤带,引导裂纹后续在准静态压力作用下定向扩展。(2)揭示了水压爆破水介质对爆炸载荷破岩能效提升的机理。通过与空气不耦合缝槽爆破的对比研究,当水介质填充炮孔空间爆破时,由于水介质的低可压缩性、波阻抗较更接近岩石,炮孔壁的冲击波峰值压力与后续炮孔内准静态压力显着提升、冲击波入射更易透射进入岩石而非反射回炮孔、冲击波压力上升沿平缓、准静态压力压降缓慢,爆炸载荷特性的变化更有利于为岩石的起裂扩展提供更多能量、降低岩石质点过度振动引起炮孔壁破碎,大幅提升了缝槽爆破的定向断裂效率。(3)提出了缝槽水压爆破高效定向破岩方法。以缝槽爆破定向断裂机理和水压爆破破岩能效提升机理为基础,揭示了缝槽水压爆破高效定向破岩机理:爆炸冲击波在充满水介质的炮孔中传播至缝槽尖端壁面时,冲击波压力大小较缝槽爆破增大了35倍;此时由缝槽尖端壁面入射岩石,由于空气与水介质中的冲击波波速不同,由水介质入射岩石形成的叠加应力波尖端角度略大于缝槽爆破;综合两因素,入射形成的叠加拉伸应力大小为缝槽爆破的29倍,将更好的提升定向断裂效率,制造更大范围的直接起裂裂纹和定向损伤区域。再结合水介质下准静态压力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的特性,推动裂纹进一步大范围定向扩展。本文的研究成果完善了爆破破岩中定向断裂与提升爆炸载荷破岩能效的理论机理,提出了更加优化的大范围定向断裂爆破方法,有助于爆破施工的进一步发展。

夏涌凯[2](2017)在《刻槽药柱爆生裂纹扩展试验研究》文中提出现代工程当中,岩石爆破技术已经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但是传统的爆破方法不容易控制,效率低下,安全性也不足。而定向爆破能够精确的控制爆破后裂纹缝隙的产生、延伸、拓展方向和岩石断裂面的形成。为了研究不同装药结构形式刻槽药柱的定向爆破断裂能力,设计了竖向单缝刻槽药柱、横向刻槽药柱以及竖向双缝刻槽药柱三种形式药柱,开展三种药柱的砂浆爆破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对三种不同形式的刻槽药柱爆炸后的模型进行取芯、切片处理,得到不同位置处的切片试件上的裂纹分布形式,根据模型迎爆侧和背爆侧的裂纹几何特征的不同,分析出对岩石定向断裂爆破最有效果的一种刻槽形式。同时,在模型体内预埋电阻应变片,对爆破过程模型体内爆炸应力波进行测试,根据不同位置的应变片测得应力波值的大小,进一步分析了定向断裂爆破作用机理。在三种不同的装药结构刻槽药柱中,竖向单缝刻槽药柱在三种刻槽药柱中在对模型定向断裂的效果最佳。除去炮孔偏上部分的爆破冲孔作用,在竖向刻槽药柱的模型试验中,试件上的裂纹形成很明显的规律,迎爆侧的裂纹要比背爆侧的裂纹更加明显,长度也有所增加。形成的裂纹也比较集中,在各个方向形成的都是单个集中裂纹。横向刻槽药柱所形成的裂纹效果在定向爆破上要差了很多,不仅形成裂纹的模型区域要小很多,在裂纹的分布上也不集中,迎爆侧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不适合应用于定向的断裂爆破。对于竖向双缝刻槽药柱,模型中几乎不存在可观测的裂纹痕迹,效果不明显。竖向单缝刻槽药柱模型迎爆侧的应变片数值要大于同一高度的背爆侧的应变片数值。迎爆侧的三个应变片,二号中间位置的数值最大,上部数值最小。将所测得的应变片数值大小与试验中的切片裂纹分布进行对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竖向单缝刻槽药柱在岩石的定向断裂爆破中的优越性。

李必红[3](2013)在《椭圆双极线型聚能药柱爆炸理论及预裂爆破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常规预裂爆破技术采用的是圆柱形不耦合装药结构,其爆炸能量沿炮孔径向均匀分配,缺点明显。本文引入线型聚能爆破技术,设计出了椭圆双极线型聚能药柱(简称:EBLSC药柱),该药柱能够合理分配爆炸能量,增大预裂面作用力而减少对炮孔壁的损伤,达到增大孔距、减少孔数和药量,从而实现经济、快速、安全和环保的目的。本文主要在以下方面开展了研究。(1)论述了预裂爆破和定向线型聚能爆破技术的发展与现状、聚能装药基本理论、聚能射流形成及侵砌过程。(2)建立了基于瞬时爆轰的EBLSC药柱爆炸力学模型,对装药有效部分及药柱结构参数开展了研究并编制了分析软件,完成了装药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3)建立了EBLSC药柱孔壁岩石应力计算模型,得出了聚能方向孔壁岩石应力是短轴方向231倍、常规圆柱形药柱14.4倍的结论;对外壳作用开展了研究,得出了外壳在缓冲峰压保护孔壁和增大气刃延长裂隙方面有着显着的效果;对孔距进行了计算,得出了EBLSC预裂爆破孔距是炮孔直径24.3倍、常规预裂爆破孔距3.29倍的结论。(3)开展了EBLSC药柱1/3缩比侵砌实验研究、不耦合系数测定实验研究以及岩石爆炸应力测试试验研究。试验得出了EBLSC药柱具有明显的定向断裂特性、最佳不耦合系数为3.63、岩石中相同距离处聚能方向爆炸应力是短轴方向的20.7倍的结论。(4)开展了EBLSC药柱爆炸、侵砌及结构参数数值模拟研究。系统的得到了射流的形成、运动和毁伤破坏现象及规律,得到了结构参数中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比较,有力地支持了相关研究。(5)详细给出了EBLSC预裂爆破技术在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岩石开挖中的应用案例。对EBLSC药柱的组装结构、技术要点、爆破试验、爆破参数及爆效果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开展了EBLSC预裂爆破与常规圆柱形预裂爆破的对比试验,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为EBLSC预裂爆破技术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和实地应用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利于该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

张帆[4](2013)在《连续刚构钢筋混凝土箱梁拆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部分已建桥梁不能满足功能要求,需要拆除重建。目前桥梁工程的主要拆除方法为爆破法和机械拆除法,本文分别对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此外桥梁拆除既无系统理论指导,又没有标准规范可供遵循,处于摸索探讨阶段。本文以连续刚构钢筋混凝土箱梁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实例,开展了关于拆除施工技术以及结构分析的相关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拆除方案。本文所研究的箱梁桥位于郑州西三环主干道,属于城区位置。结合桥梁现状及其自身结构特点,该桥梁采用机械拆除法进行拆除。基于静力切割和吊装技术,最终采用了满堂支撑、临时顶托、分段切割、逐块吊离的拆除方案。结果表明:该拆除方案具有安全性高、施工进程可控、对工程器械要求较低及环境影响小的优点,在城市同类桥梁拆除工程中具有较强的可借鉴性。在设计、施工、材料以及超负荷的使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桥梁的承载力会出现下降,原有受力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并且这种下降或者变化具有复杂性及导致结构整体或局部失稳,因此在拆除前及拆除过程中需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验算,建立监控预警系统。本文运用有限元法对拟拆除的刚构连续箱梁进行了内力分析和拆除系统分析,以明确在拆除过程中随着预应力的消失引起体系和内力的变化,以达到对桥梁拆除过程的状态预测。并基于以上内力分析和验算,提出了安全保证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以上研究表明,针对不同的工程概况,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对施工方案及结构设计提供有益的建议,从而选用相适应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可以保证桥梁的安全顺利拆除。本文的研究的内容对城市箱梁桥的拆除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价值。

孟宪刚[5](2003)在《辽西医巫闾山北段中生代构造格架及其对金矿形成富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辽西医巫闾山呈北东走向,西邻阜新盆地,东邻下辽河坳陷。研究区属华北地块北缘的燕山陆内造山带的东北端的阜新金矿集中区,是东西走向的燕山北缘围场-赤峰-阜新金银铜成矿带与北东走向的绥中-锦州-阜新金铅锌钼成矿列的交汇处。因此,对辽西医巫闾山北段中生代构造格架及其对金矿形成富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医巫闾山北段阜新金矿集中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尤其是中生代以来的区域构造特征与金矿形成富集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本区资源规划、评价及矿产勘探工作提供区域成矿构造学方面的依据。 辽宁阜新地区医巫闾山北段以排山楼特大型金矿的发现而着称于世。论文在紧密结合地质背景、构造背景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质事件为主线,分析该地区域成矿构造的成生历史,特别是燕山运动以来继承及新生的构造体系格架与滨太平洋成矿构造域的盆岭构造、闾山岩体热隆、变质核杂岩等3个不同级别的区域成矿构造系统。重点以排山楼、大板、大樱桃沟、五家子等金矿矿田构造调查为基础,以区域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为背景,辅以成矿构造物理模型、数学模型,通过成矿构造、控矿构造研究,将本区金矿的成矿构造确认为变质核杂岩拆离滑脱剪切带,并且是与区域成矿构造系统相联系,在不同时期、不同级序、不同力学性质构造体系成分复合条件下成矿。 经过三年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的综合研究工作,取得了如下进展: 1、通过区域成矿构造分析,重新拟定并阐述了成矿构造演化史。结合深部地质、物探和遥感解译资料,划分了辽东巫闾山地区构造体系和构造带归属、韧性剪切带与变质核杂岩的时代、范围分区及其复合关系。认为阜新地块是在克拉通裂陷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经历了海西期陆缘褶皱始造山、印支—早燕山陆内褶断主造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陆内盆山后(重)造山等过程。 2、辽宁医巫闾山地区出露的构造体系有纬向、经向、北西向、华夏、新华夏、旋扭构造体系等,这些构造体系的成生演化与该区金-多金属矿富集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构造体系的复合与联合、深部地质作用与构造体系的联系,是控制该区金矿的主要构造因素。 3、通过对小型构造、显微构造、X射线岩组等矿田构造分析,判明本区至少经历了2~3期(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脆-韧性构造变形。从构造岩、矿物岩石形变、相变特征的差异,论述了本区NE、EW向两种主要控矿构造的相关性,并根据岩石组构对导矿、容矿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式作了详细划分。 4、通过区域构造、控矿构造分析、声发射历史地应力测量、古应力值估算等技术,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立了中生代以来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等三期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值和方位,首次建立了辽宁医巫阁山地区变质核杂岩及邻区的构造物理模型和有限单元数值法数学模型。 5、分析了本区区域控矿构造、变质核杂岩成矿地质地球化学背景,认为金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性,本区及邻区热事件和同位素年龄落在燕山期。毛景文等(毛景文等,2000)获得排山楼金矿形成年龄为 120Ma,新近的结石 U-Ph法测得排山楼与金矿化相关的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24Ma(苗来成,2000),本项研究所测全岩K-Ar法成矿一蚀变平均年龄为11 OMa,可见排山楼金矿形成年龄主要为晚燕山期,这也反证了阜新地区最强烈的构造运动及变形一热事件发生在燕山期。 6、首次在本区划分了与大地构造演化、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相联系的变形序列及相应的控矿构造型式、成矿序列和矿化类型。在沉积一岩浆一变质建造、语皱变形、推覆/滑脱剪切带等发育的基础上出现了中生代的构造复合,在N’’NE向构造的力学性质转化为偏张性时期为本区主要的叠生复合成矿期。新华夏系*口一NLN B向断裂与纬向、北西向断裂复合,在本区组成网格状构造样式,医巫阎山北段同造山侵位花岗岩体强化了变质核杂岩区的应变图像,并使北东方向的围岩构成透镜状压力影,分别是遍及全区的和中南段最突出的区域成矿系统。 7、明确了燕山运动在阜新地区是最为重要的成矿地质事件。中生代燕山运动以来太平洋板块在该区东侧向NW俯冲到岩石圈之下,本区地壳层次受到向NW的挤压产生基底滑脱、推覆增厚,并在挤压与松弛伸展交替变化的过程中出现韧性剪切、盆岭构造、变质核杂岩、重力滑脱、花岗岩热隆,这就成为阜新地区及邻区构造一岩浆一成矿作用最为关键的地质事件。 8、通过区域成矿构造与矿田构造分析,作者认为医巫阁山北段金矿的控矿构造,为环绕医巫间山变质核杂岩隆起中心的向NE突出的一套弧形推覆/滑脱型韧一脆性剪切带,且大致十等距分布。 9、最后,本项研究将辽宁医巫门山北段划分为2个一级成矿带、10个二级成矿远景K。在进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厂五家于一梨树营于区、11。大樱桃沟一老河土区、117人巴区、118排山楼区、川大市堡于区是 5个可近期加强工作的目的区。同时指出 117、山是重点_[作、扩大探明储量最为有望的地段。

二、Application of Directional Broken Control Blasting in Cutting(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pplication of Directional Broken Control Blasting in Cutting(论文提纲范文)

(1)缝槽水压爆破高效定向破岩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切槽导向爆破的研究现状
        1.2.2 水压爆破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缝槽爆破定向断裂机理
    2.1 爆炸载荷特征及其破岩理论
        2.1.1 爆炸载荷的基本特性
        2.1.2 爆炸载荷下的岩石破断理论
    2.2 应力波作用下的裂纹定向断裂
        2.2.1 爆炸冲击波的基本传播
        2.2.2 缝槽爆破下应力波的形态变化
        2.2.3 应力波叠加引起的尖端定向断裂
    2.3 缝槽爆破定向断裂动焦散实验研究
        2.3.1 动焦散实验基本原理
        2.3.2 实验系统及材料
        2.3.3 实验组设计
        2.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水压爆破爆炸荷载破岩能效提升机理
    3.1 水压爆破爆炸载荷能效特征
        3.1.1 空气、水介质下的爆破冲击压力
        3.1.2 空气、水介质下的爆破准静态压力
        3.1.3 冲击波在不同介质间界面的入射
    3.2 水介质下爆炸载荷能效提升实验研究
        3.2.1 实验系统及材料
        3.2.2 冲击压力测试实验
        3.2.3 准静态压力测试实验
    3.3 本章小结
4 缝槽水压爆破高效定向破岩方法
    4.1 缝槽水压爆破高效定向破岩机理
    4.2 缝槽水压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4.2.1 ANSYS/LS-DYNA概述
        4.2.2 数值计算模型
        4.2.3 模拟结果分析
    4.3 缝槽水压爆破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4.3.1 实验组设计
        4.3.2 实验系统
        4.3.3 实验结果分析
    4.4 缝槽水压爆破方法分析
        4.4.1 方法优势
        4.4.2 关键技术装备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2)刻槽药柱爆生裂纹扩展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石定向断裂的研究进展
        1.2.2 理论方面研究
        1.2.3 试验研究方面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试验设计及试验过程
    2.1 试验概况
    2.2 技术路线
    2.3 试验内容
        2.3.1 试验材料
        2.3.2 模型配合比设计
        2.3.3 试验具体实施步骤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引言
    3.2 刻槽药柱爆轰波对岩石裂缝形成的影响
        3.2.1 模型裂纹的宏观走向分布
        3.2.2 竖向单缝刻槽药柱裂纹分析
        3.2.3 横向刻槽药柱裂纹分析
        3.2.4 竖向双缝刻槽药柱裂纹分析
    3.3 刻槽药柱爆炸作用的动力学响应研究
        3.3.1 引言
        3.3.2 模型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量化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成果

(3)椭圆双极线型聚能药柱爆炸理论及预裂爆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预裂爆破概述
        1.1.1 基本概念
        1.1.2 成缝机理
        1.1.3 主要参数
        1.1.4 操作要领
        1.1.5 质量评价
    1.2 定向断裂爆破技术概述
        1.2.1 定向断裂爆破发展
        1.2.2 定向断裂爆破方法
        1.2.3 定向断裂爆破现状
    1.3 EBLSC预裂爆破技术研究现状
        1.3.1 研究意义和依据
        1.3.2 研究途径与方法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2 线型聚能定向断裂基本理论
    2.1 聚能效应及其应用
        2.1.1 聚能效应和聚能现象
        2.1.2 聚能效应在军事上的应用
        2.1.3 聚能装药在工业上的应用
    2.2 聚能射流的形成
        2.2.1 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理论
        2.2.2 准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理论
    2.3 聚能射流的侵彻
        2.3.1 射流侵彻过程
        2.3.2 射流侵彻理论
    2.4 线型聚能定向裂缝形成过程
    2.5 小结
3 椭圆双极线型聚能预裂爆破理论研究
    3.1 瞬时爆轰基本理论
        3.1.1 瞬时爆轰假设
        3.1.2 爆轰产物膨胀
        3.1.3 爆轰产物散射
    3.2 药柱装药利用率
        3.2.1 药柱爆炸分析模型
        3.2.2 聚能方向装药边界函数
        3.2.3 边界函数回归模型参数
        3.2.4 聚能方向装药有效部分
        3.2.5 聚能方向装药利用率
        3.2.6 计算分析软件
        3.2.7 应用实例
    3.3 装药结构优化
        3.3.1 药柱结构参数
        3.3.2 最佳长短轴比
    3.4 药柱外壳作用
        3.4.1 药柱外壳对爆炸作用的影响
        3.4.2 炮孔内高压气体成分
    3.5 孔壁最大应力
        3.5.1 聚能方向炮孔处岩石应力
        3.5.2 短轴方向炮孔处岩石应力
        3.5.3 圆柱形装药炮孔处岩石应力
        3.5.4 分析
    3.6 相邻炮孔间距
    3.7 小结
4 椭圆双极线型聚能预裂爆破实验研究
    4.1 实验概况
        4.1.1 实验研究背景
        4.1.2 实验设计及方法
    4.2 缩比实验
        4.2.1 实验准备和要求
        4.2.2 实验分析
    4.3 不耦合系数实验
        4.3.1 不耦合系数确定准则
        4.3.2 不耦合系数实验设计
        4.3.3 最佳不耦合系数确定
    4.4 岩石应力测试实验
        4.4.1 压力传感器测试原理
        4.4.2 应力实验测试结果
    4.5 小结
5 椭圆双极线型聚能预裂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5.1 动力有限元软件LS-DYNA简介
    5.2 LS-DYNA计算材料本构和状态方程
        5.2.1 欧拉材料模型
        5.2.2 拉格朗日材料模型
    5.3 射流形成的数值模拟
        5.3.1 影响因素
        5.3.2 初始条件
        5.3.3 模拟结果
    5.4 射流侵彻岩石的数值模拟
        5.4.1 岩石侵彻数值模拟
        5.4.2 药柱参数数值模拟
    5.5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5.6 小结
6 椭圆双极线型聚能预裂爆破工程应用
    6.1 工程概况
    6.2 技术要点
        6.2.1 药柱组装结构
        6.2.2 聚能槽对中技术
        6.2.3 成孔及装药引爆技术
    6.3 爆破试验
        6.3.1 对比试验参数
        6.3.2 试验结果
    6.4 爆破参数
    6.5 应用效果
    6.6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一、发表的论文
    二、承担的科研
    三、获得的奖励
致谢

(4)连续刚构钢筋混凝土箱梁拆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城市既有桥梁拆除
    1.2 本文工作
2 桥梁拆除研究技术现状
    2.1 桥梁拆除技术
        2.1.1 爆破拆除法
        2.1.2 机械拆除方法
    2.2 桥梁拆除中的力学分析方法及安全保证
        2.2.1 连续刚构钢筋混凝土箱梁拆除力学分析方法
        2.2.2 桥梁拆除工作安全保证及控制
    2.3 桥梁拆除事故案例及分析
        2.3.1 昆明市某桥梁工程拆除
        2.3.2 浙江杭州一在拆高架桥
3 郑州市旧桥拆除实例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结构
    3.3 拆除总体方案
        3.3.1 方案选择
        3.3.2 拆除施工顺序
    3.4 拆除准备工作
        3.4.1 设置围挡
        3.4.2 通电、接水和排水
        3.4.3 标定地下管线
    3.5 拆除工作
        3.5.1 拆除桥上照明设施
        3.5.2 吊离隔离墩,拆除护栏、防撞墙
        3.5.3 拆除第二联两侧翼缘板
        3.5.4 清除第二联桥面铺装材料
        3.5.5 清理预拆除砼碴
4 郑州市旧桥拆除技术要点及施工组织
    4.1 碗扣架搭设设计要点
        4.1.1 准备工作
        4.1.2 碗扣架特点和工艺流程
        4.1.3 碗扣支架搭设技术要点
        4.1.4 调整支架螺杆顶实腹板
        4.1.5 检查验收
        4.1.6 脚手架的拆除
        4.1.7 搭设质量安全技术措施
    4.2 承载力验算
    4.3 切割技术设计要点
        4.3.1 切割原理及工艺流程
        4.3.2 切割工作
    4.4 机械拆除第一联桥施工要点
        4.4.1 方法要点
        4.4.2 流程(第一跨)
        4.4.3 警戒
        4.4.4 预拆除
        4.4.5 对桥下穿越管线进行防护
        4.4.6 拆断箱梁、切割钢束
        4.4.7 破碎坍塌箱体
        4.4.8 拆除桥墩
    4.5 箱体塌落振动防护要点
        4.5.1 对周边建筑塌落冲击震动
        4.5.2 对箱梁塌落振动的防护
        4.5.3 对桥下管线防护
    4.6 吊车起重技术方案
    4.7 碗扣架支护平台数据计算书
        4.7.1 参数信息
        4.7.2 纵向支撑钢管计算
        4.7.3 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4.7.4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4.7.5 模板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计算
        4.7.6 立杆的稳定性验算
        4.7.7 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4.7.8 钢管计算汇总表
    4.8 组织施工设计
        4.8.1 施工准备
        4.8.2 施工程序
        4.8.3 施工组织管理
        4.8.4 施工进度计划
        4.8.5 施工安全文明管理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5)辽西医巫闾山北段中生代构造格架及其对金矿形成富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第一节 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岩浆岩及区域矿产
        一 区域地层
        二 区域构造
        三 岩浆岩
        四 区域矿产
    第二节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
        一 结构组成特征
        二 形成背景和区域构造式样
    第三节 构造体系划分及基本特征
        一 医巫闾山地区构造体系的区带划分
        二 医巫闾山地区主要构造体系及其特征
    第四节 深部地质作用与表层构造的关系
        一 推覆构造和韧性剪切带
        二 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
        三 陆壳的热结构与岩石圈变动
        四 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变位发展过程
第二章 区域遥感影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 区域地壳表层构造的遥感影像特征
        一 资料依据与解译标志
        二 区域遥感影像特征
    第二节 区域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
        一 磁场特征
        二 重力场特征
    第三节 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一 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
        二 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场
        三 相关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组合规律
第三章 金成矿区带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第一节 金矿分布规律
        一 金矿矿化集中区主要地质特征
        二 主要矿床类型
    第二节 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和矿石特征
        一 围岩蚀变特征
        二 矿石特征
    第三节 典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一 排山楼金矿
        二 大板金矿
        三 大樱桃沟金矿
        四 五家子金矿
        五 金矿化富集与分布规律
第四章 金成矿区带控矿构造分析
    第一节 控矿构造与金成矿区带的关系
        一 控矿构造的基本特征
        二 控矿构造与矿体(带)分布的关系
    第二节 控矿构造分带与蚀变矿化分带的关系
        一 蚀变矿化分带及其形成机制
        二 控矿构造分带与蚀变矿化分带的相关性
        三 矿化类型的空间分带性
        四 控矿断裂构造性质与矿化类型的关系
        五 两类金矿形成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第三节 控矿构造形变与金矿化的关系
        一 控矿断裂构造岩演化与金矿化的关系
        二 控矿断裂构造岩时空分布与金矿化的关系
        三 控矿构造形变特征与金矿化的关系
    第四节 控矿构造相变与金矿化的关系
        一 控矿构造的相变特征
        二 不同控矿构造相变特征的差异
    第五节 控矿构造的归属
        一 控矿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二 控矿构造地质模型
第五章 金成矿区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物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与矿脉的地球化学特征
        一 某些岩石的金含量变化
        二 金的局部地球化学异常和某些岩石的稳定同位素
        三 元素共生组合规律
    第二节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一 稳定同位素特征
        二 韧性剪切带的构造物理环境
        三 成矿温度、压力和深度
    第三节 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探讨
        一 成矿时代
        二 矿床成因
第六章 构造应力场分析与模拟实验
    第一节 岩石组构特征与解释
        一 岩石组构的X射线法测量
        二 X射线岩石组构类型划分及解释
        三 构造解析及其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第二节 地应力测量和古应力值估算
        一 声发射(AE)法历史地应力测量
        二 变形岩石古应力值估算
    第三节 构造动力成矿有限元数值分析
        一 数学模型的建立
        二 实验结果
    第四节 构造动力成岩成矿模拟实验
        一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二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
        三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隆升的物理模拟
第七章 金矿控矿条件与成矿预测
    第一节 区域构造控矿规律与矿化特征
        一 区域金矿化类型
        二 区域矿质来源的多样性
        三 变形序列与成矿序列的期次与叠加
        四 剪切带及其伴生构造的动热作用
        五 不同构造区段的控矿作用
        六 区域构造成矿控矿与矿化特征
    第二节 典型矿床的控矿模式与成矿找矿模式
        一 典型矿床的构造控矿模式
        二 区域成矿找矿模式
    第三节 成矿远景区的划分与评价
        一 区域成矿的基本条件
        二 医巫闾山地区成矿远景区(带)的划分
        三 医巫闾山地区成矿远景区评价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资料
图版说明及图版

四、Application of Directional Broken Control Blasting in Cutting(论文参考文献)

  • [1]缝槽水压爆破高效定向破岩机理[D]. 刘承伟. 重庆大学, 2019(01)
  • [2]刻槽药柱爆生裂纹扩展试验研究[D]. 夏涌凯. 安徽理工大学, 2017(08)
  • [3]椭圆双极线型聚能药柱爆炸理论及预裂爆破技术研究[D]. 李必红. 中南大学, 2013(12)
  • [4]连续刚构钢筋混凝土箱梁拆除技术研究[D]. 张帆. 郑州大学, 2013(07)
  • [5]辽西医巫闾山北段中生代构造格架及其对金矿形成富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D]. 孟宪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03)

标签:;  ;  ;  ;  ;  

定向断控爆破在切割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