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长因子在实验性尿酸盐肉芽肿形成和转归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亮[1](2021)在《基于中医象思维探讨肾衰饮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中医象思维研究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Fas/Fas L介导的凋亡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该方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6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抽取12只大鼠为正常组,其余72只为造模组。造模组大鼠应用腺嘌呤(200mg/(kg·d))灌胃3周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衰饮组、尿毒清组、P13K抑制剂组(LY组)及肾衰饮+LY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予0.9%Nacl溶液8ml/(kg·d)灌胃。肾衰饮组给予中药复方汤剂肾衰饮煎剂按生药量33.3g/(kg·d)灌胃。尿毒清组给予尿毒清颗粒以2.25g/(kg·d)浓度灌胃。LY组给予腹腔注射P13K抑制剂(LY294002)稀释液50mg/kg,周一次。肾衰饮+LY组在给予肾衰饮煎剂按生药量33.3g/(kg·d)灌胃基础上腹腔注射LY294002稀释液50mg/kg,周一次。以上各组大鼠均连续用药4周。各组分别留取大鼠血清及肾组织,检测各项指标。实验一: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肉眼观察肾脏外观形态,光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及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实验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情况。实验三: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四: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形态学及肾功能的影响1.1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正常组:精神状态良好,毛色光泽,较少有脱毛现象,活动正常,反应灵活,每日进食量及饮水量均正常,垫料气味较淡,大鼠便质如常排便未见异常。模型组:体重明显下降,精神状态萎靡,毛色干枯晦暗,并出现脱毛现象,反应迟钝,活动减少,进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垫料气味臭秽,稀便。尿毒清组:体重不同程度下降,精神状态萎靡,毛色干枯、脱落,精神中度萎靡,反应略有迟钝,活动减少,进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多,垫料气味臭秽,稀便。肾衰饮组:体重不同程度下降,精神轻度萎靡,毛色干枯脱毛现象较轻,反应尚可,活动度尚可,进食量尚可,饮水量略增加,垫料气味臭秽,可见便质如常排便未见异常。1.2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形态学的影响1.2.1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外观形态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肾脏体积均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模型组改变最为明显,尿毒清组其次,最后为肾衰饮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表面均呈弥漫性细颗粒状改变,凹凸不平,被膜粘连,不易剥离,且外观颜色均明显发白,肉眼观察外观颜色发白程度:模型组>尿毒清组>肾衰饮组>正常组。沿肾门纵行剖开,除空白组外各组肾组织切面处均可见肾皮质不同程度变薄,且皮髓质界限欠清晰,其中模型组最明显,其他各组肉眼观察无明显区别。1.2.2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体质量及肾指数的影响各组大鼠实验前及造模第1周体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第2周、第3周造模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第1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第2周和第3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与尿毒清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肾衰饮组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第4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肾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肾指数降低(尿毒清组P<0.01,肾衰饮组P<0.05),尿毒清组与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肾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1.2.3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病理学的影响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正常组可见肾小球、肾小管、系膜结构正常,间质未见增宽,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可见肾小球囊腔变大,部分肾小管萎缩,小管的管壁薄厚不匀,肾小管上皮细胞弥漫空泡变性,成纤维细胞增多,系膜细胞增生明显,肾小球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尿毒清组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减轻,系膜细胞轻度增生,部分区域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肾衰饮组可见成纤维细胞减少,系膜细胞轻度增生,部分区域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肾衰饮组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及系膜细胞增生程度均低于尿毒清组。1.3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Scr、BUN水平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cr、BUN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血清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TUNEL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细胞正常,未见阳性细胞;模型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且主要分布在髓质区;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尿毒清组比较,肾衰饮组大鼠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降低(P<0.05)。4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内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情况:光镜下观察,正常组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为阴性,模型组TLR4、MyD88、NF-κB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尿毒清颗粒和肾衰饮干预后均能不同程度的减少TLR4、MyD88、NF-κB蛋白的表达(P<0.01),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5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相比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6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各组大鼠肾脏组织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Akt/Akt比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P13K抑制剂组(LY组)大鼠肾脏组织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p-Akt/Akt比值显着降低(P<0.01);与LY组比较,肾衰饮+LY组大鼠肾脏组织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Akt/Akt比值显着升高(P<0.01)。结论:1基于中医象思维,根据肾藏象的病理之象,提出脾肾虚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基础,是产生毒邪的根源;毒邪(湿毒、痰毒、瘀毒)是加重病情进展恶化及迁延不愈的重要外因,证属本虚标实。2拟“抗毒、解毒、排毒”三法于一方,肾衰饮健脾益肾扶正以抗毒;祛湿涤痰化瘀以解毒;通腑泄浊以排毒,攻补兼施。3根据以上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实验研究表明:(1)肾衰饮能够明显改善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及肾功能,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肾脏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进一步抑制肾脏纤维化,达到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目的;(2)肾衰饮能够降低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脏炎性损伤;(3)肾衰饮能够降低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对肾脏细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4)肾衰饮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一步抑制其下游的效应靶点Fas L来抑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
李华萍[2](2021)在《磷酸化红平菇菌丝体多糖对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损伤的缓解作用》文中指出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症、抗炎症等作用,本课题对红平菇菌丝体多糖(Mycelia polysaccharides,MPS)进行磷酸化修饰,得到磷酸化MPS,经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对其中的组分1(Phosphorylated MPS component 1,PMPS)进行结构解析。建立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损伤(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小鼠模型,探究PMPS的抗氧化、抗炎症和抗纤维化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得出最优磷酸化条件是料液比1:4,三聚磷酸钠:三偏磷酸钠=6:1,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80℃,p H=9,此时磷酸根含量为15.22±0.37%。利用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将去蛋白、去色素和磷酸化修饰后的MPS进行分离纯化,获得4种组分,对多糖含量最多的组分1进行富集,命名为PMPS。(2)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PMPS浓度为1200 mg/L时,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2.38±1.27%和57.85±1.56%,还原力为0.581±0.015,说明PMPS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存在剂量依赖性。(3)分子量、红外光谱、单糖组成以及一维核磁13C、1H谱测试结果表明,PMPS是均质的α-吡喃糖,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以13.01%和85.82%质量分数构成。(4)建立腺嘌呤诱导的CRF模型,灌胃PMPS的小鼠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升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降低;免疫印迹结果表明PMPS可以上调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量,表明PMPS可以缓解腺嘌呤诱导的CRF小鼠肾脏的氧化损伤;PMPS可以下调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降低肌酸酐(Creatinine,CRE)、尿酸(Uric Acid,UA)和尿素氮(Urea nitrogen,UREA)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Apoptosis-hoechst染色结果表明PMPS可以有效缓解肾损伤;ELISA结果显示各组肾脏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在PMPS的作用下被下调;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结果亦表明,PMPS组血清中IL-6和TNF-α的m RNA表达量相比于模型组有所下降,说明了PMPS的抗炎作用;Masson’s三色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MPS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Sekelsky对十肽同源物3(Sekelsky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 3,Smad3)的阳性信号明显低于模型组,说明PMPS能够抑制腺嘌呤诱导的CRF小鼠肾脏的纤维化,起到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综上所述,PMPS对腺嘌呤诱导的CRF小鼠肾脏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氧化、抗炎症、抗纤维化活性,为研发治疗CRF的天然药物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为研究PMPS的构效关系奠定了基础。
宋占帅[3](2019)在《NLRP3/IL-1β/TGF-β1信号轴在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木犀草素的拮抗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NLRP3/IL-1β/TGF-β1信号轴在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NLRP3/IL-1β/TGF-β1信号轴为靶点探讨木犀草素对矽肺纤维化的拮抗效应。方法: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SiO2染尘组和对照组。染尘组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插管法进行造模,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灭菌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造模后7、14、28、56 d随机处死5只大鼠,观察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8、TGF-β1、NLRP3、Caspase-1表达情况。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和抑制剂组。造模的同时,抑制剂组予10 mg/kg的NLRP3抑制剂,模型组和对照组予等体积灭菌0.9%氯化钠溶液,每天灌胃1次。分别于造模后7、14、28、56 d随机处死5只大鼠,观察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8、TGF-β1、NLRP3、Caspase-1表达情况。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为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染尘组、NLRP3抑制剂组、木犀草素组。染尘组加入50mg/L的矽尘,NLRP3抑制剂组加入50mg/L的矽尘和20μmol/L的NLRP3抑制剂,木犀草素组加入50mg/L的矽尘和20μmol/L的木犀草素。培养12h,24h,48h收集样本,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8、TGF-β1、NLRP3、Caspase-1表达情况。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白毛夏枯草组、NLRP3抑制剂组、Caspase-1抑制剂组、IL-1β抑制剂组及木犀草素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的治疗药物,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灌胃予等体积灭菌0.9%氯化钠溶液,每天灌胃1次。分别于造模后7、14、28d随机处死5只大鼠,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改变,肺指数的变化,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8、TGF-β1、NLRP3、Caspase-1表达情况。结果:各染尘组大鼠7d、14d、28d、56d的肺泡炎评分、纤维化评分及肺组织中IL-1β、IL-18、TGF-β1、NLRP3、Caspase-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低、中、高浓度SiO2染尘组内NLRP3、Caspase-1、IL-1β、IL-18和TGF-β1表达量在7d、14d和28d间两两比较(P均<0.05),呈随着染尘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的时间-效应关系。大鼠肺纤维化程度评分及肺组织中IL-1β、IL-18、TGF-β1水平均仅在染尘处理主效应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高到低依次为模型组、抑制剂组、对照组(P<0.01)。在造模后7、14、28、56d时间点上,抑制组大鼠肺泡炎评分和肺组织NLRP3、Caspase-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1),但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NLRP3抑制剂组及木犀草素组的染尘巨噬细胞三个时间点的存活率高于染尘组(P<0.05),在12h和24h时木犀草素组高于抑制剂组(P<0.05)。与染尘组相比,抑制剂组与木犀草素组的IL-1β、IL-18、TGF-β1、NLRP3、Caspase-1表达降低(P<0.05)。与抑制剂组相比,三个时间点木犀草素组IL-1β水平均降低,而IL-18、TGF-β1水平只有在48h时降低(P<0.05),NLRP3和Caspase-1表达水平只有在24h时降低(P<0.05)。相较于其他治疗组,在改善矽肺大鼠一般情况,降低肺指数、肺泡炎及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和肺组织中IL-1β、IL-18、TGF-β1、NLRP3、Caspase-1表达方面,木犀草素高剂量组有优势,尤其是在14d、28d时。结论:NLRP3/IL-1β/TGF-β1信号轴与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木犀草素可以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减少Caspase-1的激活,抑制炎症介质IL-1β和IL-18表达,最终降低TGF-β1的表达,从而起到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作用。提示木犀草素通过干预NLRP3/IL-1β/TGF-β1信号轴起到抑制矽肺纤维化的作用。
李雁丹[4](2016)在《健脾渗湿方对痛风性肾病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健脾渗湿方对痛风性肾病模型大鼠肾功能、肾脏指数及肾脏的病理干预作用,探讨从健脾渗湿、化痰通络入手治疗痛风性肾病的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建立痛风性肾病大鼠模型予高酵母饲料饲养并给予腺嘌呤灌胃,以苯溴马隆为阳性对照组,并设空白组、模型组、健脾渗湿方高剂量组、健脾渗湿方中剂量组、健脾渗湿方高剂量+苯溴马隆组、健脾渗湿方中剂量+苯溴马隆组,给药20天后取肾组织标本,予组织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实时定量PCR,测定实验前后血尿酸、肌酐、血清尿素氮、24h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和肾脏指数,观察健脾渗湿方对痛风性肾病模型大鼠的血尿酸、肌酐、血清尿素氮等的影响和肾脏的病理改变。结果:健脾渗湿方高剂量组、健脾渗湿方中剂量组、健脾渗湿方高剂量+苯溴马隆组、健脾渗湿方中剂量+苯溴马隆组均能显着降低痛风性肾病大鼠模型血尿酸、血清尿素氮、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p均小于0.05);健脾渗湿方联合苯溴马隆对降低大鼠肌酐、血清尿素氮、24h尿微量白蛋白效果并不优于单用健脾渗湿方组及苯溴马隆组;健脾渗湿方联合苯溴马隆对降低大鼠尿酸明显优于单用健脾渗湿方组及苯溴马隆组。从蛋白质和基因表达水平均证明健脾渗湿方组能够下调大鼠肾脏内COX-2、TNF-α、TGF-β1表达,降低肾间质纤维化面积百分比。结论:健脾渗湿方具有显着降低痛风性肾病大鼠模型血清尿素氮、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能够下调大鼠肾脏内COX-2、TNF-α、TGF-β1表达,对肾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显着改善痛风性肾病的肾纤维化。
童骏峰[5](2015)在《不同剂量腺嘌呤所致肾损伤型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剂量腺嘌呤所建立的肾损伤型肾阳虚证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腺嘌呤对大鼠肾损伤及肾阳虚证各项指标的影响,明确不同剂量腺嘌呤造模对肾脏的损伤程度,优化出能够诱导肾损伤程度适中并能维持模型稳定性的肾阳虚证模型的腺嘌呤剂量,并完善评价肾损伤型肾阳虚模型的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研究肾阳虚证奠定基础。方法 将166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n=19)、腺嘌呤100mg/kg模型组(n=49)、腺嘌呤150mg/kg模型组(n=49)、腺嘌呤200mg/kg 模型组(n=49),分别采用 100mg/kg、150mg/kg、200mg/kg 腺嘌呤悬浊液灌胃,1次/d,连续14天,记录动物的一般症状体征(体重、体温、抓力、摄食、饮水、尿量、竖毛、拱背、蜷缩及抓取激惹反应),第7、14天取血、尿样,检测血清ACTH、CORT、BUN、Scr和尿液17-OHCS、U-TP含量,并每组随机处死3只大鼠,取肾脏进行HE及Masson染色,造模第14天通过大鼠一般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及肾脏损伤程度判断各模型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按大鼠模型状态将各剂量模型组分为各剂量腺嘌呤模型(自然恢复)组、各剂量腺嘌呤(肾气丸)组、各剂量腺嘌呤模型(持续)组、各剂量腺嘌呤(持续+肾气丸)组,正常组和各剂量腺嘌呤模型(持续)组每组13只,其余每组10只,给予肾气丸验证各模型,连续给药21天,记录动物的一般症状体征(体重、体温、抓力、饮食、饮水、尿量、竖毛、拱背、蜷缩及抓取激惹反应);给药后第7天随机取正常组和各剂量腺嘌呤模型(持续)组3只大鼠肾脏进行HE及Masson染色继续观察肾脏损伤程度,并每隔7天取血、尿样,检测ACTH、CORT、BUN、Scr、U-TP及17-OHCS含量。处死动物前收集尿液,检测U-TP、17-OHCS含量,给予肾气丸第22天,麻醉大鼠,心脏取血,分离制备血清,检测ACTH、CORT、BUN、Scr含量;取下丘脑制备匀浆,检测CRH含量;取肾脏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200倍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以及纤维化损伤程度来明确肾损伤程度。结果(1)在一般症状体征方面,大鼠经不同剂量腺嘌呤造模后,表现为动物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饮水量和尿量增多,体温、抓力降低,竖毛、拱背和蜷缩现象明显,激惹反应能力减弱。(2)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方面,不同剂量腺嘌呤造模后,各剂量腺嘌呤组大鼠的HPA轴相关指标ACTH、CORT、17-OHCS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在肾功能方面,不同剂量腺嘌呤造模后血清BUN、Scr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随着造模时间的增加呈进行性升高。(4)在肾组织病理学HE及Masson染色方面观察显示,不同剂量腺嘌呤造模后,肾小球坍塌、肾小管扩张,肾小管内有褐色针状物沉淀,肾间质产生纤维化,随着造模时间增加,上述肾脏损伤情况逐渐加重。(5)给予肾气丸干预后,肾气丸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各剂量腺嘌呤组大鼠的一般症状体征、肾功能及HPA轴相关指标,改善肾脏的损伤程度。结论(1)造模阶段,腺嘌呤剂量100mg/kg、150mg/kg、200mg/kg在造模第14能成功制备肾损伤程度不同的肾阳虚证模型。(2)肾气丸干预阶段,肾气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腺嘌呤对大鼠肾脏的损伤。从诱导肾损伤型肾阳虚证模型的稳定性上来看,腺嘌呤剂量150mg/kg对肾脏的损伤达中度,并且造模14天后持续给予相同剂量腺嘌呤21天能很好的维持肾损伤型肾阳虚证模型,在此剂量下肾气丸的作用明显,适合课题组下一步继续研究肾阳虚证的造模剂量。(3)通过对大鼠的一般症状体征、肾功能、肾阳虚特异性指标的检测,并结合Masson染色对肾损伤程度进行判断,完善评价肾损伤型肾阳虚证模型的指标体系,为课题组进一步研究“肾主水”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陈俊蓉,陈利国,谢林林[6](2013)在《关于腺嘌呤慢性肾衰实验模型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腺嘌呤慢性肾衰实验模型近年来一直存在着其可逆性及是否为慢性肾衰模型的质疑,本文对已报道的该模型的造模时间、剂量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改进的方法并进行了论证。
王珂[7](2011)在《桑叶黄酮提取纯化及其降血脂作用研究》文中提出桑叶(mulberry leaf)为桑树(Morus alba L.)的叶,黄酮是其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为深度利用资源,本文对黄酮的提取分离技术进行了工艺研究,并后研究了桑叶黄酮对高尿酸血症模型的降尿酸的作用。研究通过高压液相色谱法对桑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芦丁,杨梅素,槲皮素,山奈素等。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桑叶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浸提条件为:在80℃下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料液比为1:20(w/v)。为得到纯度较高的桑叶总黄酮,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进行黄酮纯化,以桑叶总黄酮的得率和纯度为指标,比较了五种大孔树脂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HPD826大孔树脂对桑叶总黄酮吸附性能最好;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法对HPD826大孔树脂纯化桑叶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所获最佳条件组合为:取浓度为4mg/ml左右的桑叶提取液上样,上样体积为1.5树脂体积数(BV),上样速率控制在2BV/h左右,之后用3 BV,60%的乙醇,以1 BV/h的速率洗脱,纯化后的桑叶黄酮得率为1.95%,纯度55.41%。药理学研究表明:桑叶黄酮具有调节α-葡萄糖苷酶、降血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而且黄酮类化合物对高尿酸血症有效。所以选择体外实验探讨桑叶黄酮(MLF)对大鼠肝脏匀浆液中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MLF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肝脏匀浆液XO活性,在100.00 mg/L抑制率与别嘌醇(AP)无显着差异,提示MLF可能具有降尿酸活性。进一步研究其对正常小鼠血清UA含量和肝脏匀浆液XO活性的影响,以50、100、200mg/kg*d-1剂量MLF灌胃正常小鼠14d,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MLF三种剂量与对照相比对正常小鼠体内血清UA含量和肝脏匀浆XO活性均无显着性影响,对小鼠体重和脏器系数无显着影响。采用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评价了MLF的降尿酸活性,以50、100、200mg/kg*d-1剂量MLF灌胃模型小鼠14d,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显示:200mg/kg bw MLF可极显着(P<0.01)降低模型小鼠血清尿酸含量,下降16.67%;并能显着(P<0.05)抑制肝脏XO活性,抑制率达6.05%。而50mg/kg bw MLF对肝脏XO活性的无明显影响(P>0.05),但能极显着降低模型小鼠血清尿酸含量(P<0.01)。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肾损害和痛风,肾损害亦可致尿酸排泄障碍。为进一步探讨桑叶黄酮对病理状态下的尿酸代谢及相关肾损伤的影响,本实验继续研究了MLF对腺嘌呤联合高糖饲料诱导的大鼠高尿酸血症、肾损伤的防治作用。在腺嘌呤联合高糖饲料诱导的高尿酸病理状态下,分别给予200、100、50mg/kg* d-1的MLF,以别嘌醇为阳性对照药物。结果显示:MLF中、高剂量组在给药1w后,血清UA水平分别降低17.83%和21.17%;2w后降低21.09%和27.15%。3w后MLF中剂量组血清尿酸接近于正常大鼠水平,XO活力比HC组显着降低25.01%。200mg/kg*d-1 MLF可使血清TG,FFA水平降低41.95%,42.05%,同时MLF可减小腺嘌呤造模引发的肝脏、心脏系数的异常。降低高尿酸病理状态下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并通过电镜观察,MLF对腺嘌呤所引起肾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综合以上结果:推断MLF具有明显的降尿酸活性,并对高尿酸病理状态下的肾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MLF可能通过抑制XO和调节脂质紊乱来调节血清UA水平。
李荣华,聂慧,刘友章[8](2010)在《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的动物模型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对模型制作的现状,常用模型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目前常见的痛风动物模型在稳定性,持久性,制作程序的标准化等方面需要继续努力改进,复制出更接近于人类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形成的持久稳定的高尿酸血症模型是基础和关键。应用现有模型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需注意根据模型特点和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加强多种模型的联合应用,并注意实验结果的合理评价。
郭旭[9](2009)在《尿液、尿酸对人尿道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尿道损伤或尿道手术后尿道狭窄发生机率较高。至今,临床上尚没有切实的方法预防尿道狭窄,始终不能摆脱狭窄-扩张/手术-再狭窄的怪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尿道瘢痕组织是尿道创伤修复过程的产物,没有瘢痕组织就不会有创面的愈合。但是瘢痕组织一旦生长过度,就会产生尿道狭窄。目前研究发现:尿道狭窄组织存在典型的瘢痕过度增生改变。但对引起尿道瘢痕过度增生的影响因素不是很明确,因而缺乏有效的措施阻止尿道狭窄的发生。在对皮肤创面瘢痕形成的基础研究发现:创面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表现出强烈的增殖能力以及胶原大量分泌、沉积,其中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认为成纤维细胞过度表达及胶原的异常分泌是瘢痕产生的根本原因。成纤维细胞是最主要的修复细胞,在某些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下由创周向创面移位,合成、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 growth factor-beta TGF-β)是目前已知的与瘢痕形成关系最密切的促胶原生成因子。TGF-β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调节细胞的增殖和结缔组织的合成。其中,TGF-β1在体细胞系中的TGF-β所占的比例最高(>90%),活性最强,是成纤维细胞的强效趋化因子,可以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直接或间接、单独或协同、同时或不同时相作用于修复细胞,产生细胞的趋化性迁移、增生分化,细胞外基质合成及分泌三类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在增生性瘢痕中,TGF-β1的浓度明显增高,且成纤维细胞对TGF-β1的敏感性也显着增高。另外,Smad3是与纤维化过程密切的一个下游信号蛋白,是介导TGF-β信号到细胞核内的主要因子。TGF-β1、Smad3是研究增生性瘢痕而经常使用的重要指标,在纤维化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尿道狭窄的病理学改变是创面过度修复,产生增生性瘢痕,进而破坏尿道完整性,造成功能障碍。尿道作为尿液的输出道,尿道损伤部位易受尿液的浸润刺激。我们在临床上注意到,尿道下裂术后尿流改道患者,尿道瘢痕狭窄的发生率较未改道患者低许多,其机理不十分清楚。关于尿液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报道不多,但对尿外渗导致腹膜后纤维化病变,众多学者较为认可。此外,有学者报导尿酸的过度沉积会引起某些沉积部位发生纤维化改变,如肾小管因尿酸盐阻塞管腔会引起肾组织纤维化。这些提示我们,是否尿液、尿酸影响了尿道瘢痕的过度增生?在尿道创伤修复过程中,尿液、尿酸对尿道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表达有何影响?本实验研究,我们收集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瘢痕组织和正常尿道组织,比较尿道瘢痕和正常尿道组织TGF-β1、Smad3表达差异;同时培养尿道瘢痕和正常尿道中的成纤维细胞,分析两者TGF-β1、Smad表达差异;并用模拟生理浓度的尿液和尿酸,刺激正常尿道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TGF-β1、Smad3因子表达变化,观察尿液和尿酸刺激对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分泌的影响,讨论尿液、尿酸在尿道瘢痕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尿道瘢痕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尿道下裂术后瘢痕组织及正常尿道组织的标本,通过HE染色进行两种组织的形态学比较;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者TGF-β1、Smad3蛋白表达差异。胰酶消化法培养尿道瘢痕和正常尿道中的成纤维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检测技术比较两者TGF-β1、Smad3蛋白和TGF-β1、Smad3 mRNA的表达差异。用适当浓度的尿液和尿酸溶液刺激尿道成纤维细胞,比较刺激前后,细胞TGF-β1、Smad3蛋白及TGF-β1、Smad3 mRNA变化情况;用ELISA方法观察尿液、尿酸刺激成纤维细胞前后Ⅰ型胶原分泌变化情况。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HE染色:与正常尿道组织相比,尿道瘢痕病理学特点为管腔变窄、不规则,尿道粘膜上皮变薄,甚至消失。尿道海绵体的血管窦结构被多数的纤维结缔组织所代替,胶原纤维排列较为紊乱,可见大量肥大的成纤维细胞。2.体外培养的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尿道成纤维细胞均呈长梭形,波形蛋白(+),角蛋白(-),确定为实验所需的成纤维细胞。3.尿液、尿酸刺激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显着促进作用。4.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表达高于正常尿道成纤维细胞;尿液及尿酸刺激后,正常尿道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升高。5.正常尿道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蛋白表达较低,主要表达在胞浆;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蛋白表达升高;且TGF-β1 mRNA、Smad3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这提示TGF-β1、Smad3是瘢痕形成的重要因子。6.受尿液、尿酸刺激后,正常尿道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蛋白明显升高,Smad3蛋白向胞内核转位;细胞TGF-β1 mRNA、Smad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提示尿液对尿道瘢痕的增生起促进作用,尿酸可能是尿液中刺激尿道瘢痕增生的主要因素。
金弘[10](2009)在《不同波形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及镇痛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明确不同波形电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揭示其抗炎及镇痛机制,优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电针治疗方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Coderre等经典造模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疏波组、电针密波组、电针疏密波组。各组随机分成1d、3d、5d三个时间点,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穴进行电针治疗。并于治疗1、3、5天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和痛阈变化。分别采用比色法、荧光分光光度法、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疼痛介质、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含量变化。通过病理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等技术手段探讨其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评价其抗炎及镇痛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电针疏密波组能显着减轻踝关节肿胀度(P<0.05,P<0.01),表明电针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2)HE染色显示:电针疏密波组可使大鼠关节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滑膜细胞增生明显被抑制,肉芽组织增生明显减少;(3)电针密波组能提高实验性大鼠痛阈(P<0.05,P<0.01),降低外周疼痛介质K+、DA、5-HT的含量(P<0.05,P<0.01),表明电针有明显的镇痛作用;(4)在病变关节局部,电针能显着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IL-1β、IL-8、TNF-α含量(P<0.05,P<0.01),升高IL-4的含量(P<0.05,P<0.01),并降低关节滑膜内COX-2mRNA的表达(P<0.05,P<0.01),可促使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内HSP-70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5,P<0.01),从而抑止滑膜组织炎症发生。结论: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具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1)电针不同波形均能显着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细胞的增生,减轻踝关节肿胀度,其抗炎消肿作用以电针疏密波为最佳。(2)电针不同波形均能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痛阈,降低外周疼痛介质K+、DA、5-HT的含量,其镇痛作用以电针密波为最佳。(3)电针不同波形均能明显下调大鼠滑膜组织中IL-1β、IL-8、TNF-α的含量,增加IL-4的含量,减轻踝关节局部炎症反应,且以电针疏密波为最佳。(4)电针不同波形均能有效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足踝关节滑膜内COX-2mRNA的表达,上调HSP-70蛋白表达,从而减轻踝关节局部炎症反应,减轻关节损伤,且以电针疏密波为最佳。
二、生长因子在实验性尿酸盐肉芽肿形成和转归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长因子在实验性尿酸盐肉芽肿形成和转归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医象思维探讨肾衰饮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观察肾衰饮对CRF大鼠抗炎、抗凋亡的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基于TLR4/MyD88/NF-κB通路探讨肾衰饮对CRF大鼠抗炎机制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肾衰饮对CRF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四 探讨肾衰饮调控CRF大鼠PI3K/Akt通路的作用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从炎症及细胞凋亡角度探讨CRF的发病机制及中药防治CRF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磷酸化红平菇菌丝体多糖对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损伤的缓解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红平菇 |
1.2 食用菌菌丝体及其利用 |
1.2.1 食用菌菌丝体 |
1.2.2 食用菌菌丝体的利用 |
1.2.2.1 医用生物制品 |
1.2.2.2 绿色材料 |
1.2.2.3 包装材料 |
1.2.2.4 饲料化 |
1.2.2.5 制作可循环利用的塑料复合材料 |
1.2.2.6 研发功能或特色食品 |
1.2.2.7 制备重金属生物吸附剂和土壤修复剂 |
1.3 食用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
1.3.1 食用菌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
1.3.1.1 抗氧化 |
1.3.1.2 抗炎症 |
1.3.1.3 抗纤维化 |
1.3.1.4 抗衰老 |
1.3.1.5 抗疲劳 |
1.3.1.6 抗肿瘤 |
1.3.1.7 降血脂 |
1.3.1.8 降血糖 |
1.3.2 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方法 |
1.3.2.1 水提醇沉法 |
1.3.2.2 酸碱浸提法 |
1.3.2.3 酶液浸提法 |
1.3.2.4 超声波法 |
1.3.2.5 微波法 |
1.3.2.6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1.3.3 食用菌多糖的磷酸化修饰 |
1.3.4 食用菌多糖的分离纯化 |
1.3.4.1 去蛋白 |
1.3.4.2 脱色素 |
1.3.4.3 去除无机盐 |
1.3.4.4 多糖纯化 |
1.4 慢性肾损伤(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
1.4.1 CRF概述 |
1.4.2 CRF发病机制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菌株 |
2.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仪器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MPS磷酸化 |
2.3.1.1 MPS制备 |
2.3.1.2 最优磷酸化条件确定 |
2.3.1.3 磷酸基含量测定 |
2.3.2 组分分离 |
2.3.3 PMPS结构分析 |
2.3.3.1 分子量 |
2.3.3.2 红外光谱扫描 |
2.3.3.3 单糖组成 |
2.3.3.4 一维核磁碳谱及氢谱 |
2.3.4 PMPS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
2.3.4.1 清除DPPH自由基 |
2.3.4.2 还原力 |
2.3.4.3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
2.3.5 动物试验 |
2.3.5.1 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 |
2.3.5.2 体重和肾脏指数测定 |
2.3.5.3 生化指标分析 |
2.3.5.4 组织病理学观察 |
2.3.5.5 荧光定量PCR |
2.3.5.6 免疫组化染色 |
2.3.6 数据统计 |
3 结果分析 |
3.1 MPS磷酸化 |
3.1.1 条件优化 |
3.1.1.1 单因素试验 |
3.1.1.2 正交试验 |
3.1.2 多糖纯化 |
3.2 PMPS的结构分析 |
3.2.1 分子量 |
3.2.2 红外光谱扫描分析 |
3.2.3 单糖组成分析 |
3.2.4 一维核磁碳谱及氢谱分析 |
3.3 PMPS抗氧化能力分析 |
3.3.1 体外抗氧化 |
3.3.2 肾脏抗氧化指标测定 |
3.4 体重和肾脏指数 |
3.5 血清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
3.6 PMPS抗炎症作用 |
3.7 PMPS抗纤维化作用 |
4 讨论 |
4.1 食用菌多糖与CRF |
4.2 多糖磷酸化修饰和结构分析 |
4.3 多糖的抗氧化与CRF |
4.4 多糖的抗炎症与CRF |
4.5 多糖的抗纤维化与CRF |
5 结论 |
6 下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绩 |
(3)NLRP3/IL-1β/TGF-β1信号轴在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木犀草素的拮抗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NLRP3/IL-1β/TGF-β1 信号轴在矽肺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药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动物分组 |
2.3 模型制备 |
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
2.5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6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大鼠的一般情况 |
3.2 HE染色结果 |
3.3 Masson染色结果 |
3.4 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严重度评分 |
3.5 各组大鼠肺组织中IL-1β、IL-18、TGF-β1 浓度变化达情况 |
3.6 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 蛋白表达情况 |
4 讨论 |
第二章 NLRP3/IL-1β/TGF-β1 信号轴在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药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动物分组 |
2.3 模型制备 |
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
2.5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6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大鼠的一般情况 |
3.2 HE染色结果 |
3.3 Masson染色结果 |
3.4 大鼠肺组织肺泡炎程度及肺纤维化程度评分结果 |
3.5 大鼠肺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 |
3.6 大鼠肺组织中NLRP3和Caspase-1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 |
4 讨论 |
第三章 抑制NLRP3 炎症小体活化对SiO2 粉尘致巨噬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药物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复苏、培养 |
2.2 分组及处理 |
2.3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况 |
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5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各组巨噬细胞存活况 |
3.2 炎性细胞因子测定 |
4 讨论 |
第四章 以NLRP3/IL-1β/TGF-β1 信号轴为靶点探讨木犀草素对矽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药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动物分组 |
2.3 模型制备及给药 |
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
2.5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6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大鼠的一般情况 |
3.2 大鼠肺组织形态的观察 |
3.3 大鼠肺指数变化 |
3.4 大鼠肺组织病变 |
3.5 大鼠肺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4)健脾渗湿方对痛风性肾病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参考文献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药品 |
3 主要试剂 |
4 健脾渗湿方浸膏的制做及剂量选择 |
5 实验设备 |
6 实验方法 |
7 实验结果 |
8 统计分析方法 |
9 小结 |
10 研究结果讨论 |
11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不同剂量腺嘌呤所致肾损伤型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药品 |
3. 实验试剂 |
4. 实验仪器 |
(二) 实验方法 |
1. 动物分组 |
2. 动物模型的制备 |
3. 动物模型的判断 |
4. 药物模型的验证 |
5. 大鼠一般症状体征的观察 |
6. 大鼠脏器指数的计算 |
7. 大鼠肾脏组织病理观察 |
8. 大鼠下丘脑CRH含量的检测 |
9. 大鼠血清ACTH、CORT、BUN、Scr含量的检测 |
10. 大鼠尿液17-OHCS、U-TP含量的检测 |
(三) 统计学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一) 不同剂量腺嘌呤对大鼠一般症状体征的影响 |
1. 体重 |
2. 体温 |
3. 抓力 |
4. 饮食 |
5. 饮水 |
6. 尿量 |
7. 竖毛程度 |
8. 拱背程度 |
9. 蜷缩程度 |
10. 抓惹激怒 |
(二) 不同剂量腺嘌呤对大鼠血液和尿液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不同剂量腺嘌呤对大鼠血液ACTH、CORT和尿液17-OHCS水平的影响 |
2. 不同剂量腺嘌呤对大鼠血液BUN、Scr和尿液U-TP水平的影响 |
(三) 不同剂量腺嘌呤对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 |
(四) 肾气丸对不同剂量腺嘌呤所致肾阳虚模型大鼠一般症状体征的影响 |
1. 体重 |
2. 体温 |
3. 抓力 |
4. 饮食 |
5. 饮水 |
6. 尿量 |
7. 竖毛程度 |
8. 拱背程度 |
9. 蜷缩程度 |
10. 抓惹激怒 |
(五) 肾气丸对不同剂量腺嘌呤所致肾阳虚证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肾气丸对不同剂量腺嘌呤所致肾阳虚证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2. 肾气丸对不同剂量腺嘌呤所致肾阳虚证大鼠血清ACTH、CORT及下丘脑CRH、尿液17-OHCS含量的影响 |
3. 肾气丸对不同剂量腺嘌呤所致肾阳虚证大鼠血清BUN、Scr及尿液U-TP含量的影响 |
(六) 肾气丸对不同剂量腺嘌呤所致肾阳虚证大鼠肾脏病理的影响 |
四、分析与讨论 |
(一) 立项背景 |
1. 肾阳虚证研究概况 |
2.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
(二) 本课题肾损伤型肾阳虚证模型制备的思路 |
1. 腺嘌呤诱导肾损伤型肾阳虚证模型的选择依据 |
2. “以方测证”验证肾阳虚证模型 |
(三) 不同剂量腺嘌呤对大鼠一般症状体征的影响 |
(四) 不同剂量腺嘌呤对大鼠HPA轴的影响 |
(五) 不同剂量腺嘌呤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
(六) 不同剂量腺嘌呤对大鼠肾脏病理的影响 |
(七) 小结与展望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 文献综述 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竭模型及其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图1 |
附图2 |
个人简介 |
(6)关于腺嘌呤慢性肾衰实验模型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腺嘌呤慢性肾衰模型的一般作用机制 |
1.1 肾小管梗阻 |
1.2 炎性反应 |
1.3 氧化应激 |
2 病理改变 |
3 腺嘌呤浓度及造模时间的选择 |
3.3 隔日间断摄入腺嘌呤 |
(7)桑叶黄酮提取纯化及其降血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桑叶主要成分分析 |
一、桑叶中主要成分常规分析 |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黄酮的含量 |
第二章 桑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一、桑叶黄酮类物质提取方法研究 |
二、大孔树脂纯化工艺 |
第三章 桑叶黄酮对正常小鼠尿酸代谢的影响 |
第四章 桑叶黄酮对高尿酸模型尿酸代谢的影响 |
一、桑叶黄酮对氧嗪酸钾致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 |
二、桑叶黄酮对腺嘌呤联合高糖饲料诱导高尿酸大鼠的影响 |
全文小结 |
附录A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所获学术成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
1.1 鼠兔等哺乳动物痛风性关节炎模型 |
1.2 鸡痛风性关节炎模型 |
2 痛风性肾病的动物模型 |
2.1 促进尿酸生成的动物模型 |
2.1.1 腺嘌呤法 |
2.1.2 酵母法 |
2.2 抑制尿酸排泄的动物模型 |
2.3 基因重组的动物模型 |
3 思考与展望 |
(9)尿液、尿酸对人尿道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尿液、尿酸对人尿道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 影响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尿道瘢痕与正常尿道的组织学研究及TGF-β1、Smad3 的分布和表达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尿道瘢痕与正常尿道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鉴定,尿液、尿酸对正常尿道成纤维细胞的功能试验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尿液、尿酸刺激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 表达变化情况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附图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TGF-β/Smads 信号通路与尿道瘢痕研究进展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10)不同波形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及镇痛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 祖国医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
(二) 现代医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
(三) 中西医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现状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 |
1.实验动物 |
2.主要试剂 |
3.主要仪器 |
(二) 实验方法 |
1.分组及处理 |
2.针刺方法 |
3.尿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 |
4.模型制备 |
5.检测指标及方法 |
(三) 统计方法 |
(四)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二 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镇痛机制的研究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统计方法 |
(四)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三 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抗炎机制的研究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统计方法 |
(四) 实验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一) 本课题立题背景 |
(二) 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选择及评价 |
(三) 电针的选择及选穴依据 |
(四) 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镇痛及抗炎效应 |
1 电针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肿胀度影响 |
2 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
3 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痛闽的影响 |
4 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镇痛机制的探讨 |
5 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
5.1 对痛风性关节炎IL-1β的影响 |
5.2 对痛风性关节炎IL-4的影响 |
5.3 对痛风性关节炎IL-8的影响 |
5.4 对痛风性关节炎TNF-a的影响 |
6 电针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HSP70表达的保护机制 |
7 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COX-ZmRNA表达的影响 |
8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表 |
四、生长因子在实验性尿酸盐肉芽肿形成和转归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医象思维探讨肾衰饮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机制研究[D]. 张亮.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磷酸化红平菇菌丝体多糖对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损伤的缓解作用[D]. 李华萍.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NLRP3/IL-1β/TGF-β1信号轴在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木犀草素的拮抗效应[D]. 宋占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4]健脾渗湿方对痛风性肾病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李雁丹. 云南中医学院, 2016(12)
- [5]不同剂量腺嘌呤所致肾损伤型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D]. 童骏峰.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5)
- [6]关于腺嘌呤慢性肾衰实验模型的思考[J]. 陈俊蓉,陈利国,谢林林. 实验动物科学, 2013(02)
- [7]桑叶黄酮提取纯化及其降血脂作用研究[D]. 王珂.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8]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评价[J]. 李荣华,聂慧,刘友章. 时珍国医国药, 2010(06)
- [9]尿液、尿酸对人尿道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影响的实验研究[D]. 郭旭. 第三军医大学, 2009(06)
- [10]不同波形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及镇痛机制的研究[D]. 金弘.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