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场的电气设计与智能化(论文文献综述)
袁成翔[1](2021)在《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场地照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的比赛场地照明设计,包括比赛场地照明等级及模式、灯具选型、配光方案、配电、控制设计等,并对其中重要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彭一琦,容浩,祁卫,郑梦笛[2](2020)在《七军会主媒体中心智慧场馆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详细介绍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主媒体中心智慧场馆方案设计,介绍其中的21个智能化子系统的功能及系统架构,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安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监控中心、分控指挥中心、入侵报警系统、赛事信息发布系统、防冲撞硬隔离装置等。
胡祝格[3](2020)在《体育馆建筑电气设计要点浅析》文中指出结合海南某大型甲级体育馆项目,从变配电系统、用电指标、场地照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防雷等方面探讨了体育馆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要点,可为类似体育馆项目提供参考。
周泽鹏[4](2019)在《大型体育场馆配电系统高可靠性技术和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大型体育场馆需求越来越多,其配电系统可靠性对于场馆运行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配电系统还存在不少问题,其可靠性还有待提高。为提高大型体育场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频率和停电范围、并降低停电成本,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和研究,运用考察调研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五种方法,采用条件概率模型和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型作为理论基础,从配电系统优化设计与选型、完全选择性保护定值整定和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全寿命周期管理这三个方面主要解决了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配电系统存在的片面追求高可靠性、不能达到高可靠性、越级跳闸和管理粗放等四个主要问题。同时,结合珠海体育中心配电系统运用管理经验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配电系统应同时采用高可靠性技术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加强对大型体育场馆配电系统的规划、可研、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调试、运维和重大活动保电的全过程统筹管理,确保大型体育场馆配电系统高可靠性,使之达到整体最优、价值最大的效果和不能出现万一失电的最高标准。本文不仅可以指导现有体育场馆配电系统的运行、维修和改造,而且可以指导拟建体育场馆配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并提高配电系统可用率,它还可以为大量人员集中的重要交通、通信枢纽和经常用于重要国际活动公共场所的配电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陶亮[5](2019)在《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国内的建筑设计管理长期呈现出流程片段化的特征,这种粗放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及投资模式、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发展、产业转型、人文变化和国际化趋势等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这种管理体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已大大降低。随着2015年WTO过渡保护期的结束,国内建筑设计市场进一步全面放开,推行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回归“建筑师负责制”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转变正在发生,在上海、广西、福建等地试点的“建筑师负责制”,体现了政府推进建筑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品质的态度和决心。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专业的强化与新的建设项目运作模式的产生,促使我国建筑师的角色正在重塑,新的形势需要建筑师逐渐成为项目的潜在管理者,并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专业技能及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设计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全面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最终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同时建筑信息化作为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已经成为引领变革这个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正逐渐改变传统建筑设计行业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当建筑设计摆脱单一的图纸沟通的束缚,进而实现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表达后,建筑师在整个建设流程中的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从仅侧重于设计阶段的技术服务,到对工程全流程的整体掌控。建筑信息化技术已经把整个工程建设流程中大部分的设计问题前置化,为解决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活动中各个主体、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且可行的工作模式,从而为建筑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合理角色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变革发展的趋势也恰恰是建筑师负责制所倡导的----让建筑设计源头的建筑师,成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领导者。在建筑设计行业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本论文主要研究以建筑师为主导进行全程设计管理的意义及策略,对涉及到策划、设计、施工和运管等方面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更加合理的阶段划分,并结合作为全程设计管理重要技术手段的建筑信息化技术,提出各个阶段相应的设计管理要求和策略。为此,本论文提出了“六序法模式”的全程设计管理方法,并探讨其与BIM进行结合的意义及有效途径。论文希望一方面能为推行适合中国的建筑师负责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希望进一步拓展BIM在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通过三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首先,论文的绪论部分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建筑设计管理相关研究若干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研究的内容,阐述研究的方法、关键技术和思路。在第二章论述了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核心任务、主体内容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建筑设计管理中知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主要策略。在第三章通过分析对比中外通行的职业建筑师的职能体系和全程设计管理思想,探讨建筑师负责制框架下的建筑师全程设计与管理,在建造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发展趋势及建构要素,为后续的理论实践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理论实践研究。首先在第四章以国际通行的职业服务内容和专业化、全程化的标准,提出适应中国建筑师负责制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职业服务体系----“六序法模式”,对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成果和工作要求进行阐述,并结合项目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接着探讨了建筑师进行全程设计管理所需要的基础组织形式----建筑工作室/事务所,以保持建筑创意为核心目的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最后在第五章研究了BIM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问题,论证了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应用BIM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提出了“BIM整同设计管理模式”和“复合总建造师”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为策略研究。是在对上述研究的总结和拓展基础上,分别在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BIM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四个方面对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提出了适宜的优化策略。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展望了建筑师视角下并结合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应用前景。
李蔚,冯晓良[6](2018)在《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主场馆电气设计关键技术探讨》文中认为以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主场馆为例,从供配电、照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电气节能等方面,对体育场馆电气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述了体育场馆电气设计应立足功能需求、针对竞技项目特点,在满足技术可靠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经济合理性及电气节能,实现"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发展灵活性"的协调统一。
王建华,黄应祥[7](2018)在《电气专业援外成套项目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介绍援外成套项目的特征、类型和管理方式,梳理各环节中电气专业应关注的内容,分析成套项目中专业方案与投资的匹配,并针对以往项目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给出思考和建议。
尹进新[8](2017)在《基于智能化的体育场馆电气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智能化的体育场馆电气设计研究,将从体育场馆电气设计工程概况入手,结合智能化体育场馆电气设计要点等内容,对体育场馆电气设计智能化体现展开论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提升我国的体育场馆电气设计的智能化提供参考性建议。
李莹莹[9](2017)在《多功能运营视角下的体育馆电气系统及其空间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与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我国建成越来越多规模大、等级高的体育馆建筑。为满足各类全国、乃至国际顶级赛事的需求,综合性、多赛事、高等级的体育场馆建设正在形成热潮。国内外体育馆建设转成以平时为重点,赛时反而需要改建以满足赛事需要。这种重心的转移为电气设计带来新的要求。本文将体育馆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基于其多功能运营中的电气系统设计及用房布局研究。主要实践对象为大连市体育馆。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竞技体育馆与健身体育馆、多功能运营、电气用房的相关概念。调研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文献与实践案例,通过对其分析总结,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简要说明本论文的写作框架;其次,介绍了体育馆兼顾赛时与平时运营的电气系统设计策略,明确体育馆建筑电气系统设计要点,列出了体育馆电气设计中电气用房的类型、功能及设置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体育馆多功能运营中电气系统设计原则。通过调研资料的收集、整理,得出了体育馆建筑多功能运营中电气用房的空间布局设计要点,并总结出体育场馆建筑主要使用空间及辅助使用空间的设计特点,进行了体育馆兼顾赛时与平时运营的电气用房布局研究及空间布局策略。最后针对大连市体育馆的设计实践案例,具体分析了其在赛时的设计概况与平时的使用情况,重点介绍其多功能的运营模式及其电气系统及用房的空间布局模式。
叶文顺[10](2017)在《体育场电气设计的几点体会——龙岩市永定区体育中心田径运动场扩建项目设计心得》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阐述了体育场电气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如负荷分级和供电电源、变配电室及柴发的设置、场地照明、临时用电的预留及防雷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体会和思路,供类似建筑电气设计参考。
二、体育场的电气设计与智能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场的电气设计与智能化(论文提纲范文)
(1)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场地照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场地照明等级及模式 |
3 灯具选型 |
4 配光方案 |
4.1 灯具安装 |
4.2 照明标准 |
4.3 照度分析 |
4.4 眩光控制 |
4.5 照明控制 |
4.6 照明配电 |
5 结语 |
(2)七军会主媒体中心智慧场馆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概况 |
2 设计依据 |
3 建设目标 |
4 各子系统方案设计 |
4.1 综合布线系统 |
4.1.1 网络划分 |
4.1.2 网络出口对接方式 |
4.2 计算机网络系统 |
4.2.1 总述 |
4.2.2 内网架构 |
4.2.3 外网架构 |
4.2.4 设备网架构 |
4.2.5 视频网架构 |
4.2.6 公安信息网架构 |
4.3 WiFi覆盖系统 |
4.4 IT管理系统 |
4.5 网络安全系统 |
4.6 机房工程 |
4.7 公共广播系统 |
4.8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
4.9 视频监控系统 |
4.1 0 监控中心 |
4.1 1 分控指挥中心 |
4.1 2 入侵报警系统 |
4.1 3 求助对讲系统 |
4.1 4 门禁系统 |
4.1 5 电子巡更系统 |
4.16无线对讲系统 |
4.17停车管理系统 |
4.18赛事信息发布系统 |
4.19数字时钟系统 |
4.20防冲撞硬隔离装置 |
4.21可视化集成运营平台(IBMS) |
5 结语 |
(3)体育馆建筑电气设计要点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项目概况 |
1.1 建筑规模 |
1.2 项目技术对比 |
1.3 变配电所和柴油发电机房布置 |
1.4 智能化系统及机房布置 |
2 供配电系统设计 |
2.1 负荷分级 |
2.2 变配电系统 |
3 场地照明设计 |
3.1 光源选择及灯具布置 |
3.2 照度计算 |
4 高大空间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
5 体育馆的防雷设计 |
6 结 语 |
(4)大型体育场馆配电系统高可靠性技术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
1.2.2 大型体育场馆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
1.2.3 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现状 |
1.2.4 基于BIM技术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考察调研法 |
1.4.2 文献研究法 |
1.4.3 归纳总结法 |
1.4.4 案列分析法 |
1.4.5 对比分析法 |
1.5 研究主要内容 |
1.6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配电系统高可靠性基础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2 配电系统高可靠性主要影响因素 |
2.3 配电系统高可靠性技术 |
2.3.1 主要内容 |
2.3.2 条件概率模型 |
2.3.3 条件概率模型对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作用 |
2.4 配电系统高可靠性管理 |
2.4.1 基本内容 |
2.4.2 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型 |
2.4.3 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型对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作用 |
2.5 小结 |
第三章 大型体育场馆配电系统存在问题及其分析思路 |
3.1 存在问题 |
3.2 分析思路 |
3.2.1 增加投资成本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 |
3.2.2 优化设计与选型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 |
3.2.3 完全选择性保护定值整定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 |
3.2.4 全寿命周期管理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 |
3.3 小结 |
第四章 配电系统优化设计与选型 |
4.1 电源电压的确定 |
4.2 负载分级 |
4.3 优化设计原则 |
4.4 高压配电系统 |
4.4.1 高压两路10KV电源备自投 |
4.4.1.1 一用一备方案 |
4.4.1.2 两路同时工作优化方案 |
4.4.2 高压三路10KV电源备自投 |
4.4.2.1 两用一备方案 |
4.4.2.2 三路同时工作优化方案 |
4.4.3 高压四路10KV电源备自投 |
4.4.3.1 符合N-1 运行原理方案 |
4.4.3.2 符合N-2 运行原理方案 |
4.4.3.3 符合准N-2 运行原理优化方案 |
4.4.4 高压N路10KV电源备自投优化方案 |
4.5 低压配电系统 |
4.5.1 两段低压母线备自投 |
4.5.2 市电与发电备自投 |
4.5.3 两段低压母线和市电与发电备自投 |
4.5.4 终端配电箱双电源备自投 |
4.5.5 低压配电系统优化方案分析 |
4.6 应急母线与备用母线分离优化方案 |
4.7 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方案 |
4.8 体育照明配电系统 |
4.8.1 安装在线式UPS的体育照明配电系统 |
4.8.2 市电与发电互为主备用各供电50%体育照明配电系统 |
4.8.3 市电与发电四个电源同时工作各供电25%体育照明配电系统 |
4.8.4 体育照明配电系统优化方案分析 |
4.9 高品质电气设备选型 |
4.9.1 选型原则 |
4.9.2 选型方法 |
4.10 小结 |
第五章 完全选择性保护定值整定 |
5.1 备自投装置动作时间整定 |
5.2 高低压保护装置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整定 |
5.2.1 整定原则 |
5.2.2 10KV继电保护 |
5.2.3 变压器低压侧总断路器 |
5.2.4 低压母线分段断路器 |
5.2.5 体育照明断路器 |
5.2.6 给单台电动机供电的低压断路器 |
5.2.7 综合供电的低压断路器 |
5.2.8 漏电保护装置 |
5.3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
6.1 基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
6.1.1 决策阶段开发管理 |
6.1.2 实施阶段项目管理 |
6.1.3 使用阶段运维管理 |
6.2 基于BIM技术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
6.3 小结 |
第七章 配电系统高可靠性技术和管理案例运用分析 |
7.1 珠海体育中心简介 |
7.2 原配电系统存在问题及技术改造 |
7.2.1 10KV原配电系统简图 |
7.2.2 原配电系统存在问题 |
7.2.3 原配电系统技术改造 |
7.3 技改后的配电系统简介 |
7.4 技改后的10KV配电系统优化设计 |
7.5 技改后的0.4KV配电系统优化设计 |
7.6 电气设备选型 |
7.6.1 10KV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
7.6.2 0.4KV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
7.6.3 电力变压器和高压环网柜选型 |
7.7 四级备自投装置动作时间整定 |
7.8 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整定 |
7.8.1 进线和母线分段继电保护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整定 |
7.8.2 出线继电保护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整定 |
7.9 智能化综合自动化系统 |
7.10 体育照明选型及其控制系统 |
7.11 基于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
7.12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研究 |
2.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简述 |
2.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
2.1.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象与内容 |
2.1.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
2.2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概述与辨析 |
2.2.1 建筑设计行业概述 |
2.2.2 建筑设计管理辨析 |
2.2.3 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管理分析 |
2.2.4 建筑设计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辨析 |
2.3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和主体内容分析 |
2.3.1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 |
2.3.2 建筑设计管理的主体内容 |
2.4 知识管理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2.4.1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
2.4.2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
2.4.3 建筑设计活动知识的内容及体系 |
2.4.4 建筑工程设计知识管理的主要策略 |
2.5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研究内容 |
2.5.1 范围管理 |
2.5.2 进度管理 |
2.5.3 质量管理 |
2.5.4 投资及成本管理 |
2.5.5 沟通管理 |
2.5.6 风险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师的职能体系研究 |
3.1 建筑师、建造和建筑物的关系辨析 |
3.2 建筑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 |
3.2.1 建筑师与业主的权利义务关系 |
3.2.2 国际职业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
3.2.3 中国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
3.3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与比较 |
3.3.1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 |
3.3.2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国际比较 |
3.3.3 建筑师的职业资格及比较 |
3.3.4 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及服务现状 |
3.4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和组织研究 |
3.4.1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及比较 |
3.4.2 建筑师的职业组织---工作室和设计公司 |
3.4.3 建筑师的设计组织及管理 |
3.5 建构建筑师全程职能体系的策略 |
3.5.1 设计到代理 |
3.5.2 建成品导向与过程控制 |
3.5.3 职业化精神 |
3.5.4 经济和法律责任 |
3.5.5 全程建筑设计服务的要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师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研究 |
4.1 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模式研究 |
4.2 阶段1:前期/策划阶段 |
4.2.1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内容 |
4.2.2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流程 |
4.2.3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
4.2.4 前期/策划阶段的设计管理要求 |
4.2.5 案例讨论 |
4.3 阶段2:方案/开发设计阶段 |
4.3.1 方案/开发设计的工作内容 |
4.3.2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3.3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
4.3.4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3.5 案例讨论 |
4.4 阶段3: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 |
4.4.1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 |
4.4.2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4.3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
4.4.4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4.5 案例讨论 |
4.5 阶段4: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 |
4.5.1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内容 |
4.5.2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流程 |
4.5.3 施工招投标的主要策略 |
4.5.4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要求 |
4.5.5 案例讨论 |
4.6 阶段5:督造/施工监管阶段 |
4.6.1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 |
4.6.2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6.3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主要策略 |
4.6.4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6.5 案例讨论 |
4.7 阶段6: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 |
4.7.1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内容 |
4.7.2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7.3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主要策略 |
4.7.4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7.5 案例讨论 |
4.8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管理研究 |
4.8.1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形式 |
4.8.2 建筑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
4.8.3 建筑师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筑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
5.1 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发展 |
5.1.1 BIM技术及相关理论概述 |
5.1.2 BIM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
5.1.3 BIM技术的问题及挑战 |
5.1.4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
5.2 BIM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体系中的理论研究 |
5.2.1 实施BIM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
5.2.2 BIM在建筑设计管理体系中的实施价值及目标 |
5.2.3 BIM对建筑设计全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
5.3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
5.3.1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概述 |
5.3.2 建筑项目BIM的实施工作流程 |
5.3.3 前期/策划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4 建筑设计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5 施工招投标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6 建设施工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7 竣工及后期运维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4 基于BIM的建筑师全程整同设计管理研究 |
5.4.1 由BIM推动的整合设计 |
5.4.2 BIM的协同工作模式 |
5.4.3 由建筑师实施BIM整同设计管理 |
5.4.4 教育与培训BIM整同设计管理团队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建筑工程设计全程管理的策略研究 |
6.1 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策略 |
6.1.1 以建筑师负责制为依托,强化建筑师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
6.1.2 以六序法模式为基础,不断完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内涵 |
6.2 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策略 |
6.2.1 适宜创意的设计组织机构建构策略 |
6.2.2 重视组织机构的知识信息管理 |
6.3 BIM结合“六序法模式”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
6.3.1 建构BIM与“六序法模式”的深度融合 |
6.3.2 充分运用BIM分析功能优化全程设计管理 |
6.3.3 用BIM模型领导全过程设计管理 |
6.3.4 秉承Open BIM理念进行协同设计及管理 |
6.4 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策略 |
6.4.1 树立建筑师全程职业化教育的思维 |
6.4.2 构建多元化的建筑教育体系 |
6.4.3 深化建筑师执业过程中的继续教育 |
6.4.4 加强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技术的素质教育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主要结论 |
2、论文的创新点 |
3、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与总结 |
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设计咨询项目 |
2、宝安体育场工程设计项目 |
3、2010年亚运会游泳跳水馆工程设计项目 |
4、“广州圆”--广东兴业国际仓储科研主楼工程设计项目 |
5、江苏省淮安体育中心工程项目设计及管理实践 |
附录2 、建筑设计组织机构管理研究 |
1 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趋势 |
1.1 国内外建筑设计机构的现状研究 |
1.2 我国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方向 |
2 建筑创意组织机构---工作室的职能与特征 |
2.1 建筑工作室的业务职能 |
2.2 建筑工作室的服务特征 |
2.3 工作室的业务管理特征 |
3 建筑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
3.1 建筑工作室创意人才的资本特质 |
3.2 工作室的人事管理 |
3.3 工作室团队的平衡管理 |
3.4 工作室设计文化建设 |
3.5 工作室的人才技能发展 |
3.6 员工的绩效考核 |
4 建筑设计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
4.1 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框架 |
4.2 工作室的设计管理要素 |
4.3 工作室的市场营销管理 |
5 建筑工作室的信息与知识管理 |
5.1 工作室的信息管理 |
5.2 工作室的知识管理 |
致谢 |
附件 |
(6)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主场馆电气设计关键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项目概况 |
1.1 建筑规模 |
1.2 变配电所及发电机房设置 |
1.3 智能化系统主要机房设置 |
2 供配电系统设计 |
2.3 配电干线通道 |
(1) 地下综合管廊: |
(2) 马道: |
2.4 配电间设置、电压损失校验 |
3 照明设计 |
3.1 照明设计原则 |
3.2 照明设计差异化 |
3.3 眩光值的计算 |
3.4 眩光的抑制措施 |
(1) 直接眩光抑制措施: |
(2) 反射眩光和光幕反射抑制措施: |
3.5 照明设计计算 |
3.6 天然光的利用 |
3.7 军运会主场馆照明光源及灯具选择 |
4 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设计的技术关键点 |
4.1 供电可靠性 |
4.2 正常照明 |
4.3 应急照明 |
4.4 备用照明 |
4.5 智能照明 |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
5.1 设置完备的智能应急照明疏散系统 |
5.2 高度大于12m的空间, 应同时选择两种及以上火灾参数的报警探测器 |
5.3 高度大于12m的空间, 应设置消防水炮灭火控制系统 |
5.4 设置完备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
6 电气节能设计 |
6.1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
6.2 建筑能效管理系统 (EMS) |
7 结束语 |
(7)电气专业援外成套项目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援外成套项目的特点与意义 |
2 援外成套项目的分布与分类 |
3 专业考察与需求分析 |
4 电气专业关键点分析 |
4.1 关于适用技术规范标准 |
4.2 关于项目定位与供电电源 |
4.3 关于设备材料选择与节能 |
4.4 关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智能化 |
4.5 关于投资匹配 |
5 经验教训与建议 |
6 结语 |
(8)基于智能化的体育场馆电气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体育场馆电气设计工程概况 |
2. 智能化体育场馆电气设计要点 |
3. 体育场馆电气设计智能化体现 |
3.1 智能化变配电系统 |
3.2 智能化场馆照明系统 |
4. 结论 |
(9)多功能运营视角下的体育馆电气系统及其空间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相关概念 |
1.2.1 体育馆 |
1.2.2 多功能运营 |
1.2.3 电气系统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多功能运营体育馆电气系统设计研究 |
2.1 体育馆电气系统设计要点 |
2.1.1 供电方案确定 |
2.1.2 变压器选型 |
2.1.3 机房设置 |
2.1.4 专用设施系统 |
2.1.5 消防报警系统 |
2.2 多功能运营体育馆电气系统设计要求 |
2.2.1 供配电系统要求 |
2.2.2 照明系统要求 |
2.2.3 电声系统要求 |
2.2.4 节能设计要求 |
2.3 多功能运营体育馆电气系统设计原则 |
2.3.1 安全可靠、灵活可变原则 |
2.3.2 多元聚合、集成高效原则 |
2.3.3 系统开放、信息开源原则 |
2.3.4 节能减排、经济环保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功能运营体育馆电气用房空间布局研究 |
3.1 体育馆电气用房空间布局设计要点 |
3.1.1 一般电气设备机房 |
3.1.2 专用设施系统的机房 |
3.1.3 体育馆弱电机房的面积及一般规定 |
3.2 多功能体育馆建筑空间布局特点 |
3.2.1 功能结构特点 |
3.2.2 主要使用空间特点 |
3.2.3 附属使用空间特点 |
3.3 多功能运营体育馆电气用房空间布局策略 |
3.3.1 聚合式电气用房布局策略 |
3.3.2 叠加式电气用房布局策略 |
3.3.3 组合式电气用房布局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连市体育馆电气系统与空间布局设计 |
4.1 大连市体育馆概况 |
4.2 赛时设计分析 |
4.2.1 选址及场地设计 |
4.2.2 建筑设计 |
4.3 平时利用分析 |
4.3.1 建筑多功能运营模式 |
4.3.2 电气设计及空间布局模式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负荷计算表 |
附录2 弱电系统主要设备材料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体育场电气设计的几点体会——龙岩市永定区体育中心田径运动场扩建项目设计心得(论文提纲范文)
1 负荷分级和供电电源 |
2 变配电室及柴发的设置 |
3 场地照明 |
4 临时用电的预留 |
5 防雷设计 |
6 总结 |
四、体育场的电气设计与智能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场地照明设计[J]. 袁成翔. 建筑电气, 2021(07)
- [2]七军会主媒体中心智慧场馆方案设计[J]. 彭一琦,容浩,祁卫,郑梦笛. 建筑电气, 2020(05)
- [3]体育馆建筑电气设计要点浅析[J]. 胡祝格. 现代建筑电气, 2020(03)
- [4]大型体育场馆配电系统高可靠性技术和管理研究[D]. 周泽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D]. 陶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6]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主场馆电气设计关键技术探讨[J]. 李蔚,冯晓良.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18(05)
- [7]电气专业援外成套项目思考[J]. 王建华,黄应祥. 建筑电气, 2018(04)
- [8]基于智能化的体育场馆电气设计研究[J]. 尹进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26)
- [9]多功能运营视角下的体育馆电气系统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 李莹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10]体育场电气设计的几点体会——龙岩市永定区体育中心田径运动场扩建项目设计心得[J]. 叶文顺. 江西建材, 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