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稀土磁体地震检波器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启发[1](2017)在《动圈式地震检波器频带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频带参数是衡量动圈式地震检波器性能水平高低的重要技术参数指标之一,其所受影响因素颇多。本文从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结构角度出发,为了达到提高频带指标的目的,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研究工作。根据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结构及原理,推导出其传递函数方程,得到了对动圈式地震检波器性能水平有影响的相关指标参数;基于振动力学理论分析推导,得到检波器横向假频成因。通过ANSYS WORKBENCH仿真计算工作,得到弹性结构尺寸参数对检波器频带指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增大检波器弹簧片上弹簧腿宽度、降低弹簧腿对应的圆心张角及弹簧腿曲率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检波器频带技术指标。在ANSYS仿真平台下,通过调整检波器尾椎与耦合介质的材料与尺寸参数,进行模态计算分析工作,得到检波器尾椎与耦合介质材料及尺寸参数对检波器工作频带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大耦合介质弹性模量、底面半径、高度,降低尾椎材料密度、高度的方法可以有效拓宽动圈式地震检波器频带范围。通过振动台实验测试,分析了检波器在工作时,尾椎发生倾斜时,倾角对检波器频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尾椎倾角由0度逐步增大到10度,其二阶频点由140Hz降低到90Hz,频带由3.11降低到1.8。结果表明,当检波器工作布置发生倾斜时,倾角会显着降低检波器的工作频带范围。
孙允成[2](2016)在《浅议稀土永磁钕铁硼的未来发展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稀土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稀土永磁钕铁硼材料是支撑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材料,近年来凭借其高剩磁、高矫顽力以及高磁能积且具有良好的动态回复特性等优点,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开发研究热潮。文章从分析稀土永磁钕铁硼的发展现状出发,指出了稀土永磁钕铁硼的发展趋势,进而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云磊[3](2016)在《基于偏芯光纤的地震波检测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光纤传感器运用到地震的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地震波检测技术。光纤检波器与传统的地震检波器相比,具有抗电磁干扰、绝缘性好和组网能力强等优点,在地震监测、油气勘探中有着很好的发展潜力。偏芯光纤相对普通光纤对于外界环境变化更加敏感,在光纤传感更具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光纤传感技术、地震波传播理论和振动检测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偏芯光纤的地震波检测系统。首先,对地震检波技术,特别是传统检波器中的电动式检波器和MEMS检波器的原理和技术指标都做了详细的评述,分析研究了理想介质中纵横波、瑞利波的传播机理及其特性。其次,给出了偏芯光纤的理论计算模型,对偏芯光纤中的倏逝场进行了分析;采用保角变换方法,得到了偏芯光纤的特征方程和传播常数;利用Rsoft软件对偏芯光纤的模场和功率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根据迈克尔逊干涉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偏芯光纤的三分量地震检波器,对检波器的固有频率和相位加速度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设计出一种三分量光纤地震波检测系统,并进行了验证。
赵雨晴,霍晗勇,王慧芳,闫智一[4](2015)在《涡流效应对动圈式地震检波器芯体悬体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涡流效应改变了检波器芯体的悬体质量,悬体质量对检波器性能指标产生了改变。永磁体的涡流效应以及外界环境温度对永磁体悬体质量改变,进而对检波器性能指标产生影响。科研攻关永磁体材料的研发制造,确保检波器芯体磁性强,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永磁体磁性能居里温度点提高,温度特性增强,减少控制永磁体粉化腐蚀。
杨岩[5](2014)在《MEMS地震检波器测试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MEMS加速度计传感器作为现代微型惯性测量设备中的关键器件,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功耗低、与集成电路工艺兼容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医疗、航空、军事国防等多个领域。因此,MEMS加速度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根据加速度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如何测试MEMS地震检波器,对MEMS电容式加速度计结构和读出电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阻尼系数、弹性梁刚度系数理论计算模型,介绍了微小电容检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开关电容放大器为基础的读出电路的具体结构,并分析了机械噪声和电路噪声。本文对测试方法及内容进行了设计研究。通过采集系统完成了数字检波器噪音、抗干扰、震动台测试及数字检波器特性的测试,研究MEMS检波器动态参数及测试方法,通过对地震勘探MEMS检波器进行动态性能分析,介绍频率范围、失真度系数、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实际的测量结果证明了测试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叶仁虎[6](2013)在《基于光电传感器的地震波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减小地震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摆拾取振动的原理,结合地震波的特性,设计出了水平向和垂直向的拾震器的机械结构。利用PSD对光照射到其表面的敏感特性,将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对地震波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然后运用Simulink对拾震系统建模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误差计算,并且分析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模拟仿真的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地震波检测系统,可准确的检测到地震波的周期,对振幅的检测精度可达到0.9%-1.4%。
薛立武,黄峰,段亚玲[7](2009)在《地震检波器中磁体的发展及特点》文中研究表明永磁体是磁电式地震检波器中的核心部件,不同类型永磁体对检波器的参数及使用有不同的影响,铝镍钴、钐钴、钕铁硼磁体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三种永磁体。本文对这三种永磁体在检波器中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方便用户的选择和使用。
方兵[8](2009)在《动圈式地震检波器性能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详细分析了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优缺点。根据检波器磁场的特点,建立模型进行仿真。通过计算得出了磁场均匀度对检波器输出信号失真度的影响。在保证检波器整体尺寸不变的条件下,对永磁体以及磁靴的主要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Ansofe Maxwell软件的分析结果重新确定地震检波器永磁体和磁靴的尺寸,仿真结果表明,检波器的磁场强度和均匀度都有较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增加均匀磁场的区域,对磁靴的表面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等B极设计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作改进,重新确定磁靴表面形状,改善磁靴端部的磁场均匀度。经过优化设计后的磁靴能有效的改善磁场均匀度。此外,本文采用伪刚体法分析了检波器弹簧片的刚度,更精确的描述了检波器弹簧片的刚度,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李淑清[9](2009)在《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震勘探工作中,地震勘探仪器通过地震检波器接收地震波信号。地震检波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地震记录质量和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本课题在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地震波特性和现有地震波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以光栅谐振子作敏感元件,完成了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和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实验研究。主要包括:1.设计了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装置。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光栅谐振子设计、光学系统设计、阻尼系统设计等。外壳采用轻质铝合金材料,光栅谐振子的“弹簧——质量系统”由主光栅、横向限振片和阻尼筒组成。光栅谐振子采用铝制光栅支架固定主光栅,通过具有横向限振功能的弹簧片与外壳连接,拾取被测地震波信号。光学系统由源系统、指示光栅和光电接收元件组成。光学系统采用白光灯加准直镜,以平行光照射光栅面,通过光栅副产生莫尔条纹。2.对阻尼系统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采用涡流阻尼原理,将阻尼筒与谐振子光栅支架进行一体化设计,磁钢则固定于与外壳相连的阻尼调节机构上,根据需要可准确调整阻尼比大小,实现了弹性系统阻尼的连续可调。3.研究了基于光栅倍增技术的提高系统灵敏度方法。采用不同参数的主光栅和指示光栅组成谐振子,指示光栅采用闪耀光栅以提高莫尔条纹的对比度,主光栅为振幅型粗光栅。4.实现了光栅振动检测系统构成与信号再现,将光栅传感器、硬件辨向与细分电路、PIC单片机细分单元和计算机相结合,构成了测试系统,利用软件实现被测振动信号的再现,并完成了对光栅测振系统的性能分析。5.对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光栅地震检波器性能测试系统是保证检波器性能分析的必要手段,本文设计了光栅数字地震检波器静态和动态特性测试系统,对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装置进行了性能测试与分析。为了验证该检测装置能够真实再现地震波信号,本文完成了被测信号重构系统及与现有地震采集站的衔接技术。本研究成果可用于石油、矿藏、地热、工程和水文地质等地震勘探领域。特别是应用于高精度、高分辨力地球物理勘探。
李嘉[10](2007)在《Nd-Fe-B永磁材料的探索》文中指出本论文采用真空烧结法制备出Nd-Fe-B永磁体,并主要研究了添加剂和织构对磁体磁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以(Pr-Nd)33.5Fe64.85B1.15Al0.5元素比例进行原料配比,经过熔炼铸锭、气流磨制粉、加入纳米添加剂、磁场取向成型、真空烧结及机械加工等工序,制得实验样品。实验结果表明:(1)随AIN加入量的增加,烧结磁体的矫顽力先增高后降低,在AIN的质量分数为0.55%时达到最大值。但剩磁和最大磁能积却有所下降。(2)Cu的添加将使磁体的矫顽力明显增高,其矫顽力在0.3%附近达到最大值。但随着Cu含量的继续增加,矫顽力降低。(3)利用理论公式及实验参数,计算出Nd-Fe-B永磁材料的最高工作温度Tm,并通过其间接的计算出矫顽力的理论值。经过不同的取向磁场成型后,磁体内部的晶体织构必然产生差异,从宏观上体现为磁体机械性能的规律性变化。烧结NdFeB磁体属于脆性材料,它的硬度相对较高,可以通过改变它的晶体织构来改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在不同取向场强度下,烧结Nd-Fe-B永磁体样品垂直于C轴方向上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有所变化,其中(004)、(105)、(006)、(008)晶面衍射峰强度变化显着。(2)烧结Nd-Fe-B永磁体的剩磁随着取向度的减小而减小,而矫顽力无明显变化。(3)随着取向外磁场强度的增大样品的硬度降低,表明织构与机械性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采用Hitachi S-3400N扫描电镜、DGN-3直流磁性能测量仪、BDX3200 X射线衍射仪、HV-120维氏硬度计、HV-1型显微硬度计,对样品的晶相、磁性能、取向度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添加纳米AIN和Cu对Nd-Fe-B永磁材料的矫顽力、最高工作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织构同磁体的剩磁与硬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二、浅谈稀土磁体地震检波器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稀土磁体地震检波器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动圈式地震检波器频带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地震检波器的现状及发展 |
1.2.1 地震检波器的主要种类 |
1.2.2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的发展现状 |
1.2.3 地震检波器的发展前景 |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 |
2.1 检波器结构原理简介 |
2.2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的传递函数方程 |
2.3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主要性能参数 |
2.3.1 自然频率 |
2.3.2 假频频率 |
2.3.3 灵敏度 |
2.3.4 失真度 |
2.4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惯性体假频成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检波器弹簧片对频带的影响 |
3.1 有限元法 |
3.1.1 有限元理论基础 |
3.1.2 有限元分析步骤概述 |
3.2 ANSYS Workbench模态计算 |
3.3 弹簧片的刚度问题探究 |
3.4 典型地震检波器弹簧片仿真分析 |
3.4.1 检波器弹簧片模型建立 |
3.4.2 材料属性定义 |
3.4.3 有限元网格划分与求解设置 |
3.4.4 结果分析 |
3.5 改进型地震检波器弹簧片仿真分析 |
3.5.1 参数模型的建立 |
3.5.2 仿真结果及结论 |
3.6 地震检波器的组合弹簧设计及仿真 |
3.6.1 参数模型的建立 |
3.6.2 仿真结果及结论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检波器尾椎与地表耦合对频带参数影响研究 |
4.1 尾椎与灰岩地表耦合介质参数分析 |
4.1.1 耦合介质土壤参数对频带的影响 |
4.1.2 检波器尾椎参数对频带的影响 |
4.2 尾椎安放倾角对检波器频带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检波器频带参数实验检测 |
5.1 实验平台介绍 |
5.1.1 振动台简介 |
5.1.2 选用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简介 |
5.2 检波器频响数据采集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浅议稀土永磁钕铁硼的未来发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稀土永磁钕铁硼的发展现状 |
三、稀土永磁钕铁硼发展趋势分析 |
(一)开发高磁能积和高性能的各向异性稀土粘结磁体,突破技术瓶颈 |
(二)保持辐照稳定性,实现在航空航天领域实现普遍应用 |
(三)研究开发纳米稀土永磁材料,实现技术飞跃 |
四、稀土永磁钕铁硼应用前景展望 |
(一)行业快速发展基本可期 |
(二)行业出口前景一致看好 |
(3)基于偏芯光纤的地震波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光纤传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偏芯光纤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地震检波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光纤在地震监测中应用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地震波的传播理论及检波器的研究 |
2.1 地震波传播理论概述 |
2.2 弹性波的传播理论 |
2.3 瑞利波的基本理论 |
2.4 传统地震检波器 |
2.4.1 电动式地震检波器 |
2.4.2 压电式地震检波器 |
2.4.3 涡流式地震检波器 |
2.5 MEMS数字检波器 |
2.6 光纤地震检波器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偏芯光纤传输的理论分析 |
3.1 偏芯光纤的结构及分类 |
3.1.1 错位熔接结构的偏芯光纤 |
3.1.2 普通结构的偏芯光纤 |
3.2 偏芯光纤的理论计算模型 |
3.3 偏芯光纤的倏逝场特性分析 |
3.4 偏芯光纤的模场特性分析 |
3.5 偏芯光纤的传输仿真 |
3.5.1 偏芯光纤模场分布情况分析 |
3.5.2 偏芯光纤光功率分布情况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偏芯光纤的地震检波器的研究 |
4.1 迈克尔逊干涉原理 |
4.2 振动传感系统的模型 |
4.3 单方向地震检波器 |
4.4 三分量地震检波器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偏芯光纤地震检波系统的设计 |
5.1 光源及前置信号的处理电路 |
5.1.1 光源的选择 |
5.1.2 耦合器 |
5.1.3 光电探测器 |
5.1.4 放大电路 |
5.2 信号的后处.理 |
5.2.1 数据采集卡 |
5.2.2 上位机软件控制系统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4)涡流效应对动圈式地震检波器芯体悬体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定义检波器芯体的材料属性 |
3 涡流效应对永磁体的影响 (如图3所示) |
4 结束语 |
(5)MEMS地震检波器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地震检波器背景 |
1.2 地震检波器研究目的 |
1.3 地震检波器国内外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MEMS 加速度计的理论基础 |
2.1 MEMS 速度计的基本原理 |
2.2 MEMS 加速度计传感器的分类 |
2.3 MEMS 加速度计加工工艺 |
2.3.1 体硅工艺 |
2.3.2 表面硅工艺 |
2.3.3 SOI 工艺 |
2.4 MEMS 加速度计的工作模式 |
2.4.1 开环方式 |
2.4.2 闭环方式 |
2.5 数字检波器与传统检波器的比较 |
2.5.1 单个 MEMS 数字检波器与动圈式检波器比较 |
2.5.2 单个 MEMS 检波器与动圈式检波器组合比较 |
2.6 动圈检波器的改进 |
2.7 小结 |
第三章 MEMS 电容式加速度计结构与性能指标 |
3.1 MEMS 电容式加速度计的基本原理 |
3.2 MEMS 微加速度计的结构模型 |
3.3 MEMS 微加速度计主要性能指标的设计和控制 |
3.3.1 气体阻尼 |
3.3.2 机槭噪声 |
3.3.3 刚度系数 |
3.3.4 阻尼因子的控制 |
3.3.5 灵敏度的控制 |
3.4 小结 |
第四章 微小电容信号的检测方法 |
4.1 微小电容信号的检测方法 |
4.1.1 电容-频率 ( C f) |
4.1.2 开关电容法 |
4.1.3 电容电桥法 |
4.1.4 电荷放大法 |
4.2 信号检测电路的基本要求及实现方案 |
4.3 微电容检测方法 |
4.4 MEMS 加速度计读出电路的总体分析 |
4.5 读出电路的噪声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方法 |
5.1 频率范围 |
5.2 数字检波器振动台测试 |
5.2.1 单频振动 |
5.2.2 脉冲响应 |
5.2.3 Chirp 信号响应 |
5.2.4 检波器频率特性 |
5.3 数字检波器与模拟检波器室内振动对比 |
5.3.1 失真度 |
5.3.2 动态范围 |
5.4 结束语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6)基于光电传感器的地震波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
1.2 地震检波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常见的地震检波器的特点及主要技术缺陷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地震计的理论分析 |
2.1 地震计的基本原理 |
2.2 摆的自由运动和阻尼 |
2.3 外力作用下摆的运动方程 |
2.4 外力作用下摆的强迫振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光电传感系统 |
3.1 位置敏感探测器(PSD)的基本原理 |
3.2 PS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3.3 PSD的特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4.1 机械结构设计 |
4.2 光学系统设计 |
4.3 电路处理部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拟仿真及误差分析 |
5.1 系统建模 |
5.2 仿真结果 |
5.3 误差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地震检波器中磁体的发展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磁电式地震检波器的原理 |
2 永磁材料的发展 |
3 地震检波器对永磁体的使用要求 |
4 永磁体特性差异及对检波器的影响 |
4.1 不同永磁体的性能差异对检波器磁路结构的影响 |
4.2 磁体矫顽力差异及对检波器使用的影响 |
4.3 不同磁体在检波器中使用工艺复杂度差异 |
4.4 温度稳定性差异及对检波器的影响 |
4.5 机械特性差异及对检波器的影响 |
4.6 抗腐蚀性差异及对检波器的影响 |
4.7 三种不同永磁体的优缺点对比 |
5 结束语 |
(8)动圈式地震检波器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地震检波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地震检波器的发展现状 |
1.2.2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的研究现状 |
1.2.3 地震检波器的发展前景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简介 |
2.1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结构 |
2.2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工作原理 |
2.2.1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运动方程推导 |
2.2.2 幅频、相频特性分析 |
2.2.3 检波器性能参数研究 |
2.3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的组合应用 |
2.4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性能仿真 |
2.4.1 动圈式检波器的机械系统仿真分析 |
2.4.2 动圈式检波器电磁感应系统仿真分析 |
2.4.3 动圈式检波器的综合仿真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电磁场的数值分析 |
3.1 计算电磁学概要 |
3.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3.3 电磁场计算的有限元法 |
3.3.1 拉普拉斯方程的等价变分问题 |
3.3.2 场域的剖分 |
3.3.3 线性插值函数 |
3.3.4 有限元单元分析 |
3.3.5 有限元方程的导出 |
3.4 电磁场计算的有限差分法 |
3.4.1 拉普拉斯方程的差分格式 |
3.4.2 不同介质分界面上的离散方法 |
3.4.3 第一类边界条件处理 |
3.4.4 第二类和第三类边界条件处理 |
3.5 小结 |
第4章 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磁场优化 |
4.1 磁场均匀度对检波器性能的影响 |
4.2 基于MAXWELL 的检波器永磁体尺寸优化 |
4.2.1 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4.2.2 定义材料属性 |
4.2.3 网格划分 |
4.2.4 仿真结果分析 |
4.3 磁靴表面形状优化 |
4.3.1 等B 极原理设计 |
4.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3.3 改进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检波器弹簧片的相关研究 |
5.1 弹簧刚度的非线性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
5.2 弹簧片的非线性研究 |
5.2.1 理想状态的刚度研究 |
5.2.2 基于伪刚度模型的弹簧片刚度的研究 |
5.3 弹簧片刚度的仿真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9)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地震勘探方法概述 |
1.3 地震波的检测方法概述 |
1.3.1 传统的磁电式 |
1.3.2 海洋用压电式 |
1.3.3 半导体材料式 |
1.3.4 光纤式 |
1.4 国内外本领域技术现状 |
1.5 地震波检测方法的技术发展趋势 |
1.5.1 光栅检波器 |
1.5.2 光纤检波器 |
1.5.3 MEMS 检波器 |
1.5.4 技术与工艺性对比 |
1.5.5 本课题研究中应考虑的问题 |
1.5.6 综合检测地震波方法得出结论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地震波的特性分析 |
2.1 地震波的传播特点 |
2.2 反射地震波的时距特性分析 |
2.2.1 反射波时距曲面方程的建立 |
2.2.2 水平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
2.3 地震波传播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 |
2.3.1 地震波传播的运动学特征 |
2.3.2 地震波传播的动力学特征 |
2.4 地震波特征参数提取 |
2.4.1 地震信号建模 |
2.4.2 Prony 算法 |
2.4.3 自回归模型特征参数 |
2.4.4 功率谱特征参数 |
2.4.5 多参数 |
2.5 油气勘探技术对拾取地震信号的地震检波器要求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理论研究 |
3.1 光栅动态检测信号的描述 |
3.1.1 动态莫尔条纹信号的产生 |
3.1.2 动态莫尔条纹信号的特点描述 |
3.1.3 光栅莫尔条纹信号频率估算 |
3.2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工作原理 |
3.3 地震波的振动幅值与光栅莫尔条纹的关系 |
3.4 莫尔条纹与光电器件输出电压的关系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方法设计 |
4.1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装置的结构设计 |
4.2 光栅系统研究与设计 |
4.2.1 垂直入射光学系统 |
4.2.2 光源出射光角度的确定 |
4.2.3 光栅间隙的确定 |
4.2.4 光电信号中谐波的消除 |
4.3 阻尼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4.3.1 涡流阻尼方式与作用机理 |
4.3.2 圆柱形永磁铁的磁场分布 |
4.3.3 铝筒受到的电磁力 |
4.4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装置横向限振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
4.5 提高系统检测灵敏度的方法研究 |
4.5.1 莫尔条纹倍增技术的理论研究 |
4.5.2 莫尔条纹倍增的实现 |
4.6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装置的参数计算 |
4.6.1 固有频率 |
4.6.2 分辨力 |
4.6.3 动态范围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技术研究 |
5.1 光栅振动信号的辨向原理 |
5.1.1 辨向电路 |
5.1.2 四细分辨向输出信号的波形 |
5.2 基于SPARTAN 3E FPGA 的信号处理总体设计方案 |
5.3 数据采集与AD 转换设计 |
5.3.1 系统对A/D 转换器的要求 |
5.3.2 FPGA 控制下的数据采集与A/D 转换 |
5.3.3 AD 转换实现 |
5.3.4 AD 转换结果 |
5.4 数据缓存设计 |
5.4.1 异步FIFO 存储器在FPGA 内部的实现 |
5.4.2 仿真验证 |
5.5 基于FPGA 的软件细分设计 |
5.5.1 软件细分原理——幅值相位法 |
5.5.2 反正切函数的实现 |
5.5.3 软件细分的实现 |
5.5.4 整周期莫尔条纹计数器设计 |
5.5.5 显示实现 |
5.6 系统运行 |
5.6.1 引脚与位置约束 |
5.6.2 配置下载与系统调试 |
5.7 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去噪研究 |
5.7.1 去噪问题描述 |
5.7.2 小波信号处理的过程 |
5.7.3 小波阈值去噪算法 |
5.7.4 针对检测装置输出信号的小波消噪算法设计 |
5.7.5 应用Atmega 32 单片机进行信号处理 |
5.7.6 光栅检波器信号在Labwindows/CVI 中的处理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装置实验研究 |
6.1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装置静态特性测试 |
6.2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装置动态特性测试 |
6.3 检测装置阻尼特性实验 |
6.4 莫尔条纹个数与地震波振幅的对应关系试验 |
6.5 测试数据重构实验 |
6.6 天津计量所的测试报告 |
6.7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装置与地震采集站衔接实验 |
6.8 结论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内容 |
7.2 主要创新工作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Nd-Fe-B永磁材料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概况 |
1.2.1 永磁材料的性能表征 |
1.2.2 永磁材料的发展历程 |
1.2.3 国内外发展的现况 |
1.2.4 稀土永磁材料的分类与制造方法 |
1.3 烧结NdFeB系稀土永磁材料的成分设计 |
1.3.1 高磁能积的烧结NdFeB系永磁材料的成分设计 |
1.3.2 高矫顽力的烧结NdFeB系永磁材料的成分设计 |
1.3.3 添加合金元素对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影响 |
1.4 烧结NdFeB系稀土永磁材料的先进制备工艺技术 |
1.4.1 双相合金法工艺技术 |
1.4.2 近快速凝固鳞片铸带工艺技术 |
1.4.3 均匀化等温退火技术 |
1.4.4 湿压成型技术 |
1.4.5 橡皮模等静压技术 |
1.5 纳米添加剂与纳米复合Nd-Fe-B永磁材料 |
1.6 烧结NdFeB系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1.7 课题的意义与内容 |
1.7.1 选题的意义 |
1.7.2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2.1 实验装置 |
2.2 实验步骤 |
2.2.1 熔炼 |
2.2.2 制粉 |
2.2.3 成型 |
2.2.4 烧结 |
第三章 测试与分析 |
3.1 不同添加剂与取向度对NdFeB磁性能的影响 |
3.1.1 退磁曲线 |
3.1.2 各项参数 |
3.1.3 不同添加剂对磁性能的影响 |
3.1.4 磁体取向场大小对磁性能的影响 |
3.2 XRD物象分析 |
3.2.1 物象分析原理 |
3.2.2 XRD的实验设备 |
3.2.3 样品分析 |
3.2.4 取向度计算 |
3.3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
3.3.1 扫描电子显微原理 |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3.3.3 样品的扫描电镜分析 |
3.4 取向度对钕铁硼硬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 |
3.4.1 实验原理 |
3.4.2 硬度和断裂韧性的计算 |
3.5 磁体最高工作温度的计算 |
3.5.1 磁体绝对最高使用温度下的矫顽力和剩磁 |
3.5.2 磁体相对最高使用温度的确定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浅谈稀土磁体地震检波器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动圈式地震检波器频带特性分析[D]. 王启发. 吉林大学, 2017(11)
- [2]浅议稀土永磁钕铁硼的未来发展及应用[J]. 孙允成. 经济师, 2016(05)
- [3]基于偏芯光纤的地震波检测技术的研究[D]. 高云磊. 燕山大学, 2016(02)
- [4]涡流效应对动圈式地震检波器芯体悬体质量的影响研究[J]. 赵雨晴,霍晗勇,王慧芳,闫智一.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32)
- [5]MEMS地震检波器测试方法研究[D]. 杨岩.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5)
- [6]基于光电传感器的地震波检测技术研究[D]. 叶仁虎. 长春理工大学, 2013(08)
- [7]地震检波器中磁体的发展及特点[J]. 薛立武,黄峰,段亚玲. 物探装备, 2009(05)
- [8]动圈式地震检波器性能优化研究[D]. 方兵. 吉林大学, 2009(09)
- [9]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 李淑清. 天津大学, 2009(12)
- [10]Nd-Fe-B永磁材料的探索[D]. 李嘉. 沈阳工业大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