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像鸟儿一样飞的人类(论文文献综述)
钟芳[1](2021)在《让人类像鸟儿一样飞翔——读《人类飞翔史》》文中研究表明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是人类亘古以来的一个梦想。从中国古代的风筝,到古希腊人制造的机械鸽,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所设计的飞行器,都充分反映出人类对飞行的美好憧憬。原法国航空博物馆馆长、法国航空公司副总裁联手撰写的《人类飞翔史》,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佐以客观翔实的文献资料、1 700余幅珍稀图片,全景再现了人类文明飞翔的历史。
邹安音[2](2021)在《西藏菩提心》文中指出一山,簇拥着邦达机场。这块平地,成了昌都的宠儿,它接纳着世界各地的人来到青藏高原,以在地球的屋脊鸟瞰凡间。昌都成了高原的"咽喉"。它肃穆静立,用山的厚度,担负身上的重责。北上西宁,东到成都,南通昆明,西朝拉萨。八月,我离开蜀地,像鸟儿一样飞向梦中的高原,朝向心中的拉萨。飞机中转昌都,邦达机场清凉的风刹那间消退了身上的暑热。
邹安音[3](2020)在《菩提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山,簇拥着邦达机场。这块平地,成了昌都的宠儿,它接纳着世界各地的人来到青藏高原,以在地球的屋脊鸟瞰凡间。昌都成了高原的"咽喉"。它肃穆静立,用山的厚度,担负身上的重责。北上西宁,东到成都,南通昆明,西朝拉萨。八月,我离开蜀地,像鸟儿一样飞向梦中的高原,朝向心中的拉萨。飞机中转昌都,邦达机场清凉的风刹那间消退了身上的暑热。神秘的地域风情,磁石般吸附了心灵,让人情
赵敏[4](2020)在《陈丹燕的旅行文学研究》文中提出陈丹燕作为一位成长着的女作家,旅行文学开启了她创作的新篇章。陈丹燕既描述了多样的旅行“情貌”,还就旅行阐发了自己的理念与看法:第一,自然之行,以北极之行为主体。陈丹燕在感叹自然伟大的同时为人类的“恶行”而担忧,并在孤独中懂得自我本真。第二,人文之行,以欧洲之行为主体。陈丹燕对各色咖啡馆的追寻、对“旧世界”的迷恋、对美好心灵与事物的热衷,彰显了她对自由的向往、对精致优雅、浪漫复古的崇尚,对美好精神与品质的推崇。但是欧洲的专制、偏见、傲慢等却使她失望至极。这促使了她对精神故乡与自我身份的思考。第三,地理阅读之行,以《尤利西斯》与《哈扎尔辞典》的地理阅读为主体。由于两部小说的难解、历史地理痕迹明显及专业性的训练影响了陈丹燕对文本的敏感度,所以她选择实地体验式阅读。陈丹燕对《尤利西斯》的阅读是通过参加布卢姆日活动——模仿小说人物行为、朗读、观看情景剧,及置身于爱尔兰,认识爱尔兰民族的方式。对《哈扎尔辞典》则是到帕维奇生活的城市、家,摩拉河谷修道院、伊斯坦布尔等重要地理环境,通过采访、借助地理解读小说。第四,日常之行。陈丹燕在书写中尽显了旅行本应有的“烟火气”,包含了对形形色色的“素人”、“衣食住行”琐碎的描述,表现了她向真、向善、向美的人文关怀。第五,陈丹燕主张“慢”行与“想象”行,折射出她简单诗意的生活观与享受缺陷的美学观。最后,从写作形式看,陈丹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思想,用发人深省的文字启迪心灵。陈丹燕旅行文学的创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陈丹燕作为作家,出国工作促成旅行,前期出版作品的所得版税支撑了旅行;思考与追问的职业习惯使得她不断探寻,儿童文学编辑的经历使得她格外关注与儿童文学有关的信息,形成其旅行文学写作独有的素材;经济的需要驱使她不断地创作。其次,陈丹燕在西式“家教”下形成的童二经验影响了她的旅行文学创作。再次,陈丹燕青二时期处于高压下的文革时代,向往自由的欧洲世界,这对她的旅行文学写作构成影响。从次,陈丹燕的旅行文学创作“输出”受其文化“接受”的影响,两者互相照应。然后,与陈丹燕从小生活在上海有关。一方面,中西合璧的上海使得陈丹燕崇尚精致优雅的美学;另一方面,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与陈丹燕理想的田园宁静生活相背离,迫使陈丹燕远行。因而影响了她旅行文学书写的内容。最后,陈丹燕的旅行文学创作也受其个性的影响。陈丹燕热爱生活、喜欢探索求证、重感受、重细节,这促使她选择地理阅读并将其着写成书。陈丹燕自旅行文学创作起,就已开始了对自我精神原乡的建构,因其中传达的精神追求与其之后的上海都市文学是一致的,其精神原乡为欧洲文明。陈丹燕的地理阅读书写不仅是我们了解地理阅读的“范本”,还启发了我们对读书真谛和目前文学中热点话题的思考。陈丹燕的旅行文学可使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与升华,在此基础上拉动旅行经济。并且透过陈丹燕的旅行文学叙述,发现旅行大大加速了她“非虚构写作”的进程,旅行文学的创作正是她“非虚构写作”成熟的重要过渡。
盖晓曼[5](2020)在《《丰乳肥臀》中的动物书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丰乳肥臀》的文章已有不少,研究莫言小说中动物问题的文章也越来越多,但却几乎没有人谈论过《丰乳肥臀》中的动物书写。的确,《丰乳肥臀》中的动物书写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单看哪一处似乎都并未达到超出以往文学经验过多而需要被格外关注的程度。但不可否认的是,整部作品读下来,读者又确实会因动物的存在而拥有一种极复杂、极特别的审美感受。动物交织在整部小说中,丰富细致、形象鲜明,同时又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近乎“大地”的气氛,已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学景观。因此,探究《丰乳肥臀》中的动物书写内容及其特点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立足于“动物书写”这一概念,将小说中的动物书写置放在动态的文学活动中考察。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考察莫言在小说中如何利用动物这种特殊的写作对象所拥有的艺术潜能——“失语”、“面容”以及与文本空间的关系——来进入动物世界、使现实中的动物与小说达成有效连接,进而将这种艺术潜能转化为具体的文本内容的;第二章主要考察《丰乳肥臀》小说文本中的动物呈现。具体来说,包括动物类型、动物书写的特点、动物书写的模式以及动物书写的艺术风格四个方面。其中动物类型又可细分为现实动物、符号动物以及诗化动物,动物书写的特点包括细小、丰富以及逻辑性强,动物书写的模式包括从“像”到“是”的转变以及从“独立客体”到“参与者”的转变两大类,动物书写的艺术风格则是本文尝试性提出的“大地气氛”;第三章主要考察莫言在《丰乳肥臀》中为何书写动物和为何如此书写动物的原因,具体的探究则从动物书写的创作渊源和莫言的文学观、创作观以及动物观入手;第四章主要考察读者在动物书写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莫言利用读者阅读规律对动物书写的安排,具体包括阅读时间和阅读中的隐形图像对动物书写的影响两方面。
陈一凤[6](2019)在《《国王的龙》(节选)翻译报告》文中提出本篇翻译报告基于对美国作家凯特·伊利奥特所着的史诗奇幻小说《国王的龙》的序幕以及前两章的翻译,在语境理论与显化策略的指导下,聚焦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其对策,以及翻译后对语境理论和显化策略的感悟。本翻译报告将翻译任务中带有宗教、文化以及中世纪色彩的词语、长难句和刻画人物的对话等难译的部分作为案例分析重点。翻译过程中译者发现,在语境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并适当地运用显化策略,不仅可以使译文可读性增强,接受度提高,还可以重现人物形象,使译文更加生动易懂。进一步分析后,译者将这些难译点划分为三类:对隐含信息、文化内容以及人物情感态度的显化。隐含信息的显化,包括逻辑关系以及字词多义,可以通过添加连接词、结构重组、重复、使用具体词以及修辞格转换来实现;文化信息的显化则可以通过添加脚注以及阐释性翻译来实现;人物情感态度的显化主要通过增译法、增词法以及语气转换法实现。本翻译报告共有四部分:翻译任务描述,包括翻译任务,翻译意义和报告结构的介绍;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译时过程和译文校对;案例分析介绍了语境理论和显化策略,并从隐含信息、文化信息和人物情感态度显化三方面对例子进行分类分析;结论包括两部分。一是总结显化翻译时采用的翻译技巧以及对翻译的反思,二是总结本翻译报告的不足。对《国王的龙》(节选)的翻译实践揭示,翻译考验的不仅是译者的双语能力,还有译者对翻译理论的了解。此外,要想将奇幻小说翻译得传神,不仅需要语境理论的指导,恰当地运用显化策略,把中国读者还需要有想象力。
李五双[7](2018)在《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一次的科技革命正在进行中,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正在慢慢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学习应运而生,社会性软件也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混合学习逐渐成为教学中研究的热点,用社会性软件作为支撑的混合学习也逐渐成为学者的关注点。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符合当今时代学习者在效率方面的迫切性,并能够潜移默化中引导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改变。本研究将社会性软件与混合学习相结合,对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设计开展研究,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设计进行探讨。通过搜集与整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社会性软件的概念、混合学习的概念、社会性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社会性软件在混合学习中应用的基本情况作了梳理和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社会性软件在混合学习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社会性软件支持下混合学习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设计要素,从而形成了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设计的基本思路。然后基于不同的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类型和设计流程,分别选取小学语文《绿毛龟》、《最大的麦穗》和《飞夺泸定桥》以及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复习》和《因式分解的复习》五个案例,对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设计作出分析和评价。并针对学习者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中的基本情况以及在社会性软件支持下混合学习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策略和建议。研究发现,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包括线下学习与线上答疑类混合学习、线下学习与线上群组讨论类混合学习、线下学习与线上资源分享类混合学习和线下学习和线上拓展类混合学习等类型。与其他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学习相比,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具有即时互动、实时交流和移动学习的特点。社会性软件运用到混合学习中既有优势也充满挑战,所以在设计学习方案时,需要全面分析学习者、学习任务、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四个构成要素,同时也需要分析不同学科和学段的特点。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设计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需求,以此作为混合学习设计的起点。设计目标要指向学习者实际存在的问题。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内容需要保持衔接,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混合学习中的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需要对学习者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的情况做出综合评价。为了提高混合学习的效果,也要注意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此外,在开展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由于一线教师的精力有限,除了采用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由同一老师设计并实施的方式外,还可充分利用一切人力资源,选择线下学习教师负责,线上学习助教负责的方式,但后者需要线上助教和线下教师开展充分地沟通和交流。
庞程[8](2018)在《暴力之美与奇谲想象——简析《七个脚趾的人》》文中提出《七个脚趾的人》是翁达杰第二部诗集,翁达杰在这部诗集中展现了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广袤壮阔的原始风光,描绘出现代社会与原始文明之间的较量,交融并最终被原始文明深深影响的场景。诗人剪辑情节的片段,选择故事的截面,运用奇谲的想象,以半神话半民间传说的形式构建了一个现代社会中的"恶托邦"。暴力,既是"恶"的体现,也是美的诞生。
傅修延[9](2017)在《“你”听到了什么——《国王在听》的听觉书写与“语音独一性”的启示》文中提出人际听觉沟通中传递的声音与气息发自肺腑深处,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感性特征,是文学艺术研究应当特别关注的对象。卡尔维诺小说《国王在听》中的听觉书写,对应了声学家和符号学家总结的三种倾听模式——因果倾听、语义倾听与还原倾听。用第二人称"你"来讲述这个故事,既有利于彰显听觉感知的模糊性,又有暗示每个读者都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用意。将倾听者设定为国王,乃是出于"居高听自远"的叙事策略——没有谁会比高高在上的国王更在意来自四面八方不利于己的响动。以屏蔽了具体语义的女子歌声来唤醒国王,则是为了突出"语音独一性"的魅力,作者此举被认为是颠覆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或曰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奠基石——迄今为止的研究只关注普遍的语音,而忽略了语音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简单事实。文学界虽然早就认识到"文学即人学",但在对具体人物的认识上仍未摆脱形而上学的偏见,虽然罗兰·巴特称语音为人的"分离的身体",但许多人还未深刻认识到具体的语音与语音后面的"活人"之间的联系。卡尔维诺揭示的"语音独一性",在中外叙事作品中都有形形色色的反映和流露。
唐女[10](2017)在《懈怠之城》文中指出唉,出现了这么一座城,它万分懈怠,成年累月沉溺在迷雾里,像一团撕扯不开的噩梦。竖立的楼房软皮拉耷,如一块块挤在辣椒坛子里蔫啦吧唧的酸萝卜。城里的玉兰树一并灰着,看似站立,其实它们东倒西歪,一脸病容,似乎满肚子都是蛀虫。城里的人跟树也差不了多少,脸色晦暗,一
二、像鸟儿一样飞的人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像鸟儿一样飞的人类(论文提纲范文)
(2)西藏菩提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3)菩提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4)陈丹燕的旅行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陈丹燕的旅行文学创作简介 |
二、研究背景及研究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陈丹燕旅行文学的主题内容与创作形式 |
第一节 自然之行:知天地忧生存明自我 |
第二节 人文之行:在满足与失望中探寻精神家园 |
第三节 地理阅读:实地体验式“解读” |
第四节 日常之行:看人生百态、悟人生之道 |
第五节 “慢”行与“想象”行:回归本真、享受缺陷 |
第六节 图文并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第二章 陈丹燕旅行文学创作的诸因素 |
第一节 工作既是“动能”,也是“产能” |
第二节 西式“家教”下形成的童年经验 |
第三节 时代“隐痛”下的向往 |
第四节 文化“接受”下“爱好”的养成 |
第五节 与摩登都市上海的“若即若离” |
第六节 “重感受”与“重细节”的个性使然 |
第三章 陈丹燕旅行文学创作的价值与意义 |
第一节 对精神原乡的初步建构 |
第二节 为治学提供范式,发治学感悟引深思 |
第三节 在精神共情与升华的基础上拉动旅行经济 |
第四节 “非虚构写作”成熟的重要过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丰乳肥臀》中的动物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方法 |
一、独特的书写对象——动物 |
(一)动物的“失语” |
1.“失语”——动物进入文学的基本条件 |
2.“失语”对《丰乳肥臀》动物书写的启示 |
(二)动物的“面容” |
1.“面容”——动物进入文学的重要条件 |
2.“面容”的文学意义 |
(三)动物与文本空间的关系 |
1.动物与地理空间的关系对《丰乳肥臀》动物书写的启示 |
2.动物与多维空间的关系对《丰乳肥臀》动物书写的启示 |
(1)动物对情感空间与想象空间的建构 |
(2)动物对乌托邦与异托邦的建构 |
二、《丰乳肥臀》文本中的动物世界 |
(一)动物类型 |
1.现实动物 |
2.符号动物 |
3.诗化动物 |
(二)动物书写的特点 |
1.细小 |
2.丰富 |
3.逻辑性强 |
(三)动物书写的模式 |
1.从“像”到“是”的转变 |
(1)动物比喻 |
(2)动物外号 |
(3)人兽交织 |
2.从“独立客体”到“参与者”的转变 |
(1)独立客体:故事环境的建构者 |
(2)看者与被看者 |
(3)参与者:与人物狂欢的行动元 |
(四)动物书写的艺术风格 |
1.“大地气氛”的命名与特点 |
(1)开放的“气氛” |
(2)实在的“大地” |
2.“大地气氛”的形成条件 |
三、莫言《丰乳肥臀》动物书写的创作动因 |
(一)动物书写的创作渊源 |
1.饥饿与孤独的人生体验 |
2.民间文化的影响 |
3.阅读经验的影响 |
(二)莫言的文学追求 |
1.莫言的文学观 |
2.莫言的创作观 |
3.莫言的动物观 |
四、读者的参与对《丰乳肥臀》动物书写的影响 |
(一)读者的意义 |
(二)阅读规律与艺术效果 |
1.阅读时间对动物书写的影响 |
2.隐形图像对动物书写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国王的龙》(节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Task |
1.1.1 About the Author |
1.1.2 About the Source Text |
1.2 Difficulties in the Task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paration before the Translation |
2.2 While-translating |
2.3 Proofreading |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
3.1 Theoretical Guidance |
3.1.1 The Contextual Theory |
3.1.2 The Explicitation Strategy |
3.2 Explicitation of Implicit Information |
3.2.1 Conjunction |
3.2.2 Repetition |
3.2.3 Using Specific Words |
3.2.4 Restructuring |
3.2.5 Transformation of Figures of Speech |
3.3 Explicitation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
3.3.1 Footnote |
3.3.2 Illustrative Translation |
3.4 Explicitation of Characters’Emotions and Attitudes |
3.4.1 Addition |
3.4.2 Amplification |
3.4.3 Shift of Tone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
4.1 Reflections |
4.2 Limitation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7)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社会性软件的概念分析与界定 |
2.1.1 国外关于社会性软件的定义 |
2.1.2 国内关于社会性软件的定义 |
2.1.3 社会性软件的概念界定 |
2.2 混合学习的相关研究 |
2.2.1 混合学习的概念分析与界定 |
2.2.2 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 |
2.3 社会性软件的教学应用研究 |
2.4 社会性软件在混合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
2.5 综合述评 |
第3章 社会性软件支持下混合学习设计的理论探讨 |
3.1 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 |
3.1.1 施兰姆的媒体选择定律 |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1.3 人本主义思想 |
3.1.4 活动理论 |
3.2 社会性软件在混合学习中应用的优势和挑战 |
3.2.1 社会性软件在混合学习中应用的优势 |
3.2.2 社会性软件在混合学习中应用的挑战 |
3.3 社会性软件支持下混合学习的类型和特点 |
3.3.1 社会性软件支持下混合学习的类型 |
3.3.2 社会性软件支持下混合学习的特点 |
3.4 社会性软件支持下混合学习设计的构成要素 |
3.4.1 学习者分析 |
3.4.2 学习任务分析 |
3.4.3 学习方式分析 |
3.4.4 学习评价分析 |
第4章 社会性软件支持下混合学习设计的案例分析 |
4.1 案例选取 |
4.2 案例一:微信支持下线下学习与线上答疑类混合学习设计 |
4.2.1 微信支持下答疑类混合学习设计流程 |
4.2.2 微信支持下答疑类混合学习设计方案 |
4.2.3 微信支持下答疑类混合学习设计方案实施效果 |
4.3 案例二:QQ群支持下线下学习与线上群组讨论类混合学习设计 |
4.3.1 QQ群支持下的群组讨论类混合学习设计流程 |
4.3.2 QQ群支持下的群组讨论类混合学习设计方案 |
4.3.3 QQ群支持下的群组讨论类混合学习设计方案实施效果 |
第5章 社会性软件支持下混合学习设计的策略和建议 |
5.1 充分了解学习者的需求 |
5.1.1 把了解学习者的需求作为混合学习设计的起点 |
5.1.2 根据学习动机和学业水平选择学习者和构建群组 |
5.2 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设计目标 |
5.2.1 在线下学习中充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
5.2.2 通过线上互动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
5.2.3 设计能充分发挥社会性软件优势的问题 |
5.3 注重线上与线下学习任务的衔接 |
5.3.1 线上线下的学习目标要具有整体一致性 |
5.3.2 根据线上线下学习的特点合理分配学习内容 |
5.4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
5.4.1 设计学习任务单,利用线上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5.4.2 精心挑选线上讨论的主题,并确保群组成员充分参与 |
5.5 线上即时反馈与线下全面评价相结合 |
5.5.1 线上互动反馈要及时 |
5.5.2 线上答疑时间设为固定时间,防止遗忘疏漏 |
5.5.3 线下全面评价要包括线上学习情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你”听到了什么——《国王在听》的听觉书写与“语音独一性”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你”的三重倾听与倾听的三种模式 |
二、对人类倾听的成功书写 |
1. 为什么是“你”? |
2. 为什么是国王? |
3. 为什么用女声唤起觉醒? |
三、“语音独一性”的启示:“听声”“听人”与“听文” |
1.“听声”与“听人”———“声音常常有一个名字和一张脸”。 |
2. 阉割与反阉割:书写对语音的省略与摹写。 |
3.“听文”———阅读中的“听声”与“听人”。 |
四、像鸟儿一样飞的人类(论文参考文献)
- [1]让人类像鸟儿一样飞翔——读《人类飞翔史》[J]. 钟芳. 青春期健康, 2021(09)
- [2]西藏菩提心[J]. 邹安音. 西藏文学, 2021(02)
- [3]菩提心[J]. 邹安音. 西藏文学, 2020(04)
- [4]陈丹燕的旅行文学研究[D]. 赵敏. 陕西理工大学, 2020(09)
- [5]《丰乳肥臀》中的动物书写研究[D]. 盖晓曼.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国王的龙》(节选)翻译报告[D]. 陈一凤. 暨南大学, 2019(02)
- [7]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设计研究[D]. 李五双.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8]暴力之美与奇谲想象——简析《七个脚趾的人》[J]. 庞程. 青年文学家, 2018(05)
- [9]“你”听到了什么——《国王在听》的听觉书写与“语音独一性”的启示[J]. 傅修延. 天津社会科学, 2017(04)
- [10]懈怠之城[J]. 唐女. 西湖,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