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吴月[1](2021)在《松阳县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增长。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为了解决经营体制上所产生的问题,不断进行着各方面的改革。自2013年起,国资国企改革自进入新时期。2015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以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为核心的“1+N”制度体系,对中央、各级地方政府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并仍在不断补充及更新各项改革要求的政策制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面临着向“管资本”为主的职能转变,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度体系指导下,稳步推进国资国企各项改革。因此,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对国有资产监管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涉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内容较多,不论是中央或地方的国有资产监管都有所研究,而对于盈利能力弱、资产量小的县级国有资产监管的研究对比之下较少。松阳县自2018年起,开启了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因此国有资产监管处于过渡阶段。本文以松阳县国有资产监管为例展开研究,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整理研究主题成果,并提炼了研究框架。其次,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阐释,并回顾了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变迁,对主要概念及理论进行了陈述。接着,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目前已开展的县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再结合调研访谈法得出松阳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原因。然后,提出明确监管部门权责定位、优化国资监管制度规范,形成有效制衡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搭建多元监管体系,健全人才引入及培养机制五个针对性对策建议,改善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根据前面部分的研究得出结论。这对于完善松阳县国有资产监管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县开展国资监管提供了参考。
张野[2](2021)在《W市国有资产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国有经济是中国发展的引领者,有鉴于其重要性,国有资产必须要保持竞争力,保证可持续的增值潜力。在这种情况下,国有资产监管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得到了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普遍重视,各级国资委做好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这是国有资产管理变革的客观要求。经过多年实践,W市国有资产监管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在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改革方面,无论是组织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主的中间层建设,还是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模式建设,亦或是国有资产执行层改革方面都位居全国前列,处于二线城市前三位。然而基于我国的“管资本”刚刚开展的现状,W市的国资监管构建即便目前居于领先,也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当前W市在推进完善国资监管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职能分布混乱、手段单一等等。从笔者在W市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模式有相当一部分是照搬照抄央企资产监管模式,既不符合本地国有资产实际情况,也不符合行业特点。以三级管理体系为基本架构,当地国资委如何准确界定国有资产监管问题,如何制定监管政策,成为W市国有资产建立“管资本为主”监管模式的关键所在。笔者深入调研江苏省W市国有资产监管的情况,以国家干预理论等理论为基础,实地调查研究W市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从地方国资委近三个年度所制定政策与所采取的措施入手,具体阐述W市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取得成效,进而梳理并汇总当地国有资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刻剖析其原因。之后,借鉴国内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成熟经验并获得启示。最后,从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国资配置、监管能力、监管理念、程序正义六个方面论述并提出W市国有资产监管对策措施。本文提出的对策建议,虽然没有进行普适性的理论拔高,然而,基于W市的经济发达的二线地级市的地位,对于我国其他同等地位的城市应当能够起到一定的对照检查作用。
杨正乾[3](2020)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以广西自治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长期以来学术界和实践界对流动性强且容易产生流失风险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了更多关注,而流动性弱且监管难度较低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以下简称:行政事业性资产)关注度较低。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要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公共事业投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带来了行政事业性资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改革和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增大,政府加速退出竞争性领域,行政事业性资产的增幅逐年扩大,未来将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如何“分配好”“使用好”和“管理好”行政事业性资产成为摆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广西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呈现总量上资产不断增长、结构分布上流动资产为主、单位分布上事业单位资产占比最大、层级分布上市县行政事业性资产占比最大等特点,但仍存在制度建设存在漏洞、体制机制存在缺陷、相关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缺失、具体管理效率不足等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管理认识尚待提升、管理方法仍需创新、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绩效评价未全面覆盖等原因。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下,基于完善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体系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目标,采取“背景分析—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现状分析—优化思想、原则与着力点—对策建议”研究思路,基于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和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着力点,并提出推进资产管理法制化进程、创新实际管理方式、完善资产管理监管体系、加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现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管理的有效配置、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等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具体对策,以期促进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全面优化。
陈海燕[4](2020)在《杭州市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的政府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国有企业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为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特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央企及大型国有企业正逐步成为面向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2020年国资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如何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是接下来改革要着重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地方国有企业,由于存在历史和地域差异,国有企业资产分布情况复杂,国资监管工作内容、方式和成效各不相同。本文研究的是杭州市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的政府监管工作,余杭区域面积1228平方公里,是杭州的都市新区,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分布广且发展快。在国资监管工作中,作为余杭区国资监管机构的区财政局(国资办)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几年,余杭区国资监管机构在抓好日常监管工作,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国资监管模式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然而余杭作为中华文明圣地、创业创新热地,数字经济高地,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及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如何提高全区国资监管的质量和效益,是目前余杭区国资监管机构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关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决策部署,围绕开创余杭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局面这一目标,余杭区积极促进区属国有资源统筹配置和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构建以管资本为目标的大国资监管体系。本文从地方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资产及政府监管的概念出发,介绍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的现实情况、监管组织架构与监管职责、监管体系与监管政策、资产监管成效。通过对课题知识的理解论述与现实情况掌握,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研究、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工作问卷的调查、区属国有企业职工的访谈等,对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及走访,分析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总结归纳出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的政府监管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国资办及各级监管主体权责关系不明确;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制度建设存在脱节;国有企业资产监管模式缺乏创新;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不成熟。并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国资办及各级监管主体对自身定位不清晰;监管主体与经营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监管的信息化与数据化未充分运用;激励约束机制内外部环境条件不具备四个方面原因。最后针对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优化对策:一、强化国资办对国有企业资产监管主体地位;二、建立健全有效的内外部沟通机制;三、加快国资系统监管平台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四、完善新时期国企改革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希望所提出的优化对策,对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的政府监管有借鉴参考意义。
钟志强[5](2020)在《自贡市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我国财政分税制改革后为满足地方发展而催生出的特殊国有企业,逐步成为承担地方经济发展中投融资任务的重要载体,对弥补地区发展中财力投入不足、加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起到重要作用。从地方政府角度管理好政府投融资平台,发挥其作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功能不仅是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也是落实中央对国资国企管理改革的现实要求。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融资平台发展的优劣,由于地方政府自身管理机制不畅、管理与市场之间职能界定不清、培育改革发展力度不足等问题,造成了地方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不健全、市场化发展不足、债务风险上升等问题暴露,一度成为中央对地方的重点管控对象。面对以2014年《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和2015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标志的改革,以及新形势下中央对规范地方发展和推动国企改革的更高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加快自身管理机制改革、理清职能边界,通过规范管理推动地方投融资平台按照国企改革路径科学发展,进而更好地发挥对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持作用。现有研究侧重于公司管理和国企监管角度,本文从地方政府管理角度开展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方法,以委托代理、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组织供给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分析了四川省自贡市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管理现状。研究中,为了更好地界定地方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管理边界,文中采取了将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权限与公共服务管理权限划分的方式,再对管理主体、管理模式和管理特点进行归纳。从研究结果看,自贡市政府近年来通过管理改革推动了投融资平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暴露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行政化的多重管理关系对投融资平台管理运行造成影响,政府在公共服务中越界管理造成与投融资平台职能混淆,政府及国资部门对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完善和市场培育不足制约了发展等,这些问题也侧面反映出地方政府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从造成问题的成因看:一是地方政府与投融资平台之间的委托代理主体与权责未充分理顺。二是地方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缺乏对行政管理权限与公共服务管理权限的明确界定和严格执行。三是地方政府自身的组织约束管控机制发挥作用不够,公共决策科学性不足影响了发展。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委托代理职能,界定权力边界和完善权限管理;加强政府行政权力边界管控,约束管理越界行为;加强国资国企管理改革,支持投融资平台市场化发展的意见建议。
王正臣[6](2020)在《山东省属国有资产“管资本”监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取得显着成效,国有资产的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显着提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研究分析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是一个关键环节,国有资产监管模式伴随国有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国资局行政管理模式、管企业模式等阶段,目前,“国有资产出资人为监管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中间层、国有出资企业为执行层”构成的“管资本”监管模式逐渐成为发展的方向。在这一背景下,“管资本”模式中国有资产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方法有哪些变化?国资监管机构如何进行职能定位?监管三层架构体系运行效果如何?在监管模式的转变中,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是否起到了优化国资布局、提升收益水平的目的?这些都是政府和理论界亟需破解的问题。山东是国资大省,但山东在优化省属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方面,特别是在明确监管主体、完善监管体系、资本运作管理等方面面临一些新挑战。本文综合采用文献研究、定量定性综合分析、案例分析、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在阐述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相关概念,和产权、委托代理等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山东省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经营现状和发展历程,重点研究了“管资本”监管模式构成要素,主要是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体制和监管方法等,并和以往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山东省属13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为案例进行了分析,更加直观具体的分析了山东省属国有资产“管资本”监管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基于以上背景,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在“管资本”监管模式中主要存在监管主体双重职能定位不利于履行监管职责、监管对象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方法相对陈旧导致监管效果有差距、监管范围偏小等问题。通过借鉴新加坡“淡马锡”、上海国际集团的“管资本”监管模式实践案例,有针对性提出了建议对策,主要是:明确山东省国资委的监管主体责任、健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完善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法做优做强国有资本、扩大监管范围、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法规等,希望能够为山东省完善“管资本”监管模式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运营提供重要参考。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张倩[7](2020)在《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法律规定,国有资产属于全体公民所有,政府为了履行公共职能而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各级人大代表全体公民享有对政府国有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权利。2017年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的意见》,并通过审议正式建立了此项制度,该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人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职能,强化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与治理。太原市于2017年安排部署全市政府资产报告试点工作,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尤其最近几年,在国家建设节约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推动下,资产管理模式也在逐渐改进,国有资产更加透明。但是目前国有资产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建设创新型政府,廉洁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规范和实证分析,对太原市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状况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目前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国有资产存量情况不准确、资产清查不实、产权不明,国有资产配置不均且使用效率低,国有资产管理在日常核算、盘点、保管、出租出借等基础工作中的违规行为普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能力等突出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完善新形势下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是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二是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严格实施;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资产清查程序;四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实现国有资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五是创新管理模式,借鉴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扩建信息网络共享平台等,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丁建梅[8](2020)在《新疆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以新疆工业经济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及边疆地区教育高度重视,从政策方面给予新疆的中职学校很大支持。新疆的中职学校不论是基础建设还是资产采购都迅猛增加,新疆中职学校所占有的国有资产已经达到很大规模。中职学校国有资产是中职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生产和后勤等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保证学校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其数量的多少和价值的大小也成为衡量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规模及办学水平,其重要性也随之凸显。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相关法规的规定,要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新疆中职学校应该在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更好的外部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包括资产管理在内的各项内部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办学效益。本文在了解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分类和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性质及特征等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新疆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历程,分析了新疆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新疆工业经济学校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新疆工业经济学校资产管理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总括性的分析了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国有资产状况、国有资产管理现状、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体系及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并对新疆工业经济学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总结,剖析了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即新疆工业经济学校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理念落后、观念淡薄,缺乏资金使用经济效益,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缺乏对资产管理有效监管以及没有建立资产管理奖惩机制。通过借鉴学习我国沿海发达省份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好的做法和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相对成熟的做法,提出优化新疆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即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产信息共享,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以此来推进新疆中职学资产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新疆中职学校优化资源配置、防止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保证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刘静宇[9](2020)在《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存在众多困难,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也存在管理职责不清晰、管理体制尚未完善、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在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背景下,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与国有经济建设相结合、与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相结合,建立科学、高效、公平、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连航标处为研究目标,对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举措构建,旨在探求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和现阶段适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和制度。本文结合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的理论,运用实地调研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的原因,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提升固定资产职能部门履职水平、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探索形成具有推广性和普适性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切实可操作的管理方法。
董少明[10](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文中认为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过去国有企业激发活力,实现扭亏为盈和发展壮大,到当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重组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大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规律,在历史演进的分析中重新认识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和作用,以更好的指导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遵循“理论分析——历史演进——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相关文献、理论,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着重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的起步阶段(1984—1991)、转型阶段(1992-2002)和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剖析各个阶段的背景、特点和成效;其次,论文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实证检验和绩效评价,总结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成绩,剖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进一步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最后,论文借鉴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原则、目标和模式,厘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体定位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提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法治企业”,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和破产清算体系,以及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和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二、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松阳县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相关概念 |
2.1.1 国有资产 |
2.1.2 县级国有企业 |
2.1.3 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
2.2 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 |
2.2.1 国资监管体制的建立时期 |
2.2.2 国资监管体制的初步发展时期 |
2.2.3 国资监管体制的深化发展时期 |
2.2.4 国资监管体制的稳步前进时期 |
2.3 相关理论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产权理论 |
2.3.3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
3 松阳县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现状 |
3.1 松阳县县属国企概况 |
3.1.1 松阳县县属国企运营情况 |
3.1.2 松阳县县属国企运营情况分析 |
3.2 松阳县国资监管现状 |
3.2.1 松阳县国资监管机构设置及职责 |
3.2.2 松阳县国有资产监管方式 |
3.2.3 松阳县国有资产监管成效 |
4.松阳县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松阳县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
4.1.1 监管机构权威性不足 |
4.1.2 监管的权责错位 |
4.1.3 监管的制度规范效力低 |
4.1.4 .国企法人治理失衡 |
4.1.5 监督资源协同性不足 |
4.2 松阳县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能定位模糊 |
4.2.2 监管的制度规范未健全 |
4.2.3 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未合理设立 |
4.2.4 监管方式滞后 |
4.2.5 人才引进机制亟待建立 |
5 完善松阳县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
5.1 明确监管部门权责定位 |
5.1.1 明确政府、国资办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
5.1.2 建立权责清单明确监管边界 |
5.1.3 明确各监管主体权责边界 |
5.2 优化国资监管制度规范 |
5.3 形成有效制衡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 |
5.3.1 规范董事会运作 |
5.3.2 发挥监事会监督作用 |
5.3.3 推进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 |
5.4 搭建多元监管体系 |
5.4.1 建立国企分类监管模式 |
5.4.2 优化国资监管方式 |
5.4.3 强化各部门的监管协同 |
5.5 健全人才引入及培养机制 |
5.5.1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选聘机制 |
5.5.2 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W市国有资产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总体评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2章 国有资产监管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国有资产监管的相关概念 |
2.1.1 国有资产 |
2.1.2 国有资产监管 |
2.2 国有资产监管的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政府规制理论 |
2.3 小结 |
第3章 W市国有资产监管现状 |
3.1 W市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
3.1.1 W市国资监管机构设置 |
3.1.2 W市国资监管机制运行 |
3.2 W市国有资产监管实践 |
3.2.1 实施简政放权 |
3.2.2 开展专题调研 |
3.2.3 创新总部经济监管模式 |
3.2.4 调整国有资产布局 |
3.2.5 强调治理结构监管能力 |
3.3 W市国有资产监管成效与缺陷 |
3.3.1 国有资产监管成效 |
3.3.2 国有资产监管缺陷 |
3.4 小结 |
第4章 W市国有资产监管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W市国有资产监管存在的问题 |
4.1.1 国资委监管工作混乱 |
4.1.2 国有资产监管手段单一 |
4.1.3 国有资产监管基础薄弱 |
4.1.4 治理结构改革两极化 |
4.1.5 技术型国有资产发展陷入瓶颈 |
4.1.6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改革阻力大 |
4.2 W市国有资产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国有资产监管法规已过时 |
4.2.2 国有资产监管机制不完善 |
4.2.3 国有资产监管主客体存在理念冲突 |
4.2.4 传统产业制约国有资产转向新兴产业 |
4.2.5 地方利益格局变化影响国有资产监管 |
4.2.6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理解存在偏差 |
4.2.7 忽视监管中的程序正义 |
4.3 小结 |
第5章 国内外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经验启示 |
5.1 国外国有资产的监管模式及启示 |
5.1.1 国外国有资产监管模式 |
5.1.2 国外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启示 |
5.2 国内国有资产的监管模式及启示 |
5.2.1 国内国有资产监管模式 |
5.2.2 国内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启示 |
5.3 小结 |
第6章 改进W市国有资产监管的对策建议 |
6.1 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政策 |
6.1.1 优化改进现有监管章程 |
6.1.2 推动国资监管法治化 |
6.1.3 推动国资监管政策体系建设 |
6.2 深化W市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
6.2.1 构建国有资产三级管理架构 |
6.2.2 明确国资委权责结构 |
6.2.3 加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建设 |
6.2.4 保障监事会职能平稳过渡 |
6.3 立足区域特色优化国有资产配置 |
6.3.1 推动国有资产分类发展 |
6.3.2 推进国有资产战略重组 |
6.3.3 开展清产核资 |
6.3.4 提升国有资产项目运作能力 |
6.3.5 充分发挥W市区位经济优势 |
6.3.6 加强财务监管力度 |
6.3.7 发挥市场化改造作用 |
6.4 理顺国有资产监管运行机制 |
6.4.1 理顺国资监督授权机制 |
6.4.2 发挥国资运投平台监管作用 |
6.4.3 建强内部监督机制 |
6.4.4 构建竞业公平机制 |
6.5 转变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理念 |
6.5.1 加强管资本的主题宣贯 |
6.5.2 明确国资委出资人角色 |
6.5.3 推进国资监管队伍建设 |
6.5.4 完善国资监督信息化平台 |
6.6 重视监管的程序体制建设 |
6.6.1 遵守监管程序体制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求 |
6.6.2 搭建国有资产监管的准入程序体系 |
6.6.3 保障程序体制去行政化 |
6.6.4 监管程序与成效并重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我市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实践访谈问卷 |
致谢 |
(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以广西自治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品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
2.2.2 外部性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
2.2.4 绩效管理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
2.2.5 委托代理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
3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以广西自治区为例 |
3.1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演进 |
3.2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基本情况 |
3.2.1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特点 |
3.2.2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取得的成效 |
3.3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3.3.1 存在的问题 |
3.3.2 问题产生的原因 |
4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基本思路 |
4.1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指导思想 |
4.2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原则 |
4.3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着力点 |
5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具体举措 |
5.1 推进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
5.2 创新行政事业性资产的实际管理方式 |
5.3 完善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监管体系 |
5.4 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 |
5.5 实现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管理的有效配置 |
5.6 健全行政事业性资产的预算管理制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杭州市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的政府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地方国有企业 |
2.1.2 国有企业资产 |
2.1.3 政府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政府职能基本理论 |
2.2.2 网络治理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章 国有企业资产政府监管的历史 |
3.1 发展历程 |
3.1.1 传统监管体制下的有限放权 |
3.1.2 市场经济取向下的国资监管探索 |
3.1.3 出资人履责机构专设下的国资监管 |
3.2 监管特点 |
3.2.1 党建引领国资监管发展 |
3.2.2 经营性资产统一监管 |
3.2.3 资产分级监管 |
3.3 发展趋势 |
3.3.1 监管职能转变 |
3.3.2 监管法规系统化 |
3.3.3 国资国企混改进入新时代 |
第4章 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的政府监管现状 |
4.1 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的现实状况 |
4.1.1 企业概况 |
4.1.2 企业分类 |
4.1.3 资产情况 |
4.1.4 国资国企改革 |
4.2 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政府监管组织架构与监管职责 |
4.3 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政府监管体系与监管政策 |
4.4 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政府监管成效 |
4.4.1 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基础工作不断夯实 |
4.4.2 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制度建设日益健全 |
4.4.3 国有企业资金使用绩效提升较大 |
第5章 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政府监管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的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5.1.1 国资办及各级监管主体权责关系不明确 |
5.1.2 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制度建设存在脱节 |
5.1.3 国有企业资产监管模式缺乏创新 |
5.1.4 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不成熟 |
5.2 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的政府监管问题原因分析 |
5.2.1 国资办及各级监管主体对自身定位不清晰 |
5.2.2 监管主体与经营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 |
5.2.3 监管的信息化与数据化未充分运用 |
5.2.4 激励约束机制内外部环境条件不具备 |
第6章 优化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的政府监管的建议 |
6.1 强化国资办对国有企业资产监管主体地位 |
6.1.1 加快国有企业资产监管职能转变 |
6.1.2 落实国资办工作责任制 |
6.1.3 完善国资监管体系 |
6.2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外部沟通机制 |
6.2.1 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协同并进 |
6.2.2 建立国资国企双向沟通机制 |
6.2.3 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监管法治化 |
6.3 加快国资系统监管平台和企业信息化建设 |
6.3.1 建立资产管理系统开展统一监管 |
6.3.2 充分利用移动办公系统提高办公效率 |
6.3.3 建立资产的可视化系统加强社会监督 |
6.4 完善新时期国企改革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 |
6.4.1 构建多维度绩效管理激励机制 |
6.4.2 进一步完善容错免责机制 |
6.4.3 运用三维绩效系统优化职工考核指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自贡市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国有企业 |
2.1.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 |
2.1.3 国资管理机构 |
2.2 主要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公共服务供给理论 |
2.2.3 公共组织理论 |
第3章 自贡市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现状 |
3.1 自贡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基本情况 |
3.2 自贡市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权限模式 |
3.2.1 行政审批权限的管理方式 |
3.2.2 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管理方式 |
3.3 自贡市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改革现状 |
3.3.1 管理改革情况 |
3.3.2 改革阶段性成效 |
第4章 自贡市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体制不顺造成运行机制不畅 |
4.1.2 管理越界造成职能混淆 |
4.1.3 培育不足制约发展步伐 |
4.2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委托代理不彻底造成多头行政管理 |
4.2.2 政府混淆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边界 |
4.2.3 政府公共组织管控不够造成决策失效 |
第5章 优化自贡市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充分发挥委托代理职能,界定权力边界和完善权限管理 |
5.1.1 政府要充分授权国资委管理投融资平台 |
5.1.2 国资委要发挥出资人职责减少行政干预 |
5.1.3 国资委要推动完善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 |
5.2 加强政府行政权力边界管控,约束管理越界行为 |
5.2.1 界定行政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权责边界 |
5.2.2 加强对地方政府公共事务决策的约束管理 |
5.2.3 发挥公共服务供给主导作用平等开展公共服务合作 |
5.3 加强国资国企管理改革,支持投融资平台市场化发展 |
5.3.1 加强政府资源支持,夯实发展基础 |
5.3.2 指导完善组织架构,夯实管理基础 |
5.3.3 鼓励市场化转型发展,实现灵活经营 |
5.3.4 有效管控债务风险,实现稳健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山东省属国有资产“管资本”监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3.4 论文结构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 |
2.1.2 国有资产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权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3 山东省属国有资产“管资本”监管模式构成与特征分析 |
3.1 山东省属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监管概述 |
3.1.1 山东省属国有企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
3.1.2 山东省属国有资产监管模式转变 |
3.2 山东省属国有资产“管资本”监管模式构成要素 |
3.2.1 监管主体 |
3.2.2 监管对象 |
3.2.3 监管体制 |
3.2.4 监管方法 |
3.3 “管资本”模式与“管企业”模式的比较特征 |
3.3.1 监管侧重点、方式、管理层级不同 |
3.3.2 “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新职责 |
4 山东省属国有资产“管资本”监管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
4.1 监管主体的双重职能定位不利于履行监管职责 |
4.1.1 监管主体承担行政职能 |
4.1.2 监管主体公共管理和出资人职能交叉 |
4.2 监管对象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
4.2.1 未建立完备的组织建设和运行机制 |
4.2.2 功能定位和管控模式不够优化 |
4.3 监管体制不完善 |
4.4 监管方法相对陈旧导致监管效果有差距 |
4.4.1 国有资本布局不够优化 |
4.4.2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能力不高 |
4.4.3 分类考核体系发挥作用不理想 |
4.5 监管范围未包括所有国有资产 |
5 国内外国有资产“管资本”监管模式实践案例 |
5.1 新加坡“淡马锡”模式 |
5.2 上海国际集团模式 |
5.3 经验启示 |
6 完善山东省属国有资产“管资本”监管模式的建议 |
6.1 明确监管主体责任 |
6.2 健全监管对象的法人治理结构 |
6.2.1 优化组织建设和运行机制 |
6.2.2 优化功能定位和管控模式 |
6.3 健全完善监管体制 |
6.4 创新监管方法做优做强国有资本 |
6.4.1 推动国有资本向十强产业布局 |
6.4.2 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收益率 |
6.4.3 组建配套分类考核体系 |
6.5 扩大监管范围 |
6.6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法规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和不足 |
(一)本文创新之处 |
(二)本文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国有资产 |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第二章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发展 |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和管理目标 |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 |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 |
第二节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程 |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发展沿革 |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梳理 |
三、各级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 |
第三节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
一、总体情况 |
二、样本分析 |
第四节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成效 |
一、完成问题资产的清理基本摸清“家底” |
二、人大监督职能增强 |
三、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 |
四、实现公务用车监管一张网 |
第三章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一、资产存量情况不够准确 |
二、资产配置不均使用效益低 |
三、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 |
四、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
第二节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
二、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
四、资产管理手段单一技术落后 |
第四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经验借鉴 |
一、法制化管理 |
二、公开化管理 |
三、社会化管理 |
四、分类管理 |
第二节 国内经验借鉴 |
一、“公物仓”模式 |
二、委托企业代理 |
三、高度集中统一管理 |
第三节 启示 |
第五章 完善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
一、转变资产管理理念 |
二、加强资产管理宣传教育工作 |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
一、国有资产配置方面 |
二、国有资产日常使用管理 |
三、国有资产处置、调拨环节 |
第三节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
一、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
二、建立完善的资产清查程序 |
三、提高资产信息公开度、透明度 |
第四节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
一、按需设计国有资产信息系统 |
二、增加模块记录大额资产修理信息 |
三、覆盖资产各环节责任到部门和人 |
四、与财务信息连接实现数据共享 |
第五节 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新疆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以新疆工业经济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和不足 |
1.4.1 特色与创新 |
1.4.2 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国有资产 |
2.1.2 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的分类 |
2.1.3 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的性质及特征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绩效管理理论 |
2.2.3 基本经济制度理论 |
第3章 新疆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分析 |
3.1 新疆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 |
3.2 新疆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
3.3 新疆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3.3.2 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 |
3.3.3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 |
3.3.4 缺乏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共享 |
第4章 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分析 |
4.1 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国有资产状况 |
4.2 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
4.3 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
4.3.1 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国有资产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
4.3.2 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国有资产绩效评价 |
4.4 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4.4.1 国有资产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
4.4.2 缺少专门资产管理机构,缺乏资产管理专业人才 |
4.4.3 资产购置缺乏长远规划,资产闲置现象严重 |
4.4.4 资产保管、使用部门缺乏责任心 |
4.4.5 管理手段落后,缺少资产信息化共享管理 |
4.5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5.1 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
4.5.2 资产管理理念落后、观念淡薄 |
4.5.3 缺乏资金使用经济效益及资产管理绩效考核 |
4.5.4 缺乏对资产管理有效监管,没有建立资产管理奖惩机制 |
4.5.5 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
第5章 国有资产管理经验借鉴 |
5.1 中职学校先进经验 |
5.2 高校先进经验 |
第6章 优化新疆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
6.2 加强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
6.3 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
6.4 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产信息共享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新疆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查表 |
附录 B 新疆工业经济学校2018年度资产负债简表 |
附录 C 新疆工业经济学校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分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
2.1.2 固定资产 |
2.1.3 固定资产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马克思主义的财产学说 |
2.2.3 产权理论 |
3 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
3.1 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
3.1.1 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结构 |
3.1.2 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特点 |
3.1.3 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
3.2 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固定资产配置不均 |
3.2.2 固定资产标记管理不规范 |
3.2.3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不及时 |
3.2.4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效果不彰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
3.3.2 固定资产职能部门履职不力 |
3.3.3 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不完善 |
3.3.4 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
4 国外与国内固定资产管理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固定资产管理的举措 |
4.1.1 美国:以国会为主体的分级管理模式 |
4.1.2 法国:分类管理模式 |
4.1.3 新加坡:分类管理和分层管理相结合 |
4.2 国内固定资产管理的举措 |
4.2.1 上海:“两级管理,三个层次” |
4.2.2 珠海:“一委两局”、“三层构架” |
4.2.3 北京:“一体两翼” |
4.3 经验借鉴 |
4.3.1 依法管理国有资产 |
4.3.2 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 |
4.3.3 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 |
5 完善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
5.1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 |
5.1.1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体系 |
5.1.2 设定科学的配置标准 |
5.1.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
5.2 提升固定资产职能部门履职水平 |
5.2.1 做好固定资产标记管理工作 |
5.2.2 做好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 |
5.2.3 夯实固定资产基础管理 |
5.3 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
5.3.1 健全固定资产调配程序 |
5.3.2 完善固定资产监督机制 |
5.3.3 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一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概述 |
一、研究范畴界定 |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
三、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 |
第二节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资本流动与资本集中理论 |
二、现代西方企业重组理论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第二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起步阶段(1984-1991) |
第一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
一、现实背景——国有企业普遍亏损 |
二、理论背景——对“两权分离”的认识突破 |
第二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
一、企业兼并的目标转向自觉优化经济结构 |
二、交易的自发性与政府干预并存 |
三、兼并方式以承担债务式和出资购买式为主 |
四、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兴起 |
第三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地方探索 |
一、成都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
二、武汉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
三、保定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
第三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转型阶段(1992-2002) |
第一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
一、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 |
二、企业重组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
三、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 |
四、国企脱困和国企改革任务 |
第二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
一、产权市场普遍兴起 |
二、企业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 |
三、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
四、上市公司并购成为热点 |
五、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参与跨国并购 |
六、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成为新景观 |
第三节 转型阶段的并购重组成效 |
一、国企成功脱困 |
二、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三、利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 |
第四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 |
第一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
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 |
二、鼓励混合所有制发展 |
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
第二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
一、战略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点 |
二、国企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 |
三、以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为主 |
第三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取得的成效 |
一、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 |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
三、国有企业治理规范化 |
第五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制度演进:绩效、问题与成因 |
第一节 国企并购重组取得的辉煌成绩 |
一、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
二、提高了资产证券化率,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
三、盘活了国有资产,提升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
第二节 国企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
一、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
二、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单一 |
三、盲目规模扩张与多元化转型并存 |
四、标的公司资产质量差导致并购效率低下 |
五、并购双方缺乏深层次整合 |
六、海外并购重组困难重重 |
第三节 国企并购重组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一、企业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二、政府“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 |
三、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
四、企业自身条件缺乏 |
第六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国有企业并购下政府与国企高管的行为动机分析 |
二、国企高管行为影响并购绩效的研究假设 |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
一、变量选择 |
二、数据来源 |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分析 |
一、主要变量统计描述 |
二、变量趋势分析 |
第四节 计量模型设定 |
一、实证基本模型设定 |
二、面板数据模型 |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面板数据模型形式检验 |
二、计量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七章 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
第一节 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
一、美国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
二、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
第二节 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
一、日本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
二、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
第三节 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
一、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
二、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及教训 |
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教训 |
第八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目标与模式 |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时代特征 |
一、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供给侧的重组方式 |
二、在重组中解决亏损企业与多余的产能 |
三、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 |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 |
一、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 |
二、在国企并购重组中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三、在国企并购重组中促进产能的优化配置 |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目标导向 |
一、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 |
三、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模式 |
一、横向重组模式 |
二、纵向重组模式 |
三、混合重组模式 |
四、策略联盟重组模式 |
第九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主体定位与政府作用 |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主体分析 |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不宜作为国企并购重组的主体 |
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凸显优势 |
三、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
第二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
一、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正面效应 |
二、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负面效应 |
第三节 政府在国企并购重组中的角色定位 |
一、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政策引导者 |
二、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宏观调控者 |
三、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信息中介者 |
四、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服务者 |
五、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具体监督者 |
第四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制度创新 |
一、保持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独立性 |
二、完善法律制度 |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并购重组环境 |
四、制定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战略规划和指导政策 |
第十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导思想 |
一、深化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顶层设计 |
二、强化并购重组的理念共识 |
三、明确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
第二节 强调“法治企业”,突出国企总法律顾问作用 |
一、全面打造法治企业 |
二、深化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及破产清算体系 |
一、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 |
二、构建破产清算体系 |
第四节 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 |
一、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
二、完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 |
三、健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的作用机制 |
第五节 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
一、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社会托底作用 |
二、加大失业救助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
三、完善再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再就业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松阳县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问题研究[D]. 吴月.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W市国有资产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野.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以广西自治区为例[D]. 杨正乾.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5)
- [4]杭州市余杭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的政府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海燕. 西南大学, 2020(05)
- [5]自贡市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钟志强. 西南大学, 2020(05)
- [6]山东省属国有资产“管资本”监管模式研究[D]. 王正臣.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7]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 张倩.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新疆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以新疆工业经济学校为例[D]. 丁建梅. 新疆大学, 2020(07)
- [9]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 刘静宇.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10]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D]. 董少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国企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