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电网可靠性与计划的经济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华[1](2021)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智能电网运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正处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实施的现代经济体系构建的关键转型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产业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培育效应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智能电网运营状态如何,是否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发展理念实施过程中经济转型发展引起的新电能服务需求,新的电能供应需求对原有的智能电网建设提出哪些新的发展方向,电网企业如何更好地提高运营效率以达到满足用户更高质量电能供应的需求?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中国现阶段电网企业的运营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基础上,识别现阶段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需求特性规律变化,进而提出未来加速智能电网建设和电网企业提升运营效率的优化建议与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也对未来电网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运营效率提供科学参考。基于此,本论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国家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发展目标,立足性能、信息传递速率、环保程度及效益等层面来建立健全智能电网企业运营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ANP—熵权组合评价模型,对2018年28家省级电网企业智能电网运营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发现:基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为此智能电网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也呈现出不均衡态势,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智能水平差异明显,前者要略高于后者,因此未来如何更好的挖掘中东部地区电网企业的运营发展潜力,更好地加速其向更高质量的智能电网布局以及提升自身运营绩效是国家智能电网布局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西部省级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和运营效率,也是中国智能电网建设“补短板”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落后地区通过电网智能发展运营高质量发展带动其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追赶效应”提供契机。(2)根据国家转型发展的典型特征分析,识别未来中国智能电网发展中的主要转变方向,分析其对电网运营状态可能带来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效果。首先,以国家绿色发展转型背景和碳达峰2030、碳中和2060年“双碳目标”约束下的清洁能源替代发展对智能电网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效果分析,以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网架规划带来的影响为典型情景进行了具体分析。其次,选取城市电网智能化发展中网格化发展对电网运营规划布局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第三,选取智能化发展对电网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提升经济效益提供了方向。结果发现:分布式电源发展将通过电网稳定性、可扩展性、满足灵活性需求等路径对电网运行效果产生影响,采用遗传算法对西北地区分布式电源接入产生的网架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某局域网为样本,通过负荷特性互补、站间互济的配电网规划思路,并利用蚁群算法和分支线组合方法进行优化求解,验证了网格化方法通过精准预测、合理分区和主辅网配合方式,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电能的同时,也提升电网企业的运营绩效水平。(3)根据上述结论,从企业内部运营和外部满足需求两方面提出中国加速智能电网发展和提升运行绩效的优化方向。首先,详细分析现阶段智能电网运营中的投入产出效率,通过国内外对比以及运行状态的多维度比较,识别资产效率效益不高的原因,提出精准化规划、标准化建设、精益化运维等方向下的智能电网企业效益提升路径,以及应用物联网、需求侧响应、自动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交互服务质量,支撑运营效率提升。其次,根据电动汽车和分布式电源等快速发展情景下,电力用户行为的新特点,用电行为改变规律等分析,识别用户行为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机理,并根据模型测算结论,预判电动汽车对电网负荷的多重直接和间接影响效果,为加速电网布局和提升用电质量提供科学参考。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从安全可靠、信息交互、智能高效、绿色环保和经济效益五个维度构建智能电网企业运营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构建TOPSIS—ANP—熵权组合评价模型对中国28家省级智能电网企业2018年运营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估,为识别处当前智能电网企业运营中的“短板”因素和区域进行了详细识别,为后期加快智能电网补短板和优化对策研究提供了依据。(2)通过构建改进遗传算法模型,在增加智能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有着相当积极的价值与意义。引入考虑分布式电源的网供负荷分析方法,按照蚁群算法和提出的分支线组合求解算法进行自动布线,最终拟定出能够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的、成本更为低廉的线路投资方案及成本策略,对于网格化优化城市配网规划具有科学的参考意义和价值。(3)以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发展为背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实施过程中对经济系统产生的显着影响为约束条件和发展契机,以中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转型中的电网企业智能化发展中的运营状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营状态评估、经济转型的电网智能化发展的新需求以及运营优化的优化方向等详细分析,提出未来加快中国电网智能化发展布局优化和提升运营绩效水平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实现智能电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徐川[2](2020)在《基于改进NSGA-Ⅱ的含储能电站的配电网经济性和可靠性综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十三五”进入收官阶段,我国对新能源具有的清洁无污染等特点越来越重视;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的并网给配电网稳定性带来很多全新挑战,我国在配电网中采用建设储能电站的方式减少新能源对配电网产生的消极影响。本文在了解储能系统发展的背景意义与国内外储能系统发展现状后,对含储能电站的配电网的经济性、可靠性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现有文献对储能技术研究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储能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多种实际应用。以研究含储能电站的配电网经济性和可靠性综合评价为目的,分析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OPSO)、第二代强度Pareto进化算法(SPEA2)和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通过ZDT测试函数,对三种算法进行评估比较,对性能较优的NSGA-Ⅱ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NSGA-Ⅱ的改进算法:选择初始种群时,结合反向学习机制得到正反向混合种群,从中选择更优的初始种群;精英选择策略中保留部分其它层级的优秀个体;交叉算子选用NDX代替SBX;通过测试函数验证,改进NSGA-Ⅱ具有更优良的性能。在考虑储能电池寿命条件下,对含储能电站的配电网经济性进行分析;根据初始投资成本、年维护成本、峰谷电价差收益、延缓电网扩建收益、政府补贴收益构建含储能电站的配电网经济性模型;采用序贯蒙特卡洛法,利用MATLAB软件,通过IEEE33节点模型对含储能电站的配电网可靠性进行评估,分析在储能电站接入位置相同条件下,容量不同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构建经济性与可靠性的综合模型,利用MATLAB软件,采用改进NSGA-Ⅱ,在IEEE33节点模型中对含储能电站的配电网经济性和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分场景研究储能电站的最优功率与容量。该论文有图37幅,表22个,参考文献95篇。
章晓凯[3](2020)在《龙湖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电力的需求从“用得上”转换成“用得好”。而配电网作为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供电环节,其供电可靠性水平直接反映了电力系统对用户的持续供电能力和服务质量,是衡量电力企业最为综合的指标。提升供电可靠性,是打造坚强智能电网的方向与标志,也是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坚强后盾与保障。为此本文以坐落在汕头中心地区的龙湖区配电网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供电可靠性评估和提升策略开展研究工作,以探索出符合该地区实际的配电网发展策略,主要内容包括:(1)对龙湖区配电网的运行情况展开调研,统计了该电网近几年实际运行的相关数据,并分析了龙湖区配电网的可靠性现状及薄弱环节。(2)将最小割集理论与可靠性评估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最小割集法的配电网可靠性定量评估算法,并分别考虑了备用电源、计划检修和继电保护动作对算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配电网网络分块化简的概念和规则,以满足可靠性评估算法的工程应用需求;最后通过对龙湖区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进行计算并与实际统计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3)为了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在考虑线路损耗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靠性与经济性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模型;将传统ABC算法与SFL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改进ABC算法,以适用于上述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进而针对优化模型中的开关状态向量,提出了一种整数型编码规则以减少向量维数,并提高求解效率;最后将龙湖区配电网作为实际算例,在MATLAB上进行了仿真优化,验证了本文所提的运行优化方法的正确有效性。(4)分别从网架、系统、设备和服务等四个维度综合提出龙湖区配电网可靠性提升策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策略中的各项措施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估和排序;最后确定可靠性问题治理的优选排序,提出龙湖区配电网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翁志鹏[4](2020)在《基于时序仿真的微电网可靠性评估》文中指出微电网以灵活多变、运行可靠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灵活的运行方式和复杂的运行特性也给微电网的可靠性评估带来挑战。本文搭建了含“运行-故障”时序寿命特性的微型燃气轮机模型、涵盖出力间歇性与波动性的光伏模型、计及风速的风机输出功率模型、兼顾时序波动性与随机性的负荷模型、考虑运行约束的储能系统充放电模型的微电网系统。以蒙特卡罗模拟全时序仿真法研究微电网系统的随机运行特性,从能量充裕度、运行可靠性及经济性的角度提出设备容量配置方案,确保了微电网系统的灵活、经济和可靠运行。从能量充裕角度,研究了微型燃气轮机、光伏、储能容量及功率变化对可靠性的影响,分析了设备容量对可靠性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可靠性指标在储能功率和容量坐标系下,同时呈现阶梯效应和饱和效应,给出了阶梯效应区和饱和效应区的边界参数计算方法。从运行可靠性及经济性角度,分析了光伏容量对系统可靠性变化规律,提出了光储容量及功率存在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采取光储容量及功率综合配置的方式可获得较好的可靠性收益;在负荷需求较低的位置安装光储系统能在获得较好可靠性收益的同时实现总成本最小。从可靠性、经济性角度建立了风光储微电网系统,评估了风机与微型燃气轮机容量配置、风机与光伏容量配置、不同风电渗透率下的储能容量配置对风光储微电网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能的投入会较好的提升系统可靠性但随之系统成本也会增加;加大风电投入比例,能在可靠性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储能的投入容量;采取合理的风电渗透比例,能实现发电系统可靠性及经济性的最佳折衷。在时序仿真的微电网可靠性评估基础上,计及Beta分布形状参数、风速、风光渗透率变化对可靠性指标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Beta分布中形状参数的变化,可以影响光伏的出力大小,进而影响系统的可靠性;风速的提升能提高风力机组的出力,进而改善系统的可靠性;不同风光配置比例下的系统可靠性不尽相同,合理规划风光配置比例能获得较好的可靠性收益。
王鑫[5](2020)在《基于电网安全性的城市配电网可靠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促使人民对生活的质量有了新的追求,如在日常生活中对电力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供电量的迅速增加,对电力系统供电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直接与用户相连的部分,其供电可靠性体现了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故应对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的提升。如何有效的进一步提高配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调研国内外电网现状,研究电网基本情况,选取上海市各电压等级下配电网的典型接线模式,使用一种结合配电网网架结构和负荷水平的可靠性评估算法,对不同电压等级下的配电网完成建模并评估,总结配电网理论可靠性与实际统计可靠性的差异所在,即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其次将总结的因素考虑进对规划方案的评估问题中,并提出一种的包含配电网网架结构层面指标的评价体系,使用一种综合改进AHP和CRITIC法相结合的评估方法。通过对各规划方案权重的计算,证明所提的规划评估方法的实用性以及所提出的包含配电网网架结构层面指标的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最后对基于安全性的配网可靠性研究,主要考虑当前对城网可靠性的研究通常都只考虑N-1安全准则,但其它安全准则下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对系统可靠性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比正常运行和计划方式下的可靠性评估,以及对比分析国内外安全准则,提出一种基于不同安全准则的可靠性评价方法,并对不同安全准则下系统供电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对城市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中,需全面的考虑不同情况下供电可靠性,充分结合城网的供电特点,从网架结构、安全准则等方向入手,深入研究不同运行方式下对配网可靠性的影响,有助于为城市配电网安全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杨竞[6](2021)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重构》文中提出随着资源总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约束日益明显,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与绿色、低碳、高效发展的新常态已不相适应。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背景下,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增加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是当前能源产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天然气的高效利用方式,在环保、灵活、安全等方面优势明显,我国政府明确给予鼓励,业界对该产业发展普遍看好并寄予厚望。但自2011年正式起步发展至今,该产业并未形成蓬勃发展之势,其前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担忧和质疑,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的经济回报预期不理想,在经济评价上缺乏能够客观体现该类项目投资运营特点的科学评价方式。针对这一现况,本文试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理清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项目经济性的各类因素,探索构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综合经济评价体系,为政策制定和市场投资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重构。全文共八章,分为基础研究、主体研究、结论建议三大部分:(一)第一、二章是全文的基础研究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基础概念,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研究阐述,明确全文研究的核心思路。(二)第三章至第七章是全文的主体研究部分,该部分依循基础研究形成的研究思路,在产业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传统评价方式的适应性缺陷提出对项目经济评价体系进行重构的框架设想,继而从“传统经济性”“环境补偿经济性”“不确定性经济性”入手构建项目的“综合经济评价体系”,最后进行实证分析。(三)第八章为全文的结论建议部分。该部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运用的主要经济学理论有:马克思主义投资理论、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影子价格理论、实物期权理论等。应用的主要经济学工具有:AHP-SWOT量化分析模型、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现金流折现法(DCF)、二叉树(Binomial Tree)期权定价模型等。研究的内容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阐述,明确了构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的核心研究思路。首先,基于马克思主义投资理论对项目投资的资本运行机理和价值增殖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资本主义投资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项目“经济性”考察的是项目投资的经济回报能力,其具体内涵是“资产价格与投入成本的差额”,其中“产品价格”是形成“资产价格”的基础要素,而“项目经济评价”就是对项目“经济性”的评估和预测。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出发对生态环境的经济属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生态环境既对经济发展形成约束,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自然物质条件,优质的生态环境意味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会”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机会”。人为创造的“绿水青山”(或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具有“生态产品”的属性,可以在市场交换中获取经济收益,也应被纳入到经济评价的范畴之中。再次,结合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对能源项目投资过程进行了剖析,发现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能源项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普遍分离,“能源项目的所有权凭证”成为资本交易市场中概念化的标的物,资产证券化形成的“虚拟资本”特征导致能源项目资产价格在市场波动中大幅变化,并对项目经济性造成显着影响。基于上述理论基础研究结论,本文明确了以项目经济性的“资产价格与投入成本的差额”内涵为逻辑起点,对传统经济评价方式的不足进行解析,并从“扩大产品概念外延”和“校准价格差额数量”的角度对传统经济评价方式进行改造、进而构建适合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自身特性的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思路。二、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量化研究发现项目经济性预期普遍较低是阻碍产业发展的首要负面因素。本文从对全国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上海、北京、四川等地的产业发展情况、项目投资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尽管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较传统供能方式在高效、环保、灵活、安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产业发展总体上表现出外热内冷的“虚火”特征,其实质状况与社会预期相去甚远:一是该产业的电力装机规模在全社会电力总装机容量中的占比极小,远未达到规划目标;二是项目核准之后的实质性落地和投资建设进度普遍滞后,这与投资者踊跃申报项目形成了强烈反差;三是产业布局明显不均衡,项目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省份及区域中心城市;四是市场参与者主要为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投资意愿较弱。通过应用AHP-SWOT模型对影响产业发展的自身优势、自身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等方面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发现,“项目经济性预期普遍较低(W1)”在全部13项细分因素中所占权重达到了0.2932,接近三分之一,是阻碍产业发展的首要负面因素。三、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传统经济评价方式及对应的“传统经济性”进行了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适应性缺陷研究形成了“综合经济评价体系”的框架设计。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传统经济评价方式是对项目寿命周期内全部净现金流的折现值总和进行计算(也即是现金流折现法DCF框架下的净现值NPV指标),本文将这种传统方式下得出的评价结果定义为“传统经济性”。由于“传统经济性”仅考虑了项目生产的能源产品为项目带来的收益、以及项目投资的初始建设成本及运营成本,其内涵可解释为“能源产品价格总和与投入成本的差额”。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传统经济性”对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存在明显的适应性缺陷:第一,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显着的外部效益,在现行的政策和市场条件下,这些外部效益并未在项目自身运营的价格要素中得到体现,且传统评价方式也未对可以通过市场化补偿机制获得的额外收益加以考虑,忽略了该类项目的经济外部性因素;第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传统经济评价方式忽视了投资者的柔性决策行为等因素,未充分考虑不确定性与项目经济回报能力之间的有机关联。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将经济评价从对传统“运营收益”的单一测量,拓展为对“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市场因素”多重维度的综合考量,并进而构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新体系的框架设想: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观点,按照“扩大产品概念外延”的思路,把该类项目的污染物减排效果视为与电、热、冷等能源产品同时产生的“生态产品”,将其纳入项目经济评价的范围;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观点,按照“校准价格差额数量”的思路,运用期权定价的相关工具,测量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三是通过上述两方面的补充,在“传统经济性”的基础上构建“传统经济性+环境补偿经济性+不确定性经济性”的“综合经济评价体系”。四、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环境补偿经济性”进行了研究,并推导了对应的量化测算模型。本文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碳排放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碳排放行为具有明显的经济负外部性,而该类项目与传统供能方式相比在碳减排方面的优势明显。这部分碳减排效果实质上是一种节约型“生态产品”,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额外经济收益。本文将这部分额外经济收益定义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环境补偿经济性”。由于碳减排效果是在电、热、冷等能源产品生产过程中伴生的附加产品,并未额外消耗成本,因此“环境补偿经济性”的内涵可解释为“碳减排生态产品价格总和”。同时,本文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尽管参与碳排放交易是实现碳减排外部效益内部化的可行途径,但由于目前我国交易市场不成熟、机制不健全、活跃度不够,目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有效的补偿,市场交易价格也不能充分体现碳减排行为的边际成本。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碳减排机制并结合影子价格理论,推导了典型场景下该类项目碳减排量以及绿色现值GPV的计算公式,以此形成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环境补偿经济性”的量化测算模型。五、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不确定性经济性”进行了研究,并推导了对应的量化测算模型。本文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投资运营特点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由于价格要素多、边界条件多,该类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大,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尤其明显。在此情况下,该类项目的资产价格波动性被进一步放大,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回报能力的影响作用也更加突出。对此,本文将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定义为“不确定性经济性”,它测量的是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性造成的“变化量”,其内涵可解释为“对价格差额的修正”。在对“不确定性经济性”进行量化研究时本文应用了实物期权理论。该理论认为项目投资过程和金融期权有类似特点,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选择行权来扩大收益和限制损失,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实物期权特征明显,其主要体现在投资者对项目进行处置(放弃)的“放弃期权”上。基于此,本文应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方法对该类项目的多期二叉树资产价格变化路径、期权价格变化路径、资产红利、各节点期权价格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推导构建了实物期权现值OPV的计算模型,以此形成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不确定性经济性”的量化测算模型。六、构建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综合经济评价体系”及对应的量化测算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了验证。基于前述研究,本文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经济评价方式进行了拓展,构建形成了“传统经济性+环境补偿经济性+不确定性经济性”的“综合经济评价体系”,并搭建了对应的“净现值NPV+绿色现值GPV+实物期权现值OPV”的“综合评价值EPV”量化测算模型。这种“综合经济评价体系”与传统经济评价方式的区别在于,其考虑了生态产品对经济性的补充、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性的影响,是对传统经济评价方式的扩展和完善。通过对典型项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可见:在目前的政策、市场条件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传统经济性(净现值NPV)较低,但该类项目具有显着的碳减排效果,其对应的潜在经济收益(绿色现值GPV)并未在项目自身运营收益中得到体现;同时,该类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经济性(实物期权现值OPV),印证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显着的不确定性特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经济性+环境补偿经济性+不确定性经济性”的“综合经济评价体系”及“综合评价值EPV”量化测算模型反映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自身特点,弥补了传统经济评价方式的适应性缺陷,有助于市场主体正确评估项目投资回报能力,增强投资意愿,促进产业发展。七、最后,本文根据前述研究成果,从综合评估项目投资经济性、提升项目自身运营经济效益、严格遵循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制定产业规划、给予实际政策扶持、积极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投资者和政府提供借鉴参考。
姚川珍[7](2019)在《滁州市中压配电架空网架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为保证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应通过科学开展配电网目标网架和建设时序研究,在保证可靠供电基础上,寻求网架发展过程中各类因素的相互协调。论文研究探讨建设网架结构简单、切改灵活、调度可靠高效、运维简单方便、便于营销管理的城区及中心集镇目标网架。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首先针对中压配电网网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负载率、出线间隔、电网结构等关键点进行了比对,分析了变电站存在主变重载率较高以及出线剩余间隔数较少的问题,分析了中压线路的网架存在分段数不合理、无效联络、联络率低、装接容量大等网架问题。然后讨论了中压配电网网架优化原则,针对主城区及中心集镇目标网架,建立了中压架空网架模型,提出了5种联络结构,分析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并给出了网架建设方案。并为保障电网能够安全可靠地向负荷发展各阶段有效过渡,提出一套适用于地区发展的中压网架结构及过渡方案。随后以得到的优化网架为基础,研究了适用于城市及中心集镇不同时期的中压架空目标网架演进方法。提出“可嫁接”、“可分离”和“可连理”的接线方式,保障电网“萌芽期—成长期—饱和期”三个阶段的网架均能有效过渡;提出“口字型”、“扇叶型”等网架结构,满足中心集镇各阶段负荷供电需求,保障地区网架能够合理过渡。最后结合论文研究成果,通过中心城区和科教园区中压配网主干网为例具体分析其可行性和推广性,总结了论文提出网架演进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且阐述了作为工程研究的经济效益。
沈诚亮[8](2019)在《城市电网检修计划优化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电力设备的计划检修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手段,而检修计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甚至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设备检修计划优化算法问题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发电机的检修安排上,而城市电网检修计划的主要对象是线路和变压器,并且城市电网的拓扑结构呈现配电网辐射状的属性,这都导致城市电网检修计划优化方法具有其特殊性,针对城市电网的检修计划优化方法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实际检修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了城市电网检修计划的优化模型。同时,通过多种智能算法的比较,选取了禁忌搜索法为最为基本的算法,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进,结合目前实际工作中的检修模式,对电气相关的检修设备进行“打包”处理,使其所需要进行搜索的邻域点数目大大降低,同时从优化源头上确保了优化结果的实际可行性,使该优化算法更适合城市电网检修计划的优化。本文的最后,利用改进后的禁忌搜索算法对一个城市电网的检修计划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为后续进一步完善城市电网检修计划的优化提供了基础。
张漫[9](2019)在《高中压配电网协调规划和组网形态研究》文中提出基于规划区域的负荷密度及其发展趋势以及技术装备水平,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高中压配电网结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问题,其中的高中压配电网协调规划和组网形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基于可靠性协调评估理论,探索了高中压配电网上下级网架之间的协调;建立了基于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高中压配电网协调优选模型,相应的优化结果可作为构建高中压网架组网形态的约束;提出了网状型和环状型组网形态的优化构建方法,并对网状型和环状型组网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于高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协调评估,考虑到高压配网一般存在多个有限切负荷率的实际情况,以及高压配网不同切负荷率与中压转供率相互结合对可靠性评估的不同影响,本文提出了等值4N+2M参数法:首先阐述了等值参数法的思路;其次在等值2参数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等值4N+2M参数法,重点研究了其参数和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然后对两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将两种方法应用到典型算例中,结果表明,虽然等值4N+2M参数法较2参数法计算工作量略微增加,但计算精确度却大大提高。基于先进电网调研明确了不同组网形态的分类和特点;分别定义了电网及其高中压配电网“强、简、弱”;建立了一套基于可靠性和经济性评估的高中压协调方案优选模型:采用等值4N+2M参数法进行可靠性指标的估算,再将其折算为经济指标,并以总费用最小进行方案优选。典型高中压协调方案可靠性经济性计算分析表明:若要实现高可靠性供电首先必须做强中压配电网;一般情况下,高压配电网不必做到“强”,“简”的高压配电网可以减轻城区通道和站址的压力(如双辐射),同时也能保证农村辐射型配电网合理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针对中压组网形态(或供电分区)的构建,提出了一套新的中压供电分区全局优化模型及其启发式求解方法:首先,明确规划区域候选主干通道布局;其次,基于负荷主干转供线路综合造价的最小化,在全局范围内优先形成可实现站间负荷转供的站间供电分区;然后,采用子供区并行排列的聚类方式细化负荷过大的供电分区;最后,分别在各供电分区内采用穷举法进行其子供区的优化匹配,形成大小适中的站间供电分区、自环供电分区和辐射供电分区。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有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基于柔性规划理念,提出了一套配电网网架柔性规划的思路、模型和方法,比较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两种中压组网形态(即网状型和环状型组网形态)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阐述了环状型组网形态在柔性规划中的优势,提出了网状型和环状型组网形态的优选模型和启发式求解方法,重点阐述了环状型组网形态的构建方法。算例分析表明了所提的柔性规划方法的有效和实用。
周应东[10](2019)在《城轨同相供电系统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多采用直流供电制式,但存在供电电压较低,牵引网损耗大,列车再生制动能量不易回馈电网以及杂散电流突出等问题。交流供电制式具有供电能力强、供电效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以负序为主的电能质量问题和列车过分相问题。将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可以扬长避短,更好地满足城轨牵引供电的技术需求。本文主要针对城轨供电系统采用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开展优化设计研究,提出主要供电设备的容量优化配置方法,为供电系统高效、安全和高质运行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作为牵引供电系统设计的基础,列车牵引计算是牵引供电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常规牵引计算的基础上对列车节能运行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空间状态转换的列车节能运行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寻优搜索列车最佳节能运行轨迹,实现了列车在给定运行时分条件下的节能优化运行。其次,推导了计及同相供电装置主变电所戴维南等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的同相供电系统牵引供电仿真模型,为供电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仿真平台。为兼顾同相供电系统可靠性与经济性,提出了以可靠度为约束的同相供电装置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法。最后,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实际线路为例,给出了城轨列车牵引计算结果,计算了不同区段下的牵引阻抗和导纳参数。对牵引供电系统进行供电仿真,根据仿真结果校验了牵引网的载流能力,并优化了牵引变压器和同相供电装置的容量配置。对比分析了组合式同相供电方案与原供电方案的经济性,表明组合式同相供电方案在建设投资和运营效益方面更具优势,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城市电网可靠性与计划的经济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电网可靠性与计划的经济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智能电网运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网发展运营管理研究 |
1.2.2 国内外关于智能电网的评价研究 |
1.2.3 电能交易(中长期、现货)市场机制 |
1.2.4 跨省跨区输配电定价及监管机制 |
1.3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3.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经济转型及智能电网运营管理相关理论 |
2.1 经济转型发展相关理论 |
2.2 智能电网发展相关理论 |
2.2.1 智能电网含义 |
2.2.2 智能电网发展相关理论 |
2.3 智能电网管理相关理论 |
2.3.1 电网评价相关理论 |
2.3.2 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法的电网优化 |
2.3.3 基于凸优化的电网优化研究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智能电网企业运营绩效的组合评价研究 |
3.1 智能电网发展评价模型选择 |
3.1.1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过程 |
3.1.2 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过程 |
3.1.3 基于TOPSIS方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
3.2 智能电网企业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1 智能电网运营评价原则 |
3.2.2 运营绩效评估指标选取 |
3.2.2.1安全可靠指标 |
3.2.2.2 信息互动指标 |
3.2.2.3 高效智能指标 |
3.2.2.4 绿色环保指标 |
3.2.2.5 经济效益指标 |
3.3 基于ANP-熵权-TOPSIS组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 |
3.3.1 权重确定结果 |
3.3.2 26家省级智能电网公司运营效果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经济转型对智能电网企业运营的新需求研究 |
4.1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网企业运营产生的影响分析 |
4.1.1 分布式电源种类及发展特点 |
4.1.2 构建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布式电源网络架构规划模型 |
4.1.3 实证结果分析 |
4.2 网格化对城市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
4.2.1 配电网供电网格化发展态势 |
4.2.2 考虑分布式电源的电网网格化发展规划研究 |
4.2.3 智能电网城市配电网网格化优化算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智能电网企业运营绩效提升路径优化的方向 |
5.1 基于企业内部资产管理效益分析的运营优化方向分析 |
5.1.1 智能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择 |
5.1.2 数据处理及说明 |
5.1.3 智能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效益评价结果 |
5.2 满足用户交互性的智能电网企业运营提升方向 |
5.2.1 影响用户行为关键要素及作用机理 |
5.2.2 电动汽车用户行为关键要素 |
5.2.3 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模型 |
5.2.4 需求侧响应用户行为关键要素 |
5.2.5 需求侧响应负荷模型 |
5.2.6 算例分析 |
5.2.7 需求侧响应对负荷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提升电网企业运营绩效水平优化 |
6.1 通过精准化规划、标准化建设与精益化运维提升智能电网资产效益 |
6.1.1 分布式电源网架优化提升电网运营水平 |
6.1.2 基于网格化建设提升智能电网企业运营效果 |
6.2 建设提升智能电网资产效率与投入产出效益 |
6.3 运维提升智能电网资产效率与投入产出效益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作者简介 |
(2)基于改进NSGA-Ⅱ的含储能电站的配电网经济性和可靠性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和背景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2 储能系统模型构建和应用 |
2.1 储能系统模型构建 |
2.2 储能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NSGA-Ⅱ的改进算法研究 |
3.1 多目标优化问题数学描述 |
3.2 常用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分析 |
3.3 测试函数与算例分析 |
3.4 改进的NSGA-Ⅱ |
3.5 本章小结 |
4 含储能电站的配电网经济性和可靠性研究 |
4.1 考虑储能电站的配电网经济性研究 |
4.2 考虑储能电站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改进NSGA-Ⅱ的含储能电站的配电网经济性和可靠性综合评价 |
5.1 构建目标模型 |
5.2 约束条件 |
5.3 求解策略 |
5.4 算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龙湖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供电可靠性的相关术语与定义 |
1.2.1 用户及用户统计单位 |
1.2.2 供电系统的状态 |
1.2.3 停电性质的分类 |
1.2.4 配电网的供电区域分类 |
1.3 研究现状 |
1.3.1 配电网可靠性计算评估的研究现状 |
1.3.2 配电网可靠性管理提升的研究现状 |
1.3.3 配电网可靠性和经济性协调优化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龙湖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现状及薄弱环节分析 |
2.1 引言 |
2.2 龙湖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现状分析 |
2.2.1 电网供电能力分析 |
2.2.2 电网结构分析 |
2.2.3 配电网自动化情况分析 |
2.3 龙湖区停电原因分析 |
2.3.1 总体停电情况 |
2.3.2 故障停电分析 |
2.3.3 预安排停电分析 |
2.4 龙湖区配电网供电薄弱环节分析 |
2.4.1 网架可靠性薄弱环节分析 |
2.4.2 系统可靠性薄弱环节分析 |
2.4.3 设备可靠性薄弱环节分析 |
2.4.4 服务可靠性薄弱环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最小割集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
3.1 引言 |
3.2 最小割集理论 |
3.2.1 配电网的最小连集 |
3.2.2 配电网的最小割集 |
3.3 基于最小割集法的可靠性评估算法 |
3.3.1 配电网可靠性指标体系 |
3.3.2 基于最小割集法的配电网的可靠性计算 |
3.3.3 计及备用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计算 |
3.3.4 计及计划检修的配电网可靠性计算 |
3.3.5 计及继电保护动作的配电网可靠性计算 |
3.4 可靠性评估算法在复杂配电网中的应用 |
3.4.1 网络分块 |
3.4.2 简化等值的配电网模型 |
3.4.3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计算过程 |
3.5 算例分析 |
3.5.1 RBTS-BUS4 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
3.5.2 龙湖东城片区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可靠性与经济性协调优化的配电网运行策略 |
4.1 引言 |
4.2 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多目标协调优化模型 |
4.2.1 经济性评估指标 |
4.2.2 目标函数 |
4.2.3 约束条件 |
4.3 改进ABC算法 |
4.3.1 ABC算法的基本原理 |
4.3.2 ABC算法的计算步骤 |
4.3.3 改进ABC算法 |
4.4 基于改进ABC算法的配电网运行优化 |
4.4.1 配电网的整数型编码 |
4.4.2 运行优化的适应度函数 |
4.4.3 基于改进ABC算法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流程 |
4.5 算例分析 |
4.5.1 改进ABC算法的性能测试 |
4.5.2 龙湖区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龙湖区配电网可靠性的综合提升策略 |
5.1 引言 |
5.2 提升网架可靠性水平 |
5.2.1 优化中低压配电网规划 |
5.2.2 加入分布式电源供电 |
5.2.3 提高配电网建设质量 |
5.3 提升系统可靠性水平 |
5.3.1 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 |
5.3.2 加强自动化系统应用 |
5.3.3 加强转供电管理 |
5.3.4 加强综合停电管控力度 |
5.4 提升设备可靠水平 |
5.4.1 提高设备运维工作质量 |
5.4.2 强化重复故障管控 |
5.4.3 强化用户故障出门管理 |
5.4.4 强化防外力破坏 |
5.4.5 提升设备采购质量 |
5.5 提升服务可靠水平 |
5.5.1 加强客户需求分析 |
5.5.2 发挥客户经理沟通协调作用 |
5.5.3 加强带电作业技术应用 |
5.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靠性综合提升策略评估 |
5.6.1 层次分析法 |
5.6.2 龙湖区配电网可靠性综合提升策略的层次结构 |
5.6.3 综合提升策略中各项措施的重要性评估 |
5.6.4 龙湖区配电网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基于时序仿真的微电网可靠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微电网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微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 |
1.4 储能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
1.5 论文内容 |
第二章 微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 |
2.1 引言 |
2.2 微电网全时序仿真模型 |
2.2.1 设备寿命过程的时序模型和MT输出功率模型 |
2.2.2 PV输出功率模型 |
2.2.3 WTG输出功率模型 |
2.2.4 负荷综合时序模型 |
2.2.5 ESS模型 |
2.3 基于时序的蒙特卡罗模拟 |
2.4 可靠性基本概念及可靠性指标体系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多态不确定性全时序仿真的微电网可靠性评估及规划 |
3.1 引言 |
3.2 可靠性评估算法 |
3.2.1 功率调度与负荷削减策略 |
3.2.2 可靠性评估程序开发 |
3.3 算例分析 |
3.3.1 PV与MT容量配置对可靠性的影响 |
3.3.2 PV与ESS不同容量配置对可靠性的影响 |
3.3.3 PV与ESS容量配置对可靠性的影响 |
3.3.4 PV与ESS功率配置对可靠性的影响 |
3.3.5 ESS功率与容量配置中的阶梯/饱和效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兼顾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光储微电网系统容量配置 |
4.1 引言 |
4.2 光储微电网系统模型分析 |
4.2.1 光储微电网系统结构 |
4.3 光储微电网系统全时序仿真状态分析及可靠性评估流程 |
4.3.1 光储微电网系统全时序仿真状态分析 |
4.3.2 可靠性评估流程 |
4.4 兼顾可靠性的光储微电网系统经济性分析 |
4.4.1 光储微电网系统经济优化目标函数 |
4.4.2 光储微电网系统约束条件 |
4.5 算例分析 |
4.5.1 算例参数设置 |
4.5.2 PV容量变化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与经济性分析 |
4.5.3 光储容量及功率变化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与经济性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及容量配置 |
5.1 引言 |
5.2 微电网系统控制策略及经济效益分析 |
5.2.1 微电网系统控制策略 |
5.2.2 成本模型 |
5.3 算例分析 |
5.3.1 算例参数 |
5.3.2 WTG与MT容量配置对可靠性的影响 |
5.3.3 WTG与PV容量配置对可靠性的影响 |
5.3.4 不同风电渗透率下ESS容量对可靠性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微电网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
6.1 引言 |
6.2 PV模型中Beta分布参数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
6.2.1 α不变,β变化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
6.2.2 β不变,α变化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
6.3 风速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
6.4 风光渗透率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电网安全性的城市配电网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相关技术背景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基于网架结构和负荷水平的理论可靠性定量分析方法 |
2.1 可靠性评估方法 |
2.2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指标 |
2.3 可靠性评估的双向搜索法 |
2.3.1 可靠评估的FMEA法 |
2.3.2 可靠评估的最小路法 |
2.3.3 双向搜索算法 |
2.4 配电网接线算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上海电网典型主接线可靠性评估 |
3.1 110kV典型主接线可靠性评估 |
3.1.1 110kV典型接线方式 |
3.1.2 110kV高压配电网典型结构可靠性分析 |
3.2 35kV典型主接线可靠性评估 |
3.2.1 35kV典型接线方式 |
3.2.2 35kV高压配电网典型结构可靠性分析 |
3.3 10kV典型接线模式与可靠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
4.1 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的因素 |
4.1.1 网架结构影响 |
4.1.2 线路影响 |
4.1.3 供电能力 |
4.2 优化网架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
4.2.1 电网能力 |
4.2.2 优化网络结构 |
4.3 考虑网架结构的配电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估 |
4.3.1 配电网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 |
4.3.2 配电网可靠性综合评估 |
4.3.3 算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力系统安全性对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
5.1 基于安全性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
5.2 国内外安全性对比分析 |
5.2.1 国内外安全性 |
5.2.2 国内外“N-1”停运 |
5.2.3 国内外“N-1-1”停运 |
5.3 考虑安全性的配电网可靠性综合评价 |
5.3.1 配电网安全性综合评价 |
5.3.2 算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6)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基础概念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必要性的相关研究 |
1.3.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1.3.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的相关研究 |
1.3.4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综合效益的相关研究 |
1.3.5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研究 |
2.1 马克思主义投资理论基础研究 |
2.1.1 投资的本质 |
2.1.2 能源项目投资的资本运行机理 |
2.1.3 能源项目“经济性”的内涵:资产价格与投入成本的差额 |
2.2 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基础研究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经济思想 |
2.2.2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对能源发展的指导意义 |
2.2.3 人造“绿水青山”的“生态产品”属性 |
2.3 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基础研究 |
2.3.1 虚拟资本的定义及特点 |
2.3.2 能源项目资产证券化带来的虚拟资本特征 |
2.3.3 虚拟资本特征对能源项目经济评价的影响 |
2.4 研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的核心思路 |
2.4.1 解析传统方式不足——基于马克思主义投资理论 |
2.4.2 扩大产品概念外延——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 |
2.4.3 校准价格差额数量——基于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研究 |
3.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分析 |
3.1.1 装机容量在能源产业总量中占比极小 |
3.1.2 实质性投资建设普遍滞后 |
3.1.3 项目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 |
3.1.4 民营企业参与投资较少 |
3.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
3.2.1 AHP-SWOT模型应用基础 |
3.2.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3.2.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 |
3.2.4 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项目经济性预期普遍较低 |
3.3 本章小结 |
4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传统经济评价方式与“传统经济性”研究及构建“综合经济评价体系”的框架设计 |
4.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传统经济性”的内涵 |
4.1.1 基于现金流折现法(DCF)的传统经济评价方式 |
4.1.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运营特点 |
4.1.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性能特点 |
4.1.4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净现值(NPV)计算模型 |
4.1.5 “传统经济性”内涵解析:能源产品价格总和与投入成本的差额 |
4.2 “传统经济性”的适应性缺陷 |
4.2.1 适应性缺陷I:未体现项目的经济外部性因素 |
4.2.2 适应性缺陷II:未考虑不确定性对经济回报能力的影响 |
4.3 重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的框架设计 |
4.3.1 扩大产品概念外延:生态产品对经济性的补充 |
4.3.2 校准价格差额数量:不确定性对经济性的影响 |
4.3.3 “综合经济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
4.4 本章小结 |
5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环境补偿经济性”研究 |
5.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环境补偿经济性”的内涵 |
5.1.1 碳排放的经济负外部性 |
5.1.2 碳排放交易的理论背景 |
5.1.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生态产品:碳减排效果 |
5.1.4 “环境补偿经济性”内涵解析:碳减排生态产品价格总和 |
5.2 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5.2.1 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
5.2.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参与碳排放交易存在的问题 |
5.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环境补偿经济性”量化测算模型 |
5.3.1 碳减排基准线的定义和减排量计算方法 |
5.3.2 基准线碳排放量分析 |
5.3.3 项目碳减排量分析 |
5.3.4 碳减排量影子价格分析 |
5.3.5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绿色现值(GPV)计算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6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不确定性经济性”研究 |
6.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不确定性经济性”的内涵 |
6.1.1 虚拟资本特征与实物期权理论的链接 |
6.1.2 实物期权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
6.1.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实物期权特性和类型 |
6.1.4 “不确定性经济性”内涵解析:对价格差额的修正 |
6.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不确定性经济性”量化测算模型 |
6.2.1 实物期权现值的主要计算方式 |
6.2.2 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应用基础 |
6.2.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实物期权现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
6.2.4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多期二叉树模型 |
6.2.5 项目资产价格及变化路径 |
6.2.6 项目运营阶段、投资初始时刻、结束时刻期权价格 |
6.2.7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实物期权现值(OPV)计算模型 |
6.3 本章小结 |
7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综合经济评价体系”实证分析 |
7.1 “综合经济评价体系”的内涵构成和量化测算模型 |
7.1.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综合经济评价体系”的内涵构成 |
7.1.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综合评价值(EPV)计算模型 |
7.2 实证分析 |
7.2.1 实证案例概况 |
7.2.2 项目系统技术性能评价 |
7.2.3 项目“传统经济性”评价——净现值NPV计算 |
7.2.4 项目“环境补偿经济性”评价——绿色现值GPV计算 |
7.2.5 项目“不确定性经济性”评价——实物期权现值OPV计算 |
7.2.6 项目“综合经济评价体系”分析——综合评价值EPV计算 |
7.2.7 实证分析结论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建议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相关建议 |
8.2.1 关于参与市场投资的建议 |
8.2.2 关于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科研成果 |
致谢 |
(7)滁州市中压配电架空网架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中压配电网网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2.1 CZ市中压配电网现状概述 |
2.2 CZ市中压配电网网架分析 |
2.3 CZ市中压配电网运行问题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配电网中压网架配置原则与优化研究 |
3.1 供电安全、经济性及可靠性评估原则 |
3.2 10kV配网网架配置原则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压网架演进过程及供电单元模块研究 |
4.1 名词定义 |
4.2 一般中心集镇中压架空网架演进过程 |
4.3 主城区中压架空目标网架演进过程 |
4.4 中压目标网架负载校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Z市地区配电网网架优化应用 |
5.1 县城及一般乡镇的配电网优化应用及效果分析 |
5.2 主城区的配电网优化应用 |
5.3 网架结构比较与适应性 |
5.4 经济效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城市电网检修计划优化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城市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的意义 |
1.2 城市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的现状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城市电网检修计划优化数学模型 |
1.3.2 城市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算法研究 |
1.3.3 现有研究的问题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城市电网检修计划优化模型的建立 |
2.1 城市电网设备检修方法 |
2.2 城市电网检修计划编制现状 |
2.3 城市电网检修计划优化模型 |
2.3.1 最小停电负荷数目标 |
2.3.2 最高电网可靠性目标 |
2.3.3 最大计划柔性目标 |
2.4 城市电网检修计划的约束条件 |
2.4.1 电网元件物理载流能力的限制 |
2.4.2 人力资源的束缚 |
2.4.3 上下级电网工作的约束 |
2.4.4 互斥工作的条件约束 |
2.4.5 不可重复停电的限制 |
2.5 小结 |
第3章 优化算法的比较与确定 |
3.1 模拟退火算法 |
3.2 遗传算法 |
3.3 禁忌搜索法 |
3.4 神经网络优化算法 |
3.5 优化算法的选择 |
第4章 禁忌搜索算法应用的改进 |
4.1 城市电网及其检修计划的特点 |
4.2 检修方式的分类 |
4.2.1 模式一: 110千伏变电站全停检修模式 |
4.2.2 模式二: 110千伏变电站半停检修模式 |
4.2.3 模式三: 单设备检修 |
4.2.4 模式四: 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母线综合检修模式 |
4.3 检修计划优化算法应用的改进 |
4.4 检修计划的优化 |
第5章 禁忌搜索应用的优化及算例分析 |
5.1 应用优化后的计算流程 |
5.2 电网结构及相关信息 |
5.2.1 电网的基本结构 |
5.2.2 待检修设备信息 |
5.2.3 电网负荷及转供能力 |
5.3 检修约束 |
5.4 优化方案 |
5.5 优化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高中压配电网协调规划和组网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中压可靠性评估 |
1.2.2 高中压配电网的协调规划 |
1.2.3 中压配电网供电分区的划分 |
1.2.4 网架柔性规划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基于4N+2M参数的高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协调评估 |
2.1 引言 |
2.2 等值电源4N+2M参数法 |
2.2.1 假设条件和相关定义 |
2.2.2 协调评估基本思路和方法 |
2.2.3 基于2参数等值电源的协调计算 |
2.2.4 基于4N+2M参数等值电源的协调计算 |
2.2.5 两种等值电源的比较分析 |
2.2.6 算例分析 |
2.3 高压常用接线的可靠性指标计算 |
2.3.1 故障分类 |
2.3.2 二阶故障计算 |
2.3.3 高压常用接线可靠性指标简化公式汇总 |
2.3.4 高压常用接线可靠性指标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网架结构的高中压配电网协调优选模型 |
3.1 引言 |
3.2 先进电网结构调研 |
3.2.1 法国巴黎电网 |
3.2.2 新加坡电网 |
3.2.3 调研启示 |
3.3 网架结构 |
3.3.1 接线模式 |
3.3.2 组网形态 |
3.4 高中压配电网协调优选模型 |
3.4.1 网架结构“强、简、弱”的分类 |
3.4.2 协调优选模型 |
3.4.3 费用估算 |
3.5 典型网架协调方案的可靠性经济计算分析 |
3.5.1 具体协调方案 |
3.5.2 基础数据 |
3.5.3 可靠性计算分析 |
3.5.4 经济性计算分析 |
3.5.5 综合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中压配电网供电分区的划分 |
4.1 引言 |
4.2 供电分区的分类和优化模型 |
4.2.1 供电单元及其子供区 |
4.2.2 供电网格及其子供区 |
4.2.3 供电分区优化模型 |
4.2.4 模型求解思路 |
4.3 网格划分模型和方法 |
4.3.1 网格划分模型 |
4.3.2 网格划分方法 |
4.4 网格子供区细分模型和方法 |
4.4.1 子供区细分模型 |
4.4.2 子供区细分典型方式 |
4.4.3 子供区细分方式选择 |
4.4.4 基于单元子供区并行排列的负荷聚类方法 |
4.5 供电单元划分模型和方法 |
4.5.1 站间供电单元 |
4.5.2 自环供电单元 |
4.5.3 辐射供电单元 |
4.6 应用算例 |
4.6.1 负荷分布和变电站布点规划 |
4.6.2 主干通道布局 |
4.6.3 供电网格和供电单元划分方案 |
4.6.4 常规供电分区方法与本文方法的比较 |
4.7 本章小结 |
5 不确性条件下中压组网形态优选模型和方法 |
5.1 引言 |
5.2 组网形态优选模型 |
5.2.1 优选模型 |
5.2.2 费用估算 |
5.3 模型求解方法 |
5.4 应用案例 |
5.4.1 负荷预测和变电站规划 |
5.4.2 通道规划 |
5.4.3 组网形态选择 |
5.4.4 组网形态方案比选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C.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10)城轨同相供电系统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制式 |
1.2.2 同相供电技术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列车牵引计算及节能运行优化研究 |
2.1 列车牵引计算模型 |
2.1.1 列车受力分析 |
2.1.2 列车运动模型 |
2.1.3 列车节时运行策略 |
2.2 基于遗传算法的列车节能运行研究 |
2.2.1 遗传算法原理 |
2.2.2 列车节能运行优化建模 |
2.2.3 算法验证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轨同相供电系统及其相关技术 |
3.1 现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
3.2 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 |
3.2.1 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基本结构 |
3.2.2 组合式同相供电负序补偿原理 |
3.3 城轨同相供电系统结构 |
3.3.1 主变电所 |
3.3.2 中压网络与降压变电所 |
3.3.3 牵引网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轨同相供电方案优化设计研究 |
4.1 城轨同相供电系统牵引供电仿真模型 |
4.1.1 主变电所数学模型 |
4.1.2 牵引网数学模型 |
4.1.3 牵引负荷数学模型 |
4.1.4 牵引供电仿真流程 |
4.2 主变电所主要供电设备容量设计 |
4.2.1 主要供电设备容量计算 |
4.2.2 主要供电设备容量设计方法 |
4.3 以可靠度为约束的同相供电装置容量优化配置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某市轨道交通2号线供电系统设计 |
5.1 某市城轨2号线概况 |
5.1.1 线路基本概况 |
5.1.2 列车参数信息 |
5.1.3 原供电方案概况 |
5.2 某市城轨2号线同相供电方案设计 |
5.2.1 列车牵引计算 |
5.2.2 牵引网阻抗和导纳计算 |
5.2.3 牵引供电系统潮流计算 |
5.2.4 接触网载流校验 |
5.2.5 主变电所主要供电设备容量配置 |
5.3 供电方案经济性分析 |
5.3.1 建设成本 |
5.3.2 运营效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四、城市电网可靠性与计划的经济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智能电网运营优化研究[D]. 王永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基于改进NSGA-Ⅱ的含储能电站的配电网经济性和可靠性综合评价[D]. 徐川.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3]龙湖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策略研究[D]. 章晓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基于时序仿真的微电网可靠性评估[D]. 翁志鹏.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5]基于电网安全性的城市配电网可靠性研究[D]. 王鑫.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6]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重构[D]. 杨竞. 四川大学, 2021(12)
- [7]滁州市中压配电架空网架优化设计研究[D]. 姚川珍. 东南大学, 2019(01)
- [8]城市电网检修计划优化方法研究与应用[D]. 沈诚亮. 浙江大学, 2019(01)
- [9]高中压配电网协调规划和组网形态研究[D]. 张漫. 重庆大学, 2019(01)
- [10]城轨同相供电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 周应东.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标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论文; 分布式电源论文; 计算负荷论文; 智能城市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