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宫峡部妊娠误诊2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文献综述)
王柳,周丹,胡馨予,邵燕霞,陈希奎,张亚萍,廖珍兰[1](2021)在《腹腔镜下吻合术治疗陈旧性宫体宫颈离断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骨盆创伤导致陈旧性子宫体与子宫颈分离罕见,陈旧性子宫颈断裂者可因经血引流受阻而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如闭经、周期性腹痛、痛经、不孕症等。该文报道1例16岁女性因陈旧性宫体宫颈断裂导致痛经4+年,进行性加重1年的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腹腔镜陈旧性子宫体、子宫颈吻合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清除术;结合术中情况及病理结果,确诊子宫体与子宫颈完全分离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术后患者痛经缓解,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宫腔线连续。骨盆创伤需警惕子宫体子宫颈断裂可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腹腔镜下吻合术治疗宫体宫颈断裂可行。
李静静[2](2020)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鹤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8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3至49岁,平均年龄为32.98±4.56岁,其中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为A组38例,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病灶切除术为B组42例。分析医疗记录包括年龄,胎龄,剖宫产的次数,上次妊娠与剖宫产瘢痕妊娠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等各项指标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的手术时间(P<0.05)。A与B组相比,术中失血量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成功率为97.37%,B组的成功率为9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组的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均较A组的显着缩短,都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有术后发烧,栓塞后综合症,术后疼痛,术中邻近器官损伤,术后大出血和宫颈管粘连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的住院时间(P<0.05),总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清宫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保留生育功能,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短。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病灶切除术的应用进行总结和拓展,也进一步优化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压力。
张蕊[3](2020)在《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效果,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医院诊断为CSP并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选择采用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的患者为A组,选择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的患者为B组,选择采用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治疗成功率、治疗后第1天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下降幅度、血HCG值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住院天数、费用等,分析各种方法的疗效及优缺点。同时分析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1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HCG下降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血HCG值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清宫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小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小于妊娠病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均小于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小于妊娠病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病灶切除组术中出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HCG下降率均大于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大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病灶切除组血HCG值降至正常时间小于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小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引导下清宫组治疗成功率91.9%,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治疗成功率90.9%,妊娠病灶切除组治疗成功率100.0%,三种方法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所有I型CSP中,超声引导下清宫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大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清宫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小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II型CSP中,超声引导下清宫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大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清宫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小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失败组的治疗前血HCG值、妊娠病灶周边血流丰富占比高于成功组,瘢痕处肌层厚度小于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治疗前血HCG值、妊娠病灶周围血流丰富最终进入回归方程(P<0.05),且OR值>1。结论1针对不同CSP分型,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均有较高成功率;但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术后发热及肢体疼痛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2对于I型CSP,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成功率高,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的优点,为首选方法;对于II型CSP,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可减少清宫术中的失血,降低大出血风险。3 CSP患者治疗后需严密监测血HCG及超声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补救措施。4治疗前血HCG值偏高、妊娠病灶周围血流丰富是CS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图5幅;表16个;参113篇。
苗立友[4](2018)在《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早期诊断及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在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早期诊断及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U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证实为CSP的患者71例,均行UACE治疗,并行经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对上述71例CSP患者的临床表现、UACE治疗前后的超声资料、清宫术后的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不同类型CSP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之间的差异。结果:(1)UACE术前超声,二维:Ⅰ型CSP31例,Ⅱ型CSP33例,Ⅲ型CSP7例,其中67例CSP瘢痕前方最薄子宫肌层厚度均值为(2.65±1.06)mm,4例瘢痕前方肌层显示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40例孕囊或包块周边血流信号丰富,30例周边血流信号稀疏,1例可见外溢至膀胱。脉冲多普勒(PW):15例可探及高速低阻血流频谱,阻力指数RI(0.42±0.088)。(2)UACE术后3~6天超声,二维:29例孕囊透声欠佳,周边回声增强,5例包块回声更不均匀,2例包块内见液性暗区,其余35例二维未见明显改变。CDFI:63例孕囊或包块周边血流信号消失,8例仅见稀疏的点状血流信号。PW:4例可探及低速的静脉频谱。(3)UACE术后3~6天71例CSP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62例术后瘢痕处无包块形成;5例Ⅱ型CSP术后瘢痕处有包块形成,3~5个月内包块均消失;3例Ⅱ型CSP清宫后又行宫腔镜下妊娠物残留电切术;1例Ⅱ型CSP清宫后又行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去除术+子宫修补术。71例CSP患者的血β-HCG均于术后2~3周降至正常,35~50天内月经恢复。(4)完全突入型CSP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明显多于部分突入型和包块型CSP(P<0.05)。结论:(1)CSP的超声表现比较典型,超声可以明确诊断早期CSP。(2)超声可以有效全面评估UACE对CSP治疗后的疗效。(3)超声可以实时监测并有效指导清宫术,有助术后有效动态随访观察。
马晓彤[5](2018)在《残角子宫妊娠临床特点与诊治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残角子宫妊娠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诊疗方案,提出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与处理方案。方法:收集2008.12017.12期间就诊于我院并获得病理确诊的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病例,并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2008.12017.12期间报道的所有病理明确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病例156例,平均年龄25.90岁(1842岁);明确分型的患者145例,其中15例属于ⅡA-1a型(10.34%),130例残角子宫妊娠属于ⅡA-1b型(89.66%);不同类型的残角子宫妊娠发病年龄无显着性差异(χ2=1.184,P=0.277)。残角子宫位于单角子宫左侧55例(35.26%),残角子宫位于单角子宫右侧101例(64.74%)。(2)根据残角子宫妊娠停经月份分析,早期妊娠的残角子宫妊娠病例61例(39.11%),中期妊娠的69例(44.23%),晚期妊娠尚不足月的13例(8.33%),足月妊娠的11例(7.05%),过期妊娠的2例(1.28%)。从就诊原因这个角度分析,以下腹痛就诊者69例(44.23%),流产、引产失败就诊患者38例(24.36%),产检发现腹部包块者10例(6.41%),产检时发现残角子宫妊娠者11例(7.05%),因胎位异常等原因剖宫产发现者9例(5.77%),因胎动减少或消失就诊12例(7.69%),仅表现阴道流血症状的患者6例(3.85%),1例(0.64%)患者仅表现头晕、乏力。对各停经月份主要就诊原因分析,早期妊娠的残角子宫妊娠病例下腹痛者14例(22.95%),流产失败就诊者25例(40.98%);中期妊娠的下腹痛者47例(68.12%),引产失败就诊者14例(20.28%);晚期妊娠尚不足月的胎儿胎动减少或消失者8例(61.53%);过期妊娠的2例(1.28%),因胎位异常等产科原因剖宫产1例(50%)。残角子宫破裂77例(49.36%),残角子宫妊娠患者发生残角子宫破裂与停经月份有关联,中期妊娠患者更易发生子宫破裂(χ2=31.913,P=0.000)。从既往孕产史角度分析,既往有过孕产史52例(33.33%),42例已有至少1个子女(26.92%)。(3)对术前诊断结果分析,术前确诊病例仅50例(32.05%),术前误诊为输卵管妊娠42例(26.93%),双角子宫妊娠23例(14.74%)。145例(92.95%)患者仅进行妇科超声检查,其中39例(26.90%)妇科超声确诊。妇科超声联合子宫输卵管造影和/或盆腔核磁检查11例,均术前确诊为残角子宫妊娠(100%)。妇科超声联合子宫输卵管造影和/或盆腔核磁检查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妇科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45,P=0.000)。(4)就诊后采用手术治疗的156例(100%),其中1例患者因失血过多术中死亡。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类,因残角子宫妊娠死胎未处理、盆腹腔严重感染,破坏单角子宫行次全子宫切除者1例(0.64%);足月剖宫产同时切除妊娠的残角子宫及13例(8.39%);切除妊娠的残角子宫者141例(90.97%),其中115例(81.56%)患者行开腹探查,22例(15.60%)腹腔镜切除,4例(2.8%)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5)155例及时就诊,处理得当,术后恢复良好,仅1例患者死亡。结论:1、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多在生育年龄被发现,绝大部分残角子宫妊娠患者为ⅡA-1b型,不同类型的残角子宫妊娠发病年龄无显着性差异。多数残角子宫位于正常子宫右侧。2、残角子宫妊娠早期常没有典型症状,多以下腹痛或流产、引产失败就诊。残角子宫妊娠患者发生残角子宫破裂与停经月份有关联,中期妊娠患者发生子宫破裂比例更高。仅有少数患者能妊娠足月。妊娠晚期多由于产科并发症行剖宫产时发现。残角子宫妊娠多有不良孕产史,只有少数患者分娩过胎儿。3、现阶段接诊医者对于残角子宫妊娠误诊率极高。单一应用妇科超声检查诊断残角子宫妊娠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辅助检查手段,但仅有少数患者由超声明确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妇科超声联合盆腔核磁检查术明显提高残角子宫妊娠的确诊率。4、残角子宫妊娠目前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切除妊娠的残角子宫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术方式。5、经过及时处理,大部分残角子宫妊娠的病人,治疗后预后良好。残角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可以再次妊娠。
欧婕,李志毅,刘欣燕[6](2015)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宫颈妊娠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提高宫颈妊娠诊断率,改善宫颈妊娠预后。方法通过对协和医院收治的一位宫颈妊娠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B超或者MRI等检查几乎可以诊断宫颈妊娠,误诊的病例往往因不恰当的操作增加阴道流血。结论完善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宫颈妊娠诊断,避免盲目宫腔操作,UAE等手段也明显改善宫颈妊娠预后。
义琴[7](2015)在《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诊治》文中指出子宫疤痕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子宫疤痕妊娠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其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易导致终止妊娠时大出血,甚至丧失生育功能、危及患者生命。应尽早确诊、及时终止妊娠,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许永贤[8](2014)在《子宫峡部妊娠诊断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子宫峡部妊娠为一种异位妊娠方式,是指孕卵着床和发育位于子宫组织学内口以上解剖学内口以下的峡部,临床罕见且较为凶险。随着人工流产和剖宫产率的提高,本症的发生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临床医师没有足够的认识,人流时处理不当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或子宫破裂的发生,危及孕妇的生命安全。为此,为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回顾性分析镇赉县中医院收治的6例子宫峡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指导临床对该症的诊断和治疗,报道如下。
张向群[9](2013)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磁共振诊断及其风险因素的分析》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剖宫产瘢痕妊娠的MRI影像学特点目的1、探讨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的MRI表现。2、探讨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的分型及其MRI影像表现。方法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收集南方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期间,经手术证实的28例CSP病例的MRI及经阴道超声资料,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9岁。临床表现:28例患者停经时间14-90天,尿HCG均阳性,下腹痛伴阴道流血21例;下腹痛5例;其余2例无不适。所有患者有1-3次剖宫产史。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为3-96个月。主要仪器与设备24例患者采用荷兰PILLIPS公司的ARCHIVA1.5超导磁共振机,4例患者采用GE EXCITE3.0超导磁共振进行检查。体部相控阵线圈。2、扫描方法28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病人仰卧位,平静呼吸,扫描范围包括整个盆腔,先进行MRI平扫,扫描序列包括:T1WI TSE序列,横断位,矢状位;T2W TSE序列横断位、矢状位;横断SPIR压脂序列,然后进行增强扫描,使用(喷替酸葡甲胺)Gd-DTPA,按0.1mmol/kg体重,流率2.0ml/s由肘静脉注射,3-10分钟后进行T1WI SPIR压脂增强横断位,矢状位扫描。视野(FOV)200-300,层厚5mm,层间隔lmm。采集矩阵300-512,重建矩阵:320-512。2、图像分析由至少两位MRI室高级医师用双盲法单独阅读首次MRI片,细致观察1)、孕囊着床位于子宫的位置。2)、观察前次手术瘢痕位置。3)、判断孕囊植子宫肌层的情况及其与瘢痕的关系。4)、判断测量孕囊与膀胱之间肌层厚度。意见不一致时,协商后得出结果。术中观察孕囊位置及其孕囊植入子宫肌层情况。术后将清除之胚囊组织及瘢痕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1、子宫下段切口瘢痕的影像表现:28例CSP中手术瘢痕位于子宫下段-子宫峡部前壁者27例,1例瘢痕位于子宫体部前壁,MRI表现为局部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局部向内凹陷或变薄,T1WI、及T2WI瘢痕均表现为低信号。2、孕囊的分型及影像学表现:1)、囊状孕囊:28例CSP均清楚显示孕囊,孕囊大小10x6x7mm-30x20x16mm不等。其中23例呈囊状信号特征,孕囊在T1WI上表现为边界不清圆形、椭圆形低信号影,在T2WI上表现为一边界清楚囊状高信号,增强后孕囊壁可见环形薄壁强化,23例囊性孕囊中9例孕囊位于子宫肌层,余14例孕囊向子宫肌层浸润同时向宫腔内生长,局部子宫峡部前壁明显变薄。2)、包块型孕囊:28例中5例孕囊表现为不规则包块影,T1W呈等信号中夹杂局限性高信号,在T2WI上呈等、高混杂信号,5例包块型者宫腔内均见积血。包块向宫腔内生长并向子宫前壁肌层浸润生长,增强后表现为包块内突起状明显强化。3、孕囊与膀胱的关系23例囊性孕囊中9例孕囊位于瘢痕周围肌层内,9例中5例孕囊向前方膀胱方向突出生长,14例位于瘢痕处及宫腔内,即:孕囊大部位于瘢痕上方的下段宫腔内,小部分深入瘢痕处;5例包块型者孕囊均位于瘢痕处,2例孕囊向膀胱方向突出生长,突出于子宫轮廓外。3例见子宫前壁肌层浸润,增强后表现为包块内突起状明显强化。孕囊着床的瘢痕处肌层明显变薄,肌层厚度1.1-4Imm。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具有一定的MRI特征,正确掌握其影像特征可以对临床治疗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第二部分MRI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超声的对照研究目的1、探讨MRI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优势。2、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优势。3、MRI、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方法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收集南方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期间,经手术证实的28例CSP病例的MRI及经阴道超声资料,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9岁。临床表现:28例患者停经时间14-90天,尿HCG均阳性,下腹痛伴阴道流血21例;下腹痛5例;其余2例无不适。所有患者有1-3次剖宫产史。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为3-96个月。2、仪器设备MRI仪器:24例患者使用荷兰PILLIPS公司的ARCHIVA1.5超导磁共振机,体部相控阵线圈进行扫描。4例患者采用GE EXCITE3.0超导磁共振、体部相控阵线圈进行扫描。经阴道超声仪器:28例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采用东芝Xario型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为5-7MHz。19例患者同时还进行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采用阿洛卡SSD-ALPHAS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7.5Hz。3、检查方法MRI扫描方法:28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病人仰卧位,平静呼吸,扫描范围包括整个盆腔。先进行MRI平扫,扫描序列包括:T1WI TSE序列,横断位,矢状位;T2W TSE序列横断位、矢状位;横断SPIR压脂序列,然后进行增强扫描,使用(喷替酸葡甲胺)Gd-DTPA,按0.1mmol/kg体重,流率2.0ml/s由肘静脉注射,后进行T1WI SPIR压脂增强横断位,矢状位扫描。视野(FOV)200-300,层厚5mm,层间隔1mm。采集矩阵300-512,重建矩阵:320-512。28例均于经阴道超声检查1—2天内进行MRI检查。超声检查方法:患者检查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将阴道探头套上安全套,再缓慢将探头放置于阴道内。4、MRI、经阴道超声图像分析由至少两位MRI室、经阴道超声高级医师用双盲法单独阅读首次MRI片,及操作经阴道超声检查,细致观察1)、孕囊大小、性质、着床位于子宫的位置。2)、观察前次手术瘢痕位置。3)、瘢痕厚度、孕囊植入子宫肌层的情况及其与瘢痕的关系。4)、判断测量孕囊与膀胱之间肌层厚度。5)、宫腔出血及孕囊内出血情况。6)、阴道超声孕囊卵黄囊是否存在、胚芽搏动情况。意见不一致时,协商后得出结果。5、手术方式28例中19例行经阴道剖宫产瘢痕妊娠切除术,4例经腹孕囊清除及瘢痕切除术;阴式剖宫产瘢痕妊娠切除术采取环形切开阴道前穹窿,分离膀胱与阴道前壁间隙,暴露宫颈峡部瘢痕组织,横行切开瘢痕,观察孕囊位置及其孕囊植入子宫肌层情况,负压吸出孕囊,用中号刮匙搔刮宫腔至粗糙,切除瘢痕组织。内见绒毛;3例无完整孕囊,28例中1例于宫颈下段瘢痕处见蓝紫色突出,约8x8x7cm,阴式剖宫产瘢痕妊娠切除术术中宫腔大量出血,随行全子宫切除术。结果1、MRI对孕囊的诊断:28例中23例孕囊表现为囊性信号,在T1WI上表现为边界不清圆形、椭圆形低信号影。在T2WI上表现为一边界清楚囊状影,可见薄层囊壁,增强后囊壁呈环形均匀强化,其中合并孕囊内出血6例,表现为囊内点状、线状短T1W信号,9例孕囊位于瘢痕周围肌层内,其中5例向前方突出生长,14例位于瘢痕处及宫腔内,即:孕囊大部位于瘢痕上方的下段宫腔内,小部分深入瘢痕处。宫腔内积血13例。28例中5例表现为包块型,T1W、T2W呈等、高混杂信号,包块型孕囊均位于瘢痕处,增强后可见孕囊向子宫前壁肌层植入,合并宫腔内积血5例。2、经阴道超声对孕囊的诊断:28例中经阴道超声诊断23例为囊状回声,内为液性暗区,其中2例囊内见絮状不均质出血回声,12例可见卵黄囊,其中10例见脉管搏动,23例中合并宫腔内积血3例,表现为宫腔分离,并见絮状回声。8例位于子宫瘢痕处肌层内,15例位于瘢痕处及宫腔内。14例同时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为孕囊周边环形血流信号,可测及低阻血流频谱;28例中5例表现为包块型,包膜皱缩,内为不均质杂乱、中、低回声,合并宫腔内积血5例。5例均同时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表现为混合包块内部及包块周边肌层丰富血流信号,2例尚可测及动静脉瘘血流频谱及低阻型血流频谱。3、经阴道超声、MRI对子宫切口瘢痕的诊断28例中27例子宫瘢痕位于子宫下段峡部前壁,1例位于子宫体部前壁。经阴道超声表现为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局部呈楔形凹陷或变薄,MRI信号T1W、T2W均为低信号,子宫前壁明显变薄,孕囊与膀胱之间子宫肌层的厚度超声为1.3-4mm、MRI判断孕囊与膀胱之间子宫肌层的厚度为1.1—4mm。4、经阴道超声、MRI对子宫切口瘢痕诊断价值的比较:MRI及经阴道超声显示囊性孕囊23例,其中MRI诊断孕囊内合并出血6例,经阴道超声发现囊内出血2例,经阴道超声发现卵黄囊12例,其中胚胎存活10例;MRI无法显示卵黄囊及判断胚胎是否存活,MRI显示位于瘢痕处肌层内孕囊9例,其中5例同时向前方突出生长;位于瘢痕处向宫腔方向延伸14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位于肌层8例,瘢痕及宫腔内15例;包块型孕囊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包块内出血3例,MRI诊断5例,MRI诊断包块对子宫肌层浸润5例,经阴道超声无法判断孕囊对子宫肌层的浸润。MRI诊断宫腔内积血18例,经阴道超声诊断6例。结论1、经阴道超声在判断卵黄囊着床位置及其胚囊是否存活有优势。2、MRI在判断孕囊与瘢痕关系、宫腔及孕囊内少量出血方面较经阴道超声有优势。3、在判断孕囊孕囊大小、瘢痕位置、瘢痕厚度方面无明显差别。第三部分剖宫产瘢痕妊娠的风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指标:年龄、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末次剖宫产时间、末次人流时间与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的相关性。研究对象:一、搜集收集南方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期间,经手术证实的CSP病例2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1、年龄2、剖宫产次数、3、人工流产次数。4、最后一次剖宫产或流产距诊断为CSP的时间(末次剖宫/人流时间)。二、随机抽取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2年有剖宫产病史,此次顺利生产的住院病人3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1、年龄2、剖宫产次数、3、人工流产次数。5、最后一次剖宫/流产距此次妊娠的时间(末次剖宫/人流时间)。统计学方法:1、采用病例-病例对照研究,将手术证实的CSP病例28例与随机抽取的有剖宫产病史,此次再次顺利生产的病例34例做对照,2、分析的风险因素包括1、年龄2、剖宫产次数、3、人工流产次数。4、末次剖宫产时间。3、纳入标准:CSP的纳入标准:①、手术证实为瘢痕妊娠。②、有完整临床病史:年龄、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末次剖宫/人流时间)对照组的纳入标准:①、曾有至少一次剖宫产病史。②、再次妊娠为宫内妊娠并顺利生产。③、有本次妊娠产前超声检查资料:④临床资料:剖宫产次数、具体时间、人流次数,具体时间。对照组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欠完整。②、本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未能顺利生产。4、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CSP组与对照组之间风险因素的分析采用两组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以观察两组风险因素之间是否有显着性差异。以年龄,人流次数,剖宫次数,末次剖宫/人流时间四个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CSP为应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SP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5、结果:1、应用t检验对两组的年龄,人流次数,剖宫次数,末次剖宫/人流时间作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年龄没有差别(t=-1.067,P=0.291,P>0.05),人流次数(t=4.643,P=0.000,P<0.05),剖宫次数(t=4.036,P=0.000,P<0.05),末次剖宫/人流时间有差别(t=-4.181,P=0.000,P<0.05)。2、以年龄,人流次数,剖宫次数,末次剖宫/人流时间四个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CSP为应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流次数(p=0.003,OR=0.295),末次剖宫产/人流时间(p=0.040,OR=1.042)对瘢痕有影响。3、结论:多次人流、末次剖宫产/人流时间是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发生风险因素,应该尽量避免。
郑文兰,刘小纯,宋玲[10](2011)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3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剖宫产切口通常选择在子宫下段,产后子宫复旧,子宫下段恢复为子宫峡部,剖宫产瘢痕位于子宫峡部,所谓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是指此部位的妊娠。目前已公认其是位于子宫体腔以外的异位妊娠,由于该瘢痕处肌壁薄弱且纤维组织多,此处妊娠后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作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近年来,该病发生率明显上升,逐渐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二、子宫峡部妊娠误诊2例并文献复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峡部妊娠误诊2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下吻合术治疗陈旧性宫体宫颈离断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2)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研期间参与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3)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基线调查 |
1.1.3 组别确定 |
1.1.4 治疗方法 |
1.1.5 随访观察 |
1.1.6 结局评价 |
1.1.7 资料分析 |
1.2 结果 |
1.2.1 三组基线资料的比较 |
1.2.2 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评价 |
1.2.3 不同类型的CSP患者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评价 |
1.2.4 CSP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
1.3 讨论 |
1.3.1 超声引导下清宫术 |
1.3.2 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 |
1.3.3 妊娠病灶切除术 |
1.3.4 CSP的分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
1.3.5 CSP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研究现状 |
2.1 CSP的发生率 |
2.2 CSP的发病机制 |
2.3 CSP发病的影响因素 |
2.4 CSP的诊断 |
2.4.1 超声检查 |
2.4.2 磁共振检查 |
2.5 CSP的分型 |
2.6 CSP的治疗 |
2.6.1 期待治疗 |
2.6.2 药物治疗 |
2.6.3 清宫术 |
2.6.4 子宫动脉栓塞术 |
2.6.5 宫腔镜 |
2.6.6 高强度聚焦超声 |
2.6.7 妊娠病灶切除及瘢痕修补术 |
2.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临床资料记录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4)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早期诊断及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超声在剖宫产箱痕妊娠早期诊断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绩 |
致谢 |
(5)残角子宫妊娠临床特点与诊治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诊断标准与系统分类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临床特点 |
2.3 诊断方法 |
2.4 治疗方法 |
2.5 术后恢复情况 |
3.讨论 |
3.1 流行病学与分型 |
3.2 临床特点 |
3.3 诊断方法 |
3.4 治疗方法 |
3.5 预后及预防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宫颈妊娠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文献复习 |
3 讨论与分析 |
(7)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
2 诊断 |
2.1 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表现 |
2.2 超声检查 |
2.3 磁共振检查 |
2.4 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 |
3 子宫疤痕妊娠的治疗方案 |
3.1 药物治疗 |
3.1.1 甲氨蝶呤 |
3.1.2 米非司酮 |
3.1.3 氟尿嘧啶 |
3.1.4 天花粉 |
3.2 手术治疗 |
3.2.1 介入治疗 |
3.2.2 清宫术 |
3.2.3 CSP病灶切除术 |
3.2.4 子宫切除术 |
3.3 子宫疤痕妊娠的联合治疗 |
4 预防 |
(8)子宫峡部妊娠诊断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病因 |
3.2 子宫峡部妊娠并绒毛植入的机制 |
3.3 临床表现 |
3.4 诊断和鉴别诊断 |
3.5 治疗方法 |
(9)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磁共振诊断及其风险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MRI影像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剖宫产瘢痕妊娠征象的磁共振与经阴道超声对照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风险因素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四、子宫峡部妊娠误诊2例并文献复习(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下吻合术治疗陈旧性宫体宫颈离断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王柳,周丹,胡馨予,邵燕霞,陈希奎,张亚萍,廖珍兰. 现代医药卫生, 2021(09)
- [2]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D]. 李静静. 郑州大学, 2020(02)
- [3]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分析[D]. 张蕊.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早期诊断及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D]. 苗立友.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6)
- [5]残角子宫妊娠临床特点与诊治的回顾性分析[D]. 马晓彤.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6]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宫颈妊娠1例并文献复习[J]. 欧婕,李志毅,刘欣燕.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5(02)
- [7]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诊治[J]. 义琴. 华夏医学, 2015(02)
- [8]子宫峡部妊娠诊断治疗的临床分析[J]. 许永贤.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6)
- [9]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磁共振诊断及其风险因素的分析[D]. 张向群.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 [10]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3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 郑文兰,刘小纯,宋玲.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