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橡集团有限公司物流管理初见成效(论文文献综述)
陈玲[1](2021)在《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以河源理工学校为例》文中认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势所趋,中国物流业迅速崛起,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物流教育尤其是物流职业教育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职业教育为物流行业提供了大量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在物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物流人才培养与物流行业人才需求不相匹配的现实,产生了物流人才需求与物流人才教育之间的供需矛盾。因此,提升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提供符合要求的人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其中培养符合物流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根本是课程体系。本论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大环境下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广东省河源市中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研。主要是结合当地物流行业发展情况,对当地三所院校的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教学内容和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调研,发现河源理工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途径;第三部分为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主要对来自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的企业专家就面向中职物流毕业生提供的岗位、岗位工作内容进行调研,以能力为本位,结合学生生源及就业需求,得出当地企业对中职物流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情况;第四部分为课程体系优化研究部分。主要是围绕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对应课程矩阵搭建课程体系,代表性工作任务创设学习任务,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探索过程性和总结性的教学评价,完善配套的保障条件;第五部分为课程体系优化论证。主要是邀请专家进行课程体系优化论证,并在试行过程中观察企业参与、教师教研和学生学习的情况;第六部分为总结与展望。本论文以河源理工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深入调研梳理物流专业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归纳代表性工作任务和提炼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遵循学生发展需要,面向就业,配套优化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于海超[2](2021)在《西安市航空物流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日益繁荣的航空事业不只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让世界互联触手可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航空运输以其高效、快速的优势,逐渐成为人们快捷出行的首选。航线网络的丰富也催生了航空物流的快速发展。航空物流被称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世界各地的商品通过空运,可以实现资源与成果的共享。在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更适合选择空运运输。航空物流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吸引高科技产业在机场周边聚集,形成规模效应,带动临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发挥航空物流枢纽经济的作用。新冠疫情的爆发暴露出了我国航空物流业存在的不足。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航空物流业相比,我国的航空物流业还存在不少短板。2020年,国务院、民航局曾多次提出发展壮大我国国际航空物流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性,并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意见。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多次提出要发挥重点城市机场的国际枢纽功能,赋予机场新的战略定位,强调地方政府应抓住发展航空物流的机遇,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我国航空物流业的发展。西安市地处我国地理几何中心,在发展航空物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西安市是我国西北地区综合物流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自贸区试点城市。随着“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西咸新区”的落地和“第五航权”的开通,航空物流的发展逐渐得到政府的重视。目前,陕西省的航空物流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业务量占到全省的98.6%,发展西安机场航空物流对提升陕西省航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地方政府作用的角度出发,通过查阅航空物流及政府作用的相关文献,利用深度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对西安航空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市地方政府在制定航空物流产业规划、奖励政策和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在航空物流发展中还存在建设用地与保障设备政府规划不足、政府奖励推动作用不足、组织协调作用有待加强和公共服务能力较弱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航空物流枢纽机场的成功经验,以政府职能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西安市政府在航空物流发展中应重点规划发展航空物流的用地;完善奖励政策以增强政府的奖励推动作用;完善信息协调和物流系统衔接平台;完善公共产品、提高服务理念。从而实现临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聚集、吸引人留住人的目的,进一步推动西安市航空物流的发展。
李敬茹[3](2021)在《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现代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朗,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物流作为打破地域界限的有效手段,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配套能力和社会化服务程度,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在许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对中俄物流产业合作进行研究,符合双边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首先剖析两国物流产业合作的现实基础,着重研究中俄货物运输和以口岸城市为代表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紧接着对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预判,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建议,最后展望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未来前景,关注合作发展新动态。
徐晓磊,魏萌,陈蕾,王润楠[4](2020)在《合作共赢显担当 满怀希望向未来 “海油富岛(上海)化学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2020年经销商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文中研究表明在竞争常态化背景下,中海化学将进一步以作物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更接地气的服务,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渠道"做精、做细、做强",进一步提高分销能力,实现销量和效益双提升。12月10日,以"感恩有你,一路同行"为主题的"海油富岛(上海)化学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2020年经销商大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功召开,来自东北区域的100余位战略合作伙伴相聚"冰城",共商发展大计。
白宗源[5](2020)在《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客货运输为主的特大型国有企业,管辖范围覆盖京津冀全部区域及山东、河南、山西省部分地区。由于铁路在客运方面的定价极低,并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因此铁路的盈利点就几乎集中到了货运方面。而铁路货运由于其自身特点,当前“黑货”运输相对于“白货”运输更为经济实惠,效率也更高,因此铁路货运量份额中“黑货”占据了绝对优势。运输业中“铁老大”的优势地位正逐渐“日薄西山”。互联网时代来临,电子商务的出现则更是让物流行业开始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近些年的“供给侧”改革,“黑货”运输势头出现乏力,“白货”和快递运输风头正劲,而铁路自身由于没有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市场份额逐渐被大量挤压,铁路货运业务“求变”迫在眉睫。为此,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业务发展战略就成为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本篇论文首先阐述了所选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随后,对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并进行了文献综述。接下来论文运用PEST模型对公司货运业务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剖析国内物流行业环境,同时对行业内部竞争对手进行了归类分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中,本文介绍了公司的概况和货运系统组织结构,并对公司现有货运资源进行分析,展示了近年来公司货运主要经营指标,根据指标数据进行现状梳理。本文根据此前进行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结果对公司货运业务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一一列举发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具体情况追溯问题产生根源。在明确了问题及原因后,再采用SWOT模型分析了公司货运业务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自身的优劣势,着手对公司货运业务的总体战略进行适当调整。因物流环节“门到门”等部分的缺失导致北京局难以开拓大宗“黑货”业务以外的市场,所以本文提出以纵向一体化战略布局为辅助,实施货场转型等一些列战略发展举措。在分别适当调整“黑货”与“白货”业务总体战略后,选择优化成本领先战略对现有货运资源进行整合,转型选定的货场,并进行战略细节制定。同时,针对关键职能战略中的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信息化战略进行分析,并形成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本文图8幅,表3个,参考文献42篇。
巩梦圆[6](2020)在《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流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为促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陆续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山东省内物流行业保持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受高铁开通、私家车普及等影响,山东交运集团客运主业受到严重冲击,效益持续下滑。为应对市场冲击,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极,山东交运集团确定了“做大做强物流”的发展战略,在物流业务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与同行业和区域领先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利润率不高,亟需采取措施,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步伐。首先,通过宏观视角,分析了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面临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指出了企业所面对的机会与威胁;通过微观视角,分析了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现有的资源条件和能力情况,指出了企业开展物流业务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基于SWOT分析矩阵对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的系统梳理,分别就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集中差异化竞争战略更为适合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的开展。最后,根据确定的集中差异化竞争战略,通过进一步聚焦目标细分市场,明确了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的主攻方向为“冷链物流”,主要客户群体为山东省内“大型连锁商超、医药类企业”,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措施,包括规划建设差异化的冷链物流基地、为目标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整合和打造差异化的运营模式、针对目标市场提供差异化的客户服务。同时,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财务融资和管理、坚持精益管理、争取股东及合作方支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战略保障措施,为战略实施提供切实保障。
王夫冬[7](2020)在《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社会服务系统的提升,煤炭行业从“黄金期”向“平稳期”的过渡,煤炭供应链逐步向煤炭服务供应链转型升级,煤炭行业也从单纯的依靠煤炭买卖差价获取利润,逐步向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整体系统上获取利润。然而转型后的煤炭服务供应链只考虑了运作效率,未对整条煤炭服务供应链的运作效益考量,存在着链中成员在决策时只考虑自身的边际效益,不考虑其他成员的边际效益,造成供应链系统利润未实现最优的“双重边际效益”问题。煤炭服务供应链中的利润分配和协调机制缺失。因此,本文针对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展开研究,弥补利润分配机制的缺失问题,对解决煤炭服务供应链中的“双重边际效益”问题,并为煤炭行业在供应链管理服务中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基于煤炭服务供应链的典型案例,在定义出煤炭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功能和范围基础上,梳理出煤炭服务供应链现实运作中的三种不同供应结构,分别是单煤炭生产企业、单煤炭供应链管理商和单个煤炭分销企业构成的单链状供应结构;单个煤炭生产企业、单个煤炭供应链管理商和多个独立的煤炭分销企业构成的发散网状供应结构;多个煤炭生产企业、单个煤炭供应链管理商和单个煤炭分销企业构成的收敛网状供应结构。进一步以定量的方法针对这三种不同的供应结构的“双重边际效益”问题展开研究,创新和拓展了煤炭服务供应链的研究范式。论文不同于以往以煤炭生产企业为主导的研究视角,以煤炭供应链管理商为主导,基于博弈方法,分别构建分散决策模型、部分联盟决策模型和全部节点企业大联盟决策模型,通过不同决策模型的对比分析,验证“双重边际效益”问题的存在性。为了解决链中的“双重边际效益”问题,论文针对单链状、收敛和发散网状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的三种不同供应情境分别设计基于最大最小成本法MCRS、改进的Shapely法和NASH谈判法、最小核心收益分配法和简化的MCRS等不同方法的收益共享协调机制,通过数据仿真验证了协调机制的可行性和适用条件。其中对收敛和发散网状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升级了以往供应链协调研究中的供应链结构,填补了煤炭服务供应链在One-More结构和More-One结构研究的空白。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煤炭服务供应链能够改善传统煤炭供应链中存在的流通环节发展滞后、资源片断化和终端需求不能得到真正满足的问题通过煤炭服务供应链运作的典型案例可知,煤炭服务供应链通过专业化分工的系统集成改善了传统煤炭供应链的资源片断化问题,通过强化流通服务创价改善了过去流通环节发展滞后的问题,通过提供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改善过去煤炭客户需求得不到切实满足的问题。在煤炭行业服务化转型的背景下,应大力推进煤炭服务供应链的构建。(2)煤炭服务供应链中存在着“双重边际效益”问题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可知,煤炭服务供应链改善了传统煤炭供应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并没有真正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全部目标,在追求煤炭服务供应链及节点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上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对节点企业间的科学利润分配机制存在缺失。通过构建分散决策、集中决策等定量博弈模型并对模型对比推导分析,验证了煤炭服务供应链在三种供应结构下均存在“双重边际效益”问题,即供应链中存在着节点成员只考虑自身边际效益不考虑其他成员的边际效益进行单方决策,导致供应链系统利润及节点企业利润减少的问题。(3)大联盟决策是煤炭服务供应链三种不同供应结构下的最佳决策模式基于博弈理论和方法,本文分别构建了煤炭服务供应链三种不同供应结构情境下的合作博弈模型,通过模型的推导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煤炭服务供应链在何种供应结构情境下,链上所有节点企业的大联盟合作博弈,均能使煤炭服务供应链中的煤炭订购量最大,煤炭零售价最低,供应链系统总利润最高。此时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增加是在市场需求增加和链中节点企业运营成本下降的双重作用下实现的,这一结论为供应链管理商拓展服务指明了方向。(4)基于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可以促成大联盟决策,但针对煤炭服务供应链不同的供应结构情境,应采取基于不同方法的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基于供应链协调理论,针对煤炭服务供应链三种供应结构情境下大联盟决策后的利润分配问题构建收益共享协调契约。数据仿真结果显示,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可以对大联盟后的利润分配问题实现协调,进而保证大联盟合作的稳定性。但基于不同方法的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对煤炭服务供应链不同供应结构情境的协调效果有差异,研究表明,单链状供应结构情境下,应首选基于最大最小成本法MCRS收益共享协调契约,若链中节点企业对利润分配方案不满,可以改选修正Shapely值法的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发散网状供应结构情境下,应选基于简化的MCRS法收益共享协调契约;收敛网状供应结构情境下,可以通过基于贡献度讨价还价的收益共享协调契约进行节点企业间的利润分配。(5)煤炭服务供应链中,煤炭生产企业的采购成本、供应链管理商的服务变动成本以及煤炭生产企业、煤炭分销企业参与供应的数量会影响煤炭服务供应链的系统利润研究结果表明,煤炭服务供应链中煤炭生产企业的采购成本、供应链管理商的服务变动成本与煤炭服务供应链系统利润呈反向变动关系。煤炭分销企业参与供应的数量增加,加剧分销端的竞争,会使供应链管理商和煤炭生产企业利润增加,但煤炭分销企业自身的利润会下降。煤炭生产企业参与供应的数量增加,会加重煤炭服务供应链系统利润的损失率。论文包括42个图,19个表,246个参考文献。
钟凯[8](2020)在《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改进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信息化进程的作用下不断的革新,新一代高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断推动着企业信息化向着智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港口作为极具有战略地位的传统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贸易结构已趋于稳定。港口依靠贸易增长、通过持续投入资源谋求吞吐量和效益增长的传展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阻力。港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革新传统的发展战略,借助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勇于变革,抓住机遇,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发挥自身竞争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进一步向智慧港口转型,那么在现阶段如何评价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程度成为重要课题。本文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信息化和智慧港口等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基于现阶段信息化的特征,对智慧港口进行定义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建立适用于智慧港口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作为第五代港口智慧港口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为智慧港口信息化评定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以日照港建设发展智慧港口的建设过程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真实数据为基础,采用专家法进行权重和模糊评价进行获取和处理,运用本文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模糊评价模型对日照港智慧港口的信息化水平做出定量评价分析,给出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的评价结果,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指出日照港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改进方向,提出日照港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建设意见。
徐玮[9](2019)在《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背景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围绕着医药卫生行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比如针对生产注册环节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招标采购环节的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流通经销环节的药品两票制、临床使用环节的辅助用药重点监控、医保报销环节的DRGs付费等等,政府管制以及制度变迁使医药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医药流通体制的改革正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及切入点,医药商业公司是药品流通的载体,作为连接着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消费终端的中间桥梁,医药商业公司在医药流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国药品流通市场存在流通企业鱼龙混杂、流通秩序混乱、药品价格虚高、市场格局分散等诸多弊病,基于此国家推出药品两票制政策,旨在通过压缩和限制药品流通渠道的长度及宽度,从而加强全流程监管并降低监管成本,彻底封堵流通领域层层加价从而导致的药品价格虚高,促使药品流通企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两票制政策同时也给医药商业公司带来巨大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行业集中度上,大量中小型医药商业公司被收购、兼并或者淘汰;其次,传统医药商业公司赖以生存的商业调拨销售,赚取进销差价的盈利模式不复存在;再次,以两票制为基础,辅以其他药物政策,使得药品零售价格大幅下降,使得传统医药商业公司物流配送收入同步减少。这些影响在医药流通行业持续发酵,逼迫着医药商业公司不得不思考未来路在何方。本文基于两票制政策背景下,以FY医药商业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现代战略管理的理论和研究分析方法,对FY医药商业公司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战略转型的方案并付出行动。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结合PEST理论对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展开研究,并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公司产业环境,最后对两票制背景下的中外药品流通体系做了对比分析;第四部分对公司进行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内部访谈调研了当前的发展困境,分析了两票制背景下公司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其次总结了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最后使用SWOT分析模型对公司战略转型的可行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第五部分结合BCG矩阵分析模型,确定FY医药商业公司市场开拓战略应从城市等级医院转移到基层医疗机构和第三终端市场,同时围绕供应链向上下游延伸,开发多元化服务产品,开展药事增值服务,从而由传统的药品配送经销商向综合性药事增值服务提供商转型,并具体落实转型方案以及保障措施。最后对两票制背景下公司执行战略转型的经营情况进行了前后对比;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结合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在两票制全面施行的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两票制背景下,传统医药商业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物流配送、分销调拨、消费者直销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其中建立在多票制基础之上的分销调拨业务将被彻底消灭,物流配送业务的利润水平下滑,消费者直销业务的收入下降。两票制背景下行业集中度急剧提升,原本扎根于县区级基层医疗市场的中小型医药商业公司生存压力加大,大量被淘汰、兼并,腾出了广阔的基层市场,为企业市场开拓提供了新目标。长期以来药品生产企业“高定价、高毛利、高促销费用”的药品营销模式也失去了层层加价、提现的多票制基础,使得生产企业不得不将营销工作的重心从“带金销售”转移到“学术营销”上来。同时医疗机构多年形成的“以药养医”的生存之道也被迫转变,医疗机构必须重回医疗之本,药事服务工作将独立出来。供应链上下游的切实需求造成了医药商业公司从传统医药配送经销商向综合性药事增值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历史机遇。两票制背景下如何发挥既往有利的资源优势,把握并适应新时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步入快速发展的新轨道,这对整个医药流通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夏凉[10](2019)在《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体育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朝阳产业,义乌市作为制造业强点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现状,对推动区域性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来说极为重要,步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逐渐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应用,也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大冲击。近两年“互联网+”理论的提出,对未来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体育用品制造业也应尽早与此进行有机融合。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可以为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广阔而开放的共享信息平台,推进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突破实体产业在经济交流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新塑造企业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生存方式、运营方式和文化内涵,深化各行各业的社会分工,以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福利和价值。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最为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才能够找到全新的发展路径。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SWOT分析等方法,结合“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进行分析和解读,为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内容首先对义乌市“互联网+”发展现状和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现状对义乌市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SWOT分析,最后从各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对策,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四点结论:第一,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开始真正起步,前后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年代中期为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发展壮大期、20世纪末至今做大做强阶段。从初期的小型摊点模式发展到如今的产业化规模,并在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第二,目前义乌市很多领域已经与“互联网+”进行了初步融合,这当中有“互联网+实体业”,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医保”,建立阳光医保智能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网络化政务服务;“互联网+警务”,运用互联网手段升级指挥系统。在体育用品制造业方面,与“互联网+”的融合主要体现在物流运输、销售途径和售后服务上,在机械设备和产品设计环节体现不明显。第三,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以小型企业为主,各企业员工学历层次较低,以高中学历为主,而且工作年限较短,大多是工作1—3年居多。大部分企业正处于生命周期成长阶段,对科研投入的经费少,因此产出的专利也只是集中在少数龙头企业中。目前义乌市体育用品类型主要是球类和体育器材类,体育用品的研发周期十分短,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体育用品的品牌市场占有率十分低。在体育用品的营销上,主要是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营销,产品的出口地区国内、国外都有分布。第四,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改革的背景,结合整个行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来与人们的需求相结合,总结出体育用品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对策,从三条升级路径中选取一条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升级路径,来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为义乌市经济的持续增长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二、川橡集团有限公司物流管理初见成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橡集团有限公司物流管理初见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以河源理工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问题的提出 |
1.物流人才培养是否能够满足物流行业职业需求 |
2.相关政策要求科学设置中职物流教育课程体系 |
3.新业态不断出现对现行物流课程体系提出挑战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五)文献综述 |
1.国外物流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
2.国内物流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述评 |
(六)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概念界定 |
2.理论基础 |
二、广东省河源市中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研 |
(一)组织访谈调研 |
1.调研背景 |
2.调研目的 |
3.调研对象及内容 |
(二)调研情况分析及归纳 |
1.调研情况概述及分析 |
2.课程体系问题归纳 |
3.解决途径 |
三、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
(一)企业调研情况分析及汇总 |
1.调研企业及访谈对象的构成 |
2.汇总企业提供的岗位情况 |
3.梳理企业物流人员的成长进阶及工作任务 |
4.整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
(二)提炼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
1.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定位 |
2.物流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汇总 |
(三)物流相关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论证 |
1.组织论证 |
2.论证分析及结果 |
四、课程体系优化设计 |
(一)参照企业岗位能力进阶,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
1.确立人才培养方向 |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
(二)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层次分明的课程结构 |
1.建立岗位职业能力对应课程的矩阵,确认专业课程 |
2.开发特色项目完善岗位职业能力,增设专业课程 |
3.构建发展性人才培养课程结构 |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及课时 |
1.由岗位工作任务创设学习任务,设计教学内容 |
2.由行动导向串联学习任务,分配教学课时 |
(四)以过程和结果为抓手,进行岗位职业能力教学评价 |
1.对照岗位职业能力,注重过程性评价 |
2.实施教考分离,探索多种终结性评价 |
(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优化保障条件 |
1.规范执行教师成长梯度及激励政策 |
2.加强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密度及制度保障 |
五、课程体系优化结果论证 |
(一)课程体系优化评估 |
1.组织评估 |
2.评估结果 |
(二)课程体系优化汇总 |
1.课程体系优化结构图 |
2.课程体系优化前后对比 |
(三)课程体系实施成效 |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
2.教师注重教学教研 |
3.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
六、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职业院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2: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岗位调研访谈提纲 |
附录3: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原教学安排表 |
附录4:企业晋升能力及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论证表 |
附录5:仓储配送方向中入库作业学习任务教学设计表 |
附录6: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优化后的教学安排表 |
附录7:物流专业优化后的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
附录8:教师成长梯度及评价标准 |
附录9:专家对中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前后的评估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西安市航空物流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国内外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基本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1.航空物流 |
2.政府作用 |
3.航空物流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1.政府职能理论 |
2.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西安市航空物流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现状分析 |
(一)西安市航空物流发展简介 |
1.机场集团航空物流公司发展简介 |
2.西安市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
(二)政府主体及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
1.政府主体及职责划分 |
2.政府作用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
(三)西安市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的主要表现 |
1.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规划引导作用 |
2.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方面的奖励推动作用 |
3.提升航空物流效率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 |
4.航空物流运营方面的公共服务保障作用 |
(四)西安市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基本途径 |
1.组织建设信息化平台促进多方信息共享 |
2.组织经济论坛为航空物流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
3.制定促进航空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 |
4.为航空物流发展筹措资金 |
(五)西安市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初步成就 |
1.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成就明显 |
2.政府的公共服务作用初见成效 |
3.政府的奖励推动作用日益彰显 |
三、西安市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分析 |
(一)政府作用存在的不足主要有 |
1.存在建设用地与保障设备政府规划不足的问题 |
2.政府奖励推动作用中存在政策单一和落实较慢的问题 |
3.政府组织协调作用中仍有信息不协调和衔接不到位的问题 |
4.政府公共服务存在一些不到位的问题 |
(二)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1.由于政府中缺乏高水平的规划人才 |
2.政府用于航空物流发展的专项资金来源有限 |
3.政府缺乏组织协调航空物流系统的信息专业人才 |
4.因为缺乏持续的服务型政府理念 |
四、国内外城市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经验和启示 |
(一)国内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经验 |
1.深圳市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经验 |
2.郑州市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经验 |
(二)国外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经验 |
1.美国孟菲斯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经验 |
2.韩国仁川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经验 |
(三)国内外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启示 |
1.政府高度重视,持续推动航空物流的发展 |
2.加强基础建设,完善航空物流软硬件保障措施 |
3.出台激励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入驻航空物流园 |
4.加强协调职能,丰富物流航线网络 |
五、完善西安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 |
(一)增强规划能力以提升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 |
1.政府规划应重点规划发展航空物流的用地 |
2.政府应不断完善对航空物流园功能的规划引导 |
3.政府要培养和引进高水平规划设计人才 |
(二)完善奖励政策以增强政府的奖励推动作用 |
1.建立稳定的政府奖励机制,持续推动航空货源集聚 |
2.政府应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融资环境 |
3.加强政府扶持,支持本土航空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
(三)完善信息协调和物流系统衔接平台以提升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 |
1.政府应完善网络平台以加强信息协调 |
2.加强政府引导,推进航空物流人才培养 |
3.政府应组建航空物流定期会谈等组织协调机制 |
(四)完善公共产品和服务理念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作用 |
1.增加政府资金投入以促使公共服务及时到位 |
2.简政放权,培养持续的政府服务理念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西安市航空物流发展中政府作用发挥情况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3)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Аннотация |
绪论 |
第一章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现实基础 |
第一节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经济基础 |
一、中俄经济状况分析 |
二、中俄经贸合作分析 |
第二节 中俄物流政策及国际化发展 |
一、中国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 |
二、俄罗斯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 |
三、中俄物流政策的国际化对接 |
第三节 中俄海关合作的深化 |
一、双边协议下的中俄海关合作 |
二、多边协议下的中俄海关合作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状况 |
第一节 中俄物流运输的主要合作方式 |
一、陆路运输 |
二、水路运输 |
三、航空运输 |
四、管道运输 |
五、多式联运 |
第二节 中俄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建设 |
一、中俄边境口岸分布 |
二、中俄对应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建设 |
三、中俄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建设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主要风险及降低风险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面临的主要风险 |
一、政治风险 |
二、经济风险 |
三、社会责任风险 |
四、不可控风险 |
第二节 降低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风险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中俄政治互信 |
二、加强中俄金融合作 |
三、加强物流人才培育 |
四、加速绿色物流发展 |
五、加速智慧物流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新动态与未来前景 |
第一节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新动态 |
一、中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完善 |
二、中俄物流、贸易、制造业联动发展 |
三、中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
四、中俄第三方物流不断发展 |
第二节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未来前景 |
一、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适逢机遇期 |
二、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空间广阔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合作共赢显担当 满怀希望向未来 “海油富岛(上海)化学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2020年经销商大会”在哈尔滨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凝聚共识守望相助 |
聚焦增值绿色发展 |
抗疫保供央企担当 |
(5)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2 相关理论概述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概述 |
2.1.1 企业总体战略 |
2.1.2 企业经营单位战略 |
2.1.3 重点职能战略 |
2.1.4 营销7P理论与人力资源理论 |
2.1.5 分析工具 |
2.2 文献综述 |
3 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3.1 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国内物流行业环境分析 |
3.2.1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2.2 公司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3.3 国内物流行业内部竞争对手分析 |
3.3.1 专营型物流企业 |
3.3.2 兼营型物流企业 |
4 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
4.1 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概况 |
4.1.1 货运系统组织结构 |
4.1.2 公司现有货运资源分析 |
4.2 公司货运主要经营指标 |
4.3 公司货运业务存在问题分析 |
4.3.1 公司货运物流业务现存主要问题 |
4.3.2 公司货运业务现存问题产生原因 |
4.3.3 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发展战略借鉴 |
5 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战略选择与制定 |
5.1 公司货运物流业务SWOT分析 |
5.1.1 优势分析 |
5.1.2 劣势分析 |
5.1.3 机会分析 |
5.1.4 威胁分析 |
5.2 公司货运业务总体战略选择调整 |
5.2.1 业务专业化战略为主 |
5.2.2 纵向一体化战略着手布局为辅 |
5.2.3 战略外包 |
5.3 公司“白货”运输业务竞争战略选择与制定 |
5.3.1 公司“白货”业务现阶段及后续战略态势分析 |
5.3.2 公司“白货”运输业务竞争战略选择与制定 |
6 关键职能战略与战略实施保障 |
6.1 关键职能战略 |
6.1.1 营销战略 |
6.1.2 人力资源战略 |
6.1.3 信息化战略 |
6.1.4 企业文化 |
6.2 战略实施保障 |
6.2.1 政策保障 |
6.2.2 组织保障与人事权限 |
6.2.3 资金保障 |
7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结构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物流业务有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
2.2.1 基本竞争战略理论 |
2.2.2 核心能力理论 |
2.2.3 战略分析的方法与工具 |
2.3 相关文献综述 |
2.3.1 竞争战略相关文献 |
2.3.2 物流行业相关文献 |
第3章 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P) |
3.1.2 经济环境分析(E) |
3.1.3 社会环境分析(S) |
3.1.4 技术环境分析(T)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行业发展概况 |
3.2.2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3.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3.1 济南本土的规模化综合性物流企业 |
3.3.2 济南本土的中小型物流企业 |
第4章 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
4.1 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概述 |
4.1.1 传统物流业务 |
4.1.2 客车捎载业务 |
4.2 企业资源分析 |
4.2.1 实物资源 |
4.2.2 客户资源 |
4.2.3 人力资源 |
4.2.4 品牌资源 |
4.3 企业能力分析 |
4.3.1 营销能力分析 |
4.3.2 客户服务能力分析 |
4.3.3 财务能力分析 |
4.3.4 组织能力分析 |
4.4 价值链分析 |
4.4.1 基本活动分析 |
4.4.2 辅助活动分析 |
4.4.3 价值链评价 |
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
4.5.1 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 |
4.5.2 客户服务与品牌影响力 |
4.5.3 营运与风险控制能力 |
第5章 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竞争战略选择与实施 |
5.1 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SWOT分析 |
5.2 竞争战略可行性分析和战略选择 |
5.2.1 竞争战略可行性分析 |
5.2.2 竞争战略的选择 |
5.3 集中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 |
5.3.1 聚焦和选择特定的目标细分市场 |
5.3.2 规划建设差异化的冷链物流基地 |
5.3.3 为目标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
5.3.4 整合和打造差异化的运营模式 |
5.3.5 针对目标市场提供差异化的客户服务 |
第6章 集中差异化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加强信息化建设 |
6.1.1 优化拓展内部办公系统 |
6.1.2 开发外部业务信息系统 |
6.2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
6.2.1 完善外部招聘和内部培训机制 |
6.2.2 建立员工多渠道职业晋升机制 |
6.2.3 强化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6.2.4 探索激励机制及弹性福利制度 |
6.3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
6.3.1 继承和完善特色企业文化体系 |
6.3.2 推进新型企业文化提炼与传播 |
6.3.3 做好持续优化与落地实施 |
6.4 加强财务融资和管理 |
6.4.1 注重融资多元化 |
6.4.2 优化全面预算管理 |
6.5 继续坚持精益管理 |
6.5.1 深化对标学习管理 |
6.5.2 持续加强绩效管理 |
6.6 争取股东及合作方资源支持 |
6.6.1 积极争取国有股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 |
6.6.2 激发中小股东和职工股东的积极性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访谈提纲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范畴的确定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6 本章小结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2.3 本章小结 |
3 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特征与结构 |
3.1 传统煤炭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2 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的演变与特征 |
3.3 煤炭供应链管理商的作用与类型 |
3.4 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结构 |
3.5 本章小结 |
4 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单链状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 |
4.1 本章引言 |
4.2 模型描述 |
4.3 符号说明与假设 |
4.4 三种决策模型构建及分析 |
4.5 三种决策模型的对比分析 |
4.6 三种决策模型的数值仿真分析 |
4.7 单链状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收益共享协调机制 |
4.8 三种收益共享协调机制的数值仿真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5 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多煤炭分销企业下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 |
5.1 本章引言 |
5.2 模型描述 |
5.3 符号说明与假设 |
5.4 不同决策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
5.5 多煤炭分销企业下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收益共享协调机制 |
5.6 数值仿真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多煤炭生产企业下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 |
6.1 本章引言 |
6.2 模型描述 |
6.3 符号说明与假设 |
6.4 不同决策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
6.5 多煤炭生产企业下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收益共享协调机制 |
6.6 本章小结 |
7 主要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进一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
1.4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智慧港口和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
2.1 智慧港口发展过程研究 |
2.2 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3 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现状分析 |
3.1 日照港智慧港建设情况 |
3.2 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优劣势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日照港智慧港口信息化水平评价 |
4.1 智慧港口信息化评价体系指标 |
4.2 智慧港口信息化评价体系模型 |
4.3 智慧港口信息化评价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日照港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改进策略 |
5.1 智慧港口建设评价对策分析 |
5.2 智慧港口建设改进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智慧港口评价总结 |
6.2 智慧港口发展展望 |
6.3 论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理论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章 FY医药商业公司内外环境研究 |
第一节 公司经营状况 |
一、子公司渠道资源 |
二、物流仓储资源 |
三、人力资源 |
四、采购资源 |
第二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策环境 |
二、经济环境 |
三、社会环境 |
四、技术环境 |
第三节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一、现有的竞争者 |
二、新进入者威胁 |
三、供应商议价能力 |
四、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 |
五、替代者威胁 |
第四节 中外药品流通体系对比分析 |
一、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 |
二、行业生存空间有待改善 |
三、商业模式有待创新 |
第四章 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必要性研究 |
第一节 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的发展困境分析 |
一、采购部访谈 |
二、销售部访谈 |
三、运营部访谈 |
第二节 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的战略转型契机 |
一、行业集中度提升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
二、供应链上下游对药事服务业务的客观需求 |
第三节 核心竞争力分析 |
一、物流配送优势 |
二、销售覆盖优势 |
三、财务能力优势 |
第四节 FY医药商业公司SWOT分析 |
一、优势分析 |
二、劣势分析 |
三、机会分析 |
四、威胁分析 |
五、SWOT综合分析 |
第五章 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的选择及实施 |
第一节 FY医药商业公司使命、愿景及战略转型目标 |
一、FY医药商业公司的使命、愿景 |
二、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的目标 |
第二节 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的选择 |
一、市场开拓的转型选择 |
二、产品开发的转型选择 |
第三节 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的保障举措 |
一、调整组织结构 |
二、增进人力资源保障 |
三、提升企业文化建设 |
四、创新信息系统 |
第四节 FY医药商业公司执行战略转型前后经营情况对比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需要 |
1.1.2 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
1.1.3 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融合的趋势 |
1.2 选题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体育用品 |
1.3.2 体育用品制造业 |
1.3.3 “互联网+”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4.3 小结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地考察法 |
2.2.4 访谈法 |
2.2.5 SWOT分析法 |
2.2.6 数据统计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历程 |
3.2 义乌市“互联网+”发展现状 |
3.3 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现状 |
3.3.1 企业基本情况 |
3.3.2 体育用品情况 |
3.3.3 小结 |
3.4 义乌市“互联网+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现状 |
3.4.1 机械设备 |
3.4.2 物流运输 |
3.4.3 销售途径 |
3.4.4 售后服务 |
3.5 “互联网+”背景下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SWOT分析 |
3.5.1 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
3.5.2 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
3.5.3 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
3.5.4 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威胁分析 |
3.5.5 生成SWOT分析矩阵 |
3.6 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路径 |
3.6.1 基于拓展市场能力的升级(路径A) |
3.6.2 基于提升技术能力的升级(路径B) |
3.6.3 基于市场和技术整合升级(路径C) |
3.7 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对策 |
3.7.1 完善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
3.7.2 纵向整合升级体育用品制造企业 |
3.7.3 创建互联网研发平台,制定差异化供给策略 |
3.7.4 培育自主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
3.7.5 树立现代营销观念,健全专业网络营销平台 |
3.7.6 加强与政府、社会组织的合作,引进专业性人才 |
3.7.7 开发新的国内市场,建立地区特色产品 |
3.7.8 与国际标准接轨,积极适应产业国际化发展需要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川橡集团有限公司物流管理初见成效(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以河源理工学校为例[D]. 陈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西安市航空物流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 于海超.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3]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研究[D]. 李敬茹.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合作共赢显担当 满怀希望向未来 “海油富岛(上海)化学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2020年经销商大会”在哈尔滨召开[J]. 徐晓磊,魏萌,陈蕾,王润楠. 中国农资, 2020(47)
- [5]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白宗源.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6]山东交运集团物流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巩梦圆. 山东大学, 2020(05)
- [7]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D]. 王夫冬.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改进策略[D]. 钟凯.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9]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研究[D]. 徐玮.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3)
- [10]义乌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D]. 夏凉.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