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

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

一、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崔媛梓[1](2021)在《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身体自尊与特质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运动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身体运动行为。女大学生运动的时间较少,运动频率低、可选择的活动内容不足、整体运动状态不佳。一些学者发现,虽然体育锻炼习惯对生活满意度存在影响,但都是通过其他变量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本文调查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情况,以及链式中介变量(身体自尊与特质焦虑)在体育锻炼习惯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之间的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CSLSS)》、《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特质焦虑分量表、《大学生锻炼习惯情况问卷》四个量表编制的问卷,对沈阳师范大学582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1.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系数为0.303,呈正相关;体育锻炼习惯与身体自尊的相关系数为0.663,呈正相关;体育锻炼习惯与特质焦虑的相关系数为-0.374,呈负相关;生活满意度与身体自尊的相关系数为0.489,呈正相关;生活满意度与特质焦虑的相关系数为-0.624,呈负相关;链式中介变量(身体自尊、特质焦虑)的相关系数为-0.556,呈负相关。2.链式中介效应整体成立,共三条路径:(1)体育锻炼习惯→身体自尊→生活满意度;(2)体育锻炼习惯→身体自尊→特质焦虑→生活满意度;(3)体育锻炼习惯→特质焦虑→生活满意度。路径2的系数为0.0147是三条路径中系数最大的,说明通过体育锻炼习惯影响身体自尊进而影响特质焦虑然后影响生活满意度这条路径解释力度最强。研究结论:1、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身体自尊水平处于中等偏低状态,特质焦虑水平处于中等偏低状态。2、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与生活满意度具有相关性,且体育锻炼习惯对生活满意度有影响。3、整体中介效应成立。身体自尊单独作为中介变量在体育锻炼习惯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特质焦虑单独作为中介变量不成立,身体自尊与特质焦虑作为链式中介在体育锻炼习惯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刘宇智[2](2021)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初中生身体自尊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不同干预手段为自变量,以初中生身体自尊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探索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初中生身体自尊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产生的影响,并且找到这两个因变量之间的关联。研究方法:使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初二两班级分别设置实验组(共47人、男26人、女21人)和对照组(共45人、男22人、女23人),研究有氧运动对初中生身体自尊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结果:1.身体自尊方面,实验前后,实验组男生在通过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后,健康、身体自尊与身体价值等维度得到明显的好转(p<0.01),其他维度并无明显的差异。对照组男生的各维度并没有显着差异。实验组女生身体价值、外貌与运动技能等维度显着提高(p<0.01),其他各维度不存在显着差异,对照组女生实验前后各个维度上不存在显着差异。2.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方面,实验前后,实验组男生在各维度都显着提高(p<0.01),对照组男生各个维度上均无明显的差异。实验组女生在各维度都具有显着提高(p<0.01),对照组女生实验后的表达快乐奋情绪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维度上得到显着提高(p<0.01),其他维度并无明显的差异。3.初中生的情绪调节效能和其身体自尊具有正相关性(p<0.01),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878。研究结论:1.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身体自尊水平。具体表现为,实验组男生健康、身体价值、身体吸引力和身体自尊整体水平提高。实验组女生外貌、运动技能、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和身体自尊整体水平提高。对照组男女生各方面变化幅度较小。2.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具体表现为实验组男女生在各个方面上有很大提高。对照组男生各方面不存在大的变化,女生只在极个别方面提高。3.初中生身体自尊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正相关,身体自尊水平越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高。

黄琦[3](2020)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身体自尊的中介作用》文中认为应对方式是个体为了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相关的情绪困扰而采取的方法、手段或策略。长期处于压力和烦恼下的个体,如果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会产生抑郁、焦虑、多疑、敏感等心理反应,严重时甚至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我国频发的大学生恶性事件和自杀事件多与消极应对方式有关,如何指导大学生积极应对各种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体育锻炼能够改善情绪、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但对于体育锻炼能否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与其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探索体育锻炼影响应对方式的内在机制,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对引导大学生积极应对各种压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身体自尊量表》(PSPP)、《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吉林省吉林大学的1101名本科学生进行心理测量,了解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应对方式的现状及特点;建立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及应对方式之间的联系,深入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身体自尊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果:(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总量偏低,身体自尊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它们在性别、专业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2)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时,较多呈现消极应对倾向,积极应对在年级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消极应对在性别上存在显着性差异;(3)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积极应对、身体自尊呈显着正相关,身体自尊与积极应对呈显着正相关;(4)体育锻炼量显着正向预测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和身体自尊,身体自尊显着正向预测积极应对方式,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41.8%。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长期坚持每周2-3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中到大强度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积极应对能力,降低消极应对有积极作用;(2)体育锻炼能够较大提升大学生身体自尊中运动技能维度得分,相较于增加锻炼时间及提高锻炼频率,加大锻炼强度对身体自尊整体水平的提高更为显着;(3)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积极与否可能与个体能力感的强弱有关,个体对掌握运动技能的自信心越高,应对方式更为积极;(4)体育锻炼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还可以通过提高身体自尊水平间接影响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

孙超峰[4](2020)在《不同学业阶段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Shavelson的自尊多维层次结构模型出发,对不同学业阶段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的关系进行探究。通过对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学业自尊、整体自尊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论述,发现在目前研究这对这些变量关系的研究存在的不一致现象。所以本研究将以验证学术界在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关系研究的不一致现象为切入点,探究造成目前研究结果不一致现象的原因。同时,也将检验不同学业阶段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和整体自尊关系的中介效应以及不同学业阶段学业自尊对体育锻炼和整体自尊关系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由徐霞、姚家新修订的身体自尊量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Heatherton和Polivy的学业自尊量表以及梁德清等人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215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学业阶段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的关系,以及身体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学业自尊的调节作用。主要的研究结果有:1.不同学业阶段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和整体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小学阶段女生整体自尊水平显着高于男生,在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男生整体自尊水平显着高于女生。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男生身体自尊水平显着高于女生。2.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学业阶段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均呈显着正相关。小学和大学阶段体育锻炼与整体自尊呈显着正相关,初中和高中阶段体育锻炼和整体自尊相关性不显着。3.身体自尊的中介效应检验,小学和大学阶段学生的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整体自尊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初中和高中阶段身体自尊的中介效应不显着。4.学业自尊调节效应检验,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业自尊在体育锻炼与整体自尊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大学阶段学业自尊在体育锻炼和整体自尊的关系中不存在调节作用。

常成超[5](2018)在《健美操训练对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文中提出身体自尊是指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它对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研究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而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段艳平编制的《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为模板,并对其进行前测,加以适当的调整和修改转换成适合本研究的《中学生身体自尊量表》,并配以自编的《中学生健美操训练情况调查表》,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健美操项目开展较好的7个地市的13所中学的46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中学生身体自尊的整体水平,健美操队员与普通学生之间,健美操队员与普通学生不同性别之间,健美操队员不同训练习惯之间的身体自尊的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得分均值为40.61,各维度的得分均值分别为健康3.70、身体吸引力3.63、运功技能3.36、外貌3.43、身体活动3.30、力量2.99、速度3.37、柔韧3.29、耐力3.38、协调3.20、身体价值3.39、整体自尊3.58,除了力量维度以外其余各维度的得分均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2、参加健美操训练的中学生的身体自尊的得分均值为42.179,普通学生的身体自尊的得分均值38.715,健美操队员的身体自尊明显优于普通学生,除了“健康”、“外貌”维度外身体自尊的其他各维度均有显着性差异。3、男生的身体自尊以及其他各个维度明显优于女生,但是在“健康”、“柔韧”上不存在差异,并且女生的柔韧得分略高于男生,这是女生先天生理优势所致。4、健美操队员男、女生之间在“运动技能”、“身体活动”、“力量”、“耐力”存在显着差异,且男生优于女生,在“柔韧”、“整体自尊”方面虽然不存在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身体自尊上男生还是优于女生。5、在普通学生和健美操队员不同性别的比较分析中发现,健美操训练对女生的影响远远大于男生,健美操训练只对男生的身体吸引力、运动技能、身体活动、力量和身体自尊产生积极影响;而对女生的影响除了“健康”指标之外,其他的指标都具有非常显着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男生之间的健康、外貌、速度、柔韧、耐力、协调、身体价值和整体自尊维度虽然没有显着性差异,但是健美操队员的各指标的得分均高于普通学生。6、在训练年限上,男女生的身体自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24≤M”的训练年限上女生的身体自尊略有下降,男生则是持续上升;训练频率上,男女生的身体自尊同样存在显着性差异;在训练时间上,男生的身体自尊存在显着性差异,女生的身体自尊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在训练强度上,男生的身体自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是随着强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女生的身体自尊在训练强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但是在大强度上女生的身体自尊略微下降。

桂晶晶[6](2018)在《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的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大学生是我国新时代的主人翁,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能否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点在于提高大学生自尊意识,而大学生自尊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大学生身体自尊教育。但近年来,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关注程度一直较低。因此,要想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发展大学生身体自尊教育显然迫在眉睫。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自编问卷、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兰州城市学院等三所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随后对其进行随机访谈。将得到的数据用spss22.0加以处理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总体水平;体育专业和非体育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差异;专业与性别、民族、年级、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具有交互作用,即在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中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表现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目前大学生整体身体自尊水平偏低,离散程度也较大。在身体自尊的五个维度内,水平最高的为身体素质维度,水平最低的为运动技能维度;其中运动技能维度离散程度最大,自我价值感维度离散程度最小。总体而言,大学生的身体自尊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在运动技能方面。(2)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且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自尊水平。在各个分维度中均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且前者高于后者。研究表明,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适当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3)在体育专业中男生身体自尊水平高于女生,在非体育专业中同样也是男生身体自尊水平高于女生。体育专业不同性别与非体育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之间不具有显着性差异,身体自尊总体水平及各个分维度均没有交互作用。研究表明,目前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普遍低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有待加强。(4)体育专业汉族大学生比回族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高,非体育专业汉族大学生与回族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基本相同。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的身体自尊水平具有显着性差异,且两者身体自尊水平具有交互作用。体育专业回族大学生与体育专业汉族大学生之间身体自尊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要加以重视。(5)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从大一到大三呈降低趋势,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大一大二几乎持平到大三呈提升趋势。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的身体自尊水平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且两者具有交互作用。因而,要加强对体育专业大三年级学生身体自尊的培养,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要从入学之初就积极加强其身体自尊教育。(6)在体育专业中,身体自尊水平最高的是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大学生,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最后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在非体育专业身体自尊水平最高的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最后是家庭经济一般的大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大学生之间身体自尊总体水平不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两者在身体自尊水平总体上不具有交互作用。目前研究显示,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影响不大,且无明确指向性。

邵真真[7](2017)在《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大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压力逐渐增大,人们日益认识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保证。有研究证实身体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而健美操在高校已经得到普及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苏州大学二年级非体育专业女生班26人、体育专业女生班22人、体育专业男生班24人作为实验对象,采用中等锻炼强度进行16周健美操练习干预,试图证实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所产生的影响,揭示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为健美操在我国高校的持续开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论:1.不同持续时间的健美操练习对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女生组16周的锻炼效果优于8周,而男生在身体自尊方面则是8周的锻炼效果优于16周。2.经过16周的健美操练习,体育专业组女生身体自尊各项指标与一般生活满意感水平均高于非体育专业组女生,尤其是身体素质维度达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体育专业的女生更能从中等强度的锻炼中获得较高的身体评价。3.经过16周的健美操练习,体育专业男生的身体自尊与一般生活满意感水平均高于体育专业女生,在PSPP总分、运动能力及身体吸引力方面达到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男生通过健美操练习后,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满意程度更高。4.经过16周的健美操练习,实验组在身体自尊各指标中,身体吸引力对生活满意感具有可靠地预测作用。说明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外表,不仅女生爱美,男生同样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因此,身体吸引力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同一般的地位。

朱小毛,张文桥,胡玉华[8](2016)在《近20年我国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研究现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对近20年我国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我国研究者对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研究的关注点及其发展趋势,找出研究中的不足,并试图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陈荣枝[9](2016)在《北方工业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身体自尊、自我设限与运动参与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难以避免困境与挫折的处境发生,而这些处境时常会造成个体不理想的表现,得到负面的评价。个体为避免此种情况产生,自我保护机制便会启动,而在众多自我保护策略中,自我设限(self-handicapping)便是其中之一。相信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像在重要表现前(如考试、比赛),做起一些平常不会做的事,例如看平常不看的电视节目、特别打电话与不常联络的朋友聊天,甚至突然出现感冒、失眠、身体不舒服等症状。而如此一来若表现不理想,就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而是这些因素的影响,而这种行为正是自我设限的典型范例之一。自我设限行为是在表现的情境下,任何可以提升对失败的外在归因与成功内在归因的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它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PSW)、运动能力(SC)、身体状况(PC)、身体吸引力(AB)和身体素质(PF)五个维度;运动参与就是大学生在体育课中或在课余参加的锻炼中身、心的投入。为了探讨大学生身体自尊、自我设限与运动参与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对运动心理学中自我设限与自尊的理论来源、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详细评述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在北方工业大学随机抽取了847名非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知觉身体自尊、自我设限行为倾向和运动参与行为等方面作调查与分析。采用身体自尊、自我设限和运动参与三项为指标,设计并编制完成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问卷》。再对这些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地统计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1.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水平比较高,对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也很积极正向,大多数大学生进行运动的原因是为了增强自身体质,在自我设限行为方面属于中等水平,说明当今大学生的身心都处于健康状态。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身体自尊、运动参与和自我设限的知觉感受均有显着的不同,女大学生所知觉的身体自尊显着高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所知觉的自我设限显着高于男大学生;但是女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却显着低于男大学生。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和自我设限中无显着差异。但在运动参与方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着显着差异,其中大二学生显着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三学生显着高于大四及以上学生。4.自我设限与身体自尊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而自我设限与运动参与两个变量呈现显着负相关;身体自尊与运动参与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5.身体自尊在自我设限和运动参与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身体自尊对运动参与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自我设限不仅直接影响了运动参与,还可以通过身体自尊对运动参与产生间接的作用。

陈荔,张力为[10](2014)在《风险还是保险?——运动员身体自我研究述评》文中提出从身体自我的结构、测量、发展、差异和关系问题的分类角度对运动员身体自我相关的元分析和研究报告进行归纳和评述,旨在为促进健康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主要结论:运动员身体自我结构与非运动员人群类似,PSDQ、PSPP等身体自我量表同样适用于运动员人群;运动员在运动能力维度上积极程度高于非运动员;元分析研究显示运动员的进食障碍风险稍高于非运动员,但体像障碍风险比非运动员稍低,效果量虽低但都可靠;性别、年龄、运动类型、竞技水平是探讨运动参与与运动员身体自我关系的重要第三变量。

二、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身体自尊与特质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一)体育锻炼习惯
        (二)生活满意度
        (三)身体自尊
        (四)特质焦虑
    二、主要变量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一)体育锻炼习惯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研究
        (二)体育锻炼习惯与身体自尊、特质焦虑的相关研究
        (三)生活满意度与身体自尊、特质焦虑的相关研究
        (四)身体自尊与特质焦虑的相关研究
        (五)小结
第三章 研究假设、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生活满意度、身体自尊与特质焦虑的情况
        (一)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情况
        (二)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情况
        (三)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情况
        (四)女大学生特质焦虑的情况
    二、体育锻炼习惯、生活满意度、身体自尊与特质焦虑的关系研究
        (一)体育锻炼习惯、生活满意度、身体自尊与特质焦虑的相关分析
        (二)体育锻炼习惯、生活满意度、身体自尊与特质焦虑的回归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2)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初中生身体自尊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引言
    一、概念界定
        (一)有氧运动
        (二)身体自尊
        (三)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二、研究现状
        (一)有氧运动的相关研究
        (二)身体自尊的相关研究
        (三)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四)有氧运动与身体自尊的相关研究
        (五)有氧运动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六)身体自尊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相关研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实验法
        (四)数理统计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不同性别初中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
        (一)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初中男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
        (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初中女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
        (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初中生身体自尊影响分析
    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不同性别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一)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初中男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初中女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影响研究分析
    三、初中生身体自尊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一)初中生身体自尊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二)初中生身体自尊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三)初中生身体自尊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身体自尊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应对方式
        1.3.1.1 应对方式的概述
        1.3.1.2 应对方式的测量
        1.3.2 身体自尊
        1.3.2.1 身体自尊的概述
        1.3.2.2 身体自尊的测量
        1.3.3 应对方式与体育锻炼的关联研究
        1.3.4 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关联研究
        1.3.5 身体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联研究
        1.3.6 体育锻炼、身体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联研究
    1.4 研究假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心理测量法
        2.2.2.1 被试
        2.2.2.2 测量工具
        2.2.2.3 测量问卷的修改与前测
        2.2.2.4 测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2.2.5 测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2.2.3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特点
        3.2.1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描述性结果
        3.2.2 大学生应对方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3.3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总体特点
        3.3.1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3.3.2 大学生体育锻炼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3.4 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总体特点
        3.4.1 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3.4.2 大学生身体自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3.5 大学生应对方式、身体自尊的体育锻炼因素分析
        3.5.1 应对方式各维度在体育锻炼上的差异性分析
        3.5.1.1 不同锻炼强度下大学生应对方式各维度的差异
        3.5.1.2 不同锻炼时间下大学生应对方式各维度的差异
        3.5.1.3 不同锻炼频率下大学生应对方式各维度的差异
        3.5.2 身体自尊各维度在体育锻炼上的差异性分析
        3.5.2.1 不同锻炼强度下大学生身体自尊及各维度的差异
        3.5.2.2 不同锻炼时间下大学生身体自尊及各维度的差异
        3.5.2.3 不同锻炼频率下大学生身体自尊及各维度的差异
    3.6 大学生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3.6.1 应对方式与体育锻炼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3.6.2 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3.6.3 身体自尊与应对方式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3.7 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7.1 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与积极应对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7.2 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与消极应对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不同学业阶段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体育锻炼的研究综述
        1.3.2 整体自尊的研究综述
        1.3.3 身体自尊的研究综述
        1.3.4 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关系的研究现状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2.1 身体自尊量表
        2.2.2 学业自尊量表
        2.2.3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
        2.2.4 整体自尊量表
    2.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5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学业阶段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状况的描述性统计
        3.1.1 不同学业阶段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描述性分析
        3.1.2 不同学业阶段学生整体自尊状况描述性分析
        3.1.3 不同学业阶段学生身体自尊状况描述性分析
        3.1.4 不同学业阶段学生学业自尊状况描述性分析
    3.2 小学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关系的路径分析
        3.2.1 小学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的相关性分析
        3.2.2 小学阶段学生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学业自尊与整体自尊的回归分析
        3.2.3 小学阶段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整体自尊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3.2.4 小学阶段学业自尊对体育锻炼与整体自尊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3.3 初中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关系的路径分析
        3.3.1 初中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的相关性分析
        3.3.2 初中阶段学生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学业自尊与整体自尊的回归分析
        3.3.3 初中阶段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整体自尊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3.3.4 初中阶段学业自尊在体育锻炼与整体自尊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3.4 高中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关系的路径分析
        3.4.1 高中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的相关性分析
        3.4.2 高中阶段学生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学业自尊与整体自尊的回归分析
        3.4.3 高中阶段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整体自尊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3.4.4 高中阶段学业自尊在体育锻炼对整体自尊影响中的调节效应检验
    3.5 大学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关系的路径分析
        3.5.1 大学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的相关性分析
        3.5.2 大学阶段学生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学业自尊与整体自尊的回归分析
        3.5.3 大学阶段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整体自尊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3.5.4 大学阶段学业自尊在体育锻炼对整体自尊影响中的调节效应检验
    3.6 讨论
        3.6.1 各学业阶段学生体育锻炼基本情况分析
        3.6.2 各学业阶段体育锻炼与整体自尊关系
        3.6.3 各学业阶段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关系
        3.6.4 各学业阶段学业自尊与整体自尊关系
        3.6.5 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与整体自尊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3.6.6 学业自尊在体育锻炼与整体自尊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检验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参考文献
6.附录
7.致谢

(5)健美操训练对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健美操发展的需要
        1.1.2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健美操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2.1.1 健美操的基本定义
        2.1.2 健美操运动的研究现状
    2.2 身体自尊相关概念界定
        2.2.1 自尊
        2.2.2 身体自尊
        2.2.3 心理健康
    2.3 身体自尊的研究现状
        2.3.1 体育训练与身体自尊
        2.3.2 关于身体自尊测量工具方面的研究现状
        2.3.3 关于性别差异对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现状
        2.3.4 关于锻炼方式对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现状
        2.3.5 关于锻炼时间对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现状
        2.3.6 关于锻炼强度对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3 研究工具
        3.3.1 身体自尊量表
        3.3.2 《中学生身体自尊量表》信度、效度分析(第一批数据)
        3.3.3 《中学生身体自尊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第二批数据)
4 结果与分析
    4.1 中学生身体自尊调查结果分析
    4.2 健美操队员与普通学生之间身体自尊的比较分析
    4.3 不同性别中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分析
        4.3.1 普通学生不同性别之间身体自尊的比较分析
        4.3.2 健美操队员不同性别之间身体自尊的比较分析
        4.3.3 普通学生与健美操队员中男、女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分析
    4.4 不同训练习惯对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分析
        4.4.1 不同参训年限对中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研究
        4.4.2 不同训练频率对中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研究
        4.4.3 不同训练时间对中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研究
        4.4.4 不同训练强度对中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研究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学生健美操训练情况调查表
附录B 中学生身体自尊量表
附录C 问卷效度检验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相关研究
        1.3.3 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相关研究
        1.3.4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比较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比较分析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基本信息情况
    3.2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情况分析
    3.3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均值比较
        3.3.1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总体比较
        3.3.2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
        3.3.3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民族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
        3.3.4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
        3.3.5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
    3.4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差异性分析
        3.4.1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总体差异性分析
        3.4.2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差异性分析
        3.4.3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民族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差异性分析
        3.4.4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差异性分析
        3.4.5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差异性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7)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健美操运动在高校开展较为广泛
        1.1.2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1.3 健美操运动能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1.4 身体自尊对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1.2 选题意义
        1.2.1 探讨健美操运动对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揭示健美操运动功效
        1.2.2 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3 为健美操运动的持续开展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3 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大学生身体自尊、生活满意感总体水平概况
        3.1.1 实验前大学生身体自尊及生活满意感的特点
        3.1.2 实验前实验组各变量零阶相关
        3.1.3 同质性检验
    3.2 健美操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
        3.2.1 实验前、中、后总体样本各指标变化情况
        3.2.2 各实验组实验前、中期身体自尊、生活满意感的自我比较分析
        3.2.3 各实验组实验中、后期身体自尊、生活满意感的自我比较分析
        3.2.4 各实验组实验前、后期身体自尊、生活满意感的自我比较分析
        3.2.5 实验后各实验组之间身体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对比分析
    3.3 实验组实验前后重复测量结果与分析
        3.3.1 实验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
        3.3.2 实验组实验前后PSPP各维度双因素方差分析
        3.3.3 实验组实验前后PIP各维度及生活满意感双因素方差分析
        3.3.4 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时间主效应的多重比较
    3.4 健美操锻炼对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3.4.1 八周的健美操锻炼后身体自尊对生活满意感的作用分析
        3.4.2 十六周的健美操锻炼后身体自尊对生活满意感的作用分析
4 研究与讨论
    4.1 健美操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影响
    4.2 健美操锻炼与身体自尊、生活满意感之间的关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局限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8 附录
9 致谢

(8)近20年我国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研究现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现状
    1.1 我国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2 影响我国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的调查与分析
    1.3 影响我国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的调节变量的调查与分析
    1.4 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专业运动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比较研究。
2 分析与讨论

(9)北方工业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身体自尊、自我设限与运动参与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假设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概念的界定
        1.2.3 研究假设
        1.2.4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自我设限(self-handicapping)理论相关研究
        2.1.2 自尊(self-esteem)与自我设限的关系研究
        2.1.3 运动参与( exercise participation)及其相关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自我设限理论相关研究
        2.2.2 自尊(self-esteem)与自我设限的关系研究
        2.2.3 运动参与( exercise participation)及其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程序
        3.2.1 问卷的效度及信度检验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北方工业大学学生身体自尊、自我设限和运动参与各维度统计结果
        4.1.1 身体自尊、自我设限与运动参与的相关分析
        4.1.2 北方工业大学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总体描述
        4.1.3 北方工业大学学生运动参与现状分析
        4.1.4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身体自尊、运动参与和自我设限的差异
        4.1.5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身体自尊、运动参与和自我设限的差异
    4.2 北方工业大学学生身体自尊、自我设限和运动参与的关系研究
        4.2.1 身体自尊、自我设限与运动参与的路径分析
        4.2.2 自我设限与运动参与和身体自尊之间的关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风险还是保险?——运动员身体自我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构、测量与差异研究分析
2 运动参与是风险还是保护研究分析
    2.1元分析研究
    2. 2 近期研究报告
    2. 3 第三变量
3小结

四、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身体自尊与特质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D]. 崔媛梓.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2]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初中生身体自尊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影响的研究[D]. 刘宇智.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身体自尊的中介作用[D]. 黄琦.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不同学业阶段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的关系[D]. 孙超峰.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5]健美操训练对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D]. 常成超. 广州体育学院, 2018(04)
  • [6]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研究[D]. 桂晶晶.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7]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研究[D]. 邵真真. 苏州大学, 2017(05)
  • [8]近20年我国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研究现状述评[J]. 朱小毛,张文桥,胡玉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08)
  • [9]北方工业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身体自尊、自我设限与运动参与的关系研究[D]. 陈荣枝. 吉林体育学院, 2016(02)
  • [10]风险还是保险?——运动员身体自我研究述评[J]. 陈荔,张力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02)

标签:;  ;  ;  

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