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近红外扫描图像特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苟梦野[1](2018)在《基于主题词的乳腺增生病知识组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目的:为了规范化医疗信息,首先考虑到对疾病领域的信息整合、概念标准化统一化,实现疾病信息的结构化,方可加以共享及利用。因此构建疾病知识组织体系对改善医疗信息的利用效果非常重要,亦是进一步应用于知识库构建、信息抽取、信息检索、信息挖掘的基础。过程/方法:本文采用基于主题词的方式构建疾病知识组织体系。乳腺增生病又名乳腺纤维囊性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乳房疾病,其内涵与外延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已有的相关信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通过复用及改进已有疾病知识组织模型框架和类别体系、以及从医学主题词、期刊文献主题词以及其他来源获取疾病重要概念、术语以及语义关系,对其进行规范化以及疾病知识组织框架填充,从而构建乳腺增生病知识组织体系。结果/结论:本文总结了知识组织相关理论,并以乳腺增生病为例,整合已有资源,梳理疾病知识体系。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疾病概念和主题词,基于词间分析进行词汇映射和概念间关联构建,填充乳腺增生病知识结构框架,实现疾病领域概念标准化与结构化,为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周军华[2](2017)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乳腺癌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已经严重危害到女性健康和生活。乳腺癌分期不同,治疗方案及预后有很大差别。因此乳腺癌的早诊早治显得尤为重要。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触诊和影像学检查。在国际诊断规范中,钼靶被认为是乳腺癌诊断及筛查的首选,然而其局限性也逐渐被人们发现。钼靶在密度较高、体积较小的乳腺检查中存在不足,敏感性会降低约50%。我国妇女乳房体积较小,乳腺癌发病年龄早,乳腺腺体密度高,因此单一使用钼靶x线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超声由于操作方便、快捷,价格便宜,患者耐受性好,无放射性污染等优势,作为钼靶的补充手段而被广泛应用。随着超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乳腺超声能够发现直径大于0.5cm的乳腺结节,乳腺超声对病灶的检测和诊断能力已有大幅度提高。然而,传统的超声成像模式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即操作者依赖性。超声诊断结果受操作医师经验和操作手法影响很大,而不同的诊断结果直接影响着治疗方案的制定,不当的诊断有时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经济上的影响,甚至延误病情。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研究的初衷即为了实现整个乳腺图像信息的完整存储,减少对操作者的依赖性。对其研究可追踪之上个世纪70年代,然而因为图像质量和设备技术原因一直未进入临床使用。近年来,西门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自动全容积成像系统(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ing,ABVS)通过应用宽幅高频探头和灵活的机械臂,能够获得整个乳腺图像扫描数据,通过专用工作站完成三维数据重建,能够多层次、多方位展示乳腺影像,同时使得影像扫查和诊断分离的模式得以实现,有着良好的前景。既往研究多是关于ABVS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等诊断能力的报道。本课题侧重于该技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以及和常规超声一致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中以病理结果和常规手持超声(Hand-held Ultrasound,HHUS)为参考标准,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因乳腺疾病来我院就诊并行HHUS和ABVS检查的患者病例资料215例。根据不同研究侧重点,筛选病例资料,对ABVS在乳腺病灶的检测和诊断能力等应用分别进行评估,内容包括:(1)ABVS病灶检出率、图像描述与常规超声一致性;(2)对乳腺肿瘤诊断与常规HHUS一致性;(3)诊断能力(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与常规HHUS比较;(4)ABVS扫查和诊断乳腺肿瘤的可重复性;(5)ABVS扫查成像冠状面诊断优势;(6)ABVS在常规HHUS难以定性的结节中应用价值等。第一部分: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检测乳腺结节的可重复性研究第一部分: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检测乳腺结节的可重复性研究目的:ABVS技术通过自动扫查实现了对整个乳腺的完整存储。理论上有极高的可重复性,然而乳腺是活动器官,ABVS能否克服HHUS的操作者依赖性,决定着这项技术最终能否应用于临床。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ABVS在乳腺结节检测中的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因乳腺疾病来我院就诊并经HHUS检查有明确乳腺结节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由两名医师对患者先后两次行ABVS检查,分别记录病灶数目、定位信息及大小,对两次测量参数,计算组内相关系数(ɑ值),进行可重复性研究。一致性分析参数参考标准:00.20微弱;0.210.40弱;0.410.60中等;0.610.80强;0.811.0极强。结果:(1)两次扫查发现病灶数目分别为67个、68个,ɑ=0.997,具有极强的一致性;(2)两次扫查病灶距离乳头距离、距离皮肤距离及时钟位置ɑ值分别为:0.343、0.883、0.949,除距离乳头距离的重复性较差外,余均有极强的一致性;(3)病灶上下径、左右径及前后径两次测量ɑ值分别为0.938、0.936、0.948,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第二部分: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与常规超声一致性分析目的:ABVS技术是在常规HHUS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检测和诊断乳腺病灶方面ABVS和HHUS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因乳腺疾病来我院就诊患者超声检查资料90例。先后行HHUS和ABVS两种检查,并对发现的病灶数目、大小、定位、声像图特征及最终分类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1)共检查乳腺患者90例,HHUS检测出病灶138个,ABVS检测出病灶148个,其中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出病灶113个,单独由HHUS检出25个,单独由ABVS检出35个,两种方法比较组内相关系数ɑ=0.870;(2)两种检查方法对检出病灶特征描述一致性比较,病灶时钟位置(ɑ=0.684),距乳头距离(ɑ=0.241),距皮肤距离(ɑ=0.772);(3)病灶上下径、左右径及前后径一致性参数ɑ值分别为0.625、0.610、0.511;(4)对病灶声像图特征描述的一致性参数分别为外形(κ=0.554)、纵横比(κ=0.617)、边界(κ=0.722)、内部回声(κ=0.392)、后方回声特征(κ=0.177)、微钙化(κ=0.130);(5)对病灶进行BI-RADS分类,总体κ=0.539。第三部分: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能力比较目的:本研究通过与HHUS对比,旨在评价ABVS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表现,从而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因乳腺疾病就诊的114例患者病例资料,先后行HHUS及ABVS检查,发现病灶共计118个。以术后(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参数,并对二者诊断表现进行比较。结果:HHUS诊断乳腺病灶的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74.0%,准确率为85.6%;ABVS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74.0%,准确率为86.4%,二者诊断表现相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四部分: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优势及其诊断价值目的:ABVS获取整个乳腺全容积数据,通过三维重建,展示出类似于外科视角的冠状面图像,完善了超声诊断信息。本研究旨在探讨ABVS冠状面各声像图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因乳腺疾病在我院就诊的114例患者病例资料。经HHUS筛选病例后,进行ABVS检查,114例患者共检出乳腺病灶118个。以病理为金标准,对比HHUS,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ABVS冠状面声像图特征区别,评价其在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在114例乳腺病患者中,发现病灶共计118个,其中良性病变组46例,共50个病灶;恶性病变组68例共68个病灶;(2)乳腺良恶性病灶ABVS冠状面特征在形态、边缘、汇聚征、包膜、粗大钙化、微钙化及病变周围脂肪组织改变的表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纵横比的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病变冠状面声像图特征的评分为自变量,以病理类型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入模型的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包括:汇聚征、微钙化、病变周围脂肪组织改变(P<0.05)。第五部分: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对BI-RADS4类乳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目的:ABVS通过三维重建能够提供与外科视角相似的冠状面图像,充分显示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肿瘤组织的生物学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ABVS在诊断常规HHUS难以定性的乳腺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HHUS诊断为BI-RADS 4类需要活检的乳腺结节53例,以病理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HUS诊断分类情况为4a类23例,4b类8例,4c类22例。以病理为金标准,计算HHUS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7%、66.7%、46.9%、45.2%、68.2%;(2)ABVS诊断分类情况为2类12例,3类13例,4a类6例,4b类3例,4c类1例,5类18例。以病理为金标准,计算ABVS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9%、57.1%、75.0%、60.0%、72.7%;(3)HHUS和ABVS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及统计结果分别为(54.7%、67.9%、P=0.231)、(66.7%、57.1%、P=0.525)、(46.9%、75.0%、P=0.021)、(45.2%、60.0%、P=0.301)、(68.2%、72.7%、P=0.716)。结论:1在乳腺病灶的检测和诊断方面,ABVS和HHUS有着较高的一致性,提示ABVS可作为HHUS替代手段用于乳腺癌的诊断。2 ABVS通过自动扫查获取的整个乳腺完全存储,在乳腺病灶检出、定位和大小测量方面可重复性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操作者的依赖性,提高了超声图像的标准化。3乳腺病灶ABVS冠状面声像图能够反映出病灶生长特征,从而反映出病灶的良恶性,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时优于常规HHUS,具有重要诊断价值。4 ABVS冠状面声像图中特有的“汇聚征”在诊断乳腺癌时有重要价值。三维重建提高了乳腺癌周围脂肪组织回声改变的显示机率,为乳腺癌的检出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信息。5在诊断常规超声发现的BI-RADS 4类乳腺结节时,ABVS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能够降低误诊率,减少不必要的活检。联合使用HHUS和ABVS便于会诊和读片,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因工作经验不足造成的不必要的活检。
邬梦云[3](2016)在《肉芽肿性乳腺炎文献及临床诊疗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 GM)病人及国内核心期刊报道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例,了解其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随访情况,提高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认识,积累临床经验,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以“肉芽肿”、“乳腺炎”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1986-2015年30年间国内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肉芽肿性乳腺炎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搜集2009年5月-2015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住院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通过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对比文献报道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经验。结果:1.从1986年2015年共选取了98篇关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文献,共报道了2770例病例,其中7例(0.25%)男性,2763例(99.75%)女性,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为33.96岁。本院54病例中均为女性患者,在本院的病例报道中发病年龄在24-50岁之间,以31-35岁多发。2.本院有孕产史的患者占96.3%,有哺乳史的患者占79.6%,文献报道有孕产史的病例为97.8%,有哺乳史的病例为93.2%,且大部分于停止哺乳后3-5年内发病。3.本院的54例病例中有乳腺炎病史有4例,1例有垂体微腺瘤病史。文献回顾中可发现乳腺炎病史有38例文献,42例有乳房外伤史,13例患者有口服精神类药物史,49例患者有口服避孕药史,5例患者有垂体微腺瘤病史,2例患者高泌乳素血症。4.本院对41例患者行性激素检查,其中12例(29.3%)泌乳素均较正常值高。本院GM患者超重病人19例,占35.2%,肥胖病人12例,占22.2%,35.7%患者血脂异常。5.本院病例中GM的病程从4天到4年,平均5.83±10.18个月,文献报道的病程从2天到10年,平均病程为7.5个月。6.本院双侧发病患者7例,占13.0%,文献23例双侧发病的病例报道。本院累及2个及2个象限以上的有45例,占83.3%,文献报道病变累及2个及2个象限以上的病例122例,占29.4%。本院肿块平均长径为8.36cm,文献报道肿块的平均长径为4.20cm。本院位于左乳44.4%,位于右乳42.6%,文献报道位于左乳56.6%,位于右乳43.3%,本院单纯以肿块就诊的病例仅有10例,占18.5%。本院病例中溃后期患者26例,占48.1%,收集病例中已有窦道形成的病例26例,占48.1%,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的病例18例,占33.3%7.本院报道了16例(29.6%)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文献报道了399例腋窝淋巴结肿大的病例,本院病例中有19例(35.2%)乳头畸形的患者,可见乳头溢液4例(7.4%);文献报道了225例乳头畸形的病例和106例乳头溢液的病例。8.本院24例送检病人中有4例(16.7%)细菌培养阳性,文献也有报道23例菌培阳性的病例。9.文献报道的误诊病例以乳腺癌为多,报道了322例。10.本院54例病例均采用中药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式,2例(3.7%)复发,复发后均行区段切除术后治愈,未见二次复发。结论:1.近5年病例报道急剧上升,提示本病发病率上升及广大医者对本病的认识日益加深有关。2.GM绝大多数发生于女性,GM的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从青年到老年均可发病,但相对集中于30余岁,考虑与GM的发病因素相关。育龄期经产妇女为GM的主要发病人群。3.催乳素升高、肥胖、血脂异常、乳腺炎病史、药食物过敏史、口服避孕药史、乳房外伤史提示可能为GM发病的相关因素。4.GM的发病较为突然,病情进展迅速,并且有延绵难愈的特点。病程3个月内较多。5.病变部位左右相当,外上位置的肿块分布显着多于其余3个象限。6.GM患者可伴有结节性红斑,腋窝淋巴结肿大,乳头畸形,乳头溢液等伴随症状。7.本院GM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复发率低,手术联合中药效果显着。
戴安[4](2016)在《分析乳腺疾病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BVS)冠状面成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冠状面成像特征,并与传统手持超声(Handheld Ultrasonography,HHUS)进行对比。2分析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BVS)对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疾病的冠状面成像特征。3研究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BVS)对传统手持超声(HHUS)的补充价值,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临床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14例乳腺疾病患者,平均年龄50.5±12.4岁(18-80岁),共计118个病灶,最大径0.6-76.0cm。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线阵探头L12-5,行传统手持超声(HHUS)检查,多切面扫查记录病变的位置、大小、超声声像图表现,并做出诊断。采用Siemens Acuson S2000彩色超声仪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检查,它配备14L5BV高频线阵探头、万向臂、触摸屏和三维工作站。采集并存储数据,采用盲法,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病变的位置、大小、超声声像图表现,并做出诊断。与术后组织病理做对比,分析各病理类型乳腺病变的冠状面成像特征。比较乳腺病变良恶性声像图之间的差异,并与传统手持超声(HHUS)进行对比。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状面成像特征中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比较HHUS、ABVS及二者联合应用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评价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结果:114例乳腺病变患者,共计118个肿物。根据2012版WHO乳腺肿瘤分类[1],良性组46例共50个病灶,其中纤维腺瘤18例共20个病灶,乳腺炎症7例共7个病灶,乳腺腺病21例共23个病灶;恶性组68例共68个病灶,其中前驱病变及微浸润性癌7例共7个病灶,浸润性乳腺癌61例共61个病灶。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冠状面成像特征在形态、边界、汇聚征、包膜、粗大钙化、微钙化及病变周围脂肪组织改变的表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纵横比的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肿物纵横比多小于一,乳腺良性病变多形态规则,边界清,无汇聚征,无病变周围脂肪组织改变,无微钙化,部分有粗大钙化和包膜;而乳腺恶性病变多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有汇聚征,有病变周围脂肪组织改变,无包膜,无粗大钙化,部分有微钙化。乳腺病变良恶性冠状面成像特征与传统手持超声声像图特征对比:除传统手持超声未对汇聚征进行分析外,ABVS与HHUS在病变周围脂肪组织改变的表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形态、边界、纵横比、包膜、粗大钙化、微钙化的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病变各病理类型的冠状面成像特征在形态、边界、汇聚征、包膜、粗大钙化、微钙化及病变周围脂肪组织改变的表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纵横比的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状面超声征象的评分为自变量,以病理类型(前驱病变及微浸润性癌、浸润性癌、乳腺腺病、乳腺炎症、纤维腺瘤)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进入模型的乳腺恶性病变冠状面成像特征包括:汇聚征、微钙化、病变周围脂肪组织改变(P<0.05)。而形态、边界、纵横比、包膜、粗大钙化则没有进入模型(P>0.05)。118例乳腺病变中,HHUS共诊断正确101例,诊断错误17例:HHUS诊断乳腺病变的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74.0%,准确率为85.6%;ABVS共诊断正确102例,诊断错误16例:ABVS诊断乳腺病变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74.0%,准确率为86.4%,除特异度相等外,ABVS均高于HHUS;HHUS+ABVS共诊断正确109例,诊断错误9例,HHUS+ABVS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8.5%,特异度为84.0%,准确率为92.4%,均高于单独使用HHUS、ABVS。结论:各病理类型的乳腺病变的冠状面成像特征在形态、边界、汇聚征、包膜、粗大钙化、微钙化及病变周围脂肪组织改变的表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汇聚征、微钙化、病变周围脂肪组织改变可作为超声评价乳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以ABVS评价病变周围脂肪组织改变优于HHUS。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BVS)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传统手持超声(HHUS)的重要补充,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李洁清,张琳[5](2015)在《22例特发性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特发性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IGLM)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22例IGL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48±11.99)岁(2464岁);72.7%(16/22)的患者处于育龄期,全部病例均已育;95.5%(21/22)的患者曾采用母乳喂养,其中19例患者为断乳后发病,距离末次断乳时间3个月39年(中位时间2年)。以乳房肿块(19/22)和皮肤红肿(13/22)为最常见首发症状;全部病灶均位于单侧乳房,左侧16例,右侧6例;18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1例未扪及包块;1个病灶波及全乳,8个病灶位于乳晕区,余16个病灶位于乳腺周围区域。13例可扪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其中11例位于患侧,2例位于双侧。20例患者经乳腺超声及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10例(50.0%)诊断考虑为炎性病变。术前行抗生素治疗12例,有效3例,无效9例。行手术治疗17例:乳房肿块切除15例(其中乳头内陷1例同时行乳头成形术),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乳房单纯切除术1例;7例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余10例术后未使用抗生素。另外5例行对症治疗。随访13个月无复发。结论 IGLM目前病因不明,临床表现提示IGLM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育龄非哺乳期女性如出现乳房肿物伴表面红肿,临床上应考虑IGLM可能。本病确诊依赖空心针活检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清除病灶,从而治愈本病。
吴妍妍[6](2014)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疾病的临床诊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非哺乳期患者乳腺炎疾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50例乳房局限性肿块患者,治疗后肿块变小或消失;10例脓肿患者治疗后康复,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经门诊定期复查未见复发;全部乳腺炎性肿块患者治疗后病症缓解,疼痛消失,局部组织增厚变硬;乳管瘘患者中3例Ⅰ期缝合后甲级愈合,其余行瘘管切开引流术后有2例复发,再次切开引流术后痊愈;8例乳头溢液患者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常多发于乳晕周围,容易发生误诊,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类型进行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冯峰[7](2013)在《抗ESAT-6单克隆抗体靶向探针对结核影像诊断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碘与荧光标记抗ESAT-6单克隆抗体靶向探针的制备及免疫活性评价目的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ESAT-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碘原子和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研制CT和荧光靶向探针,并评价两种探针的免疫活性。方法1.以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纯化的ESAT-6蛋白为免疫原免疫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了4株针对结核分枝杆菌ESAT-6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进行小鼠腹水制备、纯化,并测定抗体纯度和效价。2.采用Iodogen法,以放射性碘Na125I示踪非放射性碘Na127I标记抗ESAT-6单克隆抗体,纸层析法测定放化纯度和稳定性。3.将抗ESAT-6单克隆抗体偶联两种荧光基团IR783和罗丹明制备荧光探针,SDS-PAGE凝胶电泳确定荧光探针表征。4.间接ELSIA法测定碘原子与荧光标记探针的抗体效价,评价标记后探针免疫活性。结果1.4株单克隆抗体的腹水效价达到1:128000,纯化后抗体纯度高于90%,抗体亚型均为IgGl/k型。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与结核分枝杆菌ESAT-6抗原可发生特异反应,而不与非相关性蛋白His-85b发生反应。2.纯化后的碘原子标记抗ESAT-6抗体的放化纯度大于98%。稳定性试验测定结果显示,放射性碘标记抗ESAT-6抗体在体外4℃条件下存放一周后放化纯度大于95%。3.荧光探针每个抗体分子上标记2个IR783和1.5个罗丹明。采用不同色调分析方式进行处理,显示探针无杂条带。4.标记后单克隆抗体仍能与ESAT-6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抗体效价大于1:128000,碘原子和荧光标记探针具有较强免疫活性。结论1.制备了高纯度、高效价抗结核分枝杆菌ESAT-6单克隆抗体,可与ESAT-6蛋白产生特异性反应。2.碘原子标记抗ESAT-6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体外稳定性;荧光探针纯度优良。碘与荧光标记抗ESAT-6单克隆抗体能与ESAT-6抗原特异性结合,较好保持其免疫活性。为进一步应用于动物体内成像实验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小鼠肺结核模型建立及ESAT-6抗原在小鼠肺结核组织中的表达目的探讨滴鼻途径建立C57BL/6J小鼠肺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模型的可行性,分析ESAT-6抗原在小鼠肺结核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1. C57BL/6J小鼠30只,分为感染组24只,对照组6只。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滴鼻法接种感染组小鼠,对照组小鼠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2.感染后4周、8周、12周,Micro-CT扫描小鼠肺部评价肺部病灶变化,并与HE染色及抗酸染色病理对照分析,小鼠肺组织匀浆培养计算肺部结核分枝杆菌菌落数。3.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ESAT-6抗原在小鼠肺结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感染后4周、8周、12周,小鼠肺组织匀浆培养结核分枝杆菌菌落计数在106CFU左右,呈轻度上升趋势;小鼠肺部Micro-CT扫描显示肺部病灶阳性率分别为50.0%、83.3%、100%,肺部病灶体积增加与时间递增相关(P<0.05);3个监测时间点小鼠肺部病理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3.3%、100%、100%。感染后8周、12周两个时间点小鼠肺部Micro-CT扫描阳性率及病理阳性率相似,病理改变均以增殖性实变和肉芽肿为主,干酪样坏死少见。感染后4周、8周、12周,抗酸杆菌染色均可见病变区散在或大量结核分枝杆菌聚集。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感染后4周、8周、12周可见在小鼠肺结核渗出及实变区域片状褐色阳性物质沉积,在结核分枝杆菌及巨噬细胞分布区域见条状、颗粒状、结节状褐色阳性物质沉积。免疫荧光染色在实变区及肉芽肿区域荧光信号明显增强。结论1. Micro-CT动态观察与病理学对照分析表明经滴鼻感染途径成功建立了小鼠肺结核感染模型。2.感染后8周是成像实验模型建立的理想时间点。.3.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观察表明ESAT-6抗原在小鼠肺结核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为进一步研究单克隆抗体探针靶向诊断小鼠肺结核提供了依据。第三部分小鼠肺结核Micro-CT和近红外荧光成像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抗ESAT-6单克隆抗体靶向探针Micro-CT和近红外荧光成像诊断小鼠肺结核的可行性。方法1.24只C57BL/6J小鼠分为CT组和荧光组,每组12只。CT组和荧光组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各9只小鼠,对照组各3只小鼠。小鼠经滴鼻法感染结核后8周用于成像实验。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碘和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探针,对照组注射等量碘和荧光标记非特异IgG抗体。2.CT组6只小鼠注射探针前、注射探针后6h、24h、48h活体Micro-CT动态成像,测量不同时间点肺部病灶CT值并计算平均值;对照组小鼠相同时间点观察。CT组3只小鼠在注射探针24h后,放射性活度仪检测肺部病灶及周围正常组织放射性碘分布。3.荧光组9只小鼠注射荧光探针后24h,取小鼠肺、心、肝、脾、肾、肌肉组织离体近红外荧光成像。测量肺部病灶、正常肺组织、背景噪声信号强度(SI),计算对比噪声比(CNR), CNR=(SI病灶-SI正常肺)/SI背景噪声。肺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与HE染色对照分析,评价荧光探针到达结核病灶的能力。对照组小鼠相同方法观察。结果1.注射碘标记抗ESAT-6靶向探针后,Micro-CT小鼠肺部动态增强显示肺部结核病灶强化,且24h时CT值最高。对照组小鼠肺部病灶未见强化。放射性活度仪检测实验组小鼠肺部病灶放射性碘分布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2.离体近红外荧光成像显示实验组小鼠肺部结核病灶区域荧光信号明显增强,对照组结核病灶区域微弱荧光或无荧光信号。单克隆抗体诱导的肺部病灶信号明显高于同型对照抗体,对比噪声比分别为60.33±3.44(n=9)和10.49±2.03(n=3),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荧光显微镜显示荧光积聚区域与HE染色肺结核组织部位一致。结论1.活体Micro-CT成像显示碘原子标记探针能够靶向性聚集于结核病灶,放射性碘体内生物学分布与活体成像一致。2.离体近红外荧光成像及荧光显微镜观察证明了抗ESAT-6单克隆抗体荧光靶向探针可特异性到达小鼠肺结核组织。3.应用以上两种抗ESAT-6单克隆抗体探针可靶向、特异成像小鼠肺结核,为进一步多模式成像诊断肺结核奠定了基础。
万文博[8](2012)在《BI-RADS分级的量化评估及其与血氧功能成像对乳腺病灶的联合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超声(US)诊断指标评分在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级中的应用价值。2、探讨血氧功能成像系统(BOFIS)与超声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级对乳腺病灶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第一部分:分析1005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声像图,对所有病灶的形状、边缘、回声、纵横比、周边强回声晕、后方回声、钙化、内部血流、腋下肿大淋巴结及年龄10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并按分值进行分组,将各组病灶中恶性构成比与不同BI-RADS分级的理论恶性风险值比较,得出超声诊断指标评分与BI-RADS分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部分:同时应用BOFIS及US两种方法对226例患者231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超声基于上述十项指标进行评分,并得出相应超声BI-RADS分级(包括Ⅲ、Ⅳa、Ⅳb、Ⅳc、Ⅴ级)。将BI-RADS Ⅳb级以上诊断为恶性病灶,Ⅳa级以下为良性。将BOFIS的灰影显像进行三算子分析和血氧检测,根据其不同表现特征确立恶性和良性病灶。将两种方法联合后评价乳腺病灶的良恶性,并按照病灶大小分组(<2cm,≥2cm)进行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超声诊断指标评分≤3分、4分、5分、6分、7分、8分、9分、10分、11分、12分、13分、≥14分各组病灶中恶性构成比分别0、1.6、4.3、8.8、29.5、42.1、55.3、69.7、79.2、73.0、77.8、94.8%;(2)与BI-RADSⅡ、Ⅲ、Ⅳa、Ⅳb、Ⅳc、Ⅴ级相对应的评分分别为≤3分、4分、5-7分、8-9分、10-13分、≥14分;(3)将超声诊断指标评分为8分,即BI-RADS Ⅳb作为分界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2%、90.1%、90.2%、95.3%、80.7%。第二部分:经病理确诊良性病灶149个,恶性病灶82个。(1)BOFIS对乳腺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1%、81.9%、80.5%、70.3%和87.1%,US诊断的各指标分别为84.2%、87.9%、86.6%、79.3%和91%、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联合诊断后各指标分别为95.1%、74.5%、81.8%、67.2%和96.5%,其中敏感性与两者单项检查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性预测值与BOFI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BI-RADS分级为Ⅲ、Ⅳ、Ⅴ级的乳腺病灶,US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7%、71.5%、96.9%,BOFIS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8%、76.4%、75%,对于B I-RADS Ⅲ级和B I-RADS Ⅴ级病灶,US诊断准确率高于BOFIS(P<0.05),对于B I-RADS Ⅳ级病灶,US诊断准确率低于BOFIS(P<0.05)。(3)对37例乳腺病灶最大径<2cm的早期乳腺癌, US诊断的敏感性为73%,BOFIS的敏感性为67.6%,二者联合后敏感性为89.2%,与前两者比较有显着提高(P<0.05)。结论1、以超声诊断指标评分为量化依据对乳腺病灶进行BI-RADS分级诊断,可以使超声报告得到一定程度的客观化及规范化,为影像评价乳腺病灶恶性风险程度提供可靠依据。2、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乳腺癌诊断方面有一定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以作为乳腺癌诊断的辅助方法之一。尤其是针对超声BI-RADS Ⅳ级的病灶,血氧功能成像系统有重要的辅助鉴别诊断作用。3、二者联合应用,有相互弥补作用,在减少早期乳腺癌漏诊以及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准确率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红燕[9](2012)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病变》文中指出第一部分:ABVS与HHUS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目的比较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与常规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13例患者共239个乳腺病变,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别计算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与常规超声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再按病变大小进一步分类评估。结果239个乳腺病变中,良性154(64.4%)个,恶性85(35.6%)个。ABVS与常规超声对乳腺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敏感性(95.3%vs.90.6%),特异性(80.5%vs.82.5%),准确性(85.8%vs.85.3%),阳性预测值(73.0%vs.74.0%),及阴性预测值(93.3%vs.94.1%)。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8及0.928。结论虽然ABVS与HHUS对乳腺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但ABVS可提供新的诊断信息。ABVS可帮助区分真正的占位性病变与不均质的片状回声区,发现恶性病变的卫星灶,及更清晰的显示导管病变。ABVS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第二部分:乳腺病变ABVS超声图像的观察者间一致性研究目的回顾性评估超声医生使用三维乳腺超声特有的术语以及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术语描述和诊断自动乳腺容积技术(ABVS)超声图像的观察者间一致性。方法患者已提供知情同意书。2010年8月一12月,208位患者在仰卧位接受ABVS检查,数据自动存入ABVS工作站。2位超声医生通过ABVS工作站回顾性独立评估234个乳腺病变(病理已证实为148个良性病变和86个恶性病变)的超声图像。观察者不知道钼靶图像、病史和病理结果。通过Cohen’s kappa statistic评估观察者间的差异。结果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为病变周边回声(κ=0.42)、纠集征(κ=0.54)的中等,形态(κ=0.79),纵横比(κ=0.74),边缘(κ=0.76),回声(K=0.69),后方回声(κ=0.68),钙化(κ=0.71),最终诊断(κ=0.70)的良好。结论ABVS获取的乳腺病变超声图像评估重复性好,但病变周边回声以及冠状切面所特有的纠集征一致性中等。
游珊珊[10](2009)在《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诊断乳腺病变》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研究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DOT)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可行性,并且评价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对常规超声的辅助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病变切除活检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各种超声征象。超声显示明确病变后,用超声辅助引导定位,乳腺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DOT)测量病变内部血红蛋白总浓度。以外科手术的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结果本研究共有214个乳腺病变,其中96个良性病变和118个恶性病变。良性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均值为125.5μmol/L±83.4,恶性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均值为222.2μmol/L±87.2。恶性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均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05)。在良性组间(纤维腺瘤组、腺病组、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均值无显着差异(p>00.05),在恶性组间(浸润性导管癌组、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小叶癌组)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均值无显着差异(p>0.05)。如果以血红蛋白总浓度THC140μmol/L作为鉴别良恶性的临界值,则DO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9%,66.7%,76.2%,75.6%,77.1%。常规超声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4%,71.8%,80.1%,88.5%,83.2%。另外,对于常规超声分类BI-RADS 4级,即可疑恶性的乳腺病变,联合应用常规超声和光散射断层成像可将诊断特异性提高至85.4%,准确性提高至86.4%。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内部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存在显着差异,且恶性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明显高于良性病变。但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良性组间和恶性组间,血红蛋白总浓度无显着差异。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用于鉴别乳腺病变具有潜在辅助诊断价值。
二、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近红外扫描图像特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近红外扫描图像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主题词的乳腺增生病知识组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拟解决问题与创新之处 |
2 知识组织体系相关概念 |
2.1 关于知识组织 |
2.2 知识组织体系 |
2.3 本体相关概念 |
2.4 一般构建的方法 |
3 研究现状 |
3.1 国外研究现状 |
3.2 国内研究现状 |
3.3 乳腺增生病概况 |
4 乳腺增生病专业概念获取 |
4.1 概念获取来源 |
4.2 乳腺增生病知识结构组织框架 |
4.3 乳腺增生病概念获取 |
5 专业词汇获取与映射 |
5.1 数据来源 |
5.2 数据处理 |
5.3 概念合并 |
6 知识组织体系及关系构建 |
6.1 知识组织体系 |
6.2 基本概念类 |
6.3 常见语义关系 |
7 疾病知识组织体系的应用探讨 |
8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件 |
(2)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检测乳腺结节的可重复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与常规超声一致性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能力比较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优势及其诊断价值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对BI-RADS 4 类乳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系统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肉芽肿性乳腺炎文献及临床诊疗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 |
2 病因病机 |
2.1 免疫 |
2.2 炎性 |
2.3 超敏 |
2.4 避孕药 |
2.5 其他 |
2.6 中医病因病机 |
3 临床表现 |
3.1 主要症状 |
3.2 伴随症状 |
4 辅助检查 |
4.1 实验室检查 |
4.2 影像学检查 |
5 病理 |
5.1 细胞学 |
5.2 冰冻 |
5.3 组织病理学 |
6 鉴别诊断 |
6.1 浆细胞性乳腺 |
6.2 乳腺癌 |
6.3 良性乳腺肿块 |
6.4 乳腺结核 |
6.5 肉芽肿性血管脂膜炎 |
6.6 乳腺脂肪坏死 |
6.7 结节病 |
6.8 韦格氏肉芽肿和巨细胞动脉炎 |
6.9 猫抓病 |
7 治疗 |
7.1 手术 |
7.2 激素 |
7.3 抗生素 |
7.4 抗结核 |
7.5 免疫抑制剂 |
7.6 病因治疗 |
7.7 针吸 |
7.8 观察 |
7.9 中医治疗 |
8 随访与复发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肉芽肿性乳腺炎文献及临床诊疗的回顾性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资料来源 |
1.2 临床资料来源 |
1.3 疾病诊断标准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观察指标 |
1.6 分析方式 |
2 研究结果 |
2.1 文献发表数量及病例数分析结果 |
2.2 一般资料 |
2.3 临床症状及体征 |
2.4 辅助检查 |
2.5 分期分型 |
2.6 诊断 |
2.7 治疗 |
2.8 随访 |
3 讨论 |
3.1 文献及病例数 |
3.2 一般资料 |
3.3 临床症状及体征 |
3.4 辅助检查 |
3.5 分期分型 |
3.6 诊断 |
3.7 治疗 |
3.8 随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4)分析乳腺疾病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BVS)冠状面成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乳腺超声诊断概述及新技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22例特发性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纳入标准 |
1.2研究方法 |
1.3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一般资料 |
2.2临床表现 |
2.3辅助检查 |
2.4治疗及预后 |
3讨论 |
3.1发病原因 |
3.2流行病学 |
3.3临床表现 |
3.4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鉴别诊断 |
3.5治疗方法 |
(6)非哺乳期乳腺炎疾病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术前检查 |
1.4 术前诊断 |
1.5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讨论 |
(7)抗ESAT-6单克隆抗体靶向探针对结核影像诊断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碘与荧光标记抗ESAT-6单克隆抗体靶向探针的制备及免疫活性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小鼠肺结核模型建立及ESAT-6抗原在肺结核组织中的表达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小鼠肺结核Micro-CT和近红外荧光成像的实验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总结 |
主要研究成果 |
研究创新之处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8)BI-RADS分级的量化评估及其与血氧功能成像对乳腺病灶的联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分级的超声诊断指标量化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一 |
第二部分 血氧功能成像系统与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病灶的联合诊断价值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二 |
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9)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病变(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ABVS与HHUS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 |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常规超声检查(HHUS) |
2.3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检查(ABVS) |
2.4 超声图像分析与评估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组织病理学诊断 |
3.2 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 |
3.3 假阳性和假阴性病变 |
4. 讨论 |
4.1 ABVS的优越性及局限性 |
4.2 敏感性和特异性 |
4.3 假阴性 |
4.4 假阳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ABVS所获取乳腺病变超声图像的观察者间一致性 |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ABVS检查 |
2.3 图像评估 |
2.4 患者人群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图片 |
综述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进展 |
1. 超声光散射成像 |
2. 弹性成像 |
3. 超声造影 |
4. 三维超声 |
5.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10)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诊断乳腺病变(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参考文献 |
正文 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诊断乳腺病变的初步临床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背景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图片 |
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四、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近红外扫描图像特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主题词的乳腺增生病知识组织体系构建研究[D]. 苟梦野. 重庆医科大学, 2018(05)
- [2]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D]. 周军华.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8)
- [3]肉芽肿性乳腺炎文献及临床诊疗的回顾性研究[D]. 邬梦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分析乳腺疾病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BVS)冠状面成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D]. 戴安.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4)
- [5]22例特发性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分析[J]. 李洁清,张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07)
- [6]非哺乳期乳腺炎疾病的临床诊治分析[J]. 吴妍妍. 中外医学研究, 2014(19)
- [7]抗ESAT-6单克隆抗体靶向探针对结核影像诊断的初步研究[D]. 冯峰. 复旦大学, 2013(03)
- [8]BI-RADS分级的量化评估及其与血氧功能成像对乳腺病灶的联合应用研究[D]. 万文博.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2(01)
- [9]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病变[D]. 王红燕.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12)
- [10]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诊断乳腺病变[D]. 游珊珊.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