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管”齐下济困助学(论文文献综述)
段全琳[1](2020)在《扶贫济困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工作精神,海油总公司党组织提出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落到实处,切实做好“家门口”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习近平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加大关心服务内部困难职工、离退休人员及家属的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困难职工三年内基本脱贫脱困的最终目标。海油发展集团因各下属单位分处全国各地,扶贫济困工作的开展一般通过整理报表的形式上报,时间上非常容易存在滞后性,无法及时形成相互关联、完整的救助信息,难于有效达到帮扶救助的目的。而且各单位分管形式不同,集团对于下级单位缺乏有效的监控,无法完整的实现扶贫济困救助的统一管理和规划。海油发展集团充分借鉴海油扶贫济困管理的先进理念,结合海油发展的实际业务情况,采用信息化手段,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建立全集团统一的扶贫济困管理系统。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开发扶贫济困管理系统,主要工作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包括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实现以及系统测试。通过需求分析,经过总结,得到了用户对系统的各个功能要求,整理出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并据此来设计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并进行数据库设计,接下来进行模块详细设计和实现,最后对扶贫济困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在对海油总公司需求进行调研分析阶段,了解到扶贫济困管理系统应主要具备以下3个功能模块:1、困难职工申请(包括困难职工家庭登记、困难救助金救助、困难职工子女助学救助、困难职工大病医疗救助、困难家庭突发灾害和意外事故救助);2、职工救助金申请(包括职工大病医疗救助、职工家属大病医疗救助、职工六种重大疾病救助、职工家庭突发灾害和意外事故救助、残疾人救助、春节专项救助);3、信息发布(包括公示、管理制度和帮扶公告等)。根据以上功能模块提交的表单可总结出集团的困难职工信息库和残疾人信息库,在后台进行数据维护。本文通过活动图、流程图、序列图等UML类图对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阐述。在开发阶段,系统主要用Java技术进行开发,开发工具使用Eclipse Java EE IDE,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8 R2,架构布局采用B/S模式,Web前台为用户提供主要功能的可视化操作界面,后台服务模块主要对前台表单提交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数据信息的统计管理。在开发完成后,进入到测试阶段,测试方法采用了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相结合,给出了测试用例、测试结果和测试截图,找到系统当中的问题所在,进行优化,并通过压力测试和响应速度的性能测试,验证了系统在多任务并发时的稳定可靠性能。建立集团统一的扶贫济困管理系统,可实现集团内全员、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达到扶贫济困工作运行的高效率、易统计、更便捷的目标。通过网络化的扶贫济困管理,将企业扶贫济困业务链的各个环节有机连接,有助于企业按照规章制度完成帮扶救助的管理目标。
钟军[2](2015)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文中指出阐述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构建协同资助模式对于促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济困、强能、育人"三位一体的协同资助模式的主要策略;指出高校可以通过完善政策、加强管理、突出育人等措施全面提高协同资助工作水平,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吴阿古拉[3](2013)在《民族院校助学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健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做好学生助学工作,是保障教育民生、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履行公共财政职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客观要求。目前,国家为了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问题,出台并实施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助学政策。这些助学政策含金量高,覆盖面广,资助强度大,帮困与奖优并举,成效显着,尤其是对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助学奖励力度逐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民族院校的和谐、稳定发展。但是,这些政策在民族院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国家保障性助学的激励作用欠缺、国家无偿性助学不利于学生自强自立、国家监督机制不健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缺失等等。本文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国家助学政策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助学管理现状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完善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管理机制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工作,作者从完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优化高校资助管理措施;以人为本,探索助学工作育人功效;坚持发展性资助理念;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缪琛[4](2013)在《志愿服务行政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以上海为例》文中认为志愿服务的行政化倾向主要是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行政力量和志愿力量所占比例的问题,因为当志愿力量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时,志愿服务势必向着自愿性、公益性、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而当行政力量大于志愿力量时,志愿服务就会产生行政化的倾向。政府和志愿服务组织分别是行政力量和志愿力量的来源,在资源依赖视角下,政府和志愿服务组织因为无法完全通过自身提供生存发展所需的所有资源,因而为了获取资源,它们对彼此存在资源依赖的关系。当政府对志愿服务组织的依赖程度大于志愿服务组织对政府的依赖程度时,则表明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是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主体,即志愿性是志愿服务的第一属性。如果反之,则表明志愿服务具有行政化的倾向。因此,本文根据资源依赖理论的基本原理,对我国政府和志愿服务组织的依赖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对政府存在“绝对依赖”,而政府对志愿服务组织存在“选择性依赖”的结论,并进一步阐述我国志愿服务行政化倾向表现形式和导致的不利后果。运用资源依赖理论,我们可以推论出,如果不解决政府和志愿服务组织间关系的不平衡性,则无法有效化解志愿服务中出现的行政化倾向。本文以上海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成长为例,通过政府面对志愿服务能力不足时所采取的措施,来解析“全程主导”和“有限保障”两种方式对志愿服务发展产生的影响,阐述他们对平衡政府和志愿服务组织间依赖关系发挥的不同作用。得出政府的“有限保障”是增强志愿服务组织独立性,促进志愿服务组织成长为可以被政府依靠的志愿力量的有效途径。继而提出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发挥政府的保障作用、两种志愿服务组织模式共存共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路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志愿服务的行政化倾向问题。
刁春香[5](2011)在《我国大学生资助公平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面对我国家庭贫富差别不断扩大的社会现实,为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能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这些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在保障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设计还有诸多不完善和不科学,研究和探讨建立更加完善和科学的高校大学生资助制度和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为依据,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制度和政策上表现出的公平性缺失现象,通过抽样调查法、系统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高校存在的资助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对不断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制度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论文第一章绪论,主要就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评述;第二章大学生资助公平的重要性,主要界定论文中的主要概念及分析我国大学生资助公平的重要意义;第三章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公平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第四章实现高校大学生资助公平的对策;第五章结论。
周琴[6](2011)在《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东、中、西部区域经济间的差距在逐渐被拉大,集中在东部的部属高校与西部地方院校在经费划拨、生源素质、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的城市贵族子弟,自小得到的国家教育经费就多,国家将有限的教育经费基本投资在城市里,高考得到特殊照顾的还是他们,相反,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尤其西部贫困山区的大学生,不仅在培养经费上严重受到歧视,在升学、就业等方面更遭遇不公平的对待。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速度与东部存在较大差异,这类地区高校的贫困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成为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和研究的新问题。本文以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的贫困生现状调查分析为切入点,调查泸州医学院、重庆邮电大学、乐山师范学院这三所地方院校,同时笔者走访了自己所在学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事,就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进行了访谈。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对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其重要性分析;第二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出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三章提出应对策略,主要从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经济帮扶与思想教育的结合、深化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形成教育合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通过以上措施为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平台,用和谐的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和谐的学生。
郑建阳[7](2010)在《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能力探索》文中认为近年来,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衍生和发展,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社会、高校、家庭一同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氛围已经逐步形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的过程,相关的政策研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践进行了有效的指导。然而,随着工作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们也发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薄弱之处,如忽视学校差异和地区差异、忽视公众支持因素、忽视资助操作程序、忽视贫困大学生自助问题等等。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截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问题这一研究盲点,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结合当前国家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政策体系,通过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审视经济困难学生自助能力现状和能力缺失的成因,最后对如何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助能力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探讨:一是必须遵循的原则;二是整合现有的资助资源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助能力;三是结合实际引导和教育好学生;四是要侧重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杨科[8](2010)在《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和管理》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做好济困工作的前提是准确界定贫困生,目前在贫困生的界定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有限济困资金的使用效能。解决贫困生界定问题必须立足高校自身,建立完善制度,鼓励学生参与,优化资助模式,既有硬性指标量化界定,又有柔性评价人为管理,多管齐下,共同作用,才能使贫困生界定走出困境。
郭音[9](2010)在《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认定制度的思索》文中研究表明贫困生认定成为困扰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道难题。造成认定难的几个主要因素;必须立足高校自身,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多环节、多因素认定体系;应既有硬性指标量化界定,又有柔性评价人为管理,多管齐下,共同作用,才能使贫困生认定走出困境,提高资助目标的准确性和济困资金的使用效益。
郭音[10](2010)在《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认定制度的思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贫困生认定成为困扰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道难题。造成认定难的几个主要因素;必须立足高校自身,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多环节、多因素认定体系;应既有硬性指标量化界定,又有柔性评价人为管理,多管齐下,共同作用,才能使贫困生认定走出困境,提高资助目标的准确性和济困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多管”齐下济困助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管”齐下济困助学(论文提纲范文)
(1)扶贫济困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开发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技术 |
2.1 MVC模式 |
2.2 大数据分析技术简介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业务需求描述 |
3.1.1 困难职工申请业务分析 |
3.1.2 救助金申请业务分析 |
3.1.3 信息发布业务分析 |
3.2 系统功能需求 |
3.2.1 困难职工申请模块 |
3.2.2 救助金申请模块 |
3.2.3 信息发布模块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1.2 系统框架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4.2.1 困难职工申请业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2 救助金申请业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3 信息发布业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数据模型 |
4.3.2 数据库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相关概念 |
5.2 系统测试环境 |
5.3 系统功能测试 |
5.3.1 困难职工申请业务模块测试 |
5.3.2 救助金申请业务模块测试 |
5.3.3 信息发布业务模块测试 |
5.4 系统性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实意义 |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想统领 |
2. 高校资助工作促进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策略 |
1. 济困 |
2. 强能 |
3. 育人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实现路径 |
1.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保障水平,确保政策到位、资金落实 |
2.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水平,确保措施到位、服务精细 |
3.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水平,确保教育到位,协同资助 |
(3)民族院校助学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1. 宏观背景 |
2. 微观背景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意义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状况 |
2. 国内研究状况 |
(五) 理论基础 |
1. 教育公平理论 |
2. 科学发展观理论 |
(六) 研究思路 |
(七) 研究方法 |
(八) 核心概念界定 |
1. 民族院校 |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3. 助学管理 |
二、 当前我国助学政策体系内容分析 |
(一) 我国助学政策体系的主要目标 |
(二) 我国助学政策体系的实施范围 |
(三) 我国助学政策体系 |
1. 国家奖助学金 |
2. 国家助学贷款 |
3. 免费教育、补偿政策 |
4. 勤工助学 |
5. 其它资助政策与措施 |
(四) 我国助学政策体系内容分析 |
三、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及致困原因分析 |
(一)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基本情况 |
1.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发展史概况 |
2.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生基本情况 |
(二)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 |
1.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 |
2.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统计 |
(三)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致困原因分析 |
1. 农民收入低下 |
2. 牧民收入低下 |
3. 自然灾害 |
4. 子女多 |
四、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现状及其成效 |
1.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助学体系 |
2.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助学项目 |
3.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助学工作成效 |
(二)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
1.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生助学工作外部环境问题 |
2.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生助学工作内部条件问题 |
五、 国内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一) 国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1. 国外助学经验 |
2. 国外资助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
(二) 国内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1. 国内资助经验 |
2. 国内资助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
六、 进一步完善民族院校助学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
(一) 完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 |
(二) 优化高校资助管理措施 |
(三) 以人为本,探索助学工作育人功效 |
(四) 坚持发展性资助理念,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志愿服务行政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以上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由来及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主要观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我国志愿服务行政化倾向的困境 |
第一节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
一、资源依赖理论 |
二、志愿服务行政化倾向的概念 |
第二节 志愿服务行政化倾向的原因 |
一、志愿服务组织对政府的依赖 |
二、政府对志愿服务组织的依赖 |
三、政府与志愿服务组织间依赖关系的影响因素 |
四、政府与志愿服务组织间依赖的不平衡性 |
第三节 志愿服务行政化倾向的表现形式及其后果 |
一、志愿服务行政化倾向的表现形式 |
二、志愿服务行政化倾向的后果 |
第二章 上海志愿服务现状的分析 |
第一节 上海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上海志愿服务的体系建设 |
一、上海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 |
二、上海志愿服务体系 |
第三节 上海志愿服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
一、志愿服务需求与志愿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 |
二、政府采取的解决措施 |
三、对政府和志愿服务组织依赖关系产生的影响 |
第三章 平衡政府与志愿服务组织间依赖关系的启示——以“百姓义工”的发展为例 |
第一节 “百姓义工”的基本情况 |
一、“百姓义工”的成长历程 |
二、项目运作情况 |
第二节 “百姓义工”成长的启示 |
一、发展过程中曾面临的困难 |
二、采取的解决措施 |
三、对平衡政府和志愿服务组织间依赖关系的启示 |
第四章 解决志愿服务行政化倾向的建议 |
第一节 坚持政府的保障作用 |
一、加快立法保障 |
二、推动政策扶持 |
三、搭建信息平台 |
四、构建监督机制 |
第二节 两种志愿服务组织模式共存共荣 |
一、促进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独立发展 |
二、促进“官方”背景的志愿服务组织自主转型 |
结语 |
注释 |
附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我国大学生资助公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家政策在保障大学生资助公平方面的研究综述 |
1.2.2 银行在保障大学生资助公平方面的研究综述 |
1.2.3 高校在落实大学生资助公平方面的研究综述 |
1.3 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
1.3.1 创新点 |
1.3.2 论文的重点 |
1.3.3 论文的难点 |
1.4 研究方法 |
1.4.1 系统分析方法 |
1.4.2 对比分析法 |
1.4.3 抽样调查法 |
第2章 大学生资助公平的重要性 |
2.1 大学生资助公平的理论依据 |
2.1.1 理论依据之一:教育的公共产品理论 |
2.1.2 理论依据之二: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
2.2 大学生资助公平的内涵 |
2.3 大学生资助公平的重要意义 |
2.3.1 大学生资助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 |
2.3.2 大学生资助公平是贫困家庭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保障 |
2.3.3 大学生资助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
2.4 大学生资助相关的实施主体 |
2.4.1 政府是投资主体和政策主体 |
2.4.2 银行是融资主体 |
2.4.3 高校是具体操作的主体 |
第3章 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公平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
3.1 大学生资助公平缺失的表现 |
3.1.1 贫困生认定的不准确不能保证起点公平 |
3.1.2 操作不当不能保证过程公平 |
3.1.3 勤工助学岗位的缺乏不能保证结果的公平 |
3.2 大学生资助公平缺失的原因 |
3.2.1 政府资助制度安排的缺陷 |
3.2.2 银行作为助学贷款主体的缺陷 |
3.2.3 高校在操作机制上的不规范 |
第4章 实现高校大学生资助公平的对策 |
4.1 其他国家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
4.2 我国解决大学生资助公平的对策 |
4.2.1 宏观政策层面的对策 |
4.2.2 高校具体操作层面的对策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概述 |
一、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 |
(一) 西部地方高校的含义 |
(二)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
(三) 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
二、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一) 贫困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
(二) 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
(三) 学校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
第二章 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部分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
(二) 部分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一 |
(三) 部分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不畅 |
(四) 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
二、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西部地方高校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
(二) 部分高校经济帮扶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
(三) 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
(四) 部分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
第三章 增强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
一、提高对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
(一) 高校领导高度重视 |
(二) 建立多部门的合作管理机制 |
二、经济帮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 |
(一) 制定相对科学的认定标准和加大对西部地方高校资助的倾斜度 |
(二) 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
三、明确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一)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
(二)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
(三) 加强诚信教育 |
(四) 加强感恩教育 |
(五) 加强自立自强教育 |
(六)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
四、探索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法 |
(一) 探索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
(二) 探索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五、加强西部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
(一) 重视辅导员队伍的配备 |
(二) 促进辅导员的合理使用 |
(三) 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
(四) 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 |
六、促进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 |
(一) 形成"平等互助、关怀接纳"的校园风气 |
(二) 创建"聚焦贫困、淡化界限"的社会环境 |
(三) 营造"正视贫困、克服困难"的家庭氛围 |
七、积极引导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开展自我教育 |
(一) 开展个体自我教育 |
(二) 组织群体自我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能力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 研究重点和创新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框架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2.1.2 自助能力 |
2.2 理论框架 |
2.2.1 思政教育中的"自组织"与"被组织"理论 |
2.2.2 角色与角色扮演理论 |
2.2.3 "授人以渔"的资助模式改革 |
第3章 经济困难学生自助能力现状评估 |
3.1. 经济层面 |
3.2 心理层面 |
3.3 人际关系层面 |
3.4 价值观层面 |
第4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能力缺失的原因 |
4.1 个人及家庭因素 |
4.2 社会环境的影响 |
4.2.1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的滞后性 |
4.2.2 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正确引导 |
4.2.3 社会竞争激烈的影响 |
4.3 学校环境的影响 |
4.3.1 中学教育的落后 |
4.3.2 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特性关注不足 |
4.3.3 缺乏大学与中学的有效衔接 |
4.3.4 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式不当 |
第5章 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能力的若干思考 |
5.1 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
5.1.1 资助对象明确性原则 |
5.1.2 助学与育人相结合原则 |
5.1.3 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
5.2 整合现有资助资源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能力 |
5.2.1 健全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运行机制 |
5.2.2 强化资助项目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
5.3 结合实际引导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5.3.1 讲究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 |
5.3.2 多管齐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助 |
5.4 侧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
5.4.1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
5.4.2 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沟通及组织能力 |
5.4.3 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认定制度的思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造成贫困生认定难的几个主要因素 |
1.数量庞大的贫困生群体相对于有限的济困资源, 使认定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 |
2.贫困生来源复杂使认定成本大大提高 |
3.现行“免费式”资助政策加剧了贫困生的认定难 |
二、建立和完善贫困生认定的几点思考 |
1.完善贫困生档案, 积极构建全校贫困生数据库, 给认定工作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平台 |
2.从研究大学生的校内消费行为找准认定贫困生的切入点 |
3.严格认定程序, 提高确定方式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
4.认定工作要注意贫困生的高发人群 |
5.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培养团结、互助、礼让、关爱的文明新风 |
(10)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认定制度的思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造成贫困生认定难的几个主要因素 |
1.数量庞大的贫困生群体相对于有限的济困资源, 使认定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 |
2.贫困生来源复杂使认定成本大大提高 |
3.现行“免费式”资助政策加剧了贫困生的认定难 |
二、建立和完善贫困生认定的几点思考 |
1.完善贫困生档案, 积极构建全校贫困生数据库, 给认定工作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平台 |
2.从研究大学生的校内消费行为找准认定贫困生的切入点 |
3.严格认定程序, 提高确定方式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
4.认定工作要注意贫困生的高发人群 |
5.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培养团结、互助、礼让、关爱的文明新风 |
四、“多管”齐下济困助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扶贫济困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段全琳. 山东大学, 2020(12)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J]. 钟军.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3]民族院校助学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例[D]. 吴阿古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S2)
- [4]志愿服务行政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以上海为例[D]. 缪琛. 复旦大学, 2013(03)
- [5]我国大学生资助公平问题研究[D]. 刁春香. 东北大学, 2011(05)
- [6]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周琴. 西南大学, 2011(09)
- [7]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能力探索[D]. 郑建阳.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2)
- [8]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和管理[J]. 杨科. 沧桑, 2010(02)
- [9]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认定制度的思索[J]. 郭音. 西安社会科学, 2010(01)
- [10]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认定制度的思索[J]. 郭音. 西安社会科学,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