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密骨片对破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纬璐[1](2021)在《DSN160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的保护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研究DSN160对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诱导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模型大鼠的作用,并通过实验初步探讨其对RA诱导OP的作用机制,为DSN160的后期研发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将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依替膦酸二钠(50 mg/kg)组、DSN160(25 mg/kg)组和DSN160(50 mg/kg)组。除正常组大鼠给予超纯水灌胃外,其余各组大鼠每天上午给予RA连续灌胃两周。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天下午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42天。每天观察大鼠形态及体重变化;取材后分析第一腰椎(L1)直径和高度,股骨的长度和直径变化;Micro CT考察大鼠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相关指标变化;H&E染色考察大鼠股骨的病变程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染色考察大鼠股骨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生化实验考察大鼠体内代谢和氧化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H&E染色及RT-PCR实验考察DSN160对RA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子宫和卵巢的影响。第二部分:将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SN160(50 mg/kg)、DSN160(50 mg/kg)+Fulvestrant(雌激素受体拮抗剂)(25μg/kg)组和Fulvestrant(25μg/kg)组。取材后Micro CT考察大鼠股骨BMD及相关指标;TRACP染色考察大鼠股骨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生化实验考察大鼠代谢和氧化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1)DSN160改善RA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骨量的降低。(2)DSN160改善RA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骨显微结构的变化。(3)DSN160改善RA诱导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破骨细胞的减少。(4)DSN160可降低RA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尿液中的钙和磷,及血液中的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含量。(5)DSN160可降低RA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体内的高氧化水平。(6)DSN160对RA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与上调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和下调基质金属蛋白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有关。(7)DSN160对RA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子宫具有保护作用。(8)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作用下,DSN160改善RA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及骨显微结构变化。(9)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作用下,DSN160减少RA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的破骨细胞的数量。(10)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作用下,DSN160改善RA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体内的代谢状态。(11)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作用下,DSN160改善RA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体内氧化水平的降低。结论:(1)DSN160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2)DSN160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抑制代谢和氧化应激,发挥对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3)DSN160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卵巢的保护作用与ERα和MMP9有关。(4)DSN160对维甲酸诱的导骨质疏松大鼠的子宫具有保护作用。(5)DSN160具有雌激素样活性或发挥类似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抑制氧化应激,促进骨形成,发挥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
王俊骁[2](2021)在《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骨痹通消方调控细胞自噬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向SPF小鼠注射脂多糖及强的松龙制成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观察激素引起自噬对骨坏死的影响及应用骨痹通消方后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自噬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造模:1.本研究选择90只20-23g雄性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78只,剩余12只为对照组。模型组给与脂多糖LPS进行腹腔注射,并按照体重换算1kg注射1mg,观察第二周为间隔周,在第三周再行注射的同时在小鼠臀部进行PND(泼尼松龙注射液)同时注射,用量为100mg/kg,随后的每3天注射一次,直至8周造模完成。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待造模结束后随机选取造模组的2只小鼠进行MRI(核磁共振)检测,观察小鼠股骨头坏死病变情况,并选取两组的24只小鼠血液经ELISA法检测BALP、PINP水平来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小鼠模型是否造模成功。2.将成功建立的60只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每组20只及12只小鼠的对照组。治疗组小鼠以骨痹通消方灌胃,阳性对照组以通络生骨胶囊灌胃,模型组及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共治疗8周。分别将每组实验动物造模后取材。光镜下计算各组空骨陷窝率,细胞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表达,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结果及讨论:结果1.模型组小鼠磁共振显示左侧髋部高信号影,经ELISA法测量两组BALP、PINP含量,模型组均较正常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细胞免疫荧光标记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相比,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微管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均增加。3.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空白对照组Beclin1 mRNA表达稳定,4次标本检查基本没有大的波动变化,其余组都以此组数值为基数。第2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标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 mRNA升高至对照组的16.01倍(P<0.01),第4周是对照组的8倍,第6周是对照组的3倍,第8周为0.46倍。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均比模型组明显升高,第4周是对照组的6倍,第6周下降至0.28倍,第8周0.48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Akt mRNA表达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mTOR mRNA表达明显下降。激素使用后,迅速激活Beclin1开始诱导细胞自噬,但是随着病情进展,Beclin1 mRNA表达逐渐缓和。因为激素影响Beclin1 mRNA也高于对照组,但是由于骨痹通消方对自噬的抑制,影响Beclin1 mRNA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治疗组。4.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表达明显升高(P<0.01),p-Akt组及p-mTOR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1)。讨论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年轻人群众普遍发生,非常容易使人致残,超过70%的人会继发为骨性关节炎。而激素的使用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大主要因素。之所以临床上针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案层出不穷且没有一个很好的明确阻止疾病发生及发展的治疗方案,就是因为该病的致病原因没有明确的解释。本文即是通过相关实验,明确细胞自噬与骨坏死之间的关系,明确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疾病发生过程中细胞自噬扮演的角色。Jia等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制与骨细胞凋亡、自噬有关联密切。2.此次实验,在观察相关指标时发现,注射激素的治疗组微管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 mRNA及Beclin1蛋白表达迅速上升,且第2、4周上升迅速,第6、8周上升速度有所减缓,说明激素能很快诱导细胞自噬发生。Akt mRNA、mTOR mRNA表达下降,激素能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反向调节引起细胞自噬。骨痹通消方介入后,能明显影响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Akt mRNA、mTOR mRNA的表达,抑制细胞自噬。
张念军[3](2020)在《骨宝丸靶向调节BMP-2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的机制探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证明骨宝丸的抗骨质疏松作用;通过临床研究,证实骨宝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疗效;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骨宝丸通过调控BMP通路促进骨生成作用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明确其抗骨质疏松机制;明确BMP通路在成骨细胞分化与骨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并寻找其可能的作用鞭点,为骨宝丸BMP通路促进骨生成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一: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80人,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阿仑膦酸钠)和治疗组(骨宝丸联合阿仑膦酸钠)各40例,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分、骨密度检测、血清ALP及骨钙素,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实验二:选SPF级Balb/c种小鼠,共24只,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造模),正常对照组、观察组(维甲酸造模),观察两组一般情况观察、胸腺指数、检测骨密度,确立建立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的方法。实验三:采用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小鼠模型,模型组和骨宝丸各剂量组小鼠灌服维甲酸(100 mg/kg)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同时骨宝丸各剂量组小鼠灌服药物溶液进行防治,连续30天。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股骨,称取质量、测量股骨直径和股骨长度;利用HE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股骨组织变化;利用Micro-CT检测骨密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OC、BALP分泌水平。实验四:将选取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骨宝丸对MC3T3-E1细胞活性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骨宝丸对MC3T3-E1细胞ALP活性的影响;WB法检测骨宝丸对MC3T3-E1细胞ALP、BMP-2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验证骨宝丸促进成骨的作用机制。结果:实验一:6月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ALP及骨钙素持续降低,治疗组更加明显(P<0.05)。实验二:1.环磷酰胺造模的模型组小鼠活动度及进食量显着下降,毛发失去光泽,实验结束后体重显着低于正常组(P<0.5)。维甲酸造模的模型组小鼠与正常组比较在实验期间多数情况下活动度及进食量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束前一周有所减少(无显着差异)。此外,实验结束后模型组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图1B)。2.与造模前相比较,环磷酰胺造模小鼠胸腺指数显着降低(P<0.01);维甲酸造模小鼠胸腺指数无明显差异。3.与正常组比较,环磷酰胺造模的模型组小鼠骨密度有减少趋势,但是并无统计学意义;维甲酸造模的模型组小鼠骨密度较正常组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三:1.骨宝丸对维甲酸导致的小鼠股骨的质量、直径、骨密度和骨髓组织减少有防治作用;2.骨宝丸对维甲酸诱导小鼠血清促进OC和P1NP分泌增加。实验四:1.骨宝丸对MC3T3-E1细胞几乎无毒副作用,且在剂量1-8 mg/ml时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2.骨宝丸对MC3T3-E1的ALP活性有显着增强的作用(P<0.05或P<0.01),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3.骨宝丸显着提高了MC3T3-E1细胞ALP蛋白和BM-2蛋白生成水平,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1.骨宝丸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效果明显,短期内能够提高骨密度和骨转换率。2.维甲酸诱导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模型可靠性高,本课题后续研究将采用维甲酸造模。3.骨宝丸可防治维甲酸诱导的小鼠骨质疏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BMP-2分泌进而促进骨形成有关。4.骨宝丸可促进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BMP-2分泌进而促进骨形成有关。
董莹莹[4](2019)在《复方鹿茸胶囊对地塞米松联合低钙饲料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功效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骨质疏松这一疾病越发严重,世界卫生组织把骨质疏松症列为中老年三大疾病之一。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瘘”的范畴。引起此症的因素包括:年龄老化、器官生理功能退行性改变、性激素分泌减少、内分泌性的包括甲状腺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分泌异常、营养性的包括蛋白质、维生素D等的缺乏以及肾脏功能损伤导致的骨质疏松。在此症的治疗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中药防治方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鹿茸作为传统的道地药材,现代药理发现鹿茸有明显的补钙作用,并能改善大鼠骨质疏松症。因此本研究尝试利用梅花鹿茸为主要原料,与葛根、补骨脂、黄瓜籽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配伍,采用动物实验复制骨质疏松模型,探讨复方鹿茸胶囊对地塞米松联合低钙饲料介导的骨质疏松症的保护作用,为中药在骨代谢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将60只12周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模型组(Model),阳性组(CG)、复方鹿茸胶囊低组(APPC200)、复方鹿茸胶囊高组(APPC400),每组12只,Con组每日灌胃给予蒸馏水1.2 mL;Model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2 mL;CG组灌胃给予葡萄糖酸钙0.6 mL/只;APPC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复方鹿茸胶囊,分别为200 mg/kg、4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10周,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从第五周开始将普通饲料换为低钙饲料,且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3 d。实验结束,采用乙醚对大鼠进行麻醉,从腹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备用,记录两侧股骨和胫骨的重量。采用ELISA法对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雌二醇(E2)、骨钙素(OCN)、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降钙素(CT)等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量。大鼠的两侧腿骨上的软组织剥离、剔净,右侧股骨用作骨密度的测定,右侧胫骨用作羟脯氨酸的测定,右侧腿骨用作灰分、钙和磷含量的测定。左侧胫骨用作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sson染色、免疫组化(IHC)的测定,大鼠的左侧股骨进行PCR的检测。实验结果显示,3月龄SD大鼠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3 d)结合6周低钙饲料的饲喂,能够成功构建大鼠骨质疏松模型。Model组较Con组相比体重呈现下降趋势,Model组的饮水量高于Con组;骨密度显着降低(P<0.05);干重、灰重、骨灰重/干重均有所降低(P>0.05);血清钙的浓度显着升高(P<0.05),血磷浓度显着降低(P<0.05);骨组织微观结构被破坏,产生大量脂肪细胞,且骨小梁多已断裂。各组SD大鼠实验结果显示,APPC400组能显着提高大鼠的骨密度(P<0.05),且APPC组较CG组的骨密度高;Model组的灰重/干重低于APPC组和CG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APPC组和CG组较Model组相比骨钙、磷的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且APPC组骨钙、磷的含量较CG组高;各组动物血清Ca、P、ALP、E2、OCN、TRAP、CT的ELISA检测分析发现,APPC组和CG组能使血清中的OCN、E2、P、CT显着升高(P<0.05),Ca、ALP、TRAP显着降低(P<0.05),但APPC组各个血清指标的结果较CG组好。骨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Model组大鼠骨质部位骨小梁明显减少且出现较多脂肪细胞,且骨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而APPC组和CG组均有可见的骨小梁,且脂肪细胞较Model组明显减少,APPC组与CG组相比,骨小梁面积增大且脂肪细胞更少,APPC组和CG组的胶原纤维含量较Model组明显增多;与Model组相比APPC组和CG组AP-1和MMP9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APPC组和CG组均能显着降低大鼠骨RANKL mRNA的表达(P<0.05),且能显着提高OPG mRNA的表达(P<0.05),Runx2mRNA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地塞米松结合低钙饲料可以成功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复方鹿茸胶囊具有预防骨质疏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RANKL与OPG结合来阻断RANKL与RANK的结合,由于缺乏RANKL-RANK产生的转录活化信号,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发生障碍,骨质的吸收受到抑制,通过调节OPG/RANKL/RANK系统和Runx2基因的表达,促进了成骨细胞分化及矿化钙磷代谢,钙盐沉积和骨形成,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
吴文晓[5](2019)在《仙灵骨葆致大鼠药物性肝损伤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仙灵骨葆是临床上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的苗药制剂,收载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仙灵骨葆上市以来,治疗效果显着,但其不断增加的肝损伤不良反应报告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且目前仍然鲜有仙灵骨葆致肝损伤及其毒性作用机制的非临床研究报道。鉴于其肝损伤毒性特征、原因和作用机理等均不清楚,急需开展相关研究,为仙灵骨葆及含同类配方药物的安全监管和风险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本课题分别使用6周龄SD大鼠、12~13月龄雌性SD大鼠、免疫应激SD大鼠对仙灵骨葆的肝毒性进行评价,并从氧化应激、胆汁酸代谢等角度进行仙灵骨葆肝毒性机制探索,具体内容如下:通过重复灌胃给予6周龄SD大鼠仙灵骨葆8周实验,最高给药剂量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0倍,初步判断仙灵骨葆的肝毒性作用。病理学结果显示给药期间各组动物未出现与药物相关性肝损伤。使用12~13月龄雌性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模拟中老年女性患者的生理代谢情况,重复灌胃给予12~13月龄雌性SD大鼠仙灵骨葆90天,最高给药剂量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0倍,研究仙灵骨葆重复给药对老年雌性大鼠的毒性反应。结果显示,给药组动物平均体重和平均摄食量较溶媒对照组显着性降低;脏器重量、血清生化和血液学检查未出现与药物相关性变化,大体病理学检查发现长期服用仙灵骨葆可能会促进动物胸腺萎缩,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与药物明显相关性病理学改变。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SD大鼠产生免疫应激以增加其对肝损伤药物的敏感性。从LPS刺激剂量、联合给药顺序、解剖时间等方面对药物致免疫应激大鼠肝损伤模型进行探索和条件优化,最终确定LPS刺激剂量为0.1 mg/kg。使用LPS刺激前后分别给药的方法增加药物致肝损伤的发生率和敏感性,以血清生化变化为指标,确定末次给药12 h后为最佳解剖时间,通过控制给药时间减弱动物节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延长动物适应期和限制动物体重范围降低实验差异。使用8周龄免疫应激SD大鼠进行仙灵骨葆致急性肝损伤的探究。结果显示,仙灵骨葆能够引起免疫应激大鼠药物性肝损伤,损伤特征为血清转氨酶水平、总胆红素和甘油三酯等指标显着性升高,肝细胞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是肝脏的主要病变类型,同时伴随出现库普弗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的明显活化和肝细胞凋亡。对仙灵骨葆致免疫应激大鼠急性肝损伤机制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在仙灵骨葆致免疫应激大鼠急性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仙灵骨葆可以诱导氧化型肝药酶CYP2E1、强氧化酶iNOS和NADPH氧化酶表达的增加,LPS通过引发机体的免疫应激反应,促进了肝脏库普弗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进一步增加iNOS和NADPH氧化酶表达量的增加,使得肝脏过量自由基生成,造成脂质过氧化,蛋白硝基化,最终导致肝脏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因此临床上治疗仙灵骨葆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时可选用抗氧化的药物降低肝脏的氧化损伤程度。使用6周龄免疫应激大鼠SD大鼠进行仙灵骨葆重复给药肝损伤的探究。结果显示重复给予仙灵骨葆能够引起免疫应激大鼠肝损伤,损伤特点为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甘油三酯等指标的显着性升高,肝细胞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为肝脏的主要病变,且病变程度与药物剂量呈明显相关性。机制探索结果显示,仙灵骨葆能够促进胆汁酸合成限速酶CYP7A1的表达,并抑制CYP7A1胆汁酸负反馈调节蛋白法尼基衍生物X受体(Farnesyl X receptor,FXR)的表达,LPS诱导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的表达间接抑制FXR的转录,LPS干扰胆汁酸转运体的表达,使得胆汁酸生物合成失调、转运紊乱引起免疫应激大鼠肝损伤,对于重复给药肝损伤的治疗除选择抗氧化剂治疗外,可加入胆汁淤积类药物对症治疗,以降低胆汁酸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本课题从药物致肝损伤药物因素中的剂量因素、机体因素中的年龄因素和免疫因素角度进行仙灵骨葆致肝损伤研究,首次建立能够呈现仙灵骨葆致肝损伤毒性动物模型,并对仙灵骨葆致免疫应激大鼠急性和重复给药肝损伤的毒性机制进行探索,初步证明仙灵骨葆协同LPS引起的机体氧化应激和胆汁酸代谢紊乱在仙灵骨葆致免疫应激大鼠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超[6](2019)在《左归丸联合唑来膦酸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左归丸联合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且中医证型属于“肾阴虚证”的患者,依据纳入标准共收集到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A、B、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PKP+左归丸+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B组采用PKP+唑来膦酸+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C组采用PKP+左归丸+唑来膦酸+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其中A组失访1人,B组失访1人,C组失访2人,实际完成A组29人、B组29人、C组28人共86例患者。患者年龄为6483岁,平均年龄为71.66±5.03岁。其中男性33例,女性53例。收集资料后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骨密度水平以及临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结果:1、3组患者术前在一般情况(如手术方式、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VAS评分: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各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点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4周,VAS评分各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12周、24周的各组患者的VAS评分具有组间差异P=0.000(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A组与B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C组分别与A、B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5)。3、ODI评分: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ODI评分,各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点的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4周,ODI评分各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12周、24周的各组患者的ODI评分具有组间差异P=0.000(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A组与B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C组分别与A、B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5)。4、骨密度: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水平,各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点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骨密度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各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具有组间差异P=0.000(P<0.05),其中A组与B组对比,B组骨密度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5),B组与C组对比,C组骨密度升高更明显,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5)。5、临近椎体骨折率:治疗后1月内,各组患者无一例新发椎体骨折;治疗后6月内,A、B、C组新发骨折例数分别为5例、3例及1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月内,A、B、C组新发骨折例数分别为10例、7例及2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B组分别与A、C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1)。结论:左归丸联合唑来膦酸在PKP术后具有较好的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能明显降低患者腰背部的疼痛,改善患者腰部功能障碍,提高骨密度水平,降低椎体骨折的再发生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周志豪(Chow Chi Ho)[7](2017)在《养血固肾汤对大鼠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分为骨小梁中断裂和骨皮质断裂,而当中最棘手的问题是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骨折的愈合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当中牵涉组织学、生物学、内分泌学及生物力学等知识。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众多,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医源性因素、骨生长因子、微量元素、生物力学因素。对于如何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恢复骨的正常功能及结构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焦点及热点。学者们经过不同的研究及实验方法,从多角色去探讨,才有现今对骨折愈合过程的认识。现行的治疗骨折的方法很多,而且部份疗效显着,但亦有好多的不足,在这样立足点上,祖国医治骨折病症的长远经验及技术累积可以好好发挥作用,因其有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及成本低廉等优点,一直被医生及患者认可。本课题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展开"养血固肾汤"对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果的研究,尝试从多角度着手,透过不同层面的观察,剖析养血固肾汤对骨折愈合的干涉作用及解释当中的机制。基于文献记录上,有关观察"养血固肾汤"对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研究目前未见报导。本文起着先导的作用,于不同研究层面上,对"养血固肾汤"进行观察,从而提高对"养血固肾汤"于骨折愈合过程的理解,以利指导临床工作,为推动中医药的普及使用出一分绵力。研究方法:动物模型准备工作:80只SD雄性大鼠,开始体重为168.5~237.2g,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命体征平稳,饮食正常,无传染病,整个饲养及实验过程在SPF级环境内进行。到体重合适时实验开始,于大鼠左胫骨中段行开放性骨折模型造模,行克氏针骨髓腔逆行内固定,缝合切口,不包扎。手术后挑选造模成功的72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及养血固肾汤剂组,每组24只。空白组、对照组及养血固肾汤剂组分别给予纯净水、恒古骨伤愈合剂及养血固肾汤按体重灌胃给药。第一部份生化指标观察:术后d7,d14,d24及d35各组按之前随机编定的数字,各解剖6只动物,采取血液样本。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器,检查血钙、血磷及ALP三项生化指标。第二部份组织病理学观察:于前述每段时间随机解剖的6只动物中,处死后取左下肢胫骨连股骨中下段的部分作成标本,作组织病理学分析;根据组织病理学指导下,检测组织标本,用光学显微镜随性取3个视野点,观察骨小梁面积百分数、成骨细胞指数及破骨细胞指数。第三部份微计算器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观察:于前述每段时间随机解剖的6只动物中,随机取当中3只动物,取左下肢胫骨连股骨中下段的部分作成标本,送往检测中进行Micro-Ct检测。使用Micro-CT检测骨折部位,选取感兴建区(region of interest,ROD),利用软件重塑图像,透过分析图像及系统检测,采集BMD,BV/TV,TV,Tb.Th,Tb.Sp,Tb.N及SMI等多项骨参数。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x±s)表示,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方差齐,或数据经转换后方差齐,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数据经转换后方差仍不齐,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成果:于生化指标上,养血固肾汤剂组实验早期相比空白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加血磷值(P<0.05),以及增加钙磷乘积值(P<0.01),促进钙盐沉积,血钙值伴随减低(P>0.05),从而令到血液中的钙离子进入基质,由于成骨细胞的作用,使钙及磷积聚及结合,形成钙盐沉积,加速骨痂的建立及重塑,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发展。而当中血清的钙离子浓度亦会相应降低。于组织病理学上,d7,相比空白组,养血固肾汤剂组在骨痂出现的基础上,更早出现软骨痂及骨小梁的排列,个别动物可见机化的血肿,骨痂内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及稀疏的骨小梁。d14,相比空白组,养血固肾汤剂组动物骨折处可见纤维性骨痂及大量软骨、致密的骨小梁,于数量上比较多。d24,相比空白组,养血固肾汤剂组大部分动物的骨小梁及骨痂转变加快,表现为骨小梁明显增粗,外骨痂开始形成板状骨,骨痂内可见少量软骨细胞,个别动物骨髓腔再通几方面。d35,空白组与养血固肾汤剂组部分动物俱见外骨痂形成板状骨,骨髓腔内可见骨髓细胞,部分动物骨痂内可见少量软骨细胞和增粗的骨小梁。反映养血固肾汤能促进骨痂的产生时间,而且对骨痂其后的改变,如软骨性骨痂及硬骨痂的产生时间都有促进作用;于骨小梁结构方面同样有作用,表现为催使骨小梁的结构提早出现及结构稠密度增加两方面,更能促进骨折愈合。于Micro-CT采集的骨参数结果中,有关BMD,BV/TV,TV,Tb.Th,Tb.Sp,Tb.N及SMI各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d35,相比空白组,SMI数值明显接近0,代表骨小梁多呈板状骨,亦代表骨小梁的强度相比较高,对比Micro CT数据所整合的平面图像,相比空白组,养血固肾汤能加促骨髓腔再通的时间,于骨小梁结构方面同样有作用,表现为催使骨小梁的结构提早出现及结构稠密度增加两方面,更能促进骨折愈合。结论:1.养血固肾汤能够升高血磷,使钙磷乘积高峰显着升高,促进钙盐沉积,提高骨折愈合中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体内成骨细胞的活动,促进骨折愈合。2.养血固肾汤能促进骨痂的产生时间,而且对骨痂其后的改变,如软骨性骨痂及硬骨痂的产生时间都有促进作用;于骨小梁结构方面同样有作用,表现为催使骨小梁的结构产生及结构稠密度增加两方面,促进骨折愈合。3.养血固肾汤于Micro-CT采集的骨参数及所整合的平面图像中,反映能加促骨髓腔再通的时间,致密性骨小梁及骨性骨痂的出现提早。
王度,戴燚,范彦博[8](2016)在《不同浓度青娥丸含药血清对体外诱导破骨细胞MMP3OPN通路蛋白表达及其凋亡机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复方青娥丸含药血清对去势鼠破骨细胞MMP3-OPN-P53通路蛋白表达及其凋亡的影响,探讨青娥丸抑制骨丢失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去势饲养12周,处死选取股骨骨髓,进行体外OC培养。另用含2 g青娥丸生药的药液喂养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A)组(给纯化水1 mL),低浓度(B)组(给药0.5 mL),中浓度(C)组(给药1 mL),高浓度(D)组(给药2 mL),提取各组含药血清干预OC,运用图像系统测定TRAP阳性染色数目和骨磨片陷窝面积,流式细胞仪测定OC凋亡水平,RT-PCR法测定OC通路蛋白MMP3、OPN和P5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术后12周模型组大鼠腰椎及股骨骨密度为(0.159±0.011)g·cm-2和(0.158±0.011)g·cm-2,假手术组为(0.330±0.012)g·cm-2和(0.298±0.016)g·cm-2,2组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大鼠骨质疏松的模型建立成功。(2)加入不同药物干预后,D组中MMP3含量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1),OPN和P53含量高于其余各组(P<0.05)。B、C、D是随着含药血清依次增加的3组,MMP3表达依次减少,D组最少,而OPN和P53表达依次增加,其中D组在含药血清药物添加后明显增加,明显不同于A组(P<0.01)。(3)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无亚G1峰,G0G1期细胞占23%。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流式细胞仪均检测在G1期前出一陡立的凋亡峰(亚G1峰),占细胞总数的38%,42%和58%。结论:研究发现青娥丸含药血清可以通过MMP3-OPN-P53信号通路激活OC凋亡,抑制骨丢失,改善骨代谢,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戴燚,范彦博,甘宁[9](2016)在《青蛾丸含药血清对体外诱导成骨细胞MMP3/OPN通路蛋白水平以及骨重建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青蛾丸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MP3/OPN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及骨重建作用的机理。方法将15只饲养12周的去势鼠处死,选取股骨胫骨骨髓,进行体外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将含青蛾丸(2 g/m L生药)的药液喂养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给蒸馏水1 m L),青蛾丸低(给药0.5 m L)、中(给药1 m L)、高剂量组(给药2 m L),提取各组处死大鼠含药血清干预成骨细胞,运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能力,RT-PCR法测定通路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骨桥蛋白(Opn)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mRNA水平。结果术后12周,模型组大鼠腰椎及股骨骨密度为(0.153±0.011)g/cm2和(0.162±0.015)g/cm2,假手术组为(0.336±0.016)g/cm2和(0.293±0.005)g/cm2,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大鼠骨质疏松的模型建立成功。青蛾丸高剂量组中Mmp3含有量明显低于其余各组;Mapk水平,青蛾丸各剂量组明显高于空白组,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Opn水平,青蛾丸高剂量组明显高于空白组和低剂量组,随着青蛾丸剂量增加,其对Mapk、Opn和Mmp3的影响越显着。骨重建中,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低剂量至高剂量组均使MTT法检测的光吸收值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光吸收值均升高,较空白对照组显着性增加(P<0.01和P<0.05),增加幅度与剂量呈正相关,以高剂量组作用最显着。结论中、高剂量青蛾丸含药血清可以促进去势鼠成骨细胞MMP3/OPN通路蛋白表达激活成骨细胞骨重建。
李浩,戴燚,范彦博,罗锟[10](2016)在《杜仲补骨脂药对干预去势鼠成骨细胞增殖以及MMP3-OPN通路蛋白表达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杜仲补骨脂药对干预去势鼠成骨细胞增殖和MMP3-OPN-MAPK通路蛋白表达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0只饲养12周的去势鼠处死,选取股骨胫骨骨髓,进行体外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将含杜仲补骨脂药对2g生药的药液喂养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A)组(给蒸馏水1ml),低浓度(B)组(给药0.5ml),中浓度(C)组(给药1ml),高浓度(D)组(给药2ml),提取各组处死大鼠含药血清干预成骨细胞,运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能力,RT-PCR法测定通路蛋白MMP3、OPN和MAPK的mRNA水平。结果术后12周模型组大鼠腰椎及股骨骨密度为(0.163±0.012)g/cm2和(0.152±0.013)g/cm2,假手术组为(0.326±0.015)g/cm2和(0.295±0.006)g/cm2,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大鼠骨质疏松的模型建立成功。成骨细胞增殖中B至D组均使MTT法检测的光吸收值升高,较A组显着性增加(P<0.01和P<0.05),增加幅度与组别关系近似斜线,以D组促增殖作用最显着,增值率达到131%。D组中MMP3含量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1),OPN和MAPK含量高于其余各组(P<0.05)。同时,B、C、D是随着复方含药血清依次增加的三组,B组中MMP3表达最多,其余组含量依次下降,三组中OPN含量基本依次增加,而MAPK含量在含药血清药物添加后明显增加,不同于A组(P<0.01)。结论中药杜仲补骨脂药对含药血清可以促进去势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并且通过MMP3-OPN-MAPK通路激活骨重建。
二、密骨片对破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密骨片对破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DSN160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的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DSN160 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DSN160 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骨量的影响 |
2.2 DSN160 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骨显微结构的影响 |
2.3 DSN160 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的影响 |
2.4 DSN160 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
2.5 DSN160 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体内氧化水平的影响 |
2.6 DSN160 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卵巢的影响 |
2.7 DSN160 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子宫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3.2 维甲酸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3.3 显微CT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
3.4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
3.5 钙、磷代谢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
3.6 碱性磷酸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
3.7 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
3.8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
3.9 雌激素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在DSN160 改善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中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DSN160 改善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骨显微结构的影响 |
2.2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DSN160 改善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的影响 |
2.3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DSN160 改善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
2.4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DSN160 改善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体内氧化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雌激素与骨代谢的关系 |
3.2 雌激素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
4 结论 |
5 总结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骨质疏松中雌激素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骨痹通消方调控细胞自噬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研究 |
1.现代医学对SANFH的研究 |
1.1 病因病机 |
1.2 SANFH的病理改变及分期、各期特点 |
2.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 |
2.1 非手术治疗 |
2.2 手术治疗 |
3.传统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
3.1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机 |
3.2 股骨头坏死的辨证论治 |
第二部分 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小鼠模型构建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1.1 设计 |
1.2 时间和地点 |
1.3 材料 |
2 实验仪器及耗材 |
2.1 造模药物及试剂 |
2.2 治疗药物 |
2.3 实验试剂 |
3 实验方法 |
3.1 造模 |
3.2 RT-qPCR |
4 实验结果 |
第三部分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自噬的关系研究 |
第四部分 骨痹通消方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理论研究 |
第五部分 实验结论 |
1.总结 |
2.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的建立及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的相关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骨宝丸靶向调节BMP-2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的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一、骨质疏松症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
二、绝经后骨质疏松机制研究进展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一、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
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辨证分型 |
第三节 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一、中医学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原则 |
二、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 |
三、中药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症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实验一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分组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四、统计学分析 |
五、结果与分析 |
六、讨论 |
第二节 实验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的建立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统计学分析 |
四、结果与分析 |
五、讨论 |
第三节 实验三骨宝丸对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小鼠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统计学分析 |
四、结果与分析 |
五、讨论 |
第四节 实验四 骨宝口服液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统计学分析 |
四、结果与分析 |
五、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复方鹿茸胶囊对地塞米松联合低钙饲料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骨质疏松的研究概况 |
1.1 骨质疏松的概述 |
1.2 骨质疏松的分类 |
1.3 近年来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 |
1.4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
1.4.1 雌激素水平 |
1.4.2 调节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 |
1.4.3 骨组织中钙磷含量的调节 |
1.4.4 免疫调节 |
第二章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概况 |
2.1 从中医角度探讨骨质疏松 |
2.2 复方鹿茸胶囊的研究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 |
1.1 材料方法 |
1.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分组及处理 |
1.2.2 骨密度的测定 |
1.2.3 骨灰分及钙磷含量的测定 |
1.2.4 血清指标的测量 |
1.2.5 组织病理学观察 |
1.2.6 统计处理 |
1.3 结果 |
1.3.1 健康指标 |
1.3.2 骨指标 |
1.3.3 血清指标 |
1.3.4 H&.E染色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复方鹿茸胶囊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动物 |
2.1.2 药品与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方法 |
2.2.1 动物分组 |
2.2.2 取材 |
2.2.3 骨密度的测定 |
2.2.4 骨灰分的测定 |
2.2.5 骨钙磷含量的测定 |
2.2.6 血清指标的测定 |
2.2.7 骨组织形态学 |
2.2.8 羟脯氨酸的测定 |
2.2.9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测定(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 |
2.2.10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健康指标 |
2.3.2 骨密度结果 |
2.3.3 骨灰重/干重的含量 |
2.3.4 骨钙磷的含量 |
2.3.5 血清含量 |
2.3.6 骨组织形态学结果 |
2.2.7 骨组织羟脯氨酸结果 |
2.2.8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
2.4 讨论 |
2.4.1 APPC对骨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
2.4.2 APPC对血清指标的影响 |
2.4.3 APPC对骨组织中脂肪细胞的影响 |
2.4.4 APPC对骨胶原的影响 |
2.4.5 APPC对OPG/RANKL信号通路及Runx2基因表达的调节 |
2.4.6 APPC对MMP9和AP-1的调节 |
2.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符号说明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仙灵骨葆致大鼠药物性肝损伤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节 仙灵骨葆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毒性研究情况 |
第二节 药物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药物性肝损伤机制 |
第四节 课题设计 |
第五节 课题创新点 |
第一章 仙灵骨葆重复给药毒性研究 |
第一节 灌胃给予SD大鼠仙灵骨葆8周的肝毒性实验探究 |
1、实验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设计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症状观察和体重 |
3.2 血清生化 |
3.3 剖前体重、肝脏重量和肝脏系数 |
3.4 血液学 |
3.5 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
4、总结 |
第二节 灌胃给予12~13月龄雌性大鼠仙灵骨葆3个月和恢复期28天毒性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设计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症状观察 |
3.2 体重 |
3.3 摄食量 |
3.4 血清生化 |
3.5 给药结束及恢复期血清生化 |
3.6 血液学 |
3.7 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 |
3.8 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
4、实验讨论 |
第三节 结论 |
第二章 仙灵骨葆引起免疫应激大鼠肝损伤模型探索实验 |
第一节 不同剂量LPS对SD大鼠肝损伤量-效关系探索 |
1、材料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设计 |
2.2 溶液配制 |
2.3 一般症状观察 |
2.4 采血 |
2.5 血清生化 |
2.6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4、实验讨论 |
第二节 LPS对SD大鼠肝损伤量-时-效关系探索 |
1、材料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设计 |
2.2 溶液配制 |
2.3 一般症状观察 |
2.4 采血 |
2.5 血清生化 |
2.6 血液学检查 |
2.7 组织病理学检查 |
2.8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4、实验讨论 |
第三节 总结与讨论 |
第三章 仙灵骨葆致免疫应激大鼠急性肝损伤及机制研究 |
第一节 灌胃给予免疫应激大鼠仙灵骨葆急性肝损伤研究 |
1、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设计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一般症状观察 |
3.2 动物体重、肝脏重量和肝脏系数 |
3.3 血液学检查 |
3.4 血清生化检查 |
3.5 剖检 |
3.6 组织病理学检查 |
4、实验讨论 |
第二节 仙灵骨葆引起免疫应激大鼠急性肝损伤机制探索 |
1、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miR-122定量 |
2.2 细胞因子检查 |
2.3 蛋白免疫印迹 |
2.4 RT-PCR |
2.5 免疫组化 |
2.6 免疫荧光 |
2.7 血清MDA含量测定 |
2.8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miR-122 |
3.2 肝脏炎症和肝细胞凋亡 |
3.3 血浆细胞因子 |
3.4 库普弗细胞和星状细胞活化 |
3.5 NADPH氧化酶和iNOS的表达 |
3.6 肝药酶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
3.7 氧化应激产物检测 |
4、实验讨论 |
第三节 结论 |
第四章 仙灵骨葆重复给予免疫应激大鼠致肝损伤和机制研究 |
第一节 灌胃给予免疫应激大鼠仙灵骨葆2周肝毒性研究 |
1、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设计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一般症状、体重及摄食量观察 |
3.2 肝脏重量和脏器系数 |
3.3 血清生化 |
3.4 血液学 |
3.5 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
3.6 血清细胞因子和血清MDA检查 |
4、实验讨论 |
第二节 仙灵骨葆重复给予免疫应激大鼠致肝损伤机制研究 |
1、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蛋白免疫印迹 |
2.2 RT-PCR |
3、实验结果 |
3.1 胆汁酸合成酶和调节蛋白的蛋白表达 |
3.2 胆汁酸合成酶和调节蛋白的mRNA表达 |
3.3 转运蛋白的表达 |
4、实验讨论 |
第三节 结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致谢 |
博士在读期间所获成果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仙灵骨葆联合用药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左归丸联合唑来膦酸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引文对照表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养血固肾汤对大鼠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一、骨折愈合的研究概况 |
二、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
三、骨密度检测设备 |
第二章 研究实验的背景 |
第一节 关于养血固肾汤的文献研究 |
一、药方组成 |
二、组方治则分析: |
三、养血固肾汤的现代理论研究: |
第二节 实验操作的构想 |
一、有关建立骨折模型的构想 |
二、有关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
第三章 养血固肾汤有关生化指标上的观察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材料及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统计分析 |
四、实验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第四章 养血固肾汤有关组织病理学上的观察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材料及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二、检查内容与方法 |
三、统计学方法 |
四、检查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第五章 养血固肾汤有关Micro-CT的观察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Micro-CT的优势 |
第三节 材料及方法 |
一、实验方法 |
二、实验方法 |
三、Micro-CT检测 |
四、统计分析 |
五、实验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六章 综合讨论 |
第一节 个别检查重要表现 |
一、促进成骨细胞活跃 |
二、组织病理学反映能促进骨折愈合 |
三、Micro-Ct结果反映能增加骨结构的强度 |
第二节 综合分析 |
一、对破骨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二、有关Micro-Ct骨参数的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合分析 |
第三节 本课题创新点 |
第四节 问题与展望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不同浓度青娥丸含药血清对体外诱导破骨细胞MMP3OPN通路蛋白表达及其凋亡机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实验动物 |
2 方法 |
2.1 实验步骤 |
2.1.1 青娥丸含药血清的制备过程 |
2.1.2 去势鼠模型建立和检测 |
2.2 观察项目与方法 |
2.2.1 破骨细胞体外诱导及观察 |
2.2.2 骨磨片制备及骨陷窝的比较 |
2.2.3 TRAP染色表达 |
2.2.4 破骨细胞通路蛋白MMP3、OPN和P53的mRNA表达(RT-PCR法测定) |
2.2.5 破骨细胞凋亡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模型鼠去势前后骨密度值比较 |
3.2 破骨细胞观察以及TRAP阳性细胞、骨吸收陷窝和面积计算 |
3.3 青娥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通路蛋白表达影响 |
3.4 青娥丸含药血清干预破骨细胞凋亡的结果 |
4 讨论 |
4.1 从破骨细胞角度探讨青娥丸对骨丢失的抑制作用 |
4.2 青娥丸含药血清制作选取的原理 |
4.3 青娥丸可以促进破骨细胞凋亡 |
4.4 青娥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MMP3-OPN-P53信号传导的影响 |
(9)青蛾丸含药血清对体外诱导成骨细胞MMP3/OPN通路蛋白水平以及骨重建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主要仪器和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和材料 |
1.3 实验步骤 |
1.3.1 青娥丸含药血清的制备 |
1.3.2 去势鼠模型建立和检测 |
1.4 观察项目与方法 |
1.4.1 成骨细胞体外诱导及观察 |
1.4.2 成骨细胞增殖的测定 |
1.4.3 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 |
1.4.4 成骨细胞通路蛋白Mmp3、Opn和Mapk的mRNA表达(RT-PCR法测定) |
1.4.4. 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1.4.4. 2 提取细胞总RNA |
1.4.4.3反转录合成c DNA |
1.4.4. 4 RT-PCR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去势鼠术后12周骨密度值比较 |
2.2 成骨细胞体外诱导结果观察 |
2.3 成骨细胞增殖测定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结果 |
2.4 信号通路蛋白PCR检测结果 |
3 讨论 |
3.1 从成骨细胞增殖角度探讨青蛾丸对骨形成的作用 |
3.2 青蛾丸含药血清制作选取的原理 |
3.3 青蛾丸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骨重建的作用 |
3.4 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MMP3-OPN-MAPK信号传导的影响 |
(10)杜仲补骨脂药对干预去势鼠成骨细胞增殖以及MMP3-OPN通路蛋白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
1.1主要仪器和实验动物 |
1.2主要试剂和材料 |
1.3实验步骤 |
1.3.1青娥丸含药血清的制备过程 |
1.3.2去势鼠模型建立和检测 |
1.4观察项目与方法 |
1.4.1成骨细胞体外诱导及观察 |
1.4.2成骨细胞增殖的测定 |
1.4.3成骨细胞通路蛋白MMP3、OPN和MAPK的mRNA表达(RT-PCR法测定) |
1.4.3.1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1.4.3.2提取细胞总RNA |
1.4.3.3反转录合成c DNA |
1.4.3.4 RT-PCR |
1.5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去势鼠术后12周骨密度值比较 |
2.2成骨细胞体外诱导结果观察 |
2.3成骨细胞增殖测定结果 |
2.4通路蛋白PCR检测结果 |
3讨论 |
3.1从成骨细胞增殖角度探讨杜仲补骨脂药对对骨形成的作用 |
3.2杜仲补骨脂药对含药血清制作选取的原理 |
3.3杜仲补骨脂药对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 |
3.4中药药对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MMP3-OPN-MAPK信号传导的影响 |
四、密骨片对破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DSN160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的保护机制研究[D]. 王纬璐.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2]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骨痹通消方调控细胞自噬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D]. 王俊骁.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骨宝丸靶向调节BMP-2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的机制探讨[D]. 张念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5)
- [4]复方鹿茸胶囊对地塞米松联合低钙饲料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功效研究[D]. 董莹莹.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5]仙灵骨葆致大鼠药物性肝损伤及机制研究[D]. 吴文晓.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6]左归丸联合唑来膦酸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的临床研究[D]. 李超. 西南医科大学, 2019(08)
- [7]养血固肾汤对大鼠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观察研究[D]. 周志豪(Chow Chi Ho).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11)
- [8]不同浓度青娥丸含药血清对体外诱导破骨细胞MMP3OPN通路蛋白表达及其凋亡机制的影响[J]. 王度,戴燚,范彦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6(24)
- [9]青蛾丸含药血清对体外诱导成骨细胞MMP3/OPN通路蛋白水平以及骨重建的作用[J]. 戴燚,范彦博,甘宁. 中成药, 2016(07)
- [10]杜仲补骨脂药对干预去势鼠成骨细胞增殖以及MMP3-OPN通路蛋白表达的研究[J]. 李浩,戴燚,范彦博,罗锟. 时珍国医国药,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