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值得期待之作EMPIRE EARTH(论文文献综述)
毛明霞[1](2020)在《南流江古代经济社会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文中指出南流江的航运发展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秦汉时期的经营,成为岭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魏晋以来,随着中外交流逐渐增加,以南流江为通道的经济文化交流持续发展。明清时期,由于海禁政策的实施和南流江泥沙淤积,南流江对外的功能逐渐减弱。本文将日益丰富的考古遗存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对南流江的航运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考古学观察。以航运交通为线索,较系统地复原南流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探讨南流江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等问题。本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回顾学界对南流江航运及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对南流江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主要河道、生态环境及区位条件进行概述。第三部分:结合目前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分析南流江航运的发展。认为南流江的航运起源于先秦时期,随着秦汉时期统治者对岭南的开发,南流江内河航通道开始形成,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海上丝绸之路兴起。魏晋至唐宋时期南流江的内河航运和沿海地区的航海技术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走向衰落,南流江由江海联运逐渐走向内河航运。第四部分:通过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探讨南流江流域采珠业、漕运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流域内货币的流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第五部分:论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合浦港的兴起,南流江流域出土的具有外来风格的文物及南流江流域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中东南亚地区的物质交流,分析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流江经济交流的情况,并探讨了南流江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相互关系。第六部分:结语,总结全文。
李琳[2](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变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按照从考察历史到分析内容再到回应现实的思维路径,运用史论结合、历史比较、经济分析等研究方法,回顾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消费价值观的基本类型;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变迁的总体镜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消费价值观:科学消费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理论资源;建构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消费价值观:科学消费价值观。本文不走就消费价值观研究消费价值观的路子,而是透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变迁的这面棱镜,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的解构和科学消费价值观的建构进行学术探究和理论考量。具体研究思路和研究路径是:以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消费价值观状况为历史前提,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环境、消费主体以及消费方式的变迁为研究背景,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变迁的总体镜像,剖析这种变迁对个人、社会、自然以及人的自身发展的深刻影响,以此为基础建构适应人与人的协同发展、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共生发展、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消费价值观。本文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首先,从社会背景、经济基础、政治因素、文化氛围等四个方面入手,回顾和分析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消费价值观的状况,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变迁的总体镜像以及建构科学消费价值观提供参照背景和逻辑前提。其次,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环境、消费主体、消费方式变迁过程的基础之上,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变迁的总体镜像:生存型消费价值观逐渐式微,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价值观呈上升趋势。“黜奢崇俭”的传统节俭型消费价值观向“量入为出”的现代节俭型消费价值观转变;奢侈型消费价值观、享乐型消费价值观、炫耀型消费价值观开始出现。然后,通过分析科学消费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理论资源,回答了“凭借什么支撑科学消费价值观的建构”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和中国传统优秀消费文化、西方先进消费理念,分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消费价值观:科学消费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理论资源。最后,在理性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危害的基础上,建构以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中国传统优秀消费文化和西方先进消费理念为理论资源,以公平、适度、绿色、人本为核心理念,以主观需要与客观实际的统一、人类发展与自然延续的统一、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的统一、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统一为根本原则的科学消费价值观。
刘伟[3](2017)在《爱德华·艾比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研究》文中认为爱德华·艾比是20世纪美国极具影响力的生态文学家,一生创作了多部深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学作品,如《孤独的沙漠》、《有意破坏帮》和《海都克还活着》。在这些作品中,艾比表现出对工业文明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反思与批判,对人类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忧虑与愤怒。艾比立足荒野精神与沙漠无中心的立场,对人类中心主义和为发展主义提出了批判与反思。他一面提出理想化生存的模式来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以荒凉但又充满神性的沙漠世界唤醒人对自然的珍惜与爱;另一面则以暴力的——生态性蓄意破坏的方式直接催化被认为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设施,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主张,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能够使得荒野的价值得到保存,并且能够让人们重新找到生活的真与爱,从而让人更加自由与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本文首先论述了爱德华·艾比成为“生态人”的历程,在此基础之上对他的创作阶段做了重新划分,为我们梳理了艾比由“平常人”向“生态人”的转变过程。之后,本文集中讨论了艾比生态思想中的两组基本精神,即荒野的神性精神以及沙漠无中心的精神,并指出沙漠无中心主义在拓展荒野的神性精神的同时,对人类中心主义立场进行了再批判与反思。正是这两组精神指引着艾比生态主张的实现。最后本文则具体解析了艾比两组生态主张。在“理想化生存”中,艾比试图完成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但这种带有生态乌托邦色彩的“理想化”生存图景实际上具有天然的局限性,只有以生态整体主义的视角才能够完成最终超越;而在“生态性蓄意破坏”中,既肯定艾比生态性蓄意破坏的意义,同时对于这种过激的生态主张提出了质疑,认为生态性蓄意破坏无异于扬汤止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总体来说,艾比的生态思想既有其合理一面也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大胆设想和积极探索,启迪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及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武器。进一步而言,艾比的生态作品透过人与自然关系的表层—人在自然中生存—而深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层可能之中,即人在自然中该如何存在并且这种存在该如何可能。这也就是说,艾比在追寻人与自然关系的是什么以及怎么样的哲学命题,虽然这种追问未必有满意结果,但这种追问本身就是其生态思想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许纪霖,刘擎,崇明,王利[4](2009)在《文明与帝国:西方的两张面孔》文中指出第1封许纪霖(2009.5.13巴黎)来巴黎十天了,都是每天上午工作,午后出去行走,深深迷恋19世纪的巴黎。上次来巴黎,没有时间去荣军院。今天去了,在荣军院大教堂拿破仑墓面前,感到极大的震撼。巴黎的两所世俗化圣地,先贤祠与荣军院大教堂,象征着法国革命所建立的两种正当性,埋葬在先贤祠的伏尔泰、卢梭、左拉、雨果等启蒙知识分子,奠定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正当性,但近代的法兰西
生键红[5](2007)在《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文中研究表明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史是早期在美华人史的一个缩影。本文以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群体为切入点,在真实还原这段历史,让更多人,包括国人与美国民众,了解并记住华工当年铁路建设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与牺牲的同时,还以铁路建设中的华工境遇为视角,分析排华背后隐藏的原因与条件,从而为现在华人在美国发展和中美关系的走向提供历史借鉴。文章分三大部分七章论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对中央太平洋铁路与早期旅美华工进行概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章,论述了首次招募华工的过程,铁路华工的数量、工种分配、收入与支出,华工在布鲁默开凿、合恩角的挑战、15条隧道和一天十英里进度的奇迹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分析了在太平洋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华工伤亡情况,以及完工之后去向,再现了1864-1869年期间华工在中央太平洋铁路上的工作与生活的真实状态。笔者根据大量史料,纠正了目前学术界的一些定论:(1)首次招募华工的时间是在1864年1月,而不是1865年春天;(2)华工参与了布鲁默的开凿,并为此作出了突出的贡献;(3)在合恩角,华工们在悬崖峭壁开凿路基的工具就是简陋的用芦苇编制的草篮子;(4)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华工雇佣总数在14000-23000之间,而不是目前认为的10000左右;(5)在铁路建设过程中,超过1200名华工作出了生命的牺牲,而不是美国国内认为的50人,最多不会超过100人的说法。第三部分是总结和评价部分。在铁路完成后7年,国会组织一个联合委员会调查美国华人入境的程度和影响,当时的加州州长、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主席斯坦福、四大之一的克罗克和铁路工程部主任斯托布里奇等对铁路华工作出了高度的肯定评价。与对华工的肯定评价截然不同的是华工在美国受到的不公平的对待。美国的种族主义与当时经济衰退、劳动力过剩的历史背景直接导致了美国国内大规模的排华,早期旅美华工自身的某些缺陷也成为美国排华的借口。
比卡超[6](2001)在《值得期待之作EMPIRE EARTH》文中指出由之前《Age of Empires》的前首席设计师 RickGoodman 所研制的《Empire Earth》,据市场消息称虽然游戏未到达完成阶段,但推出市场的时间约在今年的春季。相信不少读者都玩过《AOE》系列的游戏了,但《Empire Earth》这游戏的玩法会不会跟《AOE》系列的玩法差不多?如果你是这样想便错了!
二、值得期待之作EMPIRE EARTH(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值得期待之作EMPIRE EARTH(论文提纲范文)
(1)南流江古代经济社会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相关研究动态 |
(一)对南流江航运的研究 |
(二)对南流江入海口——合浦港的研究 |
第一章 南流江自然环境 |
一、自然特征 |
(一)地形地貌 |
(二)气象水文 |
二、水系主要河道 |
三、生态环境 |
(一)林木丰富 |
(二)野生动物繁多 |
四、优越的地域条件 |
第二章 南流江航运的发展 |
一、先秦时期南流江航运的起源 |
(一)南流江流域的人类活动 |
(二)南流江流域的稻作文化 |
(三)航运起源 |
二、秦汉时期南流江航运的繁荣 |
(一)造船业的发展 |
(二)航运的发展 |
三、三国两晋至唐宋元时期南流江航运的开拓 |
(一)水运网络的完善 |
(二)航运的繁荣 |
四、明清时期南流江航运的起伏发展 |
(一)漕运与商贸的兴盛 |
(二)茂北运河的开凿 |
(三)航运的衰落 |
第三章 南流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
一、长盛不衰的采珠业 |
(一)合浦采珠的历史 |
(二)采珠方法 |
二、漕运海盐的崛起 |
三、手工业的繁荣 |
(一)青铜铸造业 |
(二)陶瓷制造业 |
(三)冶铁业 |
(四)纺织业 |
四、流域内商业的兴起与城市的出现 |
(一)钱币的出现和流通 |
(二)商品的流通 |
(三)城市的出现 |
第四章 南流江航运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 |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合浦港的兴起 |
二、南流江流域出土的外来因素文物 |
(一)奇石异物 |
(二)玻璃制品 |
(三)黄金制品 |
(四)陶器 |
(五)香料 |
三、南流江流域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 |
四、南流江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 |
(一)成为中外交流的纽带 |
(二)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物质保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及选题意义 |
一、问题提出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主要框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消费 |
二、消费价值观 |
第一章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消费价值观的回眸与反思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消费价值观之社会背景 |
一、物质资源相对匮乏,人口极度膨胀 |
二、“生产”成为社会建构的“主轴” |
三、“消费”围绕“生产”的逻辑进行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消费价值观之经济基础 |
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 |
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 |
三、“低工资政策”与“低生活必需品价格政策”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消费价值观之政治因素 |
一、消费制度的安排 |
二、政治主体性的塑造 |
三、思想革命化的实施 |
第四节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消费价值观之文化氛围 |
一、传统消费价值观的传承 |
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
三、“以节俭为美、以吃苦为乐”观念的培养 |
第五节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消费价值观的基本类型 |
一、从消费需要角度:生存型消费价值观 |
二、从消费文化角度:传统节俭型消费价值观和大众型消费价值观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变迁的总体镜像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环境的变迁 |
一、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的变迁 |
二、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主体的重塑 |
一、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主体结构的转型 |
二、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主体需要的变化 |
三、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主体地位的变化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方式的变迁 |
一、“双轨”时期(1978 年-1992 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方式的变迁 |
二、“市场经济”时期(1992 年至今)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方式的变迁 |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的变迁 |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变迁的抽象分析 |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变迁的具象分析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消费价值观:科学消费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及理论资源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消费价值观:科学消费价值观的指导思想. |
一、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的哲学思考 |
二、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
三、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的生态思考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消费价值观:科学消费价值观的理论资源 |
一、以中国传统优秀消费文化作为理论继承 |
二、以西方先进消费理念作为理论借鉴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消费价值观:科学消费价值观的建构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变迁的理性思考 |
一、价值危机: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反向 |
二、生态危机:无限需要与有限资源的矛盾 |
三、社会危机:过度消费与消费不足的对立 |
四、人的危机:物质丰盛与精神匮乏的矛盾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新型消费价值观:科学消费价值观的根本原则 |
一、主观需要与客观实际的统一 |
二、人类发展与自然延续的统一 |
三、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的统一 |
四、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统一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新型消费价值观:科学消费价值观的核心理念 |
一、公平:实现人与人的协同发展 |
二、适度:实现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
三、绿色: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发展 |
四、人本:实现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 |
结语:超越消费主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3)爱德华·艾比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1.生态文学是现实的需要 |
2.艾比的生态思想深切地影响了美国的环境运动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艾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的研究出发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一、爱德华·艾比的“生态人生” |
(一)由“平常人”向“生态人”的转变 |
1.童年与自然为伴 |
2.青年与沙漠结缘 |
3.“红脖子”乡下人与“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萌发 |
(二)爱德华·艾比创作分期与生态想象中的“世界” |
二、爱德华·艾比生态思想中的基本精神 |
(一)荒野价值与荒野精神 |
(二)沙漠无中心的哲学意味 |
1.沙漠无中心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隐射 |
2.沙漠无中心对荒野精神的延伸 |
三、爱德华·艾比的基本生态主张与反思 |
(一)理想化现代生存 |
1.理想化现代生存的实质 |
2.理想化生存的可能及其反思 |
(二)生态性蓄意破坏 |
1.生态性蓄意破坏的提出 |
2.生态性蓄意破坏对唯发展批判的呼应 |
3.对生态性蓄意破坏的反思 |
余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长虹 |
第一节 横贯美国大陆铁路建设的历史背景 |
第二节 中央太平洋铁路及其建设者 |
第二章 早期移美华人的历史背景及构成 |
第一节 早期华人移民美国的成因分析 |
第二节 早期移美华工的构成 |
第三章 中央太平洋铁路上的第一批华工 |
第一节 1864年前铁路劳工分析 |
第二节 关于是否招募华工的争论 |
第三节 首批招募华工的史料辨析 |
第四章 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 |
第一节 参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的华工数量 |
第二节 铁路建设工种分析 |
第三节 铁路华工的收入与支出 |
第五章 华工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贡献 |
第一节 布鲁默路堑 |
第二节 合恩角的挑战 |
第三节 15条隧道开凿 |
第四节 一天十英里的铁路铺设奇迹 |
第五节 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的历史意义 |
第六节 中央太平洋铁路华工的伤亡分析 |
第六章 铁路竣工后的华工 |
第一节 排华风暴 |
第二节 竣工后华工的去向 |
结语 |
附录1:1861年7月1日太平洋铁路法案原稿 |
附录2:中央太平洋铁路华工姓名清单 |
附录3: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华工及其后裔 |
附录4:中央太平洋铁路相关问卷调查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值得期待之作EMPIRE EARTH(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流江古代经济社会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D]. 毛明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价值观变迁研究[D]. 李琳. 江西师范大学, 2018(10)
- [3]爱德华·艾比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研究[D]. 刘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4]文明与帝国:西方的两张面孔[J]. 许纪霖,刘擎,崇明,王利. 知识分子论丛, 2009(01)
- [5]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D]. 生键红. 上海师范大学, 2007(08)
- [6]值得期待之作EMPIRE EARTH[J]. 比卡超. 广东电脑与电讯,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