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湾连锁书店的未来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胡慧洁[1](2021)在《独立品牌书店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书店是重要的城市文化空间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书店经历着解构重组升级,众多独立品牌书店崛起,其功能和意义不断丰富,城市的文化地标、公共交往的“第三空间”、文化精神的聚集地……城市与书店正在发生更加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后工业时代,我国城市加速转型升级,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文化成为建构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文化空间传播和形塑着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空间成为重要的城市生产力。论文从研究城市文化空间的高阶版本——场景理论出发,聚焦三个不同类型且具有代表性的独立品牌书店——南京先锋书店、苏州诚品书店、西西弗书店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展开研究。首先,关注书店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大环境现状,对书店的城市角色、现有困境、时代机遇、多元类型展开研究,掌握书店发展的宏观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接着,将独立品牌书店分为物质空间、活动空间、拟态空间三部分进行空间展示和解构,发现独立品牌书店在转型过程中,建构城市文化空间的共性和差异。接着,提炼空间建构的元素,总结元素建构场景的规律。从场景元素的微观视角和场景价值的宏观视角两个方向,探索独立品牌书店建构城市文化空间的路径。微观上,发现场所、人群、活动、媒介等元素是基本的空间构成元素,这些元素多元互动、有机共生,共同组成不同的空间场景。宏观上,借助场景理论,从文化和消费角度对独立品牌书店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独立品牌书店需要满足城市读者文化、审美、交往、归属、消费的需要,才能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文化空间。最后,基于以上路径分析,建构空间元素表和元素互动模型,给出书店发展的建议,丰富书店的空间场景价值,对独立品牌书店与城市的共生关系进行展望和思考。
安梦钰[2](2021)在《“跨界”思维下的实体书店运营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实体书店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设施与文明载体。对于城市而言,实体书店是巩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水平。对于社会而言,实体书店在助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网络书店不断涌现和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消费者的阅读方式也在由纸质阅读向数字化阅读方式转变,国内实体书店面临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的变化经营遭遇瓶颈,尤其是资金薄弱的民营中小型实体书店经营难以为继,时刻面临着生存危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实体书店创新经营、跨界转型,无论是对线下实体店重新装修设计、更新图书类型、举办文化活动,还是借助微信平台、网络直播进行新媒体运营,种种探索与努力,为实体书店创造了更多发展可能性。基于此,笔者以实体书店作为研究对象,从跨界运营的视角入手,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的研究方法,整理分析有关实体书店跨界运营已有研究成果,借助新闻出版业内的相关网站、产业报告为理论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利用网络查阅书店运营方面的资料与线下实地进行考察的方式,结合已有实体书店跨界经营运营模式,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详细分析,在结合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归类,提出四种实体书店跨界运营模式,在有理论支撑的前提下使之更具有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首先阐述“跨界”“运营模式”的定义、特征,介绍目前国内学者对实体书店的研究方向;其次介绍当前实体书店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面临挑战的具体原因。再从实体书店具备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出发,简要说明实体书店采取跨界运营的必要性,基于对实体书店内部优势条件与外部利好因素论证实体书店跨界运营的可行性;然后实体书店跨界运营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实体书店相关角色、经营业务、价值创造这三方面因素产生跨界行为。最后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提出复合型、体验型、智慧型、社群型四种实体书店运营模式,从角色定位、业务范围、运营思路、核心价值、盈利来源、营销方式这六方面完成这四种运营模式的构建,希冀能够为实体书店优化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顺利实现跨界融合发展。
周丽威[3](2020)在《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科书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小课本大启蒙已经成为教科书研究领域的共识。教科书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价值载体。习近平关于“教科书是国家事权”的重要论断为我国教科书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新时代教科书建设面临大众化、全球化等诸多困境,教科书建设必须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地融入教科书建设,如何保持我国教科书建设方向的正确性等重要问题亟须各学科加强教科书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目前,语文、政治等科目的中小学教科书的价值溯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研究尚处于缺位状态。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近年来,怀特海有机哲学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怀特海全集翻译与研究”成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选题之一,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认为有机哲学是解决哲学乃至社会科学问题的突破口。再者,我国着名学者王南湜提到“将怀特海与马克思有机结合”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怀特海有机哲学价值理论深刻的洞见性,其对教科书理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选择、确定和改进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历史比较法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进行梳理,提炼不同时期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通过内容分析法,依据构建的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框架,从教科书内容、教科书呈现方式、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主体四个维度,探寻不同时期教科书的价值取向。运用历史比较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做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概括其嬗变特点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经历了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教科书、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教科书和走向多元取向的教科书三个阶段。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中学生物教科书,始于清朝末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在急于求成的应用心理下,教科书被赋予了“救世”的价值。这一时期国人主要将西方教科书的结构“舶来”,呈现出“依葫芦画瓢”的结构主义取向;之后,生物学经历了短暂的学科大发展,特别是实用主义在我国大行其道的时期,生物教科书的体验性、实用性理念被提出;自新中国成立到新课改前夕,生物教科书发展历经波折,从仿苏的一元取向到兼收并蓄各方文化,生物教科书也进行了一纲多本式的形态学和知识论的改变。纵观我国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变迁历程,呈现出典型的从本质到多元的发展特点:在课程目标取向上,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在生物教科书内容取向上,从博物到生物学;在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取向上,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在教科书呈现方式取向上,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在坚持的宏观理念上,政治取向贯穿始终。从目标、内容、编写者取向、呈现方式以及理念上均体现出了本质到多元的路向。通过文本分析,发现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问题:本质主义视阈下对结构的过度强调;反本质层面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在二者融合的视角下看,本质和反本质的均质化造成取向的平均主义。最后,本研究从有机哲学视阈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进行前瞻,提出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多种可能路径:在目标建构上,生物教科书要凸显生物圈命运共同体;在编写思维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注重关系性思维;在课程理解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在课程愿景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指出生物教科书的编写需要注重整体性维度、生态性维度、生活性维度和教育性维度。厘清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历程、特征及问题,不仅需要一种历史学视角的经验总结,更需要一种本体意义上的透视,从价值取向的视角进行一种有机哲学式的审思既能助益我国教科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理论的完善注入新的活力。
孙嘉唯[4](2020)在《上海实体书店新业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经济的繁荣,在网络书店入市和数字化出版的冲击下,人们的购书方式和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为受电商冲击较早且影响较大的零售业态,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选择转型发展,用多元业态弥补图书销售上的困难。从中国全国实体书店的发展水平来看,因为上海独特的政治经济地位,上海实体书店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本文认为,近几年,上海书店经营的总体业态已经远远突破了以前的“书店即图书售卖场所”的认知,呈现出多样化经营与发展的新格局。以上海实体书店为样本来进行研究,分析各类书店的新业态,并建立较为科学的、符合文化产业标准要求的评估体系,将有利于从多方位、多角度,与时俱进地为我国实体书店的发展作出合理的测评,以此为依据提供调整策略,对于未来探寻实体书店转型和业态创新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和文献调查,回顾建国以来上海实体书店的发展历程,对当下上海市实体书店新业态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和整体描述;在综合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现实,对上海现有新业态书店做了具有独创性的类别划分,并选取各类典型案例,论述其发展特点和业态转型方式;同时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的新业态实体书店评估指标体系,就该体系对实体书店的新业态进行初步的典型案例性测评。实体书店在发展中暴露了许多问题,但在新零售的大背景下,也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基于调研和测评结果,本文对实体书店新业态发展提出四项建议: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聚合为驱动,以场景构建为框架,以文化增值提升价值。
李勇[5](2020)在《公共文化空间视域下独立书店发展研究 ——以郑汴洛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体书店是现代城市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在众多类型的实体书店中,独立书店凭借选书专业、关照人文、持之以恒的独特品质而自成一格。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崛起,独立书店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各界亟需探索和总结出更多可供借鉴的发展经验。文章以此为背景,通过公共文化空间这一理论视角,以郑汴洛独立书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独立书店转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空间塑造影响因素和内外部两方面的发展策略。独立书店是一种融合了“公共空间”和“文化空间”意涵的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对丰富城市居民文化生活、凝聚城市社会共识和塑造城市公共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独立书店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取向既可以通过市场竞争规则获得经济收益,又可以凭借纸本阅读精神坚守、人文价值情怀,赢得政府政策扶持和社会资源支持。向公共文化空间转型正在成为化解独立书店发展困境的新机遇,并且正在成为多数独立书店创办人改善书店经营和升级书店管理的重要选项。但是结合郑汴洛独立书店发展实际来看,目前独立书店公共文化空间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这些都有待学界和业界进一步探索完善。论文研究发现:(1)独立书店公共文化空间的塑造内部方面体现在独立书店要恪守以书为本,以书为媒,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定位,尤其是代表独立书店创办人群体特质的人文特色、价值情怀、精神追求应优先保留和呈现;同时,独立书店应积极响应城市发展需求,契合城市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品味,塑造本土化特色,并扎根社区,精耕细作,广泛拓展业务,注重社群的运营和会员营销,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2)独立书店公共文化空间塑造外部方面体现在政府政策供给对于独立书店广泛存在外部性的内部化十分必要,所以各地政府制定更具普惠性、精准性、持续性的扶持政策迫在眉睫;同时,以学者群体、城乡文化艺人、文化创意社群和忠诚客群为代表的书店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对于丰富独立书店空间多层次文化内涵和改善经营状况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互联网时代,社会媒体尤其是用户群体自媒体力量的介入,对于独立书店公共文化空间借力媒体渠道向网络空间的延伸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力量还影响到独立书店品牌形象的构建。
刘若玉[6](2020)在《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现象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与书香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出版社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现今,出版社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其产品结构、经营方式、宣传方式等多方面都需要注入新的活力,而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在功能上综合了图书馆、实体书店的特性,并融入许多图书阅读与文化服务的新功能。这样的环境为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现今我国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求为现今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行为给予一些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每个模块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个部分为绪论,对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进行简要梳理,并对论文中“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概念进行阐释;第一章对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构建背景进行研究,主要对出版社分别与图书馆、实体书店两个传统城市阅读空间的历史合作概况,及当今时代背景下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背景进行分析;第二章对出版社在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过程中的角色意义进行分析,集中讨论其在参与过程中的优势、意义及出版社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合作基础;第三章是对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出版社自建、合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过程中的主要模式及总体特色;第四章是对出版社在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构建与经营过程中的一些策略进行分析。第五章中笔者对现今在对现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后,针对问题对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具体实践提出一些建议。最后为结语,对全篇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并指出其中的不足。
邢琪[7](2020)在《晚清民国时期文学生态研究 ——以青岛为中心(1898~1937)》文中提出作为民国时期典型的现代都市,青岛的现代转型一向是极具研究价值的论题。自1898年德占胶澳始,青岛从僻处海隅的蕞尔渔村逐渐发展成现代大都市。经济、交通、文化、教育与公共卫生等各方面建设的现代化推进,使青岛成为山东省内甚至国内重要的经济与贸易中心,一跃成为远负盛名的国际大都市。与青岛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相适应,中国文学亦处于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中,呈现出相当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形成独具特色的青岛文学生态。以逊清遗民群体和大学教授作家群为代表的外来文人,与青岛本地文艺界,共同组成了晚清民国时期青岛的文学生态。学界往往专注于外来的新文学作家的活动与影响,反而忽视了本地文学生态的价值与意义。在现代文学转型的过程中,本地文人作家与儿童创作者亦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成长与蜕变创造了独具青岛特色的文学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证明上述结论,本文分为以下四章分别阐述:第二章聚焦于逊清遗民在青岛的各项活动,试图阐述逊清遗民对青岛文学生态的构建的重要作用。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青岛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德人庇护等有利条件,吸引逊清遗老前往寓居,如劳乃宣、刘廷琛、周馥和王垿等。在西方文化与古典文化的碰撞下,前清遗臣在去向的抉择上出现分歧。部分遗民致力于恢复清室,使青岛成为政治复辟活动的中心;置身于深受西方思想与文化影响的现代化都市,部分遗老选择从事中西交流的文化活动,在促进儒学经典的海外传播的同时,亦开启了思想的开化;部分寓公或将青岛作为“中转站”,出仕中华民国政府,或隐居海滨,不问世事。第三章综合分析由教授作家群的文学教育与文艺创作活动,和学生文艺活动两部分共同构成的青岛大学文学生态。1930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成立后,杨振声任校长,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赵太侔继任校长。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吴伯箫、老舍和洪深等文人作家,先后前往青岛任教。两任作家校长的现代教育理念,与“新月派”教授作家群的新文学创作与教育活动,推动了校园内学生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学生们的文艺社团活动,与教授作家一并构成了大学校园内的文学生态,活跃了青岛本地的文艺气氛,为青岛文学生态的建构贡献了力量。第四章试图呈现以报纸文艺副刊与刊物为载体的青岛本地文人的文学创作活动与文艺副刊的编辑活动。学界研究一向关注于国立青岛/山东大学的教授作家群的文艺创作,却忽视了本地文人对青岛文艺发展的意义与作用。在大学校园之外,青岛本地文人是如何通过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编辑文艺副刊等来建构青岛本土文艺界,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论题。作为本地市民文学的载体,文艺副刊与文学刊物,见证了本地文人的成长,是青岛城市文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章专注于考察集中为儿童发声的青岛本地儿童文学副刊与独具青岛特色的儿童文学的萌孽。20世纪30年代,《小朋友》和《儿童乐园》,是青岛各文艺副刊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两个刊物,专以刊登儿童的文学作品为主,辅以成人的儿童文学创作与外国着名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两个副刊尤其重视儿童话语的表达,成为儿童充分表达自我的重要场域。儿童文学副刊上发表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民国时期青岛文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创作的繁荣与儿童话语受到社会成人重视,离不开青岛市政府对儿童的重视,对初等教育推动,与社会慈幼事业的进步。
路端[8](2020)在《作为媒介的先锋书店 ——知识组织、关系生产与表征建构》文中认为在传播学物质转向和空间转向的发展时期,媒介不仅是中介物,不仅指大众传媒或各类传播载体,传统的技术同样发挥着媒介的功效,比如交通设施、城市建筑。媒介是传播的介质,是关系的纽带,是记忆之场,是符号和象征。本研究从媒介视角探究作为媒介的独立书店的特征和意义。第二章从历史维度梳理书店从古代至今对知识媒介作用的演变历程,这也是书店自诞生的主要作用;第三章从关系视角讨论现代独立书店的变革和行动,技术冲击下书店对知识媒介的作用不断减弱,书店以关系为媒介成为人与城的纽带,在互联网时代艰难生存;第四章探讨独立书店的再生意义,书店运用新技术等多方行动者重塑了书店的价值,将其建构为符合大众期待和时代需要的表征媒介。书店自诞生起就发挥了知识媒介的作用,书店是知识的中转站,在书店内进行知识的组织、保护;书店是一种技术,让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和口头知识得到有效的保存。作为知识经理人,书店通过对知识话语权力的控制来进行知识的建构和分类,并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权力斗争。传统书店是思想传播的媒介,在书店内通过非正式谈话进行思想传播和知识再生产。现代实体书店对知识组织的媒介功能不断削弱,独立书店尝试通过活动、仪式、设计等行动加强其与人、与城市之间关系媒介的功能。先锋书店为顾客们建构了“文人”共同体,塑造城市文化圈层。先锋建构具有标识性的文化符号,使书店与参与主体产生良性互动、传递讯息,为城市中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实体空间,让现代迷茫的都市人感受在场的真实性,并通过丰富的活动、展览等文化仪式塑造文化认同。先锋在技术的冲击下生存,同时积极使用新媒体进行自我建设与保护。先锋与南京城市友好互动,向来访的每个人展示南京文化,也是政府进行城市文化宣传的重要媒介。依靠书籍、知识、活动等维系书店关系媒介的效用具有替代性,部分关系纽带亦日渐微弱。如今的先锋书店通过自身、新旧媒体和大众的共同行动,将其打造成为文化领域的圣地和具有象征性的符号,成为表征的媒介。被誉为“文化地标”的先锋书店是着名的网红打卡地,由知识消费场所变成游客的文旅消费空间。先锋以独有的形态配合游客的凝视进行展演。先锋是一代南京人的记忆之场,深深嵌入城市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新媒介,大众集体参与到先锋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中,在虚拟空间里共同再现了具有先锋精神的意象空间。独立书店是媒介,也是一种技术,通过传播,人们赋予技术以象征意义。实体书店旧有的技术功效对现代人来说已不再重要,人们更需要它发挥象征性的效值,并享受这个由大众亲自参与建构的符号带来的表征意象。
亚立峰[9](2020)在《基于CCDVTP模型的民营连锁书店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民营连锁书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CCDVTP模型的理论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现阶段民营连锁书店在营销过程中出现的目标市场选择与培育欠佳、同质化竞争普遍存在、沟通能力尚待提升、价值传递过程尚待优化和获利方式欠佳等问题同其成因加以分析、探讨。同时,文章从目标市场、创新、沟通、价值传递和收益五个维度对台湾地区的诚品书店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境内)民营连锁书店可以借鉴的经验或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对上述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本文认为:在营销过程中,民营连锁书店需要优化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培育,即合理选择目标市场,精心培育目标市场。在产品、服务和活动的开发设计上,书店要回归阅读本位创新产品体系,立足读者本位创新日常服务,通过跨界合作创新营销活动。提升沟通能力与沟通水平则要求书店要合理使用社交媒体、适时使用品牌故事,并且将沟通置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之下。在价值传递过程中,书店要优化路径选择,注重与关键意见领袖合作,同时综合使用读者信息数据。在获利方式上,书店要摒弃低价竞争思维,全面考量读者的消费成本。总体而言,本文将民营连锁书店作为研究对象,立足CCDVTP营销框架,依次从书店的目标市场和营销过程中的创新、沟通、价值传递以及收益对其加以分析和探讨。本文总共五个章节,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第一章节):阐述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概述现有文献对“民营连锁书店营销策略”的研究状况,厘清相关概念和理论,并且阐明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工作之所在;第二部分(第二章节):阐述民营连锁书店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第三部分(第三章节):概述当下民营连锁书店的主要营销策略;第四部分(第四章节):立足CCDVTP营销框架分析民营连锁书店在营销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成因,例如: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培育欠佳、同质化竞争普遍存在、书店的沟通能力尚待提升等;第五部分(第五、六章节):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台湾地区的诚品书店进行剖析——从目标市场、创新、沟通、价值传递和收益五个维度对其加以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对(境内)民营连锁书店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对策。
苏宇[10](2020)在《城市文化综合体内独立书店商业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的同时大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能为大众提供集中性的文化娱乐产品体验及服务的建筑——城市文化综合体应运而生并逐渐融入大众的生活当中。在城市文化综合体内由个体经营的具有特色、风格、文化等特征,涵盖餐饮、画展、讲座、音乐、文创产品等为一体复合式经营的独立书店,满足消费者阅读、餐饮、逛游、休息等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结合的多元化经营的空间,就变为消费者闲余时间放松身心、休闲娱乐、阅读学习的好去处。城市文化综合体中的独立书店,已成为新经济背景下,新文创新业态的又一个热点。然而,学界对其商业模式的研究相对滞后。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是对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的研究,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文化综合体、商业模式、独立书店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文中所要应用的理论模型。第三部分是从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四个角度分析独立书店的宏观背景,再分析独立书店的特点、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分析的结果为后文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撑。第四部分是对深圳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独立书店进行实地调研,从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内部价值链结构、收入机制、价值网中的地位以及竞争战略来分析其商业模式,通过分析总结出独立书店现在所具有的优势与机会和存在的威胁与劣势,将其相互组合得出独立书店未来创新发展的途径。第五部分是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总结出商业模式创新趋势,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书店要建立文化自信、倡导全民阅读、树立品牌观念。其次是在战略上创新,书店要设定战略目标:建立独立文化创意空间、创新发展路径:线上线下协同创新。最后是独立书店的绩效评估:成功的书店通过学习与成长,改善内部运营水平,形成持续竞争优势,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需求,获取理想的财务收益。第六部分是对全篇文章的研究总结与展望。综合上述,独立书店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对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困境与问题。文章应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模型,通过对成功范例深度分析,力求把握城市文化综合体中独立书店商业模式的创新,为新文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台湾连锁书店的未来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连锁书店的未来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独立品牌书店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理论综述 |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二章 书店空间的相关概念及发展流变 |
2.1 城市文化空间的相关概念 |
2.1.1 城市文化空间的定义 |
2.1.2 场景理论的定义 |
2.2 作为城市文化空间的独立品牌书店 |
2.2.1 独立品牌书店的定义 |
2.2.2 独立品牌书店的发展流变 |
2.2.3 独立品牌书店的多元类型 |
第三章 书店的物质空间:场所搭建出空间结构节点 |
3.1 硬件设施:设计巧思彰显品牌风格 |
3.1.1 南京先锋书店:城市中的“精神避难所” |
3.1.2 苏州诚品书店:城市中的“生活博物馆” |
3.1.3 杭州西西弗书店:城市中的“现代都市书房” |
3.2 功能布局:复合经营下多业态协同发展 |
3.3 陈列产品:多元产品丰富空间内容 |
3.3.1 图书:最能反映空间品味的产品 |
3.3.2 文创:最有创意发挥空间的产品 |
3.3.3 休闲型产品:满足空间交往的消费性产品 |
3.4 小结 |
第四章 书店的活动空间:动态互动促进空间生产 |
4.1 人群阶层:空间主体的多重身份 |
4.2 艺文活动:空间互动的多元组合 |
4.2.1 南京先锋书店:用“诗和远方”丈量城市 |
4.2.2 苏州诚品书店:兼顾精神传输和市井气息 |
4.2.3 西西弗书店:借势名人效应和商圈人流量 |
4.3 管理服务:空间秩序的无形规制 |
4.3.1 培养店员与完善服务:提供人性化的空间体验 |
4.3.2 会员管理与定制服务:强化身份认同和归属 |
4.4 小结 |
第五章 书店的拟态空间:媒介开拓出书店的新场域 |
5.1 自有媒体:打造书店的品牌意象 |
5.2 大众媒体:加固书店的城市意象 |
5.3 新兴媒介:创新互动的体验方式 |
5.4 小结 |
第六章 场景视阈下独立品牌书店的空间建构路径 |
6.1 以场景元素为导向的空间建构路径 |
6.1.1 建构元素:四大元素构成基础场景 |
6.1.2 元素组合规律:多元互动、有机共生 |
6.2 以场景价值为导向的空间建构路径 |
6.2.1 真实性:事物存在方式的呈现 |
6.2.2 合法性:行动参与的目的性追求 |
6.2.3 戏剧性:审美感受的多样性体验 |
6.3 小结 |
第七章 独立品牌书店的空间建构模型和优化建议 |
7.1 独立品牌书店的空间元素表 |
7.2 独立品牌书店的元素互动模型 |
7.3 独立品牌书店的空间优化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访谈提纲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跨界”思维下的实体书店运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跨界相关概念 |
2.1.2 运营模式相关概念 |
2.2 文献综述 |
2.2.1 研究现状 |
2.2.2 研究评述 |
3 我国实体书店跨界运营概况 |
3.1 我国实体书店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原因 |
3.1.1 我国实体书店面临的挑战 |
3.1.2 我国实体书店面临挑战的原因 |
3.2 实体书店跨界运营的必要性分析 |
3.3 实体书店跨界运营的可行性分析 |
3.3.1 实体书店跨界运营的外部因素 |
3.3.2 实体书店跨界运营的内部条件 |
4 实体书店跨界运营的表现形式 |
4.1 相关角色跨界分析 |
4.1.1 书店角色分析 |
4.1.2 员工角色分析 |
4.1.3 顾客角色分析 |
4.1.4 合作者角色分析 |
4.2 经营业务跨界分析 |
4.2.1 产品跨界分析 |
4.2.2 服务跨界分析 |
4.3 价值创造跨界分析 |
4.3.1 业务创新带来价值增值 |
4.3.2 社群运营带来价值增值 |
4.3.3 产业融合带来价值增值 |
5 实体书店跨界运营的案例分析 |
5.1 西西弗书店:“图书+”实现业务跨界 |
5.2 诚品书店:“文化+”实现认知跨界 |
5.3 志达书店:“互联网+”实现技术跨界 |
5.4 樊登书店:社群经济实现价值跨界 |
6 实体书店运营模式构建 |
6.1 书店复合型运营模式 |
6.1.1 角色定位:图书零售终端+阅读空间 |
6.1.2 运营思路:“图书+”形式下的多元经营战略 |
6.1.3 业务范围:图书、非书业态与文化活动 |
6.1.4 核心价值:图书零售渠道+阅读空间 |
6.1.5 盈利来源:图书销售利润+多元业态经营利润 |
6.1.6 营销方式:组合营销+品牌营销+体验营销 |
6.2 书店体验型运营模式 |
6.2.1 角色定位:图书零售终端+文化生活理念载体+城市文化空间 |
6.2.2 运营思路:以“文化+”、沉浸式场景打造文化体验空间 |
6.2.3 业务范围:图书与非书业态、文化活动与定制服务 |
6.2.4 核心价值:细分读者群体,构建文化交互与价值共创平台 |
6.2.5 盈利来源:会员费用+图书销售利润+多元业态经营利润 |
6.2.6 营销方式:组合营销+品牌营销+体验营销+文化营销 |
6.3 书店智慧型运营模式 |
6.3.1 角色定位:图书零售终端 |
6.3.2 运营思路:新零售概念下技术赋能服务开展全渠道营销 |
6.3.3 业务范围:图书与非书业态、借阅服务 |
6.3.4 核心价值:以大数据技术获取、读懂用户 |
6.3.5 盈利来源:会员费用+图书销售利润+多元业态经营利润 |
6.3.6 营销方式:全渠道营销+口碑营销+场景营销 |
6.4 书店社群型运营模式 |
6.4.1 角色定位:知识服务提供者 |
6.4.2 运营思路:构建社群、社群运营、社群变现 |
6.4.3 业务范围:图书、知识产品、图书衍生品 |
6.4.4 核心价值:基于关系运营下的知识服务 |
6.4.5 盈利来源:会员基数+知识产品+电商平台+其他辅助性盈利来源 |
6.4.6 营销方式:社群营销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事关国家事权的教科书建设需要加强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 |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有助于某些社会及教育问题的解决 |
(三)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研究缺位 |
(四)有机哲学价值论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审视提供一种新视阈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教科书与生物教科书 |
(二)价值取向 |
(三)中学 |
四、研究设计 |
(一)时间范围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分析框架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教科书研究文献综述 |
(一)教科书研究综述 |
(二)生物教科书研究综述 |
二、有机哲学价值论研究综述 |
(一)文献检索概览 |
(二)有机哲学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
三、研究现状反思 |
(一)生物教科书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有待挖掘 |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迫在眉睫 |
(三)对生物教科书的事实之思掩盖了价值之辨 |
(四)有机哲学对于生物教科书研究有着强烈的可借鉴性 |
第二章 有机哲学价值理论 |
一、价值理论生发背景及核心概念说明 |
(一)价值理论生发的背景 |
(二)核心概念说明 |
二、价值的内涵 |
(一)价值的本质:事件的内在实在性 |
(二)价值的拓展:自然机体也具有自身的价值 |
三、有机哲学价值论的核心范畴及构成 |
(一)基本原理 |
(二)事实与价值 |
(三)模式理论 |
(四)情感理论 |
(五)有机哲学的价值构成或命题 |
四、有机哲学知识价值论 |
(一)知识的整体性 |
(二)“认识”包含三个因素:主体、资料和主体形式 |
(三)三种知觉方式:因果效验、直接表象、符号指称 |
(四)科学与美不可分离 |
(五)注重智慧生成 |
第三章 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02-1911) |
一、结构主义及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
(一)结构主义 |
(二)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
(一)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
(二)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 |
四、对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
第四章 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12-1948) |
一、实用主义及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
(一)实用主义 |
(二)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
(一)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
(二)生物教科书的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
四、对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
第五章 走向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49-2003) |
一、多元取向的总体特征 |
(一)多元取向的内涵 |
(二)多元取向的特征 |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
(一)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及特点 |
(二)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
四、对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
第六章 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有机哲学审视 |
一、价值取向嬗变的特点:从本质到多元 |
(一)课程目标: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 |
(二)生物教科书内容:从博物到生物学 |
(三)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 |
(四)教科书呈现方式: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 |
(五)政治取向贯穿始终 |
二、价值取向的问题:基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一种考察 |
(一)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易于形成“呆滞的知识” |
(二)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 |
(三)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均质化,忽略对比的和谐 |
第七章 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 |
一、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应凸显命运共同体 |
(一)整体宇宙观视阈下的生物圈命运共同体 |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整体性维度 |
二、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重视关系性力量 |
(一)生态观上的担当:关系力量思维下的共享生态观 |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态性维度 |
三、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需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 |
(一)有机哲学与生物学在生活观上的创新 |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活性维度 |
四、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 |
(一)有机思维下的智慧生成 |
(二)教科书编写的教育性维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清末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
附录2 民国时期生物教科书编着者的学科背景 |
附录3 民国时期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
附录4 民国时期教科书作者及其出版教科书的统计 |
附录5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知识内容框架梳理 |
附录6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梳理表 |
附录7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
附录8 教科书文本汇总表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上海实体书店新业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价值和方法 |
一、研究的价值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实体书店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国有书店一枝独秀(1949-1978) |
一、上海地区新华书店的初期探索 |
二、公私合营,新华书店独家发行 |
第二节 国有书店和民营书店飞速发展(1978-2008) |
一、阅读浪潮下的书业创新 |
二、突飞猛进的书店发展 |
第三节 网络时代实体书店的困境(2008-2014) |
一、网络书店和数字阅读的崛起 |
二、实体书店“倒闭潮” |
第四节 实体书店“复兴潮”(2014 至今) |
一、政策支持和商业助力 |
二、实体书店转型升级 |
第二章 上海实体书店的经营现状和类别分析 |
第一节 上海实体书店总体经营现状 |
一、政策扶持持续有效,市场环境持续向好 |
二、网点规划更加合理,地域分布更趋均衡 |
三、书店发展多元业态,复合打造文化品牌 |
四、文化矩阵联动协同,服务推广全民阅读 |
第二节 各类新业态实体书店的经营特点 |
一、标准化连锁书店 |
二、个性化连锁书店 |
三、主题架构型书店 |
四、知识服务型书店 |
五、产业整合型书店 |
六、跨界复合型书店 |
第三章 上海实体书店新业态的指标评估 |
第一节 实体书店新业态的评估指标体系 |
一、评估的模式和方法 |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三、评估指标体系的优选 |
第二节 各类实体书店样本的指标评估 |
一、经济效益 |
二、社会效益 |
三、业务运营 |
四、持续发展 |
第四章 实体书店新业态发展的机遇、问题和建议 |
第一节 实体书店新业态的发展机遇 |
一、新零售模式 |
二、文化社群营销 |
三、知识服务和知识付费 |
四、直播 |
五、共享空间 |
第二节 实体书店新业态发展的主要问题 |
一、主业功能弱化 |
二、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 |
三、人才梯队建设困难 |
四、书店集聚和文化活动产生分流 |
第三节 实体书店新业态发展的建议 |
一、以读者需求为导向 |
二、以技术聚合为驱动 |
三、以场景构建为框架 |
四、以文化增值提升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新业态实体书店综合评估指标选择标准》调查表 |
附录B 2019 年上海市新开品牌及特色书店名录 |
致谢 |
(5)公共文化空间视域下独立书店发展研究 ——以郑汴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1.实地调查法 |
2.案例分析法 |
3.深度访谈法 |
4.文献资料法 |
一、独立书店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一)文献综述 |
1.生存困境和发展策略相关研究 |
2.国外发展经验引介相关研究 |
3.空间功能再造相关研究 |
(二)概念界定 |
(三)理论基础:空间生产理论 |
二、郑汴洛独立书店发展现状 |
(一)郑汴洛独立书店发展概述 |
1.郑州独立书店发展概况 |
2.开封独立书店发展概况 |
3.洛阳独立书店发展概况 |
(二)郑汴洛独立书店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 |
1.公共文化空间定位逐步清晰 |
2.场景体验增强 |
3.服务与功能复合多元 |
4.文化活动常态多样 |
三、独立书店公共文化空间塑造的影响因素扎根分析 |
(一)案例选择 |
(二)数据来源 |
(三)编码过程 |
1.开放性编码 |
2.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结果 |
(四)影响因素维度内涵 |
1.创办人特质 |
3.空间环境 |
4.服务与功能 |
5.外部资源 |
四、内部提升:独立书店空间再造 |
(一)坚守创办人特质:独立书店空间价值定位 |
1.以书为本,做纸本阅读的扞卫者 |
2.以人为本,做“公共性”文化空间需求的响应者 |
(二)富集文化样态:构建独立书店城市“本土化”特色 |
1.富集文化样态及文化“活态化” |
2.构建文化空间的“本土化”特色 |
(三)优化服务与功能:聚焦双效增益 |
1.扎根社区:多元社群管理 |
2.聚焦社群变现:开展会员营销 |
五、外部支持:独立书店外在资源嵌入 |
(一)政策供给:政府扶持和有限参与 |
1.落实政策,加大资金补贴力度 |
2.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管理 |
3.精准施策,加强独立书店扶持 |
(二)文化共同体构建:共生与协同 |
1.学者群体 |
2.城乡文化艺人 |
3.文化创意社群 |
4.忠诚客群 |
(三)社会媒介关照:空间延伸与反哺力 |
1.传统媒体关照 |
2.用户社交媒体参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诗云书社采访稿 |
B 松社书店采访稿 |
C 想像书店采访稿 |
D 书是生活书店采访稿 |
致谢 |
(6)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概念阐释 |
第一章 我国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背景 |
第一节 我国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历史沿革 |
一、我国出版社建设直营店的基本情况 |
二、我国出版社与图书馆、书店合作的情况 |
第二节 当下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背景分析 |
一、国家的支持 |
二、市民的文化需求 |
三、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的需要 |
四、实体书店、图书馆功能变革的需求 |
五、网络书店与电子阅读冲击下实体书店寻找突破的迫切性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角色意义 |
第一节 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意义 |
一、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优势 |
二、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积极作用 |
第二节 出版社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
一、从经营目的角度分析二者合作的可行性 |
二、从功能的角度分析二者合作的可能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模式 |
第一节 出版社自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 |
一、原有社店的优化升级 |
二、读者服务部升级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 |
三、出版社新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 |
第二节 出版社合建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 |
一、“出版社+城市实体书店”模式 |
二、“出版社+高校”模式 |
三、“出版社+其他场所”模式 |
第三节 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模式的特点 |
一、空间主题的地域性文化色彩较强 |
二、空间中融入出版社的自身特色 |
三、空间的形式灵活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策略分析 |
第一节 基于品牌构建的营销策略 |
一、对特色内容资源的品牌打造 |
二、空间中品牌形象的全方面感官控制 |
三、系列品牌活动的运作 |
第二节 线上平台对线下空间的影响 |
一、线上平台的主要形式 |
二、线上平台对于线下空间的意义与作用 |
第三节 文化创意产品的经营 |
一、出版社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方式 |
二、文创产品在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中的作用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问题与建议 |
第一节 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过程中的问题 |
一、参与构建的出版社实力参差不齐,参建行为存在问题 |
二、出版社的网络宣传平台建设较差 |
三、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经营失存在误区 |
第二节 对出版社的建议 |
一、出版社根据自身实力参与构建 |
二、出版社参与构建的过程应充分体现创意,突出出版品牌 |
三、加强网络平台宣传 |
四、加强出版社之间的合作 |
第三节 对其他合作建设主体的建议 |
一、对政府相关机构的建议 |
二、对图书馆的建议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晚清民国时期文学生态研究 ——以青岛为中心(1898~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题旨趣 |
二、研究成果述评 |
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四、论文架构 |
第一章 青岛城市的现代化与文学生态 |
第一节 青岛城市的现代化 |
一、经济的现代化 |
二、文化的现代化 |
三、教育的现代化 |
四、公共医疗卫生的现代化 |
第二节 文学现代化与青岛的文学生态 |
小结 |
第二章 逊清遗民在青岛 |
第一节 青岛:清遗民的主要聚集地 |
第二节 寓青遗民的政治复辟活动 |
一、复辟的组织和谋划 |
二、清遗民复辟活动归于失败的原因 |
三、复辟失败后青岛诸遗老的命运 |
第三节 清遗民在青岛的文化活动 |
一、尊孔文社与藏书楼的建立 |
二、“十老会”:清遗民之“真率会” |
小结 |
第三章 国立青岛/山东大学:青岛新文学活动的中心 |
第一节 校长的现代办学理念 |
第二节 大学内的文学教育与创作 |
一、教授作家群的文学教育活动 |
二、“新月派”教授作家群的文学创作 |
第三节 大学内学生文艺社团与文学刊物 |
一、海鸥剧社与《青大海鸥社公演特刊》 |
二、征程文艺社与《征程》周刊 |
三、文刊编辑社与《文刊》 |
四、刁斗文艺社与《刁斗》季刊 |
五、国立山东大学话剧社与《山大剧社第一次公演特刊》 |
六、《中庸》周刊 |
七、国文学会 |
八、新文艺学会与《新地》周刊 |
小结 |
第四章 青岛本地文人的创作尝试——基于1930年代青岛文艺副刊 |
第一节 1930年代青岛文艺副刊 |
第二节 30年代青岛文艺副刊的主要特征 |
第三节 青岛诗坛的繁荣:以诗歌副刊与期刊为中心 |
一、中国诗歌会青岛分会的成立 |
二、中国诗歌会青岛分会与青岛诗歌文艺副刊的繁荣 |
第四节 《避暑录话》:国立山东大学作家群与青岛本地文艺界的联结 |
一、《避暑录话》的创刊与由来 |
二、《避暑录话》作者与内容 |
三、《避暑录话》的地位与意义 |
小结 |
第五章 儿童副刊与青岛儿童文学的萌蘖(1930~1937) |
第一节 青岛的儿童副刊 |
一、青岛儿童副刊三种 |
二、副刊编者的现代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 |
第二节 成人话语下的儿童文学 |
第三节 儿童的文学创作与现代意识觉醒 |
一、发现自我 |
二、关注国家与社会 |
第四节 政府、社会与青岛儿童文学的繁荣 |
一、政府与初等教育的现代化 |
二、“儿童节”、“儿童年”活动与提高儿童地位 |
三、青岛现代慈幼事业的推进 |
第五节 青岛儿童文学的独特性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8)作为媒介的先锋书店 ——知识组织、关系生产与表征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问题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作为知识的媒介:知识的组织、建构和传播 |
第一节 知识组织:中转站、保护所和思想沙龙 |
第二节 知识经理人:知识建构、分类与选择 |
第三节 知识传播:传递、交换与吸收 |
第三章 作为关系的媒介:先锋书店的实践与互动 |
第一节 先锋书店与参与主体的互动 |
第二节 先锋书店中的人际关系的互动 |
第三节 先锋书店与南京城市文化的互动 |
第四章 作为表征的媒介:先锋书店的意义再生与想象 |
第一节 旅游胜地:被凝视的先锋书店 |
第二节 记忆载体:城市文化传承的媒介 |
第三节 符号表征:先锋书店的意象建构与意义再生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基于CCDVTP模型的民营连锁书店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层面 |
1.2.2 现实层面 |
1.3 理论和相关概念概述 |
1.3.1 CCDVTP营销模型 |
1.3.2 民营连锁书店相关概念阐述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民营连锁书店的研究 |
1.4.2 关于民营连锁书店营销策略的研究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结构 |
1.7 创新工作 |
2 民营连锁书店发展状况概述 |
2.1 民营连锁书店的发展历程 |
2.1.1 民营连锁书店的萌芽 |
2.1.2 民营连锁书店的成长 |
2.1.3 民营连锁书店的兴起 |
2.1.4 民营连锁书店的平台期 |
2.1.5 民营连锁书店的回暖 |
2.2 民营连锁书店的发展现状 |
3 民营连锁书店营销策略概述 |
3.1 选择目标市场 |
3.2 建构品牌 |
3.3 深入社群 |
3.4 注重场景体验 |
3.5 多元获利 |
4 民营连锁书店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4.1 目标市场问题 |
4.1.1 目标市场存在重合 |
4.1.2 目标市场的培育状况欠佳 |
4.2 同质化竞争问题 |
4.2.1 产品同质化 |
4.2.2 服务同质化 |
4.2.3 活动同质化 |
4.3 沟通问题 |
4.3.1 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不尽合理 |
4.3.2 不善于运用品牌故事 |
4.3.3 沟通脱离当地文化语境 |
4.4 价值传递问题 |
4.4.1 路径选择单一 |
4.4.2 忽视关键意见领袖的作用 |
4.4.3 读者信息数据使用欠佳 |
4.5 获利方式问题 |
4.5.1 低价竞争普遍存在 |
4.5.2 高价策略未能全面考量读者的消费成本 |
5 案例分析:诚品书店的营销策略 |
5.1 目标市场 |
5.1.1 精准选择目标市场 |
5.1.2 深耕目标市场 |
5.2 创新 |
5.2.1 创新产品 |
5.2.2 优化服务 |
5.2.3 创新活动 |
5.3 沟通 |
5.3.1 通过各式社交媒体平台同读者无缝沟通 |
5.3.2 通过品牌故事同读者对话 |
5.3.3 沟通过程嵌入当地文化语境 |
5.4 价值传递 |
5.4.1 路径选择多元化 |
5.4.2 善用关键意见领袖 |
5.4.3 合理使用读者信息数据 |
5.5 获利 |
5.5.1 坚持无差别定价 |
5.5.2 将读者的消费成本纳入考量范围 |
6 民营连锁书店营销策略的优化措施 |
6.1 优化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培育 |
6.1.1 合理选择目标市场 |
6.1.2 精心培育目标市场 |
6.2 创新书店的产品、服务与活动 |
6.2.1 回归阅读本位创新产品体系 |
6.2.2 立足读者本位创新日常服务 |
6.2.3 通过跨界合作创新营销活动 |
6.3 提升书店的沟通能力 |
6.3.1 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平台 |
6.3.2 通过品牌故事完成沟通 |
6.3.3 将沟通置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之下 |
6.4 强化书店的价值传递 |
6.4.1 优化路径选择 |
6.4.2 与关键意见领袖合作 |
6.4.3 综合使用读者信息数据 |
6.5 优化书店的获利方式 |
6.5.1 摒弃低价竞争思维 |
6.5.2 高价策略要全面考量读者的消费成本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城市文化综合体内独立书店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城市文化综合体 |
二、商业模式 |
三、独立书店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创新点 |
第六节 论文架构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研究 |
第一节 城市文化综合体概念及研究 |
一、城市文化综合体的概念分析 |
二、城市文化综合体的研究 |
第二节 商业模式概念及理论模型 |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梳理 |
二、商业模式理论模型 |
第三节 独立书店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
一、独立书店的概念 |
二、独立书店的发展历程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市文化综合体—独立书店研究环境分析 |
第一节 PEST宏观背景分析 |
一、政治环境 |
二、经济环境 |
三、科技环境 |
四、社会环境 |
第二节 行业背景分析 |
一、独立书店市场现状 |
二、独立书店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市文化综合体—独立书店的商业模式分析 |
第一节 诚品生活商业模式分析 |
一、价值主张 |
二、目标市场 |
三、内部价值链结构 |
四、收入生产机制 |
五、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的地位 |
六、竞争力 |
七、小结 |
第二节 西西弗书店商业模式分析 |
一、价值主张 |
二、目标市场 |
三、内部价值链结构 |
四、收入机制 |
五、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的地位 |
六、竞争力 |
七、小结 |
第三节 战略选择 |
一、抓住契机发挥自身优势 |
二、消除劣势提高品牌效应 |
三、加强联合提升消费体验 |
四、多管齐下拓宽发展渠道 |
第五章 商业模式创新趋势 |
第一节 观念创新 |
一、建立“文化自信” |
二、倡导“全民阅读” |
二、树立“品牌观念” |
第二节 战略创新 |
一、设定战略目标,建立“独立创意文化空间” |
二、创新发展路径,线上线下协同创新 |
(一)建立线上“智慧书店” |
(二)建立线下联盟合作 |
三、战略绩效评估 |
(一)制定财务计划 |
(二)为客户需求制定计划 |
(三)建立内部经营管理体系 |
(四)建立学习与成长体系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深圳大学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论文评语 |
深圳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致谢 |
附件 |
四、台湾连锁书店的未来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独立品牌书店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研究[D]. 胡慧洁. 山东大学, 2021(02)
- [2]“跨界”思维下的实体书店运营模式研究[D]. 安梦钰.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9)
- [3]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D]. 周丽威.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 [4]上海实体书店新业态研究[D]. 孙嘉唯.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公共文化空间视域下独立书店发展研究 ——以郑汴洛为例[D]. 李勇. 河南大学, 2020(02)
- [6]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现象研究[D]. 刘若玉. 苏州大学, 2020(03)
- [7]晚清民国时期文学生态研究 ——以青岛为中心(1898~1937)[D]. 邢琪.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1)
- [8]作为媒介的先锋书店 ——知识组织、关系生产与表征建构[D]. 路端. 南京大学, 2020(04)
- [9]基于CCDVTP模型的民营连锁书店营销策略研究[D]. 亚立峰. 南京大学, 2020(03)
- [10]城市文化综合体内独立书店商业模式研究[D]. 苏宇. 深圳大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