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的成功尝试——关于视唱练耳分级教学情况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云松[1](2020)在《试论视唱练耳教学中即兴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教育模式正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课堂教学也逐渐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在音乐听觉训练中培养即兴能力。在听觉训练中培养即兴能力是可行且有必要的,需要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支撑,如:通过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表演欲望、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多样性,提高知识汇总能力及速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课堂实践训练方法”环节,将以“和弦与和声”这一训练要素为核心内容,阐述开展即兴训练的具体思路。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一教学方式的初步探究,为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即兴能力提供一些有效的实施方法,将听觉训练中“理论”与“实践”二者相结合,提升学生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
高群[2](2018)在《粤剧唱功课教材研究 ——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文中认为粤剧是广东大戏,坐落于佛山的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是国内唯一一所培养粤剧人才的高校,笔者以这所高校的粤剧表演专业作为研究对象,从粤剧唱功课教材教法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粤剧唱功课教材教法现状进行分析,将搜集的12本粤剧唱功课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如传统粤剧剧目、粤曲唱段以及现代戏等,并对此进行共性与个性比较,其中共性方面体现在,粤剧板腔板式的结构特点、粤剧剧目唱段与念白相结合以及剧目风格多样化,从这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另一方面是个性,主要是体现在粤剧唱功课教材编写布局不同、同一年级演唱作品难易程度参差不齐以及按角色进行教材编写。其次是唱功课教材教法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一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粤剧板腔板式理论与演唱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课堂;二是粤剧唱功课的教学策略具有多样化,主要有内容型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与合作式的教学策略;三是粤剧唱功课教材内容使教学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如教材为本与口传心授、有形与无形以及分析性与整合性的教学模式。最后是粤剧唱功课教材教法评价,分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的功能评价,表现在唱功课教材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对整个粤剧唱功课学科建设有积极的作用,并能更好的传承唱腔文化,使得粤剧文化得到延续与发展;二是通过研究唱功课教材教法而引发的一些思考。笔者将通过文献分析、调研、访谈等方法获得一手资料,为此篇论文的书写提供素材,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粤剧唱功课的教材教法使得更多的爱好者关注到粤剧唱功课。
杨钰莹[3](2016)在《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中山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提出视唱练耳在我国的专业音乐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音乐学习者是否能在今后的音乐道路中更好更高层次的感知、享受和创造音乐艺术。所以,视唱练耳学习作为音乐生踏入专业门槛的必经之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山市第一中学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为例,针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做出了调查分析和研究,通过数据的对比和总结,从中以点带面找出类似中山市第一中学这样的普通高中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全文包括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语三部分。第一章首先就视唱练耳在音乐专业音乐学习中的地位做出了阐述,分别简介了视唱和练耳两项训练内容,及其对今后进行音乐活动的影响和意义。其次,参照广东省历年考试大纲和视唱练耳评分细则,再结合中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音乐特长生统考成绩,进一步详细的阐明视唱练耳课程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章以中山市第一中学为例,对视唱练耳教与学现状做出调查研究。笔者分别就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教师教学管理、教师课程教学、教师个人专业技能发展、学校教学设施、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对课程认知、学生课程学习、学生对课程评价等方面设计制作调查问卷,切实的反映了师生在视唱练耳教与学中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最终通过对调查问卷反馈的数据作出比较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帮助教师全面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三章分析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前一章节的调查研究,找出在普通高中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共性的问题,例如生源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材不统一不固定等。具体到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带来的弊端,则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学生一同努力改善。第四章针对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现状提出改进策略。依据对问卷调查的研究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个人对课程建设的设想和建议,寻求一种高效、适宜的教学策略。结语部分是基于上述调查研究和分析,对全文作出总结以及对课程教学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期望。
吴青峰[4](2014)在《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换,在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中,遇到了许多矛盾与冲突,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人才培养的个人与社会价值取向的冲突。例如,在专业建设中,是应该保守传统,还是创新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是应该尊重学生意愿,还是服从社会需要?在专业选择方面,是应该允许学生自主拣选,还是要求其服从管理?在课程学习方面,是应该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还是需要统一要求?……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自由与控制这一对基本矛盾。如何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布鲁贝克认为,使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依据有两种,一种是认识论的,一种是政治论的。“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观,主张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目的;“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观,认为人们探求深奥的知识是因为它对国家有着深远影响。高等教育“人本论”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是基于“人”的高层次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价值理论认为,教育活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教育活动中两种最基本的价值选择。教育活动个人价值取向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个人处于中心地位。教育活动社会的价值取向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应服从社会的需要。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高等学校应该重点关注核心利益相关者组织与个人的诉求。本文试图以高等教育政治论、认识论和“人本论”哲学观为基础,以高等教育价值理论为指导,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维度,对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进行理性思考,解决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以人为本与以社会为本的关系处理问题。指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既要促进人的发展,也要促进社会发展,个人与社会共生共长才是适切。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既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也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个人与社会相互融合才是适切。人才培养活动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协调社会与个人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尊重自主选择,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互利共赢。本文针对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追寻其矛盾的理论根源。指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方面,—是人才的内部发展逻辑,二是人才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人才的内部发展逻辑包括人才潜质、人才发展的可能性与需求、人才的成长规律等;人才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高校能提供的培养条件、社会能提供的实习与锻炼条件等。本文根据高等教育价值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将矛盾的各方有机联系起来,由理论探寻到实践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解决问题。本文选取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4所地方高校:吉首大学、怀化学院、湖北民族学院、贵州铜仁学院作为案例,分析其人才培养现状。在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方面,它们侧重或忽视状况;在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与适应人的发展规律方面,它们选择或偏离状况;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它们张扬或淡化状况。分析它们各自在人才培养适切性方面取得的成效与遗忘的误区,提出改进的对策与建议。指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对个人与社会的适切性也是发展的变化的。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应进行适时调整,逐渐增强个人地位,更好地开发人的潜能,以使人才培养与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达到新的平衡,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实现同步发展。
尹微微[5](2013)在《高中艺术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以秦皇岛市双山子艺术高中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进行音乐特长的学习,高考考试中,艺术特长生所占的比例也具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根据笔者自身学习音乐多年以来,通过对本身专业的学习和音乐专业素质课程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了视唱练耳课程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和专业学习的深入有着关键性作用。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笔者自身的多年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也是逐步体会到了音乐素质课程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分析,创作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对于视唱练耳课程在艺术高中的教学进行了理解和分析,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笔者所在工作单位—秦皇岛市双山子高中为例,从视唱练耳的入门,包括课程的基础知识介绍,学生入门心理的分析,音乐审美与学习这门课程的相互关联和这门课程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写作。详细讲分析了笔者所在学校学情,对教学实力进行分析,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于高中艺术专业学习背景下的视唱练耳教学也进行了分析和比对,将国内外的视唱练耳教学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将之运用到课堂中进行学习,提出了完善课堂的设想与建议。对于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要求。本文的最后部分,提出了对于双山子高中在理论、方法、技术三方面的创新和局限性,总结出个人看法。
黄慧[6](2010)在《关于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中两个热点问题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围绕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中的两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笔者分析了"视唱练耳课与基本乐理课不能合二为一"的原因,提倡这两门课程应该实行分开教学,并给予实施建议。同时,针对我国各高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学科至今仍旧遵循"齐步走"的教学模式所导致的诸多教学弊端这一现象,提倡实行视唱练耳课分级制教学,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马驰[7](2010)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能力测评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可以说它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视唱练耳的教学日益受到音乐教育者的重视,从教学法到教材都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却忽视了视唱练耳能力测评这个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提高,如果测评不合理、不科学,学生的成绩就失去有效性和可靠性,就无法正确地对教学成果进行评判,更加不利于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制定。因此,科学而有效的测评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我国视唱练耳能力测评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标准,测试方法单一而陈旧、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视唱练耳教学发展缓慢,困难重重,学生通常就像进行音高听辨的机器,而音乐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往往不尽人意。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传统的视唱练耳能力测评存在着许多弊端,它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人才培养及现代社会音乐发展的需要了。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音乐多元文化日益繁荣,先进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音乐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要改变旧的视唱练耳能力测评方式,实施新的、科学而有效的视唱练耳能力测评体系,以便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音乐人才,同时提高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美学等理论对视唱练耳能力测评的启示,并结合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科学有效的视唱练耳能力测评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和具有创新性的测评方式及方法。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由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组成。第二部分从视唱练耳测评的目的与意义、测评的功能等方面来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概述。第三部分从传统视唱练耳测评的概况、存在的缺陷及缘由等方面进行阐述,凸显出传统测评方式的弊端。第四部分,笔者通过分析传统视唱练耳能力测评所存在弊端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视唱练耳测评的理念。并从理论支持、测评的特点、原则、内容、方式、环境以及命题的设计、测评分析图表与分析报告的制作、成绩总评方案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王章伟[8](2007)在《视唱练耳学习动机分析及其激发策略研究 ——以福州市四所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为例》文中提出在同等智力条件下,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其中学习动机在非智力因素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是引发、维持、导向学习行为的力量。它作为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近年来,学习动机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领域的一门基础课。学好该课程是学好其他音乐课程乃至今后从事音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在普通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对该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多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感到困惑,缺乏自信,在学习行为上经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表现不积极,害怕独立进行视唱和回答问题,害怕考试,甚至回避上课等等。诸如此类现象的产生都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视唱练耳课的学习效率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密切联系。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出学生丧失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从根源上解决当前视唱练耳课堂上突出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本文以教育心理学相关的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访谈等研究手段,对福州市四所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学生视唱练耳学习动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内、外部影响因素,并据此论证了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堂教学理论上的依据和实践策略。
孔云霞[9](2004)在《同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的成功尝试——关于视唱练耳分级教学情况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吉林艺术学院视唱练耳专业基础课,于1994年实施分级教学。形成分级教学的主要原因是招生数额逐年扩大,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分级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按照学生入学后的实际程度,分成三个等级,做到因材施教。
二、同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的成功尝试——关于视唱练耳分级教学情况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的成功尝试——关于视唱练耳分级教学情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视唱练耳教学中即兴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培养即兴能力的目的与意义 |
第一节 即兴释义 |
第二节 培养即兴能力的原因与分析 |
第三章 即兴能力在教学中的培养 |
第一节 即兴表演:想象力的激发 |
第二节 即兴创作:创造力的培养 |
第四章 在课堂教学中即兴能力的具体训练方法 |
第一节 课堂教学整体规划 |
第二节 训练要素解析 |
第三节 教学范例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粤剧唱功课教材研究 ——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案与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五、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唱功课教材现状分析与比较 |
第一节 男生版唱功课教材内容分析 |
第二节 女生版唱功课教材内容分析 |
第三节 男女生版唱功课教材内容之共性 |
第四节 男女生版唱功课教材内容之个性 |
第二章 粤剧唱功课教材与教法之间的研究 |
第一节 粤剧唱功课教学策略形成多样化 |
一、唱功课课堂中的内容型教学策略 |
二、唱功课课堂中的因材施教与合作式教学策略 |
第二节 唱功课教材实践性与理论性的教法呈现于教学过程中 |
一、唱功课教材理论性的教法呈现于课堂中 |
二、唱功课教材实践性的教法呈现于课堂中 |
第三节 唱功课教材内容编写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 |
一、教材为本与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 |
二、教材中的有形与无形的教学模式 |
三、分析性和整合性的教学模式 |
第三章 粤剧唱功课教材教法评价 |
第一节 粤剧唱功课教材功能性评价 |
一、唱功课教材编写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
二、唱功课教材对传承唱腔文化的启示 |
三、唱功课教材系统化对学科发展的作用 |
第二节 粤剧唱功课教材教学所引发的思考 |
一、粤剧唱功课教材与教学相互结合 |
二、粤剧唱功课教材编写问题对教学产生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中山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综述 |
第一章 视唱练耳在专业音乐学习中的地位 |
第二章 中山市第一中学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
一、问卷调查设计 |
二、问卷调查对象 |
三、问卷调查分析 |
(一) 对视唱练耳课程开设的调查 |
(二) 关于视唱练耳课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 |
(三) 关于视唱练耳课教学硬件设施的意见调查 |
四、问卷调查结果 |
(一) 教师问卷 |
(二) 学生问卷 |
第三章 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问题 |
(一) 普通高中音乐教师和音乐特长生的特殊性 |
(二) 教学方法单一老旧 |
(三) 教材使用缺乏规范 |
(四) 教学设施简单落后 |
(五) 教学过程有效性低 |
二、成因 |
(一) 学校办学理念 |
(二) 学生个体差异 |
(三) 家长及社会的认知 |
(四) 师资力量设置 |
(五) 教学过程 |
第四章 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的改进策略 |
一、课程设置 |
二、硬件设施 |
三、师资队伍 |
四、教学方法 |
(一) 分层教学 |
(二) 听写部分 |
(三) 视唱部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民族地区 |
二、地方高校 |
三、人才培养 |
四、适切性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高等教育价值理论与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 |
二、教育规律与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 |
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高等教育哲学思考 |
一、认识论与政治论 |
二、人本论 |
三、高等教育哲学观的冲突与共存 |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价值理论 |
一、高等教育个体价值取向 |
二、高等教育社会价值取向 |
三、高等教育个体与社会协同价值取向 |
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 |
一、什么是利益相关者 |
二、利益相关者与高校的关联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
第三章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适切性问题 |
第一节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适切性问题 |
一、人才培养中主体地位被遮蔽 |
二、人才培养忽视教育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 |
三、培养的人缺乏社会适应性 |
第二节 高校人才培养产生适切性问题的原因与危害 |
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产生适切性问题的原因 |
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问题可能导致的危害 |
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正本清源 |
第四章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理论思考 |
第一节 高等教育价值理论——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就是适切 |
一、重视个体需求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 |
二、关注社会发展是办学主体与受教育者的共同需要 |
三、个人与社会相融合才是适切 |
第二节 教育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双向互动才是适切 |
一、教育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联系密切 |
二、教育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在育人中的相互关系 |
第三节 本地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兼顾才是适切 |
一、本地经济与全社会经济的关系 |
二、发展本地经济与发展全社会经济的关系 |
三、促进本地经济与全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
第五章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思考 |
第一节 运用价值理论指导高校的人才培养 |
一、教育价值理论的领会与解读 |
二、协调社会与个人发展需要,确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
三、以个体发展为主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第二节 按照教育规律育人,充分满足社会需要 |
一、按照社会要求和教育规律,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
二、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计教育教学过程 |
三、既有综合素质,也有实用技能 |
第三节 人才既为当地经济服务,也为全社会发展出力 |
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社会需求 |
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内外动因 |
第六章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评价及案例选取说明 |
一、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评价 |
二、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案例选取说明 |
第二节 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取向探寻 |
一、社会价值取向得到彰显 |
二、个体价值取向初现端倪 |
三、个体价值取向有待进一步强化 |
第三节 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发展规律探微 |
一、社会发展规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初步运用 |
二、人才成长规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所尊重 |
三、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有待深度运用 |
笫四节 促进当地经济与全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
一、人才培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二、人才培养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 |
三、人才培养促进当地经济与全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
第七章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未来发展趋势 |
第一节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适切性是发展的变化的 |
第二节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在借鉴中创新 |
第三节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超越自身与名校同步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高中艺术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以秦皇岛市双山子艺术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高中艺术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 高中艺术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
(一) 视唱练耳课程的地位 |
(二) 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与音乐主项学习的关系 |
三 高中艺术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研究内容 |
四 高中艺术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研究综述 |
五 高中艺术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中艺术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 |
一、学校简介 |
二、教学实例与分析 |
(一) 教学实例 |
(二) 分析 |
1、教学目标的差异 |
2、教学程序的差异 |
3、师生关系的差异 |
4、教学资源支持的差异 |
5、教学评价的差异 |
第二章 高中艺术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的实施方法 |
一 课程简介 |
(一) 视唱部分 |
(二) 练耳部分 |
(三) 乐理知识部分 |
二 学习过程与音乐审美心理 |
(一) 音乐感知 |
(二) 音乐记忆 |
(三) 音乐思维 |
三 学习类型和特点与音乐审美心理 |
(一) 学习类型 |
(二) 认知论指导下的音乐学习 |
四 视唱练耳在音乐审美中的体现 |
(一) 节奏在视唱练耳中音乐审美 |
(二) 旋律体现 |
五 技能与创作对视唱练耳学习的影响 |
(一) 综合性 |
(二) 阶段性 |
(三) 多元性 |
第三章 高中艺术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法 |
一、教学法的探析 |
(一) 国外的视唱练耳教学法 |
(二) 国外优秀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
(三) 完善课堂教学的设想与建议 |
二、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水平 |
(一) 艺术素养 |
(二) 视唱练耳专业水平 |
结论 |
一 主要结论 |
二 创新之处 |
三 局限性 |
四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关于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中两个热点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视唱练耳课与基本乐理课能否合二为一 |
二、视唱练耳课能否实施分级制教学 |
(7)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能力测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视唱练耳能力测评概述 |
1.1 视唱练耳能力测评的目的 |
1.2 视唱练耳能力测评的功能 |
1.3 视唱练耳能力测评的意义 |
第二章 传统视唱练耳能力测评 |
2.1 传统视唱练耳能力测评概述 |
2.2 传统视唱练耳能力测评的缺陷 |
2.3 缺陷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科学有效的视唱练耳能力测评 |
3.1 理论支持 |
3.2 测评的理念 |
3.3 测评的特点 |
3.4 测评的原则 |
3.5 测评的内容 |
3.6 测评方式 |
3.7 测评的环境 |
3.8 科学的命题设计 |
3.9 科学的分析及总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视唱练耳学习动机分析及其激发策略研究 ——以福州市四所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学习动机理论概述 |
2.1 学习动机及与之相关的概念 |
2.1.1 学习动机的概念 |
2.1.2 学习动机的结构 |
2.1.3 与学习动机相关的几个概念 |
2.1.4 学习动机的功能 |
2.1.5 学习动机的分类 |
2.2 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
2.2.1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视角 |
2.2.2 认知心理学的视角 |
2.2.3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视角 |
2.2.4 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 |
第3章 视唱练耳学习动机现状分析 |
3.1 影响视唱练耳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分析 |
3.1.1 音乐学习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
3.1.2 视唱练耳学习兴趣程度偏低 |
3.1.3 视唱练耳学习焦虑水平偏高 |
3.1.4 视唱练耳学习目标意识存在问题 |
3.1.5 视唱练耳中自我效能感偏低 |
3.1.6 视唱练耳学习成败归因存在错误倾向 |
3.2 影响视唱练耳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分析 |
3.2.1 社会因素 |
3.2.2 视唱练耳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4章 激发视唱练耳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论证 |
4.1 课堂教学理论和激发学习动机的TARGET模式 |
4.1.1 课堂教学理论概述 |
4.1.2 激发学习动机的TARGET模式 |
4.2 激发视唱练耳学习动机的六个维度 |
4.2.1 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4.2.2 使学生获得参与实践的主动权 |
4.2.3 教学活动的灵活性 |
4.2.4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 |
4.2.5 以正面表扬、鼓励为主,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
4.2.6 及时反馈和合理的学习评价 |
结论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同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的成功尝试——关于视唱练耳分级教学情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级教学的主要原因 |
首先,专业性质的不同,导致听觉感知能力的不同 |
其二,不同的音乐基础,导致学生音乐素质的不同 |
其三,不同的音乐能力,导致接受音乐的程度不同 |
二、分级教学的主要方法 |
三、分级教学后的情况分析 |
(一)分级教学的有利之处 |
(二)重视基础训练不断拓宽教学空间 |
(三)重视心理反映调动积极因素 |
(四)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软件丰富教学手段 |
四、同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的成功尝试——关于视唱练耳分级教学情况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视唱练耳教学中即兴能力的培养[D]. 马云松. 中国音乐学院, 2020(09)
- [2]粤剧唱功课教材研究 ——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D]. 高群. 广州大学, 2018(01)
- [3]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中山市第一中学为例[D]. 杨钰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4]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研究[D]. 吴青峰.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3)
- [5]高中艺术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以秦皇岛市双山子艺术高中为例[D]. 尹微微.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2)
- [6]关于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中两个热点问题的思考[J]. 黄慧. 青春岁月, 2010(08)
- [7]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能力测评体系研究[D]. 马驰. 湖南师范大学, 2010(11)
- [8]视唱练耳学习动机分析及其激发策略研究 ——以福州市四所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为例[D]. 王章伟.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2)
- [9]同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的成功尝试——关于视唱练耳分级教学情况的分析[J]. 孔云霞.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