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准明经”试策考述(上)(论文文献综述)
梁爽[1](2019)在《儒经背景下的唐代试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唐代科举考试主要有明经科、进士科等常科及制举科目,策作为唐代科举考试极具代表性的考试文体,在各科考试中均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唐朝统治者在政治上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使唐代试策与儒家经典紧密联系起来,二者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提升唐代试策品质、推动唐代儒学建设。全文分为绪论及五章正文两部分,绪论通过对唐代试策选题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唐代试策文学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唐代试策的考试制度与形式体制等方面,关于儒经背景下的唐代试策研究这一问题尚有值得深入研究的空间。第一章通过对唐代统治者的政治举措进行整理归纳,可知唐代统治者对于儒家文化的重视与推崇主要体现为在祭祀活动中推崇儒家代表人物、完善儒家经典、以儒家经典作为唐代科举考察内容以及以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四方面。第二章以现存权德舆所作明经科策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得出在春秋学派思想的影响下权德舆所作明经科策问与儒家经典二者关系表现出舍传求经、大胆质疑的特点的结论,以及为改善明经科考试重记忆、轻义理的情况,明经科策问对儒家经典的考察呈现出关注义理的特点。第三章通过对进士科试策中与儒家经典联系较为密切、典型的进士科试策作品为例进行整理研究,了解到进士科试策在肯定儒家经典的政治教化功能的前提下对儒家经典持理性推崇的态度,此外进士科策问考察儒家经典多偏向于儒家经典中的互异之处。第四章通过对唐代制科试策研究分析,认为由于制举科考试本身与现实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制举科试策多以儒家经典联系实际并借儒家经典对现实问题发表意见,考生也多在对策中引用儒家经典以加强论证自身观点。第五章通过对儒家经典与唐代试策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论述,得出唐代试策多以引用儒家经典的方式提升唐代试策的典重化、学术化以及现实意义,唐代试策对于儒家经典的重视与推崇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与传播、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其指导现实功用。
白松阁[2](2017)在《唐代中央官学的学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的繁荣发展时期,其发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使中国的封建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唐代以崇儒兴学的政策来维护封建集权统治,学校各项机制逐步发展完备。唐代官学教育不仅衔接了前代教育成果,而且还开创了新的内容,中央官学的教育制度尤为完善和发达。学生是构成唐代中央官学办学主体的重要部分,学生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对象,而且还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对学生的研究,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及学校的办学、教育状况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以往研究中并无唐代中央官学学生研究的专文,但是有学者在研究唐代制度史、科举制度史等曾涉及到此方面。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梳理唐代典籍有关中央官学的法令,欲对唐代中央官学的学生管理作一番研究。本文以学生为中心,对唐代中央官学学生的入学制度、学习生活、学籍管理和毕业出路等各个角度逐一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唐代中央官学的教育机制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了解唐代中央官学的教育活动具有重要价值。论文主体结构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缘由与意义、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央官学学生的入学条件即必须具有较高的身份地位、符合要求的年龄、及一定的文化素质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唐代中央官学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及管理制度方面的研究,如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考试放假制度;第四部分通过对于唐代中央官学学生学籍的研究,叙述了中央官学学生的员额规定、学籍划分、学习时限和处罚规定;第五部分对学生的毕业出路进行了研究。在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吴羽[3](2010)在《今佚唐《开元礼义鉴》的学术渊源与影响》文中提出一、引言晋唐时期关于礼学、礼仪的着述纷繁,窃以为,可分三类:一为关于《周礼》、《仪礼》、《礼记》原典的着述,主以探查经典原意或注释、阐发其意蕴为旨归,史志所载三礼注疏之书是也;二是仪注之书,以指导公私礼仪仪式为目的,如《大唐开元礼》(下简称《开元礼》)等是也;三乃讨论、解释公私礼仪和礼制的着述,我们称之为礼议之书,以详载学者对具体礼仪、礼制讨论与研究为特点,如挚虞《决疑注》、孙毓《五礼驳》等是也。
陈飞[4](2000)在《唐代“准明经”试策考述(上)》文中指出 策,作为一种文体,在唐代文学尤其是唐代官人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特别关键的意义;试策,作为一个试项,在唐代选官尤其是科举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然而,以往关于唐代试策和唐策的研究,几乎可以说是空白。这里仅就唐代"准明经"试策问题稍作论述,以求教于方家与同好。
陈飞[5](2000)在《唐代“准明经”试策考述(上)》文中研究说明 策,作为一种文体,在唐代文学尤其是唐代官人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特别关键的意义;试策,作为一个试项,在唐代选官尤其是科举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然而,以往关于唐代试策和唐策的研究,几乎可以说是空白。这里仅就唐代"准明经"试策问题稍作论述,以求教于方家与同好。
二、唐代“准明经”试策考述(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代“准明经”试策考述(上)(论文提纲范文)
(1)儒经背景下的唐代试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研究现状 |
二、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一章 唐代重儒的政治举措 |
第一节 在祭祀活动中推崇儒家代表人物 |
第二节 完善儒家经典 |
第三节 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
第四节 以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 |
小结 |
第二章 明经科试策的儒经表现 |
第一节 权德舆及其思想主张 |
第二节 主张舍传求经 |
第三节 大胆质疑儒经 |
第四节 关注儒经义理 |
小结 |
第三章 进士科试策的儒经特征 |
第一节 理性推崇儒经 |
第二节 考察儒经互异之处 |
小结 |
第四章 制科试策的儒经意义 |
第一节 以儒经联系实际 |
第二节 引用儒经加强论证 |
小结 |
第五章 儒经与试策的相互影响 |
第一节 儒经对唐代试策品质的提升 |
第二节 试策对唐代儒学建设的贡献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唐代中央官学的学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研究综述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唐代中央官学学生的入学研究 |
第一节 学生入学条件 |
一、关于文化知识基础 |
二、关于年龄要求 |
三、关于身份等级 |
第二节 学生的入学考试研究 |
第三章 唐代中央官学学生的学习研究 |
第一节 学习内容安排 |
一、学习科目 |
二、教材选择 |
第二节 学习活动安排 |
一、学生礼仪活动 |
二、学生社会活动 |
第三节 考试与放假制度 |
一、考试制度 |
二、放假制度 |
第四节、学生学习的惩罚措施 |
一、降级 |
二、勒令退学 |
第四章 学生的学籍研究 |
第一节 关于学生的员额规定 |
一、国子监诸学 学生员额 |
二、弘文、崇文二馆 学生员额 |
三、其他各部门学校学生员额 |
第二节 关于学生的学习年限 |
第三节 关于学生的待遇 |
一、免课疫 |
二、食宿 |
三、朝谒皇上 |
第四节 关于学生的处罚规定 |
一、取消待遇 |
二、体罚 |
三、依法断罪 |
第五章 唐代中央官学学生毕业出路研究 |
第一节 六学二馆学生毕业出路 |
第二节 关于其他各部门学生毕业出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今佚唐《开元礼义鉴》的学术渊源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体例与基本内容 |
三、学术渊源 |
四、影响 |
五、后论 |
(4)唐代“准明经”试策考述(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唐代“准明经”试策考述(上)(论文参考文献)
- [1]儒经背景下的唐代试策研究[D]. 梁爽. 郑州大学, 2019(08)
- [2]唐代中央官学的学生研究[D]. 白松阁.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
- [3]今佚唐《开元礼义鉴》的学术渊源与影响[J]. 吴羽.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10(00)
- [4]唐代“准明经”试策考述(上)[J]. 陈飞. 文学前沿, 2000(02)
- [5]唐代“准明经”试策考述(上)[J]. 陈飞. 文学前沿,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