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西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中西医药物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孙继高[1](2021)在《基于德尔菲法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骨质疏松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负担,但其可防可治并且预防重于治疗,因此要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早期筛查与判别。目前的筛查工具主要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评估和筛查,多依靠年龄、体重等危险因素计算,而且各种工具评估的准确性、有效性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旨在辨识出“未病”但具有较高风险容易发展成为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也就是将判别筛检的关口从骨质疏松症的标准前移至骨量减少阶段。中医辨识骨质疏松独具特色,已有研究表明中医证候的变化可在骨密度改变之前出现,但尚未有专门判别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辨识工具。基于此,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根据骨质疏松领域专家经验探索实用性更强并具有中医特色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的测试和条目优化,旨在更好的判别骨量异常人群从而进行及早的防治,为临床使用和筛检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研究目的1运用德尔菲法对骨质疏松领域专家进行调研,建立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2对该工具进行信度、效度的测试和优化,验证其判别效果。3分析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证候特征和生活质量,为该工具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基于德尔菲法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问卷构建首先,系统检索各数据库中有关骨质疏松评估工具、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及中医辨识的文献,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以及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设计调查问卷,指标选项采用GRADE工作组推荐的9分Likert评分系统。其次,根据遴选标准选择在骨质疏松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定知名度的权威专家参与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专家的一般信息、专家积极系数,计算各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等级和、变异系数等。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初步构建骨质疏松中医证候辨识问卷,明确本课题研究所用的其他监测指标、评估工具并形成完整的筛检问卷。2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测试、优化与验证根据纳排标准,对40岁以上可能具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进行筛检问卷调查,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检测骨密度。通过问卷的填写情况进行可行性评价;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因子分析等检测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效度;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克朗巴赫信度系数α、折半系数法考核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信度。根据测试结果对中医证候条目和选项进行部分删减和调整,优化后确定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IOF一分钟测试题、OSTA指数判别骨量异常人群的效果进行对比,验证该工具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能力。3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临床实践应用应用前期建立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以及IOF一分钟测试题、OSTA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228例40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选用SPSS 20.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年龄、性别、体重、体重指数、舌脉特征、VAS疼痛评分、SF-36在骨量不同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候在不同骨量人群出现的频次频率并做方差分析和发生率检验,以了解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明确其中医证候特征。结果1基于德尔菲法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问卷构建1.1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及参与专家信息第一轮专家调查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专家积极系数100%,第二轮发放30份收回有效问卷28份、专家积极系数93.33%。参与调查的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福建、陕西、吉林、湖南、湖北、黑龙江、河南10个省市的20余家医院或科研院所。参与第二轮调查调查的28名专家中男性23名、女性5名,平均年龄53.07±8.66岁,平均工作年限28.55±10.97年,其中执业中医师14名、西医师9名、中西医结合医师5名,研究方向包括骨科、内分泌科等,具有较好的地域代表性和良好权威性。1.2专家对骨质疏松筛检工具、辅助检查、评价指标的选择情况专家对IOF测试题、OSTA与中医评估工具的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高,可作为初筛工具。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骨转换指标、血钙血磷三项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最高,均满足x>7、R=0、CV<20%,可作为主要的辅助检查内容。专家对骨密度、中医证候积分、血钙血磷、平衡能力、生活质量评分、骨转换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跌倒次数、骨折发生次数7项的选择均满足x>8、K>90%、CV<20%,可作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主要评价指标。1.3专家对中医证候辨识条目的选择第二轮调查问卷共纳入32个中医症状、体征作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辨识指标。专家对腰痛、背痛、周身疼痛、腰膝酸软、驼背、身高变矮、下肢拘挛7个指标的选择满足x>7、K>70%、R=0、CV<20%;专家对倦怠乏力、下肢困重、足跟痛3个指标选择满足K≥50%,且x>6.5、CV<25%,这10个指标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较好,可尝试作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条目。根据专家意见,初步形成的骨质疏松中医证候辨识问卷包含基本信息资料、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躯体症状、临床体征4部分内容。2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测试优化与验证2.1调查问卷的可行性采用了现场调查的方式,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较高达90%,完成课题组筛检问卷的时间在20分钟以内,表明本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2.2中医证候辨识问卷的信度评价本中医证候辨识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α值较高为0.882,其折半信度的Spearman-Brown系数为8.891,表明本问卷的中医证候领域的条目一致性较好,并具有较好的分半信度。2.3筛检问卷的效度评价采用因子分析法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显示手足烦热(条目16)、健忘(条目25)2个条目的负荷值在所有因子上均较低,经课题组讨论予以删除。对其他30个条目重新进行因子分析,显示其Kaiser-Mayer-Olkin检验值为0.838,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为2087.76,df=435,p<0.01,提取采用主成分法、旋转方法采用最大方差法,按照特征值>1.0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累计为61.215%,表明结构效度较好。提取的9个因子包含头目症状、下肢症状、躯体症状、疼痛症状、头目体征、躯体体征等维度,经过专家讨论和中医证候判别,9个因子体现的中医证候体现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病机特点,也基本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分型所符合。对根据专家意见确定的前10个中医证候条目进行检验,KMO值为0.831,Bartlett检验近似卡方=623.069(P<0.001),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61.2%,3个公因子依次命名为躯体症状、疼痛和躯体体征。运用AMOS 24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3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计算适配度指标,显示 CMIN/DF=2.052,GFI=0.949,NFI=0.897,IFI=0.944,CFI=0.943,RMSEA=0.068,表明各拟合指数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内,提示模型拟合较好。将骨密度作为校标来检验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校标效度,显示基于专家意见确定的10个中医证候条目计分及整个中医证候条目计分与BMD诊断、腰椎BMD、髋/股骨颈BMD均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272~-0.144,P<0.01或P<0.05),表示中医证候条目出现越多,骨密度异常的可能性越大,骨密度值越低。2.4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得分分布中医证候按照“有”“无”2级分类计分,中医证候得分在骨量正常、低骨量、骨质疏松症三类人群中逐渐增加,经方差分析,前10个证候得分F=5.389,P=0.005,30个证候得分F=6.856,P=0.001;按照骨量正常和骨量异常两组分类,前 10 个证候得分 F=10.817,P=0.001,30 个证候得分分 F=13.296,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骨量不同人群的中医证候得分有差异。2.5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判别效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按照骨量的多少分为骨量正常和骨量异常两类,将前10个中医证候计分与30个中医证候计分与骨密度两类定性拟合ROC曲线,前10个中医证候AUC=0.636(95%CI:0.564~0.709),30 个中医证候 AUC=0.650(95%CI:0.579~0.721),表明两者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前10个中医证候得分当以2为截断值时,灵敏度为82.14%、特异度为45.69%,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9%、59.35%。当30个中医证候得分截断值取5时,灵敏度为79.46%、特异度为43.97%,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92%、57.79%。2.6 OSTA和IOF测试题判别效果IOF1分钟测试题判别骨量异常人群的灵敏度98.21%、特异度仅为10.34%,AUC=0.543(95%CI:0.468~0.618);判断骨质疏松症的灵敏度为96.15%,特异度为 6.44%,AUC=0.513(95%CI:0.397~0.629)。OSTA 指数判别女性骨量异常的灵敏度是 49.46%、特异度是 81.67%,AUC=0.669(95%CI:0.585~0.754);判断骨质疏松症的灵敏度是38.10%、特异度95.45%,AUC=0.668(95%CI:0.524~0.812)。3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临床实践应用3.1年龄、体重等危险因素228例被调查者包括75例男性、153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4.8岁。对骨量不同的三组人群年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7.224,P=0.001,表明随着年龄增大,骨密度值逐渐呈下降趋势。调查人群的身高平均数为163.62cm,标准差为7.143cm,经方差分析,F=13.248,P<0.001,表明随着骨密度的减少,身高呈降低趋势。调查人群的平均体重为67.88kg±11.786kg,显示随着骨密度的降低,体重逐渐下降,经方差分析,F=26.44,P<0.001。调查人群体重指数(BMI)平均值为 25.2545kg/m2、标准差为 3.42576kg/m2,经方差分析,F=18.441,P<0.001,提示调查人群随着骨量的减少,BMI也随着下降。3.2舌象、脉象分布特点调查人群中舌体正常者最多为161例,占比为70.6%,经卡方检验,χ2=8.989,P=0.174;调查人群中的舌苔以正常薄白苔最多为91例,占39.9%,其次为黄腻苔、薄黄苔分别占15.4%、14.9%,卡方检验示χ2=13.36,P=0.498;脉象以沉脉和弦脉最多分别为67例和66例,卡方检验示χ2=20.204,P=0.124,表明舌体、舌苔、脉象分布,在骨量不同人群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生活质量和VAS疼痛评分SF-36按照8个维度对三组人群得分进行统计,显示随着骨量减少,SF-36各维度得分逐渐下降,提示其生活质量越低。被调查人群VAS疼痛平均为3.63分±2.447分,说明有轻度疼痛,对三组人群的VAS评分统计发现随着骨量降低,疼痛增加。3.4中医证候特征分布本研究显示多数中医证候如腰痛、背痛、腰膝酸软、下肢拘挛等的发生率随着骨密度的降低而增高,即骨量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最低,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发生率最高。按照α=0.05的标准,可以得出背痛、膝膝酸软、身高变矮、下肢拘挛、倦怠乏力、下肢困重、足跟痛、发脱齿摇、遇寒痛甚、畏寒、体重减轻、多梦易惊、气短、失眠、耳鸣、目眩、口燥咽干、视物模糊、目睛干涩、头晕这20个中医证候在骨量正常和骨量异常两类人群的分布方差不同(P<0.05),表明这些中医证候的分布比例在两类人群是不同的。根据发生率检验的结果,腰痛、腰膝酸软、身高变矮、下肢拘挛、畏寒、多梦易惊、气短、失眠、健忘、目眩、口燥咽干、视物模糊、目睛干涩、头晕这14个中医证候在骨量正常和骨量异常的两类人群中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14个中医证候的发生率在骨量异常人群中高于骨量正常人群。结论1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总结了骨质疏松领域专家临床经验,条目包括腰痛、背痛、周身疼痛、腰膝酸软、驼背、身高变矮、下肢拘挛、倦怠乏力、下肢困重、足跟痛等指标,可为临床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2经过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测试和优化,表明该工具的信度、效度较满意,且与BMD定性诊断、腰椎BMD、髋/股骨颈BMD均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校标效度较好。研究证明骨质疏松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具有较好判别骨量异常人群的能力,当出现前10个条目中两个及以上或者全部条目中5个及以上,则可判别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提示骨量异常的可能性较大,建议用于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筛查。3研究显示出中医证候在骨量不同人群的发生率不同,在低骨量等骨量异常人群中出现较多的这些症状体征可用来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为中医证候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该工具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翁婷婷[2](2021)在《补肾壮骨解毒方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补肾壮骨解毒方对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临床症状、骨密度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补钙、维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壮骨解毒方(桑寄生,川断,怀牛膝,熟地黄,山药,山萸肉,龟板,黄柏,鸡血藤,夜交藤,路路通,小通草),治疗过程中随症加减。治疗组、对照组均观察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相关症状评分、股骨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疼痛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以评价疗效。采用SPSS 24.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中医症状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提示补肾壮骨解毒方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且治疗组在提高疼痛缓解程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骨密度:两组治疗后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股骨颈骨密度变化百分比为0.9724 ±3.3580%(X±S),对照组股骨颈骨密度变化百分比为-1.1741±3.7456%(X±S),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骨代谢生化检测指标:两组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治疗后P>0.05,差异不显着。(5)疗效:经过6个月的治疗,治疗组分别有临床痊愈病例0例,显效病例2例,有效病例21例,无效病例7例;对照组有临床痊愈病例0例,显效病例0例,有效病例0例,无效病例30例。经过秩和检验,得Z=-6.00,P<0.05,存在显着差异。(6)安全指标:在完成本研究的60例病例中,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也未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壮骨解毒方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的骨关节疼痛等骨质疏松症相关的临床症状,可有效延缓乳腺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后骨密度的下降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闫子惠[3](2020)在《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水平与相关中医证候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水平与相关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20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指标,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组,应用统计学的方法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与一般资料、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水平间的相关性,不同骨量分组下临床指标的分布情况,以及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与其他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统计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各中医证候组分布情况:患者平均年龄分布情况:阴阳两虚证组>气滞血瘀证组>肝肾亏损证组。三个证候组中女性例数均多于男性。患者2型糖尿病病程分布情况:阴阳两虚证组>气滞血瘀证组>肝肾亏损证组。2.各中医证候组间临床指标分布情况:骨形成指标PINP的均值分布情况:肝肾亏损证组>阴阳两虚证组3.各中医证候组间腰椎(L1-L4)骨密度均值分布情况:肝肾亏损证组>阴阳两虚证组>气滞血瘀证组4.各骨量分布组与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中医证候间的关系:各骨量分布组年龄均值分布情况: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各骨量组性别分布:三组均为女性多于男性。骨量正常组例数分布:肝肾亏损证>气滞血瘀证>阴阳两虚证;骨量减少组例数分布:肝肾亏损证>阴阳两虚证>气滞血瘀证;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气滞血瘀证>阴阳两虚证>肝肾亏损证。5.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L1-L4)骨密度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腰椎(L1-L4)骨密度与年龄、病程呈负相关,与BM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指标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年龄与PINP、N-MID、β-CTx水平呈负相关,C肽水平与25-0HVD水平呈负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N-MID水平呈负相关。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病变初期以肝肾亏损证为主,中后期以气滞血瘀证和阴阳两虚证为主。2.气滞血瘀证组腰椎骨密度水平最低,在临床中应注意2型糖尿病患者应辨证加用理气活血药物防治骨质疏松。3.一定程度的BMI水平对于维持骨量来说具有保护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加,病程进展,骨密度呈下降趋势。并且增龄使整体骨代谢水平下降,另外长期高糖状态不利于骨转换,胰岛素抵抗状态对体内活性维生素D具有不利影响,进而影响骨质情况。临床中应注意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改善胰岛素抵抗,注意维生素D补充,维持合适的体质量。

陈小华[4](2020)在《强骨宝1号方对绝经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骨密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变化,探讨强骨宝1号方在防治绝经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选取福州市第二医院关节外科病区2018年12月至2019年0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60例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施乐辉公司的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假体用骨水泥固定,术后采用相同的康复方法。对照组术后1周开始口服钙尔奇D(0.6g/次,1次/日)和骨化三醇胶丸(0.25μg/次,1次/日),试验组术后1周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骨宝1号方颗粒剂(1剂/日,早晚分服),均连续服用12周。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周、12周、24周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同时记录HSS评分变化。应用SPSS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药物防治绝经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本研究获得完整随访病例共55例,试验组27例,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假体在位,肝、肾功及血钙检测未发现明显异常,未发现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问题。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手术部位、影像学分级、年龄、体重指数、术前HSS评分、术前骨密度T值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术后平均骨密度:两组患者术后12周、24周在ROI14区的平均骨密度均低于术后1周;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在ROI34区的平均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术后24周在ROI12区的平均骨密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其他时期无统计学差异。3、术后骨密度丢失率: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在ROI34区的骨密度丢失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术后24周在ROI12区的骨密度丢失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其他时期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各ROI分区骨密度丢失率均呈进行性升高,以术后12周最快,术后24周较前减缓,且在ROI12区最明显。4、HS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12周、24周的HSS评分均优于术后1周;试验组术后12周、24周的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疼痛、功能和活动度方面;试验组术后24周HSS评级优于对照组。结论:1、强骨宝1号方能减少绝经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量丢失,以ROI12区最明显;2、强骨宝1号方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绝经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HSS评分,促进患肢的恢复,主要表现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和活动度方面,改善患者术后的HSS评级,疗效较显着,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曹端广[5](2020)在《加味阳和汤对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模型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制备肾阳虚型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模型鼠并予不同浓度加味阳和汤灌胃给药,检测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组织形态,探究加味阳和汤对其的治疗作用及量效关系。2.提取、培养并行成骨细胞鉴定,探究不同浓度加味阳和汤对成骨细胞的增殖矿化作用及量效关系。3.检测血钙、血磷、E2、ALP、β-catenin、LRP5、Runx2含量,探究加味阳和汤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治疗机制的发挥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研究一: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每组1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味阳和汤低剂量组、加味阳和汤中剂量组、加味阳和汤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制作肾阳虚型OP模型鼠,分别予0.5%CMC-Na、加味阳和汤(0.5g/ml、1g/ml、2g/ml)、E2V(0.2mg/kg)灌胃给药2个月。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行大鼠体重量测定,处死大鼠后取左侧股骨测定BMD,右侧股骨病理染色切片观察骨组织形态,同时检测血钙、血磷、E2、ALP、β-catenin、LRP5、Runx2含量。研究二:选取16只新生SD乳鼠,每组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加味阳和汤低剂量组、加味阳和汤中剂量组、加味阳和汤高剂量组,处死,培养及鉴定成骨细胞。取制备好的空白及不同浓度加味阳和汤含药血清干预成骨细胞,观察各组成骨细胞增殖矿化。结果:1.大鼠股骨BMD: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股骨BMD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除加味阳和汤低剂量组无显着差异外(P>0.05),加味阳和汤中高剂量及阳性药物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2.骨病理染色切片:与模型组比较,加味阳和汤低剂量组骨显微结构无明显改善,加味阳和汤中高剂量骨小梁变粗,间隔减少,骨髓腔结构未见明显缺失,阳性药物组骨显微结构接近空白组OP大鼠,骨小梁丰富,连续。3.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测:与模型组比较,血钙水平各给药组均显着上升(P<0.05);血磷水平加味阳和汤低中剂量组虽有一定程度上升,但无显着差异(P>0.05),加味阳和汤高剂量阳性药物组则显着上升(P<0.05);E2水平加味阳和汤低剂量组虽有一定程度上升,但无显着差异(P>0.05),加味阳和汤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则显着上升(P<0.05);ALP水平各给药组均显着下降(P<0.05)。4.血清β-catenin、LRP5、Runx2水平测定:与模型组比较,β-catenin水平各给药组均显着上升(P<0.05);LRP5水平加味阳和汤低剂量组虽有一定程度上升,但无显着差异(P>0.05),加味阳和汤中高剂量及阳性药物组则显着上升(P<0.05);Runx2水平加味阳和汤低剂量组虽有一定程度上升,但无显着差异(P>0.05),加味阳和汤中高剂量及阳性药物组则显着上升(P<0.05)。5.成骨细胞增殖: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成骨细胞生长速度均较快(P<0.05),其中高剂量组促增殖效果最佳,呈剂量依赖性。6.成骨细胞矿化:与空白组相比,各给药组均可促进成骨细胞钙盐沉积,促进矿化结节的形成,其中加味阳和汤低剂量组效果稍弱,高剂量组促进效果最佳,中剂量组促进效果居于两者之间。结论:1.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大鼠股骨BMD,观察骨显微结构,证明肾阳虚型OP模型鼠的制备成功。2.加味阳和汤可提高肾阳虚型OP模型鼠血钙、血磷、E2水平,降低ALP,影响大鼠骨代谢,促进钙盐沉积。3.加味阳和汤可提高大鼠血清β-catenin、LRP5、Runx2水平,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4.加味阳和汤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矿化,对稳定骨代谢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综述所述,加味阳和汤可通过提高BMD、改善骨显微结构、调节骨代谢来实现抗OP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的发挥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刘迪[6](2020)在《蕨麻黄酮对镉氧化毒性介导骨质疏松症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氧化应激作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一个危险因素已受到高度重视。重金属镉(Cadmium,Cd),因其毒性可致细胞内离子稳态失衡、抗氧化系统损伤、线粒体受损,从而导致ROS增加。ROS的增加,可导致氧化应激效应,激活FoxO通路和抑制Wnt通路,导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骨质流失等骨质疏松症状。氧化应激诱发OP的主要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离子稳态失衡、线粒体膜受损、线粒体依赖性通路激活,引起细胞凋亡;二是抑制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激活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表达,活化破骨细胞,促进骨吸收。因此,应用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可能是防治OP的新靶点。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酚羟基结构,可与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螯合物,阻止金属离子催化生成氧自由基,终止脂质过氧化反应;还可作为自由基的受体阻碍自由基连锁反应,从而起到抗氧化作用;有人报道,蕨麻黄酮类化合物(PAF)对食用油脂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抑制自由基产生,抗自由基能力优于维生素C和柠檬酸。由此,可推测PAF可能抑制Cd染毒引起的ROS过度蓄积,拮抗氧化应激,从而抑制FoxO信号通路因子、激活Wnt通路,发挥抗OP作用。目的:基于上述结果,本研究以ROS增加是OP发病的起因为主题,以氧化应激致OP发病的机制为主导,模拟骨细胞氧化应激和动物氧化应激性OP,建立Cd染毒细胞及OP动物模型。在梯度浓度PAF和NAC干预下,通过抗氧化、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骨质及其生物力学等实验研究,探讨PAF抗OP活性及其机制。为进一步认识OP发病机制、Cd骨氧化毒性以及OP防治提供实验依据,也为蕨麻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方法:1.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青海玉树秋季蕨麻的PAF。2.Cd梯度浓度染毒MC3T3-E1细胞、BALB/c雄性小鼠,建立Cd细胞毒性和OP动物模型,主要以BMD、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的变化作为OP模型成功的评价指标,确定Cd造模剂量。3.体外抗氧化实验和MC3T3-E1细胞培养检测PAF抗氧化能力。4.显微和超微观察、比色法、CCK-8和流式细胞术、生化法、ELISA法、Western Blot、qRT-PCR等方法,观察和检测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磷酸化p66shc蛋白表达;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蛋白(Bone Gla Protein,BGP)、OPG、RANKL及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细胞生存率和凋亡率、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线粒体膜电位(MMP)、凋亡相关蛋白;成骨及成脂分化调控因子以及FoxO3a与Wnt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水平。5.检测BMD、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变化;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骨组织结构变化。结果:1.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青海玉树秋季蕨麻的PAF。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5、微波时间20 min、微波温度70℃。提取量:14.63±0.21mg/g。2.在体外,PAF在3.125 mg/L浓度即有抗氧化活性,而细胞内25 mg/L效果明显,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3.Cd梯度浓度染毒MC3T3-E1细胞,其终浓度达到30μM,ROS含量最高,Cd梯度浓度染毒BALB/c雄性小鼠,浓度达2 mg/kg出现BMD、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的变化。4.PAF干预,可使Cd染毒细胞和骨质疏松动物模型GSH-Px、SOD和CAT升高,ROS、MDA含量及磷酸化p66shc蛋白表达降低;[Ca2+]i浓度明显下降、MMP恢复,Na+-K+-ATPase、Ca2+-Mg2+-ATPase及ATPase活性增加,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升高、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下降,细胞生存率增高、凋亡率下降;血清ALP、BGP、OPG及OPG/RANKL升高;而RANKL和TRACP5b表达降低;提高成骨分化、降低成脂分化相关调控因子表达;降低FoxO3a蛋白及Gadd45α基因的表达,同时提高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蛋白及靶基因Axin2的表达。5.PAF干预,股骨BMD明显升高,骨小梁厚度、骨小梁体积分数显着增加,骨小梁间距变小;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显着升高;改善骨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1.初次用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青海玉树秋季蕨麻PAF,最佳条件下提取量为14.63±0.21 mg/g。2.初次利用Cd氧化毒性建立OP动物模型。Cd致毒剂量,细胞:CdCl2 30μM;小鼠:CdCl2 2 mg/kg,可分别用于建立细胞毒性和OP动物模型。3.PAF无毒性,有效抗氧化剂量,细胞6.2525 mg/L;小鼠1.5 mg/kg。4.Cd的骨毒性源于氧化应激反应、[Ca2+]i稳态失衡、细胞凋亡、激活RANKL/RANK/OPG信号通路,促进骨吸收,导致OP。PAF有较好的抗氧化、稳定离子平衡、保护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调节骨吸收与骨形成平衡,实现抗OP的作用。5.Cd毒性诱导凋亡的途径是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通路。PAF通过保护线粒体膜、稳定ATP酶活性、升高Bcl-2/Bax比值,下调CytC、AIF、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调节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通路。6.Cd骨毒性通过抑制负责成骨分化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FoxO3a转录因子及靶基因,诱导产生氧化应激,抑制骨形成,从而促进OP发生。PAF能够通过调控FoxO3a/Wnt信号通路发挥抗OP的作用。

徐浩军[7](2020)在《温肾强骨丸治疗老年性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温肾强骨丸在治疗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在患者腰背部疼痛的缓解、骨密度提高、中医证候改善、骨转换指标的改善、脆性骨折发生率的降低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且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证候的判定,选取126例脾肾阳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2)、对照组(n=42)和基础治疗组(n=42)。基础治疗组给予西药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组上加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组上加服温肾强骨丸,三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三组治疗后6个月骨密度值(BMD)改变情况、3、6个月疼痛评分(VAS)的改变、观察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6个月骨形成指标(OC)和骨吸收指标(DPD/Cr)的变化;对比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治疗后对比观察至少12个月内三组发生脆性骨折的比率,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证候积分等相关基础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MD值:治疗后三组BMD值比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AS评分:三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明显;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骨转换指标检测:治疗后三组观察的OC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6个月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基础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观察的DPD/Cr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6个月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基础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脆性骨折发生率:三组病例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三组病例共发生脆性骨折11例,其中治疗组发现2例,脆性骨折发生率为4.8%;对照组发现3例,脆性骨折发生率为7.1%;基础治疗组发现6例,脆性骨折发生率为14.3%,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脆性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结论:老年性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温肾强骨丸干预,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腰背部及下肢疼痛,增加患者的BDM值,改善患者畏寒、腰膝酸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防治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郭晓燕[8](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发性高血压医案知识发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近代着名学者章太炎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着。”中医医案是医家诊疗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能够反映其临床经验和学术特色,是具有参考和借鉴性的诊疗资料,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其的总结记述。研习医案可以获得关于疾病诊断、治疗、转归、预后等资料,尤其是对各种方剂、药物的应用范围、加减变化、配伍、剂量等方面研究能发挥较大作用,帮助我们培养知常达变的本领。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其发病率高、影响广泛、病因病机未明、服药周期长,对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不便,患者依从性较差。该病在祖国医学中多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并在临床诊疗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留下了大量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诊疗医案。面对数量巨大的医案信息,如何更便利、快捷、有效的汲取其精华,提升自己的临床诊疗水平,是一个每位医家都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大量近现代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医案,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高血压病“症-证-方药”数据知识库,并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的大数据知识发现方法进行分析,运用频次统计、层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现代大数据处理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进行挖掘、分析,将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和用药规律等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从中总结经验、汲取精华,充分了解高血压病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特点,以获取启迪思维的方法,为中医理论指导下诊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1979年1月-2018年12月共40年间有关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头痛、眩晕相关文献中的个案;其二为检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收集有关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头痛、眩晕相关书籍共13本中的个案。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收集到的医案进行原始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构建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将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利用系统进行标准化,同时人工核查,最终生成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总库标准库。运用频次统计、层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医案的就诊者基本情况、症状体征、中医诊断证型、中药及药物用量、常见证素、常用中药等方面知识进行挖掘,并对常见证素及核心药物进行深入分析,以发现蕴藏在大量原发性高血压医案中隐性知识。结果:经筛选,共纳入1043篇医案,分析结果如下:男就诊者、女就诊者分别为591条(57%)、442条(43%),比例为1.33:1。在所有年龄段中,50-59岁的就诊者最多(占全部就诊者的33.24%),其次是60-69岁和40-49岁,三个年龄段的就诊者占所有就诊者的79.5%。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头痛,常见伴随症状有:阳亢-眼花、失眠、心烦、耳鸣、口干、多梦、眠差、口苦、头胀、易怒、心悸;阴虚-失眠、耳鸣、眼花、口干、心烦、心悸、多梦;瘀-胸部胀闷、乏力、心悸、小便正常、睡眠不实、麻木不仁、眼花、心烦;痰-头痛、胸部胀闷、恶心、眼花、纳呆、心烦、乏力、肥胖、麻木不仁;火-心烦、口干、失眠、眼花、口苦、头胀、胸部胀闷、易怒、梦多;风-眼花、失眠、心烦、肢体麻木、头胀;气虚-乏力、胸部胀闷、纳呆、心悸、眼花、气短、神疲;肝郁-心烦、口苦、失眠、梦多、胸部胀闷、心悸、性急、大便干燥、睡眠不实、口干、头胀、易怒、纳呆。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舌质、舌苔、脉象如下:最常见的舌质依次为舌红、舌暗、舌淡、舌胖大等,而在痰、瘀、气虚中舌暗出现频率最高;最常见的舌苔依次是苔白、苔黄、苔薄、苔腻,而在阳亢、阴虚、火、风、肝郁中则以苔黄出现频率最高,痰中以苔腻出现频率最高;最常见的脉象依次为脉弦、脉细、脉数、脉滑,而在瘀证中以脉细出现频率最高。原发性高血压所用药物的基本属性如下:以性平偏寒为主,瘀、痰、气虚相对其他证而言温性药物使用比例稍多;甘味药物使用最为广泛,其次为和苦味、辛味药,而火、肝郁则以苦味药的使用最广泛;总数据库及各证型均以归肝经的药物使用最为广泛,次要归经稍有不同,总库为肾经、脾经、肺经、心经、胃经,阳亢、阴虚为肾经、心经,痰、气虚、肝郁为脾经、肺经,瘀为脾经、心经,火为肺经、心经,风为心经、肺经。药物功效以强筋骨、平抑肝阳、平肝潜阳、补肝肾、清热凉血最多。各证所使用的的药物功效差别则较大,具体如下:阳亢-平肝潜阳、强筋骨、补肝肾、平抑肝阳、清热凉血;阴虚-强筋骨、平肝潜阳、补肝肾、清热凉血、平抑肝阳;瘀-润肠通便、活血祛瘀、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痰-燥湿化痰、利水渗湿;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风-平肝潜阳、平抑肝阳;气虚-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肝郁-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热燥湿、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原发性高血压最常用的核心药物是牛膝、钩藤、白芍、茯苓、天麻、地黄、甘草,各证素使用药物差别较大,具体如下:阳亢-钩藤、牛膝、白芍、天麻、地黄、石决明、菊花、牡蛎、夏枯草;阴虚-地黄、牛膝、白芍、钩藤、牡蛎、天麻、石决明、菊花;瘀-丹参、牛膝、川芎、赤芍、当归、红花、天麻、钩藤、地龙、茯苓;痰-半夏、茯苓、天麻、钩藤、陈皮、白术、甘草、丹参;火-黄芩、夏枯草、钩藤、栀子、甘草、地黄、白芍、牛膝;风-钩藤、天麻、牛膝、白芍、地黄、石决明、菊花;气虚-黄芪、当归、甘草、川芎、茯苓、白芍、白术、党参、牛膝;肝郁-柴胡、栀子、白芍、甘草、黄芩、菊花、夏枯草、钩藤。原发性高血压最常用的药对有:钩藤-天麻、牡蛎-龙骨、茯苓-白术等,各证型常用的药对有阳亢:钩藤-天麻、牡蛎-龙骨、白芍-地黄;阴虚:白芍-地黄、钩藤-天麻、牡蛎-龙骨;瘀:川芎-当归;痰:半夏-白术;火:栀子-黄芩;风:钩藤-天麻;气虚:黄芪-当归;肝郁:柴胡-白芍。高频药物的常用剂量如下:常用剂量为6g的药物有:甘草;常用剂量为10g的药物有:陈皮、柴胡、天麻、黄芩、菊花、当归、川芎、地龙、牡丹皮、栀子、半夏;常用剂量为15g的药物有:牛膝、钩藤、白芍、茯苓、地黄、丹参、夏枯草、泽泻、桑寄生、杜仲、赤芍、酸枣仁;常用剂量为30g的药物有:石决明、牡蛎、龙骨、葛根、黄芪。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核心药物所对应的症状及药物配伍有所不同,除了头晕、头痛、眼花、心烦、失眠、这几个常见症状,牛膝常偏于心悸、梦多、耳鸣、口干、乏力;钩藤常偏于口干、头胀、睡眠不实、麻木、口苦;白芍常偏于心悸、梦多、耳鸣、口干、乏力;茯苓常偏于胸部胀闷、乏力、心悸、纳呆、睡眠不实、心烦、恶心;天麻常偏于睡眠不实、失眠、乏力、口干、麻木、胸部胀闷;地黄常偏于耳鸣、口干、腰酸、心悸、乏力;甘草常偏于胸部胀闷、乏力、心悸、失眠、纳呆、口干。结论:总的来说,通过构建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可以将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诊疗规律归纳为:辨证上,识标本虚实,辨阴阳盛衰,抓核心症状;治疗上,以肝为主、调和五脏;平气血、调阴阳;化痰、消瘀、疏肝、清火,据证应用;用药上,甘苦性寒药物为主,酌配辛温;成方运用有限,跟据证素选用核心药物为主;灵活使用药对;药量偏大,用时审慎。

崔向武[9](2019)在《蠲脉Ⅰ号温阳拆方对ASO家兔血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蠲脉Ⅰ号温阳拆方、蠲脉Ⅰ号全方、金匮肾气丸对家兔ASO模型的防治作用,并通过进一步研究探讨温阳方药对ASO模型家兔血清钙离子、血管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钙调节蛋白的调节作用。初步验证邓柏杨教授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在现有大量文献研究和自身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ASO发病机制与老年肾阳虚血管细胞内钙超载相关的假说。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蠲脉Ⅰ号温阳拆方组、蠲脉Ⅰ号全方组、金匮肾气丸组,每组7只。采用单纯高脂喂养实验家兔12周复制ASO模型,并在模型复制期间同步给药。12周后根据彩色多普勒腹主动脉血管照影及腹主动脉HE染色病理切片检测判断模型制备情况。实验开始与结束时各采血一次检测血脂四项、血流变及血清钙离子等血液指标。模型制备成功后,麻醉下无菌操作截取2-3cm腹主动脉,分为两份,一份做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血管组织机构形态学变化,一份液氮速冻qPCR检测各组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每组随机抽取3只家兔腹主动脉血管组织用预冷的PBS溶液迅速清洗干净精细剪将血管组织剪成肉糜,消化细胞悬液加入flo-4-am荧光探针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及细胞内钙离子阳性比例。结果:12周后血管超声照影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家兔腹主动脉内经正常管壁光滑未见明确斑块回声。模型组家兔腹主动脉内膜局部欠光滑,可见多个强回声斑块附着。腹主动脉病理切片检测显示,模型组有明显的斑块形成管腔缩窄;各组血液指标检测结果:1、实验前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蠲脉Ⅰ号温阳拆方组、蠲脉Ⅰ号全方组、金匮肾气丸组五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无差异(p>0.05);血流变指标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对比无差异(P>0.05);2、模型制备成功后各组血液指标比较(1)模型组及各药物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是TC、LDL-C浓度明显升高(P<0.05),TG、HDL-C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血流变指标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对比无差异(P>0.05);(2)各药物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TC、TG、LDL-C和HDL-C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血流变指标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对比无差异(P>0.05);3、各组腹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1)正常对照组血管组织内膜表面光滑,完整,内皮细胞排列整齐无隆起,中膜平滑肌细胞环装排列,整齐;(2)模型组与各药物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皮损伤斑块形成,模型组血管组织形态最差,全方组基本正常,拆方组与金匮肾气丸组血管组织形态较差但优于模型组;4、qPCR检测各组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5、细胞流式检测结果显示(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与各药物治疗组比较,钙离子浓度低于各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1、采用单纯高脂喂养家兔12周制备成功制备ASO动物模型。2、实验后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及药物治疗组均患有高脂血症且血液处在高粘状态,药物在防治ASO疾病中对家兔血液脂质及血液黏度水平的影响不明显,可能是因在喂药过程中同时高脂喂养干扰了药物疗效。3、通过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对比,温阳拆方能够降低斑块形成风险保护血管结构的完整性防止病变。其效果可能是温阳法能够促进钙离子内流,提高并维持血管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产生。而模型组血管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低,说明ASO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血管组织细胞内钙离子的“空载”而非“超载”。4、采用经典温肾助阳方剂金匮肾气丸以方测症,其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效果不如蠲脉Ⅰ号温阳拆方,高脂诱导的ASO动物模型可能为阳虚证。

王玺[10](2019)在《丹参酮ⅡA对尾吊大鼠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丹参酮IIA对尾吊大鼠骨组织微观结构及骨代谢的影响,探讨丹参酮IIA对尾吊大鼠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月龄的SPF级雌性wistar大鼠30只,正常饲养7天后按体重大小采用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尾吊组(HLS)、丹参酮IIA组(Tan),每组10只。HLS组、Tan组均建立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各组均予灌胃处理,Tan组予丹参酮IIA11mg/(kg.d),Control组及HLS组则予等体积蒸馏水,1次/d,每周称体重1次。4周后在麻醉下自腹主动脉采血处死,随后取出大鼠重要脏器、胫骨、股骨及椎骨。观察脏器的病理学改变,检测胫骨、椎体的离体骨密度,进行股骨、椎体的骨生物力学实验,检测各组血清的骨代谢指标,对椎体进行双荧光标记的测量,对胫骨、椎体进行品红-苦味酸染色(VG染色)并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对椎体进行苏木静-伊红染色法(HE染色)后进行观察。结果:各组间大鼠体重无统计学意义;脏器病理学观察,各组无明显异常;离体骨密度结果显示,与HLS组相比,Tan组的胫骨、椎体离体骨密度均有显着提高(P<0.05);骨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显示,Tan组的股骨、椎体的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均较HLS组有显着增加(P<0.05);椎体的荧光间距及骨形态计量学结果显示,Tan组双荧光间距、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数目较HLS组均有显着增加(P<0.05,P<0.01),而骨小梁分离度则显着减少(P<0.05);胫骨骨形态计量学结果显示,Tan组的骨小梁数量较HLS组有了显着的增加(P<0.05),骨小梁的分离度也有了明显的改善(P<0.01),骨小梁厚度的均数也高于HLS组;椎体的HE染色观察显示,Tan组的成骨细胞数量较HLS组有了明显增多(P<0.01);血清生化指标显示,Tan组骨钙素(osteocalcin,OC)含量较HLS组明显增加(P<0.0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含量较HLS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酮IIA可以提高尾吊大鼠的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值,改善了大鼠骨代谢状况,提高成骨细胞数量,抑制骨显微结构的退变,对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造成的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丹参酮IIA可能是通过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及成骨细胞凋亡来对抗尾吊大鼠骨量的丢失。

二、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中西医药物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中西医药物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德尔菲法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RT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防治及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骨质疏松的诊断技术、筛检工具及中医辨识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德尔菲法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问卷构建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研究
        1.2 德尔菲法实施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2.2 专家基本信息
        2.3 专家对骨质疏松筛检工具的选择情况
        2.4 专家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辅助检查的选择情况
        2.5 专家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评价指标的选择情况
        2.6 专家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辨识问卷的选择和设计
    3 讨论
        3.1 OP高风险人群的筛检与辨识
        3.2 OP高风险人群的监测与评价
        3.3 “治未病”理论及中医证候辨识研究
        3.4 中医证候表达的合理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测试优化与验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OP高风险人群筛检问卷的实施
        1.2 诊断标准
        1.3 数据管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的可行性
        2.2 筛检问卷的信度评价
        2.3 筛检问卷的效度评价
        2.4 中医证候得分情况
        2.5 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判别效果
        2.6 OSTA和IOF测试题判别效果
    3 讨论
        3.1 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临床实用强
        3.2 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判别效果较好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临床实践应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
        2.2 身高、体重与体重指数
        2.3 舌象特征
        2.4 脉象特征
        2.5 SF-36得分
        2.6 VAS疼痛得分
        2.7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实践应用
    3 讨论
        3.1 OP的危险因素和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
        3.2 中医证候特征可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
        3.3 OP高风险人群的舌脉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示范研宄调查问卷
附录2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治未病”千预技术示范研究筛查问卷
附录3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测试题
科技查新报告

(2)补肾壮骨解毒方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进展
        1.1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1.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及进展
        1.3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常见不良反应
    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2.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2.3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内分泌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3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3.1 祖国医学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病因病机
        3.2 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单药治疗
        3.3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分证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1.6 终止试验标准
        1.7 样本量估算
        1.8 研究方法
        1.9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指标
        1.10 统计学处理
        1.11 技术路线
    2 研究结果
        2.1 病例收集情况
        2.2 患者一般情况
        2.3 两组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观察比较
        2.5 两组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
        2.6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7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补肾壮骨解毒方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论探讨
        1.1 肝肾同病
        1.2 脾肾两虚
        1.3 正虚标实
    2 补肾壮骨解毒方组方及方解
        2.1 基本方组成
        2.2 方解
        2.3 补肾壮骨解毒方中单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疗效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表2 中医临床相关症状评分表
    附表3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
    附表4 关节肌痛评分标准
    附表5 关节肌痛疗效评价标准
    附表6 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水平与相关中医证候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筛选标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2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各证型与一般资料的关系
        3.3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3.4 2型糖尿病患者各中医证型组腰椎骨密度分布情况
        3.5 2型糖尿病患者各骨量分布组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3.6 2型糖尿病患者各骨量分布组与一般资料的关系
        3.7 2型糖尿病患者各骨量分布组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3.8 2型糖尿病患者各骨量分布组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
        3.9 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与临床指标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与一般指标的关系
        4.2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4.3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与骨密度及骨量水平的关系
        4.4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骨量水平下一般指标的分布情况
        4.5 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一、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二、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信息采集表
致谢
发表论文

(4)强骨宝1号方对绝经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骨密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影像学分级标准
        2.3 中医辨证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脱落标准及处理
        5.1 剔除、脱落标准
        5.2 脱落病例处理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
        2.2 术后处理
        2.3 术后干预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骨密度检测
        3.2 HSS评分
    4 安全性观测
    5 统计学分析
    6 数据资料的质量控制
    7 依从性解决方案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两组患者术后各ROI分区平均骨密度变化情况
        2.1 两组患者术后ROI1 区平均骨密度
        2.2 两组患者术后ROI2 区平均骨密度
        2.3 两组患者术后ROI3 区平均骨密度
        2.4 两组患者术后ROI4 区平均骨密度
    3 两组患者术后各ROI分区骨密度丢失率情况
    4 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变化情况
        4.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HSS评分
        4.2 两组患者术后24周HSS评分
        4.3 两组患者术后24周HSS评级
    5 治疗安全性观察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1 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原因探讨
    2 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规律
    3 强骨宝1 号方对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影响
        3.1 强骨宝1号方的立法依据及处方分析
        3.2 强骨宝1号方的药理研究
        3.3 强骨宝1号方的研究结果分析
    4 强骨宝1 号方对TKA术后HSS评分的影响
    5 强骨宝1号方的安全性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加味阳和汤对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模型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章 加味阳和汤对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模型鼠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1.3 实验器材
    2 研究方法
        2.1 不同浓度加味阳和汤的制备
        2.2 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模型鼠的制备
        2.3 实验动物灌胃给药
        2.4 各项指标检测
        2.4.1 体质量测定
        2.4.2 骨密度检测
        2.4.3 股骨病理染色切片
        2.4.4 血清学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加味阳和汤对成骨细胞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及器材(见下表 5)
    2 研究方法
        2.1 不同浓度的加味阳和汤含药血清的制备
        2.2 提取并培养成骨细胞
        2.3 成骨细胞鉴定
        2.4 不同浓度的加味阳和汤含药血清干预成骨细胞
        2.5 成骨细胞增殖矿化的影响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1 祖国传统医学对OP的解析
    2 现代医学对OP的解析
    3 中医药治疗OP的研究进展
    4 中药复方在治疗OP中的应用
    5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中医药治疗OP中的作用
    6 加味阳和汤对OP相关血清的影响
    7 关于中药复方治疗OP的思考
    8 小结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蕨麻黄酮对镉氧化毒性介导骨质疏松症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OP发病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2.氧化应激介导OP的机制
    3.Cd毒性与氧化应激
    4.中医学对OP病因病机的认识与防治
    5.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
    6.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7.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技术路线
实验一 微波辅助乙醇提取PAF工艺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备仪器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芦丁标准曲线
        2.2 定性结果分析
        2.3 实验方法评估
        2.4 LC-MS检测PAF结果
        2.5 PAF提取单因素结果分析
        2.6 正交试验结果
    3 小结
实验二 Cd的氧化毒性与OP动物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动物实验
        1.4 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
        2.1 Cd染毒对MC3T3-E1细胞的影响
        2.2 Cd染毒致小鼠OP模型的建立
    3.小结
实验三 PAF体外抗氧化活性及细胞内药效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体外抗氧化实验方法
        1.3 PAF细胞内药效实验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PAF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
        2.2 PAF细胞内药效实验结果
    3 小结
实验四 PAF干预对Cd诱导MC3T3-E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PAF干预对Cd染毒MC3T3-E1细胞活性的影响
        2.2 PAF干预Cd诱导MC3T3-E1细胞凋亡的影响
        2.3 PAF干预对Cd染毒MC3T3-E1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2.4 PAF干预对Cd染毒MC3T3-E1细胞[Ca~(2+)]i的影响
        2.5 PAF干预对Cd染毒MC3T3-E1细胞MMP的影响
        2.6 PAF干预对Cd染毒MC3T3-E1细胞FoxO/Wnt信号通路影响
    3 小结
实验五 PAF对Cd染毒小鼠骨质疏松的保护效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一般观察
        2.2 PAF干预对Cd染毒小鼠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2.3 PAF干预对Cd染毒小鼠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2.4 PAF干预对Cd染毒小鼠血清骨转换指标的影响
        2.5 PAF干预对Cd诱导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3 小结
讨论
    1.关于PAF提取方法与最佳提取条件
    2.关于PAF抗氧化药效及其作用机制
    3.关于Cd的氧化毒性与OP动物模型的建立
    4 关于Cd的氧化毒性及其致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5.PAF干预Cd致骨质疏松的途径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温肾强骨丸治疗老年性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基础治疗组
        2.1.2 对照组
        2.1.3 治疗组
        2.2 观察指标
        2.2.1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2.2.2 安全性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对比
        1.1 年龄分布比较
        1.2 性别分布比较
        1.3 病程比较
        1.4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 治疗疗效评价
        2.1 病例完成情况及安全性评价
        2.2 临床疗效观察评价
        2.2.1 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比较分析
        2.2.2 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比较分析
        2.2.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对比分析
        2.2.4 治疗前后骨转换指标变化对比分析
        2.2.5 治疗后脆性骨折发生率对比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学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辨证分型
        1.1 脾肾阳虚型
        1.2 肝肾阴虚型
        1.3 肾虚血瘀型
    2 现代医学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3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和中医药治疗
    4 温肾强骨丸的来源及方药分析
        4.1 温肾强骨丸的来源
        4.2 温肾强骨丸的药物组成及药效分析
    5 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发性高血压医案知识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一、原发性高血压概念
        二、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四、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及预防
    第二节 中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一、古今认识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分型与治疗
    第三节 中医药领域内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概况
        一、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应用概述
        二、数据挖掘在中医诊疗高血压方面研究进展
    第四节 文献研究小结
第二章 建立数据库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标准
        二、中医诊断依据
    第二节 文献来源及筛选
        一、文献来源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第三节 数据录入及规范化
        一、数据录入
        二、数据规范化
    第四节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知识发现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总数据库知识发现
        一、患者基本信息统计
        二、常见症状统计分析
        三、常见舌质频次统计
        四、常见舌苔频次统计
        五、常见脉象频次统计
        六、中医诊断统计
        七、证型统计
        八、治法统计
        九、方剂统计
        十、药物基本属性统计
        十一、常用药物使用频次统计
        十二、常用药物聚类分析
        十三、常用药物使用剂量统计
        十四、中药-中药关联分析
        十五、中药-中药复杂网络分析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医案常见证素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一、阳亢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二、阴虚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三、瘀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四、痰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五、火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六、风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七、气虚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八、肝郁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常见中药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一、牛膝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二、钩藤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三、白芍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四、茯苓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五、天麻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六、地黄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七、甘草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第四章 结果讨论
    第一节 就诊者基本情况分析
    第二节 症状体征分析
        一、症状分析
        二、舌质、舌苔、脉象分析
    第三节 中医诊断辨证及治法方剂分析
    第四节 用药分析
        一、药物基本属性分析
        二、常用药物分析
        三、药物配伍分析
        四、药物聚类分析
        五、常用药物用量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蠲脉Ⅰ号温阳拆方对ASO家兔血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用品及设备
        1.1.3 中药药物制备
        1.1.4 实验用饲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
        1.2.2 动物饲养
        1.2.3 造模方法
        1.2.4 模型复制判定方法
        1.2.5 给药方法
        1.2.6 给药剂量
        1.2.7 灌药时长
    2 样本采集
        2.1 血液采集
        2.2 组织样本采集
    3 检测指标及方法
        3.1 血液生化指标
        3.2 血管组织样本检测
        3.2.1 制作动脉血管病理切片
        3.2.2 qPCR检测各组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方法
        3.2.3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家兔腹主动脉组织细胞中的Ca2+荧光值
        3.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模型制备评判结果
        4.2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4.2.1 各组实验前血液指标对比结果
        4.2.2 模型制备成功后各组血液指标对比结果
        4.2.3 各组腹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
        4.3 qPCR检测各组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
        4.3.1 RNA纯度和完整性检测结果
        4.3.2 实时荧光定量PCR目的基因扩增曲线、溶解曲线
        4.3.3 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
        4.4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家兔腹主动脉组织细胞中的Ca~(2+)浓度结果
第二章 讨论
    1 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ASO相关认识的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ASO病名认识
        1.2 ASO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1.2.1 ASO病因病机实为年老阳虚
        1.3 ASO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1.4 中治疗ASO的临床研究
        1.4.1 中医复方的临床应用研究
        1.4.2 中医外治法与针灸
        1.5 中医方药作用机制研究
    2 ASO的现代医学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现代医学临床诊断方法和标准
        2.3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3.实验相关内容讨论
        3.1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模型制备
        3.2 实验用方剂
        3.3 中医证候模型
        3.4 模型评价
        3.5 血液指标
        3.6 CAM基因表达、血管组织内钙离子浓度、血清钙离子检测相关
        3.6.1 ASO 与老年血管钙化
        3.6.2 ASO 与血液游离钙离子
        3.6.3 ASO与细胞内钙离子关系
        3.6.3.1 钙离子的生理作用
        3.6.3.2 ASO与增生性疾病
        3.6.3.3 钙调蛋白(CAM)
    4.结论
    5.本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丹参酮ⅡA对尾吊大鼠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研究
    1 技术路线图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1 仪器
        2.2 试剂
        2.3 实验动物
    3 方法
        3.1 分组和造模
        3.2 给药
        3.3 荧光标记
        3.4 处死与取材
        3.5 实验动物生活习性的观察和体重的测定
        3.6 离体骨密度的测定
        3.7 骨生物力学的测定
        3.8 骨形态计量学的检测
        3.9 椎体的HE染色和成骨细胞的计数
        3.10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
        3.11 重要脏器的处理和病理学检测
        3.12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大鼠体重的变化情况
        4.2 离体骨密度测定结果
        4.3 股骨三点弯曲和椎体压缩实验测定结果
        4.4 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4.5 椎体荧光标记结果
        4.6 HE染色结果
        4.7 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4.8 毒理学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课题研究的中医理论基础
        5.2 丹参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5.3 尾吊模型的评价
        5.4 丹参酮ⅡA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模型骨显微结构及骨代谢的影响
结语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现代医学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
    祖国医学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工作内容与研究成果

四、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中西医药物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德尔菲法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构建及应用研究[D]. 孙继高.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补肾壮骨解毒方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翁婷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水平与相关中医证候的回顾性分析[D]. 闫子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强骨宝1号方对绝经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骨密度的影响研究[D]. 陈小华.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加味阳和汤对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模型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及机制研究[D]. 曹端广.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6]蕨麻黄酮对镉氧化毒性介导骨质疏松症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刘迪. 兰州大学, 2020(01)
  • [7]温肾强骨丸治疗老年性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浩军.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8]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发性高血压医案知识发现[D]. 郭晓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蠲脉Ⅰ号温阳拆方对ASO家兔血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D]. 崔向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丹参酮ⅡA对尾吊大鼠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的研究[D]. 王玺.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中西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