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怡软件打造数字化档案——“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与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研讨会”在京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侯希文,刘云娜[1](2021)在《和平解放70年西藏地方档案发展述要》文中提出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西藏地方档案发展成就辉煌:建立健全了档案事业机构,加强了档案基础设施与档案馆藏资源、档案干部队伍、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了西藏档案宣传、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完善了档案法规制度,推进了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档案部门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经验有利于西藏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促进数字人文在西藏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以期为建立"六个西藏"提供全方位档案信息资源服务。
陈圆[2](2021)在《档案服务业企业业务经营范围划分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汪茜[3](2021)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在解决“三农”问题基础上对新时代乡土中国的召唤与实现,它既将关注乡村发展上升到国家高度,也代表着新时代全面振兴乡村的战略背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档案事业应该贡献怎样的新力量、实现怎样的新发展成为档案学界面对的新课题。乡村档案馆在我国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繁荣乡村文化、助力基层治理、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重大,是新时代基层档案工作发展的一个可行的思路。然而由于乡村社会环境与基层自治等因素,其发展未引起广泛的关注。体现在理论研究层面,乡村档案馆缺乏相关理论支撑与宏观研究,在实践层面,乡村档案馆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我国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新时代我国乡村档案工作提供参考。全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结合国内国外相关文献与专着概括关于本主题的研究现状,最后指明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与研究难点。第二章解析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档案馆的相关概念。首先,解释乡村振兴的内涵与意义,在概述乡镇档案馆和村级档案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档案馆的定义,最后引入乡村档案工作这一中间概念论述乡村振兴与乡村档案馆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为本文主体部分。笔者结合实地调研,从时间维度与区域分布两个层面简述我国乡村档案馆建设概况,同时根据乡村振兴的不同发展思路,将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分为“融入城镇”和“特色保护”两大类,前者包括“参与型”的馆室结合的乡镇综合档案馆体系与“嵌入型”的撤村建居的社区档案馆两种建设模式,后者根据支撑乡村档案馆建设主导要素的不同分为“资源核”、“经济核”、“政策核”、“个人核”四种建设模式。最后对不同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引出第四章优化策略。第四章笔者从资源建设模式、业务管理体系、综合服务职能、长效发展机制四个方面论述乡村档案馆优化策略。第五章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尚待深入研究之处。
陈伟[4](2020)在《信息化时代区县级档案馆优化设计研究 ——以平原县档案馆为例》文中认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尚且处于发展阶段的档案事业带来新的思路和机遇,不仅激发了档案馆建筑空间的开放性调整,还推动了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等一系列将信息技术融入在内的新型档案馆的兴起。档案馆也不再是传统的收集管理档案文件的仓库,国家的重视、社会的开放以及文化的渗透,早已促使档案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藏管转为藏用、从单一变为综合。区县级档案馆位于我国档案馆体系中的最基层,有着贴近群众生活、体现地域特色、彰显风俗文化等特点,也是我国目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发展最快的档案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研究首先以档案馆发展历程为出发点,探讨其演变过程中涌现出的新特征,分别从政府政策、空间组织、使用职能、信息载体和建造方式五个层面来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指出我国档案馆顺应历史发展和需求做出哪些转变。其次将时代背景代入到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从物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剖析信息化对档案馆特点与表征产生了哪些影响,表明档案馆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融合群众需求和信息技术,弱化储藏管理这一硬性要求,强化开放公共服务的经营理念,进一步总结档案馆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再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归其根本,对区县级档案馆选址、外部空间、功能设定和建筑形态四大要素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社会需求和建筑实例,整理区县级档案馆同上级档案馆在功能选择上的差异,总结归纳相关规范以外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后续设计研究的方向与成果提供指向性参考。最后从作者主要参与的山东省平原县档案馆优化设计作案例支撑,结合已探讨的研究成果作理论基础,对原设计方案进行深入解读,发现其设计理念和手法缺乏对信息时代档案馆模式的认识与思考,降低了档案馆的公共性和存在性,因此提出对原方案的设计优化。基于原方案评价的结果,明确新方案的优化原则和目标,通过整合场地结构、提升功能空间、改善立面外观等手法,生成适用于目标地区档案馆建筑的最优方案。利用大量图表的方式,对新方案工程图纸进行再分析,更加直观地对课题进行研究,将宏观理论运用到实际作品中,为今后该类作品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周小芳[6](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以湖南省双峰县为例》文中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制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整体战略,它的实施给乡村档案工作乃至整个“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档案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乡村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档案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乡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乡村档案工作的建议。文章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档案工作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乡镇档案和村级档案的概念、种类、特点以及发展乡、村档案工作的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档案工作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从乡村档案工作发展的现状看,目前乡村档案工作得到各级党和政府的进一步重视、相关法律法规渐次出台、乡村建档率快速提升,乡村档案在管理过程中规范化得到加强以及信息化建档得到发展,并且有关的村民档案逐步纳入乡村档案管理。但是,乡村档案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发展过程中的挑战,比如,乡村档案管理体制不顺、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设备设施严重不足,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业务管理不够规范,档案资源建设亟待加强,等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乡村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村民文化素质不高、档案人员工作稳定性差;档案工作资金不足、档案工作监督不力、档案人员缺乏系统培训,等等。最后,针对乡村档案工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创新乡村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明确乡村档案管理责任;强化乡村档案监管力度,保障依法管理乡村档案;加强乡村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档案管理条件;加强乡村档案资源建设,丰富乡村档案资源,多方式收集档案资源、科学整合档案资源以及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创新档案服务方式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渠道;大力推进乡村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如规范建档,丰富资源;规范整理,有序发展;规范保管,重在安全;加强乡村档案工作人员专业队伍建设,尤其重视档案人员培训,改进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等。通过上述各方面措施的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起乡村档案工作的完整体系,从而推进乡村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乡村档案事业繁荣与健康发展,有效地发挥档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陈闽芳[7](2019)在《档案故事的众开发与微传播研究》文中指出讲好档案故事是档案部门基于我国文化自信背景下提出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新命题,讲好档案故事有助于满足公众档案文化需求、增强档案文化认同感,创新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形式。本文通过调研梳理了档案故事研究现状与实践进展,提出新时代下讲好档案故事需创新开发和传播理念,基于此,凝练出讲好档案故事的双向路径——“众开发”与“微传播”,即融入协同共创的理念,发挥微传播平台优势,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档案故事开发,共享档案文化资源。面对档案故事众开发存在的主客观现实困境,从众创故事、众筹资源、众创格局三方面提出其解决之道;通过分析国内外档案微传播平台有关档案故事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典型案例,总结相关启示经验。从顶层设计、过程把控、后端保障,自上而下提出档案故事众开发与微传播的优化策略。众开发与微传播是讲好档案故事的重要路径选择,两者发挥合力将促使档案故事产生的文化效益与民族精神愈走愈宽广。
黄文琼[8](2019)在《基于全媒体传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全媒体是以互联网为根基发展而来的,因此基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跨国性、非对称性和不可控性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在全媒体时代更加凸显。全媒体时代不仅体现在媒体融合发展,更体现为信息安全一体化。当前层出不穷的信息泄露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由信息安全问题引发的安全危机正在持续发酵,数字档案信息作为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处全媒体传播环境中并不能独善其身。构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字档案资源在全媒体平台上能够合理传播、安全利用并长期保存,保障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妥善处理,是当前全媒体时代保障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必须引起重视的紧要问题。论文围绕全媒体传播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从全媒体传播角度出发,结合传播学和档案学的相关理论,对传播过程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护问题展开探讨。首先,分析了全媒体、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及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相关内涵和特点。其次,从全媒体传播入手,阐述社会环境中出现档案职业公信力遭受质疑、信息污染、“信息茧房”等危害档案信息资源现象,存在个人信息遭到“违法式”泄露、“默认式”收集、“失控式”传播等社会现实问题。再次,从社会管理、网络技术和社会意识这三个层面入手,分析引发这些信息安全乱象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要建立健全数字档案信息把关机制和网络实名制及其配套机制,加强全媒体安全技术保护手段,尝试建议将区块链安全技术引进档案信息安全保护体系之中,强化全媒体档案安全责任意识和提升全社会用户群体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多方力量统筹合作,从多方面多管齐下,共同维护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及其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陶亮[9](2019)在《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国内的建筑设计管理长期呈现出流程片段化的特征,这种粗放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及投资模式、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发展、产业转型、人文变化和国际化趋势等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这种管理体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已大大降低。随着2015年WTO过渡保护期的结束,国内建筑设计市场进一步全面放开,推行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回归“建筑师负责制”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转变正在发生,在上海、广西、福建等地试点的“建筑师负责制”,体现了政府推进建筑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品质的态度和决心。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专业的强化与新的建设项目运作模式的产生,促使我国建筑师的角色正在重塑,新的形势需要建筑师逐渐成为项目的潜在管理者,并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专业技能及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设计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全面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最终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同时建筑信息化作为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已经成为引领变革这个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正逐渐改变传统建筑设计行业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当建筑设计摆脱单一的图纸沟通的束缚,进而实现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表达后,建筑师在整个建设流程中的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从仅侧重于设计阶段的技术服务,到对工程全流程的整体掌控。建筑信息化技术已经把整个工程建设流程中大部分的设计问题前置化,为解决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活动中各个主体、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且可行的工作模式,从而为建筑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合理角色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变革发展的趋势也恰恰是建筑师负责制所倡导的----让建筑设计源头的建筑师,成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领导者。在建筑设计行业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本论文主要研究以建筑师为主导进行全程设计管理的意义及策略,对涉及到策划、设计、施工和运管等方面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更加合理的阶段划分,并结合作为全程设计管理重要技术手段的建筑信息化技术,提出各个阶段相应的设计管理要求和策略。为此,本论文提出了“六序法模式”的全程设计管理方法,并探讨其与BIM进行结合的意义及有效途径。论文希望一方面能为推行适合中国的建筑师负责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希望进一步拓展BIM在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通过三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首先,论文的绪论部分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建筑设计管理相关研究若干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研究的内容,阐述研究的方法、关键技术和思路。在第二章论述了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核心任务、主体内容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建筑设计管理中知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主要策略。在第三章通过分析对比中外通行的职业建筑师的职能体系和全程设计管理思想,探讨建筑师负责制框架下的建筑师全程设计与管理,在建造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发展趋势及建构要素,为后续的理论实践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理论实践研究。首先在第四章以国际通行的职业服务内容和专业化、全程化的标准,提出适应中国建筑师负责制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职业服务体系----“六序法模式”,对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成果和工作要求进行阐述,并结合项目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接着探讨了建筑师进行全程设计管理所需要的基础组织形式----建筑工作室/事务所,以保持建筑创意为核心目的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最后在第五章研究了BIM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问题,论证了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应用BIM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提出了“BIM整同设计管理模式”和“复合总建造师”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为策略研究。是在对上述研究的总结和拓展基础上,分别在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BIM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四个方面对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提出了适宜的优化策略。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展望了建筑师视角下并结合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应用前景。
王佳君[10](2018)在《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研究》文中指出档案馆是集中保管党和国家以及社会重要档案的基地,是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中心。档案真实反馈了组织、团体或个人的发展历史,承载着社会价值,档案馆工作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深入,公民档案意识逐步增强,档案事业面临挑战与机遇。随着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提升,档案馆尤其是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迫切需要提升。本研究以变革管理思维和服务方式为出发点,以提高社会对政府满意度和提升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目标,分析和调研了宁夏地区现行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现状。笔者基于档案学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公共服务供给理论,针对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实际情况,分析了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暴露出的弊端以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信息化时代,通过提升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公共事业部门服务社会、惠及民生,更好传承有社会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各种档案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现代文化事业机构。笔者利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实地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宁夏各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档案事业在档案法制建设、档案馆库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开发利用及服务民生等方面的实践,对比国内外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工作实践和理论前沿,并对宁夏各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对策及建议,一是努力实现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理念的创新,二是进一步加强宁夏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的供给整合,三是进一步加强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保障,四是努力改进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五是努力提升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的行政效能。阐述了在政策施力,逐层引导下须将各级档案馆资源整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信息共享,与时代接轨,营造公共服务理念,弘扬档案馆公共服务宗旨等方法,凭借新闻媒体增加舆论态势,积极推广优秀服务理念;深化变革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积极探索新方法,实践新出路,希冀以宁夏综合档案馆为着手点探索,能够为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档案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科怡软件打造数字化档案——“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与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研讨会”在京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怡软件打造数字化档案——“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与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研讨会”在京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和平解放70年西藏地方档案发展述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立健全了档案事业机构 |
二、基础设施与馆藏资源建设齐头并进 |
(一)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
(二)馆藏资源建设 |
三、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成就辉煌 |
四、档案管理制度、法规建设日趋完善 |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 |
六、全国档案部门对口支援成效显着 |
七、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成果丰硕 |
八、西藏档案学术阵地的创建促进了学术研究 |
(一)编印《文书与档案》 |
(二)出版《西藏档案》 |
(三)成立西藏档案学会 |
九、档案宣传工作卓有成效 |
十、西藏档案的对外交流成果突出 |
(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价值 |
1.2.2 实践价值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难点 |
1.5.1 创新之处 |
1.5.2 研究难点 |
第2章 乡村振兴与乡村档案馆概述 |
2.1 乡村振兴战略 |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
2.2 乡村档案馆的定义与相关概念解析 |
2.2.1 乡镇档案馆 |
2.2.2 村级档案馆 |
2.2.3 乡村档案馆 |
2.2.4 乡村记忆馆、乡村文化馆、村史馆、农家书屋 |
2.3 乡村档案馆的意义 |
2.3.1 构筑乡村记忆之场,维系巩固社群认同 |
2.3.2 助力乡村经济振兴,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
2.3.3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完善乡村文化建设 |
2.3.4 巩固完善乡村档案工作,促进档案事业新发展 |
2.4 乡村振兴、乡村档案工作与乡村档案馆的关系 |
第3章 我国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 |
3.1 我国乡村档案馆建设概况 |
3.1.1 时间维度 |
3.1.2 区域分布 |
3.2 “融入城镇”: 参与嵌入型建设模式 |
3.2.1 参与型: 馆室结合的乡镇综合档案馆体系 |
3.2.2 嵌入型: 撤村建居的社区档案馆 |
3.3 “特色保护”: 要素主导类建设模式 |
3.3.1 资源核: 资源为王,底蕴深厚 |
3.3.2 经济核: 资本支撑,经济优势 |
3.3.3 政策核: 政策引领,以上带下 |
3.3.4 个人核: 精英力量,榜样先锋 |
3.4 我国乡村档案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乡村档案馆建设的优化策略 |
4.1 起点: 兼具时代性和特色性的资源建设模式 |
4.1.1 时代性: 融入乡村振兴背景,重点建档 |
4.1.2 特色性: 因地制宜收集历史档案,特色建档 |
4.2 定位: 保用教合一的综合服务职能 |
4.2.1 乡村档案安全保管 |
4.2.2 乡村档案利用服务 |
4.2.3 村务信息查阅中心 |
4.2.4 乡风文明培育基地 |
4.2.5 电子文件中心 |
4.3 承接: “三链两网”的业务管理体系 |
4.3.1 组织管理链 |
4.3.2 资金流入链 |
4.3.3 业务指导链 |
4.3.4 技术运用网 |
4.3.5 人事管理网 |
4.4 持续: 多元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 |
4.4.1 国家政策引领,制度规范 |
4.4.2 乡村内生动力,自主管理 |
4.4.3 社会组织参与,合作共赢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信息化时代区县级档案馆优化设计研究 ——以平原县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客观条件 |
1.1.2 主观条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信息化时代 |
1.3.2 区县级档案馆 |
1.3.3 优化设计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4.1 国内相关研究概论 |
1.4.2 国外相关研究概论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档案馆的演变与信息化时代下的发展趋势 |
2.1 档案馆发展中的演变 |
2.1.1 空间组织的从封闭到开放 |
2.1.2 各级政府的从忽视到重视 |
2.1.3 使用职能的从藏管到藏用 |
2.1.4 数据信息的从物理到虚拟 |
2.1.5 建造方式的从独建到共建 |
2.2 信息化推动档案馆发展 |
2.3 信息化时代档案馆的特点 |
2.3.1 信息化激发档案馆理念的创新 |
2.3.2 信息化带动档案馆结构的调整 |
2.3.3 信息化推动着档案事业的进程 |
2.3.4 信息化促进与其他建筑的共建 |
2.4 信息化时代档案馆的表征 |
2.4.1 数字档案馆 |
2.4.2 智慧档案馆 |
2.5 档案馆的发展方向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区县级档案馆设计要素响应性研究 |
3.1 选址 |
3.1.1 选址分析 |
3.1.2 选址要求 |
3.2 外部空间 |
3.3 功能设定 |
3.3.1 对外服务用房 |
3.3.2 档案库 |
3.3.3 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 |
3.3.4 办公用房和附属用房 |
3.4 建筑形态 |
3.4.1 形体和立面 |
3.4.2 材料与色彩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平原县档案馆项目概况与方案评价 |
4.1 平原县县情 |
4.1.1 区位 |
4.1.2 历史沿革 |
4.1.3 档案馆发展概述 |
4.2 项目概况 |
4.2.1 基本概况 |
4.2.2 项目特殊性 |
4.3 原方案设计理念 |
4.3.1 设计概念 |
4.3.2 体量组成 |
4.3.3 外部空间 |
4.3.4 平面组织 |
4.4 原方案评价研究 |
4.4.1 外部空间 |
4.4.2 功能设定 |
4.4.3 其他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平原县档案馆优化设计原则及策略 |
5.1 优化设计原则 |
5.2 优化设计目标 |
5.3 优化设计策略 |
5.3.1 整合场地结构,丰富场地内容 |
5.3.2 优化功能平面,提高空间利用 |
5.3.3 深化建筑立面,改善外观品质 |
5.4 优化成果的回应与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平原县图书档案馆优化成果实录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以湖南省双峰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2.1 境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思路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档案工作概述 |
2.1 乡村振兴战略 |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
2.2 乡村档案概述 |
2.2.1 乡镇档案与村级档案概述 |
2.2.2 乡村档案的种类及特点 |
2.3 乡村档案工作的意义 |
2.3.1 真实记录,见证成长 |
2.3.2 调解纠纷,拨乱反正 |
2.3.3 促进发展,增收致富 |
2.3.4 文化熏陶,凝聚共识 |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档案工作现状分析 |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回收 |
3.1.1 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
3.1.2 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
3.2 乡村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 |
3.2.1 档案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 |
3.2.2 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强 |
3.2.3 乡村档案建档率快速提升 |
3.2.4 乡村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逐渐提高 |
3.2.5 乡村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加强 |
3.2.6 村民档案纳入乡村管理 |
3.3 乡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乡村档案管理体制不顺 |
3.3.2 档案基础设施普遍不足,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
3.3.3 档案资源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档案业务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
3.3.4 乡村档案信息化建设程度仍然较低,档案利用率不尽人意 |
3.4 乡村档案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档案工作监督不力 |
3.4.2 村民文化素质不高、档案人员缺乏系统培训 |
3.4.3 档案工作资金投入不足 |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档案工作发展对策 |
4.1 创新乡村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乡村档案管理 |
4.2 加强乡村档案资源建设,丰富乡村档案资源 |
4.2.1 多方式收集档案资源 |
4.2.2 科学整合档案资源 |
4.2.3 改善档案管理条件 |
4.3 大力推进乡村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 |
4.3.1 规范建档,丰富资源 |
4.3.2 规范整理,有序发展 |
4.3.3 规范保管,重在安全 |
4.4 加强乡村档案工作人员专业队伍建设,重视档案人员培训 |
4.4.1 创新档案人员培训方式 |
4.4.2 丰富档案人员培训内容 |
4.4.3 促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4.5 努力加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
第5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乡村档案工作现状调査问卷 |
(7)档案故事的众开发与微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二、研究的难点 |
第一章 档案故事的概述 |
第一节 档案故事的内涵、类型与特性 |
一、档案故事的内涵 |
二、档案故事的类型 |
三、档案故事的特性 |
第二节 档案故事开发的意义探寻 |
一、对于国家的意义 |
二、对于档案部门的意义 |
三、对于社会公众的意义 |
第三节 档案故事开发的可行性 |
一、资源优势:档案故事开发的立足点 |
二、政策引导:档案故事开发的出发点 |
三、体制保障:档案故事开发的支撑点 |
四、技术引领:档案故事开发的突破点 |
第二章 档案故事开发与传播模式的选择 |
第一节 协同合作——档案故事的众开发 |
一、档案故事众开发的概念 |
二、档案故事众开发的主客体及关系维度 |
第二节 微力无穷——档案故事的微传播 |
一、档案故事微传播的内涵 |
二、微传播平台下档案故事的传播优势 |
三、档案故事微传播的定位选择 |
第三节 档案故事众开发与微传播的有机逻辑关系 |
一、众开发是档案故事构建的基础 |
二、微传播是档案故事开发的目的 |
三、两种模式发挥合力推动档案故事开发 |
第三章 档案故事众开发的现实困境与解决之道 |
第一节 档案故事众开发的现实困境 |
一、主观因素——档案故事众开发现实困境的应然 |
二、客观因素——档案故事众开发现实困境的必然 |
第二节 档案故事众开发的解决之道 |
一、众创故事:档案部门参与角色的转型 |
二、众筹资源:档案故事众开发的资源协同 |
三、众构格局:档案故事众开发的双向模式 |
第四章 档案故事微传播的现状问题与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档案故事微传播平台现状调研 |
一、档案故事微传播的主题分析 |
二、档案故事微传播的标题特征 |
三、档案故事微传播的推送效果 |
四、档案故事微传播的创作形式 |
第二节 档案故事微传播的典型案例分析及其借鉴启示 |
一、重点探索:国内档案故事微传播的典型案例探析 |
二、他山之石:国外档案故事微传播的典型个案解析 |
三、趋势展望:档案故事微传播典型案例的借鉴启示 |
第五章 档案故事的众开发与微传播的优化策略研究 |
第一节 顶层设计——档案故事开发“走出去”战略导向 |
一、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档案故事开发思路 |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档案故事“走出去”传播策略 |
第二节 过程把控——档案故事众开发和微传播创制流程的关键性节点 |
一、选题最关键 |
二、形式会创新 |
三、关注听讲者 |
四、编辑重培养 |
五、善找合作方 |
第三节 后端保障——档案故事众开发和微传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一、档案故事众开发和微传播过程中的档案安全问题 |
二、档案故事众开发和微传播过程中的开发权与着作权问题 |
三、档案故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问题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基于全媒体传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第2章 全媒体与数字档案信息概述 |
2.1 全媒体概述 |
2.1.1 全媒体的内涵 |
2.1.2 全媒体传播的主力军——手机媒介 |
2.1.3 全媒体的传播模式 |
2.2 数字档案相关知识的内涵概述 |
2.2.1 数字档案的内涵及特点 |
2.2.2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内涵及特点 |
2.2.3 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内涵及特点 |
第3章 全媒体传播环境中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现实困境 |
3.1 全媒体传播给数字档案信息带来的安全困境 |
3.1.1 职业公信力遭质疑 |
3.1.2 传播渠道易污染 |
3.1.3 利用领域“结茧房” |
3.2 全媒体传播给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带来的安全困境 |
3.2.1 个人信息“违法式”泄露 |
3.2.2 个人信息“默认式”采集 |
3.2.3 个人信息“失控式”传播 |
第4章 基于全媒体传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风险原因分析 |
4.1 社会管理层面 |
4.1.1 全媒体网络空间的自由与监管失衡 |
4.1.2 多元传播主体致使把关人角色弱化 |
4.2 网络技术层面 |
4.2.1 无线WIFI技术的不安全性 |
4.2.2 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和复杂性 |
4.3 公众意识层面 |
4.3.1 档案工作者全媒体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
4.3.2 数字用户群体的安全防范意识欠缺 |
第5章 基于全媒体传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解决办法 |
5.1 社会管理维度:加强安全保护机制的建设,提高治理水平 |
5.1.1 建立健全数字档案信息把关机制 |
5.1.2 建立健全网络实名制及配套机制 |
5.2 网络技术维度:利用新兴的网络安全技术,提高保护能力 |
5.2.1 全媒体信息安全技术 |
5.2.2 引进区块链安全技术 |
5.3 社会意识维度:敦促社会信息素养的提升,守好安全大门 |
5.3.1 强化全媒体档案安全责任意识 |
5.3.2 提高用户群体的安全防范能力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局限性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研究 |
2.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简述 |
2.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
2.1.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象与内容 |
2.1.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
2.2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概述与辨析 |
2.2.1 建筑设计行业概述 |
2.2.2 建筑设计管理辨析 |
2.2.3 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管理分析 |
2.2.4 建筑设计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辨析 |
2.3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和主体内容分析 |
2.3.1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 |
2.3.2 建筑设计管理的主体内容 |
2.4 知识管理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2.4.1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
2.4.2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
2.4.3 建筑设计活动知识的内容及体系 |
2.4.4 建筑工程设计知识管理的主要策略 |
2.5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研究内容 |
2.5.1 范围管理 |
2.5.2 进度管理 |
2.5.3 质量管理 |
2.5.4 投资及成本管理 |
2.5.5 沟通管理 |
2.5.6 风险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师的职能体系研究 |
3.1 建筑师、建造和建筑物的关系辨析 |
3.2 建筑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 |
3.2.1 建筑师与业主的权利义务关系 |
3.2.2 国际职业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
3.2.3 中国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
3.3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与比较 |
3.3.1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 |
3.3.2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国际比较 |
3.3.3 建筑师的职业资格及比较 |
3.3.4 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及服务现状 |
3.4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和组织研究 |
3.4.1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及比较 |
3.4.2 建筑师的职业组织---工作室和设计公司 |
3.4.3 建筑师的设计组织及管理 |
3.5 建构建筑师全程职能体系的策略 |
3.5.1 设计到代理 |
3.5.2 建成品导向与过程控制 |
3.5.3 职业化精神 |
3.5.4 经济和法律责任 |
3.5.5 全程建筑设计服务的要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师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研究 |
4.1 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模式研究 |
4.2 阶段1:前期/策划阶段 |
4.2.1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内容 |
4.2.2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流程 |
4.2.3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
4.2.4 前期/策划阶段的设计管理要求 |
4.2.5 案例讨论 |
4.3 阶段2:方案/开发设计阶段 |
4.3.1 方案/开发设计的工作内容 |
4.3.2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3.3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
4.3.4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3.5 案例讨论 |
4.4 阶段3: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 |
4.4.1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 |
4.4.2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4.3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
4.4.4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4.5 案例讨论 |
4.5 阶段4: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 |
4.5.1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内容 |
4.5.2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流程 |
4.5.3 施工招投标的主要策略 |
4.5.4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要求 |
4.5.5 案例讨论 |
4.6 阶段5:督造/施工监管阶段 |
4.6.1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 |
4.6.2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6.3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主要策略 |
4.6.4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6.5 案例讨论 |
4.7 阶段6: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 |
4.7.1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内容 |
4.7.2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7.3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主要策略 |
4.7.4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7.5 案例讨论 |
4.8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管理研究 |
4.8.1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形式 |
4.8.2 建筑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
4.8.3 建筑师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筑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
5.1 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发展 |
5.1.1 BIM技术及相关理论概述 |
5.1.2 BIM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
5.1.3 BIM技术的问题及挑战 |
5.1.4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
5.2 BIM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体系中的理论研究 |
5.2.1 实施BIM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
5.2.2 BIM在建筑设计管理体系中的实施价值及目标 |
5.2.3 BIM对建筑设计全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
5.3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
5.3.1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概述 |
5.3.2 建筑项目BIM的实施工作流程 |
5.3.3 前期/策划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4 建筑设计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5 施工招投标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6 建设施工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7 竣工及后期运维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4 基于BIM的建筑师全程整同设计管理研究 |
5.4.1 由BIM推动的整合设计 |
5.4.2 BIM的协同工作模式 |
5.4.3 由建筑师实施BIM整同设计管理 |
5.4.4 教育与培训BIM整同设计管理团队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建筑工程设计全程管理的策略研究 |
6.1 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策略 |
6.1.1 以建筑师负责制为依托,强化建筑师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
6.1.2 以六序法模式为基础,不断完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内涵 |
6.2 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策略 |
6.2.1 适宜创意的设计组织机构建构策略 |
6.2.2 重视组织机构的知识信息管理 |
6.3 BIM结合“六序法模式”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
6.3.1 建构BIM与“六序法模式”的深度融合 |
6.3.2 充分运用BIM分析功能优化全程设计管理 |
6.3.3 用BIM模型领导全过程设计管理 |
6.3.4 秉承Open BIM理念进行协同设计及管理 |
6.4 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策略 |
6.4.1 树立建筑师全程职业化教育的思维 |
6.4.2 构建多元化的建筑教育体系 |
6.4.3 深化建筑师执业过程中的继续教育 |
6.4.4 加强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技术的素质教育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主要结论 |
2、论文的创新点 |
3、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与总结 |
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设计咨询项目 |
2、宝安体育场工程设计项目 |
3、2010年亚运会游泳跳水馆工程设计项目 |
4、“广州圆”--广东兴业国际仓储科研主楼工程设计项目 |
5、江苏省淮安体育中心工程项目设计及管理实践 |
附录2 、建筑设计组织机构管理研究 |
1 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趋势 |
1.1 国内外建筑设计机构的现状研究 |
1.2 我国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方向 |
2 建筑创意组织机构---工作室的职能与特征 |
2.1 建筑工作室的业务职能 |
2.2 建筑工作室的服务特征 |
2.3 工作室的业务管理特征 |
3 建筑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
3.1 建筑工作室创意人才的资本特质 |
3.2 工作室的人事管理 |
3.3 工作室团队的平衡管理 |
3.4 工作室设计文化建设 |
3.5 工作室的人才技能发展 |
3.6 员工的绩效考核 |
4 建筑设计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
4.1 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框架 |
4.2 工作室的设计管理要素 |
4.3 工作室的市场营销管理 |
5 建筑工作室的信息与知识管理 |
5.1 工作室的信息管理 |
5.2 工作室的知识管理 |
致谢 |
附件 |
(10)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 |
第一节 宁夏综合档案馆的基本情况 |
一、宁夏综合档案馆的发展历程 |
二、宁夏综合档案馆的发展现状 |
三、宁夏综合档案馆的资源建设 |
四、宁夏综合档案馆信息化建设 |
五、宁夏综合档案馆的制度建设 |
第二节 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 |
一、宁夏综合档案馆的服务对象 |
二、宁夏综合档案馆的服务内容 |
三、宁夏综合档案馆的服务方式 |
第二章 国内外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 |
第一节 国外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 |
一、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 |
二、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 |
第二节 国内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 |
一、太仓市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 |
二、上海市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 |
三、青岛市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 |
第三章 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观念落后 |
二、宁夏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不足 |
三、宁夏综合档案馆档案数字化比例不均 |
四、宁夏综合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
五、宁夏综合档案馆行政管理效能较弱 |
第二节 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
一、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缺乏创新服务意识 |
二、宁夏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整合难度较大 |
三、宁夏综合档案馆档案比例不均且结构不合理 |
四、宁夏综合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
五、宁夏综合档案馆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
第四章 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对策及建议 |
第一节 努力实现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理念的创新 |
一、深刻认识开放档案的公共物品属性 |
二、深刻认识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 |
三、加强综合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 |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宁夏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的供给整合 |
一、加强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 |
二、有序做好档案开放鉴定工作 |
三、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步伐 |
四、逐步解决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接收的问题 |
第三节 进一步加强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保障 |
一、加强宁夏综合档案馆的技术保障 |
二、加强宁夏综合档案馆的经费保障 |
三、加强宁夏综合档案馆的人才保障 |
第四节 努力改进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 |
一、努力提升宁夏综合档案馆信息化建设能力和水平 |
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改进工作方法获取档案需求 |
三、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共赢 |
第五节 努力提升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的行政效能 |
一、加强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建设 |
二、加强督促指导宁夏各级机关档案室的工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谢辞 |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
四、科怡软件打造数字化档案——“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与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研讨会”在京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和平解放70年西藏地方档案发展述要[J]. 侯希文,刘云娜.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档案服务业企业业务经营范围划分与应用研究[D]. 陈圆. 辽宁大学, 2021
- [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D]. 汪茜. 山东大学, 2021
- [4]信息化时代区县级档案馆优化设计研究 ——以平原县档案馆为例[D]. 陈伟.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以湖南省双峰县为例[D]. 周小芳. 湘潭大学, 2019(02)
- [7]档案故事的众开发与微传播研究[D]. 陈闽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基于全媒体传播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研究[D]. 黄文琼. 南昌大学, 2019(02)
- [9]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D]. 陶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10]宁夏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研究[D]. 王佳君. 宁夏大学, 2018(01)
标签: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档案与民生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