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西橡胶新种质鉴定及利用研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林春花,张宇,刘文波,李潇,缪卫国[1](2021)在《我国巴西橡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炭疽病是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的重要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橡胶产量。笔者对我国巴西橡胶树炭疽病的危害概况、症状、病原种类、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原分子致病机理和防控措施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了解我国巴西橡胶树炭疽病发展趋势、明确橡胶树田间病原菌种类及优势种,掌握炭疽菌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机理研究现状,为巴西橡胶树炭疽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郑行恺[2](2019)在《海南省橡胶树炭疽病监测及其防治药剂施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天然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中唯一的可再生资源,由炭疽病菌侵染引起的橡胶树炭疽病是当前我国橡胶生产上最为严重的两大叶部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海南省主栽橡胶树品种(系)炭疽病发生流行情况进行联合调查与监测;对36份核心橡胶种质进行抗炭疽病评价;对海南新发炭疽病菌进行鉴定和抗药性评价;熟化橡胶苗圃炭疽病无人机防治技术,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本研究联合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PR107、RRIM600和热研7-33-97等现有的主栽品种进行炭疽病疫情调查发现,PR107和RRIM600种植面积最大,分别占51.06%(153万亩)和43.39%(130万亩),各主栽品种均受炭疽病危害;在对橡胶树炭疽病的随机踏查和固定监测中发现,实生苗、嫁接苗、增殖苗、幼龄树和成龄胶园炭疽病全年均可发生,3-4月为盛发期。炭疽病代表性菌株 HCgGX1649(Colletotrichu gloeosporioides)HCaYNJP162(Colletotrichumacutatum)接种36份核心橡胶种质的抗炭疽病评价发现,GT1、PB86、热研7-20-59、文昌193、文昌7-35-11和针选1号6个品种(系)综合抗性水平为中抗(MR),文昌11、热研7-33-97和云研77-2等24个品种(系)为感病(S),PR107、RRIM600和大丰99等6个品种(系)为中感(MS)。田间采集炭疽病样264份,获得炭疽病分离物140份,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自琼中县阳江农场苗圃橡胶树叶片上的菌株HCkHNQZ1736为喀斯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karstii),这是首次在海南省橡胶树上发现该类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发现,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为6;光暗交替利于菌落生长;果胶、蛋白胨分别为最适碳源和氮源。致病力评价发现其对PR107、RRIM600、热研7-33-97和大丰95四个主推品种均有较强致病力。以分离自云南保山的喀斯特炭疽病菌MeCkYN1705为对照,对菌株HCkHNQZ1736开展杀菌剂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菌株HCkHNQZ1736和MeCkYN1705对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杀菌剂咪鲜胺锰盐不具抗药性,EC50分别为0.0784 μg/mL和0.0775μg/mL。HCkHNQZ1736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表现出高抗药性,EC50达1107.2654μg/mL,而 MeCkYN1705 的 EC50仅为 0.0554 μg/ml。克隆了菌株 HCkHNQZ1736的tub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所编码的第198个氨基酸位点由谷氨酸(Glu-E)突变为丙氨酸(Ala-A),推测该氨基酸位点突变是导致该菌株产生多菌灵抗性的原因。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发的橡胶树炭疽病防治新型药剂“保叶清”微乳剂开展无人机在PR107橡胶树嫁接苗圃的飞防试验。防效评价结果表明,飞行高于树冠2米,未添加飞防助剂“热飞”,3%和4%的“保叶清”微乳剂校正防效分别为46.33%和55.91%;飞行高于树冠1米,添加1%飞防助剂“热飞”,两种浓度微乳剂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7.42%和73.27%;飞行高于树冠2米,添加1%飞防助剂“热飞”,两种浓度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1.27%和80.07%。调查发现该药剂对橡胶树长势和环境无不良影响,表明其可用于田间橡胶树炭疽病的防治工作。
李维国,张晓飞,黄肖,高新生,武耀庭[3](2014)在《3份橡胶树野生种质杂交子代早期鉴定初报》文中指出为探讨巴西橡胶树野生速生种质在橡胶树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前景,20032005年连续采用优选的3份1981’IRRDB野生种质XJA05583、XJA05664和XJA05164作为父本与我国自主选育高产无性系热研88-13进行人工杂交授粉,于2006年进行橡胶树有性系比试验。2010年对参试3个组合的287个子代进行茎围增粗、试割产量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杂交组合的子代年平均茎围增粗均较快,其中2个杂交组合子代与对照RRIM600有极显着性差异;试割干胶产量总体表现较差,其中组合热研88-13×XJA05664和热研88-13×XJA05583分别有18株和2株高于对照平均,分别占各自组合的15.65%和1.66%,最终从参试材料中初选12株优良个体进入下一阶段试验。野生种质的速生性状能够较好地遗传给后代,且存在培育高产子代的潜力,其高效利用可考虑胶木兼优品种的选育。
张源源,康向阳,李维国[4](2014)在《橡胶树多倍体诱导机制和途径》文中提出多倍体育种作为橡胶树育种的重要手段,曾引起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获得橡胶树多倍体的机制和途径方面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讨论橡胶树多倍体育种面临的问题;提出橡胶树多倍体育种的研究方向,为橡胶树多倍体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帮助。
方家林,张晓飞,李维国,高新生,黄华孙[5](2013)在《橡胶树野生种质59号杂交子代早期鉴定初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探讨巴西橡胶树野生速生种质在橡胶树新品种选育种上的应用前景,20032004年连续采集1981’IRRDB种质59号雄花与我国自主选育高产无性系热研88-13进行人工杂交授粉。2010年对人工授粉的137个子代进行生长、产量试割鉴定,结果表明杂交子代总体生长较快,大于对照RRIM600平均生长量的个体占71.53%;试割干胶产量表现较差,只有2株高于对照平均,仅占1.66%。速生性状能够较好的遗传,且存在高产子代的可能。因此,野生种质高效利用可考虑胶木兼优品种的选育。
胡彦师,蔡海滨,安泽伟,华玉伟,方家林,黄华孙[6](2012)在《橡胶树新种质抗寒性综合评价》文中认为受抗寒种质材料缺乏的影响,我国橡胶树抗寒高产新品种选育工作进展缓慢。为了深入全面地鉴定橡胶树新种质的抗寒性,加速新种质在抗寒高产新品种选育工作的利用,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下测定53份橡胶树新种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电解质渗出率,结合田间鉴定寒害平均级等6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853号等48份种质的平均隶属函数值超过对照93-114,表现出了较强的抗寒性,抗寒性低于对照的只有116号等5份种质。
王立丰,吴绍华,田维敏[7](2012)在《巴西橡胶树抗寒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橡胶种植区属于非传统植胶区,橡胶树种植经常性遭受寒害的影响。为了辅助抗寒品种资源选育和推广,本文简述了橡胶树寒害类型和危害、橡胶树抗寒栽培、抗寒品种选育、抗寒生理机制和抗寒分子标记研发等方面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李琼,陈业渊,刘建玲,何云,李洪立,孙娟,田新民[8](2011)在《中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现状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热带作物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保护状况对热带作物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从1978年以来,相关研究单位开展了多次考察收集,收集的种质资源材料以种质圃、离体库、种子库的形式保存,共有4.7万份;对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主要集中在品质性状、抗逆性状、抗病虫性状和细胞学性状等方面,并形成标准化数据,通过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实现网络和实物共享。但目前还存在资源家底不清、研究基础薄弱、资源创新不足、保存设施不完善、保存技术缺乏、共享意识薄弱和共享机制缺乏等问题,建议开展国内资源全面调查收集和国外资源分布研究,以及引种工作、加强深层次鉴定评价、加大种质资源创新力度,建立共享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培育。
钟淦彬[9](2010)在《橡胶树种质材料AFLP指纹图谱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属大戟科(Euphobiaceae)三叶橡胶树属(Hevea),高大乔木,典型的热带树种,所产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橡胶树优良品种是提高单位面积橡胶产量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的近缘杂交育种,造成橡胶树遗传基础日趋狭窄,新品种增产幅度不大。因此,目前的橡胶树育种急需拓宽新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育种效率,加快新品种的培育,而橡胶树种质材料的分类、保存、遗传分析是选育种的前提。AFLPi(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多态性强,谱带非常丰富且清晰可辨,试验结果稳定性、重复性好,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分子标记之一。近年来,AFLP技术越来越多的用于林木资源的研究。本试验通过构建适合于巴西橡胶树叶片较稳定的AFLP银染体系,确定试验中需要的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188种巴西橡胶树种质的AFLP指纹图谱,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为巴西橡胶树资源的分子评价和分子分类提供依据,为我国优良的天然橡胶资源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橡胶种质资源研究和指导橡胶杂交育种有一定应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256对EcoR I/Mse I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5对谱带较清晰、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对188份橡胶树种质进行扩增分析,共扩增出1274条电泳谱带,其中70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55.02%。2.利用筛选出来的25对橡胶树AFLP引物组合对188份橡胶树种质材料采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84处可划分为3大类群,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处,第三大类群可以细分为5个类群。5个类群在不同相似系数处再细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了初步聚类及亲缘关系分析。3.供试的188份橡胶树种质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的为0.9570815,最小的为0.5164521。大部分在0.84~0.94之间,占94.6%。说明大多数供试材料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小。4.构建了188份橡胶树种质的AFLP指纹图谱,其中12份橡胶树种质具有独特的特征带,根据指纹图谱可以区分开所有的供试橡胶树种质材料。5.对比聚类分析与系谱分析,两者获得的结果有一致性,印证了橡胶树AFLP指纹图谱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指纹图谱可以对橡胶树种质的谱系进行研究,以完善橡胶树选育种数据库。6.虽然AFLP有不足之处,即较高的费用和操作技术难度,但AFLP具有稳定性好、重复性强、分辨率高等优点,用于橡胶树种质材料指纹图谱的构建具有一般分子标记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祁栋灵,王秀全,黄月球,左雪冬,张志扬[10](2010)在《我国橡胶产业升级与关键技术调研报告——橡胶树品种选育及推广选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我国海南、云南、广东三大植胶区橡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简要阐述了科技对橡胶选育种及推广的推动作用。探讨分析了橡胶树品种选育及品种推广选用方面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栽培品种单一,抵御自然灾害整体抗逆能力不强,自主选育的新品种推广应用缓慢,本地适应性育种及品种选用工作难于满足生产发展,橡胶树早期性状综合预测技术预测准确性不高,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进展不快,高效遗传转化技术体系仍未建立等,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二、巴西橡胶新种质鉴定及利用研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巴西橡胶新种质鉴定及利用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2)海南省橡胶树炭疽病监测及其防治药剂施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天然橡胶产业及其重要叶部病害 |
1.2 橡胶树炭疽病及其研究进展 |
1.2.1 橡胶树炭疽病的发生与分布 |
1.2.2 橡胶树炭疽病的侵染和流行 |
1.2.3 橡胶树炭疽菌病原学及其致病机理 |
1.2.4 橡胶炭疽病的防治 |
1.3 植物炭疽病菌抗药性及其研究进展 |
1.3.1 传统的保护性杀菌剂 |
1.3.2 苯并咪唑类 |
1.3.3 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杀菌剂(DMIs) |
1.3.4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供试菌株 |
2.1.2 植物材料和样地 |
2.1.3 供试培养基 |
2.1.4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海南省橡胶树炭疽病疫情监测与重要品种(系)室内抗病性评价 |
2.2.2 海南省橡胶树新发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基础生物学特性分析 |
2.2.3 喀斯特炭疽菌药剂敏感性测定及抗药性相关基因分析 |
2.2.4 橡胶树炭疽病防治药剂“保叶清”微乳剂无人机施用技术熟化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海南省橡胶树炭疽病疫情分析 |
3.1.1 海南省橡胶树主栽区与主栽品种概况 |
3.1.2 炭疽病疫情踏查与监测结果 |
3.2 橡胶树重要品种(系)室内抗病性 |
3.3 海南省橡胶树新发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基础生物学特性 |
3.3.1 菌株分离与致病性测定 |
3.3.2 形态鉴定结果 |
3.3.3 系统发育分析 |
3.3.4 基础生物学特性 |
3.3.5 致病力测定结果 |
3.4 喀斯特炭疽菌药剂敏感性 |
3.5 HCkHNQZ1736多菌灵抗药性遗传稳定性及tub2基因突变与抗药性关系 |
3.6 橡胶树炭疽病防治药剂“保叶清”微乳剂无人机施用防效分析 |
3.6.1 病情与防效统计结果 |
3.6.2 防效影响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海南主栽橡胶品种及其炭疽病疫情联合调查与监测及室内抗病性评价 |
4.2 海南省橡胶树新发炭疽病病原鉴定 |
4.3 喀斯特炭疽HCkHNQZ1736菌株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的抗药性 |
4.4 橡胶苗圃炭疽病无人机飞防药剂及施用技术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及获得的成果 |
致谢 |
(3)3份橡胶树野生种质杂交子代早期鉴定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杂交组合及亲本简介 |
1.2 试验地概况 |
1.3 试验方法 |
1.3.1 田间试验设计 |
1.3.2 田间调查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杂交子代茎围生长 |
2.2 杂交子代试割产量 |
2.3 杂交子代第一次选择 |
3 讨论与结论 |
(4)橡胶树多倍体诱导机制和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多倍体的特点 |
2 植物产生多倍体的机制 |
2.1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
2.2 未减数配子 |
3 获得橡胶树多倍体的途径 |
3.1 直接选择和分离多倍体 |
3.2 人工诱导获得多倍体 |
3.2.1 活体诱导 |
3.2.2 离体诱导 |
3.2.3 未减数配子 |
3.2.4 原生质体融合和胚乳培养 |
3.2.5 倍性间杂交 |
4 橡胶树多倍体育种现状和前景展望 |
(5)橡胶树野生种质59号杂交子代早期鉴定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材料 |
1.1.2 试验地概况 |
1.2 方法 |
1.2.1 田间试验设计 |
1.2.2 田间调查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杂交子代茎围生长 |
2.2 杂交子代试割产量 |
2.3 杂交子代第1次选择 |
3 讨论 |
(6)橡胶树新种质抗寒性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田间鉴定材料 |
1.1.2 室内鉴定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1.2.2 田间鉴定 |
1.2.3 统计分析方法 |
1.2.4 抗寒性综合评价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结果 |
2.1.1 SOD活性 |
2.1.2 可溶性糖含量 |
2.1.3 MDA含量 |
2.1.4 电解质渗出率 |
2.1.5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 |
2.2 大田鉴定结果 |
2.3 抗寒能力综合评价 |
2.4 大田寒害级别与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7)巴西橡胶树抗寒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巴西橡胶树寒害类型与危害 |
1.1 巴西橡胶树寒害的成因和类型 |
1.2 寒害对橡胶树的危害 |
2 巴西橡胶树抗寒栽培措施 |
3 抗寒种质资源的筛选 |
4 橡胶树抗寒生理和分子机制 |
4.1 巴西橡胶树抗寒的生理机制 |
4.2 巴西橡胶树抗寒的分子机制 |
4.3 巴西橡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为抗寒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了保证 |
5 展望 |
(9)橡胶树种质材料AFLP指纹图谱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文献综述 |
1.1 橡胶树的生物学特性及橡胶的经济意义 |
1.1.1 橡胶树的生物学特性 |
1.1.2 橡胶的经济意义 |
1.2 橡胶树种质资源研究状况 |
1.2.1 橡胶树种质资源分布状况 |
1.2.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3 橡胶树种质资源分类、保存 |
1.2.4 橡胶树品种选育 |
1.3 DNA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
1.3.1 DNA分子标记的特点 |
1.3.2 DNA分子标记的主要类型 |
1.3.3 主要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比较 |
1.3.4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
1.4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橡胶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1.4.1 种质资源鉴定 |
1.4.2 构建遗传图谱 |
1.4.3 遗传多样性分析 |
1.4.4 基因定位 |
1.4.5 辅助选择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2 方法 |
2.2.1 试验相关试剂配制 |
2.2.2 橡胶树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改良CTAB法) |
2.2.3 DNA质量检测 |
2.2.4 AFLP引物 |
2.2.5 AFLP反应体系 |
2.2.6 变性聚丙酰胺凝胶电泳 |
2.2.7 银染 |
2.2.8 数据整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橡胶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 |
3.2 引物筛选 |
3.3 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
3.3.1 DNA及酶切 |
3.3.2 预扩增 |
3.3.3 选择扩增 |
3.4 188份橡胶树种质材料的指纹图谱 |
3.5 188份橡胶树种质材料的AFLP分析 |
3.5.1 多态性带 |
3.5.2 根据特征带进行种质鉴定 |
3.5.3 引物组合鉴别效率分析 |
3.5.4 聚类分析 |
3.5.5 聚类分析与系谱分析 |
4 讨论 |
4.1 AFLP分子标记技术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
4.2 AFLP适宜引物的筛选 |
4.3 橡胶树种质材料AFLP指纹图谱与种质鉴定 |
4.4 橡胶树种质材料内部的个别变异 |
4.5 橡胶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橡胶产业升级与关键技术调研报告——橡胶树品种选育及推广选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对橡胶选育种及推广的推动作用 |
1.1 选育推广了一批橡胶树优良品种, 产量水平不断提高 |
1.2 鉴定评价了一批橡胶树种质资源 |
1.3 成功繁育自根幼态无性系, 丰富了橡胶树种植材料 |
2 我国橡胶树选育种及品种推广选用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
2.1 栽培品种单一, 整体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单产水平徘徊不前 |
2.2 自主选育的新品种推广应用缓慢 |
2.3 本地适应性育种及品种选用工作难于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
2.4 橡胶树品种遗传基础亟待拓宽, 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进展不快 |
2.5 橡胶树早期性状预测技术预测准确性不高 |
2.6 橡胶树高效遗传转化技术体系仍未建立 |
3 在选育种及推广方面推进橡胶产业升级的几点建议 |
3.1 积极开展种质资源发掘及创新利用 |
3.2 加快早期性状综合预测技术研究 |
3.3 加强选育种关键技术及其集成应用研究 |
3.4 提高橡胶树新品种的种植比例, 并进行多品种推荐种植 |
四、巴西橡胶新种质鉴定及利用研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巴西橡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J]. 林春花,张宇,刘文波,李潇,缪卫国. 热带生物学报, 2021(03)
- [2]海南省橡胶树炭疽病监测及其防治药剂施用技术研究[D]. 郑行恺. 海南大学, 2019(01)
- [3]3份橡胶树野生种质杂交子代早期鉴定初报[J]. 李维国,张晓飞,黄肖,高新生,武耀庭. 热带作物学报, 2014(10)
- [4]橡胶树多倍体诱导机制和途径[J]. 张源源,康向阳,李维国. 热带农业科学, 2014(05)
- [5]橡胶树野生种质59号杂交子代早期鉴定初报[J]. 方家林,张晓飞,李维国,高新生,黄华孙. 热带农业科学, 2013(08)
- [6]橡胶树新种质抗寒性综合评价[J]. 胡彦师,蔡海滨,安泽伟,华玉伟,方家林,黄华孙.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6)
- [7]巴西橡胶树抗寒机制研究进展[J]. 王立丰,吴绍华,田维敏. 热带作物学报, 2012(07)
- [8]中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现状与思考[J]. 李琼,陈业渊,刘建玲,何云,李洪立,孙娟,田新民. 热带作物学报, 2011(11)
- [9]橡胶树种质材料AFLP指纹图谱的构建[D]. 钟淦彬. 海南大学, 2010(03)
- [10]我国橡胶产业升级与关键技术调研报告——橡胶树品种选育及推广选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 祁栋灵,王秀全,黄月球,左雪冬,张志扬.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02)
标签:橡胶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