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硒对氟致大鼠脂质过氧化拮抗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常凯,王裕,庞文彪,高继萍,陈朝阳,宋国华[1](2017)在《硒对氟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的拮抗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究硒对氟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共设4组:染氟组(5mg/L和20mg/L的氟化钠)、染硒组(0.0171mg/L和0.0342mg/L的亚硒酸钠)、硒干预组(氟化钠和亚硒酸钠联合干预)和对照组,按照分组干预NRK-52E细胞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线粒体膜电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力(T-AOC)测试盒测定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随着氟化钠浓度的升高,染氟组NRK-52E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或P<0.01)且SOD、T-AOC、GSH-PX和CAT酶活性均降低(P<0.05或P<0.01)。与染氟组相比,相对应的硒干预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与20mg/L的染氟组比较,相对应硒干预组的SOD、T-AOC、GSH-PX和CAT酶活性均升高(P<0.05)。与0.0171 mg/L染硒组相比,相对应的硒干预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1)且T-AOC、GSH-PX和CAT酶活性均降低(P<0.01或P<0.05)。5 mg/L加氟组与加硒组相比,线粒体膜电位显着变化(P<0.01),但SOD、GSH-PX、CAT、T-AOC酶活性均无显着变化。20mg/L加氟组与加硒组相比,线粒体膜电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SOD、GSH-PX、CAT、T-AOC酶活性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硒可以拮抗氟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可能通过恢复抗氧化酶活性实现。
钱亚利[2](2014)在《Nrf2-ARE通路在氟砷联合染毒大鼠肝毒性及硒干预作用中的调控机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氟砷联合染毒及硒干预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效应,从肝功能改变、氧化应激并侧重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抗氧化反应元件(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antioxidant responsive element,Nrf2-ARE)通路相关蛋白角度探讨氟砷联合染毒大鼠肝毒性及硒干预作用对Nrf2-ARE通路的调控机制;并在剂量-效应关系基础上分析氟砷联合肝脏毒性的作用模式;为探寻氟砷联合暴露肝脏毒性的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及科学实验依据。方法清洁级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13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用氟化钠(NaF)、亚砷酸钠(NaAsO2)和亚硒酸钠(Na2Se03)溶于去离子水中灌胃染毒。分别为:对照组、低氟组(5mg/kg)、高氟组(20mg/kg)、低砷组(2.5 mg/kg)、高砷组(10mg/kg)、低氟低砷组、低氟高砷组、高氟低砷组、高氟高砷组、硒干预组(O.1mg/kg)、高氟+硒干预组、高砷+硒干预组、高氟高砷+硒干预组,连续染毒6个月。实验结束后,收集大鼠尿液、血清、肝脏样本,用于检测:①内剂量标志:尿氟(UrinaryFluorine,UF)、尿砷(Urinary Arsenic,UAs);②靶剂量标志:肝氟(Fluorine in Liver,LF)、肝砷(Arsenic in Liver,LAs);③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蛋白(Total protein,TP);④肝组织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⑤肝组织Nrf2-ARE通路相关指标:Nrf2、血红素氧化酶-1(hemeoxygenase-1,HO-1)、依赖还原型辅酶/Ⅱ醌氧化还原酶(NAD(P)H:quinineoxidoreductase-1,NQO1)。UF、LF 浓度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UAs、LAs浓度测定采用氢化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AST、TP,MDA、GSH、MPO、肝组织总蛋白浓度测定按试剂盒说明操作,肝组织Nrf2、HO-1、NQO1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①光镜检查低氟组和低砷组大鼠肝细胞发生轻度水变性、液化坏死,高氟组、高砷组、低氟低砷组、低氟高砷组、高氟低砷组大鼠肝细胞上述病理改变程度较低氟组和低砷组加重,肝细胞轻度再生,高氟高砷组大鼠肝细胞水变性、液化坏死情况较上述各组进一步加重,轻度脂肪变,轻度再生;硒干预可使上述病变明显减轻。②F、UF、LF与ALT、AST为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与TP相关关系不明显(P>0.05),As、UAs、LAs 与 ALT、AST 为正相关关系(P<0.05 或P<0.01),与TP相关关系不明显;ALT、AST随着氟砷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或P<0.01),氟砷暴露对TP的影响不明显(P>0.05);ALT在低氟高砷、高氟低砷剂量组分别低于低氟组与高砷组及高氟组与低砷组之和,AST在低氟低砷、高氟低砷剂量组分别低于低氟组与低砷组及高氟组与低砷组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硒干预可使 ALT、AST 显着降低(P<0.05 或P<0.01),对TP影响不明显(P>0.05)。③F、UF、LF与MDA为正相关关系(P<0.01),与GSH、MPO为负相关关系(P<0.01),As、UAs、LAs与MDA为正相关关系(P<0.01),与GSH、MPO为负相关关系(P<0.01);MDA浓度随氟砷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1),GSH、MPO浓度随氟砷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MDA在低氟低砷、低氟高砷、高氟高砷剂量组分别低于低氟组与低砷组、低氟组与高砷组及高氟组与高砷组之和,MPO在高氟高砷剂量组低于高氟组与高砷组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硒干预可使MDA显着降低(P<0.01),GSH、MPO 显着增高(P<0.01)。④F、UF、LF 与 Nrf2、HO-1、NQO1 为正相关关系(P<0.01),As、UAs、LAs 与 Nrf2、HO-1、NQO1 为正相关关系(P<0.01);Nrf2、HO-1、NQO1随着氟砷剂量的增加而表达增强(P<0.01);Nrf2在低氟低砷、低氟高砷、高氟高砷剂量组分别低于低氟组与低砷组、低氟组与高砷组及高氟组与高砷组之和,HO-1、NQO1在各氟砷联合染毒剂量组均低于各自氟砷单独染毒剂量组其浓度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硒干预可使Nrf2、HO-1、NQO1表达减弱(P<0.01)。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①氟砷可致大鼠肝细胞出现水变性、液化坏死等病理变化,硒干预可拮抗氟砷所致病理变化。②氟、砷均可引起大鼠肝细胞功能异常和氧化损伤;氟砷在低氟高砷、高氟低砷剂量组合下对ALT的影响表现为拮抗作用,在低氟低砷、高氟低砷剂量组合下对AST的影响表现为拮抗作用,在低氟低砷、低氟高砷、高氟高砷剂量组合下对MDA的影响表现为拮抗作用,在高氟高砷剂量组合下对MPO的影响表现为拮抗作用。③氟、砷均可通过诱导大鼠肝脏Nrf2蛋白表达增加而促进Nrf2-ARE通路下游HO-1、NQO1蛋白表达增加,氟砷在低氟低砷、低氟高砷、高氟高砷剂量组合下对Nrf2表达的影响表现为拮抗作用,在低氟低砷、低氟高砷、高氟低砷、高氟高砷剂量组合下对HO-1、NQO1表达的影响均表现为拮抗作用。说明Nrf2-ARE通路参与了氟、砷及氟砷联合所致的大鼠肝脏损伤并在氟砷联合肝脏损伤的复杂作用模式中扮演重要作用。④硒可拮抗氟砷引起的大鼠肝细胞毒性与氧化损伤作用,硒通过拮抗氟、砷及氟砷联合大鼠肝脏Nrf2、HO-1、NQO1蛋白表达而参与Nrf2-ARE通路的负向调控,减轻氟砷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张蕾,杨蜀莹,章子贵[3](2012)在《硒对氟中毒致大鼠肝脏损伤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硒对氟中毒致大鼠肝脏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不同方式(先分别喂饲0.375、0.75和1.5mg/L亚硒酸钠溶液6个月,再喂饲50mg/L氟化钠溶液6个月或先饲喂50mg/L氟化钠溶液6个月,再分别饲喂0.375、0.75和1.5mg/L亚硒酸钠溶液6个月)喂饲大鼠,对大鼠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测定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结果 (1)预防组系列:与先水后氟(水—氟)对照组比,先低硒后氟组(低硒—氟)GSH-Px、SOD活力显着升高(P<0.05);先中硒后氟组(中硒—氟)GSH-Px活力显着升高(P<0.05);各先硒后氟组MDA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2)治疗组系列:与先氟后水(氟—水)对照组比,先氟后低硒组(氟—低硒)和先氟后高硒组(氟—高硒)GSH-Px活力显着升高(P<0.05);先氟后中硒组(氟—中硒)SOD活力显着升高(P<0.05);各先氟后硒组MDA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结论硒对氟中毒致大鼠肝脏损伤有一定的干预作用,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其中0.375mg/L是本实验条件下硒对慢性氟中毒致大鼠肝脏损伤的最佳预防作用浓度。
冯佩[4](2012)在《硒对慢性氟中毒致血液抗氧化能力损伤影响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长期的高氟暴露会引起慢性氟中毒,导致氟骨症、氟斑牙等骨相器官以及神经系统、血液等非骨相器官的损伤。而适量的硒可促进尿氟排泄,纠正自由基和脂代谢紊乱,明显改善氟中毒症状。血液是氟中毒暴露时间最早,暴露面积最大的非骨相器官。迄今为止,关于硒对氟中毒机体骨相及非骨相系统的拮抗研究已有不少报道,而硒对氟致血液抗氧化能力损伤的研究虽也有一些报道,但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在前期亚慢性研究的基础上,拟寻求更小、更安全的硒抗氟剂量,同时进一步探讨硒对慢性氟中毒致血液抗氧化能力损伤的影响机理,为地氟病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通过让初断乳SD雄性大鼠自由饮用50mg/L的氟化钠水溶液,分别加入3种浓度梯度(0.375、0.75、1.5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并结合不同饲喂方式(拮抗、预防和治疗),其中拮抗试验系列组染毒周期为6个月,预防和治疗试验系列组均为12个月。染毒周期结束后,分别测定大鼠血液中氧自由基代谢水平及相关酶活性,血硒与血氟含量,同时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检测大鼠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并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实验结果如下:1.血氟与血硒测定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染氟组的血氟含量呈现极显着上升(P<0.01);与阳性对照组-染氟组相比,随硒浓度的增加,硒氟拮抗试验系列组血氟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血硒的含量均有上升的趋势。在预防和治疗试验系列组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血氟的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血硒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自由基代谢水平及相关酶活性的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染氟组MDA含量呈显着性上升,而SOD、T-AOC和GSH-Px活力则呈极显着下降(P<0.01),尿酸含量显着下降(P<0.05);与阳性对照组-染氟组相比,随着硒浓度的增加,硒氟拮抗试验系列组中MD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氟加高硒组呈显着下降(P<0.05),而SOD、T-AOC、GSH-Px的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尿酸水平有上升趋势(P>0.05)。随着硒浓度的增加,硒预防试验系列组与治疗试验系列组各组MDA含量呈不同程度地下降,而SOD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先中硒后氟组和先高硒后氟组MDA和SOD呈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T-AOC水平和GSH-Px活力均呈显着性上升(P<0.05)。加硒各组的尿酸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是只有先中硒后氟组呈显着性差异(P<0.05)。3.红细胞膜流动性与唾液酸含量的研究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染氟组血清SA含量、5-NS和16-NS标记的S值显着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染氟组相比,SA含量和S值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氟加中硒组和氟加高硒组中SA含量和5-NS标记的S值均成显着性下降(P<0.05)。16-NS标记的S值中均呈显着性下降(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预防与治疗试验系列组各组唾液酸含量均成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先高硒后氟组5-NS标记的S值,先氟后低硒组和先氟后高硒组16-NS标记的S值呈显着下降(P<0.05)。4.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染氟组各组大鼠血液淋巴细胞的尾长、尾部百分DNA含量、尾距与Olive尾距均呈现显着上升(P<0.05);与阳性对照组-染氟组相比,硒氟同喂组四个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硒预防与治疗试验系列组的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距和Olive尾距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先氟后高硒组尾距呈显着下降(P<0.05)。综上所述,适量的硒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预防和治疗慢性氟中毒引起的血液抗氧化能力的损伤,高硒(1.5mg/L)拮抗和治疗氟致大鼠血液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效果最佳,而中硒(0.75mg/L)对氟中毒所致血液抗氧化能力的损伤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氟中毒的防治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其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尉俊仁[5](2012)在《硒对饮水型慢性氟中毒致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干预作用》文中认为氟(fluorine,F)是一种泛毒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在非金属元素中电负性最强。作为人类机体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人可通过水、土壤、空气等各种途径接触氟化物。长期摄入过量氟不仅会损害牙齿和骨骼等骨相器官,还会对内分泌、神经、泌尿、生殖等非骨相系统产生广泛的毒性作用。其中对于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近年来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探求治疗氟中毒的药物已是紧迫课题。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其对氟中毒的影响尤为广大研究者关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动物实验结果均表明,一定剂量硒可缓解氟中毒,促进尿氟排泄,纠正氧自由基和脂代谢混乱,明显抑制氟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有关硒拮抗氟的报道均证实硒对氟致骨相、非骨相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但在生殖毒性方面的研究仍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此外,硒的安全剂量范围很狭窄,为了寻求既有最佳抗氟效果又不产生毒副作用的硒剂量,有必要在前期亚慢性研究所得1.5mg/L剂量的基础上,寻求更小、更安全的硒抗氟剂量。研究方法:实验选用Sague-Dwley(SD)大鼠,实验分为拮抗试验系列、预防试验系列、治疗试验系列:(1)拮抗试验系列:240只Sague-Dwley(SD)大鼠,随机分8组,每组30只。阴性对照组饮用自来水,阳性染氟对照组饮用50mg/L的氟化钠溶液,3个染硒试验分别饮用0.375mg/L、0.75mg/L、1.5mg/L的亚硒酸钠溶液,3个氟+硒组分别饮用50mg/L的氟化钠和上述3种浓度亚硒酸钠溶液两两组合的溶液,染毒时间为6个月;(2)预防试验系列: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先水后氟对照组先饮用自来水后饮用50mg/L氟化钠溶液,3个先硒后氟试验分别先饮用3种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后,再饮用50mg/L氟化钠溶液,时间各为6个月;(3)治疗试验系列: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先氟后水对照组先饮用50mg/L氟化钠溶液后饮用自来水,3个先氟后硒试验大鼠饮用50mg/L氟化钠溶液后,再饮用3种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时间各为6个月。每组实验均以大鼠的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切片、相关酶活及精子DNA的损伤程度等指标为观测点,全面评价比较硒预防、拮抗和治疗饮水型慢性氟中毒所致生殖毒性的作用效果和硒的最佳抗氟剂量,探明硒氟联合染毒下雄性大鼠生殖系统各相关酶活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揭示硒对氟致雄性生殖系统损害的干预机理,探寻硒对氟中毒干预作用的特异性药物靶点,为地方性氟中毒,特别是氟致男性生殖系统损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1、拮抗试验系列:实验期间,各组大鼠未见明显异常和死亡。与对照组相比,氟加低硒组、氟加中硒组大鼠体重显着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染氟组LDH活性、AKP活性、SOD活性显着降低(P<0.05), ACP活性显着升高(P<0.05);氟加中硒组AKP活性显着升高(P<0.05);高硒组及氟加高硒组Na+,K+-ATPase活性显着降低,中硒组和氟加高硒组Ca2+-ATPase活性显着降低(P<0.05);染氟组睾丸的病理结构及精子DNA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与染氟组相比,中硒组、高硒组、氟加高硒组LDH活性显着升高(P<0.05)。结果提示0.75mg/L的硒有较好的拮抗效果。2、预防试验系列:与先水后氟对照组相比,先低硒后氟组LDH活性、AKP活性、SOD活性显着升高(P<0.05), Ca2+-ATPase活性极显着升高(P<0.01);先中硒后氟组GSH-Px活性极显着升高(P<0.01),Ca2+-ATPase活性显着升高(P<0.05);三个先硒后氟组ACP活性均极显着升高(P<0.01)。提示中低浓度的硒对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3、治疗试验系列:与先氟后水对照组相比,先氟后低硒组LDH活性极显着升高(P<0.01);先氟后中硒组Na+,K+-ATPase、Mg2+-ATPase活性显着升高(P<0.05),Ca2+-ATPase活性极显着升高(P<0.01)。综上所述,饮水型慢性氟暴露对本实验设计中大鼠生殖系统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毒性作用,可导致部分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睾丸结构、精子DNA结构受损。硒对慢性氟中毒致雄性生殖毒性有一定干预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0.375mg/L的硒对慢性氟中毒致大鼠生殖损伤具有最佳预防效果,0.75mg/L的硒拮抗和治疗效果较好。不同酶对拮抗、预防、治疗的敏感度不同,LDH可能是硒对氟中毒干预作用的特异性药物靶点之一,以上结果为地方性氟中毒,特别是氟致男性生殖系统损伤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尉俊仁,冯佩,章子贵[6](2012)在《硒对氟致大鼠睾丸与附睾中某些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进一步探讨硒对氟致雄性生殖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用氟化钠溶液和3个浓度梯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对雄性大鼠进行染毒,分为先硒后氟预防组系列和先氟后硒治疗组系列。对照组均用自来水代替硒。染毒完毕后测定大鼠睾丸组织中LDH、ACP、AKP、SOD、GSH-Px的活性和附睾中ATPase的活性。结果①与先水后氟对照组相比:低硒后氟组LDH、AKP、SOD活性显着升高(P<0.05);中硒后氟组GSH-Px活性极显着升高(P<0.01);3个先硒后氟组ACP活性均极显着升高(P<0.01)。低硒后氟组和中硒后氟组Ca2+-ATPase活性极显着(P<0.01)和显着升高(P<0.05)。②与先氟后水对照组相比:氟后低硒组LDH活性极显着升高(P<0.01);氟后中硒组Na+,K+-ATPase、Mg2+-ATPase活性显着升高(P<0.05),Ca2+-ATPase活性极显着升高(P<0.01)。结论硒对氟致大鼠生殖损伤的干预方式中,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其中0.375 mg/L是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佳预防作用剂量,LDH可能是预防作用的特异性药物靶点。
吴益[7](2011)在《硒对饮水型氟中毒致脑损伤的干预分子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氟(fluorine, F)是电负性最强的非金属元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可通过各种来源如水、土壤、空气接触到氟化物。过量氟摄入在体内长期蓄积会引起慢性氟中毒,可引起氟骨症、氟斑牙等骨相器官的损害以及血液、神经系统等非骨相器官的损害。神经组织对氟的敏感性很高,海马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氟中毒的靶部位之一其神经细胞易受氟的影响而发生可塑性变化。探求治疗氟中毒的药物已是紧迫的课题。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动物实验均已表明,一定剂量的硒可缓解氟中毒,使尿氟排泄,纠正氧自由基和脂代谢混乱,明显抑制氟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改善氟中毒所致大脑损伤的作用。迄今为止,关于硒对氟中毒致机体骨相系统损伤的拮抗研究已有一定进展,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虽然也有报道,但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此外,为了寻求既有最佳抗氟效果又不产生毒副作用的硒剂量,有必要在前期亚慢性研究所得1.5 mg/L剂量的基础上,寻求更小更安全的硒抗氟剂量。研究方法:实验分为拮抗组、预防组、治疗组:(1)拮抗组:240只Sague-Dwley(SD)大鼠,随机分8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染氟组饮用50 mg/L的氟化钠溶液,3个染硒组分别饮用0.375 mg/L、0.75 mg/L、1.5mg/L的亚硒酸钠溶液,3个氟+硒组分别饮用50 mg/L的氟化钠和上述3种浓度亚硒酸钠两两组合的溶液,染毒时间为6个月;(2)预防组: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先水后氟对照组先饮用自来水后饮用50 mg/L氟化钠溶液,3个先硒后氟组分别先饮用3种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后,再饮用50 mg/L氟化钠溶液,时间各为6个月;(3)治疗组: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先氟后水对照组先饮用50 mg/L氟化钠溶液后饮用自来水,3个先氟后硒组大鼠饮用50 mg/L氟化钠溶液后,再饮用3种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时间各为6个月。每组实验均以大鼠的行为、学习记忆、海马突触体细胞内钙离子浓度、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为观测点,全面评价比较硒预防、拮抗和治疗饮水型慢性氟中毒所致学习记忆损伤作用效果和硒的最佳抗氟剂量,观察其在不同剂量硒对饮水型氟中毒所致学习记忆损伤干预过程中表达变化的趋势,探求硒拮抗氟中毒的作用靶点,进一步探索硒对饮水型氟中毒致学习记忆损伤的干预分子机理,为抗氟剂的研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1、开场行为:与对照组先水后氟组相比,先低硒后氟和先中硒后氟组大鼠在新异环境中3分钟跑动格数显着上升(P<0.05)。染氟组大鼠较对照组相比,扶壁和理毛次数显着增加(P<0.05),而中硒组较染氟组显着下降(P<0.05),站立次数中硒和高硒+氟组较对照组显着上升(P<0.05)。以上结果表明,虽然各组大鼠在开场行为中个别指标有显着差异,但综合考虑其它指标可以看出大鼠个体差异较大。2、过量氟摄入会导致大鼠学习记忆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在训练第三天和第四天,染氟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着延长(p<0.05),第五天穿越平台数也显着减少(p<0.05)。在训练第四天,先低硒后氟较对照组先水后氟组的逃避潜伏期显着下降(p<0.05);第五天穿越平台数,先低硒后氟组与对照组先水后氟组相比显着增加(p<0.05);在训练第三天,先氟后中硒组较对照组先氟后水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显着缩短(p<0.05),第五天穿越平台数,先氟后中硒组与对照组先氟后水组相比显着增加(p<0.05),说明低硒(0.375 mg/L)对氟中毒所致学习记忆的损伤有较好的预防,而中硒(0.75 mg/L)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HE染色结果显示,慢性氟中毒可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染氟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分布稀疏,细胞轮廓消失,并出现空泡。低硒、高硒加氟组、先低硒后氟组和先氟后中硒组大鼠脑海马CA3区细胞排列紧密有序,说明适当浓度的硒可减轻氟中毒,对海马细胞起到保护作用。4、突触体Ca2+浓度检测结果显示,染氟组与对照组相比,突触体Ca2+浓度显着升高(p<0.05):而低硒能很好的预防由氟中毒引起的Ca2+的超载。与对照组先水后氟组相比,先低硒后氟组大鼠脑海马内Ca2+浓度显着降低(p<0.05)。治疗组各组突触体Ca2+浓度未有显着差异。5、IHC结果显示,染氟组和高硒组大鼠脑海马内NF-κB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高硒加氟组大鼠脑海马内NF-κB表达量与染氟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先低硒后氟组大鼠脑海马内NF-κB表达量显着低于对照组水到氟组(p<0.05)。但先氟后低硒组大鼠脑海马内NF-κB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先氟后水组(p<0.05)。提示单独饮用高硒会损害大脑,增加NF-κB表达量,而高硒与氟却表现出拮抗作用。低硒有明显的预防氟中毒作用,但染氟后饮用低硒溶液却没有显着效果。综合所述,慢性氟暴露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可导致海马神经细胞分布稀疏,细胞的轮廓消失,并出现空泡,引起海马突触体Ca2+超载,继而导致钙离子信号通路中NF-κB p65蛋白表达异常,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而低硒(0.375 mg/L)对氟中毒所致学习记忆的损伤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中硒(0.75 mg/L)则有显着的治疗效果;而高硒(1.5 mg/L)具有拮抗作用。NF-κB可能是硒拮抗氟中毒的药物靶点之一,这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硒拮抗氟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资料。
赵倩[8](2011)在《硒对饮水型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及PSD-93的影响》文中提出地方性氟中毒是典型的地球化学性疾病,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症状,累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受害较重。过量氟可透过血脑屏障在脑中蓄积,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作用,而海马是氟中毒的靶器官。慢性氟中毒对脑损伤的影响已成为令人关注的课题,氟致脑损伤的机制虽尚未明了,但氟致自由基损伤学说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该学说认为氟致脑损伤与过量氟引起的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有关。探求治疗氟中毒的药物已是紧迫的课题。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动物实验均已表明,一定浓度的硒可缓解氟中毒,使尿氟排泄,纠正氧自由基和脂代谢混乱,明显抑制氟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改善氟中毒所致大脑的损伤。迄今为止,关于硒对氟中毒机体骨相系统的拮抗研究已有相当大的进展,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虽然也有报道,但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此外,为了寻求既有最佳抗氟效果又不产生毒副作用的硒浓度,有必要在前期亚慢性毒理研究所得1.5 mg/L浓度的基础上,寻求更小、更安全的硒抗氟浓度。方法:实验分为拮抗组、预防组、治疗组:(1)拮抗组:240只Sague-Dwley(SD)大鼠,随机分8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染氟组饮用50mg/L的氟化钠溶液,3个染硒组分别饮用0.375mg/L、0.75mg/L、1.5mg/L的亚硒酸钠溶液,3个氟+硒组分别饮用50mg/L的氟化钠和上述3种浓度梯度的亚硒酸钠两两组合的溶液,染毒时间6个月。(2)预防组: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先水后氟对照组先饮用自来水后饮用50mg/L的氟化钠溶液,3个先硒后氟组分别先饮用上述3种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再饮用50mg/L的氟化钠溶液,先后时间各为6个月。(3)治疗组: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先氟后水对照组先饮用50mg/L的氟化钠溶液后饮用自来水,3个先氟后硒组分别先饮用50mg/L的氟化钠溶液,再饮用上述3种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先后时间也各为6个月。每组均以大鼠的血氟血硒水平、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海马PSD-93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为观测点,观察其在不同浓度硒及不同干预方式对饮水型氟中毒所致脑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评价比较不同浓度硒分别在预防、拮抗和治疗饮水型慢性氟中毒大鼠脑海马损伤中的分子机制及硒的最佳抗氟浓度,寻求治疗氟致脑损伤的药物靶点,为抗氟剂的研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1.拮抗组:氟暴露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染氟组(F)大鼠切齿黄白相间有白垩色清晰条纹,氟斑牙症状明显,F组大鼠血氟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说明大鼠在50mg/L NaF溶液暴露6个月后,饮水型慢性氟中毒模型复制成功。与对照组相比,氟+低硒组(F+LSe)大鼠血氟水平显着升高(P<0.05);高硒组(HSe)血硒水平显着升高(P<0.05);F组和F+LSe组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显着降低(P<0.05);F组PSD-93蛋白表达上升30%,F+LSe组上升28%,均呈极显着差异(P<0.01);F组PSD-93 mRNA水平上升34%,差异极显着(P<0.01)。提示氟中毒可损伤大鼠海马突触体膜,且引起PSD-93在蛋白和mRNA水平异常升高。与F组相比,氟+中硒组(F+MSe)血氟显着降低(P<0.05),氟+高硒(F+HSe)组极显着降低(P<0.01);F+HSe组血硒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F+HSe组膜流动性显着升高(P<0.05);F+HSe组PSD-93蛋白表达下降18%(P<0.05);F+LSe组PSD-93mRNA水平下降19%(P<0.05),F+MSe和F+HSe组分别下降27%和25%(P<0.01)。提示1.5mg/L的硒可显着拮抗慢性氟中毒致大鼠海马组织的损伤。2.预防组:与先水后氟对照组(W—-F)相比,先高硒后氟组(HSe—F)血氟水平显着降低(P<0.05),血硒水平显着升高(P<0.05),先中硒后氟组(MSe—F)血硒水平显着升高(P<0.05):MSe—F组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显着升高(P<0.05);MSe—F组PSD-93蛋白表达下降34%,呈极显着差异(P<0.01);其它各组PSD-93 mRNA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随硒浓度的增加,PSD-93基因表达水平有降低的趋势。提示0.75mg/L的硒对慢性氟中毒致大鼠海马组织的损伤的预防效果最明显。3.治疗组:与先氟后水对照组(F—W)相比,其它各组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虽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血氟浓度随硒浓度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先氟后高硒组(F—HSe)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显着升高(P<0.05);F—HSe组PSD-93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分别下降了28%和25%,均呈极显着差异(P<0.01)。提示1.5mg/L的硒对慢性氟中毒致大鼠海马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最明显。综上所述,饮水型慢性氟暴露可致大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增强,从而使突触体膜流动性降低,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异常会导致PSD-93表达上调,而硒的干预可以逆转上述氟致大鼠脑海马组织在细胞/分子水平的异常,但不同浓度的硒及不同饲喂方式其效果有所不同。综合来看,1.5mg/L的硒对慢性氟中毒致海马组织的损伤有较好的拮抗和治疗效果,而0.75mg/L的硒则有较好的预防效果,PSD-93可能是防治氟致脑损伤的药物靶点。
王颖莉[9](2011)在《硒对实验性大鼠氟中毒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饮用同一浓度氟化钠的大鼠饲以含有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饲料,观察比较大鼠体重、尿氟浓度、血清GSH-PX活性、血清CAT活性、Hb含量、牙胚成釉细胞及smad3、shh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不同剂量硒对大鼠氟中毒的拮抗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80g-110g,在贵阳医学院动物实验室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氟组、氟硒一组、氟硒二组、氟硒三组、氟硒四组。每组10只,分笼人工喂养,自由饮水、饮食。对照组饮蒸馏水饲普通饲料,实验组(氟组、氟硒一组、氟硒二组、氟硒三组、氟硒四组)饮含氟(F)45mg/L的蒸馏水,氟组饲普通饲料,氟硒一组饲含硒1.37mg/kg的饲料,氟硒二组饲含硒1.6mg/kg的饲料,氟硒三组饲含硒2.3mg/kg的饲料,氟硒四组饲含硒4mg/kg的饲料,实验2个月。每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称取大鼠体重。每隔2周每组8只大鼠收集24小时尿液,大鼠禁饮、禁食,参照《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WS/T30-1996)》测定尿氟含量及根据氟斑牙分级标准对大鼠氟斑牙进行分级。分别于实验1月末和2月末每组8只大鼠采取尾血,用氧化指标专用测试试剂盒测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血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用氰化高铁Hb法测Hb含量。实验结束断头处死大鼠,将包含下切牙的部分下颌骨固定、脱钙、切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检测smad3、shh在分泌期成釉细胞中的表达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检验。结果:实验第四周,氟组大鼠开始出现氟斑牙,随着染氟时间的延长,氟斑牙的症状逐渐加重,8周末氟组大鼠出现中度氟斑牙。实验第6周,氟硒组开始出现氟斑牙,到实验结束时,氟硒各组氟斑牙症状比氟组轻,氟硒三组与氟硒一组、氟硒二组、氟硒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硒四组氟斑牙症状略比氟组重。8周末,各组大鼠体重均增长,但实验组大鼠体重增长慢于对照组(p<0.05);氟硒三组大鼠体重增长比氟组、氟硒一组、氟硒二组、氟硒四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尿氟浓度随着染氟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除对照组外;实验组尿氟浓度在实验1月和实验2月均比对照组高(p<0.05);氟组大鼠尿氟浓度低于氟硒一组、氟硒二组、氟硒三组;氟硒三组高于氟硒一组、氟硒二组(p<0.05);从第四周开始,氟硒四组尿氟开始略低于氟组。通过氧化指标专用测试试剂盒对大鼠血清中GSH-PX和CAT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为:实验1月和实验2月,实验组血清GSH-PX活力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氟硒二组、氟硒三组高于氟组,他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和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T活性各组无显着性差异。Hb各组也无明显变化(p>0.05)。免疫组化结果为:对照组大鼠成釉细胞中smad3、shh为阳性表达,氟组大鼠成釉细胞中smad3、shh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氟硒组smad3、shh表达强于氟组,其中氟硒三组与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过量氟能抑制大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引起机体氧化损伤。硒能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对高氟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2.硒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表现为对氟的拮抗作用,硒过量则表现为对氟有协同作用。3.硒通过恢复调控牙胚发育的信号转导因子smad3、shh的表达,促进牙胚发育。硒拮抗氟中毒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调控牙胚发育作用的信号转导因子Smad3和Shh的表达有一定的关联。4.硒具有降低氟的毒性,减轻氟斑牙症状的作用,不同浓度的硒对氟中毒的拮抗作用存在差异,以2.3mg/kg硒对氟中毒的拮抗效果最好。
王桂芹[10](2011)在《硒和VitC对高氟所致氧化应激、DNA损伤及Bcl-2蛋白表达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地方性氟中毒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该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硒和维生素C联用对氟致毒性影响的研究至今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从硒和维生素C单独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通过探讨不同剂量硒和维生素C对高氟所致氧化应激、DNA损伤及Bcl-2蛋白表达影响,为下一步硒和维生素C联用对氟致毒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健康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高氟组、低硒组、中硒组、高硒组、低维生素C组、中维生素C组及高维生素C组。除空白对照组饮用自来水并灌胃蒸馏水外,其他组大鼠均饮用150mg/ml氟化钠(NaF)溶液并灌胃相应剂量的亚硒酸钠溶液(低硒组:4ug/ml亚硒酸钠溶液;中硒组:8ug/ml亚硒酸钠溶液;高硒组:16ug/ml亚硒酸钠溶液。)或维生素C溶液(低维生素C组:0.01g/ml维生素C溶液;中维生素C组:0.02g/ml维生素C溶液;高维生素C组:0.04g/ml维生素C溶液)。给药体积均为5ml/kg体重,每天1次,给药时间共一个月。给药一个月后处死大鼠,采集标本进行如下处理:1.采用离子电极选择法测定大鼠尿中氟离子浓度;测定肝、肾脏器系数;2.测定大鼠肝脏和肾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二硫双硝基苯甲酸(DTNB)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3.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测定大鼠肝脏和肾脏细胞DNA损伤率。4.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肾组织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尿氟和脏器系数检测结果显示:饮用氟化钠溶液后各组尿氟浓度均升高,其中空白对照组和高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饮用氟化钠溶液促进了尿氟的排泄。中硒组、低维生素C组和中维生素C组与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高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剂量的硒和低中剂量的维生素C均不能改善因饮用氟化钠导致的尿氟浓度的升高,低硒组和高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空白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脏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肾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高氟组相比,各硒组和各维生素C组肝GSH-Px均有所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MDA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组和高氟组相比,低硒组肝SOD显着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氟组肾GSH-Px显着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维生素C组和高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硒组和中硒组与空白对照组间肾MD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硒组和低维生素C组与高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NA损伤测定结果显示:肝组织高氟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硒组、高硒组与高氟组的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硒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高氟组无显着差异(P<0.05)。高维生素C组、中维生素C组与高氟组的DNA损伤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肾组织空白对照组与高氟组损伤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硒各剂量组的损伤率与高氟组的损伤率无显着差异(P>0.05)。维生素C各剂量组和高氟组细胞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cl-2蛋白表达测定结果显示:各组间肝肾组织Bcl-2蛋白表达不明显,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平均光密度值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肝组织,随着硒和维生素C的剂量的增加,平均光密度值逐渐增加,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大鼠摄入高剂量氟后,尿氟浓度显着升高,说明染氟实验成功。低剂量的硒可以改善因饮用氟化钠导致的尿氟浓度的升高,对氟导致的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2.大鼠摄入高剂量氟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不明显,表明肝脏对氟所致过氧化作用有一定的代偿能力。3.大鼠摄入高剂量氟后,肝细胞发生了显着DNA损伤。低剂量和高剂量的硒对氟致肝脏细胞的DNA损伤起到了拮抗作用。各剂量组维生素C与氟化钠联用时产生了肾细胞毒性,其实验结果的产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推测可能与实验剂量和试验时间等有关。4.大鼠摄入高剂量氟后,肝肾Bcl-2蛋白表达虽有所降低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实验条件下氟化钠尚未对肝肾Bcl-2蛋白表达产生抑制作用。
二、硒对氟致大鼠脂质过氧化拮抗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硒对氟致大鼠脂质过氧化拮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硒对氟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的拮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系来源及培养 |
1.2 主要试剂 |
1.3 细胞的分组及处理 |
1.4 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 |
1.5 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线粒体膜电位 |
2.2 氧化应激指标 |
3 讨论 |
(2)Nrf2-ARE通路在氟砷联合染毒大鼠肝毒性及硒干预作用中的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致谢 |
缩略词表 |
附: 综述 |
参考文献 |
(3)硒对氟中毒致大鼠肝脏损伤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 |
1.2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1.3 观察指标检测方法 |
1.3.1 肝脏脏器系数测定及肝匀浆制备 |
1.3.2 肝脏组织形态学观察 |
1.3.3 生化指标测定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各组大鼠体重、肝脏重量及肝脏脏器系数测定结果 |
2.2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
2.3 各组大鼠肝脏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
2.4 大鼠肝脏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 |
3 讨论 |
(4)硒对慢性氟中毒致血液抗氧化能力损伤影响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目录 |
1 绪论 |
1.1 地方性氟中毒的研究概况 |
1.1.1 氟的生物学效应 |
1.1.2 氟毒性的研究进展 |
1.1.3 氟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2 硒与氟中毒 |
1.2.1 硒的生物学效应 |
1.2.2 硒与氟中毒的研究进展 |
1.2.3 硒与氟中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的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模型制作方法 |
2.2.1 硒氟拮抗作用染毒模型 |
2.2.2 硒预防和治疗氟中毒大鼠模型 |
2.3 主要器材和试剂 |
2.3.1 实验器材 |
2.3.2 试剂 |
2.4 实验方法 |
2.4.1 血氟与血硒的测定 |
2.4.2 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测定 |
2.4.3 大鼠血液中氧自由基代谢水平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
2.4.4 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测定 |
2.4.5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 |
2.5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硒氟联用对大鼠一般状况的观察结果 |
3.2 硒拮抗氟中毒试验系列组实验结果 |
3.2.1 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的测定 |
3.2.2 硒氟拮抗试验系列组中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3.2.3 硒氟拮抗试验系列组中大鼠血清唾液酸(SA)含量的测定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测定 |
3.2.4 硒拮抗氟中毒系列组中大鼠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
3.3 硒预防氟中毒试验系列组实验结果 |
3.3.1 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的测定 |
3.3.2 硒预防试验系列组中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3.3.3 硒预防试验系列组中大鼠血清SA含量及红细胞流动性的测定 |
3.3.4 硒预防试验系列组中大鼠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
3.4 硒治疗氟中毒试验系列组实验结果 |
3.4.1 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的测定 |
3.4.2 硒治疗系列组中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3.4.3 硒治疗系列组中大鼠血清SA含量及红细胞流动性的测定 |
3.4.4 硒治疗试验系列组中大鼠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硒对氟中毒大鼠血硒与血氟水平的影响 |
4.2 硒对氟中毒致大鼠血液抗氧化能力损伤的影响 |
4.3 硒对氟中毒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
4.4 硒对氟中毒致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硒对饮水型慢性氟中毒致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目录 |
1 绪论 |
1.1 地方性氟中毒的研究概况 |
1.1.1 氟的生理生化效应 |
1.1.2 氟中毒的研究进展 |
1.1.2.1 氟中毒对骨相器官的影响 |
1.1.2.3 氟中毒对非骨相器官的影响 |
1.1.2.4 氟中毒对生殖系统旳损伤 |
1.1.3 氟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1.3.1 自由基损伤学说 |
1.1.3.2 氟诱导细胞凋亡理论 |
1.1.3.3 基因表达和细胞信息传导理论 |
1.2 硒与氟中毒 |
1.2.1 硒的生理生化效应 |
1.2.2 硒拮抗氟中毒的研究进展 |
1.2.3 硒拮抗氟中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选题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模型制作方法 |
2.2.1 拮抗试验系列染毒模型 |
2.2.2 预防试验系列和治疗试验系列染毒模型 |
2.3 主要器材和试剂 |
2.3.1 器材 |
2.3.2 试剂 |
2.4 实验方法 |
2.4.1 体重及脏器系数的检测 |
2.4.2 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测 |
2.4.3 睾丸组织中酶活性的检测 |
2.4.3.1 制备1%睾丸组织匀浆 |
2.4.3.2 BCA法测定组织中的蛋白含量 |
2.4.3.3 测定睾丸组织中LDH的活性 |
2.4.3.4 测定睾丸组织中ACP的活性 |
2.4.3.5 测定睾丸组织中AKP的活性 |
2.4.3.6 测定睾丸组织中抗氧化酶SOD的活性 |
2.4.3.7 测定睾丸组织中GSH-Px的活性 |
2.4.4 测定附睾中ATPase的活性 |
2.4.4.1 取样及样本的前处理 |
2.4.4.2 附睾匀浆中的蛋白浓度的测定 |
2.4.4.3 附睾组织中ATPase的测定 |
2.4.5 大鼠精子DNA损伤的检测 |
2.4.5.1 大鼠精子悬液的制备 |
2.4.5.2 实验所需溶液的预配制 |
2.4.5.3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DNA损伤 |
2.5 图像分析 |
2.6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拮抗试验系列实验结果 |
3.1.1 大鼠体重及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 |
3.1.2 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测 |
3.1.3 睾丸组织中酶活性的检测 |
3.1.4 附睾中ATPase活性的测定 |
3.1.5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精子DNA损伤 |
3.2 预防试验系列实验结果 |
3.2.1 大鼠体重及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 |
3.2.2 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测 |
3.2.3 睾丸组织中酶活性的检测 |
3.2.4 附睾中ATPase活性的测定 |
3.2.5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精子DNA损伤 |
3.3 治疗试验系列实验结果 |
3.3.1 大鼠体重及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 |
3.3.2 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测 |
3.3.3 睾丸组织中酶活性的检测 |
3.3.4 附睾中ATPase活性的测定 |
3.3.5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精子DNA损伤 |
4 讨论 |
4.1 硒对饮水型慢性氟中毒致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拮抗作用 |
4.2 硒对饮水型慢性氟中毒致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预防作用 |
4.3 硒对饮水型慢性氟中毒致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治疗作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硒对氟致大鼠睾丸与附睾中某些酶活性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与染毒方法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大鼠的一般症状 |
2.2 各组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学观察 |
2.3 各组大鼠睾丸组织酶活性检测 |
2.4 各组大鼠附睾ATPase活性测定 |
3 讨论 |
(7)硒对饮水型氟中毒致脑损伤的干预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一) 氟 |
1.1 地方性氟中毒研究概况 |
1.2 氟的生物学效应 |
1.3 氟毒性的研究进展 |
1.3.1 氟中毒对骨相组织的影响 |
1.3.2 氟中毒对血液的影响 |
1.3.3 氟中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1.3.4 氟中毒对肾脏、肝脏、生殖系统的影响 |
1.4 氟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4.1 氟损伤自由基代谢和抗氧化系统功能的理论 |
1.4.2. 氟中毒基因的表达和细胞信息的传导 |
1.4.3 氟诱导细胞凋亡理论 |
1.4.4 氟在体内与某些分子或基团形成氢键理论 |
(二) 硒 |
2.1 硒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存在形态 |
2.2 硒拮抗氟中毒的机制 |
2.3 硒拮抗氟中毒的研究进展 |
2.4 其他元素拮抗氟中毒的研究进展 |
(三) 小结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模型制作方法 |
2.2.3 主要器材和试剂 |
2.2.3.1 器材 |
2.2.3.2 试剂 |
2.3 大鼠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方法 |
2.3.1 空间分辨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 |
2.4 海马突触体内Ca~(2+)浓度的测定 |
2.4.1 实验原理 |
2.4.2 突触体膜的制备 |
2.4.3 荧光探针负载 |
2.4.4 荧光值测定 |
2.5 脑海马CA3区内NF-κB表达水平的测定 |
2.5.1 HE染色 |
2.5.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6 图像分析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硒对氟中毒的拮抗作用 |
3.1.1 硒氟拮抗作用对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的影响 |
3.1.2 硒氟拮抗作用对大鼠海马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3.1.3 硒氟拮抗作用对大鼠海马CA3区HE染色的影响 |
3.1.4 硒氟拮抗作用对大鼠NF-κB ρ65表达与免疫组化的影响 |
3.2 硒对氟中毒的预防作用 |
3.2.1 硒对氟中毒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损伤的预防作用 |
3.2.2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3.2.3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CA3区HE染色的影响 |
3.2.4 硒对氟中毒大鼠NF-κB ρ65表达与免疫组化的影响 |
3.3 硒对氟中毒的治疗作用 |
3.3.1 硒对氟中毒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损伤的治疗作用 |
3.3.2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内钙离子浓度的治疗作用 |
3.3.3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CA3区HE染色的治疗作用 |
3.3.4 硒对氟中毒大鼠NF-κB ρ65表达与免疫组化治疗作用 |
4. 讨论 |
4.1 硒氟拮抗作用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
4.2 硒对氟中毒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
4.3 硒对氟中毒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硒对饮水型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及PSD-93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目录 |
1 绪论 |
1.1 地方性氟中毒的研究概况 |
1.1.1 氟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效应 |
1.1.2 氟毒性的研究进展 |
1.1.3 氟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2 硒与氟中毒 |
1.2.1 硒的生物学效应 |
1.2.2 硒拮抗氟中毒的研究进展 |
1.2.3 硒的抗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1.3 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模型制作方法 |
2.2.1 硒氟联合作用(硒拮抗组)染毒模型 |
2.2.2 硒预防和治疗氟中毒大鼠模型 |
2.3 主要器材和试剂 |
2.3.1 器材 |
2.3.2 试剂 |
2.4 实验方法 |
2.4.1 氟斑牙的检测 |
2.4.2 血氟和血硒的测定 |
2.4.3 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测定 |
2.4.4 PSD-93蛋白表达量的western blot检测 |
2.4.5 PSD-93 mRNA的反转录PCR(RT-PCR)检测 |
2.5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硒氟拮抗组实验结果 |
3.1.1 大鼠氟斑牙发生情况 |
3.1.2 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检测结果 |
3.1.3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拮抗作用 |
3.1.4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PSD-93蛋白表达的拮抗作用 |
3.1.5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PSD-93 mRNA水平的拮抗作用 |
3.2 硒预防氟中毒组实验结果 |
3.2.1 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检测结果 |
3.2.2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预防作用 |
3.2.3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PSD-93蛋白表达的预防作用 |
3.2.4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PSD-93 mRNA水平的预防作用 |
3.3 硒治疗氟中毒组实验结果 |
3.3.1 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检测结果 |
3.3.2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治疗作用 |
3.3.3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PSD-93蛋白表达的治疗作用 |
3.3.4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PSD-93 mRNA水平的治疗作用 |
4 讨论 |
4.1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和PSD-93的拮抗作用 |
4.2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和PSD-93的预防作用 |
4.3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和PSD-93的治疗作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硒对实验性大鼠氟中毒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对照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一 硒对氟中毒大鼠体内氟代谢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实验二 硒对氟中毒大鼠体内抗氧化酶及血红蛋白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实验三 硒对牙胚发育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硒和VitC对高氟所致氧化应激、DNA损伤及Bcl-2蛋白表达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动物染毒实验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硒和维生素C 对高氟所致氧化应激影响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变化 |
2.2 肾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变化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硒和维生素C 对高氟致DNA 损伤影响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肝脏DNA 损伤率 |
2.2 肾脏DNA 损伤率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硒和维生素C 对高氟致Bcl-2 蛋白表达影响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结论 |
综述 氟中毒所致肝肾损伤及硒和维生素C 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硒对氟致大鼠脂质过氧化拮抗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硒对氟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的拮抗作用[J]. 常凯,王裕,庞文彪,高继萍,陈朝阳,宋国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7(03)
- [2]Nrf2-ARE通路在氟砷联合染毒大鼠肝毒性及硒干预作用中的调控机制[D]. 钱亚利. 贵阳医学院, 2014(06)
- [3]硒对氟中毒致大鼠肝脏损伤的干预作用[J]. 张蕾,杨蜀莹,章子贵. 卫生研究, 2012(04)
- [4]硒对慢性氟中毒致血液抗氧化能力损伤影响机理的研究[D]. 冯佩. 浙江师范大学, 2012(02)
- [5]硒对饮水型慢性氟中毒致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干预作用[D]. 尉俊仁. 浙江师范大学, 2012(03)
- [6]硒对氟致大鼠睾丸与附睾中某些酶活性变化的影响[J]. 尉俊仁,冯佩,章子贵. 毒理学杂志, 2012(01)
- [7]硒对饮水型氟中毒致脑损伤的干预分子机理研究[D]. 吴益. 浙江师范大学, 2011(06)
- [8]硒对饮水型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及PSD-93的影响[D]. 赵倩. 浙江师范大学, 2011(06)
- [9]硒对实验性大鼠氟中毒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王颖莉. 遵义医学院, 2011(06)
- [10]硒和VitC对高氟所致氧化应激、DNA损伤及Bcl-2蛋白表达影响研究[D]. 王桂芹. 广东药学院,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