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沙利铂联合醛氢叶酸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1](2021)在《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血药浓度、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UPLC-MS/MS方法检测血浆中5-FU的浓度;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5-FU代谢酶基因MTHFR、UMPS、DPYD多态性与5-FU血药浓度、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加强临床用药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XR-C8(100mm×2.0mm,2.2u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v/v),定量分析离子对129/42.1(5-FU)、188.9/42.1(5-Br U),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本,进行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残留效应、精确度和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观察了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且接受m FOLFOX6或FOLFIRI方案化疗的CRC患者,收集相应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3m L,检测基因型和血药浓度,对疗效进行评价,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进行等级划分。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工作用SPSS 26.0进行,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所建立的UPLC-MS/MS方法符合检测要求。共纳入CRC患者54例,血药浓度范围为69.7-567 ng·m L-1,平均值为284.21 ng·m L-1。疗效评估为CR的2例,PR 21例,SD 16例,PD 15例。发生骨髓抑制反应的44例,恶心呕吐反应40例,腹泻反应21例,口腔黏膜炎反应19例,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MTHFR C667T位点野生型12例,突变型42例;A1298C位点野生型37例,突变型17例。UMPS G1336A位点野生型49例,突变型5例;G213位点野生型35例,突变型19例;A1050T位点野生型52例,突变型2例。DPYD A1627G位点野生型23例,突变型30例。本研究未发现DPYD基因14G1A、A2846T、C1679T位点突变。统计结果显示,接受FOLFIRI化疗方案的患者中,UMPS G213A位点为野生型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该位点为突变型的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m FOLFOX6化疗方案的患者中,UMPS G213A位点为突变型的患者出现腹泻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该位点为野生型的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 C667T位点为野生型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该位点为突变型的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MPS G1336A位点野生型的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高于突变型,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示MTHFR、UMPS和DPYD基因位点突变与5-FU血药浓度、化疗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检测5-FU血药浓度的UPLC-MS/MS方法简单、高效、灵敏、准确、适用性强,能够满足测定要求。MTHFR C667T位点和UMPS G213A位点可作为预测5-FU化疗消化道毒性的指标;UMPS G1336A位点可作为预测5-FU化疗血液学毒性的指标。CRC患者使用5-FU时,根据患者的基因型预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调整剂量,必要时预防用药,实现个体化给药,达到精准医疗的目的。
闫康鹏[2](2021)在《PSCA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特征及IHPC对PSCA基因人群中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胃癌在中国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癌症统计结果表明,每年有超过300,000人死于胃癌,胃癌的生存率低下主要归因于其早期检测率低下。许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亦或在根治性切除后出现复发,一旦转移,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约为1年。尽管可以对晚期胃癌进行一线化疗直至疾病进展,但联合化疗持续时间可能会因毒性反应而受限,因此,胃癌,尤其是晚期转移性胃癌的治疗仍然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并且所有治疗方案都需要新的有效治疗策略来完善。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位于人常染色体8q24,其编码的PSCA多肽属于Thy-1/LY-6家族,是由包含123个氨基酸残基的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的细胞表面蛋白。研究表明PSCA可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和增殖调节,但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另外本研究拟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初步研究胃癌常用化疗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同时在这项研究中,对于PSCA基因人群中胃癌合并腹膜转移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腹腔内热灌注化疗(IHPC)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并对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为胃癌合并腹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措施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数据支持。材料和方法:1.PSCA基因多态性对调节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对受试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包括性别构成比、民族、年龄、饮酒时间和饮酒量、吸烟时间和吸烟量、生活习惯、家族史、胃癌患者基本疾病信息(诊断、分期、病理类型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吸烟定义为每天吸烟支数≥1支,累计吸烟时间≥6个月;饮酒定义为每周≥3次,累计饮酒时间≥1年。标本采集:禁食12小时后,第二天早上安静的休息1小时后,病人使用一次性采血装置将5 m L静脉血液放置EDTA抗凝管中,采集实验基因组RNA后,在-80℃冷冻保存。2.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生长及药物间相互作用(1)CCK-8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影响。(2)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细胞克隆能力的影响。(3)DAPI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凋亡的影响。(4)流式细胞仪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凋亡的影响。(5)流式细胞仪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6)q RT-PCR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 Bcl-2,VEGF,NF-κB和PSCA m RNA的影响。(7)Western Blot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 Bcl-2,VEGF,NF-κB和PSCA蛋白的影响。3.腹腔热灌注化疗协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治疗PSCA基因人群胃癌腹膜癌患者(1)在这项研究中,回顾性统计了从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有90名PSCA基因人群胃癌合并腹膜转移的患者住院,并进行了腹腔镜探查术明确。(2)所有病例都接受了胃癌的腹腔镜探查术明确合并腹膜转移。在对照组中,常规引流管放置,依次缝合关闭腹腔,手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止痛、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后,随后定期化疗随访。在IHPC组,将具有多个侧孔的硅胶导管于术后分别在肝脏的表面、脾窝和盆腔进行放置,并分别固定在右上腹部、左上腹部和左下腹壁上。此外,使用奥沙利铂(200mg)、5-氟尿嘧啶(1000mg)分两次剂量,依次行序贯腹腔灌注化疗,每隔一天重复一次,总共4次。将体外循环管与高热化疗机连接,并安装合适的测温装置后,向灌注袋中加入2000ml5%葡萄糖溶液+100 mg奥沙利铂或0.9%氯化钠溶液2000ml+500 mg 5-氟尿嘧啶加入循环泵和加热系统。待化疗液温度稳定到38°C后,将引流管连接到体外循环管,并将灌注速度调整到500 ml/min,温度逐渐升高,使患者适应环境,温度控制在43°C 60分钟。之后,腹腔中残留液的体积允许小于1500 m L,将循环管道及引流管与低负压引流袋相连。治疗后定期化疗随访。结果:1.PSCA基因多态性对调节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的影响(1)PSCA表达于胃上皮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具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在胃癌细胞中表达沉默。此外,胃癌的发生与PSCA基因rs2294008T/C多态性有关,T等位基因可增加低分化、肠型、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2)本研究共包括549名胃癌患者和592名健康对照组患者。受试者的年龄和性别都符合纳入标准。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因素(59.22±10.94 vs.58.45±11.74,P=0.421)和性别因素(P=0.485)没有显着差异。然而,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和饮酒有显着差异。(3)我们发现携带rs2294008 CT/TT基因型的研究对象与患胃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中年轻群体(OR=1.40,95%CI=1.00-1.94,P=0.049),男性群体(OR=1.39,95%CI=1.06-1.84,P=0.019),从不吸烟者(OR=1.43,95%CI=1.03-1.97,P=0.031),长期饮酒者(OR=1.60,95%CI=1.01-2.55,P=0.048),以及非贲门肿瘤部位(OR=1.43,95%CI=1.11-1.85,P=0.006)。(4)发现rs2976392与m RNA表达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同样存在于rs2294008与m RNA表达之间。2.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生长及药物间相互作用(1)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比较敏感,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敏感。(2)在MGC-803细胞中克隆形成率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后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作用抑制效果更显着。(3)Annexin V/PI双染法发现在MGC-803细胞中凋亡率随着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下呈现递增的趋势,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促进凋亡效果更显着。(4)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显着抑制MGC-803细胞G1期和S期细胞,而G2/M期细胞显着增加,出现阻滞细胞周期G1期的现象;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作用更显着。(5)通过DAPI染色法检测在MGC-803细胞中凋亡率随着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下出现递增的趋势;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作用更显着。(6)MGC-803胃癌细胞对照组与HGSMC胃平滑肌细胞对照组相比,PSCA蛋白低表达,提示PSCA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细胞增殖呈负相关。(7)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24 h后,细胞内的Bcl-2,VEGF,NF-κB和PSCA m RNA也显着降低,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处理更明显。(8)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24 h后,明显抑制细胞内的Bcl-2,VEGF,NF-κB和PSCA蛋白的表达;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效果更显着。3.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治疗PSCA基因人群胃癌腹膜癌患者(1)在IHPC组的45例患者中,有19例CR病例(42.2%)、9例PR病例(20%),7例SD病例(15.6%),10例PD病例(22.2%),其中低分化腺癌的有效率(CR+PR)为52.1%(12/23),中分化腺癌为61.5%(8/13),印戒细胞癌为44.4%(4/9)。总有效率(CR+PR)为53.3%(24/45)。在对照组的45例中,有15例CR病例(33.3%),10例PR病例(22.2%),8例SD病例(17.8%)和12例PD病例(26.7%),其中低分化腺癌的有效率(CR+PR)为44.4%(12/27),中分化腺癌为60.0%(6/10),印戒细胞癌为12.5%(1/8)。总有效率(CR+PR)为42.2%(19/45)。(2)研究发现,在IHPC组中,有9例显着改善,16例改善,12例稳定和8例进展,KPS评分的有效(改善-稳定)率为82.2%(37/45)。在对照组,有7例显着改善,14例改善,13例稳定和11例进展,KPS评分的有效率(改善+稳定)为75.6%(34/45)。(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痛,两组患者腹痛的发病率分别为35.6%和28.9%,其中轻度疼痛为主,治疗后可自行缓解。在IHPC组,3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显着减少(6.7%),在对照组中1名患者显着减少(2.2%),白细胞数在使用G-CSF下恢复正常。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在IHPC组分别4例(8.9%)和7例(15.6%),在对照组分别为4例(8.9%)和2例(4.5%)。手术前两组肝肾功能无统计学显着差异。此外,手术后两组患者之间未发现ALT和TBIL水平的统计显着差异(p=0.135,p=0.097)。但是,IHPC组中的s Cr和BUN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s Cr和BUN水平(p=0.016,p=0.010)。在大多数病例可出现I级发热、恶心和呕吐,治疗后病情可减轻。腹腔热灌注患者未发现出血、血尿、腹泻、皮疹、过敏、灌注导管堵塞或脱落、手术切口或腹腔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在手术后的两组患者中,分别有1名患者(2.2%)和3名患者(6.7%)出现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无患者(0%)和1名患者(2.2%)出现反流食管炎并发症,2名患者(4.4%)和1名患者(2.1%)出现肠梗阻并发症,和1个病人(2.1%)和无病人(0%)出现深静脉血栓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没有统计学上显着差异。(4)IHP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对照组为13个月。随访中,IHPC组总生存率17.8%(8/45),无进展生存率66.7%(30/45)。在对照组中,总生存率为13.3%(6/45),无进展生存率为42.2%(19/45)。结论:(1)我们调查了PSCA基因rs2976392 G>A和rs2294008 C>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的关系。验证了两个PSCA基因rs2294008 C>T和rs2976392G>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胃癌风险增加有显着关联。(2)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MGC-803和HGSMC细胞的增殖、细胞克隆能力都有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MGC-803细胞中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阻滞随着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下呈递增的趋势,其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下这种效果更显着。MGC-803胃癌细胞对照组与HGSMC胃平滑肌细胞对照组相比,PSC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提示PSCA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细胞增殖呈负相关。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处理24 h后,细胞内的Bcl-2,VEGF,NF-κB和PSCA m RNA和蛋白也显着降低,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处理更明显。(3)PSCA基因人群合并腹腔转移胃癌患者应用IHPC与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胃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患者表现出更好的耐受性,他们的OS和PFS优于对照组的患者。
王芝蕾[3](2020)在《咖啡因协同促进5-氟尿嘧啶的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恶性肿瘤,因其起病急、诊断率低,手术治疗有极大的局限性。药物治疗是肝癌晚期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临床各项研究表明多药物的联合治疗对肝癌具有一定的疗效。5-氟尿嘧啶是一种经典的抗癌药物,然而临床应用发现其存在耐药性和细胞毒性等问题,使得其抗癌功效有限。近年来,5-FU(5-fluorouracil)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已被广泛用于各种癌症的临床治疗。咖啡因是一种结构明确,作用广泛的甲基黄嘌呤类精神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咖啡因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致兴奋作用,还能降低各类癌症的风险,如胶质母细胞瘤、结肠直肠癌、肝癌等。有研究表明,咖啡因联合顺铂及阿糖胞苷不仅能显着抑制裸鼠皮下成瘤模型中胰腺肿瘤的生长,还能增加顺铂对肝癌细胞的抑增殖和促凋亡作用,该实验证实咖啡因可以通过促进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而改善患者的耐受性、延长生存期。以上研究为5-FU和咖啡因的新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我们研究5-FU和咖啡因联合应用协同抗肝癌作用和机制。【目的】探讨咖啡因和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的抗肝癌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MTS实验检测咖啡因和5-FU单独处理对肝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2.MTS实验检测咖啡因和5-FU联合用药OD值、计算联合指数CI值,采用平板克隆实验评价咖啡因联合5-FU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的协同效应。3.采用TUNEL/DAPI染色法评价咖啡因联合5-FU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4.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药物作用对肝癌细胞凋亡、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5.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咖啡因联合5-FU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6.采用DCFH-DA(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流式细胞技术评价咖啡因联合5-FU对肝癌细胞活性氧(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生成的影响。7.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评价咖啡因联合5-FU对MAPK(Mitogen-activat ed protein kinase)通路的影响。8.采用裸鼠皮下成瘤方法评价咖啡因联合5-FU对体内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1.咖啡因能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Hep3B的活性,具有剂量依赖性,随着浓度增加,抑制增殖能力增强,其IC50分别为2.211mM、2.026mM。5-FU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Hep3B的增殖作用,其IC50分别为135.2μM、158μM。2.咖啡因(0,0.5,1mM)和5-FU(0,25,50μM)联合应用后,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联合组克隆形成率明显减少,联合指数CI值均<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择联合应用抑制率约为50%且CI值<1的1mM咖啡因和25μM 5-FU联合应用进行后续研究。3.TUNEL/DAPI双染检测结果显示,咖啡因联合5-FU可明显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咖啡因联合5-FU后凋亡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单药组,并且能下调周期蛋白。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咖啡因联合5-FU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咖啡因联合5-FU作用ROS生成明显高于对照组、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咖啡因联合5-FU可以影响MAPK信号通路蛋白。8.咖啡因与5-FU联合用药可抑制裸鼠皮下瘤的生长。【结论】1.咖啡因和5-FU联合使用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2.咖啡因与5-FU联合使用可通过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诱导凋亡发挥协同抗肝癌作用。3.咖啡因与5-FU联合使用发挥协同抗癌作用可能与诱导ROS生成及影响MAPK信号通路有关。
刘浩,何阳科,宋旭彤,朱学强,敖睿,黄慧[4](2019)在《FOLFOX4、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生物活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4)、奥沙利铂+替吉奥(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D44v6、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12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S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MMP9、CD44v6、VEGFC、TGF-β1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乏力、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肝肾功能不全、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MMP9、CD44v6、VEGFC、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MMP9、CD44v6、VEGFC、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远期疗效优于FOLFOX4方案,可能与降低血清MMP9、CD44v6、VEGFC、TGF-β1水平有关。
李伍祥[5](2019)在《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化疗成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能延缓肿瘤的进展,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FOLFIRI方案是晚期结直肠癌主要的化疗方案之一。艾迪注射液清热解毒,消瘀散结,常用于直肠癌。随着随机对照试验的不断发展,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研究文献有不少发表,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得出的相关数据可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确定中英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检索的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02月01日。制定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让2名研究者共同进行该课题的资料信息的整体汇总,在收集整合期间2名研究员只需各自整理筛选,最终再将2名人员的资源全部汇总整合,在此过程中如果2者所整合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让第三方来评估。借助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2]。将相关数据带入其中,二分类变量指标选用相对危险度(RR),连续性变量计量采用均数差(MD),均计算95%可信区间(95%CI)。用I2来判断异质性。当P<0.1,I2>50%,尽可能找出异质性来源,用随机效应模型来检验。P>0.1,I2<50%[3]的情况下,Meta分析借助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初检出文献230篇,筛重后获得有效资料192篇,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筛除明显不相关文献174篇,共收集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文献18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非FOLFIRI化疗方案9篇,1篇没有相关结局指标。最后纳入文献8篇共计6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6,95%CI:0.961.41,P=0.12),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4,95%CI:1.021.28,P=0.02),生存质量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05,95%CI:6.9511.22,P<0.00001),胃肠道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5,95%CI:0.520.83,P=0.0004),迟发性腹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2,95%CI:0.240.75,P=0.003),白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2,95%CI:0.500.77,P<0.0001)。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能够提高晚期结直肠癌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化疗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迟发性腹泻、白细胞减少)。
晁艳红,杨广建,齐丽娟,潘静,杨春洁,孙永琨[6](2019)在《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5-氟尿嘧啶(5-FU)作为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药物,因其抗瘤谱广,有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实体瘤的治疗。随着现代肿瘤学的不断发展,替加氟、卡莫氟、尿嘧啶替加氟(UFT)、卡培他滨、替吉奥、TAS-102等一系列新型5-FU衍生物被逐渐研发出来,并继续在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抗肿瘤作用。目前关于5-FU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尚无全面、详尽的总结,本文对此进行概括与综述,以提高临床肿瘤科医师对经典抗代谢类肿瘤药物的认识。
王海荣,梁金秋[7](2018)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替加氟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替加氟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短期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种FOLFOX4方案对患者具体毒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将符合研究要求的晚期胃癌患者114例按照对象治疗意愿,结合人口学资料匹配分组的方法均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不同化疗药物的联合给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心脏功能)的具体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 696,P=0. 001);血液系统毒副反应的比较,其血红蛋白(X2=28. 782,P=0. 000)、白细胞(X2=33. 727,P=0. 000)、粒细胞(X2=9. 531,P=0. 000)、血小板(X2=33. 250,P=0. 000)、皮下出血情况(X2=39. 740,P=0. 000)构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系统毒副反应的比较,胆红素异常(X2=6. 054,P=0. 000)、谷丙转氨酶异常(X2=12. 711,P=0. 013)、碱性磷酸酶(X2=4. 073,P=0. 044)、口腔(X2=10. 218,P=0. 000)、恶心呕吐(X2=13. 910,P=0. 000)、腹泻(X2=17. 672,P=0. 000)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泌尿系统的尿素氮(=4. 154,P=0. 000)、肌酐(X2=13. 611,P=0. 000)、血尿(X2=3. 145,P=0. 000)、感染(=5. 568,P=0. 000);而蛋白尿(=2. 573,P=0. 632)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系统的神志(X2=9. 722,P=0. 000)、周围神经(X2=6. 133,P=0. 000)、便秘(X2=1. 590,P=0. 000)、疼痛(X2=11. 342,P=0. 000)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比较,心脏节律(X2=6. 990,P=0. 000)、心功能(X2=2. 612,P=0. 015)、心包炎(X2=1. 148,P=0. 000)构成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替加氟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短期临床疗效显着,并且通过FOLFOX4方案(第1d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2h;第1d和第2d,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2h;第1~5d,5-氟尿嘧啶500mg/m2,静滴4h)的组合方式进行治疗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宋振国,何振,张斌[8](2017)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晚期胃癌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52%,对照组为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控制率上,观察组为76%,对照组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的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与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可显着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
孙慧,方岳雨,崔婷允,吉莲花,郭姣姣[9](2016)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胃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具有侵袭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手术往往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早期症状隐匿,而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失去手术的最佳时机,因此化疗成为目前治疗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2,3]。本研究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
周九鹏,杨海霞[10](2016)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Medlin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6月,纳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7项。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由2名研究员分别独立提取数据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系统评价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方案相比,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可以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客观反应率(RR=1.43,P<0.001)、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RR=0.56,P<0.001)、血小板减少(RR=0.64,P=0.02)及恶心、呕吐发生率(RR=0.66,P=0.002),但未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RR=1.36,P=0.07)。该研究提示鸦胆子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二、奥沙利铂联合醛氢叶酸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奥沙利铂联合醛氢叶酸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血药浓度、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临床资料 |
1.1 材料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1.3 化疗方案 |
1.1.4 血样的采集 |
1.1.5 疗效评价标准 |
1.1.6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
1.1.7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5-FU疗效与患者临床基础信息的关系 |
1.2.2 5-FU不良反应与患者临床基础信息关系 |
1.3 讨论 |
1.4 结论 |
第二章 UPLC-MS/MS法测定CRC患者外周血中5-FU的血药浓度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仪器和试剂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质谱扫描图 |
2.2.2 方法学验证 |
2.2.3 CRC患者5-FU血药浓度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CRC患者5-FU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DNA检测条带 |
3.2.2 PCR产物检测条带 |
3.2.3 基因测序图谱 |
3.2.4 SNP检测结果 |
3.2.5 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临床基础信息的关系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血药浓度、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2.1 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血药浓度的关系 |
4.2.2 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化疗效果的关系 |
4.2.3 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 |
4.3 讨论 |
4.4 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CRC化疗药物5-FU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2)PSCA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特征及IHPC对PSCA基因人群中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胃癌 |
1.2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 |
1.3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 |
1.4 胃癌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放射化疗 |
1.4.3 其他治疗方法 |
第2章 PSCA基因多态性对调节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资料和标本收集 |
2.1.3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
2.1.4 主要实验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2.1 PSCA基因rs2294008和m RNA表达 |
2.2.2 PSCA基因型与胃癌的关联性 |
2.2.3 PSCA多态性与胃癌风险关联分层分析 |
2.2.4 PSCA基因rs2294008和rs2976392 的联动失衡分析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 的抑制作用及药物间相互作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
3.1.2 实验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2.1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MGC-803 细胞的生长曲线 |
3.2.2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克隆形成 |
3.2.3 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
3.2.4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阻滞胃癌细胞周期 |
3.2.5 DAPI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
3.2.6 不同浓度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Bcl-2,VEGF,NF-κB和 PSCA表达 |
3.2.7 不同浓度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Bcl-2,VEGF,NF-κB和 PSCA蛋白表达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腹腔热灌注化疗对PSCA基因人群胃癌腹膜癌患者疗效 |
4.1 资料与方法 |
4.1.1 一般资料 |
4.1.2 治疗方法 |
4.1.3 评价指标 |
4.1.4 统计学分析 |
4.2 实验结果 |
4.2.1 短期疗效评价 |
4.2.2 KPS评价 |
4.2.3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
4.2.4 患者生存随访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胃癌:回顾当前和未来的治疗策略 |
参考文献 |
(3)咖啡因协同促进5-氟尿嘧啶的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攻读学位期间的获得奖励 |
致谢 |
(5)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结直肠癌 |
1.1 概述 |
1.2 诊断 |
1.3 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 |
1.3.1 手术治疗 |
1.3.2 内科治疗 |
1.3.3 放射治疗 |
1.4 预后 |
1.5 复查和随访 |
1.6 中医对结直肠癌病名的认识 |
1.7 结直肠癌的病因病机 |
1.7.1 正虚致癌 |
1.7.2 气滞血瘀 |
1.7.3 痰湿凝结 |
1.7.4 癌毒蕴结 |
2 艾迪注射液 |
3 FOLFIRI方案 |
3.1 概述 |
3.2 FOLFIRI方案应用现况 |
4 晚期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方案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1.1 纳入标准 |
1.1.1 研究类型 |
1.1.2 研究对象 |
1.1.3 干预措施 |
1.1.4 结局指标 |
1.2 排除标准 |
1.3 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检索及筛选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评价的研究偏倚风险 |
2.4 Meta分析结果 |
2.4.1 总有效率 |
2.4.2 疾病控制率 |
2.4.3 生存质量改善 |
2.4.4 不良反应 |
2.5 发表偏倚检测 |
第三章 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 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
2 辩证原则 |
3 基本辨证分型与治疗 |
3.1 虚证 |
3.2 实证 |
4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现况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5-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
2 5-FU衍衍生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
2.1第2代氟尿嘧啶衍生物——替加氟 |
2.2第3代氟尿嘧啶衍生物——卡莫氟 |
2.3新型氟尿嘧啶衍生物复合制剂——尿嘧啶替加氟 |
2.4新型高效低不良反应氟尿嘧啶衍生物——替吉奥 |
2.5新一代具有靶向性的氟尿嘧啶衍生物——卡培他滨 |
2.6新型口服氟尿嘧啶衍生物——TAASS--102 |
3小结与展望 |
(7)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替加氟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分组方法及治疗方法: |
1.2.1 A组治疗计划: |
1.2.2 B组治疗计划: |
1.3 调查内容: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血液系统毒副反应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消化系统毒副反应的比较: |
2.5 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毒副反应的比较: |
2.6 两组患者神经系统毒副反应的比较: |
2.7 两组患者心功能毒副反应的比较: |
3 讨论 |
(8)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9)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治疗后近期临床疗效的比较: |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的比较: |
2.3 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
2.4 2组患者治疗后远期临床疗效的比较: |
3 讨论 |
(10)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 1 纳入标准 |
1. 2 排除标准 |
1. 3 检索策略 |
1. 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 5 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1. 6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 1 纳入文献特征 |
2. 2 疗效分析 |
2.2.1治疗反应率的分析(CR+PR) |
2. 2. 2生活质量改善评价( Karnofsky评分) |
2. 3 毒副作用分析 |
2.3.1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 |
2.3.2血小板减少发生率 |
2.3.3恶心、呕吐发生率 |
2.3.4漏斗图分析 |
3 讨论 |
四、奥沙利铂联合醛氢叶酸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血药浓度、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D]. 李阳.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2]PSCA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特征及IHPC对PSCA基因人群中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疗效[D]. 闫康鹏. 南昌大学, 2021(01)
- [3]咖啡因协同促进5-氟尿嘧啶的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芝蕾.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4]FOLFOX4、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生物活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J]. 刘浩,何阳科,宋旭彤,朱学强,敖睿,黄慧. 癌症进展, 2019(11)
- [5]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D]. 李伍祥.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 晁艳红,杨广建,齐丽娟,潘静,杨春洁,孙永琨. 癌症进展, 2019(01)
- [7]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替加氟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分析[J]. 王海荣,梁金秋. 四川医学, 2018(09)
- [8]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分析[J]. 宋振国,何振,张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17(06)
- [9]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 孙慧,方岳雨,崔婷允,吉莲花,郭姣姣. 山西医药杂志, 2016(09)
- [10]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 周九鹏,杨海霞. 中国中药杂志,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