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AutoCAD2000中创建二维机械工程图模板(论文文献综述)
孙冬阳[1](2019)在《基于CBR的轴类零件图样尺寸自动标注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工作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但它却是零件设计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文将基于案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技术应用到AutoCAD的标注过程中,通过应用以往的标注经验实现零件图尺寸的自动标注功能。论文的主要工作有:采用C#语言,结合CBR技术和AutoCAD软件二次开发技术,设计出基于CBR的轴类零件图样尺寸自动标注系统雏形。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将系统的总体实现分为实例库的建立模块、实例图检索模块和实例推理标注模块三部分。首先,建立实例图形文件库,应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实现图元重定义编码,并将实例图形的知识表达设计成为重定义后的图元对象和标注对象的映射集合;在检索实例阶段,又将实例图形分解为独立图元和简单图形的组合,给出图形相似度计算方法,来从实例库中检索到和目标图形相似的实例图形;将检索到的相似实例图形看作是图元对象和标注对象映射的集合,将目标图形也看作为图元对象的集合,通过相似图形中的相似对象的映射,进而确定目标图形中需要添加标注的对象;最后应用.NET中Dimension类及其派生类的定义创建标注实体,并对冗余标注进行去除、对全局标注进行布局,完成零件图的尺寸自动标注。将基于案例推理技术应用于轴类零件图样的尺寸自动标注技术的研究只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设计的工程图实例表达方法和推理标注方法可以在AutoCAD平台上实现轴类零件尺寸自动标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绘图效率。系统的实例测试结果表明将基于案例推理技术应用于尺寸自动标注技术是合理可行的。
关莉莉[2](2015)在《水闸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水闸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水工建筑物,在水利事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各种各样的软件开发,水闸设计的可视化研究在实际中日益常见。在可视化研究中,水闸三维模型的建立是难点也是重点,怎样寻找一种快速、准确和最优化的方法建立出水闸的三维模型是研究的关键。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分析了水闸的三维建模现状。论述了常用三维软件的特点,选取了绘图精度较高的CAD作为建模软件。在AutoCAD2010的平台上,研究了三维建模的优化方法和技术。以水闸为例,分析水闸的上游连接段、闸室段、下游连接段三段的特点,根据水闸每段作用的不同、造型的不同,研究出建模的思路,并设计每段三维模型建立的详细步骤及应用程序。通过方案的对比,得出了建模的技巧,解决了一些难题:上游连接段中,圆弧翼墙的曲面结构在进行特征面拉伸时怎样正确选取路径及位置,布尔运算在护底、护坡和圆弧翼墙的连接的运用;闸室段,视图转换和模型之间的定位问题;海漫段、扭曲面建模导线的运用及建模时模式的设置。通过对各段建模过程的研究,得出水闸三维建模的通用性技巧,适用于不同造型的模型建立,有助于推动水利工程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创建完成的水闸三维模型,可以实现多角度观察实体的外观形体、结构及各段的相对关系;通过对三维模型的剖切,能清楚地展示出水闸的内部结构;三维模型还可以进行二维视图和轴测图的转换;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出的水闸模型实物,精度高、直观性好、快速便捷、成本低廉,便于设计人员进行方案的对比和修改,缩短设计阶段的周期,从而节约成本,加快工程进度。
王丽敏,计小辈,曹春雷[3](2012)在《基于Pro/E和AutoCAD设计机械工程图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Pro/E参数驱动的三维模型设计、工程图功能和AutoCAD灵活方便、功能强大的二维图形标注与编辑功能,结合实例来分析利用此两种软件联合设计机械工程图的方法。两者的结合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在机械制图领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郝美琴[4](2012)在《工程图样矢量化与三维重建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分析和总结传统矢量化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图纸以图形为主的特点,利用MATLAB图像处理功能,先提取经预处理细化后的图像轮廓数据,再对直线类及圆弧类的像素点段分别采用分层矢量化和基于整体的矢量化方法,进行数据提取,然后用AutoCAD绘制出相应的图形,完成了将扫描图或照片转换成矢量图的处理;根据组合体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联系,对组合体的三视图进行划分和定位,对于组合体三视图的每个区域,逐一搜索最小封闭环,利用“三等规律”对三个区域的最小封闭环进行匹配,并匹配成功的最小封闭环组合成单连通域,对其进行三维造型重建出组合体中各基本体,再利用布尔运算完成组合体整体建模。同时设计算法实现三维实体向标准二维工程图纸的转换。最后综合运用Visual Basic 6.0、MATLAB以及AutoCAD研制出图纸照片输入、图像预处理、矢量化、三维重建、三维实体模型转换为二维标准图纸的系统平台。
邵晓明[5](2010)在《CATIA工程图国标化与辅助精度设计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商业CAD软件的广泛应用,工程图已由手工绘制转变为计算机辅助绘制,显着提高了工程图设计效率。目前,我国航空企业普遍使用CATIA进行工程设计和图纸设计,CATIA以其精确、安全和可靠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但是作为一款通用软件,企业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美中不足之处,譬如:CATIA工程图模块没有采用我国国家标准,使得工程图的有些标注形式、符号等与国标不十分相符;此外,CATIA没有提供有效的辅助精度设计工具。本文结合航空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研究和开发国标化的标注和辅助精度设计软件工具集,并集成于CATIA工程图模块。本文工作总结如下:1.研究CATIA工程图模块,根据企业需求确定所开发软件的功能。并在对几种CATIA二次开发技术对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CAA(Component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为主,VBScript(Visual Basic Scripting Edition)为辅的开发方法和四层软件体系结构。2.研究图纸设置、明细表、技术要求编写、焊缝符号等的国标化技术,并以封装的CAA-API类为基础按照国标重新开发这些功能,使新开发的功能不仅符合国标,而且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以支持设计人员进行快捷、高效地进行工程图设计。3.建立辅助精度设计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发精度查询、配合设计和孔轴公差标注等功能,开发的新功能符合国标、操作界面人性化,可以节省设计人员大量时间。
伍慧敏[6](2009)在《基于AutoCAD的零件表达训练系统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械制图”是工科类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依据投影法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状的能力。二维图形表达是本课程的基础内容,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手段和作业模式的约束,二维图形表达同时也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本文研制的零件表达训练系统以AutoCAD为平台,采用VBA开发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实现一系列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针对性较强的学习环境,能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用二维图形完整清晰的表达零件的能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并创建了基本的零件库,研究了数据存储技术和访问技术。2)将构成表达方案的二维视图做成图块,在二维视图的设计过程中,注重零件表达方法的多样性并严格遵循机件的图样画法,详细总结了三维转二维过程中的一些处理方法和技巧。3)借助Cult3D动画制作技术,实现了零件三维模型的交互功能。学生通过点击鼠标可以对零件进行缩放、移动等操作:还可以旋转零件,从任意角度观察零件,实现人与零件的三维互动。4)深入分析了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原则及其构成要素,提出了智能评阅的策略并成功实现了训练系统的自动评阅功能。5)以学生和教师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并实现了身份验证,选择零件,选择视图,输出方案,查询作业记录,添加新零件或新方案等功能模块。该系统收录了箱体类、轴类、轮盘类和叉架类在内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零件模型,并且成功地将Cult3D交互技术应用到训练系统中,形象生动的将零件呈现在学生眼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选择要练习的零件后,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零件的结构形状,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对应的二维视图块,并进行必要的视图标注即可构成自己的表达方案,操作简单方便。学生提交表达方案后,系统进行自动评阅,输出评语和教师推荐的较优表达方案以供参考,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拓宽学生思路。
年四甜[7](2009)在《AutoCAD 2008中创建二维机械工程图模板》文中研究指明AutoCAD 2008是一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AutoCAD 2008版本中创建二维机械工程图模板的方法,以便提高绘图效率。
罗忠卿[8](2009)在《大型甲板货船参数化设计与结构屈服屈曲强度直接计算研究》文中提出与传统的货物运输不同,用于重大件运输的甲板货船是一种不同于一般货物运输的特殊船舶。该类货船具有很大的承载甲板,适宜于装载重大件货物,即一些特殊的超长、超宽、超重的货物(如海洋平台模块、大型设备、集装箱岸桥吊等)。这类船舶有些带自航能力,有些不能自航,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方形系数比较大,长宽比较小,对航速要求比较小,但对载货要求比较高。该类型船舶多为肥大型,通常型线比较简单,结构形式相对固定,所以将参数化设计技术引入该种船舶的设计当中是可行的。在船舶设计中,AutoCAD软件是一个具有强大图形绘制功能的软件。然而,由于不是专门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而设计的,因此把它直接应用到船体结构设计中还是有很大的不便,剖面尺寸的微小改变都会引起相应结构的变化,修改繁琐且耗时。因此,为了更好的利用它进行船体结构设计,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来完成船体结构图的参数化设计。船舶结构的规范设计基本上以船体梁理论以及大量经验公式为基础,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由于装载货物的需要,船舶尺度的不断增大、尺度比超出了规范规定的范围、特殊复杂的结构形式以及新船型的开发,对大型船舶以及新型船舶进行船体结构有限元分析,是船舶结构设计必不可少的手段。这种方法是目前船体强度分析最能精确预报结构对载荷响应的结构分析方法。本文首先是在AutoCAD软件的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来实现船舶结构的参数化设计。作者详细研究了AutoCAD ActiveX技术和AutoCAD对象模型以及用VBA开发应用程序的常用步骤,并在AutoCAD2004平台上通过编写大量程序实现了对一艘125m大型甲板货船的结构参数化设计,实现对结构的尺寸控制,完成图纸的自动绘制和输出。然后将程序自动生成的结构图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Nastran,对该船进行全船结构强度有限元准静态分析计算。完成了对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结构屈服与屈曲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评估和研究。
时光志[9](2008)在《工程船舶参数化设计与结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工程船舶的结构形式相对固定,它们一般没有较为复杂的线型,所以将参数化设计技术引入该种船舶的设计当中是可行的。工程船舶的结构设计从方案构思、图纸表达、性能分析到最终的方案确定是一个比较繁琐复杂的过程,传统的设计方法效率低,己经严重影响了船舶设计的进度。而参数化CAD是当今设计领域研究的热点,是解决上面问题的出路之一,故有很好的工程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在工程船舶的结构设计中,AutoCAD软件是一个具有强大图形绘制功能的软件,其中的许多功能为我们进行工程船舶结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由于不是专门为绘制船舶结构图而设计的,因此把它直接应用到工程船舶结构设计中还是有很大的不方便,剖面尺寸的微小改变都会引起相应结构的变化,而这些改变在图中则需一点一滴的进行改动,繁琐而且耗时,还容易出错。鉴于此为了更好的利用它进行船舶结构设计,并方便使用,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来完成船舶结构图的参数化设计。以往船舶结构构件的尺寸主要是根据验船部门以长期经验积累为基础编制的建造规范来确定。只要船舶的主尺度确定了,就可依据规范进行计算确定各构件的尺寸。一般也能保证结构的强度,但却不一定合理和经济。70年代后期,由于船舶尺度的大型化以及新船型的开发,世界各国的船级社都在寻找既先进科学又合理可靠的新的设计校核方法,于是出现了船舶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法,各国船级社纷纷制定了有关的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指南或指导手册。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和软件,可以使用立体模型和船体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方法计算船体结构的总强度和局部强度,并且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精度大大提高。通过这种设计阶段的仿真分析,设计者可以判断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从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首先是在AutoCAD软件的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来实现船舶结构的参数化设计。作者详细研究了AutoCAD ActiveX技术和AutoCAD对象模型以及用VBA开发应用程序的常用步骤,并在AutoCAD2004平台上通过编写大量程序实现了某半潜驳结构参数化设计,实现对船舶结构的尺寸控制,完成图纸的自动绘制和输出。然后将程序自动生成的结构图导入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完成了对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结构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评估和校核。文中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即框架模型以及舱段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论文所进行的研究,有效的缩短了从方案构思、图纸表达、性能分析到最终的方案确定这一漫长过程,加快了工程船舶设计的进度,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灵活性,并且对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做出评估。
贾先,王征风,赵祎[10](2007)在《提高AutoCAD绘图效率的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在AutoCAD2004中如何利用有适当设置的模板和一些绘图实用技巧来提高AutoCAD平面绘图效率。
二、在AutoCAD2000中创建二维机械工程图模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AutoCAD2000中创建二维机械工程图模板(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BR的轴类零件图样尺寸自动标注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尺寸自动标注的研究现状 |
1.2.2 CBR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 |
1.2.3 存在问题 |
1.3 相关技术介绍 |
1.3.1 CBR技术 |
1.3.2 Auto CAD二次开发技术 |
1.3.3 面向对象技术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 |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结构与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系统总体架构 |
2.2.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2.2 系统工作流程 |
2.3 系统的功能模块 |
2.4 本章小结 |
3 图形相似度的计算 |
3.1 图形分解 |
3.1.1 图形分解目标 |
3.1.2 图形分解步骤 |
3.1.3 分解实例 |
3.2 图形的拓扑特征 |
3.3 相似度计算 |
3.3.1 图元相似度 |
3.3.2 简单图形相似度 |
3.3.3 拓扑结构相似度 |
3.3.4 总体相似度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4 实例知识表达的设计 |
4.1 实例文件库 |
4.2 实例表达方法的设计 |
4.2.1 实例图的知识表达 |
4.2.2 标注的组成形式 |
4.2.3 标注知识表达 |
4.3 图元重定义 |
4.3.1 点的重定义 |
4.3.2 线的重定义 |
4.3.3 圆的重定义 |
4.3.4 圆弧的重定义 |
4.4 本章小结 |
5 实例推理自动标注 |
5.1 手动标注过程分析 |
5.2 推理标注原理 |
5.2.1 图元对象和标注映射关系的建立 |
5.2.2 推理规则及过程 |
5.3 自动标注实现 |
5.3.1 Auto CAD中实体对象的创建过程 |
5.3.2 标注对象的创建 |
5.3.3 尺寸布局 |
5.4 自动标注测试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2)水闸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水闸的种类和应用 |
1.1.2 “数字化”在设计仿真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三维设计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2 三维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三维建模的理论 |
2.1 建模软件 |
2.1.1 CAD |
2.1.2 BIM |
2.1.3 3DS MAX |
2.1.4 SketchUp |
2.1.5 Solid Works |
2.1.6 UG |
2.2 三维建模内容 |
2.2.1 几何建模(Geometric Modeling) |
2.2.2 物理建模(Physical Modeling) |
2.2.3 运动建模(Kinematic Modeling) |
2.2.4 行为建模(Behavior Modeling) |
2.2.5 模型分割(Model Segmentation) |
2.3 三维建模实现方式 |
2.3.1 参数化实体建模 |
2.3.2 CAD实体建模 |
2.3.3 特征建模 |
3 基于AutoCAD2010的三维建模方法 |
3.1 实体命令的基本体建模 |
3.1.1 绘制底面为水平面的基本体 |
3.1.2 绘制底面为正平面的基本体 |
3.1.3 绘制底面为侧平面的基本体 |
3.1.4 应用UCS在同一视图中绘制多方位的基本体 |
3.2 拉伸(EXTRUDE)建模 |
3.3 放样(LOFT)建模 |
3.3.1 横截面 |
3.3.2 路径 |
3.3.3 导向 |
3.4 旋转(REVOLVE)建模 |
3.5 扫掠(SWEEP)建模 |
3.6 布尔运算 |
3.6.1 并集(UNION) |
3.6.2 差集(SUBTRACT) |
3.6.3 交集(INTERSECT) |
3.7 视图与视口 |
3.7.1 命名视图 |
3.7.2 命名视口 |
3.7.3 三维视图 |
3.8 编辑三维实体 |
3.8.1 三维对象的移动 |
3.8.2 三维对象的旋转 |
3.8.3 三维实体剖切 |
3.8.4 三维对象的对齐 |
3.8.5 三维对象的阵列 |
3.8.6 使用夹点编辑三维实体和曲面 |
4 水闸模型建立的实例应用 |
4.1 上游连接段 |
4.1.1 建模分析 |
4.1.2 具体操作步骤 |
4.1.3 建模技巧 |
4.2 闸室段 |
4.2.1 建模分析 |
4.2.2 具体操作步骤 |
4.2.3 建模技巧 |
4.3 下游连接段 |
4.3.1 建模分析 |
4.3.2 具体操作步骤 |
4.3.3 建模技巧 |
4.4 建模成果的应用列举 |
4.4.1 多方位观察模型 |
4.4.2 剖切 |
4.4.3 转换二维图 |
4.4.4 3D打印实物展示 |
5 总结 |
6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和科研项目 |
致谢 |
(3)基于Pro/E和AutoCAD设计机械工程图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绘图前的准备 |
1.1 Pro/E系统参数设置 |
1.2 设计AutoCAD样板文件 |
2 操作步骤 |
2.1 实体建模 |
2.2 生成视图 |
2.3 图形数据转换 |
2.4 完成工程图 |
3 结语 |
(4)工程图样矢量化与三维重建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图像矢量化技术 |
1.3.2 三维重建技术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图纸信息采集与图像处理 |
2.1 图纸的输入 |
2.2 灰度增强 |
2.2.1 图像直方图的含义 |
2.2.2 灰度值调范围的确定 |
2.3 去除噪声 |
2.3.1 线性滤波 |
2.3.2 中值滤波 |
2.3.3 自适应滤波 |
2.3.4 滤波效果对比 |
2.4 图像矫正 |
2.4.1 图像矫正的原理 |
2.4.2 图像矫正的实现 |
2.5 边缘检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图样矢量化转换 |
3.1 各种矢量化算法分析 |
3.1.1 基于细化的转化方法 |
3.1.2 基于轮廓跟踪踪与匹配方法 |
3.1.3 基于整体识别方法 |
3.2 基于图像细化的分层矢量化和基于整体矢量化算法 |
3.2.1 图像细化 |
3.2.2 直线的矢量化 |
3.2.3 圆和圆弧的矢量化 |
3.2.4 交叉点处的线合并 |
3.2.5 中心线的识别 |
3.3 矢量化技术的实例与讨论 |
3.3.1 实例分析 |
3.3.2 结论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维实体重建算法的研究 |
4.1 视图信息预处理 |
4.1.1 DXF文件的信息提取 |
4.1.2 图元信息的整理 |
4.1.3 视图划分 |
4.1.4 剖视图的处理 |
4.1.5 交点打断 |
4.2 组合体分析和封闭环提取 |
4.2.1 组合体的分析法 |
4.2.2 最小封闭环的搜索 |
4.3 组合体的拆分与三维重建 |
4.3.1 基元关系的匹配 |
4.3.2 基本体的构造 |
4.3.3 拆分组合原理 |
4.3.4 组合体三维重建实例分析 |
4.4 影响三维重建稳定性因素的分析 |
4.4.1 不规范视图的影响 |
4.4.2 匹配修复及多义性的影响 |
4.4.3 基本体不完整(切割、相贯)的影响 |
4.4.4 视图复杂性与计算机智能低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三维模型生成二维工程图形 |
5.1 视图生成原理 |
5.2 视图生成实现过程 |
5.3 实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 |
6.1 软件接口技术 |
6.2 系统模块集成 |
6.3 矢量化识别模块 |
6.4 三维重建模块 |
6.5 系统实现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学位发表的学术论文 |
(5)CATIA工程图国标化与辅助精度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概况 |
1.3 项目背景及研究内容 |
1.3.1 项目背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于CATIA 的工程图软件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软件需求分析 |
2.3 CATIA 工程图模块简介 |
2.4 CATIA 二次开发简介及技术路线 |
2.4.1 CAA 技术简介 |
2.4.2 V5 Automation 简介 |
2.4.3 软件开发技术路线 |
2.5 软件体系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图国标化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图纸设置 |
3.2.1 功能整合设计 |
3.2.2 标题栏国标化功能开发 |
3.2.3 参数栏国标化功能开发 |
3.3 明细表与图纸更改单功能开发 |
3.3.1 明细表填充及编辑功能开发 |
3.3.2 图纸更改单功能开发 |
3.4 一般符号及标注工具开发 |
3.4.1 基准符号标注工具 |
3.4.2 焊缝符号标注工具 |
3.4.3 锥度/斜度符号标注工具 |
3.4.4 尺寸快速修饰工具 |
3.4.5 技术要求编写工具 |
3.5 基于 XML 的工程图应用环境国标化定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辅助精度设计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建立辅助精度设计基础数据库 |
4.3 机械精度查询工具开发 |
4.4 孔轴公差及配合标注工具开发 |
4.5 孔轴类零件配合设计 |
4.5.1 配合证据的分类 |
4.5.2 匹配证据的建立 |
4.5.3 调节证据的建立 |
4.5.4 推理策略及过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基于AutoCAD的零件表达训练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安排 |
2 系统设计 |
2.1 系统的设计思想 |
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2.3 数据存储设计 |
2.3.1 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
2.3.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
2.3.3 SQL server 2000简介 |
2.3.4 数据表设计 |
3 系统素材制作 |
3.1 构建零件三维模型 |
3.1.1 Inventor软件介绍 |
3.1.2 Inventor三维造型简介 |
3.2 设计与制作二维视图块 |
3.2.1 创建工程视图 |
3.2.2 三维转二维存在的表达问题及处理方法 |
3.2.3 创建并保存块 |
3.3 制作图片 |
3.4 制作零件动画模型 |
3.4.1 Cult3D介绍 |
3.4.2 制作Cult3D动画模型 |
3.5 制作标准表达方案 |
4 系统实现 |
4.1 AutoCAD VBA开发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
4.1.1 AutoCAD VBA开发技术介绍 |
4.1.2 AutoCAD ActiveX常用对象介绍 |
4.1.3 AutoCAD对象访问方法 |
4.2 数据库链接的实现 |
4.2.1 数据库访问技术 |
4.2.2 连接数据库 |
4.3 各功能模块实现过程 |
4.3.1 登录模块的实现 |
4.3.2 选择零件模块的实现 |
4.3.3 视图选择模块的实现 |
4.3.4 自动评阅模块的实现 |
4.3.5 输出模块的实现 |
4.3.6 作业管理模块的实现 |
4.4 加载并播放动画模型 |
4.5 自动加载菜单 |
4.5.1 菜单基本概念的介绍 |
4.5.2 自动加载菜单的实现过程 |
5 系统运行实例 |
5.1 学生练习实例 |
5.2 教师制作标准表达方案实例 |
5.3 教师录入零件实例 |
5.4 教师查看学生作业实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AutoCAD 2008中创建二维机械工程图模板(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二、设置幅面 |
三、建立图层 |
四、设置尺寸标注样式 |
1、基本样式设置 |
2、特殊式样设置 |
五、定义一个属性块用于表面粗糙度标注 |
六、创建多重引线标注样式 |
1、带箭头引线 |
2、带小点引线 |
3、引线头部无符号 |
七、将图框及标题栏绘制成外部块 |
八、保存文件 |
九、使用模板 |
十、结束语 |
(8)大型甲板货船参数化设计与结构屈服屈曲强度直接计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问题的来源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
1.3.1 参数化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参数化中存在的问题 |
1.3.3 有限元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4 有限元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参数化设计与AntoCAD二次开发 |
2.1 参数化设计的概述 |
2.1.1 参数化设计 |
2.1.2 参数化绘图的方法 |
2.1.3 实现参数化绘制图形 |
2.2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的演变 |
2.2.1 第一代开发工具──AutoLISP |
2.2.2 第二代开发工具──ADS |
2.2.3 第三代开发工具──VBA等 |
2.3 VBA二次开发介绍 |
2.3.1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VBA |
2.3.2 使用VBA访问对象类 |
2.3.3 使用VBA操作对象类 |
2.3.4 使用VBA处理数据 |
2.3.5 VBA应用程序加密 |
2.4 AutoCAD二次开发采用的技术 |
2.4.1 AutoCAD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
2.4.2 ActiveX Automation的组织对象 |
2.4.3 常用的ActiveX Automation对象及其方法、属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船体结构参数化设计及其实现 |
3.1 参数化绘图系统的开发设计 |
3.1.1 影响参数化设计的关健问题及设计关系 |
3.1.2 产品设计约束分析 |
3.1.3 AutoCAD对象模型介绍 |
3.2 参数化技术在船舶结构CAD中的应用 |
3.3 用VBA开发应用程序的常用步骤 |
3.4 125m甲板货船结构参数化设计实例 |
3.4.1 横剖面结构图自动绘制及其代码的实现 |
3.4.2 创建横剖面强框架结构图设计窗体 |
3.4.3 创建其他交互式结构设计窗体 |
3.4.4 添加用户菜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船体结构强度屈服强度理论及规范要求 |
4.1 船舶总强度研究方法 |
4.1.1 船舶结构设计基本方法 |
4.1.2 船舶总强度研究方法 |
4.1.3 船体结构参与总纵强度有效性研究方法 |
4.2 CCS规范屈服强度直接计算要求 |
4.2.1 基于CCS规范船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2.2 载荷计算 |
4.2.3 边界条件的建立 |
4.2.4 强度标准 |
4.3 CCS规范屈曲强度直接计算要求 |
4.3.1 CCS规范屈曲校核一般要求 |
4.3.2 板格的标准减缩厚度 |
4.3.3 板格的最小屈曲安全系数入 |
4.3.4 CCS规范屈曲强度分析计算方法 |
4.3.5 CCS规范屈曲强度衡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船屈服强度直接计算分析 |
5.1 概述 |
5.2 实船资料 |
5.3 直接计算步骤分析 |
5.4 船体结构模型 |
5.4.1 CCS直接计算指南结构模型 |
5.4.2 共同规范结构模型 |
5.4.3 实船结构模型 |
5.4.4 比较分析 |
5.5 坐标系、单元网格及材料参数 |
5.6 边界条件 |
5.6.1 CCS直接计算指南边界条件 |
5.6.2 共同规范边界条件 |
5.6.3 实船边界条件 |
5.6.4 比较分析 |
5.7 计算工况及载荷的施加 |
5.7.1 计算工况 |
5.7.2 载荷 |
5.8 许用应力 |
5.8.1 CCS规范许用应力 |
5.8.2 共同规范许用应力 |
5.8.3 比较分析 |
5.9 屈服强度分析结果 |
5.9.1 板单元形心处中面应力计算结果 |
5.9.2 梁单元轴向应力计算结果 |
5.9.3 位移计算结果 |
5.9.4 船体结构的优化及交互修改 |
5.10 实船屈曲强度直接计算分析 |
5.10.1 屈曲强度计算步骤分析 |
5.10.2 模型、载荷及边界条件 |
5.10.3 屈曲强度分析结果 |
5.11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9)工程船舶参数化设计与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
1.3.1 参数化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参数化中存在的问题 |
1.3.3 有限元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工程船舶简介 |
2.1 工程船舶的概念 |
2.2 工程船舶的分类和特点 |
2.3 工程船舶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
第3章 参数化设计及其实现 |
3.1 参数化设计技术原理 |
3.1.1 参数化设计的概念 |
3.1.2 实现参数化设计的条件 |
3.1.3 影响参数化设计的关健问题及设计关系 |
3.1.4 产品设计约束分析 |
3.2 参数化设计的实现(暨AutoCAD二次开发相关技术介绍) |
3.2.1 二次开发工具介绍及比较 |
3.2.2 AutoCAD ActiveX技术介绍 |
3.2.3 AutoCAD对象模型介绍 |
3.3 用VBA开发应用程序的常用步骤 |
3.4 一个简单的VBA程序实例 |
第4章 某半潜驳结构参数化设计 |
4.1 半潜驳横剖面结构图自动绘制及其代码的实现 |
4.1.1 创建基本图形对象的方法 |
4.1.2 剖面结构特征以及约束分析 |
4.1.3 创建工程船舶结构图设计窗体 |
4.1.4 为窗体和各个命令按钮添加代码 |
4.1.5 程序的调试和运行 |
4.2 绘制船舶横舱壁剖面以及普通肋骨剖面 |
4.3 绘制船舶甲板结构图 |
4.4 绘制船舶舱段三维线框模型图 |
4.5 添加用户菜单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有限元法及其在船体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5.1 有限元法概述 |
5.2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
5.3 有限元法在船体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5.4 船体结构有限元建模分析 |
5.4.1 引言 |
5.4.2 模型范围 |
5.4.3 模型单元与网格 |
5.4.4 边界条件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半潜驳结构分析实例 |
6.1 局部强度计算的力学模型及模型的导入 |
6.2 实船资料 |
6.2.1 半潜驳横强度计算依据 |
6.2.2 半潜驳横强度计算工况 |
6.2.3 半潜驳横强度计算模型 |
6.2.4 半潜驳横强度计算结果分析 |
6.2.5 半潜驳横强度校核 |
6.3 半潜驳舱段结构建模分析 |
6.3.1 舱段结构计算工况 |
6.3.2 舱段结构计算模型 |
6.3.3 舱段结构计算结果分析 |
6.3.4 舱段结构强度校核 |
6.3.5 结论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10)提高AutoCAD绘图效率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立自己的模板 |
1.1 先新建一个文件 (选择无样板—公制) , 设置常用的线型 |
1.2 设置图层 |
1.3 设置常用的文字样式 |
1.4 设置常用的标注样式 |
1.5 绘制标题栏 |
1.6 设置图框 |
1.7 设置常用的对象捕捉类型 |
1.8 设置常用的其他块 |
2 AutoCAD绘图的一些实用技巧 |
2.1 尽量应用四个复制命令 |
2.2 运用其他修改命令的技巧 |
2.3 显示技巧 |
2.4 输入相对坐标的技巧 |
2.5 尺寸标注技巧 |
2.6 其他技巧 |
四、在AutoCAD2000中创建二维机械工程图模板(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BR的轴类零件图样尺寸自动标注技术的研究[D]. 孙冬阳.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2]水闸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应用[D]. 关莉莉. 郑州大学, 2015(03)
- [3]基于Pro/E和AutoCAD设计机械工程图的方法研究[J]. 王丽敏,计小辈,曹春雷.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2(08)
- [4]工程图样矢量化与三维重建系统研究[D]. 郝美琴.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5]CATIA工程图国标化与辅助精度设计技术研究[D]. 邵晓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6)
- [6]基于AutoCAD的零件表达训练系统的研制[D]. 伍慧敏. 大连理工大学, 2009(07)
- [7]AutoCAD 2008中创建二维机械工程图模板[J]. 年四甜. 办公自动化, 2009(14)
- [8]大型甲板货船参数化设计与结构屈服屈曲强度直接计算研究[D]. 罗忠卿.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9)
- [9]工程船舶参数化设计与结构分析[D]. 时光志.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9)
- [10]提高AutoCAD绘图效率的方法[J]. 贾先,王征风,赵祎. 科技资讯, 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