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手术后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杨继娟[1](2021)在《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期间谵妄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系统评价分析危重症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建立危重症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早期识别和预防危重症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循证护理证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检索系统、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Embase(OVID)、CINAHL(EBSCO)。检索起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10月21日,全面检索公开发表的关于重症监护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的观察性研究,由两人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后,再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和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整理、提取,最后对于可以合并的数据采用R语言软件进行Meta分析,无法合并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篇文献,队列研究有18篇,病例-对照研究5篇,横断面研究2篇。对4篇文献进行定性分析,21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总病例数为10388,谵妄总发生率为18%,共纳入84个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95%CI:1.03~1.14),高血压(OR=2.95,95%CI:1.93~4.51),糖尿病(OR=3.30,95%CI:2.01~5.41),认知障碍史(OR=6.51,95%CI:1.60~26.44),机械通气时间(OR=1.90,95%CI:1.22~1.29),APACHⅡ 评分(OR=1.90,95%CI:1.22~1.29),术后睡眠质量差(OR=4.32,95%CI:2.41~7.77),术后使用咪达唑仑(OR=2.36,95%CI:1.47~3.80),营养不良(OR=2.05,95%CI:1.41~2.98),合并低氧血症(OR=2.33,95%CI:1.35~4.04)以及电解质紊乱(OR=2.54,95%CI:1.34~4.28)是危重症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现有证据显示,共有1 1个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认知障碍史、机械通气时间、APACHE Ⅱ评分、睡眠质量差、使用咪达唑仑、营养不良、低氧血症以及电解质紊乱)与危重症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手术时间与危重症患者术后谵妄无相关性。
田惠玉[2](2021)在《机械通气危重病患者谵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集中的地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以谵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清晰度下降、激越、视幻觉、思维紊乱、定向和记忆力障碍。谵妄的发生是多方面的,包括潜在因素或易患因素和诱发因素,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使谵妄的发生发展。ICU患者发生谵妄后,会导致患者不能配合治疗、非预期拔管、管路脱落、不良住院事件的风险增加、病情加重、病死率增高、医疗费用增加、甚至住院时间延长,还会导致患者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对危重病患者谵妄的甄别、危险因素的探讨,有益于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提高危重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严重创伤是ICU常见的危重病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COPD患者往往存在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内环境紊乱,导致脑功能受损,甚至出现各种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比如谵妄。研究表明COPD是谵妄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常发生于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而且谵妄的发生可以导致COPD稳定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加重,增加病死率。然而鲜有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危险因素分析的报道。外科手术谵妄的研究通常集中在手术后,受手术类型和持续时间、术后重症监护管理的要求和持续时间、年龄和所有术前疾病的影响。一般来说,存在的因素越多或时间越长,术后发生谵妄的风险就越高。即患者年龄越大,手术或通气时间越长,病史越长,术后谵妄的可能性越高。创伤的危重病患者谵妄的发生率较高,在11.4%-55%之间,老年创伤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患者。虽然关于创伤危重病患者术后谵妄的研究较多,但是纳入的人群和研究方法不同,研究结果存在着差异,仍有很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本研究探讨AECOPD和严重创伤术后机械通气危重病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早期预测和早期干预机械通气危重病患者的急性脑功能障碍,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及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和经验。第一部分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危险因素研究目的:观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所有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653例,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标准为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年龄>18岁,住ICU时间≥24 h,顺利转出ICU的患者。根据ICU谵妄评估量表(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ICU,CAM-ICU)评分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详细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病、吸烟、饮酒史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评分、镇静药物种类、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血气分析指标及机械通气时间。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共653例,其中发生谵妄103例,谵妄发生率为15.8%。谵妄组患者的年龄、饮酒史、肾功能及脑血管疾病与非谵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odds ratio(OR)3.14(1.89-5.21)]、吸烟(未戒烟)[OR 4.76(2.50-9.07)]、心血管疾病[OR1.63(1.04-2.54)]、脑血管疾病[OR8.13(5.14-12.84)]、机械通气天数[OR6.77(1.63-28.09)]、饮酒[OR2.35(1.48-3.72)]、AKI 1期[OR2.50(1.36-4I.60)]、2期[OR3.39(1.81-6.37))和3期[OR5.29(2.82-9.93)]与谵妄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5.27(2.79-9.96)]、吸烟(未戒烟)[OR5.61(2.55-12.36)]、饮酒史[OR2.25(1.23-4.11)]、脑血管疾病史[OR10.17(5.69-18.17)]、AKI 3期[OR3.86(1.78-8.38)]是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小结:AECOPD的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15.8%;年龄(>60岁)、吸烟(未戒烟)、饮酒、脑血管疾病、AKI 3期是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严重创伤急诊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危险因素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严重创伤急诊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20年10月的入住ICU需要机械通的创伤术后危重病患者120例。采用相关性数据回顾性分析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纳入标准:年龄>18岁,住ICU时间≥24 h;顺利转出ICU的患者;所有患者入ICU时均进行机械通气;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急诊手术。根据CAM-ICU评估分成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病、吸烟史、饮酒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种类及输液量、有无输血基数血量、术中尿量/小时、镇痛镇静药物的种类、ICU内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入ICU时生命体征(脉搏、血压、呼吸、体温)、入ICU 24 h内的ApacheⅡ评分、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血乳酸、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天数及谵妄发生时间等指标。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纳入例数共120例,37例出现谵妄,谵妄的发生率30.83%。入ICU后3天之内发生谵妄的例数30例(81.08%),少数患者谵妄发生在1周以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MAP(<70mm Hg)[OR4.29(1.83-10.08)]、术中出血量[OR2.51(1.11-5.67)]、术中输血量(>1000ml)[OR2.50(1.09-5.76)]、入ICU时血乳酸(>2mmol/L)[OR3.04(1.28-7.22)]、血红蛋白(<80g/L)[OR5.01(1.92-13.06)]及入ICU时MAP(<70 mm Hg)[OR3.47(1.24-9.71)]、机械通气天数[OR4.03(1.65-9.89)]和住ICU天数[OR4.93(2.11-11.48)]与术后谵妄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时血乳酸升高(>2 mmol/L)[OR 4.40(1.49-13.02)]、血红蛋白降低(<80 g/L)[OR6.04(OR1.78-20.55)]和MAP降低(MAP<70 mm Hg)[OR5.97(1.47-24.24)]及住ICU天数延长(>5d)[OR3.46(1.25-9.59)]是严重创伤急诊术后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小结:严重创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相对较高(30.83%),入ICU时的血乳酸升高(>2 mmol/L)、血红蛋白水平下降(<80 g/L)和MAP降低(<70 mm Hg)及住ICU天数延长(>5 d)是严重创伤术后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晓红,孟丽娜,张培培,刘彦慧[3](2021)在《老年心血管手术患者衰弱评估与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血管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衰弱是指体内平衡储备功能减退,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的多维综合征,与年龄增长有着密切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衰弱越来越普遍,并被广泛认为与心血管手术结果密切相关。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衰弱发生率高,且伴有衰弱的患者健康状况恶化的风险及死亡率均增加,因此,衰弱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目前,针对老年心血管手术衰弱的评估及干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国内外接受心血管手术老年人衰弱评估及干预措施进行总结,以说明衰弱评估及有效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袁洁[4](2020)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翻译实践报告 ——以医学科普类文本汉译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医学领域的交流也日益增加。作为国内外医学研究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大众对医学科普类文本的翻译需求日益增加。但由于对医学文本的翻译研究起步较晚,且目前对医学科普类文本英译汉的研究几乎没有,尤其是相关的翻译策略及其方法的研究更是有限,因此对医学科普类文本的翻译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文本来自美国很受欢迎的医疗保健服务网站WebMD,本网站科普类文本旨在用通俗、生动、易懂的语言向大众宣传和普及医学知识,兼具科技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的特点。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在比较中英医学文本特点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次选取翻译实践中的典型例子进行具体分析,对医学科普类文本独特表达方式、英语术语和句子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采用了转化法,省略法,增补法等使得译文符合汉语读者的表达习惯,从而实现了功能对等。探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普类文本翻译中的策略,从而为科技翻译中医学科普类文本的英译汉提供参考。本实践报告共包括五个部分,即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描述、翻译理论概述、文本案例分析和翻译实践总结。译者通过对翻译报告的撰写和理论的研究,发现功能对等理论对医学科普类文本翻译有很强的适应性。在词汇翻译中,要在直译的同时充分考虑语境因素以此实现词汇对等;要将名词化结构、被动语态及长难句分别转化为符合汉语特点的动宾结构、主动语态与简单句,以此达到句法对等;需通过保留或替换连接词,使译文保持应有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实现语篇层面的对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者希望此次翻译实践报告能帮助译者对该专业领域的汉译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世界医学知识及治疗成果的交流和学习,同时也为医学科普类文本翻译提供参考及研究素材。
庄璇[5](2020)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评估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探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风险因素;构建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风险评估体系,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内容框架,为临床护士早期预警瓣膜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生提供科学指导与依据,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成立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研究小组,基于文献回顾、结合临床护理实践,进行小组头脑风暴,初步评估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风险因素,设计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风险因素调查表。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风险因素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筛选术后谵妄患者;先使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瓣膜置换患者发生术后谵妄可能相关的因素,然后以是否发生术后谵妄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发生术后谵妄的因素为自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结合第一部分研究的结果,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制订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风险评估体系调查问卷;运用德尔菲法对国内五家三级甲等医院21名医疗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的风险评估指标及权重,构建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风险评估体系。结果1本次调查共收集212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资料,其中共发生43例术后谵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2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与年龄(P?0.001)、术前心功能不全(P=0.02)、体外循环时间(P?0.001)、同期联合冠脉搭桥(P=0.002)、术中出血量(P=0.003)、过度疼痛(P=0.024)、CSICU滞留时间(P=0.044)有关。因此,年龄、术前心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同期联合冠脉搭桥、术中出血量、过度疼痛、CSICU滞留时间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2德尔菲函询的结果:第一轮专家函询共调查专家21人,专家的积极系数是100%,权威系数是0.86,协调系数是0.21;第二轮函询共调查专家21人,专家的积极系数是100%,权威系数是0.86,协调系数是0.30。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结论1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较高(20.28%),需要引起临床关注。2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术前心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同期联合冠脉搭桥、术中出血量、过度疼痛、CSICU滞留时间。3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3个一级指标包括“个体风险”、“疾病风险”和“医源性风险”。
党志侨[6](2020)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类心脏病[1]。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冠心病患病率为1%(城乡合计),冠心病死亡率在人群总死亡中占比15.2%,在所有心血管病死亡中占比37%。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其中高龄冠心病患者比例也在增加[1]。当前证据显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仍然是大部分多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患者的“金标准”治疗方法[2]。然而高龄、体外循环仍然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3]。同时,高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概率较高,大大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本论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总结并讨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疗效及特点,为在今后工作中更好的开展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提供有临床价值的经验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具有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指征的冠心病患者共126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34例;年龄为(61.4±3.9)岁,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老年组(≥70岁)和对照组(<70岁)。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冠脉搭桥术前准备,术中常规经正中胸骨切口入路,采用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使用心脏表面局部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栓辅助完成手术。分别统计患者术前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合并基础疾病、心脏彩超评估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再血管化桥支数;术后第一天心包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随访,通过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患者心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共126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手术均获得成功。围手术期患者死亡3例,其中老年组2例,对照组1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虽然老年组术前冠脉血管病变支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3.1±0.4与 3.0±0.8,P>0.05),但老年组手术时间(176.5±31.1 min 与 189.2±36.2 min,P<0.05)及血管桥吻合数量(2.8±0.5与3.0±0.6,P<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使用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的比例(87.8%与 92.9%,P>0.05)、术后第一天心包引流量(233.9±52.7 ml 与 212.3±65.6ml,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24.9±15.5 h 与 20.4±12.4h,P>0.05)、ICU 停留时间(31.6±23.9 h 与 25.7±19.0 h,P>0.05)、术后住院时间(14.8±9.3 d与12.6 ± 7.6d,P>0.05)方面均无显着差异。老年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均较低(4.8%与1.1%,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内均无心脏事件死亡,两组术后6月时LVEDD及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1.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够在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安全进行,尤其是高危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2.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不完全血运重建率高,但相对缩短了手术时间,进一步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术后6个月内随访患者预后良好。3.老年高危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早期临床疗效,远期冠脉血管通畅率和死亡率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
孔骞[7](2020)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明确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为医护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减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住院时长和费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升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2019年1月-2019年11月在湖州市某三甲医院接受腹部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的相关住院资料。通过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Embase、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检索有关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进展。中文以“老年患者”、“谵妄”、“急性脑病综合征”、“腹部手术”、“术后谵妄”、“危险因素”、“风险因素”为检索词,英文以“older adults”、“elderly patients”、“delirium”、“acut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abdominal operation”、“Postoperative delirium”、“dangerous factors”、“risk factors”为检索词。参照国内外多项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结果、咨询普外科和麻醉科专家选取可能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利用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和调阅患者纸质病历资料收集相关信息。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资料整理,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则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取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用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将收集到的患者病历信息,将其按照收集的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应用建模队列数据构建模型,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法筛选出进入模型的危险因素,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预测模型中各因子的偏回归系数β值,建立回归方程。采用Hosmer-Lemeshow(H-L)卡方检验来验证模型的符合程度,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与实际发生率之间有显着性差异,符合程度差,反之则说明两者间一致性好;采用验证队列数据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选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curve,AUC)反应预测模型的区分能力,即正确区分开术后谵妄患者与非谵妄患者的能力,AUC越接近1说明模型的区分能力越好。研究结果:在本研究中共收集到有效患者信息资料360份,其中实际发生谵妄的患者为55例,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POD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有12个,分别是年龄、APACHE-Ⅱ评分、高血压、心脏疾病、入院状态、手术级别、睡眠紊乱、感染、机械通气、镇静镇痛药、被动约束、术后环境12个临床变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剩余指标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单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其中的混杂因素。结果显示:年龄[OR=1.180,95%置信区间(1.097-1.269)]、心脏疾病[OR=3.256,95%置信区间(1.121-9.461)]、入院状态[OR=3.415,95%置信区间(1.198-9.740)]、睡眠紊乱[OR=3.333,95%置信区间(1.172-9.478)]4个危险因素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谵妄组与非谵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说明上述4个危险因素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入院状态可能是老年腹部手术患者POD发生的一个标志性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APACHE-Ⅱ评分、高血压、手术级别、感染、机械通气、镇静镇痛药、被动约束、术后环境等因素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之间的相关性。构建的预测模型为P=ex/(1+ex)×100%,e为指数函数,x=-19.521+0.165×年龄+1.181×心脏疾病的赋值+1.228×入院状态的赋值+1.204×睡眠紊乱的赋值。该模型的H-L卡方检验结果?2=5.198,P=0.736(P>0.05),说明该模型对POD的预测概率与实际观测结果之间具有显着差异的检验假设,无统计学意义,我们则认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符合程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0.80.9),95%置信区间(0.736-0.946),P<0.001。当预测模型危险阈值取36.73%,灵敏度与特异度组合最优,其中灵敏度为0.588,特异度为0.956,约登指数0.544。经预测效果检验,结果发现:本预测模型灵敏度为52.9%,特异度为96.7%,准确率为89.8%。对谵妄发生危险进行分级划分,(01分)为低危、2分为中危、(34分)为高危。研究结论:在临床中,有许多因素都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POD的发生有关。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患者年龄、心脏疾病、入院状态、睡眠紊乱是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入院状态可能是老年腹部手术患者POD发生的一个标志性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可预测患者POD发生的概率。通过Hosmer-Lemeshow(H-L)卡方检验、预测效果检验、和ROC分析检验了模型的预测效能。该模型操作简便,可帮助医务人员识别出谵妄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并为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而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陈菊梅[8](2020)在《18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认知障碍证候分布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研究2019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及心脏康复中心冠心病行PCI术患者,探讨PCI术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发病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术后认知障碍提供依据,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选择2019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及心脏康复中心住院患者,所选患者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及PCI手术指针,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择期行PCI术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7天进行MoCA量表测试,同时对患者术后7天进行HAMD量表、HAMA量表测试,采集PCI术后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填写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并进行辨证分型,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应用WPS表格及SPSS23.0对数据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应用构成比或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CI术后认知障碍危险因素。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纳入冠心病行PCI术患者183例,其中发生术后认知障碍患者89例,占比约为48.63%。根据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两组在年龄(≥6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高血压病史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2.两组患者PCI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及合并两者发生,两组焦虑、焦虑合并抑郁统计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发生抑郁有显着差异(P<0.05)。3.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5岁)是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POCD患者MoCA量表认知域中,抽象思维、延迟回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注意力、命名及定向力得分成绩占其项目满分的百分比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48.88%、53.26%、57.98%、59.55%、79.03%、94.38%、97.19%。5.单一独立证候中,脾肾亏虚、瘀阻脑络、痰浊蒙窍出现频次分别为18例(31.58%)、17例(29.82%)、11例(19.30%),其次是热毒内盛6例(10.53%)、腑滞浊流3例(5.26%)、气血不足1例(1.75%)、阴虚阳亢1例(1.75%)。6.两种证候兼见中脾肾亏虚+瘀阻脑络、瘀阻脑络+阴虚阳亢、痰浊蒙窍+瘀阻脑络分别为9例(36.00%)、5例(20.00%)、4例(16.00%)。7.瘀阻脑络、脾肾亏虚、痰浊蒙窍总频次分别为35例(39.33%)、32例(35.96%)、20例(22.47%),其次为阴虚阳亢12例(13.48%)、热毒内盛10例(11.24%),腑滞浊流4例(4.49%)、气血不足3例(3.37%)。结论:1.年龄(≥65岁)是冠心病PCI术后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2.POCD患者可能在抽象思维、延迟回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四项认知功能受损较重。3.POCD患者中医证候以瘀阻脑络、脾肾亏虚、痰浊蒙窍为主。
黄海金[9](2020)在《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烧伤是毁灭性的伤害,通常会导致高发病率、情绪低落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除了紧张的即时护理外,烧伤通常还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多次门诊就诊(换药等)以及多次重建性外科手术和住院治疗,这些与烧伤有关的健康后果通常会给烧伤受害者及其家人带来额外的社会经济负担。热损伤促进组织炎症和疼痛,这是很难控制的。已有研究表明,麻醉和镇痛可以影响大鼠烧伤模型的结果。不同的外周机制似乎与烧伤疼痛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大量的临床前期研究和一些回顾性临床证据表明,麻醉可能损害认知能力。越来越多的临床前期研究证据表明麻醉剂是神经元发育和功能强大的调制器,可能导致有害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氟比洛芬酯是否足以减少烧伤引起的痛觉和炎症,以及对早期认知的影响,阐明氟比洛芬酯治疗大鼠热损伤模型、减轻早期认知功能损伤的分子机理。研究目的:POD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非心脏手术后的老年患者中,POD的发生率为3.6%-28.3%。氟比洛芬酯理论上通过抑制烧伤局部的炎症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减少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氟比洛芬酯对老年SD大鼠烧伤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烧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的防治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实验一:氟比洛芬酯对烧伤大鼠早期认知和炎症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构建老年大鼠烧伤模型,利用HE染色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实验分组为:1)正常对照组(Contro1);2)烧伤模型组(Model);3)氟比洛芬酯低剂量处理组(5mg/kg);4)氟比洛芬酯中剂量处理组(10mg/kg);5)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将各组大鼠(n=6)按上述分组处理,正常对照组不做烧伤处理。建模前30分钟/建模后24h给药,第3天处死大鼠。利用Von Frey法测量各组大鼠在烧伤后12、24、36、48、60、72h的机械痛阈值,评价大鼠疼痛行为学;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HE染色检测各组皮肤和海马组织的病理结果;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CINC-1、IL-6和IL-1β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各组海马组织凋亡的结果。研究结果:模型建造成功。烧伤SD大鼠经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烧伤引起的游滞区组织的表皮层变薄、真皮层结构肿胀、胶原结构改变、局部炎症浸润、组织破坏等损伤倾向有所减轻,并随剂量增加,这一作用更加明显。给予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大鼠机械痛阈值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着。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烧伤使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下降,而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大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有所改善。海马HE染色结果显示烧伤使大鼠海马组织出现病理改变,经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海马病理学改变有所改善,但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TNF-α、CINC-1、IL-6和IL-1β含量都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氟比洛芬酯处理组的TNF-α、CINC-1、IL-6和IL-1β含量都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组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下降最为明显。研究结论:氟比洛芬酯处理后抑制了炎症因子TNF-α、CINC-1、IL-6和IL-1β的表达,缓解痛觉过敏,减轻大鼠早期认知功能损伤。实验二:氟比洛芬酯影响烧伤大鼠早期认知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构建老年大鼠烧伤模型,利用HE染色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实验分组为:1)正常对照组(Control);2)烧伤模型组(Model);3)氟比洛芬酯低剂量处理组(5mg/kg);4)氟比洛芬酯中剂量处理组(10mg/kg);5)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建模前30分钟/建模后24h给药,根据实验一中机械痛阈值的结果,选择造模后48h处死各组大鼠(n=6)。HE染色检测各组皮肤和海马组织的病理结果;qPCR检测各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BDNF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检测各组BDNF、Caspase3、p38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模型建造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并且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组海马组织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并且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及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不显着。研究结论:氟比洛芬酯通过抑制烧伤SD大鼠p38信号通路,使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及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下降,从而减轻大鼠早期认知功能损伤。
傅丽媛[10](2020)在《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与身体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文中认为背景:老年人的高龄化通常伴随着许多疾病的发生,为社会增加医疗、经济等负担。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ANS)功能在老年人中随年龄增加呈现逐渐衰退的状态,且与许多老年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相关。以肌肉力量,步行速度,平衡功能为主的身体活动能力下降在老年人中同样普遍存在,与多种疾病相关,以进行性衰退为特点。在老年人中,尤其是在老年人不同状态下,两者的相关性目前还尚无定论,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为临床相关预防、康复治疗提供参考。目的:本研究目的是研究老年人ANS功能与身体活动能力(包括肌肉力量,步行速度,平衡功能等)在老年人健康状态、以及重症疾病状态下的相关性。1.探究中国社区居住的健康老年人ANS功能可能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与身体活动能力的相关性;2.通过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探索ANS功能与身体活动能力的关系;3.我们观察老年人重症疾病状态下(心血管疾病手术这一体力消耗大,体能快速变化状态下的低身体功能水平状态),观察ANS功能与身体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人群包括中国天津社区居住的老年人,入组年龄均在60岁及以上。我们使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睡眠这两个公认的较好反应ANS功能的指标进行研究。其中HRV以LF/HF(低频/高频)指标为主(其他包括SDNN,RMSSD,LF,HF等),将其按照人群数值的三等分划分为低中高三组。睡眠以睡眠时长为主要研究指标,按照<7h(短时间),7-8h(中等),>8-9,>9h(长时间)进行分组。总计收集老年人1722人,平均年龄为65.4±5.8岁,其中男性占48.3%。我们将握力,4米步行速度,TUGT作为测量指标分别评估肌肉力量,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在基线数据中,我们全面的观察了老年人生活习惯、营养、运动情况、心理状况、健康状态等对HRV和睡眠时长的影响,以及HRV、睡眠时长和身体活动能力的相关性,并回顾了3年数据,发现可能影响HRV及睡眠时长的危险因素,随后进行3年跟踪随访,观察睡眠时长对于疾病、身体活动能力的影响。为补充HRV的纵向跟踪数据结果,我们又测量了HRV和身体活动能力在老年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情况,观察了术前HRV对术后身体活动能力变化的影响。结果:1.在本研究观察中,LF/HF作为反映ANS平衡的主要指标,与许多危险因素,如老年人群年龄,丧偶,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肾病,握力等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与中等ANS功能相比,高LF/HF组呈现较高的握力24.8(23.4-26.1)kg和较长的TUGT时长9.1(8.7-9.6)s,低LF/HF组呈现较低的握力22.7(21.3-24.0)kg,睡眠时长方面,普遍存在睡眠时长与身体活动能力的相关性。2.HRV与身体活动能力的回顾性研究发现,与中等ANS功能相比,低LF/HF组和高LF/HF组与握力下降呈现倒U型相关,-11.15(-12.68,-4.29)%,-5.52(-10.68,3.31)%,-10.91(-12.87,-3.38)%。进一步校正发现,低LF/HF组握力显着性下降-13.62(-17.42,-3.69)%。而睡眠与身体活动能力的回顾性研究未发现相关性。在睡眠与身体活动能力的前瞻性研究中,与中等睡眠时间组相比,短时间睡眠组肌肉质量有显着性下降-9.96(-13.63,-5.86)%,短时间和长时间睡眠与新发跌倒风险呈U型相关(OR;95%CI),3.67(2.59,5.42),1.24(0.73,2.01),2.35(1.29,3.52)。且长时间睡眠增加死亡风险3.46(1.37,6.23)。3.我们在老年人冠心病外科手术患者中观察握力变化率的预测价值,使用AUC分析发现握力恢复值(0.837,P<0.001)与心外科术后并发症有显着性差异,分界点为83.92%,随后根据该切点值分组,在较差握力恢复组中,HRV整体比正常握力组低,以SDNN(31.70±18.57 vs.47.72±29.37,P=0.027),HF(98.81±57.71 vs.212.82±82.12,P=0.024),LF(101.55±45.04 vs.210.57±145.05,P=0.015)尤为显着。在握力恢复较差组中,LF/HF比值较正常组高(4.23±3.63vs.2.07±1.63,P=0.004)。结论:我们发现老年人ANS功能有很多危险因素,尤其与多种老年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相关,与中等ANS功能相比,过低或过高的ANS功能与握力,平衡功能等身体活动能力相关。此外,ANS功能异常还会引起老年人骨骼肌质量的显着性下降,跌倒的风险增加,老年人的死亡率增加。建议临床工作中可将睡眠这一生活方式作为潜在途径,可能会改善ANS与体能关系,有利于早期筛查老年人疾病,预防病情恶化或出现并发症。在心外科手术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握力恢复差的老年患者出院后30天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较差的ANS功能与围术期较差的握力恢复相关,继而影响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一发现为临床早期发现和预防体能下降提供参考。
二、7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手术后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手术后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期间谵妄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相关概念 |
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危重症患者术后谵妄的早期识别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机械通气危重病患者谵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危险因素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严重创伤急诊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危险因素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危重病患者谵妄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老年心血管手术患者衰弱评估与护理干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衰弱与心血管手术的关系 |
2 老年心血管术前合并衰弱的评估 |
2.1 客观评估 |
2.2 主观评估 |
3 接受心血管手术合并衰弱的老年患者相关护理干预措施 |
3.1 运动干预 |
3.2 营养治疗措施 |
3.3 心理护理 |
3.4 其他护理干预措施 |
4 小结 |
(4)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翻译实践报告 ——以医学科普类文本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1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1.2 Objective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Chapter2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dure |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2.1.2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2.2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Task |
2.2.1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
2.2.2 Translation Techniques Selected |
2.2.3 Translation Plans Made |
2.3 Translation Process |
2.4 Measures Taken after the Translation Task |
2.4.1 Quality Control of the Target Text |
2.4.2 Evaluations from the Customers |
Chapter3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
3.1 Brief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3.2 Key Point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3.3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o the Translation of Popular MedicalScience Text |
Chapter4 Case Study |
4.1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and Their Solutions |
4.1.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
4.1.2 Translation of Nominalized Stucture |
4.2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 Level and Their Solutions |
4.2.1 Translation of Passive Voice |
4.2.2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icated Sentences |
4.3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at Textual Level and Their Solutions |
4.3.1 Cohesion and Coherence Between Sentences |
4.3.2 Cohesion and Coherence Between Paragraphs |
Chapter5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Ⅰ Glossary |
AppendixⅡ Source Text |
AppendixⅢ Target Text |
Achievements |
(5)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风险因素分析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工具 |
4 病例分组 |
5 研究变量及重要变量的定义、主要诊断标准 |
6 统计学方法 |
7 质量控制 |
8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现状 |
2 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
3 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指标筛选标准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半结构化访谈结果 |
1.1 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的现状 |
1.2 预防术后谵妄发生的现状 |
2 成人心脏果 |
2.1 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系数 |
2.2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2.3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
2.4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缩略词表 |
致谢 |
(6)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4.1 分析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以及构建预测模型 |
1.4.2 模型验证 |
1.5 技术路线 |
2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
2.1 研究目的 |
2.2 对象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样本量 |
2.2.2 研究对象 |
2.2.3 选取临床变量 |
2.2.4 术后谵妄诊断标准 |
2.2.5 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 |
2.2.6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一般情况 |
2.3.2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
2.3.3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2.3.4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的建立 |
2.4 讨论 |
2.4.1 年龄、心脏疾病、入院状态、睡眠紊乱是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2.4.2 某些腹部术后谵妄危险因素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
2.5 小结 |
3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的验证 |
3.1 研究目的 |
3.2 对象与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3.3 结果 |
3.3.1 建模组与验证组患者基本信息资料的比较 |
3.3.2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
3.3.3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的验证 |
3.3.4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检验 |
3.3.5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危险分级划分 |
3.3.6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危险预测模型使用说明 |
3.4 讨论 |
3.4.1 疾病预测模型的概述 |
3.4.2 构建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危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 |
3.4.3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危险预测模型阈值取36.73%时,灵敏度与特异度组合最优 |
3.4.4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检验准确率为89.8% |
3.4.5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危险分级划分是临床医务人员进一步诊疗护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
3.4.6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危险预测模型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
3.5 小结 |
4 全文总结 |
4.1 主要研究结果 |
4.1.1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危险预测模型 |
4.1.2 选取ROC曲线检验了模型的鉴别效能 |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8)18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认知障碍证候分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西医研究进展 |
2 中医研究概况 |
3 发展趋势 |
4 存在问题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9)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背景 |
研究意义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1 烧伤 |
1.2 严重烧伤对认知的影响 |
1.2.1 烧伤治疗过程中麻醉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
1.2.2 烧伤引起的炎症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
1.3 烧伤疼痛管理 |
1.3.1 疼痛管理的问题 |
1.3.2 烧伤疼痛的治疗 |
1.3.3 未来的疼痛目标和考虑因素 |
1.4 本研究选择氟比洛芬酯的原因 |
第二部分 氟比洛芬酯对烧伤大鼠早期认知和炎症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技术路线图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3.2 实验动物 |
2.4 实验数据统计 |
2.5 结果 |
2.5.1 HE染色判断模型 |
2.5.2 疼痛行为学改变 |
2.5.3 Morris水迷宫结果 |
2.5.4 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病理结果 |
2.5.5 各组TNF-α、CINC-1、IL-6和IL-1β表达结果 |
2.5.6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结果 |
2.5.7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结果 |
2.6 讨论 |
2.7 结论 |
第三部分 氟比洛芬酯影响烧伤大鼠早期认知的分子机制 |
3.1 引言 |
3.2 技术路线图 |
3.3 材料与方法 |
3.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3.2 实验动物 |
3.4 实验数据统计 |
3.5 结果 |
3.5.1 HE染色判断模型 |
3.5.2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基因mRNA表达水平 |
3.5.3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蛋白的表达 |
3.5.4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p38和p-p38蛋白的表达 |
3.6 讨论 |
3.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1. POCD的临床诊断 |
2. POCD的发病机制与相关学说 |
2.1 炎症反应 |
2.2 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降低 |
2.3 突触修饰假说 |
2.4 蛋白异常学说 |
3. POCD与循环标致物 |
3.1 炎性因子 |
3.2 S-100蛋白 |
3.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 |
3.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n factor, BDNF) |
3.5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 |
3.6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等位基因 |
3.7 微RNA(microRNA, miRNA) |
3.8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
3.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 |
POCD的影响因素 |
1. 疼痛与镇痛 |
2. 麻醉药 |
3. 麻醉方式 |
4. 年龄 |
5. 手术因素 |
6. 麻醉深度 |
7. 其他因素 |
治疗与预防 |
1. 右美托咪定 |
2. 利多卡因 |
3. 乌司他丁 |
4. 磷酸肌酸钠 |
5. 环氧酶抑制剂 |
6. 中医药方面 |
小结 |
参考文献 |
(10)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与身体活动能力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我国社区居住老年人ANS功能的特点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评估及测量方法 |
1.1.3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基线特征 |
1.2.2 相关因素分析 |
1.3 讨论 |
1.3.1 ANS功能与老年人基本情况 |
1.3.2 ANS功能与老年疾病 |
1.3.3 ANS功能与身体活动能力 |
1.3.4 优势与局限性 |
1.4 小结 |
二、我国社区居住老年人ANS功能与身体活动能力纵向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回顾性研究结果 |
2.2.2 前瞻性研究结果 |
2.3 讨论 |
2.3.1 ANS功能与肌肉质量下降的关系 |
2.3.2 ANS功能与身体活动能力的关系 |
2.3.3 ANS功能与跌倒风险之间的关系 |
2.3.4 ANS功能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
2.3.5 其他因素与ANS功能之间的关系 |
2.3.6 优势和限制性 |
2.4 小结 |
三、心外科手术患者ANS功能与身体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评估及测量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3.1 握力恢复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
3.3.2 这种关系中的潜在因素 |
3.3.3 ANS功能与握力恢复之间的关系 |
3.3.4 有效临床指标的切点值 |
3.3.5 优势和限制性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老年人疾病与身体活动能力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7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手术后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期间谵妄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杨继娟.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机械通气危重病患者谵妄危险因素研究[D]. 田惠玉.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老年心血管手术患者衰弱评估与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张晓红,孟丽娜,张培培,刘彦慧. 中国医药导报, 2021(03)
- [4]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翻译实践报告 ——以医学科普类文本汉译为例[D]. 袁洁.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D]. 庄璇. 青岛大学, 2020(01)
- [6]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D]. 党志侨. 山东大学, 2020(02)
- [7]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D]. 孔骞.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8]18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认知障碍证候分布的研究[D]. 陈菊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9]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黄海金. 南昌大学, 2020(08)
- [10]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与身体活动能力的相关性[D]. 傅丽媛.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