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膳食纤维与癌肿发生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孙金珂[1](2020)在《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5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组(EIEN组,25例)、早期标准型肠内营养支持组(EEN组,25例)及延迟肠内营养支持组(DEN组,25例)。术后分别予相应营养支持,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晨起抽取外周静脉血样本,检测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和营养指标[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细胞免疫指标比较结果EIEN组与EEN组、DEN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无显着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营养支持后,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CD3、CD4高于E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CD3、CD4及CD4/CD8均显着高于D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则显着低于D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体液免疫指标比较结果EIEN组与EEN组、DEN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Ig A、Ig M及Ig G指标无显着差异,各项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营养支持后,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Ig A、Ig G高于E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Ig A、Ig M、Ig G均显着高于D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营养指标比较结果EIEN组与EEN组、DEN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TP、PA、ALB、TF指标无显着差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营养支持后,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TP、PA、ALB高于E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F虽高于EEN组,但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EIEN组患者术后第7天TP、PA、ALB、TF指标较DEN组显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行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水平及营养状态效果更佳,可作为现阶段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方式。
王建军[2](2020)在《细菌纤维素降脂作用研究及在膳食纤维酸乳饮料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具有良好的持水性、复水性及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同时也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吸附有毒物质等功能,目前在国内外均受到了广泛关注,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利用菌株Acetobacter xylinum发酵制备膳食纤维BC,对其性能及体外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BC对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的改善作用,对其减脂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以BC为原料制备了 BC酸乳饮料,并对其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菌株Acetobacter xylinum发酵制备BC,对BC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X 射线衍射(Diffraction of X-Rays,XRD)、热重(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zer,TGA)、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持水力(Water Holding Capacity,WHC)研究;通过体外模拟胃肠环境研究了 BC对胆固醇、胆酸钠、不饱和油脂、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结果表明:BC具有致密层状结构以及清晰的纤维束三维网状结构,也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及结晶度,BC的持水力为68± 1.80 g/g,酸性条件下,BC对胆固醇的吸附量为9.879 mg/g,中性条件下,BC对胆固醇的吸附量为11.910mg/g;2 g/L胆酸钠条件下,BC对胆酸钠的吸附量为11.791 mg/g,3 g/L胆酸钠条件下,BC对胆固醇的吸附量为16.149 mg/g;中性条件下,BC对不饱和油脂的吸附量为238.337 mg/g;酸性条件下,BC对Cr6+的吸附量为1.809 mg/g,中性条件下,BC对Cr6+的吸附量为0.304 mg/g;酸性条件下,BC对Pb2+的吸附量为1.525 mg/g,中性条件下,BC对Pb2+的吸附量为0.661 mg/g。说明BC在体外模拟胃肠环境下对胆固醇、胆酸钠、不饱和油脂、重金属离子均有一定的吸附量。(2)研究了 BC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BC可以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对于高脂血症异常血脂水平的调节起到了良好的作用;BC还可以起到调节小鼠体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水平,具有调节肝脏功能的作用;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BC对于高脂血症小鼠肝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BC干预组在门水平上明显改善了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活动,使得Bacteroidetes丰度有所上升、Firmicutes丰度及Proteobacteria丰度都有所下降;BC干预组均有效地改善了宿主肠道微生物菌群在属水平的变化,与PG组相比,HDG组的Lactobacillus丰度大幅度提升且Lachnospiraceae与Prevotellaceae总体丰度也大幅下降,总的来说BC对于肠道微生物菌群活动影响是有益的。(4)以新鲜生牛乳为原料,添加BC发酵制备BC酸乳饮料。利用SEM对产物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同时研究了环境应力对其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C酸乳饮料最优制备工艺为:发酵乳含量为35%、BC的添加量为3%、复配稳定剂CMC/黄原胶=1:1,复配稳定剂总量为0.5%。此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BC酸乳饮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于酸乳饮料品质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明确了 BC膳食纤维特性及体外降脂能力;初步探明了 BC改善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的作用及机理;得到了 BC酸乳饮料的最优制备工艺,同时明确了环境应力对BC酸乳饮料稳定性能的影响。论文的完成为BC基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及技术依据,扩大BC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同时为居民健康饮食及疾病预防提供新的膳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王亚男[3](2019)在《小麦种质资源膳食纤维的鉴定和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本研究以5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酶-重量法进行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研究了小麦11个主要农艺性状和膳食纤维含量,得到了小麦品种间膳食纤维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不同种类的膳食纤维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高膳食纤维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显着,测量的总膳食纤维(TDF)、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和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在不同品种(系)间也存在显着差异。这说明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2、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对丰富。株高、株有效穗数、穗长、小穗数、有效小穗数、穗结实粒数、小穗粒数、籽粒饱满度、单株籽粒重、种皮厚度、千粒重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14.43、48.62、11.43、9.30、10.52、19.13、12.43、4.56、57.45、16.90、7.59,变幅为:4.56%~57.45%。多样性指数分别为(H’)分别为:2.0090、1.9153、2.0075、2.0542、2.0096、1.9626、2.0262、0.5265、1.8524、1.8809、2.1753,变幅为:0.5265~2.1753。3、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农艺性状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株有效穗数、穗长、小穗数、穗结实粒数、有效小穗数、小穗粒数与单株籽粒重之间达到极显着的正相关水平;种皮厚度与株高之间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株高与有效小穗数、单株籽粒重,千粒重与小穗数、籽粒饱满度之间达到显着的负相关水平;株高与穗结实粒数,种皮厚度与株有效穗数、穗结实粒数、单株籽粒重之间呈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种皮厚度与穗长、小穗数、有效小穗数之间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4、小麦品种的膳食纤维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总膳食纤维含量最大为20.25g/100g,最小为12.86 g/100g;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最大为17.37 g/100g,最小为9.75g/100g;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最大为4.76 g/100g,最小为1.26 g/100g。根据膳食纤维含量进行聚类分析,把50个供试小麦品种分为三类(可看作为低、中和高膳食纤维含量),分别有20、28和2个品种,各占40%,56%,4%。5、农艺性状与膳食纤维含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有效小穗数与总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之间达到显着的正相关水平;千粒重与总膳食纤维含量之间达到显着的负相关水平;籽粒饱满度与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之间达到极显着的正相关水平。6、研究结果筛选出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的品种是N276、10-59;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最高的是N276、10-194;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最高的是N74、H12。
王晓晶,杨亚茹,褚盼盼[4](2019)在《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吸附的特性》文中指出以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为试验材料,以胆固醇的吸附量为指标,通过对胆固醇浓度、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添加量、时间、温度对胆固醇吸附效果影响的研究,旨在确定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吸附特性和吸附作用机理。经测定,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持水性(0.440 g/g)和溶胀性(2.367 mL/g)。正交试验得出,其最佳吸附条件为胆固醇浓度4.0 mg/mL、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添加量0.05 g、吸附时间90 min、吸附温度40℃,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吸附量为44.634 mg/g。经正交优化,其吸附量提高了2.25倍。经研究,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吸附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冀冰[5](2017)在《高膳猕猴桃咀嚼片的研制及其通便功能的研究》文中指出由于现代膳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量减少,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便秘等肠道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通过饮食方式改善肠道健康、缓解便秘症状已成为食品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证明,猕猴桃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等功能成分,能够发挥显着缓解便秘的功效;因此,其对肠道组织健康的积极作用也备受关注。但是,新鲜猕猴桃成熟期短、易变质,而传统罐头、果汁等加工工艺往往导致其营养品质降低。因此,探究有效工艺提高猕猴桃食品的便携性并最大程度保持其营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海沃德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微囊化包埋猕猴桃果实,酶解、干法改性猕猴桃果渣中膳食纤维,制备得到高膳猕猴桃超微粉,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功效验证,探究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干预缓解便秘的功效,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备以高膳猕猴桃超微粉为主要原料的感官品质良好的高膳猕猴桃咀嚼片。主要结论如下:(1)制备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并减少猕猴桃营养成分损失。通过果实部分的微囊化和果渣的膳食纤维改性,充分利用了猕猴桃的全果。采用γ-环状糊对果实果汁进行微囊化包埋,维生素C、芦丁、儿茶素的保存率分别为83.3%、81.9%、88.3%,能够有效避免猕猴桃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氧化等因素造成的维生素、多酚类化合物等成分的流失。对果渣膳食纤维进行研磨改性,能够提高膳食纤维含量,使其颗粒小且粒度分布较均匀,显着增加了膳食纤维的持水力、结合水力、持油力、膨胀力等理化功能特性,大大增加了人体对猕猴桃膳食纤维的利用率。高膳猕猴桃超微粉中充分保留了猕猴桃中的维生素、多酚类化合物、微量元素以及具有功能作用的膳食纤维,有利于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具有预防或改善慢传输性便秘的功能。(2)验证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对便秘具有缓解作用。便秘小鼠饲喂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后,小鼠的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和小肠推进率分别提高了3.54、2.77和2.75倍。高膳猕猴桃超微粉能够有效改善便秘小鼠的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和肠道蠕动能力,增强便秘小鼠肠道上皮细胞健康程度。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对小鼠便秘的缓解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P物质含量实现的。(3)研制出品质可靠的高膳猕猴桃咀嚼片。高膳猕猴桃咀嚼片的最优配方:高膳猕猴桃超微粉添加量为60%、甘露醇∶柠檬酸添加量比为5∶1、低聚果糖添加量为7.5%、微晶纤维素添加量为6%。高膳猕猴桃咀嚼片理化指标:片重0.3 g,片厚2.5 mm,含水量2.7%,硬度4.63 kg/mm2。高膳猕猴桃咀嚼片感官评价:咀嚼片呈浅绿色,色泽分布均匀;外形完整,薄厚均匀,表面光滑平整,质地均匀,结构紧密;有猕猴桃香味和低聚果糖的清香,口感酸甜可口,口感细腻。以上结果表明,本实验充分利用了猕猴桃的全果,高膳猕猴桃超微粉的加工工艺避免了猕猴桃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氧化等因素造成的维生素、多酚类化合物等成分的流失;制备的高膳猕猴桃超微粉膳食纤维含量高,颗粒小且粒度分布较均匀,大大增加了人体对猕猴桃膳食纤维的利用率。以高膳猕猴桃超微粉为原料制备的咀嚼片,经口服咀嚼后易分散、易吸收,既具有改善便秘的功能,又具有质量稳定、服用方便、口感与风味突出的优点。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同样可以作为其健康食品、功能食品的原、辅料,为猕猴桃的深加工及高膳猕猴桃超微粉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科学依据。
徐铭,张彩霞[6](2015)在《膳食纤维摄入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膳食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膳食纤维影响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将对膳食纤维摄入与各种常见恶性肿瘤发病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系统回顾。方法检索发表的相关文献,特别是meta分析,对其结果进行汇总。结果有较为充足的证据表明高膳食纤维摄入与乳腺癌发病存在负相关,而与其他肿瘤的关系尚不明确。少量的预后研究提示膳食纤维可能与乳腺癌、结直肠癌的预后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关于膳食纤维与其他肿瘤的相关关系及膳食纤维对肿瘤预后的影响,尚需国内外更多高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来加以确认。
程音[7](2015)在《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的物理特性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掌握我国不同地区常用不同品种的谷豆(包括小麦、高粱、黄豆、大麦、玉米及谷豆组合)中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DF)的含量、物理特性的差异;(2)熟悉小麦、高粱、黄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实验大鼠的影响,提出不同来源的膳食纤维改善实验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差异;(3)了解单一小麦、单一高粱、单一黄豆和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抵抗实验大鼠的作用及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1)用酶-化学法提取我国不同地区常用不同品种的全谷物小麦、全谷物大麦、全谷物高粱、全谷物玉米、全谷物黄豆及谷豆组合的膳食纤维,按国标法测定其物理特性,包括膳食纤维含量、持水力、膨胀力、不饱和脂肪酸吸附力、饱和脂肪酸吸附力、胆固醇吸附能力。(2)70只雄性实验大鼠按照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N)、高脂模型组(H)、小麦膳食纤维组(W)、高粱膳食纤维组(K)、黄豆膳食纤维组(S)、谷豆组合膳食纤维组(C)、阳性药物(银杏叶提取物)组(P)。采用预防干预的方法连续喂养12周,每4周尾静脉采血1次,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第12周实验结束后,颈椎脱臼处死SD大鼠,股动脉取血测定其FBG、INS、TC、TG、 HDL-C、LDL-C、游离脂肪酸(FFAs)、糖化血红蛋白(GHbAIc)、脂肪因子、抗氧化能力、炎性因子水平;检测肝脏组织、心脏组织、小肠组织、胰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不同膳食纤维对各组大鼠肝脏、小肠、骨骼肌、脂肪组织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瘦素(Lep)、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葡萄糖转运子2(GLUT-2)、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膳食纤维Na+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α-糖苷酶、MPK-α、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a)、PI-3k、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GLUT-2、GLUT-4、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结果:(1)我国不同地区常用不同品种的全谷物小麦、全谷物黄豆、全谷物高粱、全谷物大麦、全谷物玉米及谷豆组合中均含有丰富的DF;不同品种黄豆中于氏5号黄豆DF含量14.49g/100g最高,不同品种小麦中周麦16号小麦DF含量8.63g/100g最高,不同品种高粱中晋杂12号高粱DF含量7.33g/100g最高,不同品种大麦中云大麦7号DF含量8.92g/100g最高,不同品种玉米中郑单18号DF含量4.92g/100g最高;谷豆组合DF平均含量16.56g/100g>黄豆DF平均含量12.42g/100g>大麦DF平均含量8.44g/100g>小麦DF平均含量8.08g/100g>高粱DF平均含量6.26g/100g>玉米DF平均含量4.71g/100g。(2)对血糖、血脂的影响高脂模型组(H)大鼠的体重、内脏重量、FBG、FINS、HOMA-IR、TG、TC、FFAs、 GHbalc、LDL-C、HDL-C与阴性对照组(N)相比明显升高(P<0.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不同来源的膳食纤维和阳性药物对照组(P)大鼠的体重、内脏重量、FBG、FINS、 HOMA-IR、TG、TC、FFAs、GHbalc、LDL-C水平与高脂模型组(H)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3)对脂肪因子的作用脂联素(ADP)与阴性对照组(N)相比,高脂模型组(H)显着下降(P<0.05);与高脂模型组(H)ADP相比,不同膳食纤维组和阳性药物组(P)的ADP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N)大鼠瘦素(Leptin)、抵抗素(Res)相比,高脂模型组(H)显着升高(P<0.05);与高脂模型组(H)大鼠Leptin、Res相比,不同膳食纤维组和阳性药物组(P)Leptin、Res显着降低(P<0.05)。与阳性药物组(P)相比,谷豆组合膳食纤维组(C)无显着性差异(P>0.05)。(4)对炎性因子的作用与阴性对照组(N)大鼠炎性因子相比(包括血清、肝脏、小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高脂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不同膳食纤维组和阳性药物组(P)的血清、肝脏、小肠的hs-CRP、TNF-α、IL-6无显着差异(P>0.05)。与高脂模型组大鼠相比,不同膳食纤维组和阳性药物组(P)血清、肝脏、小肠hs-CRP、TNF-α、IL-6显着降低(P<0.05)。(5)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与阴性对照组(N)相比,高脂模型组(H)小肠a-糖苷酶、GLUT-2、SGLT-1、脂肪组织的瘦素(Leptin)基因表达升高(P<0.05);与高脂模型组(H)相比,不同膳食纤维组和阳性药物组(P)α-糖苷酶、葡萄糖转运子(GLUT-2)、SGLT-1瘦素(Leptin)基因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阴性对照组(N)相比,高脂模型组(H)肝脏、骨骼肌AMPK-α、PI3K、IRS-1、GLUT-4基因达降低(P<0.05);与高脂模型组(H)相比,不同膳食纤维组和阳性药物组(P)AMPK-α、PI3K、 IRS-1、GLUT-4基因表达显着升高(P<0.05)。但综合而言,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小肠α-糖苷酶、葡萄糖转运子,脂肪组织瘦素,肝脏、骨骼肌AMPK-α、PI3K、IRS-1、GLUT-4、基因调控较好。(6)对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与阴性对照组(N)相比,高脂模型组(H)小肠α-糖苷酶、GLUT-2、SGLT-1、脂肪组织的瘦素(Lepti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高脂模型组(H)相比,不同膳食纤维组和阳性药物组(P)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但综合而言,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小肠α-糖苷酶、GLUT-2、 SGLT-1、脂肪组织的瘦素(Leptin)蛋白调控最好。与阴性对照组(N)相比,高脂模型组(H)肝脏AMPK-α、P-AMPKα、PI3K、GLUT-2、PACCs脂肪组织GLUT-4、骨骼肌GLUT-4、 AMPKα、P-AMPKα、IRS-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高脂组(H)相比,不同膳食纤维组和阳性药物组(P)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但综合而言,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小肠α-糖苷酶、葡萄糖转运子,脂肪组织瘦素,肝脏、骨骼肌AMPK-α、PI3K、IRS-1、GLUT-4的蛋白表达调控较好。结论:(1)我国常用小麦、大麦、高粱、玉米、黄豆以及谷豆组合中均富含膳食纤维,不同谷物之间有一定的地域差异,而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可以综合单一来源膳食纤维物理特性的优点,在持水力、膨胀力、不饱和脂肪酸吸附力、饱和脂肪酸吸附力、胆固醇吸附力等检测指标上优于其他单一谷物。(2)不同来源的膳食纤维均具有改善高脂膳食诱导的动物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糖、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水平,调节抗氧化因子、脂肪因子和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缓解脂毒性,改善胰岛素抵抗。(3)本研究主要观察不同来源膳食纤维对AMPK信号通路的调控,检测通路中的Leptin,及ACC, GULT4, IRS-1的mRNA及蛋白表达调控,膳食纤维能够上调AMPK,AMPK表达下降或是活性的下降导致了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单一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通过对以上AMPK信号通路中元件的影响,改善了实验大鼠肝脏、脂肪及骨路肌组织的胰岛素抵抗,综合而言,谷豆组合膳食纤维比其他单一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抵抗起到了更好的改善作用。
郭军玲[8](2014)在《4种膳食纤维的生物活性比较及经P13K通路改善HepG2细胞IR机制探讨》文中指出目的:(1)提取全谷豆复合包、全大豆、全谷物小麦、全谷物玉米中膳食纤维,了解其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不同;(2)观察单一和复合膳食纤维对高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影响,掌握4组膳食纤维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差异;(3)探讨单一和复合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初步探明其作用机制。方法:(1)用酶-化学法提取全谷豆复合包、全大豆、全谷物小麦、全谷物玉米中的膳食纤维;(2)按国标法测定4种膳食纤维的含量和组成,测定4种膳食纤维的膨胀率、持水力、不饱和脂肪(花生油)吸附力、饱和脂肪(猪油)吸附力、胆固醇吸附能力和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比较其物理性质,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3)使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通过MTT法,结合葡萄糖消耗量、糖原累积量以及细胞中甘油三酯(TG)含量的测定,确定建立体外胰岛素抵抗模型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浓度;(4)检测各组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影响。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全谷豆复合包膳食纤维组、全大豆膳食纤维组、全谷物小麦膳食纤维组、全谷物玉米膳食纤维组,培养液中加入各组膳食纤维进行干预,干预后测定各组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糖原含量、TG含量和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以及糖代谢指标丙酮酸激酶(PK)的活力。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PKB/Akt)、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脂肪酸合成酶(FAS)的含量;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PK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脂肪酸合成酶(FAS)的nRNA表达;通过PI3K的抑制剂WT预处理抑制Akt蛋白磷酸化后,进一步观察各组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影响。结果:(1)全谷豆复合包、全大豆、全谷物小麦、全谷物玉米均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全大豆膳食纤维(DF)的持水力和膨胀力最好,全谷豆复合包DF次之,全谷物小麦DF和全谷物玉米DF较差;全谷物小麦DF的油脂吸附能力最好,全谷豆复合包DF次之,全大豆DF和全谷物玉米DF较差;全谷豆复合包DF的胆固醇的吸附能力最好,全大豆DF次之,全谷物小麦DF和全谷物玉米DF较差;全谷豆复合包DF的葡萄糖透析延迟能力在6个时间点中有4个时间点都表现最好。总体来看,全谷豆复合包DF均具有更好的葡萄糖透析延迟能力和胆固醇吸附能力,较好的持水力、膨胀力和油脂吸附能力,说明全谷豆复合包膳食纤维可以综合单一来源膳食纤维的优点。(2)浓度为150mmol/L葡萄糖作用HepG2细胞24h时,细胞葡萄糖的消耗量显着降低,糖原含量显着下降,TG含量显着升高,是诱导HepG2细胞形成胰岛素抵抗的最佳浓度;(3)与模型组相比,200μg/mL的膳食纤维对高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作用24h对细胞活性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因此将200μg/mL的膳食纤维干预24h确定为干预条件。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①膳食纤维显着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P<0.05);②糖原含量显着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③显着降低了细胞中TG的含量(P<0.05);④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⑤升高了SOD含量(P<0.05);⑥丙酮酸激酶活力明显升高(P<0.05);⑦p-Akt、p-GSK-3β、FAS含量显着降低(P<0.05)。实验结果表明,单一和复合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抵抗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复合膳食纤维的改善作用更为全面;(4)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细胞内Akt、GSK-3β基因表达显着增高(P<0.05),FAS基因表达显着降低(P<0.05)。未经抑制剂WT处理组比处理组改善效果明显,提示高糖诱导的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PI3K/Akt信号通路受到抑制,膳食纤维可以通过此通路起到改善作用,且复合膳食纤维组比单一膳食纤维组作用明显。结论:(1)全谷豆复合包、全大豆、全谷物小麦、全谷物玉米均富含膳食纤维,而全谷豆复合包膳食纤维可以综合单一来源膳食纤维性质的优点,在持水力、膨胀力、油脂吸附力、胆固醇吸附能力及葡萄糖透析延迟能力方面具有更好的综合能力;全谷豆复合膳食纤维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2)150mmol/L的葡萄糖作用HepG2细胞24h可形成理想的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3)4组膳食纤维均能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一定程度上保护细胞正常的糖脂代谢功能,且复合膳食纤维组比单一来源膳食纤维组具有更好的综合作用;(4)未经抑制剂WT处理组比处理组对HepG2细胞PI3K/Akt通路中Akt、GSK-3β、FAS的改善效果更明显,提示高糖诱导的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PI3K/Akt信号通路受到抑制,而膳食纤维可能通过此通路起到对Akt、GSK-3β、FAS的改善作用。
阿依姑丽·艾合麦提[9](2012)在《野山杏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其降血脂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野山杏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of WildApricot,WAIDF)的得率、溶胀性和持水力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对酸法、碱法、酸碱处理法和酶解法提取WAIDF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优选出酸法、碱法、酸碱处理法和酶解法提取WAIDF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测定WAIDF对脂肪酸、胆固醇和胆酸钠的吸附量,研究WAIDF体外对脂肪、胆酸钠和胆固醇的吸附作用,考察其对脂肪摄入和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采用脂肪乳剂灌胃的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同时每天灌胃WAIDF(1.2、2.4g·kg-1)和血脂康(0.2g·kg-1),连续给药干预8wk,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水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肝脏病理学变化,同时测定肝脂酶(LPL)、脂蛋白脂酶(HL)和脂肪酶(LPS)等脂类代谢酶,来考察WAIDF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抗氧化能力以及保护肝脏作用的影响。得出试验结果如下:1、酸法提取WAIDF的料液比1:10、酸液浓度3%、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80min,得率25.4%、持水力12.0、溶胀性6.5、纯度为43%;碱法提取WAIDF的料液比1:10、碱液浓度10%、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20min、得率24.7%,持水力13.36、溶胀性7、纯度56%;酸碱共处理法提取WAIDF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碱处理料液比1:10、处理时间30min、碱浓度10%,酸处理料液比1:10、处理时间90min、得率16.5%,持水力33.2、溶胀性10.4、纯度79%;酶法提取WAIDF的料液比为1:20、淀粉酶的用量0.125g、酶解温度30℃、酶解pH为4,蛋白酶用量为0.01g、酶解温度40℃、酶解pH4,得率为19.7%、持水力为38.6、溶胀性12、纯度为88%。通过比较几种提取方法的得率、WAIDF的持水力、溶胀性、纯度指标认为:酸碱共处理法较单用酸处理或单用碱处理时的得率低,但溶胀性、持水力和纯度较高,质量较好;酶解法提取WAIDF得率、溶胀性、持水力及纯度较酸碱共处理法高、品质好。但酸碱共处理法提取WAIDF的成本低、操作方便、对设备要求低,目前仍不失为一种好的提取方法。2、体外吸附结果分别为:对不饱和脂肪花生油、及饱和脂肪猪油的吸附能力表现分别为果胶0.993g/g和0.933g/g,WAIDF0.870g/g和0.747g/g;在模拟小肠的pH环境下,对胆固醇、胆酸钠的吸附WAIDF为7.72mg/g和49.89mg/g,果胶为8.75mg/g和53.7mg/g;在模拟胃的酸性条件下,果胶和WAIFD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低于在肠道pH条件下;上述结果说明WAIFD对油脂、胆固醇以及胆酸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且与果胶相当。3、WAIDF能够显着减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和ALT、AST活性,显着升高HDL-C含量;明显降低肝脏中MDA含量,提高肝脏SOD和GSH-Px的活性;改善高血脂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以WAIDF高剂量组效果最优,肝脏组织可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WAIDF能增加肝脏总脂酶(LPL和HL)的活性,抑制脂肪酶LPS的活性,故WAIDF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抗氧化活性,对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游太空,陈自然[10](2011)在《膳食纤维与疾病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膳食纤维具有防治糖尿病、肠道疾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胆结石、癌症和便秘等作用.但对糖尿病,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膳食纤维的缓解作用是有差别的,可溶性的膳食纤维降血糖的效果优于不溶性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资源的开发、新的分离制备方法、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用途的拓展、工业化生产的研究、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等方面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二、膳食纤维与癌肿发生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膳食纤维与癌肿发生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肠内营养制剂 |
1.3 监测指标及相关仪器 |
1.4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4.1 纳入标准 |
1.4.2 排除标准 |
1.5 营养支持方式及方法 |
1.5.1 营养支持方式 |
1.5.2 营养支持方法 |
1.6 监测指标 |
1.6.1 细胞免疫指标 |
1.6.2 体液免疫指标 |
1.6.3 营养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细胞免疫指标比较结果 |
2.2 体液免疫指标比较结果 |
2.3 营养指标比较结果 |
3 讨论 |
3.1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的影响 |
3.2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体液免疫的影响 |
3.3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2)细菌纤维素降脂作用研究及在膳食纤维酸乳饮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膳食纤维 |
1.2 BC概述 |
1.2.1 BC生产菌 |
1.2.2 BC结构与性质 |
1.2.3 BC功能 |
1.2.4 BC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膳食纤维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BC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2 BC制备及性能表征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1.1 菌种及培养配方 |
2.1.2 材料与试剂 |
2.1.3 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BC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2.2.2 BC对胆固醇、胆酸钠、油脂的吸附性能研究 |
2.3 数据处理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BC制备 |
2.4.2 BC性能表征 |
2.4.3 BC对胆固醇、胆酸钠、不饱和油脂的吸附性能 |
2.5 小结 |
3 BC对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的改善作用 |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3.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
3.1.3 试剂配制 |
3.2 实验内容 |
3.2.1 高脂饲料及干预饲料的配制 |
3.2.2 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干预实验 |
3.2.3 BC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BC体内降脂实验结果分析 |
3.4.2 病理切片结果分析 |
3.4.3 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分析 |
3.5 小结 |
4 BC酸乳饮料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稳定性能研究 |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酸乳的制备 |
4.2.2 BC酸乳饮料制备工艺优化 |
4.2.3 BC酸乳饮料形貌表征 |
4.2.4 BC酸乳饮料稳定性能研究 |
4.2.5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BC酸乳饮料制备工艺优化 |
4.3.2 BC酸乳饮料形貌 |
4.3.3 BC酸乳饮料稳定性能 |
4.4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小麦种质资源膳食纤维的鉴定和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及英汉对照 |
1 前言 |
1.1 膳食纤维的概述 |
1.2 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 |
1.3 膳食纤维的应用 |
1.4 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 |
1.5 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 |
1.6 膳食纤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实验材料的田间种植 |
2.3 农艺性状的测定 |
2.4 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膳食纤维的含量与种类 |
3.2 膳食纤维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
3.3 膳食纤维聚类分析 |
3.4 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
3.5 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
3.6 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
3.7 遗传多样性分析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吸附的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预处理 |
1.2 主要试剂、设备与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1.3.1 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 |
1.3.2 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基本理化特性的测定 |
1.3.2.1 持水性 |
1.3.2.2 溶胀性 |
1.3.3 胆固醇标准曲线的绘制 |
1.3.4 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吸附特性 |
1.3.4.1 胆固醇溶液的浓度与吸附量关系的测定 |
1.3.4.2 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添加量与吸附量关系的测定 |
1.3.4.3 吸附时间与吸附量关系的测定 |
1.3.4.4 吸附温度与吸附量关系的测定 |
1.3.5 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最佳吸附条件的确定 |
1.3.6 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 |
2.2 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吸附作用的影响 |
2.2.1 胆固醇溶液的浓度与吸附量的关系 |
2.2.2 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添加量与吸附量的关系 |
2.2.3 吸附时间与吸附量的关系 |
2.2.4 吸附温度与吸附量的关系 |
2.3 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最佳吸附条件 |
2.4 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吸附等温线 |
3 结论与讨论 |
(5)高膳猕猴桃咀嚼片的研制及其通便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便秘 |
1.1.1 便秘及其机制 |
1.1.2 便秘的治疗方法 |
1.2 猕猴桃营养价值及其生理功效 |
1.2.1 猕猴桃的营养价值 |
1.2.2 猕猴桃的生理功效 |
1.3 猕猴桃对功能性便秘的干预治疗作用 |
1.3.1 维生素对功能性便秘的干预治疗作用 |
1.3.2 膳食纤维对功能性便秘的干预治疗作用 |
1.4 微胶囊技术研究现状 |
1.4.1 微胶囊技术 |
1.4.2 常用的微胶囊技术 |
1.5 膳食纤维改性研究现状 |
1.5.1 物理改性法 |
1.5.2 化学改性法 |
1.5.3 生物技术方法 |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膳猕猴桃超微粉的研制 |
2.1 引言 |
2.2 技术路线图 |
2.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3.1 材料与试剂 |
2.3.3 仪器与设备 |
2.3.4 试验方法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猕猴桃果实微囊化超微粉性状的测定 |
2.4.2 猕猴桃果实微囊化超微粉功能成分的测定 |
2.4.3 果渣超微粉营养成分的测定 |
2.4.4 果渣膳食纤维超微粉的物理化学性质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对小鼠便秘干预效果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技术路线图 |
3.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3.1 材料与试剂 |
3.3.2 仪器与设备 |
3.3.3 动物饲养 |
3.3.4 试验方法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对便秘小鼠生命体征的影响 |
3.4.2 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对便秘小鼠排便情况的影响 |
3.4.3 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对便秘小鼠肠蠕动能力的影响 |
3.4.4 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对便秘小鼠肠组织的影响 |
3.4.5 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对便秘小鼠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影响 |
3.4.6 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对便秘小鼠血清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 |
3.4.7 高膳猕猴桃超微粉对便秘小鼠血清P物质含量的影响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高膳猕猴桃咀嚼片的研制 |
4.1 引言 |
4.2 技术路线图 |
4.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3.1 试验材料 |
4.3.2 仪器与设备 |
4.3.4 试验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高膳猕猴桃咀嚼片配方的单因素实验 |
4.4.2 高膳猕猴桃咀嚼片配方的正交实验 |
4.4.3 高膳猕猴桃咀嚼片检测指标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的物理特性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谷豆组合 |
1 “五谷为养”与“全谷物” |
2 谷豆组合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 |
3 全谷豆组合物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 |
第二节 膳食纤维 |
1 膳食纤维的概念 |
2 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 |
2.1 酶提取法 |
2.2 化学-酶结合提取法 |
2.3 粗提法 |
2.4 化学提取法 |
2.5 膜分离法 |
2.6 发酵法 |
3 膳食纤维的物理特性 |
3.1 持水力 |
3.2 膨胀力 |
3.3 吸附性 |
4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
4.1 膳食纤维降血糖作用机理研究 |
4.2 膳食纤维的降血脂作用 |
4.3 增加肠道功能,有利于粪便排出 |
4.4 改善口腔及牙齿功能、降低龋齿和牙周炎的发病率 |
4.5 控制体重 |
4.6 改善肠道菌群作用,防治肠道疾病 |
4.7 提高机体免疫力 |
第三节 胰岛素抵抗 |
1 胰岛素抵抗的概念 |
2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 |
3 脂毒性与胰岛素抵抗 |
4 炎性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
5 抗氧化能力与胰岛素抵抗 |
6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
7 AMPK通路与胰岛素抵抗 |
第四节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我国常用小麦、大麦、高粱、玉米、黄豆膳食纤维的分析比较 |
第一节 我国常用小麦、大麦、高粱、玉米、黄豆膳食纤维的提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样品 |
1.2 实验试剂 |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4 提取原理 |
1.5 提取工艺 |
2 实验结果 |
2.1 我国不同品种黄豆DF含量 |
2.2 我国不同品种小麦DF含量 |
2.3 我国不同品种高粱DF含量 |
2.4 我国不同品种大麦DF含量 |
2.5 我国不同品种玉米DF含量 |
2.6 谷豆组合粉DF含量 |
2.7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DF的含量比较 |
3 分析与讨论 |
第二节 我国常用小麦、大麦、高粱、玉米、黄豆膳食纤维物理特性检测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DF的持水力 |
2.2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DF的膨胀力 |
2.3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DF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吸附力 |
2.4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DF对饱和脂肪酸的吸附力 |
2.5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DF对胆固醇的吸附力 |
2.6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DF物理特性的比较 |
3 分析与讨论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单一谷物及谷物组合膳食纤维对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影响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样品 |
1.2 实验动物 |
1.3 动物实验饲料 |
1.4 主要试剂 |
1.5 主要仪器 |
2 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 |
3 实验方法 |
3.1 动物的生长状况 |
3.2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
4 检测指标及方法 |
4.1 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血脂水平的测定 |
4.2 胰岛素抵抗的评定 |
4.3 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的测定 |
4.4 游离脂肪酸(FFAs)的测定 |
4.5 肝脏及小肠匀浆FFA的测定 |
4.6 血清Lep的测定 |
4.7 血清Res的测定 |
4.8 血清、肝脏、及小肠组织匀浆hs-CRP水平的测定 |
4.9 血清、肝脏及小肠匀浆IL-6的测定 |
4.10 血清、肝脏及小肠匀浆TNF-α的测定 |
4.11 血清、肝脏、心脏匀浆SOD水平的测定 |
4.12 血清、肝脏、心脏匀浆CAT水平的测定 |
4.13 血清、肝脏、心脏匀浆MAD水平的测定 |
4.14 血清、肝脏、心脏匀浆TOAC水平的测定 |
4.15 肝脏、小肠、胰腺、骨骼肌组织病理学检验 |
4.16 AMPK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 |
4.17 AMPK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 |
5 数据处理 |
第二节 实验结果: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
1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
2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内脏重量的影响 |
3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3.1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血清空腹血糖FBG的影响 |
3.2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的影响 |
3.3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HOMA-IR的影响 |
3.4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GHbA1c水平的影响 |
4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4.1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TC的影响 |
4.2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TG的影响 |
4.3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HDL-c的影响 |
4.4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各组大鼠LDL-c的影响 |
5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各组实验大鼠FFAs的影响 |
6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血清脂肪因子(ADP、Leptin、Res)的影响 |
6.1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ADP的影响 |
6.2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Leptin的影响 |
6.3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Res的影响 |
7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血清和肝脏、心脏组织匀浆中MDA、SOD、CAT、T-AOC的影响 |
7.1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血清MDA、SOD、CAT、T-AOC的影响 |
7.2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肝脏组织匀浆MDA、SOD、CAT、T-AOC的影响 |
7.3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心脏组织匀浆MDA、SOD、CAT、T-AOC的影响 |
8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血清、肝脏、小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
8.1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各组实验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
8.2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肝脏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
8.3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小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
9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的影响 |
10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肝脏、心脏、胰腺、小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10.1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10.2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10.3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对实验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10.4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实验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第三节 实验结果: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生物学探究 |
1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AMPK通路及其下游因子mRNA表达的调控 |
1.1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小肠α-糖苷酶、GLUT-2、SGLT-1mRNA表达的调控 |
1.2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肝脏AMPK-α、PI3K、GLUT-2 mRNA表达的调控 |
1.3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脂肪组织Leptin、GLUT-4 mRNA表达的调控 |
1.4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骨骼肌AMPK α、IRS-1、GLUT-4 mRNA表达的调控 |
2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实验大鼠AMPK通路及其下游因子蛋白表达的调控 |
2.1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实验大鼠小肠α-糖苷酶、GLUT-2、SGLT-1蛋白表达的调控 |
2.2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实验大鼠肝脏AMPK-α、P-AMPK α、PI3K、GLUT-2、PACC蛋白表达的调控 |
2.3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实验大鼠脂肪组织GLUT-4蛋白表达的调控 |
2.4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骨骼肌GLUT-4、AMPKα、P-AMPKαIRS-1蛋白表达的调控 |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
1 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IR)动物模型的建立 |
2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实验大鼠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
2.1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实验大鼠FBG、INS和HOMA-IR的影响 |
2.2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实验大鼠血脂的影响 |
2.3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实验大鼠FFAs的影响 |
3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大鼠炎性因子和脂肪因子的影响 |
4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实验大鼠AMPK信号通路的探讨 |
4.1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实验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
4.2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实验大鼠小肠葡萄糖分解和吸收的影响 |
4.3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实验大鼠细胞瘦素的影响 |
4.4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肝脏、骨骼肌AMPK α表达的影响 |
4.5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脂肪酸氧化的影响 |
4.6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组合对骨骼肌GLUT4的影响 |
4.7 单一谷豆及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骨骼肌IRS-1的影响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1 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比较 |
2 谷物组合的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抵抗产生有益作用的可能原因及机制 |
结论与展望 |
1 主要结果 |
2 主要结论 |
3 研究创新点 |
4 研究不足之处 |
5 研究进一步开展方向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4种膳食纤维的生物活性比较及经P13K通路改善HepG2细胞IR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绪论 |
第一节 全谷豆复合包 |
1 “全谷豆复合包”的提出 |
2 全谷豆复合包的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 |
3 全谷豆复合包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质 |
第二节 膳食纤维 |
1 膳食纤维的概述 |
2 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 |
3 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 |
4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
第三节 胰岛素抵抗 |
1 胰岛素抵抗的概念 |
2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
3 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
第四节 HepG2细胞株 |
第五节 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1 立题依据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意义 |
第一章 4种膳食纤维的提取及生物活性比较 |
第一节 4种膳食纤维的提取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4种膳食纤维的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4种膳食纤维的物理性质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第四节 4组膳食纤维的抗氧化性质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4种膳食纤维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
第一节 高糖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二节 4种膳食纤维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三节 4种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PI3K通路中关键酶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4种膳食纤维经PI3K通路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探讨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1 主要结果 |
2 主要结论 |
3 研究创新点 |
4 研究不足之处 |
5 有待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野山杏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其降血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膳食纤维的研究进展 |
1.1.1 膳食纤维的概念和分类 |
1.1.2 膳食纤维的组成 |
1.1.3 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 |
1.1.4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
1.1.5 膳食纤维降血脂的机制 |
1.2 野山杏的研究现状 |
1.3 立题依据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章 野山杏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研究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酸法提取野山杏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 |
2.2.2 碱法提取野山杏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 |
2.2.3 酸碱共处理法提取野山杏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 |
2.2.4 酶解法提取野山杏膳食纤维 |
2.2.5 理化指标测定 |
2.2.6 膳食纤维纯度的测定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酸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工艺参数的确定 |
2.3.2 碱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工艺参数的确定 |
2.3.3 酸碱共处理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工艺参数的确定 |
2.3.4 酶法提取野山杏膳食纤维工艺参数的确定 |
2.3.5 不溶性膳食纤维性能特性和纯度测定及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野山杏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动物 |
3.1.2 受试药物 |
3.1.3 药品和试剂 |
3.1.4 仪器 |
3.2 野山杏不溶性膳食纤维(WAIDF)体外吸附作用的研究 |
3.2.1 WAIDF 对油脂吸附作用的测定 |
3.2.1.1 WAIDF 对不饱和脂肪吸附作用的测定 |
3.2.1.2 WAIDF 对饱和脂肪吸附作用的测定 |
3.2.2 WAIDF 对胆固醇吸附作用的测定 |
3.2.2.1 胆固醇标准液(1 mg/mL) |
3.2.2.2 邻苯二甲醛试剂(OPA) |
3.2.2.3 胆固醇标准曲线的制作 |
3.2.2.4 胆固醇吸附量的测定 |
3.2.3 WAIDF 对胆酸钠吸附作用的测定 |
3.3 WAIDF 降低高血脂症大鼠的血脂及其抗氧化作用 |
3.3.1 动物分组 |
3.3.2 脂肪乳剂的制作 |
3.3.3 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 |
3.3.4 血清脂质测定 |
3.3.4.1 血脂指标的测定 |
3.3.5 血清 ALT 和 AST 的检测 |
3.3.6 肝脏组织匀浆过氧化和肝脂代谢酶指标的检测 |
3.3.7 肝脏病理标本的制备 |
3.3.8 统计分析 |
3.4 结果 |
3.4.1 WAIDF 体外吸附作用 |
3.4.1.1 WAIDF 对油脂的吸附作用 |
3.4.1.2 WAIDF 对胆固醇的吸附 |
3.4.1.3 WAIDF 对胆酸钠的吸附 |
3.4.2 WAIDF 降低高血脂症大鼠的血脂及其抗氧化作用 |
3.4.2.1 WAIDF 对大鼠体重和肝脏系数的影响 |
3.4.2.2 WAIDF 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
3.4.2.3 WAIDF 对大鼠血脂综合指数的影响 |
3.4.2.4 WAIDF 对大鼠血清 ALT 和 AST 的影响 |
3.4.2.5 WAIDF 对大鼠肝脏过氧化和相关酶学指标的影响 |
3.4.2.6 大鼠肝脏石蜡切片显微观察 |
3.5 讨论 |
3.5.1 膳食纤维的提取分离 |
3.5.2 膳食纤维的吸附性能 |
3.5.3 膳食纤维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膳食纤维与疾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膳食纤维与糖尿病 |
2 膳食纤维与心血管疾病 |
3 膳食纤维与癌症 |
4 膳食纤维与肥胖病 |
5 膳食纤维与便秘 |
6 膳食纤维与整肠功能 |
四、膳食纤维与癌肿发生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D]. 孙金珂.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3)
- [2]细菌纤维素降脂作用研究及在膳食纤维酸乳饮料中的应用[D]. 王建军.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3]小麦种质资源膳食纤维的鉴定和评价[D]. 王亚男.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4]葡萄籽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吸附的特性[J]. 王晓晶,杨亚茹,褚盼盼. 食品工业, 2019(04)
- [5]高膳猕猴桃咀嚼片的研制及其通便功能的研究[D]. 冀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6]膳食纤维摄入与恶性肿瘤的关系[J]. 徐铭,张彩霞.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5(03)
- [7]单一谷物与谷豆组合膳食纤维的物理特性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D]. 程音. 扬州大学, 2015(06)
- [8]4种膳食纤维的生物活性比较及经P13K通路改善HepG2细胞IR机制探讨[D]. 郭军玲. 扬州大学, 2014(01)
- [9]野山杏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其降血脂作用研究[D]. 阿依姑丽·艾合麦提. 新疆农业大学, 2012(01)
- [10]膳食纤维与疾病的关系[J]. 游太空,陈自然.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