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文献综述)
谢依晨[1](2020)在《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A施工企业为例》文中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或单位财务收支等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的活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计模式。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能够监督、考核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而对国有企业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最终提升国有企业资本使用效率。国有企业主要管理层为实现委托责任,在企业内部实行层层委托管理,通过层层委托管理来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履职期间的企业经营情况,企业管理层为了更好的监督、检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最终形成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目前,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行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类似,主要是通过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责任划分等多个方面来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所需要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但每一个企业由于存在企业文化、企业地理位置、管理者差异等原因,且施工行业大多项目工期较长,项目管理较为复杂,导致难以界定项目管理责任,使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理论及实践上均需进一步提高。同时,近年来我国政府提高了对国有企业反腐力度以及反腐决心,也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优化措施,进而弥补企业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希望能够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用于更多企业分(子)公司中,更好地发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约束等职能。本文的研究主要通过结合现阶段国内有关制度体系、法律法规等框架,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展开论述与分析。本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研究背景以及意义进行论述。本文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论概括,首先阐述委托代理理论、经济监督理论、权利制衡理论等相关理论以及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内部经济责任等相关概念,其次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流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与作用、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与重点进行论述。第三章对A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进行分析,首先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背景进行分析,其次对A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本文第四章指出案例中存在的审计人员配置不足、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审计问题缺乏后续整改等审计问题,由此提出审计整改意见。本文的第五章主要是对A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优化措施,具体提出加强企业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独立性、构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强化审计结果利用等四项整改建议。第六章研究结论及不足。主要对上文所阐述的文献综述、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论概括、A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进行总结,进而提炼出本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吕尚[2](2019)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以A钽铌矿矿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国有企业是我国财政能力的重要保障,不仅决定着我国的经济命脉,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基石。国有企业领导作为国有企业经济决策的决定者,在企业治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大环境下,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给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提供了更多可以施展的机会和更宽广的平台,但同时也意味着对领导干部的考评及评价工作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全国全民反腐倡廉建设廉政党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国有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国有企业领导贪污腐败的案件频发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损失,因此,开展、普及和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迫在眉睫。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贪污腐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加强对国有资产安全的保护,完善针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考核考评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现代化制度的完善。本文以A钽铌矿矿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为研究案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和相关案例,在通读相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对文献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在此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本文的框架结构。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言,对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并回顾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之上,阐明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展示了全文框架。第二章是理论概述,对涉及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及和理论基础做了介绍,并着重介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关注点,为下文的案例进行分析做好铺垫。第三章主要介绍A钽铌矿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公司基本发展历程和经营范围,审计过程和审计工作内容。第四章结合A钽铌矿矿长经济责任审计案例,深入剖析A钽铌矿矿长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经济责任没有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和审计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这三大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三大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五章针对A钽铌矿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状况,结合对A钽铌矿矿长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指南、完善评价体系以及重视审计结果运用等建议,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增强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本文搜集了众多关于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国内外文献,总结相关学者观点,从多个角度分析与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理论,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相结合,以A钽铌矿矿长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分析当前我国开展国有企业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以上每一个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希望本文能通过对A钽铌矿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探索,试图为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为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景忠[3](2019)在《ZT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ZT公司自成立审计部门30余年来,长期致力于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随着国家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为ZT公司领导干部离任必不可少的程序,在规范领导干部履职,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ZT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逐渐完善的同时,其被审计人责任认定与审计评价未真正体现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为了完善ZT公司领导干部考核、促进廉政建设、强化干部任期责任,更好的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职能,特构建一套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ZT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其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二章阐述了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概述审计评价相关的基本理论及评价方法;第三章介绍了ZT公司的概况及其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现状;第四章按照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与审计内容,建立审计评价指标,按照审计评价的步骤,选择专家咨询权数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第五章使用案例分析法,将ZT公司审计报告套用第三章的评价体系,对该董事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进行检验,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第六章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
王坤[4](2018)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有的审计业务,是我国现阶段权力运行机制下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表现,它是具有“人格化”特征的综合性审计制度。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键阶段,国有企业审计逐渐以经济责任审计为重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成为理论研究和实务领域的热点。随着《关于实施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的落地,审计机关开始对国有资产资源、国有资金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推进“审计全覆盖”、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等问题亟待解决,审计机关努力完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提高国有企业审计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发挥国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整理归纳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选取国有企业这一特殊客体作为研究对象,以真实的审计案例为基础,探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其次,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和总结,阐述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通过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分析,分析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现状、难点及原因;第四,通过对国有N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的分析,描述了国有N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开展过程,分析N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不足之处;第五,结合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和N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难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国有企业审计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推动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审计“全覆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从审计资源、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等层面看,审计部门仍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审计全覆盖”、“突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建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完善审计结果运用制度”等问题,不断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陈乔仪[5](2018)在《铁路运输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一系列深刻变化,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铁路运输企业是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铁路运输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对于准确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职情况、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成为铁路运输企业审计评价工作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铁路运输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出发,以理论研究为基础,调查研究为手段,旨在通过确定铁路运输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对象、内容、指标框架和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一套适用于铁路运输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应用。首先,本文提出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梳理和归纳总结,明确了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和思路,指出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其次,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介绍了委托代理理论、人本审计理论两大理论基础,并对相关政策和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再则,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铁路运输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明确审计对象的基础上,基于法纪责任、经营责任、管理责任、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初步选取了评价指标,并设计问卷进行了指标的筛选,最终确定指标框架,并确定了评价综合模型;最后,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郭大容[6](2018)在《A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不但有利于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考核,而且有利于完善企业管理,从而提升我国国有资本的利用效率。由于集团企业内部的层层委托管理,集团企业的主要管理层为确保整体受托经济责任的实现,加大了对内部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于是形成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行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一样,从标准规范、经济责任划分等多个角度都能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但每个企业存在地域、文化、管理者理念的差异,加之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工期长,管理复杂,难以明确界定项目管理责任等原因,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亟需进一步完善。本文结合在A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简称“A集团”)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针对A集团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运用案例分析法,指出A集团实施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局限于离任或离职审计、审计结果与责任人的晋升和薪酬不相关、审计问题缺乏持续有效整改等问题,并从集团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定位、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等角度剖析问题的成因,提出A集团应强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跟踪检查与绩效考核、加强审计的后续跟踪与监督检查整改等优化举措,同时应重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充实审计人才专业队伍等配套措施以保证优化措施的实现,从而使得A集团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管理中更好地发挥监督、评价和服务等职能,健全企业管理,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有效运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方媛[7](2017)在《安徽省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AR企业为例》文中提出经济责任审计自1985年开展的厂长(经理)离任审计以来,经过三十多年不懈努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独特的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工具。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组成部分,是内部审计机构接受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对本单位的内部管理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审查评价,这对加强内管干部的管理、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安徽省属企业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加强省属企业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省属企业规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省属企业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时间不长,程序不规范,技术方法比较陈旧,审计成果运用也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推进,亟待改进。因此,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提出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改进建议,以期提升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水平,促进省属企业进一步深化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内管干部的监督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梳理了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文献,界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安徽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研读了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政策法规。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考量了安徽省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归拢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改进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机制,同时,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了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最后,以AR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例,通过对AR企业某分公司经理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分析,总结得出改进其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建议。
白璇[8](2017)在《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企业的发展受到国家的广泛重视,然而,在铁路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难以提升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使其面临一些经济损失。因此,铁路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式,逐渐优化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范经华[9](2013)在《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施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及经营管理水平对于我国国计民生、基础设施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是施工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施工企业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经营绩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规范、组织框架、管理模式、风险评估、质量控制、审计主要业务及企业战略等方面的研究,旨在研究探索提高我国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成效的途径。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内部审计研究成果、企业战略及复杂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阐述了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有关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研究归纳了施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提出了可行的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为了提高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成效,本文引入了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理念,通过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高风险环节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点的研究总结,提出了施工企业加强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同时,本文在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对施工企业目前主要开展的审计业务进行了研究整理,从施工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和企业战略的角度,研究归纳了工程项目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目标和重点内容,梳理了审计程序,结合不同阶段、不同审计内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审计步骤和方法,并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总结了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的联系,剖析了内部审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作用的有效途径。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构建了内部审计风险特征库、指标评级库和内部审计风险指标模型,提出了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和方法;二是引入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实证的方式构建指标体系,并加以评价、诊断、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通过对内部审计质量外部的评估实例研究,系统总结了有效开展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价的现实意义与路径;四是研究构建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日常监控体系,研究总结了高风险业务审计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五是分析了内部审计在企业战略的关系,确定了内部审计在企业战略中发挥作用的途径,提出了内部审计对企业战略的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问题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的不足之处,论文的基本框架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包括第2章至第7章,其中第4章至第7章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第2章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相关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本文需涉及的内部审计的相关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3章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规范、组织及种类。主要介绍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体系,研究提出了科学而可行的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并阐述了内部审计按其内容、目标、项目或业务范围等划分的种类。第4章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评估。主要分析了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提出了内部审计风险的评估方法与应对措施。第5章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在总结了我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依据、程序和方法。第6章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实务。根据施工企业经常开展的审计业务,着重研究介绍了工程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目标和主要内容及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等。第7章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战略的影响。通过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结合,确定了内部审计在企业战略中发挥作用的途径,提出了内部审计对企业战略的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第三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对全文研究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提出了主要创新点,并提出了今后进—步研究的方向。
王永军[10](2012)在《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首先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二、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A施工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
第一节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经济监督理论 |
三、权力制衡理论 |
第二节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界定 |
一、经济责任 |
二、内部审计 |
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
第三节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流程 |
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
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 |
第四节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与作用 |
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
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
第五节 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 |
一、施工企业的特点 |
二、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
三、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
第三章 A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第二节 A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情况 |
一、审计实施现状 |
二、审计对象及内容 |
三、审计流程 |
第四章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审计人员配置不足 |
第二节 审计独立性不强 |
第三节 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 |
一、指标设定不全 |
二、指标定性困难 |
三、指标量化困难 |
四、缺乏行业特点 |
第四节 审计问题缺乏有效整改 |
第五章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优化措施 |
第一节 加强企业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
一、扩充审计人员队伍 |
二、加强审计人员培训以及道德建设 |
第二节 提高审计人员独立性 |
第三节 构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 |
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标准 |
四、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 |
第四节 强化审计结果利用 |
一、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宣传 |
二、加强审计结果的整改检查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不足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以A钽铌矿矿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责任定位的研究 |
1.2.2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责任内容的研究 |
1.2.3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责任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框架 |
2.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经济责任审计 |
2.1.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制 |
2.2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关注点 |
2.2.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准确界定 |
2.2.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合理评价 |
2.2.3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 |
2.3 理论基础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3.3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 |
3.A钽铌矿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介绍 |
3.1 A钽铌矿情况概述 |
3.1.1 A钽铌矿发展历程 |
3.1.2 A钽铌矿经营范围和组织结构 |
3.2 A钽铌矿矿长经济责任审计过程 |
3.2.1 审计前准备阶段 |
3.2.2 审计实施阶段 |
3.2.3 审计终结阶段 |
3.3 A钽铌矿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 |
3.3.1 财务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 |
3.3.2 管理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 |
3.3.3 经营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 |
4.A钽铌矿矿长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4.1 A钽铌矿矿长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4.1.1 经济责任划分不清晰 |
4.1.2 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 |
4.1.3 审计结果运用不广泛 |
4.2 A钽铌矿矿长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制度缺失 |
4.2.2 审计内容难以分类,重点难以突出 |
4.2.3 界定经济责任的证据难以收集 |
4.2.4 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 |
4.2.5 审计结果运用缺乏监督 |
5.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
5.1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法律体系 |
5.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指南 |
5.1.2 建立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
5.2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
5.2.1 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
5.2.2 突出关键领域审计重点 |
5.3 准确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
5.3.1 准确界定任期责任与前任责任 |
5.3.2 准确界定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 |
5.3.3 加强对责任界定证据的审计 |
5.4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
5.4.1 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5.4.2 使用定量评价方法 |
5.4.3 强化绩效审计 |
5.5 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 |
5.5.1 完善任前、任中与离任相结合的审计监督体系 |
5.5.2 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制度 |
5.5.3 注重审计成果的质量 |
6.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3)ZT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经济责任审计 |
2.1.2 责任认定 |
2.1.3 审计评价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受托经济责任 |
2.2.2 权力制衡理论 |
2.3 相关文献综述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2.3.3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ZT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基本情况 |
3.1 ZT公司概况 |
3.2 ZT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
3.2.1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 |
3.2.2 目标责任完成情况 |
3.2.3 “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 |
3.2.4 内部管理情况 |
3.2.5 历次审计检查整改情况 |
3.2.6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遵守廉洁从业规定方面 |
3.3 ZT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现状 |
3.4 ZT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 |
3.4.1 无成型的指标体系 |
3.4.2 审计评价结果不客观 |
3.4.3 审计评价结果不公开 |
3.4.4 审计评价结果未能有效利用 |
3.4.5 审计评价缺乏依据 |
3.5 ZT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5.1 外部原因 |
3.5.2 内部原因 |
第四章 ZT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审计评价原则 |
4.1.1 全面性原则 |
4.1.2 重要性原则 |
4.1.3 客观性原则 |
4.1.4 相关性原则 |
4.1.5 谨慎性原则 |
4.2 审计评价指标选择 |
4.3 指标权重确定 |
4.3.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4.3.2 构建两两判断矩阵 |
4.3.3 计算得出权重 |
4.4 审计评价得分认定 |
第五章 ZT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分析 |
5.1 ZT公司某下属工程公司董事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案例 |
5.1.1 基本情况 |
5.1.2 XXX同志任期内的主要工作业绩 |
5.1.3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
5.1.4 企业发展中的风险隐患方面 |
5.1.5 审计结论 |
5.1.6 审计决定与建议 |
5.2 责任认定 |
5.2.1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方面 |
5.2.2 目标责任完成情况 |
5.2.3 “三重一大”决策情况 |
5.2.4 项目管理情况 |
5.2.5 历次审计整改情况 |
5.3 被审计人审计评价 |
5.4 审计评价结果分析 |
5.5 审计评价保障措施 |
5.5.1 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
5.5.2 规范审计行为 |
5.5.3 深化审计成果运用 |
5.5.4 提升审计人员水平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2 相关文献及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定位研究 |
2.1.2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研究 |
2.1.3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
2.1.4 文献评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2.2 免疫系统理论 |
3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
3.1 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 |
3.2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3.2.1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制度 |
3.2.2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范围 |
3.2.3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 |
3.3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难点 |
3.3.1 审计全覆盖与审计资源有限性矛盾凸显 |
3.3.2 审计内容全面性与有重点的审计监督困难 |
3.3.3 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责任界定不清 |
3.3.4 审计整改不到位,审计结果未能有效运用 |
4 国有N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
4.1 国有N企业基本情况 |
4.2 N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
4.2.1 审计主体 |
4.2.2 审计客体 |
4.2.3 审计具体目标 |
4.2.4 审计流程 |
4.3 N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及方法 |
4.3.1 重大经济决策制度执行情况审计内容及方法 |
4.3.2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审计内容及方法 |
4.3.3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审计内容及方法 |
4.3.4 遵守廉洁从业规定方面审计内容及方法 |
4.4 N企业经济审计结果及运用情况 |
4.5 N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不足分析 |
4.5.1 审计力量不足 |
4.5.2 较少关注政策落实情况和社会责任 |
4.5.3 审计评价指标难以全面界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 |
4.5.4 审计结果运用效率不高 |
5 完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整合 |
5.1.1 进一步加强企业审计队伍建设 |
5.1.2 加强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 |
5.1.3 利用社会和内部审计资源,深化企业审计 |
5.2 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
5.2.1 整合审计项目,创新审计内容 |
5.2.2 注重分类审计,明确各类审计内容操作细则 |
5.2.3 大力开展行业审计,突出关键领域审计重点 |
5.3 建立健全审计评价体系 |
5.3.1 构建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5.3.2 准确把握审计对象,体现“人格化”特征 |
5.3.3 明确责任分类标准和认定原则 |
5.4 完善审计结果运用制度 |
5.4.1 加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
5.4.2 严肃责任追究 |
5.4.3 完善审计公告制度 |
5.4.4 健全审计整改督办机制 |
5.4.5 保留重大事项动态跟踪审计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铁路运输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回顾 |
1.2.2 国内文献回顾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文章创新点 |
1.5.2 文章的不足 |
第二章 铁路运输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经济责任与经济责任审计 |
2.1.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
2.1.3 铁路运输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征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人本审计理论 |
2.3 经济责任审计政策的历史沿革 |
2.3.1 非铁路运输企业 |
2.3.2 铁路运输企业 |
第三章 铁路运输企业经济领导干部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 |
3.2 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3.2.1 审计对象不够明确 |
3.2.2 审计内容分类不够细化 |
3.2.3 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 |
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着重点 |
3.3.1 准确把握审计对象 |
3.3.2 对现有的审计内容进行细化 |
3.3.3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
第四章 铁路运输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重构 |
4.1 构建原则和依据 |
4.1.1 构建原则 |
4.1.2 构建依据 |
4.2 评价对象的界定 |
4.3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
4.3.1 评价指标的初步选取 |
4.3.2 评价指标的筛选 |
4.3.3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最终确定 |
4.4 评价综合模型的建立 |
4.4.1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理论 |
4.4.2 评价综合模型的建立 |
第五章 铁路运输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
5.1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
5.2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
5.2.1 法纪责任单项评价 |
5.2.2 经营责任单项评价 |
5.2.3 管理责任单项评价 |
5.2.4 社会责任单项评价 |
5.2.5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 |
5.3 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性评价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A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论文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框架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3 内部审计理论 |
3 A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与审计案例分析 |
3.1 A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基本情况 |
3.2 A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现状 |
3.2.1 审计组织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 |
3.2.2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及绩效评价 |
3.2.3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
3.3 A建筑施工企业集团X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
4 A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A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 |
4.1.1 审计范围局限于离任或者离职审计 |
4.1.2 审计结果与责任人的晋升、薪酬不相关 |
4.1.3 审计问题缺乏持续有效整改 |
4.1.4 经济责任界限难以确定 |
4.1.5 存在重复性审计 |
4.2 A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经济责任审计定位不明确 |
4.2.2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 |
4.2.3 内审人员配置不合理 |
4.2.4 领导任期与工程项目存续期不匹配 |
5 A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优化措施 |
5.1 推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
5.2 审计结果与管理人员的晋升、薪酬挂钩 |
5.2.1 审计结果纳入干部晋升的考核档案 |
5.2.2 管理人员的奖惩应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
5.3 加强分(子)公司的项目跟踪审计和绩效考核 |
5.4 合理利用外部审计结果 |
5.5 加强审计的后续跟踪与监督检查整改 |
6 A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的配套措施 |
6.1 明确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 |
6.1.1 考核内部管理人员,增强受托责任意识 |
6.1.2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管理体系 |
6.2 重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
6.3 充实审计人才队伍 |
6.3.1 合理配置审计人力资源 |
6.3.2 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
7 研究结论及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7)安徽省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AR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自己的见解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框架体系 |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2 本文的框架体系 |
1.4 贡献与不足 |
1.4.1 本文的贡献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法律法规 |
2.1 相关概念 |
2.1.1 经济责任 |
2.1.2 经济责任审计 |
2.1.3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
2.1.4 安徽省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权力制衡理论 |
2.2.3 公司治理理论 |
2.3 法律法规 |
2.3.1 审计法及安徽省内部审计条例 |
2.3.2 中央“两办”经济责任审计文件 |
2.3.3 安徽省部门和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
3 安徽省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考量 |
3.1 问卷调查: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情况 |
3.1.1 问卷设计与统计分析 |
3.1.2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领导体制和人员配备 |
3.1.3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 |
3.1.4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内容 |
3.1.5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方法 |
3.1.6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 |
3.2 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3.2.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 |
3.2.2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协调不够,联席部门协调配合需要加强 |
3.2.3 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审计力量不足 |
3.2.4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制度不健全 |
3.2.5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 |
3.3 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
3.3.2 缺乏有效的回馈机制 |
3.3.3 内管干部经济责任界定难 |
3.3.4“先离后审”现象普遍存在 |
4 安徽省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改进意见 |
4.1 加强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领导 |
4.1.1 提高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 |
4.1.2 加强内部审计力量,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 |
4.1.3 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协调机制 |
4.2 构建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2.2 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
4.2.3 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设计 |
4.3 优化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方式 |
4.3.1 改进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方式 |
4.3.2 创新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方式 |
4.4 强化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 |
4.4.1 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工作协调 |
4.4.2 做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信息反馈 |
4.4.3 制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
5 安徽省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保障机制 |
5.1 完善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规范 |
5.1.1 抓紧制定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
5.1.2 研究制定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 |
5.2 加强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 |
5.2.1 充实壮大内部审计人员队伍 |
5.2.2 重视内部审计人员培训 |
5.2.3 搞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资源整合 |
5.3 防范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
5.3.1 严密排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
5.3.2 有效管控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
6 AR企业某分公司经理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
6.1 AR企业基本情况 |
6.1.1 AR企业概况 |
6.1.2 AR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6.1.3 AR企业某分公司及经理的概况 |
6.2 AR企业某分公司经理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过程 |
6.2.1 审计立项阶段 |
6.2.2 审计准备阶段 |
6.2.3 审计实施阶段 |
6.2.4 审计报告阶段 |
6.2.5 审计后续阶段 |
6.3 改进AR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
6.3.1 综合应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6.3.2 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运行制度 |
6.3.3 创新审计监督模式,增强审计机构独立性 |
6.3.4 全面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8)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分析 |
二、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措施 |
(一)科学选择审计方式 |
(二)提升审计工作权威性 |
(三)提升审计工作评价效率 |
(四)提升审计工作的公正性 |
三、结语 |
(9)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内部审计研究的历史沿革 |
1.2.1 国外内部审计研究的历史沿革 |
1.2.2 国内内部审计研究的历史沿革 |
1.2.3 国内外内部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
1.2.4 目前内部审计研究存在的难点与不足 |
1.3 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的发展 |
1.3.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发展的特点 |
1.3.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的发展阶段 |
1.3.3 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 |
1.4 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历史沿革 |
1.5 内部审计研究的框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相关理论基础 |
2.1 内部审计风险理论基础 |
2.1.1 内部审计风险的定义 |
2.1.2 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特征 |
2.1.3 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的方法 |
2.1.4 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的步骤 |
2.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基础 |
2.2.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定义 |
2.2.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要素 |
2.2.3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 |
2.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3.1 战略管理理论背景 |
2.3.2 战略管理特征 |
2.3.3 企业战略管理发展方向 |
2.4 复杂科学管理理论 |
2.4.1 复杂科学管理理论背景 |
2.4.2 复杂科学管理理论 |
2.4.3 复杂科学管理原理 |
2.5 系统思维理论 |
2.5.1 系统思维模式的提出 |
2.5.2 CSM系统思维模式 |
第3章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规范、组织及种类 |
3.1 施工企业及工程项目的特点 |
3.1.1 施工企业的特点 |
3.1.2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 |
3.2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规范 |
3.2.1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支持性法律、法规 |
3.2.2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依据性法律、法规 |
3.2.3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
3.3.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
3.3.1 内部审计机构 |
3.4 |
3.4.1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按其内容和目标的分类 |
3.4.2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按其项目或业务范围的分类 |
3.4.3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按其实施时间的分类 |
第4章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评估 |
4.1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
4.1.1 施工企业的外部因素 |
4.1.2 施工企业的内部因素 |
4.1.3 内部审计的主体因素 |
4.2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评估 |
4.2.1 构建内部审计风险特征库 |
4.2.2 建立审计风险指标评级库 |
4.2.3 构建模型评价内部审计风险 |
4.3 优化内部审计环境 |
4.3.1 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环境 |
4.3.2 加强内部审计主体的建设 |
4.3.3 强化对被审计单位的日常监控 |
4.4 科学运用审计技术 |
4.4.1 审计技术方法体系 |
4.4.2 科学运用抽样技术 |
4.4.3 准确运用分析性复核技术 |
4.4.4 适时开展内部审计外包 |
4.4.5 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
第5章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
5.1 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措施 |
5.1.1 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 |
5.1.2 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
5.1.3 提高审计人员的客观性 |
5.1.4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
5.1.5 科学编制审计计划 |
5.1.6 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
5.2 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
5.2.1 充分做好审前准备 |
5.2.2 加强现场审计质量控制 |
5.2.3 严格编制审计报告 |
5.2.4 统筹兼顾做好后续审计 |
5.3 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
5.3.1 平衡计分卡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
5.3.2 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
5.3.3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案例选取 |
5.3.4 基于平衡记分卡下的审计质量过程控制及其诊断与评价 |
5.4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 |
5.4.1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形式、联系与区别 |
5.4.2 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 |
5.4.3 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 |
5.4.4 审计质量评估的作用、配合方法和建议——基于全国首家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单位的基本经验和体会 |
第6章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实务 |
6.1 工程项目审计 |
6.1.1 工程项目审计的特点 |
6.1.2 工程项目审计的目标 |
6.1.3 工程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 |
6.1.4 境外工程项目审计 |
6.1.5 BT工程项目审计 |
6.1.6 工程项目审计的动态信息管理 |
6.2 经济责任审计 |
6.2.1 经济责任审计的类型 |
6.2.2 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
6.2.3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
6.2.4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
6.2.5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 |
第7章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
7.1 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 |
7.1.1 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
7.1.2 内部审计贡献于企业战略的途径 |
7.1.3 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管理活动 |
7.2 内部审计对战略分析的影响 |
7.2.1 战略分析的任务 |
7.2.2 内部审计活动的影响 |
7.3 内部审计对战略选择的影响 |
7.3.1 战略选择的任务 |
7.3.2 内部审计活动的影响 |
7.3.3 战略选择的分析性复核 |
7.4 内部审计对战略实施的影响 |
7.4.1 战略实施的任务 |
7.4.2 内部审计活动的影响 |
7.5 战略评价 |
7.5.1 战略评价的是内部审计重要职责 |
7.5.2 战略评价的标准 |
7.5.3 战略滚动评价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10)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
1. 审计计划性不强, 审计的深度、广度不够。 |
2. 先离后审现象依然存在。 |
3. 审前调查不充分。 |
4. 审计方法单一。 |
5. 审计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
6. 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 |
7.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
二、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
1.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
2. 改进项目计划管理。 |
3. 开展经济责任任中审计。 |
4. 注重审前调查。 |
5. 审计方法应有多样性。 |
6.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 |
7. 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8.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
四、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A施工企业为例[D]. 谢依晨.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2]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以A钽铌矿矿长为例[D]. 吕尚.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3]ZT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景忠. 西北大学, 2019(12)
- [4]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王坤. 南京审计大学, 2018(11)
- [5]铁路运输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陈乔仪. 华东交通大学, 2018(12)
- [6]A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研究[D]. 郭大容. 重庆理工大学, 2018(11)
- [7]安徽省省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AR企业为例[D]. 方媛. 安徽财经大学, 2017(08)
- [8]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白璇.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2)
- [9]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研究[D]. 范经华. 武汉大学, 2013(12)
- [10]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王永军. 现代经济信息,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