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声——推荐几个好听的音乐网站

天籁之声——推荐几个好听的音乐网站

一、天籁之音——推荐几个不错的音乐网站(论文文献综述)

石茁[1](2021)在《网络媒介发展与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研究》文中指出

岑霞[2](2021)在《蒙古民歌学术史整理与研究 ——以汉文版的民歌集、专着、学位论文为例》文中认为蒙古民歌作为蒙古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以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为蒙古族历史增添了靓丽的色彩。本文以蒙古民歌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与田野调查的方式相结合,对国内汉文版的蒙古民歌集、专着及学位论文成果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总结。纵观汉文版蒙古民歌相关研究成果,蒙古民歌集成在众多学者的积极倡导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与此同时,汉文版蒙古民歌的理论研究也逐步发展,日趋成熟。本论文以问题意识为前提,力求探索汉文版蒙古民歌的发展状况,并对其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论文主要由绪论(包括选题缘起、选题目的及意义、选题方法等)及其之外的三章内容组成。第一章主要对蒙古民歌集成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阐释。通过历时性地对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的蒙古民歌集进行梳理,对蒙古民歌集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揭示其发展规律。蒙古民歌集紧随时代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蒙古民歌多反映政治革命方面的内容,受时代、技术等条件的局限,其民歌的艺术性未能得到更好的呈现,搜集与整理工作也未能全面性的开展。21世纪,在党和广大学者的积极倡导下,蒙古民歌集的搜集整理工作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但是纵观其成果,由于蒙古人民在各地区居住的不集中、时代的久远等导致一手资料的遗失,许多着名的、年迈的民间歌手的去世等问题也使蒙古民歌集的搜集整理工作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二章从历史学的角度对蒙古民歌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分别对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的蒙古民歌相关理论着书进行了阐述。通过对这一时期的理论着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有关蒙古民歌的研究在前期取得的成果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民歌的研究逐渐步入轨道,有了更为深入的发展,不仅突破前期仅仅关于蒙古民歌音乐史、音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还出现了关于蒙古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蒙古民歌审美内涵等更为细化的研究。第三章对蒙古民歌的学位论文进行了探讨,分别对蒙古民歌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进行梳理、探析。蒙古民歌博士论文的研究,主要从民俗角度和文学角度进行阐释;蒙古民歌硕士论文方面的研究,则主要从音乐形态角度和美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蒙古民歌学位论文成果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蒙古民歌博士论文的相关成果虽然较硕士论文成果来讲较少,但也为审视蒙古民歌全貌提供了借鉴。

卜水灵[3](2020)在《自媒体平台下的汽车借势广告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告作为企业商品宣传的一种形式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的呈现方式也多种多样,而语言作为广告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经济化、传播范围广、超时空等特点。市场经济化条件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同类商品如何从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体现在广告上表现为借势广告地崛起。借势广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利用所“借”之势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近年来借势广告的崛起也催生了借势广告语。而汽车行业作为一个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行业,其发展经历了官方化、集团化到大众化这一模式地转变,因此通过研究这一模式转变在广告语宣传上的呈现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汽车这一行业,基于借势,对广告与语言高度融合的汽车借势广告语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主要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简单地阐述,重点在于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将搜集到的993条汽车借势广告语分为借势于名人、借势于品牌、借势于节、借势于流行文化、借势于热点事件五类。第三部分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出发分析汽车借势广告语与其他行业广告语、一般汽车广告语在语言运用上的共同点以及汽车借势广告语在语言运用上的个性特点。汽车借势广告语在语音运用上与其他行业广告语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押韵、谐音、音节对称;在词汇运用上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喜用实词、巧用人称代词;在语法运用上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喜用陈述句、偏爱短句、乐用整句。汽车借势广告语与一般汽车广告语在语音运用上的共同点表现为:多押洪韵、灵活运用叠音;在词汇运用上的共同点表现为:灵活使用外语词、契合地区特点用词、妙用数字词。汽车借势广告语在语言运用上的个性特点在于:突出利用语音借势;突出利用词汇借势、巧妙使用身份词;语法运用上体现了基于原型构式的仿拟类推、体现借势的词类活用。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汽车借势广告语的表达策略。该部分主要从修辞格的运用策略、语言表现风格上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修辞格运用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偏爱对偶、乐用仿拟、拟人、巧用拆词、双关、引用、排比。语言表现风格上主要从展现汽车产品高大、自由奔放等形象的豪放;含蕴无限深意将广告主的功利性与对消费者的尊重完美融合的含蓄;以品牌自嘲、品牌互嘲、品牌群嘲的方式凸显幽默三个方面探讨了汽车借势广告语在语言表现风格上的策略。第五部分探讨了汽车借势广告语的作用、问题与规范化。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助推产品、品牌良好形象的树立、建构身份认同、推销生活方式、传播中国文化、加速语言的传播与发展五个方面。此外还从广告语用字、用语的不规范性、趋同性导致广告语缺乏辨识度、借势过于强硬、时效性与语境性导致广告语寿命缩短、表达晦涩四个方面分析了汽车借势广告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加强对广告语言的审查力度、广告创作者应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将借势与品牌文化相融合的建议。

王艳萍[4](2020)在《网络原创耽美小说的叙事转向研究 ——以2008-2018年的“晋江文学城”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耽美小说是自1990年代开始逐渐在网络空间流行并传播的,女性生产和主要面对女性阅读群体的男男情爱叙事文学,它是当下网络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耽美亚文化的主要内容。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阅读群体的代际更迭,耽美小说作品的人物塑造、审美趣味和主题内容都呈现了新变化。本论文选取对耽美小说而言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网络文学平台“晋江文学城”为中心,对2008-2018年这11年间的原创耽美小说进行研究,运用文本细读与文化研究的方法,运用性别理论、后现代文学理论、叙事学理论等,综合考察耽美小说中,在性别关系、内容主题、叙事手法及审美风格等方面所展现出的新变化及新趋势。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的绪论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和选题对象,以及研究思路、代表文本的介绍与耽美小说的发展概况等。第二章主要讨论耽美小说的情感组合模式。“攻受”关系对“男女”关系的替代意味着特殊性别文化叙事实验,这种男性之间建立的实验型“攻受”性别关系的叙事展现了当下网络写作中呈现出的多元化性别关系的认知。男男“攻受”情感叙事的局限性在于女性形象的缺失问题和“性少数者”生存经验的隔膜,女性读者所面临的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割裂性;而ABO设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女性现实经验在耽美小说中的缺乏,但现实意义仍需再探讨。第三章从主题类型和叙事模式两方面探讨耽美小说的变化。“历史文”作为网络文学经典类型,从“同人”向“爽文”的创作转变显示出网络女性作者对“情义千秋”等历史话题的重视;而对“玛丽苏”叙事模式的反叛及对类型化写作固化的反思,显示出网络女性作者的自我革新意识。第四章从审美趣味的变化入手分析“萌属性”在心理层面中对唤起女性保护欲望的作用,“萌点”迎合了女性读者呵护幼体的天然母性,“玩梗”作为叙事新趋向显现“去深度化”的阅读倾向;情感形态书写从“虐”到“甜”的转变,展现了女性读者接受层面的深层变化。

李家驹[5](2020)在《大型山水实景演艺《寻梦龙虎山》音乐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域特色文化是大型实景演艺的灵魂,而大型实景演艺是传播、发展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门视听艺术,表演形式的设计和音乐的应用是评价一台实景演出精彩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保留地域特色文化原真性的前提下,如何在大型实景演艺的音乐应用中利用现代化的艺术加工创新地融入地域特色文化,提高演出的观赏性和观众体验感,这在如今激烈的实景演艺市场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寻梦龙虎山》作为全国首个“行进式”、以道教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山水实景演艺,自开演五年以来,深受业界人士及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以《寻梦龙虎山》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考察法、文献法和具体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和研究,旨在探索《寻梦龙虎山》的道教文化、音乐应用和受众的音乐审美体验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本文对《寻梦龙虎山》的总体概况进行了梳理,介绍《寻梦龙虎山》的创作背景、取得的经济效益及产生的社会效益;其次,归纳总结了《寻梦龙虎山》中导入的道教文化,并以“同构联觉”为基础原理,分析观众在观赏《寻梦龙虎山》过程中因此而获得的审美体验;最后,从音乐的调性布局,旋律、和声、节奏及歌词等方面分析《寻梦龙虎山》的音乐应用与道教文化传递之间的隐喻关系。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本文得出结论:道教文化可以通过音乐来表现,音乐能以丰富多元的方式传达道教文化的内涵。文化是大型实景演艺的灵魂,视觉艺术构建了文化的“符号属性”,听觉艺术即音乐赋予了文化的“声音属性”。《寻梦龙虎山》的音乐应用展现了道教文化中空灵、玄妙、和谐的声音世界,是让观众欣赏演出、体验道教文化、净化心灵的一个入口。《寻梦龙虎山》突破传统的观演模式,创新性地融入多元化的音乐形式建构道教文化的原真性,实现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杨海琳[6](2020)在《移动K歌平台的互动仪式研究 ——以全民K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足不出户,通晓天下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创新,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凭借其伴随性、智能化等功能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世界的思维感知。依托于智能手机等新型媒介,移动K歌平台引领着K歌文化日渐融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满足了现代人不断升级的精神需求。与传统K歌方式相比,移动K歌平台拥有更加海量的伴奏曲库与别具一格的社交互动模式,而作为移动K歌领域的领头军,全民K歌通过精心营造虚拟空间的线上K歌情形和互动情境,获得了广大K歌爱好者的喜爱。移动K歌平台是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加持、传统K歌文化演进和音乐歌唱类节目的推动而逐渐诞生的。在这一兴起语境下,本文运用美国着名社会学家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从互动的角度对以全民K歌为代表的移动K歌平台进行剖析。本文首先对全民K歌用户的互动主体身份进行了解读,接着分别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用户特征和互动动机进行分析,也指出了用户的基础互动形式和多维互动形式。其次,重点分析了在全民K歌互动情境中互动仪式的形成过程与产出结果,以及宏观层面对全民K歌互动仪式市场的考量。最后,针对全民K歌发展过程中互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思路,期望能够提高全民K歌平台中用户的互动率,构建良性有效的互动循环,实现全民K歌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侯一凡[7](2020)在《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油画艺术多元发展,少数民族题材油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今内蒙古自治区为行政区域划分的中国北方草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草原生态、人文景观构建了独特的民族审美观念。长久以来围绕“草原”母题展开的艺术创作始终没有间断过,其拥有持久的地域魅力且具有可探索的文化深度。以草原题材展开的油画创作发端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尽管其相较于内地及沿海发达地区起步稍晚,但在国内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较早的发展起来,并且拥有相对扎实的根基。从兴起到繁荣发展的70年中,内蒙古的草原题材油画拥有一支执着的创作队伍,以他们的不懈努力,在全国美术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经的辉煌成就书写了内蒙古美术发展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其发展阶段背后的多种成因及后期影响值得研究。对探索时期的梳理以及辉煌时期的总结,有利于未来民族美术的积极发展。目前就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的研究现状来看,在广度与深度上,仍有可探索的空间,笔者尝试从学理层面对其进行全面的梳理,并进一步思考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全球化”与当代前卫艺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民族题材美术与当代艺术发展的位差,使内蒙古的油画家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面对草原生态环境发生的改变,那些对曾经抒情性传统的延续也使草原题材油画创作走入瓶颈期。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亟待发现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应对与转变,从而寻求民族艺术的创新之路。本文将以新中国成立70年为节点,结合主流艺术发展脉络对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进行整体研究。从共时与历时两方面的视野,结合草原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以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切入,借助其方法对地域特点进行考证,借助民族学、文化学的视角对人文背景进行分析,借助美学、图像学的方法对艺术本体进行解读,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针对其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展开多纬度的探讨,以期为地域美术研究打开新的思路。本文拟突出问题意识,并以此架构全篇,即分五章内容,针对四点聚焦问题展开讨论:(一)第一章草原题材油画创作形成的地缘环境与人文背景,以及第二章发展脉络及时代因素,围绕北方草原生态文化圈,在全国艺术形态同时期发展的比较视野下,探讨草原题材油画创作如何形成,如何表现,如何发展。(二)第三章在对作品创作内容的分类研究,以及第四章对本体的艺术特色与审美分析中,通过分析作品生成的艺术特点及横向对比异域民族题材油画创作,探讨研究对象形成了哪些独特的地域艺术品格,廓清其艺术个性及美学特征。(三)第五章的文化追问中,将草原题材油画发展视为一个动态的生命体,探讨在其生长过程中草原文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而艺术创作又是怎样丰富和传承草原文化的。根据艺术反映论与决定论,研究双向影响促进下,草原文化与草原题材艺术创作在当代语境中的相互作用。(四)在本文的结语部分,通过前文系统的梳理与学理分析,进一步明晰当代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如何在新的生态文化语境中,适应新变化,化解新矛盾,产生新能量,焕发新生命。

胡娜[8](2020)在《如何提升“金张掖”旅游品牌的含金量 ——甘肃省张掖市旅游资源整合营销策划案》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西北游”旅游热的发展,张掖市作为河西走廊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抓住了发展的契机,在政策、资金以及人力等资源的倾斜下大力推进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根据对相关旅游产业的投入和收入占比、人均花费以及接待流量的研究发现,张掖市旅游产业目前仍然处于高投入、低收益的情况中——虽然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收入贫瘠且结构单一。通过对张掖市的地理环境因素、区位因素、交通条件、资源特点等旅游相关性因素进行的走访研究发现,当前张掖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不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各个旅游景区之间的独立运营使资源相互区隔和“碎片化”;景区运营手段也十分单一,即倾向于传统媒体而严重忽视了新媒体或者自媒体的作用。不难看出,张掖旅游产业目前所急需的是全域旅游的整体规划建设理念、整合营销手段的全面铺开和扎实运营——相对于全域旅游的牵涉面广、投入巨大和协调难度,实施整合营销策略则是迅速提高“金张掖”旅游品牌含金量的一种低成本、效果可控的有效手段。策划案对当地的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调研,结合焦世泰教授在2010年对河西走廊10个有代表性景点的游客市场分析,刻画出较为明晰的张掖市旅游市场游客资源的整体样貌。在比较分析的视野下,张掖旅游的直接竞品如酒泉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敦煌鸣沙山、敦煌莫高窟以及甘孜环贡嘎山国际百公里越野跑项目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其营销经验的成功和欠缺显露无疑,从而有利于总结出张掖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选择。策划案认为,张掖旅游目标客群的基本定位是:承接整个大西北环线旅游,尤其是前往酒泉、敦煌旅行的自驾游群体;甘肃省周边省市的休闲观光旅游群体和以亲子研学、越野赛车、体验摄影等小众旅行群体。据此,张掖市的旅游品牌形象适宜定位于“行走千年丹霞奇景,品读古今丝路余韵”,体现出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旅游魅力。基于以上对张掖市旅游市场的调查分析和目标市场定位,策划案采用整合营销的经典理论“4P营销组合策略”和“4C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选择了将“网络整合营销4I理论”和“3S理论”整合运用并作为主要的营销理论,即Interesting趣味原则、Interests利益原则、Interaction互动原则、Individuality个性原则,并设计了一系列周详而可行的品牌营销活动,以达到提高张掖游客到访率和重访率并拉动当地旅游收入的目的。最后,根据张掖当地的旅游季节特点以及《张掖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的相关规划,策划案围绕“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城、丝绸之路古城邦、户外运动体验区、西路军魂传承地”等五个主题名片制定了专项营销的全年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案和相关的活动评估手段。

章王伟[9](2020)在《深圳DH主题公园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网民的数量逐步攀升,网络新技术、新运用层出不穷,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普通民众的学习和生活,旅游行业亦是如此。在旅游行业,新媒体市场营销的占比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市场营销的比重,有超过八成的中产和中青年群体更偏向于通过网站、手机等新媒体方式来获取旅游信息、购买旅游产品、享受旅游服务。同时,随着抖音、直播平台、新闻综艺等新形态的大量涌现,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沟通社交形式、休闲娱乐渠道都发生巨大改变。本课题将以新媒体营销策略优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国内主题公园整合营销总体特征,并以国内较为成功的深圳DH主题公园为蓝本,通过运用整合营销和4I理论等,分析研究深圳DH主题公园在新媒体营销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新媒体营销对于深圳DH主题公园的影响,本文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游客对于深圳DH主题公园新媒体营销有关情况,最后通过IPA分析重要性与绩效,找到不同新媒体对于深圳DH主题公园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与绩效的对应关系,由此推导出深圳DH主题公园以及其他国内主题公园在新媒体营销方面的改进方向和措施,以期解决国内主题公园新媒体市场营销的实际问题,推动和促进主题公园新媒体营销体系的完善和健康发展。

周莹[10](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二、天籁之音——推荐几个不错的音乐网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籁之音——推荐几个不错的音乐网站(论文提纲范文)

(2)蒙古民歌学术史整理与研究 ——以汉文版的民歌集、专着、学位论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蒙古民歌搜集整理与研究
    第一节 20 世纪下半叶蒙古民歌集
        一、1949 年—1966 年的蒙古民歌集
        二、1976 年—20 世纪末的蒙古民歌集
    第二节 21 世纪初蒙古民歌集
        一、21 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蒙古民歌集
        二、21 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蒙古民歌集
第二章 蒙古民歌专着研究
    第一节 20 世纪下半叶蒙古民歌专着研究
    第二节 21 世纪初蒙古民专着研究
        一、21 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蒙古民歌专着
        二、21 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蒙古民歌专着
第三章 蒙古民歌学位论文研究
    第一节 蒙古民歌博士论文研究
        一、从民俗学角度研究蒙古民歌博士论文
        二、从文学角度研究蒙古民歌博士论文
    第二节 蒙古民歌硕士论文研究
        一、音乐形态学视野下的蒙古民歌研究
        二、美学视野下的蒙古民歌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民歌集成类
    二、专着类
    三、学位论文类
附录
    一、成果索引
        (一)民歌集索引
        (二)专着索引
        (三)博士论文索引
        (四)硕士论文索引
    二、田野采风
    三、学习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一)科研项目
        (二)发表论文
        (三)参加学术会议
        (四)获奖
致谢

(3)自媒体平台下的汽车借势广告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2 研究对象与现状
        0.2.1 研究对象
        0.2.2 研究现状
    0.3 研究意义与方法
        0.3.1 研究意义
        0.3.2 研究方法
    0.4 汽车借势广告语的界定
第1章 汽车借势广告语的借势类型
    1.1 借势于名人
        1.1.1 代言名人
        1.1.2 应援名人
    1.2 借势于品牌
        1.2.1 同类汽车品牌
        1.2.2 非汽车品牌
    1.3 借势于节
        1.3.1 节日
        1.3.2 节气
    1.4 借势于流行文化
        1.4.1 网络流行语
        1.4.2 热播综艺、电影
        1.4.3 流行歌歌词
    1.5 借势于热点事件
        1.5.1 社会热点事件
        1.5.2 自身热点事件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汽车借势广告语的语言运用特点
    2.1 汽车借势广告语与其他行业广告语的共同特点
        2.1.1 语音运用共同点
        2.1.1.1 押韵
        2.1.1.2 谐音
        2.1.1.3 音节对称
        2.1.2 词汇运用共同点
        2.1.2.1 喜用名词、动词
        2.1.2.2 巧用人称代词
        2.1.3 语法运用共同点
        2.1.3.1 喜用陈述句
        2.1.3.2 偏爱短句
        2.1.3.3 巧用整句
    2.2 汽车借势广告语与一般汽车广告语的共同点
        2.2.1 语音运用共同点
        2.2.1.1 多押洪韵
        2.2.1.2 灵活运用叠音
        2.2.2 词汇运用共同点
        2.2.2.1 灵活使用外语词
        2.2.2.2 契合地区特点用词
        2.2.2.3 妙用数字词
    2.3 汽车借势广告语的个性特点
        2.3.1 语音个性特点
        利用同音借势
        2.3.2 词汇个性特点
        2.3.2.1 利用词汇借势
        2.3.2.2 巧妙使用身份词
        2.3.3 语法个性特点
        2.3.3.1 基于原型构式的仿拟类推
        2.3.3.2 体现借势的词类活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车借势广告语的表达策略
    3.1 多样修辞格的运用策略
        3.1.1 偏爱使用对偶
        3.1.2 乐用仿拟、拟人
        3.1.3 巧用双关、引用、拆词、排比
    3.2 多类语言表现风格的运用策略
        3.2.1 用豪放风格展现汽车形象
        3.2.1.1 高大刚强的汽车形象
        3.2.1.2 自由奔放的汽车形象
        3.2.2 用含蓄风格展现广告语的隐含义
        3.2.2.1 镶嵌品牌或展现产品特征
        3.2.2.2 隐藏商家功利性意图
        3.2.3 用幽默风格展开品牌嘲讽
        3.2.3.1 自嘲式幽默
        3.2.3.2 互嘲式幽默
        3.2.3.3 群嘲式幽默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车借势广告语的作用、问题与规范化
    4.1 汽车借势广告语的作用
        4.1.1 助推产品、品牌良好形象的树立
        4.1.2 建构身份认同
        4.1.3 推销生活方式
        4.1.4 传播中国文化
        4.1.5 加速语言的传播与发展
    4.2 汽车借势广告语中存在的问题
        4.2.1 广告语用字、用语的不规范性
        4.2.2 借势过于生硬
        4.2.3 趋同性导致广告语缺乏辨识度
        4.2.4 时效性与语境性导致广告语寿命缩短、表达晦涩
    4.3 汽车借势广告语的规范化
        4.3.1 加强广告语言的审查力度
        4.3.2 广告创作者应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
        4.3.3 将借势与品牌文化相融合
    4.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网络原创耽美小说的叙事转向研究 ——以2008-2018年的“晋江文学城”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一、选题来源:腐女群体和耽美亚文化
        二、网络耽美小说的历史和现状
        三、研究范围:作为平台的“晋江文学城”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虚拟实验:“去性别”的拟构
    第一节 多元男性气质的文本构建
        一、“攻受”模式:不断发展的“男男”关系
        二、超越性别:酷儿文本的网络“移民”
    第二节 幻想与真实的矛盾:女性主体的审视
        一、次元壁垒:“去女性”的女性小说
        二、性别隐喻:背离初衷的ABO实践
第三章 内容模式:多元素的混融
    第一节 女性历史书写中的“个人”与“家国”
        一、历史同人:情感的个人表达
        二、历史爽文:家国的集体想象
    第二节 类型叙事中的反思与“重建”
        一、快穿:数据库时代的“反类型”
        二、穿书:“玛丽苏”叙事的反套路
第四章 审美趣味:“萌属性”的渗透
    第一节 心理层面:唤起欲望的“小叙事”
        一、萌化:幼体迷恋与养成快感
        二、玩梗:“角色中心”与“去深度化”
    第二节 精神层面:“虐”与“甜”的爱情塑造
        一、虐恋:苦情中的爱情逻辑
        二、甜宠:日常化的浪漫符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大型山水实景演艺《寻梦龙虎山》音乐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关于大型山水实景演艺的研究
        1.1.2 关于《寻梦龙虎山》的研究
        1.1.3 关于《寻梦龙虎山》音乐应用的研究
    1.2 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2章 大型山水实景演艺项目《寻梦龙虎山》概况
    2.1 创作背景
        2.1.1 地域背景
        2.1.2 文化背景
        2.1.3 文旅融合的业态背景
    2.2 项目简介
        2.2.1 创作团队
        2.2.2 创作特色
    2.3 公司简介
        2.3.1 组织架构
        2.3.2 企业文化成果
    2.4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艺术效果
        2.4.1 社会效益的广与深
        2.4.2 经济效益的广与深
        2.4.3 艺术效果的广与深
第3章 《寻梦龙虎山》的道教文化透视
    3.1 有形道教文化
        3.1.1 “道都仙山”——龙虎山
        3.1.2 道教人物
        3.1.3 道教建筑
        3.1.4 道教符号
    3.2 无形道教文化
        3.2.1 道教音乐
        3.2.2 道教思想
        3.2.3 道教文化价值观
第4章 《寻梦龙虎山》音乐体验分析
    4.1 “生之逍遥”音乐体验分析
    4.2 “山水之逍遥”音乐体验分析
    4.3 “心之逍遥”音乐体验分析
第5章 《寻梦龙虎山》音乐应用分析
    5.1 寻道之音
        5.1.1 “人籁”之音
        5.1.2 “天籁”之音
    5.2 悟道之乐
        5.2.1 《寻梦龙虎山》观众入场音乐分析
        5.2.2 “入仙门”主题音乐分析
        5.2.3 “神树”主题音乐分析
        5.2.4 “仙人阁”主题音乐分析
        5.2.5 “长廊”主题音乐分析
        5.2.6 “河神”主题音乐分析
        5.2.7 主题曲《如梦》音乐形态与音响结构分析
        5.2.8 “崖壁投影”主题音乐分析
    5.3 《寻梦龙虎山》音乐应用的文化意义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6)移动K歌平台的互动仪式研究 ——以全民K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五、创新点
第一章 移动K歌平台的兴起与发展
    1.1 K歌娱乐文化的场景式演进
    1.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革新
    1.3 音乐歌唱类节目助推K歌热潮
    1.4 移动K歌行业领跑者:全民K歌
第二章 全民K歌平台的用户互动分析
    2.1 互动的主体:双重身份的参与者
    2.2 全民K歌平台的用户特征分析
        2.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2.2.2 调查问卷的结论与分析
    2.3 全民K歌平台的用户互动动机
        2.3.1 针对用户互动动机的深度访谈
        2.3.2 全民K歌用户互动动机分析
    2.4 全民K歌平台的用户互动形式
        2.4.1 基础互动形式呈现
        2.4.2 多维互动形式拓展
第三章 全民K歌平台的互动仪式分析
    3.1 全民K歌互动仪式的形成条件
        3.1.1 虚拟的聚集场:共在参与
        3.1.2 趣缘群体的圈层互动:符号资本
        3.1.3 相互的关注焦点
        3.1.4 共享的情感状态
    3.2 全民K歌互动仪式的结果产出
        3.2.1 群体团结的凝聚
        3.2.2 个体情感能量的积累
    3.3 全民K歌的互动仪式市场
        3.3.1 全民K歌中的情感能量
        3.3.2 全民K歌中的符号资本
        3.3.3 全民K歌的物质市场
第四章 全民K歌的互动困境及优化策略
    4.1 全民K歌的互动困境
        4.1.1 互动内容品质堪忧
        4.1.2 互动主体的自我迷失
        4.1.3 平台互动的参与度不足
        4.1.4 互动范围的局限性
    4.2 全民K歌的互动优化策略
        4.2.1 规范化发展,倡导正向互动
        4.2.2 回归创作本身,保持理性互动
        4.2.3 设定聚焦话题,提升互动热度
        4.2.4 打破互动藩篱,加强多场景互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全民K歌用户互动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二 全民K歌用户互动情况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第一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形成的地缘环境与人文背景
    第一节 北方草原的地域环境与生活方式
        一、以草原为主的多样化自然生态
        二、开放与封闭并存的游牧空间
        三、四季轮牧与天人相谐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人文背景与审美心理构建
        一、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与虔诚的民族信仰
        二、自由、坚韧与包容的民族心理特质
        三、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审美心理互渗
    第三节 传统艺术中的视觉审美要素
        一、岩画结构的朴拙概括
        二、青铜造型的力度扩张
        三、鹿石雕刻的线性解构
        四、寺庙壁画的多彩韵致
        五、民间美术的装饰表现
第二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发展脉络及时代因素
    第一节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早期形态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体现
        二、主题性创作的普遍关注
        三、本土化与民族化的初期探索
        四、内蒙古油画发展根基的奠定
    第二节 新时期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多向度拓展
        一、美术创作的复苏与开放自由的情感表现
        二、现实主义表达中个人风格的自觉追求
        三、精神空间探索——关于“风情”与“超风情”的问题
        四、以妥木斯为代表的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群体的形成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的草原题材油画创作
        一、当代新兴艺术群体及其探索实践
        二、他文化冲击下探究草原文化取向
        三、风情性的延续与创作发展的瓶颈
第三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类型呈现
    第一节 草原地域生活与民族风情
        一、自然生态图景
        二、游牧生活表现
        三、草原民俗活动
    第二节 历史再现与视觉叙事
        一、浪漫激越的草原文明进程
        二、革命时期的现实主义再现
        三、当代草原建设的多样表达
    第三节 文化追问与象征内涵
        一、史诗传说与文化符号
        二、文化遗迹的厚重积淀
        三、神圣而虔诚的草原仪式
    第四节 精神探索与生命哲学
        一、民族肖像的精神世界窥探
        二、母性的主题及永恒的光辉
        三、鞍马文化的精神象征
        四、传统与现代文明碰撞引发的生存反思
第四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本体的审美分析
    第一节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艺术表现
        一、宏阔的视觉空间构图
        二、意象性造型与写意性笔法
        三、色彩运用的特有张力
        四、粗犷的浮雕肌理塑造
        五、线性表达的内在骨力
        六、平面化与装饰性的语言表现
    第二节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审美意蕴
        一、质朴与醇厚的鲜活力——民族生活的原生态表达
        二、畅然与高古的穿透力——传统艺术的提炼与升华
        三、造化与心源的转化力——自然物象内化的草原情怀
        四、含蓄与奔放的表现力——诗意的抒情美与劲健的刚性美
    第三节 比较视野中的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
        一、藏民族题材油画创作
        二、新疆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
        三、三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共性与个性
第五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文化追问
    第一节 创作对象、主体与受众视角的草原文化表达
        一、以游牧经济形态为基础的地域文化彰显
        二、法度自然的生态性文化观照
        三、异度空间天人共生的审美共鸣
    第二节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中的民族文化交流
        一、油画语言呈现中西方艺术跨文化的创作实践
        二、艺术语言的中性调和体现游牧文化的包容性
        三、全球化语境下民族身份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第三节 传承与发展中草原文化的当代意义
        一、开掘——民族文化审美资源
        二、传承——保存民族文化的鲜活性
        三、创新——提升民族艺术在民族文化谱系中的文化内涵
结语:问题与出路
参考文献
图片出处
附录
    附录1 内蒙古油画大事记(1946-2019)
    附录2 油画家燕杰访谈录
    附录3 油画家王延青访谈录
    附录4 画家王荣访谈录
    附录5 油画家博·阿斯巴根访谈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如何提升“金张掖”旅游品牌的含金量 ——甘肃省张掖市旅游资源整合营销策划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张掖旅游资源概况与特点
    1.1 张掖市旅游资源概况
        1.1.1 地理区位特点
        1.1.2 道路交通条件
        1.1.3 旅游资源特点
    1.2 张掖市丰饶的旅游资源
        1.2.1 资源存量
        1.2.2 资源开发潜能
        1.2.3 开发形式丰富
    1.3 张掖市贫瘠的旅游产出
第二章 匮乏的市场及其内在悖论
    2.1 游客人均收益低
    2.2 收益结构单一
    2.3 开发成本高
        2.3.1 基础建设投入巨大
        2.3.2 政策倾向性投入
        2.3.3 “隐形”运维投入大
        2.3.4 面临较高环保风险
    2.4 市场竞争力小
        2.4.1 自然风光竞品——酒泉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敦煌鸣沙山
        2.4.2 人文风光竞品——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魏晋墓
        2.4.3 主题活动竞品——又见敦煌剧场
        2.4.4 主题赛事竞品——甘孜环贡嘎山国际百公里越野跑
    2.5 旅游市场开发内在悖论
    2.6 竞争力最大短板分析
第三章 全新的营销定位策略
    3.1 整合营销概念
    3.2 目标市场定位分析
        3.2.1 张掖旅游目标市场分析
        3.2.2 河西走廊旅游目标市场分析
    3.3 客群细分
    3.4 品牌形象定位
第四章 张掖市2020年全年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方案
    4.1 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目标
    4.2 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案所用理论
    4.3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实际运用
        4.3.1 地貌景观大观园
        4.3.2 暑天休闲度假城
        4.3.3 丝绸之路古城邦
        4.3.4 户外运动体验区
        4.3.5 西路军魂传承地
    4.4 特色旅游线路规划
        4.4.1 绝美地貌观光旅游线
        4.4.2 祁连山腹地旅游线
        4.4.3 摄影旅游风景线
        4.4.4 裕固风情体验旅游线
        4.4.5 爱国主义红色教育旅游线
    4.5 旅游品牌营销、分享与宣传
        4.5.1 捆绑推荐
        4.5.2 社群营销
        4.5.3 攻略分享
        4.5.4 企业合作
    4.6 全年传播方案执行计划
        4.6.1 特殊情境下的执行安排
第五章 可行性评估及效果监测
    5.1 可行性评估
        5.1.1 活动可行性分析
        5.1.2 费用预算
    5.2 效果评估及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深圳DH主题公园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色和创新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主题公园
        2.1.1 主题公园的概念
        2.1.2 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
        2.1.3 主题公园特点
    2.2 新媒体营销发展历程
    2.3 网络整合营销“4I原则”
    2.4 IPA分析方法
第三章 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特征分析
    3.1 新媒体时代旅游行为特征变化
        3.1.1 旅游者更注重移动服务需求
        3.1.2 旅游者更注重资料收集
        3.1.3 旅游者更注重个性体验
        3.1.4 旅游者更注重分享和评价
    3.2 新媒体营销形态
        3.2.1 目的地官方网站
        3.2.2 新闻客户端平台
        3.2.3 视频直播平台
        3.2.4 旅游电商平台
        3.2.5 网络视频平台
        3.2.6 手机APP平台
        3.2.7 社交分享平台
第四章 深圳DH主题公园及新媒体营销做法
    4.1 深圳DH主题公园
        4.1.1 深圳DH主题公园发展历程
        4.1.2 深圳DH主题公园主要景点介绍
    4.2 深圳DH主题公园新媒体营销的做法
        4.2.1 营销时空更加开放
        4.2.2 营销服务更加精准
        4.2.3 营销体验更加全面
        4.2.4 营销传播更加高效
第五章 深圳DH主题公园新媒体营销优化绩效研究
    5.1 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
        5.1.1 数据收集
        5.1.2 调查统计分析
    5.2 深圳DH主题公园的游客消费信息来源调查
    5.3 深圳DH主题公园旅游新媒体统计分析
    5.4 深圳DH主题公园旅游新媒体营销IPA分析
    5.5 深圳DH主题公园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5.5.1 内容缺乏吸引力
        5.5.2 渠道缺乏传播力
        5.5.3 营销缺乏引导力
        5.5.4 宣传缺乏品牌力
第六章 深圳DH主题公园新媒体营销优化策略及对国内主题公园的启示
    6.1 基于整合营销4I理论对深圳DH主题公园新媒体营销优化策略
    6.2 深圳DH主题公园新媒体营销对国内主题公园的优化建议
        6.2.1 企业官网平台营销优化建议
        6.2.2 网络社区平台营销优化建议
        6.2.3 旅游电商平台营销优化建议
        6.2.4 网络视频平台营销优化建议
        6.2.5 社交分享平台营销优化建议
结论
“深圳DH主题公园”新媒体营销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研究思路图
致谢

(10)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天籁之音——推荐几个不错的音乐网站(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媒介发展与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研究[D]. 石茁. 辽宁大学, 2021
  • [2]蒙古民歌学术史整理与研究 ——以汉文版的民歌集、专着、学位论文为例[D]. 岑霞. 西北民族大学, 2021
  • [3]自媒体平台下的汽车借势广告语研究[D]. 卜水灵. 湘潭大学, 2020(02)
  • [4]网络原创耽美小说的叙事转向研究 ——以2008-2018年的“晋江文学城”为中心[D]. 王艳萍. 华侨大学, 2020(01)
  • [5]大型山水实景演艺《寻梦龙虎山》音乐应用研究[D]. 李家驹.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1)
  • [6]移动K歌平台的互动仪式研究 ——以全民K歌为例[D]. 杨海琳. 山西大学, 2020(01)
  • [7]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研究[D]. 侯一凡.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8]如何提升“金张掖”旅游品牌的含金量 ——甘肃省张掖市旅游资源整合营销策划案[D]. 胡娜. 南京大学, 2020(02)
  • [9]深圳DH主题公园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 章王伟.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10]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标签:;  ;  ;  ;  

天籁之声——推荐几个好听的音乐网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