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意识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崔培哲[1](2021)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问题解决能力是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关键能力,也是学习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学校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专门课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主要由各个学科完成。这就要求高中生物学教学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生物学课堂教学及高考等方面的要求,确切落实好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工作。为确切了解高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探究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特展开本课题研究。本课题以枣庄市山亭区的高中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文献法搜集分析资料,界定了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概念,概述了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现状。然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现状,通过访谈调查了解高中生物教师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现状。学生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整体良好,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不同维度的问题解决能力参差不齐,有较为明显的群体差异。教师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落实状况欠佳,主观原因是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理论知识不足、对教材内容挖掘不够;客观原因是现有的课程设置、教育评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调查研究,结合前人经验及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包括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培养目标,加强生物知识储备,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筛选问题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变革习题教学为实际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等对策。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设计相关教学案例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实践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相关对策,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能力,期望本课题能为生物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冯泽慧[2](2021)在《HPS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研究 ——以人教版《分子与细胞》为例》文中提出科学思维的培养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科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HPS教育是将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融入科学课程的新型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以及提升其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HPS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强调在生物学史的再现中发展科学思维,注重在问题哲学思辨中锻炼批判性思维,提倡在社会文化背景中体会创造性思维。而在当下整体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因课时紧张、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等诸多因素,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基于HPS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非常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在调查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及教学实践经验,开展了HPS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研究,希望能为一线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供参考。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和综述,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HPS教育和科学思维的相关理论,总结了国内外对HPS教育和科学思维的研究现状,并对HPS教育和科学思维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整合。其次,采用调查法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HPS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现状展开调查。教师调查结果发现:多数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过HPS教育和科学思维的相关理论,对HPS教育和科学思维的了解程度不够,将HPS教育应用于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情况少。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科学思维总体处于良好水平,批判性思维和独创性思维需着重加强训练;学生对教材上生物科学史内容注意度不高。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生物学新课标的要求、生物学科性质与高中生学习特征,构建了基于HPS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高中生物教学流程,包括情境激疑、头脑风暴、科学史再现、设计实验、呈现科学观念、对话思辨六个步骤;并深入分析挖掘了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能进行基于HPS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资源及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最后选择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部分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HPS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加强对HPS教学的认知并将其应用于课堂之中。
李爽[3](2021)在《新高考下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及提升策略》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9月,新高考改革正式启动,截止目前,已经有14个省市分批次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新高考改革形势下,相关研究发现化学学科面临“被弃选”的危机。高中生选考化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影响学生选考化学的因素包括化学学习兴趣、化学成绩、化学教师的教学、化学专业认同与生涯规划和外界影响等,其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程度最为显着。如何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是新高考形势下一线化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任教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五中学,河南省是原计划于2018年参与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之一,但至今尚未推行改革,这与河南省人口众多,基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有关。但改革终会来临,鉴于其他省市出现新高考改革局势下“弃选化学”现象,作为河南省的化学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探索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河南作为高考大省,高中生的高考压力巨大,现行的大多数教学策略研究集中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在如何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索出能充分利用本地现有资源,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因为目前还没有应用广泛地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进行测量的工具,所以本文对化学学习兴趣量表的编制也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兴趣教学领域的研究历史,明确了其发展轨迹和脉络,深入理解了兴趣教学思想。并利用Cite Space.5.7.R2软件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明确了兴趣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厘清了兴趣、学习兴趣、化学学习兴趣等核心概念,确定了以兴趣发展四阶段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然后重点分析了国内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研究现状,整理了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成果,为后文教学策略的设计提供素材与依据。胡象岭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物理学习兴趣量表进行研究,其参与编制的《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量表》经过多次修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使用。本文以最新版的《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量表》为模板,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任教学校实际情况编制《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水平量表》并进行了测量学检验,参考Susanne E.Hidi和K.Ann Renninger的研究发现对量表进行了修订。本文将情境兴趣的触发因素与国内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研究成果相结合,设计出针对新授课课堂的“知识理解生活化”、“问题设计悬念化”、“知识讲解可视化”、“知识记忆导图化”、“知识巩固互动化”教学策略;对于习题课,借鉴并完善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的“3+1”教学策略。将教学策略应用于南阳市第五中学2020级高一年级中2个班级进行实践研究。对高一年级中2个实验班、4个对照班,共6个班级的学生在学期伊始和学期结束时的化学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同时,为了确定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对学生化学学习成绩是否具有正向影响,连续追踪了6个班级在2020年10月、11月、12月和2021年2月四次考试的化学成绩。利用Excel和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任教学校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水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基于学习兴趣培养的新授课“5化”策略和习题课“3+1”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减退。(3)基于学习兴趣培养的新授课“5化”策略和习题课“3+1”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4)基于学习兴趣培养的新授课“5化”策略和习题课“3+1”策略对提升低兴趣水平的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效果显着。综上,本文编制并修订的《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量表》为教育资源相似的学校提供了测量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水平的工具;提出的基于学习兴趣培养的新授课“5化”策略和习题课“3+1”策略通过了教学实践的检验,对教育资源相似的学校的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凌文[4](2021)在《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文中提出2017年教育部颁布并实施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基本理念作为育人主旨之一。作为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教学素材,教材承载着国家课程的内容和理念,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和践行国家育人理念时均以其作为重要参考资料,其重要性与课程标准不相上下。在全新的育人理念指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了《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鉴于全国仅有部分地区因启动了新高考改革而改用新版本教材,其余地区尚未改用或刚刚改用新版本教材,值此新旧教材交替之际,针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2004年版和2019年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改革方向,内化核心素养育人内涵,以期为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旧教材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教材的编撰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而设置的这一基本事实,通过对比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的相关内容,了解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变化对于教材可能带来的影响,明确教材比较的方向。首先,从宏观角度比较新旧教材在内容排版、内容选择和内容结构层面的差异,再者,站在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微观角度,深入对比新旧教材在科学探究、化学实验、化学史和CTSE教育内容的具体呈现情况,以上即本文的主要部分。为保证研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并坚持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展开针对一线教师的访谈调查,和云南省高一、高二两个分别采用新旧教材的不同年级高中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对新旧教材的认识,以及高中生对自己所学教材的感受,综合二者的认识和看法,对静态教材对比研究进行补充。最后,总结新旧教材在宏观结构和微观细节呈现的具体差异,根据新教材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客观优势,提出新教材使用的些许建议。新教材内容版式设计更加新颖,图表内容更加清晰,数据更贴近时代;内容知识体系安排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进阶和认知思维逻辑,有力地分散了必修内容的难点;教材所包含的教学栏目更加丰富,许多栏目极富探究性和开放性。新教材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实验要求更高、更明确,切实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基本技能;化学史和CTSE教育内容选材更加广泛,格外注重体现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全方位融合发展高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旧教材存在难点集中,实验和探究活动偏少,版面和内容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容易造成教师过分强调学科知识掌握,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上手等现象;新教材在排版和内容安排上的调整,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学生使用时获取知识的效率更高,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新教材在有效分散难点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但是栏目的使用和教学内容安排及要求的变动,仍需要一线教师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根据上述对比研究和调查研究的结果,结合课程标准的育人目标,在必修课程阶段,本文提出以下新教材使用时的教学建议:一是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组织教学活动,时刻围绕核心素养设置教学目标;二是注重学生科学思维与方法的构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三是塑造“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四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实验和探究育人功能。
陆韦春[5](2021)在《基于思维导图培养中学生的化学系统思维》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新课标、新高考与现代技术发展的三个综合角度要求,强调学生应当具备系统思维,拥有运用整体观,大局观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化学学科知识的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化学教学课程是一门适合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的学科。本文针对高中化学的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可行性研究,提出基于思维导图培养中学生化学系统思维这一论点。系统思维认为世间万物均可成为一个系统,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把握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思维导图培养中学生的化学系统思维能力,运用系统思维,将化学知识内容看作一个系统,将思维导图作为训练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将化学教学、思维导图、系统思维进行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系统思维为核心,采用思维导图作为教学手段进行化学教学设计。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引言部分从高考改革的需要、化学学科教学的现状和特点、以及笔者自身的求学经历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为选题背景,介绍了研究的国内外现状,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了与系统、系统思维、思维、思维导图等相关概念以及本次实践研究中所涉及的理论,如系统论、脑科学理论、双重编码理论等。并介绍了本次实践研究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过程中具体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思路、目的以及本次研究所产生的意义。第三部分: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化学系统思维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主要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成绩分析、对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实践。列举了几个笔者运用思维导图作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案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后测以及后测分析。后测分析包括学生调查问卷、学生访谈以及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总结此次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对培养学生的化学系统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将思维导图与化学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能为一线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化学系统思维提供一些帮助。
麦麦提斯迪克·图尔荪[6](2021)在《新疆喀什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它更有趣,并且更有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趣的化学实验和复杂多变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实验教学的准备和后续处理问题比较麻烦,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实验教学转移到课堂教学中,而对于化学实验,通过多媒体在互联网上播放视频来学习。虽然这些同样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但是与前者相比,后者的学习兴趣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高中化学教学是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动机,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受到学习知识带来的成就感。仅仅依靠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新疆喀什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在化学学习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他们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农牧民家庭。他们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几乎没有管理。家庭教育和指导比较缺乏,这也导致学生缺乏动手和动脑的机会。有的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自信,缺乏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生成绩不理想,思维能力发展有限。新疆喀什地区农村高中的学生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孩子的升学非常支持。希望孩子们能考上好大学,多学点知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优化化学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当前新疆喀什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分析了兴趣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介绍了相关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结合相关理论从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化学新课程改革标准,在自制化学学习兴趣问卷的基础上,对新疆喀什地区农村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影响新疆喀什地区农村高中学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因素,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为化学化学教师在教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教学建议,最终提高农村中学生化学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海燕[7](2021)在《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民族地区某高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推进,探究式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提倡要快速发展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而化学学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探究式实验教学。虽然这一热点得到了师生们的共同关注,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自然环境较差、教育落后的民族地区,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主要以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为例,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该县三所高中的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依据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策略,并针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本文在建构主义、发现学习等理论的指导下,立足要高效地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面对当前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为高中化学教师进行实验设计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在本论文中界定了化学实验、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概念,综合了国内外对于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以及不同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在这一基础上,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针对这一研究目的确立了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这一地区的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实施了调查,调查之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问卷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访谈内容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归因。在建构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的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反思多方面进行了设计。并且还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流程框图,这一流程框图主要分为六步,首先通过创设情境确定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问题,并依据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本节课的基础内容。接着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实验方案设计或者在原有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设计改进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学习实验原理。然后教师布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迁移运用,最后再次结合迁移知识点对本节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反思。提出这一教学策略后教师将这一策略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并且列举了自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成果展示,检验所提出的教学流程图的可操作性和效果。通过研究表明,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中采用这一教学流程图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样也正好体现了我们教育改革的核心,发展素质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李成艳[8](2021)在《问题链教学提升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应用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学课堂强调学生主体性,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链教学作为问题教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能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问题探究中,对有效启发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故近年来倍受推广和应用。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问题解决能力,且《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对落实化学课标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立足于问题链教学与问题解决能力间的理论联系,探讨问题链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问题。从现实情况出发,以“元素化合物”为例,探讨有效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教学策略,进行问题链教学的有效设计与实施。基于此,研究思路如下:通过文献分析,了解研究背景、研究现状,明确研究主题,掌握相关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了解实习学校高一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和教师实施问题链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学理论指导下,依据问题链教学理论,以提升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为落脚点,结合实际进行问题链教学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研究;基于理论,以“人教版必修1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进行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案例设计;以西宁H中学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施,验证问题链能否提升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研究表明:(1)据调查发现:高一学生的整体化学问题解决能力水平不高。具体问题为:(1)化学问题解决态度方面: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较差、缺乏问题意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动机。(2)化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方面:化学问题解决的思路不成体系、很少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多方面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存在困难。(3)化学问题品质方面:缺乏方法的创新和有效迁移与推广能力;(2)经教师访谈结果发现:(1)教师认可问题链教学的有效性,但认为问题链设计会耗时过多。(2)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问题预设的思考较少,在课堂上直接设问,新任教师会提前预设,但在问题设计的深广度方面存在问题。(3)化学教师困惑对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及问题链教学课堂的把控度;(3)在进行问题链有效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核心问题链导向下设计问题解决任务”、“鼓励并引导学生评价与反思”四个问题链教学实施策略,建构了以“创设问题情境—抛出核心问题—子问题链引导—教学反思与评价”为主要教师活动,以“感知问题—明确问题解决任务—解决问题—反思与交流”为主要学生活动的提升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教学实施流程;(4)教学实施后,成绩分析结果显示:两班级学生的成绩差距逐渐拉大,且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的成绩。说明问题链教学在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应用促进了化学学习成绩的提升。量表结果分析表明:教学实施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化学问题解决能力水平出现显着性差异。访谈结果显示,问题链教学的实施对学生情感态度、知识学习、思维、化学问题探究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综上结果表明,问题链教学的实施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
刘娜[9](2021)在《运用化学史发展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际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步走向实践创新型人才,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最为有利时期,学习化学史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的发展及其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提高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寻能够运用化学史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两个重点问题:(1)如何设计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课例?(2)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效果如何?本研究以三元智力理论和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为基础,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开展,整个研究共分为两轮:第一轮属于尝试和探索阶段,重在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在学习、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轮属于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提升学生在化学史学习中的参与度,通过深入思考体会,内化创新方法,发展创新思维。通过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资料,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化学史发展创新思维教学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质疑精神、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变通能力等均获得了明显的增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教学策略,并提出具体操作建议。本研究以三元智力理论和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为基础,开展了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教学的行动研究。通过规范严格的研究过程,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客观分析与总结。研究结论如下:运用化学史教学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教学方式,以化学史资料为载体,通过探究式教学、IHV教学等方法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以此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学习小组在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学习小组可为学生创设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BAATARCHULUUN SOLONGOO(慈棱格)[10](2020)在《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相继进行课程改革,蒙古国课程改革不能孤立于世界课程改革之外。同样,化学课程也必须进行改革。蒙古国2013年的第十五次课程改革针对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本论文共有四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内容为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论述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内容为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本文第三章主要梳理了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历史上本文研究蒙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研究了从第一次课程改革到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梳理了每一个课程改革的特殊和矛盾为了更好的理解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的课程改革中的一些要求,新思维、意义和价值。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中新思维的意义和价值。第四章蒙古国的第十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梳理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第一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存在主要问题,第二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存在主要问题。第三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存在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蒙古国第十四次蒙古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内容进行梳理包括也四个方面。第一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存在主要问题课程目标不明确。第二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内容偏“难”,要求偏“高,第二,蒙古国中小学采用是俄罗斯中小学教材,课程内容不太合适蒙古国教育及学生发展。第三方面第十次中学化学课程实施存在主要问题:一、教学方法单一,第四方面第十四次课程评价存在主要问题是没有提展的评价。第二个方面第十四次中小学化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内容进行梳理包括也四个方面。第一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存在主要问题没有将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二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内容偏“难”,要求偏“高,二是教科书,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之间缺乏协调性。第三方面第十次中学化学课程实施存在主要问题:一、一是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面,二是缺乏多样性的化学课教学方法。第十四次课程评价存在主要问题是化学课程评价体系过随意,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第三部分为论文的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五章主要研究了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泰勒课程理论。在此基础上,第六章分析了蒙古国第十五次的课程改革的主要追求,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研究:在课程目标上(丰富了课程目标内容,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程内容上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学科结合,在课程实施上适合每一个孩子,运用科学技术,提高课程的连续性,实践和理论教学结合,在课程评价上评价形成,周期评价,详细评价,确保评价结果与奖惩制度相联系。在此基础上,第六章对蒙古国第十五次的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追求的在化学课程目标上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应用于实践,在化学课程内容上积极听取学生的教学建议,实现中学化学课本的趣味化全面化,在化学课程实施上加强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增加丰富多样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在化学课程评价上提升对于化学课程评价的重视程度,严格制定化学课程评价体系制度。第四部分为论文第七章。第七章主要分析了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体现的新思维,主要体现为四方面。第一,课程目标中所提出的新思维—课程目标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一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重在创新"的学生能力、三是提高重在生活中"的学生能力第二,课程内容中体现出的新思维一是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第三,课程实施中体现出的新思维—一是建设分类化的教学思想、二是扩充复合化学教学内容、三是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四是强调教学的主导地位。第四,课程评价中所体现的新思维——基于教学全过程的过程评价和结果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系、基于教学相关者的自我评价和外部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本论文对中学化学课程课程改革的要求来进行研讨,以蒙古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实情为研究的出发点,主要对中学化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意识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
三、生物学教学的要求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问题 |
二、问题解决 |
三、问题解决能力 |
四、生物学问题解决能力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 |
三、情境学习理论 |
四、发现教学理论 |
第三章 枣庄市山亭区高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
二、调查工具 |
三、调查对象 |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
一、问题解决能力整体分析 |
二、问题解决能力三个维度分析 |
三、学生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师开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情况 |
第三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论 |
一、高中生问题解决能力整体良好,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二、高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三个维度参差不齐 |
三、学生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师开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情况欠佳 |
第四章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
二、调查工具 |
三、调查对象 |
第二节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一、教师对问题解决能力内涵的了解情况 |
二、教师对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活动 |
三、教师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
四、教师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建议 |
第三节 存在问题及分析 |
一、教师对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
二、教师对新教材中各类教学资源挖掘不够 |
三、现有课程设置影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
四、现有教育评价模式影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
第五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对策 |
第一节 对策提出依据 |
一、生物学学科特点 |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三、高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现状 |
四、教师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对策 |
一、提高重视程度 |
二、明确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
三、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生物知识储备 |
四、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
五、消除畏难情绪,促进学生提出问题 |
六、采用研讨教学,培养学生筛选问题的能力 |
七、创设情境,开展探究性学习 |
八、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九、区别习题与实际问题,变革习题教学为实际问题教学 |
十、克服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
第六章 案例设计与实践 |
第一节 案例1《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案例设计与实践 |
一、案例设计:《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
二、案例分析及反思 |
第二节 案例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案例设计与实践 |
一、案例设计:《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
二、案例分析及反思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结论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学生生物学科中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调查 |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2)HPS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研究 ——以人教版《分子与细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以济宁地区为例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基于HPS理念的生物学教学流程的理论构建 |
第一节 教学流程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基于HPS理念培养科学思维的教学流程的构建 |
第五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蕴含的HPS资源分析与案例设计 |
第一节 高中生物教学中适合进行HPS教育的内容分析 |
第二节 案例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设计与实践 |
第三节 案例二《酶的作用与本质》的设计与实践 |
第四节 案例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设计与实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与创新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新高考下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及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意义 |
2 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兴趣发展四阶段模型 |
3 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量表编制 |
3.1 量表初稿的编制 |
3.2 量表初稿的修订 |
3.3 正式量表的测量学检验 |
3.4 兴趣发展模型的探究 |
4 基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与设计案例 |
4.1 教学策略 |
4.2 设计案例 |
5 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实验基本要素 |
5.3 实验方案设计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反思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量表初稿 |
附录Ⅱ 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正式量表 |
致谢 |
(4)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程改革背景 |
1.1.2 教材研究背景 |
1.1.3 教学需要的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不同版本化学教材对比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新旧化学教材对比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5 概念界定 |
1.5.1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
1.5.2 化学教材 |
第2章 实验版和2017 版《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的部分对比 |
2.1 必修课程结构设计的对比 |
2.2 必修课程呈现方式的对比 |
2.3 必修课程具体要求的对比 |
2.4 《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的部分对比总结 |
第3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旧教材的内容对比 |
3.1 内容排版对比 |
3.1.1 封面设计 |
3.1.2 正文设计 |
3.1.3 插图设计 |
3.1.4 内容排版对比总结 |
3.2 内容选择对比 |
3.2.1 旧教材内容选择 |
3.2.2 新教材内容选择 |
3.2.3 内容选择对比总结 |
3.3 内容结构对比 |
3.3.1 旧教材内容结构 |
3.3.2 新教材内容结构 |
3.3.3 内容结构对比结论 |
第4章 人教版必修新旧教材核心素养体现情况对比 |
4.1 科学探究对比 |
4.1.1 数量及分布 |
4.1.2 内容与方式 |
4.1.3 新旧教材的科学探究活动实例 |
4.2 化学实验对比 |
4.2.1 数量及分布 |
4.2.2 实验内容 |
4.2.3 实验类型 |
4.2.4 新教材化学实验活动实例 |
4.3 化学史对比 |
4.3.1 数量和分布 |
4.3.2 史料内容 |
4.3.3 史料的指导方式 |
4.3.4 新教材化学史实例 |
4.4 CTSE对比 |
4.4.1 化学与技术 |
4.4.2 化学与社会 |
4.4.3 化学与环境 |
4.4.4 新教材CTSE教育内容实例 |
4.5 新旧教材核心素养体现情况总结 |
第5章 师生对人教版必修新旧教材的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
5.1 教师对人教版必修新旧教材的访谈研究 |
5.1.1 访谈目的 |
5.1.2 访谈方式 |
5.1.3 访谈对象 |
5.1.4 访谈设计 |
5.1.5 访谈结果 |
5.2 学生对人教版必修新旧教材的问卷调查研究 |
5.2.1 调查目的 |
5.2.2 调查工具 |
5.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5.3 调查研究总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对课程标准的对比结论 |
6.1.2 对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结论 |
6.1.3 对新旧教材核心素养体现情况的对比结论 |
6.1.4 师生对新旧教材认知调查的结论 |
6.2 研究启示与教学建议 |
6.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的研究成果 |
(5)基于思维导图培养中学生的化学系统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的提出 |
1.1.1 基于新高考改革 |
1.1.2 基于高中化学学科的特征 |
1.1.3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与笔者自身学习的启发 |
1.2 系统思维的研究现状 |
1.2.1 系统思维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2 系统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思维导图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4 思维导图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内容 |
1.4.1 相关理论学理论分析 |
1.4.2 现状调查 |
1.4.3 建构基于思维导图培养中学生化学系统思维的教学策略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交流访谈法 |
1.5.3 反思教学法 |
1.5.4 问卷调查法 |
1.6 研究的思路、目的及意义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的目的 |
1.6.3 研究的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系统 |
2.1.2 系统思维 |
2.1.3 思维 |
2.1.4 思维导图 |
2.2 理论基础 |
2.2.1 系统论 |
2.2.2 脑科学理论 |
2.2.3 双重编码理论 |
2.2.4 建构主义理论 |
2.3 思维导图的表现方法 |
3.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化学系统思维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前测-教师访谈 |
3.1.1 访谈对象 |
3.1.2 访谈分析 |
3.2 前测-学生调查问卷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3 调查问卷的修改 |
3.2.4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5 问卷调查的分析 |
3.2.6 调查结论 |
3.3 前测-学生学业成绩测量与分析 |
4.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化学系统思维的教学实践 |
4.0 教师讲解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
4.1 教学设计 |
4.2 教学案例 |
4.2.1 案例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
4.2.2 案例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
4.2.3 案例3--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
4.3 后测-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
4.3.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4.3.2 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
4.4 后测-学生学业成绩测量与分析 |
5.结语 |
5.1 研究结果 |
5.2 研究反思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前测--基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
附录3 后测--基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6)新疆喀什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兴趣 |
2.1.2 学习兴趣 |
2.1.3 化学学习兴趣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海德态度平衡论 |
2.2.3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
3 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及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调查问卷设计 |
3.3.1 调查维度 |
3.3.2 问卷设计 |
3.4 问卷信效度检验 |
3.5 调查问卷实施 |
3.5.1 调查问卷发放 |
3.5.2 调查数据结果分析 |
3.6 访谈的设计及实施 |
3.6.1 访谈的设计 |
3.6.2 访谈的实施 |
3.6.3 访谈结果分析 |
4 喀什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现状及分析 |
4.1 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总体状况 |
4.1.1 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现状 |
4.1.2 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兴趣的原因 |
4.1.3 学生个人的化学学习动机 |
4.1.4 教师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
4.2 影响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 |
4.2.1 高中师生情感交流方面 |
4.2.2 化学知识认知难度方面 |
4.2.3 中学化学实验资源方面 |
4.2.4 化学教师教学方式方面 |
4.2.5 高中学生学习方式方面 |
5 提升喀什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
5.1 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
5.1.1 切实关注学生内心需求 |
5.1.2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 |
5.2 重视STSE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
5.3 充分发掘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 |
5.3.1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5.3.2 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5.4 改变传统知识传授教学方式 |
5.4.1 创设生动的问题情景 |
5.4.2 倡导探究性化学实验 |
5.4.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
5.5 积极促进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
5.5.1 改变学生传统学习习惯 |
5.5.2 设计趣味化的教学课堂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
附录2 访谈提纲 |
致谢 |
(7)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民族地区某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缘起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总体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化学实验 |
2.1.2 探究性实验 |
2.1.3 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 |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发现学习理论 |
2.2.3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 |
2.2.4 萨奇曼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 |
3 民族地区学生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1 研究工具的开发 |
3.1.2 研究工具的检验 |
3.2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3.2.1 样本教师的基本信息 |
3.2.2 样本学校实验室的基本概况 |
3.2.3 样本学校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规定实验开设情况 |
3.2.4 样本学校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2.5 探究式实验教学评价与课外拓展情况 |
3.2.6 教师自我能力提升情况 |
3.3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3.1 样本学生的基本信息 |
3.3.2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
3.3.3 学生对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接受和认知程度 |
3.3.4 学生自主实验的动手能力 |
4 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设施有待完善 |
4.2 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
4.3 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 |
5 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建议 |
5.1 课前准备阶段 |
5.1.1 学情分析 |
5.1.2 教材分析 |
5.1.3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 |
5.1.4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
5.2 课中实施阶段 |
5.2.1 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设计 |
5.2.2 设计实验练习作业 |
5.2.3 设计教学板书 |
5.3 课后评价阶段 |
5.3.1 学校评价 |
5.3.2 自我评价 |
6 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实践 |
6.1 实验内容 |
6.2 实验对象 |
6.3 实验变量分析 |
6.4 实验实施过程与案例 |
6.4.1 实验实施流程 |
6.4.2 案例一: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 |
6.4.3 案例二:乙酸的性质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 |
6.5 实验效果分析 |
6.5.1 成绩比较 |
6.5.2 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检测分析 |
6.6 不足及改进措施 |
6.6.1 不足 |
6.6.2 改进措施 |
7 研究结论及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调查表(教师卷) |
附录二: 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调查表(学生卷) |
附录三: 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调查表(学生卷) |
附录四: 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访谈提纲(教师卷) |
(8)问题链教学提升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应用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问题解决能力是近年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 |
1.1.2 符合新课改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
1.1.3 问题链教学应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可行性 |
1.2 研究设计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目的 |
1.2.4 研究意义 |
1.2.5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综述 |
1.3.1 “问题链教学”的研究 |
1.3.2 “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 |
1.3.3 “问题链教学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问题 |
2.1.2 问题链 |
2.1.3 问题链教学 |
2.1.4 化学问题解决能力 |
2.2 教育学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支架式教学理论 |
2.2.4 问题教学理论 |
第三章 高一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问题链教学现状调查 |
3.1 高一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问卷调查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工具 |
3.1.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 问题链教学现状访谈调查 |
3.2.1 访谈目的与对象 |
3.2.2 访谈内容与分析 |
第四章 问题链教学提升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概述 |
4.1 问题链教学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可行性 |
4.1.1 问题链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联系 |
4.1.2 问题链教学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作用 |
4.2 指向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设计 |
4.2.1 设计原则 |
4.2.2 设计的问题链类型 |
4.2.3 问题链设计过程 |
4.3 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教学实施策略 |
4.3.1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
4.3.2 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
4.3.3 核心问题链导向下设计问题解决任务 |
4.3.4 鼓励并引导学生评价与反思 |
4.4 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教学实施过程 |
4.4.1 创设问题情境——感知、发现问题 |
4.4.2 抛出核心问题链——明确问题解决任务 |
4.4.3 子问题链引导——解决问题 |
4.4.4 教学反思与评价——反思与交流 |
第五章 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教学案例与分析 |
5.1 案例一:“铁的重要化合物” |
5.2 案例二:“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
第六章 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教学的实施 |
6.1 实验目的 |
6.2 实验对象 |
6.3 实验工具 |
6.3.1 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调查问卷 |
6.3.2 化学成绩测试 |
6.3.3 访谈设计 |
6.4 实验变量控制 |
6.5 实验过程 |
6.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6.1 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问卷数据分析 |
6.6.2 化学成绩分析 |
6.6.3 访谈结果分析 |
6.6.4 实验结论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Ⅰ:教学设计 |
附录 Ⅱ:《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 Ⅲ:测试结果统计 |
附录 Ⅳ:访谈提纲 |
致谢 |
(9)运用化学史发展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选题缘由 |
1.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2.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
3.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创新思维的相关研究 |
1.创新思维的内涵 |
2.创新思维的特征 |
3.创新思维理论的研究 |
(二)化学史教学的研究 |
1.关于化学史教育价值的研究 |
2.关于化学史教学模式的研究 |
3.关于化学史的教材设计研究 |
(三)相关述评 |
三、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化学史 |
2.化学史教学 |
3.创新思维 |
(二)理论基础 |
1.三元智力理论 |
2.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
四、研究设计与测量工具的编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研究法:问卷和访谈 |
(三)研究工具 |
(四)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 |
1.数据收集 |
2.数据分析 |
五、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 |
(一)第一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1.问题的确立 |
2.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
(二)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1.制定行动计划 |
2.实施行动研究 |
(三)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 |
1.研究过程总结 |
2.行动研究结果 |
3.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
(四)本章小结 |
六、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整改 |
(一)第二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1.问题的确立 |
2.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
(二)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1.制定行动计划 |
2.实施行动研究 |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 |
1.研究过程总结 |
2.行动研究结果 |
3.第二轮行动研究反思 |
(四)本章小结 |
七、研究反思、结论、建议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结论 |
1.运用化学史教学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教学方式 |
2.学习小组在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
3.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
(三)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中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中学生创新思维调查问卷 |
(10)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帮助蒙古国中学化学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新思维 |
(二)研究者志趣所在 |
(三)希望国外学者对蒙古国化学课程改革有更多认识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四、本研究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访谈法 |
(3)历史法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一)课程 |
(二)化学课程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蒙古国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一)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
(二)关于自然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
二、21世纪以来中国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一)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方面的研究 |
(二)关于中学化学课程资源改革方面的研究 |
(三)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
(四)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 |
(五)关于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方面的研究 |
(六)关于中学化学课程目标改革方面的研究 |
(七)关于中学化学课程实验改革方面的研究 |
(八)关于中学化学课程实施改革方面的研究 |
(九)关于中学化学课程评价方面的研究 |
(十)关于中学化学课程趋向改革方面的研究 |
(十一)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教师改革方面的研究 |
第三章 蒙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 |
蒙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历程 |
第一阶段(从1921年到1940年) |
第二阶段(从1940年到1957年) |
第三阶段(从1958年到1975年) |
第四阶段(从1975年到1990年) |
第五阶段(从1990年到2003年) |
第六阶段(从2004年到2012年) |
第七阶段(从2013年至今) |
第四章 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上的主要问题 |
(1)政治与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
(2)课程目标包括太多能力,大部学生不能达到 |
(3)没有将“过程与方法”落到实处 |
(二)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上的主要问题 |
(1)内容偏“难”,要求偏“高”,学生忽视大量的知识 |
(2)关注到了课程结构的形态,具体学科的形式和内容 |
(三)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实施上存在主要问题 |
(1)教学方法单一 |
(2)基于内容的教学方法 |
(四)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评价上存在主要问题 |
没有进展的评价 |
二、化学课程改革中存在主要的问题 |
(一)化学课程目标上问题 |
没有将“过程与方法”目标 |
(二)化学课程内容上问题 |
(1)内容偏 “难” ,要求偏 “高” |
(2)教科书,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之间缺乏协调性 |
(三)化学课程实施上问题 |
(1)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
(2)缺乏多样性的化学课教学方法 |
(四)化学课程评价上问题 |
化学课程评价体系过随意,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
三、小结 |
第五章 蒙古国第十五次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
一、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一)认知领域 |
(二)情感领域 |
(三)动作技能领域 |
二、泰勒的课程理论 |
(一)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 |
(1)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
(2)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 |
(3)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
(二)如何选择有助于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 |
(1)“学习经验”一词的含义 |
(三)如何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学习经验 |
(1)“组织”是什么 |
(四)如何评估学习经验的有效性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学习模式 |
(2)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
(3)蒙古国基础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侧重 |
(二)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第六章 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的新思维 |
(一)在课程目标上 |
(1)丰富了课程目标内容 |
(2)将“过程与方法”目标 |
(二)在课程内容上 |
(1)学生学习科学探究 |
(2)适合学习者的认知特征 |
(三)在课程实施上 |
(1)增加丰富多样丰富的教学形式 |
(2)学习环境 |
(3)加强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 |
(4)运用科学技术 |
(5)提高课程的连续性 |
(四)在课程评价上 |
(1)新核心课程评价的类型和形式 |
(2)拥有科学知识和理解 |
(3)探索现象的必要性,热情和热情 |
第七章 蒙古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 |
一、化学课程目标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 |
(一)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
(二)重在创新"的学生能力 |
(三)提高重在生活中"的学生能力 |
二、化学课程内容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 |
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 |
三、化学课程实施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 |
(一)建设分类化的教学思想 |
(二)扩充复合化学教学内容 |
(三)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 |
(四)强调教学的主导地位 |
四、化学课程评价中所体现的新思维 |
(一)基于教学全过程的过程评价和结果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系 |
(二)基于教学相关者的自我评价和外部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 |
小结 |
第八章 推进对蒙古国化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
一、提高蒙古国化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更多文化程度高的人愿意做化学教师 |
二、加强蒙古国化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升蒙古国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
三、增加蒙古国基础教育中学化学实验器材和设施配备,使学生机会动手进行化学实验 |
四、老师的专业发展 |
五、具备专业的准备和高素质的教师特点 |
(一)公平 |
(二)准备 |
(三)个人接触 |
(四)创造力 |
(五)宽恕的 |
(六)尊重 |
(七)归属感 |
六、为中学生创造更多到化学工厂进行参加的机会,做相关的社会实践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意识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 崔培哲.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HPS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研究 ——以人教版《分子与细胞》为例[D]. 冯泽慧.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新高考下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及提升策略[D]. 李爽. 西南大学, 2021(01)
- [4]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D]. 陈凌文. 西南大学, 2021(01)
- [5]基于思维导图培养中学生的化学系统思维[D]. 陆韦春.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6]新疆喀什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麦麦提斯迪克·图尔荪.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7]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民族地区某高中为例[D]. 海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8]问题链教学提升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应用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为例[D]. 李成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9]运用化学史发展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行动研究[D]. 刘娜.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10]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D]. BAATARCHULUUN SOLONGOO(慈棱格).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学习兴趣论文; 化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核心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