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抽配套工艺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合,刘伟,卢秋羽,王素玲[1](2020)在《深井采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深井、超深井采油是实现原油产量接替的重要保障,采用传统的机械采油方式进行深井采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低效性。一方面改进传统机械采油方式,设计采油配套工具,以满足深井采油技术条件;另一方面采用有杆与无杆采油装置的优选组合方式,设计复合举升工艺,提高举升效率。未来深井采油将向无杆化采油方式发展,融入压力场、温度场、流场的多场耦合设计,建立深井采油系统设计方法,加强高温、高压、高气条件下采油装置适应性,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形成从设计、运行到管理的深井采油技术。
李宜坤,李宇乡,彭杨,于洋[2](2019)在《中国堵水调剖60年》文中指出记述了中国油田油井堵水、注水井调剖,以及调驱、深部液流转向等技术的起源、试验、发展、成熟、更替的过程。在这60年中,油井机械封隔器分层堵水技术、水玻璃-氯化钙化学堵水技术、聚丙烯酰胺-黏土注水井调剖技术、膨胀颗粒深部调剖、弱凝胶调驱技术、聚合物微球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区块整体调剖PI、RE、RS决策技术,以及近十年发展的水平井化学及机械控水技术、选择性堵水技术等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随着油气田开发程度的加深,高温、深井、裂缝、海上等油藏的堵水调剖技术,水平井、气井的堵水技术,以及智能化学剂技术、高效选择性堵水技术、聚驱后的调驱技术等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
薛瑾[3](2019)在《低渗油藏小排量深井举升工艺研究及试验》文中认为新疆油田玛湖等区块油藏中深在4 000 m左右,平均渗透率0.35 mD,呈现埋藏深、渗透率低等特点,普遍采用压裂后自喷的方式投产,初期单井产量高,但递减较快。目前,已开发区块转机抽后采用游梁式有杆泵生产,平均泵挂深度2 500 m,系统效率和泵效较低;同时,由于地层能量下降快,供采不平衡导致的间抽问题突出。针对有杆泵深抽的技术问题以及此类油藏的需求,国内首次开展了电潜柱塞泵无杆深抽技术研究,现场试验3口井,满足了目前新疆油田低渗小排量深井的技术要求,为同类型油井开采提供了技术借鉴,拓展了无杆泵深井举升技术的研究思路。
杜坤,王鹏,李杨,蒋海岩,白玉[4](2019)在《塔河油田典型深抽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深抽工艺中泵的选取是塔河油田高效开采深层油藏面临的难题。深抽泵的优选应尽可能避免深井举升载荷大、泵效低、检泵周期短、难度大等问题。通过调研泵的现场应用情况,对五种常用深抽泵的采油工作特点及参数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实际生产中,侧流减载泵可以有效降低抽油杆柱载荷;双层泵的下泵深度最大;自动补偿泵可降低漏失和预防砂卡,延长深抽泵寿命;液压反馈式深抽泵能减小抽油杆柱的下行阻力;电潜泵-有杆泵复合深抽工艺可以明显提高泵效。研究结果对其他油田深井或井底供液能量不足井的机采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朱蕾[5](2018)在《文留与濮城结合部复杂断块精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文留与濮城结合部构造复杂断块进行了精细研究,其整体构造主要受文西、卫东以及濮南等三条区域性的大断裂控制,这些大断裂使得该断块区域地质十分复杂,同时断块内发育一系列次生与伴生的小断层,使其断层复杂化,因此存在着地质认识不够深入,进而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认识不清等问题。在对该区域钻遇井资料精细对比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HDT测井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等研究方法对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建立了文留与濮城结合部复杂断块区断层的解释模式,并分析研究了卫西、文西、卫东、文90、文213、文127等II、III级断裂系统的空间展布特征、构造交接关系和构造样式类型,同时还开展了复杂断块带内部小断层的精细刻画和储层展布研究,并取得了新认识。基于该复杂断块区的构造解释模式和低序级断层的精细刻画的研究成果,系统地理顺了文留与濮城结合部复杂断块区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的构造,以及局部断块如文90南块、濮85西块、濮85南块、濮153东块等构造精细研究。该研究成果,为文留与濮城结合部复杂断块区进一步挖潜和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地质支持。在濮153东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滚动评价,并部署实施了滚动勘探井1口,新增地质储量23.25万吨,新增天然气储量2.43亿方,实现了文留与濮城结合部勘探突破性进展。据此研究结果表明,该复杂断块区断层描述较合理,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同时对同类型复杂断块区断层分布规律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文留与濮城结合部区域进行剩余油挖潜,同时在开采方式、开发层系划分、开发井网和井距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出相应油藏开发方案并应用于文留与濮城结合部区块,取得了明显地开发效果。
彭振华,张园,丁雯,任向海,李晓君,熊伟[6](2018)在《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人工举升技术》文中指出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具有"两超五高"的特点,人工举升困难,目前存在深抽能力不足、杆断严重、井筒掺稀降黏成本高和井下抽油泵故障率高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攻关研究了大型皮带抽油机、大排量抽稠泵、减载深抽和高温抗稠油电动潜油泵等技术,形成了掺稀气举举升、稠油复合举升和稠油螺杆泵举升等工艺,并针对油藏开发的技术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和建议,为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高效、经济开发指明了攻关方向。
黄德安[7](2018)在《油田开发中稀油深抽采油的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油田开发过程中,采取最佳的抽油技术措施,获得最佳的单井产油量,满足油田开发对产量的要求。深层油田开发的研究和实践,获得深抽采油技术的应用效果。加强对稀油深抽采油技术的研究,达到更好的开采状态。
刘运霞[8](2018)在《三级细分注水技术在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藏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藏地质储量1280万吨,是濮城油田中渗油藏之一,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藏划分8个砂组,54个流动单元,含油井段长达260米,由于各砂组间储层物性不同导致流动单元之间渗透率级差大,层间及层内矛盾突出,主力层井网流线相对固定,平面波及系数降低,驱油效果变差。
叶显军[9](2018)在《玻璃钢抽油杆在中原油田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为了达到加深抽油泵采油井增产增效目的,通过采用玻璃钢抽油杆代替普通钢制抽油杆采油技术,再经过API方法修正,计算各级抽油杆组合,结合地面参数优选,达到深抽井增产节能降耗。解决了中原油田开发到中后期,油层压力不断降低,导致液面下降使得下泵深度加深,抽油杆柱负荷增大,地面设备不匹配,增加设备故障停井,抽油井躺井井次增多,作业频繁问题。经过240井次现场应用,总结出"三下"、"五不下"的选井原则,对增加原油产量,降低递减起了重要作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
孙小龙,夏修军,李源[10](2018)在《濮城油田注水驱油引起的地震活动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利用孔隙压力扩散机制,分析了濮城油田注水引起的地震活动特征,获得了油田开发期不同时段的流体孔隙压力扩散特征,并分析了注水压力、注水量与诱发地震的频度、震级之间的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濮城油田与注水有关的地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分期特征,基于孔隙压力扩散过程触发机理,计算出孔隙压扩散系数在初期注水量增加时段(1980—1994年)约为0.1 m2/s,在注水量保持稳定时段(1994—2006年)在0.120.16 m2/s之间,在实施层间精细注采措施后(2007年后)约为0.05 m2/s;濮城油田注水诱发地震的地震频度、最大震级和注水压力、累积失水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地震年频度和注水压力、累积失水量之间呈现指数相关特征,其最大震级和注水压力、累积失水量之间呈现线性相关特征.本项研究对分析解释注水诱发地震机理、定量评价注水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深抽配套工艺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抽配套工艺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深井采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深井、超深井的概念及特点 |
2 人工举升方式适应性 |
3 深井采油技术研究现状 |
3.1 传统机械采油泵创新设计和改进 |
3.2 新型抽油杆柱及其配套工具、杆柱组合设计方法 |
3.3 复合举升工艺 |
4 深井采油技术发展趋势 |
(3)低渗油藏小排量深井举升工艺研究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技术分析 |
1.总体技术方案 |
2.举升载荷计算方法 |
3.泵筒受力分析 |
4.下泵深度设计 |
二、现场应用情况 |
1.应用实例及生产效果 |
2.节能效果分析 |
三、结论及建议 |
(4)塔河油田典型深抽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深抽工艺存在的问题 |
2 深抽泵工艺介绍 |
2.1 侧流减载泵深抽工艺 |
2.2 双层泵深抽工艺 |
2.3 自动补偿泵深抽工艺 |
2.4 液压反馈式抽稠泵深抽工艺 |
2.5 电潜泵-有杆泵复合深抽工艺 |
3 深抽工艺参数对比 |
4 结论 |
(5)文留与濮城结合部复杂断块精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构造地质学理论 |
1.2.2 东濮凹陷构造发展史 |
1.2.3 构造样式研究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4 项目研究成果与认识 |
第二章 地质概况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开发简史 |
2.3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地层精细对比 |
3.1 区域地层特征 |
3.2 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
第四章 构造精细研究 |
4.1 构造研究的思路 |
4.2 构造研究技术 |
4.3 构造特征研究 |
4.3.1 分级梳理各级断层明确相互交割关系 |
4.3.2 各断块特征 |
4.3.3 建立构造样式指导局部构造精细刻画 |
第五章 储层特征研究 |
5.1 储层特征研究 |
5.2 砂体特征 |
第六章 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 |
6.1 选择建模方法及软件 |
6.2 建立三维油藏地质模型 |
6.3 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应用 |
第七章 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
7.1 油气成藏条件 |
7.2 盐岩分布与油气成藏关系 |
7.3 油气分布富集规律 |
7.3.1 受大断层和油源控制,油气富集的程度高 |
7.3.2 受区域性盖层和储层控制,油气富集的程度高 |
7.3.3 断块高部位的油气富集 |
第八章 现场应用及认识 |
8.1 有利目标优选 |
8.1.1 部署思路 |
8.1.2 部署原则 |
8.2 现场方案部署及实施情况 |
8.2.1 部署情况 |
8.2.2 现场实施情况 |
8.2.3 效益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人工举升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开发难点 |
2 超深超稠油井人工举升技术现状 |
2.1 超稠油有杆泵举升工艺 |
2.1.1 大型皮带抽油机技术 |
2.1.2 大排量抽稠泵技术 |
2.1.3 减载深抽技术 |
2.2 抗稠油电动潜油泵配套举升工艺 |
2.2.1 抗稠油电动潜油泵技术 |
2.2.2 管柱配套工艺 |
2.3 稠油举升新工艺 |
2.3.1 掺稀气举举升工艺 |
2.3.2 稠油复合举升工艺 |
2.3.3 稠油螺杆泵举升工艺 |
3 开发技术对策及建议 |
3.1 油藏渗流规律再认识 |
3.2 储层改造技术 |
3.3 产液介质降黏改性 |
3.4 机采杆柱优化 |
4 结束语 |
(7)油田开发中稀油深抽采油的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深层油田开发技术措施 |
2 油田开发中稀油深抽采油的技术措施 |
2.1 稀油深抽存在的问题分析 |
2.2 优化稀油深抽技术措施 |
3 结语 |
(8)三级细分注水技术在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藏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细分开发技术研究 |
2.1 油层启动压力计算 |
2.2 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 |
3 细分方案应用效果 |
4 结语 |
(9)玻璃钢抽油杆在中原油田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玻璃钢抽油杆特性优缺点 |
2 抽油井下玻璃钢杆柱设计方法和选井原则 |
2.1 抽油井下玻璃钢杆柱设计方法 |
2.2 抽油井选井原则 |
3 中原油田适用井效果及经济效益 |
4 结语 |
(10)濮城油田注水驱油引起的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震活动与油田注水 |
2 孔隙压力扩散分析法 |
3 孔隙压扩散系数估算 |
4 讨论 |
4.1 注水诱发地震机制 |
4.2 诱发地震的频度与震级 |
5 结论 |
四、深抽配套工艺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深井采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刘合,刘伟,卢秋羽,王素玲.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20(04)
- [2]中国堵水调剖60年[J]. 李宜坤,李宇乡,彭杨,于洋. 石油钻采工艺, 2019(06)
- [3]低渗油藏小排量深井举升工艺研究及试验[J]. 薛瑾. 钻采工艺, 2019(06)
- [4]塔河油田典型深抽工艺研究[J]. 杜坤,王鹏,李杨,蒋海岩,白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9(05)
- [5]文留与濮城结合部复杂断块精细研究[D]. 朱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6]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人工举升技术[J]. 彭振华,张园,丁雯,任向海,李晓君,熊伟. 石油钻探技术, 2018(04)
- [7]油田开发中稀油深抽采油的技术[J]. 黄德安. 云南化工, 2018(04)
- [8]三级细分注水技术在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藏研究及应用[J]. 刘运霞. 云南化工, 2018(02)
- [9]玻璃钢抽油杆在中原油田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叶显军. 化工管理, 2018(09)
- [10]濮城油田注水驱油引起的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 孙小龙,夏修军,李源.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