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松辽有望扭亏为盈

*ST松辽有望扭亏为盈

一、*ST松辽预计扭亏为盈(论文文献综述)

柳家兴[1](2020)在《*ST夏利公司“摘帽”研究 ——基于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视角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当前非经常性损益的概述与披露制度没有完善,2018年修订的沪深交易所上市规则以及退市制度对于*ST公司摘帽条件的规定大为放宽。只要满足净利润是正值就可以完成摘帽,也就是说未对非经常性损益指标提出限制要求;如果存在*ST公司摘帽失败了而被要求暂停上市的情况,那么其恢复上市就必须满足诸多要求,比如近一个会计年度被审计的净利润以及扣非净利润都是正数。由于前后规定不同,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容易被操作,所以非经常性损益是*ST公司盈余管理的第一选择。*ST公司操作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这不仅仅会导致投资者对报表产生不准确的理解、做出不恰当的投资决策,从长期来看,更会导致资本市场的不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了我国的ST制度背景,并诠释了和非经常性损益以及盈余管理有关的理论等。接下来将*ST夏利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ST夏利公司和行业背景,并对该公司借助非经常性损益实施盈余管理以完成摘帽的方式与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制度背景、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第三部分是沪深两市ST公司“摘帽”情况分析;第四部分是*ST夏利摘帽案例分析;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建议。由本文分析发现,若想保证ST公司摘帽行为规范化,则需使有关准则与制度更为完善,如使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界定和披露更为完善、增强政府补助性质认定和规范以及科学规划ST公司退市制度等;另一方面,还需施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唯有二者兼具,方能处理ST公司屡次操作非经常性损益实施盈余管理进而摘帽的问题,并使得我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健康地发展起来。

于丽娜[2](2019)在《ST山煤盈余管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目前很多ST公司都有盈余管理甚至是财务舞弊行为,但是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监管日益完善,可使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不断减少,管理层更偏向于使用风险更低、手段更隐秘的真实盈余管理来实现扭亏。但是多数情况下盈余管理的过度甚至不当使用会导致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不仅损害股东的利益,使投资者作出错误的选择,而且公司管理层也可能根据不真实的财务数据作出错误决策,危及企业发展。本文以ST山煤为案例,在介绍盈余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ST山煤的基本情况以及“摘帽”历程进行叙述,并且利用多种盈余管理识别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法、异常利润剔除法以及特殊项目分析法等,分析该公司2014-2016年的财务数据初步识别出ST山煤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并利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进行了验证;然后对该公司使用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分析,发现其使用的具体方法包括处置资产、利用关联交易、利用资产减值以及利用政府补助等,并结合摘帽前后的财务数据,分别从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指出ST山煤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全文最后明确指出ST山煤盈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公司管理层过分关注短期回报、盈余管理使得公司资本结构稳健性变差、关联交易使得关联方占用大额资金、资产减值计提与转回涉嫌舞弊等,并提出相应建议,如改进薪酬激励制度从源头减少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加强公司内部监督作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公司资本结构,以及健全应收款项授权审批制度以减少公司任意赊销现象。全文旨在强调ST山煤在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之后进行的一系列盈余管理行为并不能真正达到扭亏为盈的效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的财务困境,不能对经营状况产生持续积极的影响。希望ST公司可以认识到这一点并致力于提高公司真实的经营业绩而不是依靠盈余管理实现扭亏为盈。

郝雯雯[3](2019)在《*ST宇顺公司摘帽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界人所瞩目的焦点。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但是股市却长期动荡不堪,不可忽视证券交易所的退市制度仍存在缺陷:退市风险警示制度实施以来,上市公司面临被强制退市的压力,在退市边缘通过盈余管理保壳成功,致使该制度一直无法发挥其作用。不良上市公司充斥股票市场,我国股指不断下行,投资者投资受影响乃至失败,而亟待融资的企业无法上市,干扰资本市场稳健运行。基于此,选择实施ST的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其盈余管理的行为方式,理清ST公司盈余管理手段警示众多投资者,并帮助证券监管部门改进和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企业只有通过提高营业水平才能撤销警告,抑制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现如今,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集中于对概念的定义与解读,或者是计量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而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思路分析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方式。在查阅财务报告以及相关资料后发现*ST宇顺是2015年-2017年摘帽企业中具有特色的ST公司。第一,*ST宇顺在2017年获得撤销ST批准,其盈余管理方法符合证券市场趋势以及新会计准则的规定;第二,*ST宇顺摘帽当年亏损,意味着其并没有真正改善经营状况,摘帽是盈余管理的结果;并且阅读年报发现*ST宇顺盈余管理手段多样化,为本文提出建议提供思路。“*ST宇顺”是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宇顺电子”)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期间的简称,文章结合*ST宇顺2014年-2017年的年报数据,对*ST宇顺利用盈余管理避免退市行为以及其盈余管理的手段和效果进行深入识别和剖析,提出治理ST类公司的具体建议。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阐述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总结国内外盈余管理研究现状,梳理并评述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手段的国内外文献。第三部分介绍本文的相关理论,重点解释ST制度、盈余管理定义、动机以及使用的手段等。第四部分说明*ST宇顺现状及摘帽事件发展过程,利用模型识别法识别*ST宇顺摘帽过程中存在调增的盈余管理行为。第五部分进一步分析*ST宇顺盈余管理动机以及选择何种手段并分析效果。第六部分根据前面的案例分析得出结论,ST公司为了避免第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普遍实施盈余管理行为,并且ST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等手段撤销ST。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与监管机制不完善、会计准则不完备等因素有关,因此本文从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监管、外部审计等方面提出抑制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刘洋[4](2018)在《ST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摘帽”研究 ——以ST天化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然而,快速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种种弊病,由于监管机制、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我国的经济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和缺陷,个别组织和个人会通过法律漏洞、监管缺失来牟取自身利益,做出损害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行为。自从1990年12月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飞速度发展。但是在这背后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不规范之处,在最近几年相继爆出“万福生科”、“绿大地”等轰动性事件后,企业利用会计准则漏洞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造假来欺骗投资者的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由于我国特殊的退市制度规定,上市公司若连续亏损两年,公司将会被退市风险警示,股票前加缀“ST”(本文统称为“ST公司”),若连续亏损三年及以上的,就会面临暂停上市甚至被退市的结果。而这些ST公司在短期内通过内部和外部改革很难提升公司业绩,扭亏为盈。ST公司因为不愿失去珍贵的上市资格,往往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而非从实质上对公司进行变革来操控公司利润,从而实现扭亏为盈,达到“摘帽”保市的目的。文中在通过对2016年“摘帽”的40家ST公司的分析中发现,这种盈余管理的现象在ST公司中非常普遍,而且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本文选择以ST天化为案例,在盈余管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其如何通过利用会计政策、关联交易、政府补助等一系列方法操纵利润,实现扭亏为盈,成功“摘帽”的研究。最后,从证券市场监管者和企业的角度,提出针对盈余管理问题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为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运营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曾诗云[5](2017)在《ST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以*ST乐电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关监管部门了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督。退市风险警示制度作为资本市场一项基础性的退市制度,旨在提醒*ST公司在未来三年内必须提高经营利润,改善经营业绩以避免公司退市,并提示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注意市场投资的风险。然而这一制度在带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壳”资源十分稀缺,企业在出现净利润为负数的情况下,部分*ST公司为了避免退市、为“保壳”而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现象。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通过*ST乐电作为案例研究,分析该企业是如何运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利润从而扭亏为盈,取消特别处理的。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提出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本文可能的创新点进行说明。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系统性的介绍,重点分析了盈余管理的概念、以及ST企业运用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第三部分为行业分析,该部分对ST公司盈余管理摘帽情况进行分析,列出了2016年全年摘帽成功的39家企业,分别找出其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其进行假设,最终发现企业会运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操纵利润;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该部分选取了2016年成功取消特别处理的*ST乐电作为具体案例,对公司的概况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整个案例事件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并且对*ST乐电近三年的年报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财务状况以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比对,揭示该公司所运用的盈余管理手段。第五部分对该文章进行总结,并对ST企业进行的盈余管理过程得出相应的启示,最后分别从企业内部和市场监管部门针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治理建议。

陈卓[6](2017)在《上市公司不同扭亏方式的经济后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低迷,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企业间竞争加剧等多重原因导致公司经营情况不容乐观,亏损上市公司数量连年增加。上市公司迫于退市压力等原因在亏损后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扭转亏损,常见的扭亏方式有改善经营、加强内部管理,亦或是寻求重组、处置闲置资产以及争取政府的帮助。因此,不同扭亏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论文将扭亏方式按持续性进行划分,研究不同持续性扭亏方式对市场反应和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以期为亏损公司扭亏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也便于投资者及监管机构识别不同扭亏方式的真实作用,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依据,促使监管机构加强对扭亏公司的监管。论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部分界定了扭亏方式和经济后果的概念,阐述了资源依赖理论等理论基础,从盈余持续性视角入手分析持续性扭亏方式和非持续性扭亏方式对市场反应和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实证分析部分首先考察了上市公司扭亏方式现状,通过对2011-2013年发布扭亏业绩预告的367家公司披露的扭亏方式统计发现:公司在亏损时倾向于采用多种扭亏方式在短时间内提高利润,从而实现扭亏。论文采用均值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检验采用不同持续性扭亏方式对公司业绩预告的市场反应及对未来业绩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1)仅采用持续性扭亏方式的上市公司在业绩预告披露的短时间内市场反应显着大于采用非持续性扭亏方式的公司,持续性扭亏方式对业绩预告披露的市场反应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2)仅采用持续性扭亏方式的上市公司扭亏下一年的经营业绩显着大于采用非持续性扭亏方式的公司,持续性扭亏方式对公司下一年的业绩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3)同时采用两类扭亏方式公司与仅采用非持续性扭亏方式公司的市场反应及未来业绩没有显着差异,即销售改善、内部管理等持续性扭亏方式作用非常有限,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扭亏公司管理层在披露业绩改善的原因时有自利性归因倾向。基于研究结论,论文建议投资者在关注亏损公司是否扭亏的同时应加强扭亏公司扭亏方式持续性的分析,同时建议监管机构出台相关规定规范上市公司业绩变动原因的披露,并对未能如实披露的公司采取处罚措施。

高志刚[7](2015)在《多家ST公司完成重组 未来有望“摘星脱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临近年末,三季报披露也即将结束,按历史经验看,目前ST板块已经拉开了保壳、摘帽的大幕。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自从大盘下行以来,ST板块的下跌幅度较大,但反弹非常弱,其中已完成资产重组而脱胎换骨的ST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近日,ST个股表现渐趋强势,表明市场资金?

周庆岩[8](2014)在《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存在很大的灵活性与模糊性,能够满足不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所以,资产减值准备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有关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会计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完善的发展过程。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现行会计准则体系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以下简称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在原准则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进,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变更的目的之一在于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变更是否能达到其压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的目的呢?实际上,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象主要是长期资产减值,对流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并无太多实质性的变化。因而,资产减值政策的变更是否能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关键在于不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是流动资产减值还是长期资产减值。本文正是出于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效果的考察,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篇论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理论部分从基础概念入手,主要阐述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与执行意义。分析现行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相关规定出台的初衷。并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利弊以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对盈余管理利弊的分析上,得出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应当采用“机会主义行为观”,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在对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分析上,得出会计准则在制约企业盈余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证部分,以我国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区分不同经营业绩的公司,对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特有的政治环境及经济环境做出相应地解释。研究发现,(1)现行会计准则下,经营业绩不同的公司,其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并且对各类资产减值利用的侧重点不同。(2)虽然,现行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很大。但是,现行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并不显着。说明:虽然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但是,现行会计准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笔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现行体制,遏制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与建议。本文的创新点:(1)在资产减值的研究中引入了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且分类别、分方式的研究了资产减值。根据盈余管理动机的不同将样本公司划分为利润平滑、扭亏为盈和夸大亏损三组,对资产减值区分了长短期资产减值进行研究。(2)本文选择2007-2012年的数据进行研究,样本数据充足,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效果的验证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弥补以往文献研究中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颁布之后数据不足的缺陷。(3)总体验证了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效应,即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是否使上市公司通过更多的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达到既定的目的。为准则修改和资本市场相关规定的完善提供政策性建议。

刘萍[9](2014)在《我国亏损上市公司风险警示敏感期盈余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上市资格是一种稀缺和宝贵的资源,争取和保护“壳”资源对我国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当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后,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股票投资价值受到严重影响,面临被暂停和终止上市的巨大风险。上市公司的亏损很多时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在短期内通过正常经营扭亏的难度非常大,加上我国资本市场仍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摆脱退市的厄运,保持“两年亏损、年盈余”的盈利和亏损交互的利润模式。另一方面,随着政府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通过传统的会计造假或操控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满足特定的盈余需要,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更隐蔽、风险更小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对公司盈余进行操控。我国特殊的退市监管制度,导致了上市公司风险警示敏感期的产生。在风险警示敏感期内,亏损公司为避免终止上市或股票被暂停交易,是否在风险警示敏感期进行盈余管理?风险警示敏感期各期的盈余管理有何特征?在巨大的保“壳”压力下,经营状况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善的几率微乎其微,此类公司会不会在实施应计盈余管理的同时,使用真实盈余管理来操控会计盈余使财务报告扭亏为盈?首先,本文通过系统地对自2003年*ST制度实施以来的*ST公司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并进行案例描述,初步发现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通过盈余管理使会计盈余达到摘帽的要求,但实际上经营状况未得到真正的改善,没有持续发展能力,从长期看业绩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其次,从应计盈余管理角度以2010年首次因连续两年亏损被*ST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截面修正Jones模型计量盈余管理,分别计算被*ST当年、*ST前两年及其后一年的可操控应计利润,发现亏损公司被*ST当年及其前两年分别会进行向上和向下的盈余管理,“摘星”后的一年盈余管理不明显。最后,从盈余管理方式角度,以*ST制度开始以来,2004-2012年被*ST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此类公司不仅使用应计盈余管理,而且使用真实盈余管理来摆脱危机。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将公司,*ST当年及前两年视为风险警示敏感期,从敏感的时间维度研究公司盈余管理的特征,细化了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2)实证发现真实盈余管理也是被特别处理企业进行会计盈余的方式,且真实盈余管理较应计盈余管理成本更高,对企业未来价值损害更大,这可能也是被特别处理公司摘帽后二次“戴帽”的重要原因;(3)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有关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政府会计监管部门制定更加完善的会计准则执行和监管制度。

熊芝芝[10](2013)在《债务重组准则变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正式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会计准则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并逐渐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促进了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完善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使我国上市公司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变迁,债务重组准则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财政部于1998年首次颁布债务重组准则,由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两次修订了债务重组准则。三个阶段的债务重组准则主要区别在于重组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方式的选择上。2006年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替代了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的账面价值计量模式,重组收益由2001年准则的计入“资本公积”变更为2006年准则的计入当期损益。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符合我国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也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是其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重组收益计入当期利润很可能会激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影响债务重组准则的有效实施。鉴于此,本文采取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运用Probit回归模型验证了本文假设,并得出以下结论:与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相比,2006年准则下的债务重组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增强,并扩大了盈余管理行为;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背景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增强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特殊的债务重组,即ST类公司债务重组和关联方公司债务重组。

二、*ST松辽预计扭亏为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T松辽预计扭亏为盈(论文提纲范文)

(1)*ST夏利公司“摘帽”研究 ——基于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研究
        1.2.2 关于ST公司的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局限性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局限性
第2章 制度背景、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2.1 制度背景
    2.2 概念界定
        2.2.1 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2.2.2 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界定
    2.3 理论分析
        2.3.1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存在的会计基础
        2.3.2 *ST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条件
第3章 深沪股市ST公司摘帽情况分析
    3.1 ST公司摘帽数量统计
    3.2 ST公司摘帽手段分析
第4章 *ST夏利摘帽案例分析
    4.1 *ST夏利案例背景介绍
        4.1.1 公司情况简介
        4.1.2 行业背景介绍
        4.1.3 公司扭亏过程
    4.2 *ST夏利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
        4.2.1 处置非流动性资产
        4.2.2 取得政府补助收入
        4.2.3 转回应收款项减值准备
    4.3 *ST夏利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
        4.3.1 退市程序的漏洞
        4.3.2 非经常性损益界定和披露的不足
        4.3.3 信号传递与信息不对称的选择
    4.4 案例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2.2 完善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界定和披露
        5.2.3 加强政府补助性质认定和规范
        5.2.4 科学规划ST公司退市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2)ST山煤盈余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2.1 盈余管理相关概念
    2.2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
        2.3.1 总体应计利润模型
        2.3.2 特定应计利润模型
第三章 ST山煤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
    3.1 ST山煤介绍
        3.1.1 ST山煤公司背景资料
        3.1.2 ST山煤公司股权结构
        3.1.3 ST山煤治理结构
        3.1.4 ST山煤“摘帽”历程
    3.2 ST山煤盈余管理的初步识别
        3.2.1 趋势分析法识别
        3.2.2 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
        3.2.3 特殊项目分析法识别
        3.2.4 现金流量表分析
        3.2.5 年度报告其他信息分析
    3.3 模型检验
第四章 ST山煤盈余管理手段及其经济后果分析
    4.1 ST山煤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4.1.1 防止公司被退市
        4.1.2 粉饰报表吸收更多资金
        4.1.3 管理者自身的绩效收入
    4.2 ST山煤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
        4.2.1 利用资产处置进行盈余管理
        4.2.2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4.2.3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4.2.4 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
    4.3 ST山煤盈余管理经济后果分析
        4.3.1 ST山煤偿债能力分析
        4.3.2 ST山煤盈利能力分析
        4.3.3 ST山煤成长能力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T山煤盈余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5.1 ST山煤盈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1 管理层过分追求短期利润
        5.1.2 使得公司资本结构稳健性变差
        5.1.3 关联方无偿占用大额资金
        5.1.4 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涉嫌舞弊
    5.2 对策建议
        5.2.1 改进薪酬激励制度
        5.2.2 强化内部监督作用
        5.2.3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5.2.4 健全应收款项授权审批制度
        5.2.5 加快转型发展的脚步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ST宇顺公司摘帽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2.1.2 盈余管理的动机
        2.1.3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盈余管理的动机
        2.2.2 盈余管理手段
        2.2.3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研究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3章 ST公司盈余管理理论基础
    3.1 ST制度介绍
    3.2 盈余管理定义
    3.3 盈余管理动机
        3.3.1 资本市场动机
        3.3.2 薪酬动机
        3.3.3 政治动机
    3.4 盈余管理手段
        3.4.1 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的选择与变更
        3.4.2 政府补助
        3.4.3 资产处置
        3.4.4 关联交易
第4章 *ST宇顺盈余管理行为识别
    4.1 *ST宇顺背景介绍
        4.1.1 *ST宇顺简介
        4.1.2 *ST宇顺摘帽历程
    4.2 模型识别法
        4.2.1 选择样本
        4.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3 *ST宇顺盈余管理行为检验
第5章 *ST宇顺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5.1 *ST宇顺盈余管理动机
        5.1.1 保壳动机
        5.1.2 融资动机
        5.1.3 薪酬动机
    5.2 *ST宇顺盈余管理手段
        5.2.1 资产减值损失
        5.2.2 非经常性损益
        5.2.3 其他营业外收支
        5.2.4 政府补助
        5.2.5 关联交易
    5.3 *ST宇顺盈余管理效果分析
        5.3.1 偿债能力分析
        5.3.2 盈利能力分析
        5.3.3 营运能力分析
        5.3.4 发展能力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2.1 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6.2.2 加强资本市场监管
        6.2.3 加强和完善审计监督
        6.2.4 完善内部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4)ST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摘帽”研究 ——以ST天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
第2章 ST公司的盈余管理理论分析
    2.1 ST制度介绍
    2.2 盈余管理内涵
        2.2.1 盈余管理概念
        2.2.2 盈余管理产生基本前提
    2.3 ST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2.3.1 保市动机
        2.3.2 报酬动机
        2.3.3 筹资动机
    2.4 ST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
        2.4.1 利用会计政策手段
        2.4.2 关联交易
        2.4.3 资产重组
        2.4.4 政府补助
第3章 沪深两市ST公司“摘帽”情况分析
    3.1 ST公司“摘帽”数量统计
    3.2 ST公司“摘帽”手段分析
第4章 ST天化案例分析
    4.1 ST天化背景介绍
        4.1.1 公司简介
        4.1.2“摘帽”历程
    4.2 ST天化“摘帽”动机分析
        4.2.1 保市动机
        4.2.2 筹资动机
        4.2.3 报酬动机
    4.3 ST天化“摘帽”手段分析
        4.3.1 重要数据指标对比
        4.3.2 利用会计政策
        4.3.3 关联交易
        4.3.4 政府补助
    4.4 ST天化“摘帽”后续表现
    4.5 案例小结
第5章 ST公司盈余管理的启示与建议
    5.1 ST公司盈余管理的启示
        5.1.1 关注ST公司亏损的实质性问题
        5.1.2 完善ST公司的治理结构
    5.2 针对ST公司盈余管理治理建议
        5.2.1 完善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
        5.2.2 完善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
        5.2.3 提高ST公司的外部审计质量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5)ST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以*ST乐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
        1.3.2 利用非经常性收益进行盈余管理
        1.3.3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1.3.4 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ST公司盈余管理概述
    2.1 ST制度及盈余管理简介
        2.1.1 ST制度
        2.1.2 盈余管理
    2.2 ST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2.2.1 内在动机
        2.2.2 外在条件
    2.3 ST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2.3.1 利用会计手段
        2.3.2 利用非会计手段
第三章 我国证券市场中ST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3.1 ST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3.2 ST公司摘帽数量统计分析
    3.3 ST公司使用盈余管理摘帽实证分析
        3.3.1 研究设计
        3.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ST乐电案例分析
    4.1 *ST乐电背景介绍
        4.1.1 *ST乐电公司简介
        4.1.2 案例事件过程
    4.2 *ST乐电盈余管理动机
        4.2.1 取得更好的发展
        4.2.2 高管对薪酬的需求
        4.2.3 行业准则不完善
    4.3 *ST乐电盈余管理手段
        4.3.1 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
        4.3.2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4.3.3 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
        4.3.4 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4.4 *ST乐电盈余管理摘帽后的表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T公司盈余管理启示及建议
    5.1 案例启示
    5.2 相关治理建议
        5.2.1 提高公司内部治理能力
        5.2.2 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5.2.3 加强和完善审计监督
        5.2.4 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力度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上市公司不同扭亏方式的经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扭亏方式的研究
        1.2.2 关于扭亏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
        1.2.3 关于扭亏效果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不同扭亏方式经济后果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扭亏方式的界定
        2.1.2 经济后果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源依赖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信号传递理论
        2.2.5 有效市场理论
    2.3 不同扭亏方式经济后果的理论分析
        2.3.1 不同扭亏方式市场反应的理论分析
        2.3.2 不同扭亏方式对未来业绩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3章 上市公司扭亏方式的统计分析
    3.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3.1.1 样本选取
        3.1.2 数据来源
    3.2 扭亏方式的统计
    3.3 扭亏方式的分析
        3.3.1 持续性扭亏方式的分析
        3.3.2 非持续性扭亏方式的分析
        3.3.3 扭亏方式的综合分析
第4章 上市公司不同扭亏方式的市场反应实证检验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4.2 变量选择及计量
        4.2.1 因变量的选择及计量
        4.2.2 自变量及其他变量的选择及计量
    4.3 模型构建
    4.4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4.1 样本选取
        4.4.2 数据来源
    4.5 持续性与非持续性扭亏方式市场反应差异的回归分析
        4.5.1 描述性统计
        4.5.2 均值检验
        4.5.3 相关性分析
        4.5.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
        4.5.5 稳健性检验
    4.6 采用两类扭亏方式与非持续性方式市场反应差异的回归分析
        4.6.1 描述性统计
        4.6.2 均值检验
        4.6.3 相关性分析
        4.6.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
第5章 上市公司不同扭亏方式对未来业绩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5.2 变量选择及计量
    5.3 模型构建
    5.4 持续性与非持续性扭亏方式对未来业绩影响的回归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均值检验
        5.4.3 相关性分析
        5.4.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
        5.4.5 稳健性检验
    5.5 采用两类扭亏方式与非持续性方式对未来业绩影响的回归分析
        5.5.1 描述性统计
        5.5.2 均值检验
        5.5.3 相关性分析
        5.5.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建议
        6.2.1 对投资者的建议
        6.2.2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动机的文献综述
        1.3.2 盈余管理运用具体测算模型的文献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
    2.1 资产减值相关理论
        2.1.1 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
        2.1.2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2.2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2.2.1 盈余管理的概念
        2.2.2 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2.2.3 盈余管理的利弊分析
        2.2.4 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
    2.3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3 资产减值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施现状
    3.1 资产减值准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3.2 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遏制
        3.2.1 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更加明确
        3.2.2 资产减值的确认更加全面
        3.2.3 资产减值的计量更加规范
        3.2.4 资产减值的披露更加合理
    3.3 现行资产减值准则为盈余管理留下的空间
        3.3.1 资产减值迹象的认定仍存在主观性
        3.3.2 测试资产减值的操作比较困难
        3.3.3 部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
4 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4.2.1 数据来源
        4.2.2 样本选取
    4.3 模型选取与构建
        4.3.1 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模型
        4.3.2 可操控应计利润计算
        4.3.3 回归模型
    4.4 实证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相关性分析
        4.4.3 回归检验结果及分析
5 实证结果与对策建议
    5.1 实证结果
    5.2 对策建议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9)我国亏损上市公司风险警示敏感期盈余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盈余管理的内涵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2.1.2 盈余管理的“度”
    2.2 盈余管理现象
    2.3 盈余管理方式
        2.3.1 应计盈余管理
        2.3.2 真实盈余管理
    2.4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
        2.4.1 应计利润法
        2.4.2 真实盈余计量法
        2.4.3 特定应计项目法
        2.4.4 盈余分布法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ST制度背景及~*ST公司盈余管理理论分析
    3.1 ST制度
        3.1.1 我国ST制度的演变
        3.1.2 退市程序
    3.2 理论分析
        3.2.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3.2.2 基于信号理论的分析
    3.3 ~*ST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和方式分析
        3.3.1 ~*ST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3.3.2 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
    3.4 假设的提出
第4章 实证研究
    4.1 描述统计及典型案例
        4.1.1 ~*ST公司描述统计
        4.1.2 典型案例描述——~*ST珠江
    4.2 模型和方法的选择
        4.2.1 应计盈余管理的衡量
        4.2.2 真实盈余管理的衡量
    4.3 盈余管理变化方向的检验
        4.3.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4.3.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4.3.3 样本公司盈余管理变化方向的检验
    4.4 盈余管理方式的检验
        4.4.1 样本选取
        4.4.2 变量的定义
        4.4.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4.4.4 多元回归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债务重组准则变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相关规范研究的文献综述
        2.1.1 2001 年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相关规范研究的文献综述
        2.1.2 2006 年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相关规范研究的文献综述
    2.2 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相关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2.2.1 2001 年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相关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2.2.2 2006 年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相关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2.3 对已有研究文献的评述
3 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3.1 盈余管理的概念
        3.1.1 国外学者对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
        3.1.2 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
        3.1.3 本文对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
    3.2 盈余管理的动机
        3.2.1 国外盈余管理动机的相关研究
        3.2.2 国内盈余管理动机的相关研究
        3.2.3 我国债务重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界定
    3.3 盈余管理手段研究
4 债务重组准则变化及评价
    4.1 债务重组准则颁布的背景
        4.1.1 1998 年债务重组准则颁布的背景
        4.1.2 2001 年债务重组准则颁布的背景
        4.1.3 2006 年债务重组准则颁布的背景
    4.2 2006 年债务重组准则与 2001 年的变化比较
    4.3 对 2006 年债务重组准则的评价
        4.3.1 2006 年债务重组准则的积极影响
        4.3.2 2006 年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缺陷
5 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模型设计
    5.3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5.3.1 样本选取
        5.3.2 数据来源
    5.4 实证结果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实证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启示
    6.3 政策性建议
        6.3.1 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政策性建议
        6.3.2 对证券监管机构的政策性建议
        6.3.3 提高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管效果
        6.3.4 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6.4 本文局限和展望
        6.4.1 本文局限
        6.4.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ST松辽预计扭亏为盈(论文参考文献)

  • [1]*ST夏利公司“摘帽”研究 ——基于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视角的分析[D]. 柳家兴. 安徽工业大学, 2020(07)
  • [2]ST山煤盈余管理案例研究[D]. 于丽娜. 西安石油大学, 2019(09)
  • [3]*ST宇顺公司摘帽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研究[D]. 郝雯雯.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ST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摘帽”研究 ——以ST天化为例[D]. 刘洋.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5)
  • [5]ST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以*ST乐电为例[D]. 曾诗云. 华东交通大学, 2017(02)
  • [6]上市公司不同扭亏方式的经济后果研究[D]. 陈卓. 沈阳工业大学, 2017(08)
  • [7]多家ST公司完成重组 未来有望“摘星脱帽”[N]. 高志刚. 上海证券报, 2015
  • [8]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 周庆岩. 太原理工大学, 2014(02)
  • [9]我国亏损上市公司风险警示敏感期盈余管理研究[D]. 刘萍. 东华大学, 2014(06)
  • [10]债务重组准则变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 熊芝芝.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S1)

标签:;  ;  ;  ;  ;  

*ST松辽有望扭亏为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