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文献综述)
黄超[1](2021)在《职业接触抗癌药物护士免疫功能现状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职业接触抗癌药物(Antineoplastic Drugs,ADs)护士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合血常规监测数据,评估在目前职业接触剂量下,ADs对接触护士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分析ADs接触年限、防护水平和个人防护装备使用与护士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在职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有效防护措施并改善职业环境,以及将ADs职业接触人群纳入职业病重点监测对象的决策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市3家公立医院肿瘤相关科室职业接触ADs至少一年的护士181名作为接触组,同时选取181名无ADs接触史的护士作为非接触组。以问卷方式获取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工作中接触ADs的情况、职业接触ADs的日常工作和风险认知情况、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使用、健康自评症状等信息。分别采集接触组和非接触组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外周肘静脉血标本2m L,采用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亚群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血常规监测数据,以评估ADs接触对护士免疫功能的影响。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相关研究数据,连续性变量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分类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单因素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ADs接触年限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所有资料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参与本次研究的接触组181人,年龄范围20-53岁,平均年龄28.93±5.72岁;非接触组181人,年龄范围20-55岁,平均年龄30.23±6.93岁,两组在年龄、BMI、有无被动吸烟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问卷结果显示,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在职业接触ADs后出现掉发增多、月经失调紊乱、口腔炎和口腔溃疡、皮肤问题、便秘、持续头痛、眼部灼烧感、持续恶心或呕吐等健康自评症状。(3)接触组与非接触组血常规结果各指标水平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BMI、被动吸烟等混杂因素后,未发现职业接触ADs对血常规结果的显着性影响(P>0.05)。(4)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接触组护士CD3+T细胞百分比显着低于非接触组,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显着高于非接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BMI、被动吸烟等混杂因素后,职业接触ADs对CD3+T细胞百分比、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影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5)不同防护水平医院护士的CD3+T细胞、CD8+T细胞以及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6)非肿瘤专科护士CD3+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显着低于肿瘤专科护士,非肿瘤专科护士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显着高于肿瘤专科护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ADs接触年限护士的CD3+T细胞、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与ADs接触年限存在相关关系(r=0.163,P<0.05)。(8)处理ADs时是否按规范穿防护服对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影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职业接触ADs潜在影响护士的免疫功能水平,且与ADs接触年限可能存在相关关系。(2)通过加强医院防护硬件设施配备,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职业防护依从性,对降低ADs的职业暴露风险可能起到一定防护作用,有利于为进一步的干预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T、B、NK淋巴细胞亚群对于评价职业暴露免疫功能水平具有可参考价值,可考虑将其作为评价ADs职业暴露损伤的生物效应标志物之一,并将其纳入职业病体检范围且定期对重点人群进行监测。
李云云[2](2021)在《八种细胞毒性药物手套穿透性及医疗环境表面污染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目 的]医疗机构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课题组前期对国内PIVAS及肿瘤科医护人员代谢物的细胞毒性药物检测分析研究己确定医疗机构中职业暴露的存在。因此,建立高效、灵敏的分析方法对国内职业防护工具及设备的防护能力进行评测,准确定位职业暴露的关键部位将有利于提升我国医疗机构职业防护能力与水平。本研究将建立符合区域特异性、高灵敏度的适用于手套穿透性和环境暴露污染分析研究的间接监测分析法,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细胞毒性药物不同材质手套穿透性实验研究及细胞毒性药物环境污染监测研究,为我国医疗机构进一步做好职业防护提供实验室依据和分析方法技术支持。[方 法](1)选取云南省销量前二十且化学结构分类不同的八种细胞毒性药物(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依托泊苷、多西他赛、盐酸表柔比星、硫酸长春新碱)作为目标药物。(2)建立并确证手套穿透模型实验中用于吸附细胞毒性药物的滤纸中目标药物含量的LC-MS/MS检测方法。(3)利用LC-MS/MS分析技术,建立、确证环境样本擦拭介质中七种细胞毒性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将分析完上述目标药物的样品留存,再次提取纯化,对环境中是否存在铂类药物进行定性分析。(4)使用SPSS对手套穿透实验数据进行Pearson时间相关性分析,通过广义估计方程GEE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两两比较,确定药物穿透影响因素,结合科室表面污染情况,获得最佳手套穿戴组合。[结 果](1)建立并确证了用于测定滤纸中八种目标药物含量的正负离子切换LC-MS/MS检测方法。该法选择性好、准确度、精密度符合要求、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基质干扰小,适合用于穿透手套并吸附在滤纸中细胞药物的含量测定。(2)以手套穿透实验中对八种目标药物定量测定的LC-MS/MS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并确证了环境擦拭样本中七种细胞毒性药物的定量检测方法和铂类药物的定性检测方法,方法学各项考察结果均符合测定要求。(3)甲氨蝶呤、长春新碱和表柔比星三种药物对五种不同材质手套均不穿透;多西他赛和依托泊苷对手套的穿透存在时间相关性,药物与手套作用时间越长穿透越多;CPE、PVC、LDPE比橡胶和丁腈手套对环磷酰胺的防护能力好;LDPE和丁腈比CPE和橡胶手套对氟尿嘧啶的防护能力更好;丁腈比LDPE手套对多西他赛的防护能力好;五种材质手套中丁腈对依托泊苷的防护性最差;CPE比LDPE手套对顺铂的防护能力更好;最后五种材质手套的评分中CPE和PVC得分最高,对大多数目标药物的防护能力都较好,LDPE次之。(4)静脉配置中心、肿瘤科和血液科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药物污染。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铂类药物为静脉配置中心和肿瘤科的主要污染物,血液科主要污染物则为氟尿嘧啶、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结 论](1)药物对手套的穿透主要与药物的理化性质、药品组成成分和手套内部的微观结构有关,如药物分子量大小、溶媒中是否含有机溶剂、手套高聚物孔隙、制作工艺及其构成材料。较推荐在手套对药物防护能力评价中综合得分较高的PVC、CPE和LDPE作为细胞毒性药物调配和使用时的防护手套。(2)临床科室细胞毒性药物污染范围广,但污染程度总体较静脉配置中心小。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因工作繁忙,不便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暴露风险较配备全套防护装备的调配人员大。有效的清洁措施可降低细胞毒性药物的污染水平。无论是专门调配药物的静脉配置中心还是使用细胞毒性药物的临床科室,都应做好充分的日常清洁工作。同时建议护理人员触碰药袋及药框等表面的全过程佩戴手套。
王倩,丁晓瑜,尹德荣[3](2020)在《认知及行为指导在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及职业环境较为特殊,在护理过程中容易频繁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各类传染病病原体,是职业危险因素接触的高危人群[1]。肿瘤科护士在长期医疗服务过程中频繁接触针刺、放疗辐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等,若日常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循规范性防护要求、操作规程等,职业接触风险较高[2]。我们在调查分析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现状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行为指导干预,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19年1-
于博[4](2020)在《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文中研究指明肿瘤科护士对于自身防护不足,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防护没有采取合理措施,防护制度建设不完善,防护管理意识不强,所以肿瘤科护士还暴露在危险中。该文分析肿瘤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现状,提出完善对策及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建立规范管理制度,重视管理;硬件配套设施配备完善;实行人性化管理措施,完善对肿瘤科护士保护。
李洋[5](2020)在《护士对抗癌药物职业暴露的风险认知和防护现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汉化波斯语版护士对抗癌药物(Antineoplastic drugs,ADs)暴露风险认知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了解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对ADs职业暴露的风险认知和防护现状,为优化ADs职业暴露防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国际指南,采用双人翻译-回译方法对ADs暴露风险认知及健康自评问卷进行汉化,并采用德尔菲法对问卷进行修改和跨文化调试,选择32名肿瘤治疗相关科室护士进行预实验,确定最终版ADs暴露风险认知及健康自评问卷后,按照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市8家公立医院肿瘤相关科室503名接触ADs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在源问卷条目基础上制定问卷,经2轮专家咨询,确定问卷内容,包括行为自评和健康自评2个部分,7个维度共45个条目。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67%,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41.00,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2,Crobach’sα系数为0.738,重测信度为0.662。2.暴露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肿瘤专科医院在培训和安全防护装备、建立标准化的ADs配置流程和配置台面清洁方案等方面的管理水平显着优于市级三甲综合医院和区级综合医院(P<0.05);30.82%的护士进入科室前不了解职业接触ADs的潜在危险;26.64%的护士反映医院缺乏对培训后安全行为的监督;28.63%的护士反映医院缺少标准化的ADs配置流程;27.83%的护士反映医院无针对ADs发生暴露的紧急处理装备。8家公立医院中2家医院(25.00%)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配置ADs;无PIVAS的6家医院中,14个被调查科室仅8个科室(57.14%)配置有生物安全柜(Biologic Safety Cabinet,BSC);22.27%的护士反映科室无配置台面和BSC的清洁方案;76.14%的护士认为职业环境缺乏安全感;93.44%的护士建议对职业接触ADs的工作人员增加和暴露环境相关的特异性体检项目。结论:1.护士对ADs暴露风险认知及健康自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护士对ADs职业暴露风险认知和防护水平的工具。2.建议三级综合医院设立PIVAS并建立ADS集中配置的管理制度,暂无PIVAS的医院,建议科室配置Ⅱ级B2型以上规格的BSC,降低配置过程中的暴露风险,建立针对暴露护士的职业防护和医疗保健制度,可在体检项目中增加微核组学、彗星实验,8-羟基-2-脱氧鸟苷等特异性的生物学检测项目并定期监测。3.护士对ADs职业暴露风险的认知和防护现状不容乐观,规范岗前教育和给药防护作业指引,可提高护士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的使用依从性,可降低抗癌药物暴露潜在的职业伤害,对促进肿瘤相关护理专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郝梦琳[6](2020)在《抗肿瘤药物注射剂暴露风险与分级管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抗肿瘤药物注射剂的暴露环节及风险,采用分级管控的方式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抗肿瘤药物注射剂职业暴露防护指南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务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吉西他滨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上述不同药品注射剂玻瓶外表面的污染情况,并将国产、进口吉西他滨注射剂表面污染情况进行对比。检测配制上述三种抗肿瘤药物注射剂时机器人智能系统(WEINAS)的泄露情况,并将结果与人工采用生物安全柜(BSC)配制的泄露情况进行比较。针对以上存在抗肿瘤药物注射剂暴露风险的环节制定分级管控的防护措施。结果: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回收304份,回收率为86.9%,效度为0.74。在参与调查的304人中,仅有39.8%的医务人员知道抗肿瘤药物的职业暴露危害,且总工作时间越长对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危害的认知程度越高(P=0.0358);环磷酰胺(54.28%)为医务人员接触最多的抗肿瘤药物,22.04%的医务人员发生暴露后不适症状,以脱发增多(73.13%)为主,且职业暴露总时间越长发生不适的几率越大(P=0.0176);各科室配备的配药设备以生物安全柜为主。三种药物注射剂玻瓶表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药物污染,环磷酰胺为43.51ng/瓶,氟尿嘧啶为904.33ng/瓶,吉西他滨注射剂污染量进口0.66ng/瓶,比国产5.92ng/瓶低(P<0.001)。三种药物均在WEINAS内部的夹臂、圆盘、废弃物丢弃口显示较高污染量。通过比较可知,内部平面的污染量WEINAS(平均为0.15ng/cm2)低于BSC(平均为0.51ng/cm2)(P=0.002);外部玻璃平面的污染量WEINAS(平均为0.054ng/cm2)也低于BSC(平均为0.26ng/cm2)(P=0.026);手套表面污染量WEINAS(平均为5.63ng/cm2)低于BSC(平均为16.05ng/cm2)(P=0.022);输液袋污染量WEINAS(平均为5.57ng/cm2)较BSC(平均为53.41ng/cm2)低(P=0.006)。结论:抗肿瘤药职业暴露现状不容乐观,医院及医务人员对抗肿瘤药物暴露危害及自我防护措施的了解程度较低,存在暴露后不适的情况。不同抗肿瘤药物注射剂外表面均存在药物污染,同一药品注射剂外表面进口比国产污染程度低,包装更为安全。尽管WEINAS内部存在较高的药物污染,但与BSC比较,具有泄露量更低,安全性更高的特点。采用分级管控的方式,制定暴露环节相应的防护措施使医务人员抗肿瘤药物的暴露风险最小化。
张如靖,李兰[7](2020)在《咸阳市护理人员的化疗药物职业危害防护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的认知及职业防护知识水平,为降低该人群职业暴露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咸阳市3家医院接触化疗药物的594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对化疗药物的认知和职业防护知识水平。结果肿瘤科组对化疗药物认知和职业防护知识分数分别为(105.53±9.67)和(36.71±1.34)分,高于非肿瘤科组[(92.51±7.88)和(33.92±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科护士对化疗药物认知和职业防护水平优于非肿瘤科护士,但仍存在理论知识不强,职业暴露危险高的问题,医院管理部门须制定积极有效的化疗药物处置管理规定,以规避职业暴露危险。
刘东军[8](2019)在《肿瘤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是化疗。随着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对肿瘤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但一些抗肿瘤药物会对正常组织器官形成损害,尤其是长期接触的医护人员[1]。患者使用化疗药物,不仅自身出现毒性反应,也会影响相关护士。护理操作中的职业性危害,威胁护士的身心健康,且往往有较长的
黄小红,李洋,黄超,周玥杉,蔡文智[9](2019)在《非肿瘤科护士抗癌危害性药品暴露风险及健康管理》文中认为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指南,对非肿瘤科护士职业接触抗癌危害性药品的危害性、规范配置及防护对策进行综述,旨在提高管理者对非肿瘤科室护士抗癌药品暴露风险的重视。从备药端到给药端,再到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给药环境安全,促进护士职业健康。
邹东岑[10](2019)在《四种细胞毒性药物调配时的手部防护及其职业暴露风险人群尿药浓度测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甲氨蝶呤、表柔比星、环磷酰胺与依托泊苷四种细胞毒性药物在不同材质的手套中的穿透能力;建立高灵敏的人体尿样浓度测定方法,测定医疗机构易发生细胞毒性药物职业暴露人群尿液中的药物含量,以评价医疗机构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防护风险,为职业暴露防范研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1)建立CD穿透手套的实验模型,应用LC-MS/MS分析技术建立高灵敏、同时测定四种药物含量的方法学,研究不同浓度的四种CD对LDPE手套及橡胶手套的穿透能力。(2)应用LC-MS/MS分析技术及SPE法,建立四种CD人体尿样中的检测方法学,研究四种CD在患者及医疗机构中易发生职业暴露人群中尿样的药物含量,初步评价四种CD的职业暴露情况。[结果](1)所建方法测定滤纸中的四种细胞毒性药物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方法学各项指标符合样本的测定需求。环磷酰胺与依托泊苷对两种手套均有穿透,甲氨蝶吟与表柔比星两种药物对两种手套的穿透能力较弱,未有检出。药物的检出量与药物的加载浓度有关。(2)所建方法测定尿样中的四种CD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方法学各项指标符合生物样本的测定需求。应用该方法学对7名使用过上述CD的患者尿样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灵敏度均可达到5个t1/2后仍可检测到尿药浓度的要求。证明该方法专属性及灵敏度均符合职业暴露的研究。应用该方法研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与肿瘤科的工作人员,结果显示两组人群中均有药物检出,其中CTX的检出次数最多。药师与工勤人员体内检出CD的情况仅为个例,而肿瘤科护士体内均有CTX的检出。[结论]本研究中所建立的手部防护及尿样中四种CD的检测方法学分别适用于环境及人体职业暴露的研究。药物对手套的穿透性与药物及手套本身的性质有关,同时有机溶剂会增加药物的穿透性。PIVAS具有较强的职业防护能力,而临床科室则更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PIVAS的职业暴露风险与个人操作更为相关,肿瘤科的护士是职业暴露高风险人群,其护理模式及药物处置流程亟需改进。
二、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职业接触抗癌药物护士免疫功能现状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抗癌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八种细胞毒性药物手套穿透性及医疗环境表面污染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八种细胞毒性药物手套穿透性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
1 建立测定手套穿透实验固体吸附介质(滤纸)中7种细胞毒性药物含量的LC-MS/MS分析方法 |
1.1 仪器与材料 |
1.1.1 仪器 |
1.1.2 对照品与试剂 |
1.1.3 实验耗材 |
1.2 溶液配制及样本处理 |
1.3 7种目标药物及其内标离子扫描图 |
1.4 色谱条件 |
1.5 质谱条件 |
1.6 方法学考察内容 |
1.7 方法学考察结果 |
1.8 小结 |
2 建立测定手套穿透实验固体吸附介质(滤纸)中顺铂含量的LC-MS/MS分析方法 |
2.1 材料和仪器 |
2.1.1 对照品与试剂 |
2.1.2 实验仪器及耗材 |
2.2 对照品溶液及其衍生化试剂的制备 |
2.3 中速定量滤纸样本的前处理 |
2.4 顺铂衍生化产物Pt(DDTC)_3和内标离子扫描图 |
2.5 色谱、质谱条件 |
2.6 中速定量滤纸样品中顺铂测定的方法学确证 |
2.7 小结 |
3 八种细胞毒性药物对五种材质手套的穿透性研究 |
3.1 实验药品试剂与耗材 |
3.2 药品的调配及所用溶媒 |
3.3 八种细胞毒性药物对五种不同材质手套的穿透性实验方案及样本采集 |
3.4 结果及统计分析 |
3.5 小结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八种细胞毒性药物在静脉配置中心、血液科及肿瘤科的表面污染研究 |
1 环境擦拭样本基质(取样棉签)中7种细胞毒性药物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确证及铂类药物分析方法的部分确证 |
1.1 仪器与材料 |
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1.3 宽头取样棉签样品的前处理 |
1.4 色谱及质谱条件 |
1.5 7种细胞毒性药物的方法学确证 |
1.6 铂类药物在取样棉签中的特异性和检测限 |
1.7 小结 |
2 静脉配置中心、血液科及肿瘤科的表面污染研究 |
2.1 仪器与试剂、耗材 |
2.2 表面污染研究采样方案 |
2.3 静脉配置中心、血液科及肿瘤科的擦拭取样结果 |
2.4 小结 |
3 讨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暴露与防护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认知及行为指导在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具有电磁辐射的医疗器械 |
1.2.2 核医学接触及防护 |
1.2.3 放射性粒子植入接触及防护 |
1.2.4 针刺伤危害及防护 |
1.2.5 化疗药物危害及防护 |
1.2.6 手卫生防护指导 |
1.2.7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干预前后护士对肿瘤科职业危害的认知情况 |
2.2 干预前后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行为比较 |
2.3 干预前后3个月职业接触情况比较 |
2.4 干预前后肿瘤科护士的化疗药物配置及使用规范执行情况 |
3 讨论 |
(4)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 |
2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现状和问题 |
2.1 防护知识淡薄 |
2.2 管理者对管理和重视不足 |
2.3 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 |
2.4 肿瘤科室工作过度,护士压力大 |
3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完善对策 |
3.1 职业安全教育及培训 |
3.2 建立规范管理制度,重视管理 |
3.3 硬件配套设施配备完善 |
3.4 实行人性化管理措施 |
4 结论 |
(5)护士对抗癌药物职业暴露的风险认知和防护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护士对抗癌药物暴露风险认知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护士对抗癌药物职业暴露的风险认知和防护现况调查分析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不足与展望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抗肿瘤药物注射剂暴露风险与分级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抗肿瘤药物的暴露方式 |
1.2.2 抗肿瘤药物的暴露毒性 |
1.2.3 抗肿瘤药物注射剂的暴露环节 |
1.2.4 抗肿瘤药物注射剂暴露的防护措施 |
1.3 研究内容 |
1.3.1 医务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现状 |
1.3.2 抗肿瘤药物注射剂表面药物污染情况研究 |
1.3.3 抗肿瘤药物注射剂进口与国产表面污染情况对比研究 |
1.3.4 智能系统与人工配制抗肿瘤药物注射剂的泄露情况及对比研究 |
1.3.5 抗肿瘤药物暴露风险的分级管控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二章 医务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问卷调查 |
2.1 引言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资料来源 |
2.2.2 调查方法 |
2.2.3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调查结果 |
2.3.2 一般资料 |
2.3.3 工作相关资料 |
2.3.4 抗肿瘤药物暴露危害的认知现状 |
2.3.5 抗肿瘤药物的暴露情况 |
2.3.6 抗肿瘤药物的暴露结局 |
2.3.7 抗肿瘤药物的防护行为现状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抗肿瘤药物注射剂表面污染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器材 |
3.2.2 实验试剂与药品 |
3.2.3 测定条件 |
3.2.4 溶液配制 |
3.2.5 样品取样与处理 |
3.2.6 统计方法 |
3.3 结果 |
3.3.1 方法学考察 |
3.3.2 抗肿瘤药物注射剂外表面污染情况 |
3.4 讨论 |
3.4.1 方法学评价 |
3.4.2 抗肿瘤药物注射剂表面的污染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抗肿瘤药物注射剂不同配制方式泄露情况研究 |
4.1 引言 |
4.2 方法 |
4.2.1 研究地点 |
4.2.2 配制流程 |
4.2.3 样品采集 |
4.2.4 样品处理 |
4.2.5 分析方法 |
4.2.6 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WEINAS的污染情况 |
4.3.2 BSC的污染情况 |
4.3.3 比较两种配制方式的泄露情况 |
4.3.4 废弃物传递窗口表面污染情况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抗肿瘤药物暴露风险的分级管控 |
5.1 引言 |
5.2 工程控制 |
5.2.1 生物安全柜 |
5.2.2 无菌隔离系统 |
5.2.3 封闭系统传输设备 |
5.2.4 机器人智能配药系统 |
5.2.5 建立静脉调配中心 |
5.2.6 防控措施 |
5.3 行政控制 |
5.3.1 制定标准化的安全工作规范 |
5.3.2 教育和培训 |
5.3.3 建立良好的操作环境 |
5.3.4 医疗监督 |
5.3.5 岗位调动 |
5.3.6 小结 |
5.4 个人防护设备 |
5.4.1 口罩 |
5.4.2 手套 |
5.4.3 医用帽 |
5.4.4 护目镜 |
5.4.5 防护服 |
5.4.6 面罩 |
5.4.7 防控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6.2.1 扩大研究样本 |
6.2.2 优化药品包装 |
6.2.3 生物样本研究 |
6.2.4 推广机器人智能配药系统 |
6.2.5 制定医务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防护指南及政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7)咸阳市护理人员的化疗药物职业危害防护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方法 |
1.2.1调查工具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统计 |
2.2 化疗药物认知情况 |
2.3 职业防护知识评分情况 |
3 讨论 |
(8)肿瘤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科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
1.1 化学性因素 |
1.2 物理性因素 |
1.3 生物性因素 |
1.4 器械性因素 |
1.5 心理性因素 |
1.6 工作环境因素 |
2 肿瘤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对策 |
2.1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
2.2 完善职业安全防护基础设施 |
2.3 加强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 |
2.4 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
3 肿瘤科护士自我防护技术 |
3.1 避免化学性损伤 |
3.2 避免物理性损伤 |
3.3 避免生物性损伤 |
3.4 避免机械性损伤 |
4 小结 |
(9)非肿瘤科护士抗癌危害性药品暴露风险及健康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非肿瘤科护士配置抗癌危害性药品的职业危害 |
1.1 脱发 |
1.2 对血液系统的损害 |
1.3 刺激性症状 |
1.4 皮肤损害 |
1.5 对消化系统损害 |
1.6 对神经系统损害 |
1.7 对生殖系统影响 |
1.8 遗传损伤 |
2 造成危害的途径 |
2.1 呼吸道吸收 |
2.2 皮肤、黏膜吸收 |
2.3 消化道吸收 |
2.4 其他 |
3 非肿瘤科护士接触抗癌危害性药品防护现状 |
4 管理建议 |
4.1 建立抗癌危害性药品静脉配置中心, 安装生物安全柜 |
4.2 提高自身职业防护意识 |
4.3 管理者重视护士职业防护 |
4.4 合理应对焦虑心理 |
5 讨论 |
(10)四种细胞毒性药物调配时的手部防护及其职业暴露风险人群尿药浓度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四种细胞毒性药物的手部防护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章· 尿液中四种细胞毒性药物的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职业暴露评估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临床资料 |
临床检测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接触抗癌药物护士免疫功能现状评估[D]. 黄超.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八种细胞毒性药物手套穿透性及医疗环境表面污染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李云云.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认知及行为指导在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J]. 王倩,丁晓瑜,尹德荣.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20(04)
- [4]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J]. 于博. 中国卫生产业, 2020(16)
- [5]护士对抗癌药物职业暴露的风险认知和防护现况调查[D]. 李洋. 遵义医科大学, 2020
- [6]抗肿瘤药物注射剂暴露风险与分级管控研究[D]. 郝梦琳.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咸阳市护理人员的化疗药物职业危害防护现状调查[J]. 张如靖,李兰.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20(02)
- [8]肿瘤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研究进展[J]. 刘东军. 护士进修杂志, 2019(13)
- [9]非肿瘤科护士抗癌危害性药品暴露风险及健康管理[J]. 黄小红,李洋,黄超,周玥杉,蔡文智. 中国医院管理, 2019(07)
- [10]四种细胞毒性药物调配时的手部防护及其职业暴露风险人群尿药浓度测定研究[D]. 邹东岑.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